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带)区20万吨年生产能力设计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何培新编制时间:2011年4月29日第一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2、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1)各煤层工业储量:K1煤层:Z工=3000×1100×6.9×1.3=2960.1万tK2煤层:Z工=3000×1100×3×1.3=1287万tK2煤层:Z工=3000×1100×2.2×1.3=943.8万t工业储量:5190.9(2)各煤层设计可采储量:K1煤层:Z可=(2960.1-75.34)×75%=3163.57万tK2煤层:Z工=(1287-32.76)×80%=1003.39万tK2煤层:Z工=(943.8-18.4)×85%=786.59万t设计可采储量:4953.55万t3、采区服务年限:T=4953.55÷(120×1.4)=29.5a4、采区回采率为80%。
第二节采区的再划分1、工作面倾斜长度确定为520m;2、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3、工作面生产能力为52万t/a;4、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第三节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1、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采区巷道布置最优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分析:已知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同时,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因此有利于综合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发挥棕采高产高效的优势。
同时,为减小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这种方式掘出的巷道正处在应力降低区,即好维护又提高了采出率,有取代沿空留巷的趋势。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摘要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³/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
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
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
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³/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8kg 。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
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3)北方矿井,冬季井口需装供暖设备;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作为主要进风井;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盘区尽可能独立通风;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1.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m3/t,为高瓦斯矿井。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6页)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依据给定矿井开拓系统和某一采区区域范围及煤层地板等高线图,矿井概况及生产情况,以及采区生产能力(产量)、瓦斯涌出量等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及资料来源由具体指导老师确定。
2、设计内容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主要进回风、运输巷道),回采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明确巷道之间的联接关系;简单进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设计;2)采区(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采区通风系统确定(要有相应的通风构筑物)、用风地点风量计算与分配(采用由内向外四算一校核的方法),计算采区巷道通风阻力。
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3)安全工程设计【推荐选作】:瓦斯抽采设计、防灭火灌浆设计、注氮气设计、阻化剂设计等。
3、设计要求完成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网络图。
(说明书和图纸格式按照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的格式完成)4、提交材料采区设计及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
(包括草稿、电子文档)5、指导要求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采区巷道布置和矿井(采区)通风设计。
本着今后实施“课程设计进行简单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老矿井改造通风设计和侧重安全系统设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也为适应当前煤矿集约化开采体系的需求,使学生尽早熟悉矿井通风设计的方法,及时消化《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中的矿井通风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可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要求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在制定设计题目时,原始CAD图纸给出水平大巷、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等矿井开拓布置条件,灵活指定采区不同条件(尺寸不同、位置不同、煤层厚度不同或生产能力不同等),让学生分别选取,做到学生每人不重复。
6、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08级课程设计进程安排计划(共5周)。
采矿工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目录序论 (2)第一章: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矿区基本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主要地址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矿井开拓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基本开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采区开采煤层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采区基本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矿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采矿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第1章采(带)区巷道布置 (2)第一节采(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2)第二节采(带)区内的再划分 (3)第三节采(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线路设计10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2)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1)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2)附表与说明参考文献 (25)结束语 (25)前言1、目的(1)《采矿学》是研究矿床开采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该课程以煤矿地下开采为重点,主要讲授矿山开采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矿井的采矿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和系统了解矿井生产系统、生产环节和开采技术,并掌握采矿原理、现代化采矿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进行采煤工艺设计、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初步能力;初步锻炼学生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并为今后研究开采问题或进矿井开采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注释:此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设计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等。