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

合集下载

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

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

试析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太阳高度角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中,是学生学习、理解最困难的知识点之一,对学生能力要求高。

它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应用意义强,常成为出题者光顾的对象。

在备考复习中,可从以下方面突破该难点。

首先要分清是太阳高度角还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问题。

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太阳高度角的特殊情况,但在考查的知识方面二者还是有所差异,下面分别探讨之。

一: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一)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都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圈状向外逐渐递减。

如图1,圆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º,外圆为晨昏圈,太阳高度角为0º。

(即昼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于0º,夜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小于0º。

)(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影子长短的关系:1: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影子的方向在太阳的相反方向)。

因此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影子最长,正午时的影子最短。

据此,当告诉物体影子达一天中最短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点,若是影子缩为零,则太阳直射该地。

2:根据物体影子还可推知以下知识点。

据日出、日落时的物体影子朝向,推知日出、日落的方向,从而得知太阳直射半球。

如: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则说明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则说明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西,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则说明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太阳直射赤道。

(三)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分布图太阳高度角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23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如图2所示:太阳0 12 24(小时)高度在坐标图上呈一直线。

且可推知以下两个知识点:(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º到23.5º间变化。

高中地理小练习: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
(附答案解析)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图示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8°。

据此完成1~2题。

1.该学校所处的纬度约为( )
A.61°N B.51°N C.35°N D.22°N
2.该学校所在地( )
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
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
C.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
D.自转线速度与上海一样
【答案】1.B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α之和,而α等于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8°,该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同,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7°,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51°N,B正确。

第2题,由上题计算可得,该地位于51°N,冬季该地昼短夜长且昼短于上
海,日出时间比上海晚,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均为47°,B对;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差值相等,C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该地线速度小于上海,角速度相同,D错。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计算题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计算题

A.25°
B.35°
C.65°
D.55°
2.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C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3.一段网上谈话。甲:我所在的地方:一 年中,正午的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 有时没有影子。乙:你在?。请你替甲告 诉乙他所处的位置范围。
A.赤道到南北纬30°之间 B.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C.极圈到极点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
(5)A点的昼长为__1_2___小时,乙点 的夜长为___6_____小时
(3)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 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屋门窗朝北。
(4)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 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 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南楼 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为:L=hcotH。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
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
正午太阳高度是( C )
A.0°
B.25°
C.45°
D.90°
(2012·淄博月考)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
进行了改造(如图),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为活动式。据 此回答1~2题。
1.9月23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 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B
HA=90°- =90°-(40°-10°)=60°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是:
HC=90°- =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所在地的纬度,进而判断该地的其 他地理特征。

第三节第4课时太阳高度

第三节第4课时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计算法 H = 90 °- 纬度差 | • H——正午太阳高度 • 所求某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 差多少度
计算题: 求在夏至日时,55 ° 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 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4. 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比较(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减小
5. 一个具体地方一年内太阳高度的比较(季 节变化) ——直射点离它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远,……………小
返回
三、
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即:①夏至日 ②冬至日 ③2
冬至日 夏至日
四、两地纬度差值= 太阳高度差值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内,中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某时刻的地球表面,越靠近太阳 直射点,太阳高度越大,直射 点为90°。晨昏线上为零度
1.•总活规动律::
看上图正,午归太纳阳出高正度午由太直阳射高点度向的南分北布方规向律递减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太阳高度的知识及答题技巧:一级太阳高度图的解释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中中心为阳光直射点,太阳高度围绕该点逐渐降低;通过这一点的经度是阳光直射的经度,当地时间是12点;穿过这一点的纬度线是阳光直射的纬度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度向南北逐渐减小。

根据太阳的直射纬度推断直射点的半球和季节,并判断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表示太阳高度值,则应根据具体值进行判断:首先,最外面的大圆是太阳高度线,如00,这是晨曦线。

一般来说,太阳子午线以东最大的半圆是黄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是晨光线;第二,图中最大的圆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所以它不是黎明-黄昏线。

如果未标记太阳高度值,则太阳高度为图中最外圆上的0°,即黎明-黄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太阳阴影的方向和长度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阴影的方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正午阴影的方向不仅随空间而变化,而且随时间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高中地理论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论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该部分原理知识抽象复杂,综合性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于该部分原理知识的考查,命题角度更加巧妙,出题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深刻把握该部分原理知识,科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模型,是迅速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分析探讨如下: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时空变化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光线相对当地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简称太阳高度。

某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H=90°-纬度距(所求点和阳光直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换言之,在任一时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其距离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

纬度距的计算如图1所示。

提示:①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中较大的纬度减去较小的纬度。

如图1,此时阳光直射北纬23.5°,为北半球夏至日,A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1.5°(35°-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8.5°;B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3.5°(23.5°-10°),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6.5°。