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杜计平、孟宪锐主编,《采矿学》王青、史维祥主编《采矿学》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综合分析评价各种可行方案,并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m1、m2、m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向长度900m,采(带)区内煤层赋存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采矿工程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摘要本采区为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该采区南北两侧分别以F1、F2断层为界,落差分别为20m和30m。
西至煤层露头,东至-300m标高。
地表标高+50m,表土层厚20m,含水不大。
煤层分化带深度30m。
本采区内共有三层煤,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00米,工作面日推进长度为6.0米。
采用三采一准的四六工作制度,一班割二刀煤。
经分析,各采区参数符合国家的各项规程,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目录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 采区地质概况 (1)1.2.1 地质构造 (1)1.2.2 煤层 (2)1.2.3煤质及瓦斯情况 (2)1.2.4水文地质 (3)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4)2.1储量 (4)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2.1工作制度 (4)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6)3.1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6)3.2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6)3.2.1技术比较 (6)3.2.2 经济比较 (7)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9)4.1 采煤方法 (9)4.2 回采工艺 (9)4.2.1回采工艺的确定 (9)4.2.2 工艺顺序 (9)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12)5.1 液压支架 (12)5.2 采煤机 (12)5.3 刮板输送 (13)5.4 转载机 (13)5.5 破碎机 (13)5.6 胶带输送机 (14)5.8 液压安全绞车 (14)5.9 液压泵 (14)5.10 移动变电站 (15)5.11 馈电开关 (15)5.12 磁力启动器 (15)5.13 喷雾泵 (15)5.14 端头支架 (15)6通风与安全 (16)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6)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7)6.3 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8)6.4 采区总需风量 (19)7巷道断面的选择 (20)7.1 区段运输平巷 (20)7.2 区段回风平巷 (21)8采区车场及硐室 (22)8.1 车场形式 (22)8.2 调车方式 (22)8.3 采区硐室 (22)8.3.1 变电所 (22)8.3.3 煤仓 (23)9采区生产系统 (25)9.1运输系统: (25)9.2通风系统: (25)9.3运料系统: (25)9.4排水系统: (25)9.5排矸系统: (25)10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26)10.2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27)10.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11采区灾害防治 (29)11.1 采区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29)11.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29)11.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29)12参考文献 (30)13致谢 (31)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图1.1 采区概况图本采区为大明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年产20万吨无水酒精生产工艺车间初步设计
蚌埠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工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酒精生产工艺设计直属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年级专业:2011级生物工程学生姓名:刘坤(51106012025)、孙径超(51106012004)、张金龙(51106012024)、孙海标(51106012027)、郭雨龙(51106012022).胡强(511060120指导教师:曾卫国项目名称:年产20万吨酒精生产工艺设计目录一、总论 (4)1、项目简介 (4)2、项目提出的背景 (4)3、项目建设必要性 (4)二、需求预测 (5)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5)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6)3、市场需求及其下游需求分析 (6)4、酒精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8)三、产品工艺技术方案及生产规模 (9)1、产品工艺技术方案 (9)2、生产规模 (10)四、资源可靠性、原材料、燃料的供应及公用设施情况 (10)1、原材料 (10)2、动力供应 (11)3、公共设备 (11)五、项目实施规划和安排 (12)1、建厂要求 (12)2、环境保护 (14)3、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人力资源 (14)4、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4)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5)1、投资估算 (15)2、资金筹措 (17)七、项目投资效益可行性分析 (18)八、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19)1、风险因素 (19)2、风险应对策略 (20)九、社会效益评价 (21)十、附件 (22)一、总论1、项目简介产品名称:无水酒精生产规模:年产20万吨酒精学名乙醇,结构式为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为46。
酒精既是食品、化工、医疗、染料、国防等工业十分重要的基础原料,又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酒精生产工业化始于19世纪末,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酒精工业化生产有两种方法,即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
化学合成法是以乙烯为原料加水合成酒精,其杂质含量较多,应用受到限制。
生物发酵法是以淀粉为原料或糖蜜原料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其杂质含量较低,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香精、调味品和医药等工业。
年产20万吨浅色啤酒工厂设计(任务书)
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设计概论2.1 设计目的2.2 设计依据2.3 设计内容2.4 设计指导思想2.5 厂址的选择2.6 原料、辅料等物料的选择标准第3章生产工艺的选择及论证全厂工艺的选择及论证糖化工艺的选择及论证发酵工艺及设备的选择及论证第4章工艺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啤酒生产中蒸汽耗量的计算第5章啤酒生产设备的选型及设计计算5.3 发酵设备的设计及计算第6章啤酒厂三废的处理和副产物的利用6.1 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6.2 啤酒生产的副产物的利用第7章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添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是一种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的饮料酒。
由于其含醇量低,清凉爽口,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成为世界性的饮料酒。
啤酒的原料是大麦。
大麦是世界上种植最早的谷物之一,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可种植,它的产量在谷物排名上,在小麦、玉米、稻谷之下,居第四位,而且大麦不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习惯上作饲料。
酿酒后的麦糟中,蛋白质含量得到相对富集,更适宜于做饲料,于是,用大麦制啤酒得到发展。
中国近代啤酒是从欧洲传入的,据考证在1900年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家啤酒作坊。
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是1903年在青岛由德国酿造师建立的英德啤酒厂。
1915年在北京由中国人出资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
从1905年到1949年的40多年中,中国只有在青岛、北京、哈尔滨、上海、烟台、广州等地建立了不到10年工厂,年产啤酒近一万吨,从1949年到1993年,我们用43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啤酒第二生产大国,这样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我国啤酒工业的未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产量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技术经济指标还有差距,要不断的提高;原料的发展;啤酒品种向多样化发展;高浓度酿造技术;非热消毒的纯生啤酒酿造;人才的培养等。
随着世界的发展,啤酒的生产技术逐步成为重点。
当今,纯生啤酒的生产技术,膜过滤技术,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技术,糖浆辅料的使用逐步发展起来。
(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
序论一、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经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着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 K2 和 K3 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构造煤层,硬度系数f=2 ,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米,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效劳的一条运输大街部署在K3 煤层底版下方25m处的牢固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依照采煤方法不相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三、课程设计内容1、采区巷道部署设计;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领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 1 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可以谈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解析与经济比较。
第一章采区巷道部署表一:采区综合柱状图序号13 12 11 9 8 76 54 3 2 1岩柱厚度〔 m〕岩性描述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泥质细砂岩,碳质页岩互层---------------------碳质页岩,柔嫩K1 煤层,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灰色砂质泥岩------------K2 煤层---------薄层泥质细砂岩,牢固---------·······灰色细砂岩,中硬、牢固·······K3 煤层,煤质中硬,。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设计指导书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题目:×矿×水平×采区设计一、矿井基本概况由指导教师给定一个矿或矿区一)矿井地理、交通位置×矿位于某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北纬××°××′××″~××°××′××″。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煤业集团。
×矿位于某矿区中部,主付井口标高均为+××米。
×矿至×××站××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铁路。
以×××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沟通各县市,交通极为方便。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矿位于×××矿区中部,主要开采丁、戊煤组。
东以××勘探线为界,西以××勘探线为界,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m之间),北至××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等高线。
东西走向长××公里,南北倾斜宽××公里,最大面积××平方公里。
南邻×矿,北为人为边界,是一矿的延伸部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年换领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米至-××米标高,预计矿井地质总储量为××万t,工业储量为××万t吨,可采储量××万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Mt/a。
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设计题目: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采用中压两级分氨流程,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设计配有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二张。
说明书内容:原料气来源、流程方案的确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车间布置、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
二张图纸:1.带控制点的合成工段物料流程图; 2.中压合成塔的工艺装配图。