注意:图1中回归线度数取为23.5°,下面图3、图4相同。

②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分属于南、北两个不同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纬度之和。

如图1,C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53.5°(30°+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36.5°。

③严格来讲,随着地球的公转,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南北移动。

通常情况下,直射点移动的日变化忽略不计,因此,在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讨论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讨论假使推算地球表面任意一点A正午太阳高度角,则必须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1、点A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1)几何推算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例,如图1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B点纬度为β,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δ=α+β=90°-φ,也就是:α=90°-φ-β(2)结论当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那么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点A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1)几何推算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例,如图2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B点纬度为β,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α=β+δ,而δ=90°-φ,也就是:α=90°-φ+β。

(2)结论当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那么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3、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1)几何推算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例,如图3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δ=90°-φ,而δ=α,也即是:α=90°-φ(2)结论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那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后记: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中,对于太阳高度角的问题,或只要求记住公式,或直接不提。

如若不讲推导过程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若详细讲推导过程则需涉及太阳赤纬等一系列高等地理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很大困难。

故,某不揣冒昧,讨论以上推导过程,期望以利于地理教育。

上述方法,不涉及高等知识,利用几何关系和纬度定义,达到推算出地球表面某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目的。

高中地理名师复习专题5-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高中地理名师复习专题5-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解其基本规律。首先对图1左图进行转换,将图中经线圈的右半部“拉直”,可得到图1右图。两图均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以下简称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里以图1右图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和纬度分布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这里我们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假设P为满足条件的任意
一地点,H1,H2,H3分别表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P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P时
的正午太阳高度。
1. 赤道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
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专题5-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图解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
对地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
的仰角),在太阳直射点处太
阳高度最大,为90°,在晨昏
线上则为0°。而正午太阳高 ຫໍສະໝຸດ 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
阳高度,也即地方时为12点
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包括同一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和同一地点(纬度)在一年中随季节的变化。
由于这两种变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1左),因此,
要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需要从太阳直射点和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的关系来入手。图2是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在球面上的状况,从中可以
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一些基本规律(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下同)。HD<HB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H3,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

知识点太阳高度角地理考试中所说的太阳高度角,一般指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α 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α的计算,可以根据以下公式:α = 90° - | β - γ |式中,β为当地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①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②如果太阳恰好直射,则太阳高度角为90°;③如果出现极夜现象,则当地的太阳高度较为0°。

图1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有以下规律:①太阳直射北半球时(3月21~9月2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②太阳直射南半球时(9月23~次年3月21),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③太阳直射赤道(3月21和9月23),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④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6月22~12月22),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⑤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12月22~次年6月22),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图2 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例题图3 例题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①太阳高度角=90°-|北京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北京纬度为40°N,则|40°N-直射点纬度|=90°-太阳高度角。

②太阳高度角分别等于60°、50°、40°时,则|40°N-直射点纬度|=30°、40°、50°,则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2)分析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点从10°N移动到10°S,即从北半球移动到了南半球;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③因此从第一个月到第三个月,先昼长越短,后昼短夜长,这三个月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变长。

2023届高考地理考前练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2023届高考地理考前练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2023届高考地理考前练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上。

该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也较为频繁。

考生在解题时,往往需要借助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这部分内容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杆影的日变化;2.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习题】图中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

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夏至日集热板倾角为16°34′。

如图中b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夏至日日落时间:19时34分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该小镇的位置在()A.118°E,40°NB.118°E,36°34′NC.122°E,40°ND.122°E,36°34′N2.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

设计小组设计的集热板在该小镇一年中调整角度为()A.90°B.46°52′C.23°26′D.40°贾同学到北半球某地旅游时不小心迷路了,他随身只携带了一只普通手机,只可以显示日期和时间和拨打电话,而且显示的还是北京时间。

贾同学打电话请求救援,但警察需要知道他的具体位置才能开展救援。

还好,贾同学上高中时地理课还是认真听了课,他运用老师上课所讲知识,最终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而获救。

据此回答3-5题。

3.如图所示:贾同学在平坦无遮挡的地面上垂直树立了一根木棍,然后观察木棍影子的长短,当他发现木棍影子处于一天中最短时,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10时。

则可知道该地的经度为()A.90ºEB.150ºEC.80ºWD.160ºW4.该地所在的时区为()A.东六区B.东十区C.西五区D.西十一区5.贾同学还发现木棍影子最短时,影子和木棍等长,并且手机显示当天为3月21日,由此可以推算出该地的纬度为()A.25ºNB.35ºNC.45ºND.55ºN如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推导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推导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推导要推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参数。

根据天文学中的定义,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倾斜角度。

它受到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影响,以及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和当地时间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虑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记作ε。

该角度约为23.5度,它决定了太阳在不同季节和地点的高度角的变化。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