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纸质及电子版):1.设计说明书(首页附设计任务书)2.工程设计图(CAD版)(1)主要设备图(2)工艺流程图主要参考资料(电子版):一.手册1. 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 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下册) 梅安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3.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气体压缩氨合成甲醇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4.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分册,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二.参考文献1中国环球化学工程公司编.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M].19852郝晓刚等编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M]. 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1)4黄璐. 化工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陈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6姜胜阶.合成氨工学【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7)7湖北华工设计院.氨合成塔【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12)8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中国化工产品大全[M].第二版上卷.9司航主编.化工产品手册[M].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李祥君著.新编精细化工产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1万家亮曾胜年主编.分析化学[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2天津化工研究院编.无机与工业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88(2)13江寿建. 化工厂共用设施设计手册.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014时均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5赵国方. 化工工艺设计概论.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16化工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 化学工程师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7陈敏恒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18吴志泉等. 化工工艺计算,物料、能量衡算.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8倪进方. 化工过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802班学生李林豪组别第四组组员李林豪李旭连文豪马楠宋路华要求设计工作起止日期2011.11.21~2011.12.16指导教师签字日期系主任批准签字日期前言《化工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各类塔结构等图形。
年产万吨黄磷课程设计
年产万吨黄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黄磷的基本性质、生产流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年产万吨黄磷生产中的关键参数,如原料消耗、能量需求和产量计算。
3. 学生能够描述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措施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黄磷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的物料和能量平衡计算。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模拟黄磷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工业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其探究工业生产过程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沟通和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结合实际工业生产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 教学过程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化学选修教材中关于“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章节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展开:1. 黄磷的性质与用途:讲解黄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 黄磷生产流程:详细介绍黄磷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反应原理、生产工艺和产品提炼等。
3.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分析黄磷生产中的原料消耗、能量需求、产量计算等关键参数,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安全与环保措施:探讨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燃、防爆、防毒等,以及环保措施,如废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煤矿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该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在“井巷工程”、“采矿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认识实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区设计把所学的主干专业课程《采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随着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将有所改进和提高,其具体事宜要在专业课程设计大纲的基础上。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采区设计达到下列目的:1 系统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
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2 掌握采区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 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文字编写、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设计说明书内容1 采区概况:叙述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寄与临近采区的关系,采区边界的确定等。
2采区地质概况:采区范围内煤层赋存条件、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数目、煤质、煤的自燃性、瓦斯等级、顶底板岩石厚度、岩性、采区地质构造、水纹地质条件等、计算采区储量。
3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内同采的工作面数目、工作面配产情况与接续情况,编制采区内回采工作面接替图表、掘进工作面接替图表、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4 选择各层煤层采煤方法,确定回采工艺方式、工作面支护形式和支护设备、采煤机和运输机类型。
确定工作面进刀方式、截割方式、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工作面推进度等。
5 划分区段或条带,确定工作面开采顺序。
6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采区巷道布置最优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
7 确定采区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矸、运料系统及通风系统。
列表说明采区设备主要参数。
8 选择采区上、中、下不车场形式,并附插图。
9 编制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采区走向长度、斜长、区段数目、采煤方法、采面长度,采区可采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采区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采掘面头数比等。
20万吨年双加压法制造稀硝酸
60年代后,硝酸生产的技术特点是,采用大型化组,适当的提高操作压力。采用高效设备,降低原料及能量消耗,解决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与其他生产方法相比,双加压法的氧化压力适中,吨酸铂耗少,吸收压力高,对氮的氧化物吸收有利,产酸浓度高,氨耗低,酸尾排放的NOx含量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先进的硝酸生产方法。