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决定了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

在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越小;在南半球则相反。

观测者的纬度用φ表示。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时间。

正午指的是当地的太阳时间12:00,即当太阳到达当地最高点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中一般还包括时间的调整项,用于校正由于当地标准时间和太阳时间的差异引起的误差。

根据以上的考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作:h=90-,φ-ε,-δ其中,h表示太阳高度角,φ表示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ε表示黄赤交角,δ表示时间调整项。

这个公式的推导思路如下:1.首先,考虑太阳在赤道上方的运动,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上的其中一点,其位置和纬度相同,同时正午时刻太阳也在天顶。

所以,太阳高度角为90度。

2.然后,考虑太阳在不同季节对地球各地的高度角变化。

根据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进而影响到太阳在观测者所在地的高度角。

根据几何关系,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之差的绝对值相等。

3.最后,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不同,太阳时间与当地标准时间会有所偏差。

为了校正这个误差,我们引入时间调整项δ。

根据以上的推导,我们得到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任意时间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

通过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和当地的时间,以及黄赤交角的已知值,我们可以得到太阳在正午时刻的高度角。

极圈以内太阳高度(大小)问题解析

极圈以内太阳高度(大小)问题解析

极圈以内太阳高度(大小)问题解析标签:地理教学;太阳高度;解析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多数文科学生对此常有畏惧和厌倦心理。

尤其是极圈以内某地太阳高度大小的问题,更让学生头疼。

现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以求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例1] 图1为某日地球光照图,AB为晨昏线,太阳直射点在E点,其纬度为θ虚线为太阳光线,CD所在纬线度数为ψ。

α、β分别为此时D、C两点的太阳高度,试确定α、β的关系及β的大小。

解析:由图1及材料可获得以下信息:1. 太阳直射点在E点,D点与其经度相同,地方时均为12时;2. AB为晨线,A点为0时,C点与其经度相同,两地地方时相同;3. A点所在纬线刚出现极昼(C、D点必然在极圈以内),其纬度与太阳直射点E的纬度值θ互余;4. CD所在纬线已出现极昼,这一天,CD所在纬线上各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用图2表示。

根据以上信息,通过推理,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在图2中,α为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β为C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0时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小)。

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α= 90°-纬度差。

注意:此处的“纬度差”是D点与直射点E之间间隔的纬度数,为(ψ-θ)。

即:α=90°-(ψ-)C点此时的太阳高度:β= 90°- 纬度差注意:虽然C点与D点在同一纬线上,也在同一经线圈上,因为处于极昼,两地均有太阳照射,有不同的太阳高度。

如果计算C点的太阳高度β,其纬度差不但包括D点与直射点E之间间隔的纬度数(ψ-θ),还要包括从D点沿着经线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到达C点经过的纬度数为[(90°-ψ)×2]。

即:β= 90°-[(ψ-θ)+(90°-ψ)×2]结果为:β=ψ+θ-90°可以推出α与β的关系:α+β=2θ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极圈以内的某地若出现极昼,在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α)与0时的太阳高度(β)之和等于2倍的直射点纬度数(θ)。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四种解法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四种解法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四种解法读上图,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时,某地该日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地的经纬度是,及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 该地可能位于下列哪一地A.南极大陆B.俄罗斯C.格陵兰岛D.阿拉斯加(3) 该地居民做饭时,发现烟飘向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4)常年居住在该地的居民属于人,主要从事、等生产活动。

(5)下列说法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A.该地出现极昼,半年极夜 B.该地该日太阳全天位于南方C.该地低等植被有所增加 D.该地建有我国的第一个北极考查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只要解决第一题,其它几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由题意可知,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图,应该是在1月初,接近12月22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又从图可以看出一天最小太阳高度角是10°,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是30°,该地在北极圈以北。

解法一:图解法。

如图2所示,∠1为最小太阳高度角10°,∠4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

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垂直,由几何知识可知,∠1=∠2=10°,同理∠4=∠3=30°,弧NA和弧NB度数相等且等于10°,故该地所在纬度为8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30°=90°-|80°N-直射纬度| => 直射纬度为20°N。

由题知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即0点的时候北京时间为11点,当地经度为45°W。

解法二:巧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在出现极昼的纬度,0点的太阳高度角利用正午太阳角公式也是适用的,H=90-直射纬度和当地纬度差,这里的纬度差,是指直射纬度到0点所在地点的空间纬度差,如图4直射点C到极点N再到A的纬度差。

数学公式的方法:设太阳直射北纬x,当地纬度是y,那么根据0点的太阳高度是10度,最大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30度,列:10=H小=90-直射纬度和0点的纬度的纬度差=90-(90-x+90-y)30=H大=90-直射纬度和当地纬度差=90-(y-x )两公式可得2x=40度可得直射x即北纬20度,y即北纬80度。