3706
3977
4300
5447
6670
7600
9670
表1-22006-2010年我国各种硝酸生产方法的产能情况
生产方法
2006年
2007年
2010(估计)
产能×104
比例/%
产能×104
比例/%
产能×104
比例/%
常压法
1180
17.7
1180
16.7
1180
12.2
综合法
1220
18.3
1220
2.3.2主要反应方程式6
第三章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8
3.1物料衡算8
3.1.1反应器(氧化)8
3.2能量衡算10
3.2.1压缩机(透平机)10
第四章典型机械设备的选型与论证12
4.1主要设备12
4.2典型压缩机选型与论证12
4.3典型设备选型与论证13
总结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附录17
前 言
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稀硝酸几乎全部采用氨氧化法,根据氨氧化的压力和水吸收氧化氮的压力,稀硝酸生产分为常压法、综合法、中压法、高压法、双加压法5种工艺。我国的硝酸生产工艺已由常压法、综合法、中压法发展为高压法和双加压法,双加压法生产稀硝酸工艺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稀硝酸生产工艺。
年产1000吨课程设计
年产1000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年产1000吨的相关概念,掌握产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
3. 学生了解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产量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际生产问题为背景,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阶段,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数学》教材中“应用数学”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生产问题,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产量计算基本概念:介绍年产量、日产量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2. 数学模型建立:学习如何将实际生产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包括线性模型和简单非线性模型。
3.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年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原材料、设备、人力等,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量分析。
4. 数据收集与处理: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产量相关的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解决与产量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产量计算基本概念,学习相关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带)区20万吨年生产能力设计课程设计河南工程学院《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矿**采(带)区120万吨/年生产能力设计学生姓名:李想学号: 2013201033473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煤矿开采技术1332专业课程:煤矿开采学指导教师:赵新涛2015 年1月11日《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矿**采(带)区120万吨/年生产能力设计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班级 1332一设计题目**矿**采(带)区120万吨/年生产能力设计。
二设计时间2014年12月29日——2015年1月11日三设计资料详见本课程设计大纲。
四完成的任务(1)设计内容:采(带)区巷道布置、采煤工艺设计、设计图纸。
(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五成果要求文字格式要求主标题:三号字、居中、宋体、加黒,段后为自动。
正文:全文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0、行间距1.5,首行缩进2个字符(包括各级标题)。
编码:采用中式“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编码形式,不得采用自动生成格式。
其中“一、(一)”做为标题,加黒,单独成行。
“1.(1)”可以做标题,也可以不做标题,如果做标题,需单独成行,做还是不做标题,均不需要加黒。
图表:图表文字及说明等均采用五号宋体。
表格要有表头(表头包括表号、表名),表头在表的上面并居中加黑。
图要有图号、图名,在图的下面并居中,不需加黒。
公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要规范,必要时要编号,编号要写在公式的尾部。
装订:A4纸打印,加封面,左侧装订。
封面:封面装订,也可以粘贴在学生“课程作业”的档案袋表面。
图纸要求(需要制图的情况)本设计绘制一张大图(二号图纸) :采(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和(1:2000)剖面图(1:2000)。
设计图纸四周各留20mm的边框线,右下角留出标题栏。
凡设计图中已有内容,说明书中都可以不画。
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 1月 11日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6)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第四节采区煤仓设计 (10)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5)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5)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0)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1)小结 (24)参考文献 (25)前言课程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假象矿井)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 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2500米,倾斜长度1000米,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米,煤层露头为-30米。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米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煤层倾角条件:煤层平均倾角为25°。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因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20万t/a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1)采区的工业储量Zc=H×L×M×γ (公式1-1)式中: Zc----采区工业储量,万t;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L---- 采区走向长度,2500m;γ---- 煤的容重,1.30t/m3;M----煤的厚度,K1,K2,K3煤层厚度分别为M1=6.9米,M2=3.0米,M3=2.2米;则Zc1=1000×2500×6.9×1.3=2242.5万tZc2=1000×2500×3.0×1.3=975万tZc3=1000×2500×2.2×1.3=715万tZc= Zc1+Zc2+Zc3=3932.5万t(2)设计可采储量Ⅰ计算永久煤柱损失P=[S×2×L +B×2×(H -S×2)]×M×γ(公式1-2)S----采区上下边界煤柱宽度B----采区左右边界煤柱宽度H----采区倾斜长度,1000m;L----采区走向长度,2500m;γ---- 煤的容重,1.30t/m3;M----煤的厚度,K1,K2,K3煤层厚度分别为M1=6.9米,M2=3.0米,M3=2.2米;K1,K2,K3煤层永久煤柱损失分别为P1,P2,P3则P1=[30×2×2500+20×2×(1000-30×2)]×6.9×1.3=168.28万tP2=[30×2×2500+20×2×(1000-30×2)]×3.0×1.3=73.16万tP3=[30×2×2500+20×2×(1000-30×2)]×2.2×1.3=53.65万tP=P1+P2+P3=295.09万tⅡ设计可采储量Z=(Zc-P)×C (公式1-3)式中Z----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c----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采区采出率,K1为厚煤层可取75%,K2,K3为中厚煤层取80%。