高中地理子夜太阳高度角的判定

高中地理子夜太阳高度角的判定

高中地理子夜太阳高度角的判定
高中地理子夜太阳高度角的判定高中的地理也不难,但是要注意几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子夜太阳高度角的判定,要注意方法,下面两个方法大家可以看看:
方法一:
1、一般说来,一地最小的太阳高度是0,即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
2、这个公式很简单,因为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是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地理纬度的差值,同半球纬度相减,异半球纬度相加)
子夜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反,即
子夜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这就是你那个公式了。

注意:纬度差不能用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直接相加。

方法二:
用360减去正午太阳高度角(90-太阳直射点维度与当地地理维度之差)(结果前面是要加符号的)
【以下为测量方法】
给你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方法,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具体计算一下.求正午太阳高度角了。

“90度减去纬度差”,这个方法最直观。

纬度差就是“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纬度”之间的差,准确地说是差的绝对值。

例如,直射点在北纬23.5。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地球自转、线速度)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地球自转、线速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 90° - | β -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当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图1 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下图为6月22日、12月22日地球表面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3~4题。

3、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A. 甲、乙、丙、丁B. 乙、丙、丁、甲C. 丙、丁、甲、乙D. 丁、甲、乙、丙4、自北向南,依次是()A. 甲、乙、丙、丁B. 甲、丙、丁、乙C. 丁、乙、丙、甲D. 甲、丙、乙、丁答案:B、D精讲精析:(1)分析夏至时各地的纬度位置。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6月22日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图中黑色柱状代表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丙>甲>乙>丁,即与北回归线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丙>甲>乙>丁;③此时北半球的各地中,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即图中的丙);北极点的最小,为23°26′。

而图中丁地太阳高度角(15°左右)<23°26′,因此丁地肯定不位于北半球(位于南半球);④根据公式,15°=90°-|丁-23°26′N|,并且丁位于南半球,因此丁地的纬度为52°S左右。

(2)分析冬至时各地的纬度位置。

①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图中白色柱状,代表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乙>丁>丙>甲,即与南回归线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乙>丁>丙>甲;②此时南半球的各地中,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90°);南极点的最小,为23°26′。

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第八次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领导人峰会在印度果阿(15°26′N,73°50′E)举行。

下图为印度半岛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题。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举行时,果阿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A.70° B.90° C.60° D.55°答案【答案】A解题必备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注意:若太阳直射点与该地同在北半球,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太阳直射点与该地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如北京(40°N)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①夏至日:H=90°-北回归线与北京的纬度差=90°-(40°-23°26′)=73°26′②冬至日:H=90°-北回归线与北京的纬度差=90°—(40°+23°26′)=26°34′学霸推荐下图为谷歌地球拍摄的某地(39°N,117°40′E)卫星遥感影像,拍摄日期为3月10日.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该图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为A.6:00 B.18:00C.10:00 D.13:002.假设甲所在建筑物正午影长与建筑物高度之比为H,则A.全年H=1B.全年H=0C.当H=1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当H=0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答案【答案】1.C 2.C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不可能有太阳直射现象,即H=0不可能发生;当H=1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经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6°S,故当H=1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该地不可能全年H=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

我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 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A.23°N B 23°26′N
C 23°S
D 23°26′S′
(2) 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为:
A.90°N B 67°N
C.66°34′S D 67°S
(3)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为:
A.20°N B 70°N
C 20°S
D 66°34′S
(解题思路)根据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得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为北半球;由公式1算出直射纬度=1/2×(43°+3°)=23°;由公式2算出: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23°=67°;由公式3算出:43°=90°-(所求点的纬度-23°),得所求点的纬度为70°,因此答案为(1)A (2)B (3)B。

例2:图中MC MD分别为旗杆一年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求该地的纬度:A. 15°37′20〃N B . 46°52′N
C.50°56′40〃N D . 50°56′40〃S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不会位于热带。

据公式4得:4a -a=2×黄赤交角=2×23°26′=46°52′,推知a=15°37′20〃,代入公式3得当地的纬度为50°56′40〃,因为太阳光线从南边射来知该地为北半球,故答案为C。

例3:右图是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那么该地的纬度为。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位于热带。

据公式4得88°-45°=2×该地的纬度,故答案为21.5°,另外该题也可用公式3计算。

练习1:右图为甲乙丙三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
(1)甲地的地理纬度
A.22°N B . 23°26′N
C . 66°34′N D. 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 44°
C 11°
D .68°
(3) ∠3=33°,那么∠4为
A.22° B 44°
C 11°
D 33°
练习2:公元前1100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9°07′,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1°19′,当时的黄赤交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是。

(参考答案)1:(1)D (2)B (3)C 2:23°54′,3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