则Z1=( Zc1-P1)×C1 =(2242.5-168.28)×0.8=1659.38万tZ2=( Zc2-P2)×C2 =(975-73.16)×0.9=811.66万tZ3=( Zc3-P3)×C3 =(715-53.65)×0.9=595.22万tZ=Z1+ Z2+ Z3=3066.26万t(3)采区服务年限T= Z/A×K ——(公式1-4)式中 T---- 采区服务年限,a;A---- 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Z---- 设计可采储量,万t;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T= Z/A×K=4080.7 /(120×1.4)=24.2a(4)、验算采区回采率C=(Zc-p)/Zc-----(公式1-5)式中 C-----采区回采率,% ;Zc ----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P---- 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C1=(Zc1-P1)/Zc1=(2242.5-168.28)/2242.5=92.50% > 75%满足要求.C1=(Zc2-P2)/Zc2=(975-73.16)/ 975=92.50% > 80%满足要求C1=(Zc3-P3)/Zc3=(715-53.65)/ 715=92.50% > 80%满足要求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1、确定工作面长度确定工作面长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地质条件,煤层厚度,设备性能,巷道布置等,该采区内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小,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50~240m。
Ⅰ、确定煤柱尺寸为使巷道保持良好状态,防止采空区矸石冒落及保证生产安全,需在采区四周留有一定范围的采区煤柱,煤柱尺寸大小与煤层上的压力及煤体本身强度有关,综合已知条件及所选用的采煤方法,在采区左右边界各留20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防水煤柱,下部留30m 护巷煤柱,采区内不再留这类煤柱。
Ⅱ,确定工作面长度有上可知,煤层倾向共有1100-60=1040m的长度,走向长度3000-40=2960m。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小。
巷道宽度为4m~4.5m,本采区选取4.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选定5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5米。
故工作面长度为:L1=(1000-30×2-5×4-10×4.5)/5=175 m2、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回采工作面是沿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推进,采用走向长壁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N=(L-2S)/(L1+2L2) ------------(公式1-6)有上表可知,选择双岩巷上山采区联合布置方式比较合理,巷道布置情况见采区巷道平面图、剖面图。
3.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分析:回采巷道的布置可采用单巷布置或双巷布置两种方法,有已知条件可知,该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量较小,瓦斯涌出量较小,直接顶较厚且易跨落,因此有利于综合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发挥综采高产高效的优势。
若采用单行布置,则巷道断面将达12平米以上,对巷道的维护和掘进比较困当,故选用双巷布置的形式,减小巷道断面面积,上一区段的运输巷道还可以作为下区段回风巷道使用。
4.采区上下区段交替生产通风系统示意图采区内上、下区段相邻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的通风系统,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采区主石门→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甩车场→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区段联络巷道→区段运输平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阶段回风大巷。
5.采区上下部车场参考《采矿设计手册》及课本,采区上部车场采用顺向单侧平车场,采区下部车场采用大巷装车通过式。
第四节采煤中部甩车场路线设计参考网上资料,作如图设计1、斜面线路联接系统参数计算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倾角为12°。
铺设600mm轨距的线路,轨形为15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道。
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二次回转方式。
(1) 道岔选择及角度换算由于是辅助提升故道岔均选择DK615-4-12(左)道岔。
道岔参数为α1=14°15′,a1= a2=3340, b1= b2=3500。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α1=14°15′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δ=α1+α2=14°15′+14°15′=28°30′一次回转角的水平投影角α1′=arctan(tanα1/cosβ)=14°47′58″(β为轨道上山倾角16°)二次回转角的水平投影角δ′=arctan(tanδ/cosβ)=29°17′34″(β为轨道上山倾角16°)一次伪倾斜角β′=arcsin(sinβcosα1)=arcsin(sin16°cos14°15′)=15°29′42″二次伪倾斜角β″=arcsin(sinβcosδ)=arcsin(sin16°cos28°30′)=154°1′6″(2)斜面平行线路联接点参数确定如图1-5:图1-5 斜面平行线路联接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S=1900mm,为简化计算,斜面联接点距中心距与线路中心距相同,曲线半径取R′=9000mm,则各参数计算如下:B=Scotα=1900×cot14°15′=7481mmm=S/sinα=1900/sin14°15′=7719mmT=Rtan(α/2)=9000×tan(14°15′/2)=1125mmn=m-T=7719-1125==6594mmc=n-b=6594-3500=3094mmL=a+B+T=3340+7481+1125=11946mm(3)竖曲线相对位置竖曲线相对参数:高道平均坡度:ia=11‰,rg=arctania=37′49″低道平均坡度:id=9‰,rd=arctanid=30′56″低道竖曲线半径:Rd=9000mm取高道竖曲线半径:Rg=20000mm高道竖曲线参数:βg=β′- rg=15°29′42″-37′49″=14°51′53″hg= Rg(cosrg-cosβ′)=20000(cos37′49″-cos15°29′42″)=725.71mmLg= Rg(sinβ′-sinrg)=20000(sin15°29′42″-sin37′49″)=5123.08mmTg= Rg×tan(βg/2)=20000×tan(14°51′53″/2)=2609.03mmKg=Rg×βg/57.3°=5188.38mm低道竖曲线参数:βd=β′+ rd=15°29′42″-30′56″=16°38″hd= Rd(cosrd-cosβ′)=9000(cos30′56″-cos15°29′42″)=326.75mm Ld= Rd(sinβ′-sinrd)=9000(sin15°29′42″+sin30′56″)=2485.37mmTd= Rd×tan(βd/2)=9000×tan(16°38″/2)=1265.71mmKd=Rd×βd/57.3°=2514.75mm最大高低差H:由于是辅助提升,储车线长度按三钩计算,每钩提1t矿车3辆,故高低道储车线长度不小于3×3×2=18m,起坡点间距设为零,则有:H=18000×11‰+18000×9‰=360mm竖曲线的相对位置:L1=[(T-L)sinβ+msinβ″+hg-hd+H]=2358.83mm两竖曲线下端点(起坡点)的水平距离为L2,则有L2= L1cosβ′+ Ld- Lg=2358.83×cos15°29′42″+2485.37-5123.08=-364.61mm负值表示低道起坡点超前与高道起坡点,其间距满足要求,说明S选取2000mm 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