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可能性
1. 可能性
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
定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相同条件下,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3.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4.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
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
郑(zhèng)重叫嚣(xiāo)引吭(háng)高歌局促(cù)颇(pō)像
狂吠(fèi)奢(shē)侈(chǐ)苟(gǒu)且窥(kuī)伺(sì)头颈(jìng)
侍(shì)弄考虑(lǜ)屏(bǐng)气蹭(cèng)饭腔(qiāng)调遭殃(yāng)折 (shé) 本疙 (gē) 瘩 (ge) 可恶 (wù) 一撮(zuǒ)儿雏(chú)鸟知识点二:易混淆的多音字
shé(折断) jié(结果) wù(可恶) jué(角色) mú(模样)
折结恶ě(恶心)角模
zhé(打折) jiē(结出)è(凶恶) jiǎo(角度) mó(模仿)gōng(供养) diào(腔调) zhòng(重要) jiǎ(假如) jiě(解答)
供调重假解gòng(提供) tiáo(调理) chóng(重叠) jià(放假) xiè(解送)
知识点三:词语精讲
1.考试热点词语
成绩聋子孵出雏鸡警戒消瘦假若啄食掘地背上尖锐凄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即将头颈姿态高傲篱笆京剧净角狂吠奢侈譬如侍候饭馆堂倌附近脾气窥伺敏捷昂首供养丰富多腔严肃郑重古怪呼唤贪玩响动尽职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跌倒遭殃花盆讨厌嘎嘎理由田坝心事疙瘩反抗欺侮忠厚可恶
2.默写四字词语
趁其不备一声不哼放声啼叫左顾右盼厉声呵斥看守门户厉声叫嚣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毫不相让一日三餐三板一眼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无忧无虑一天一夜屏息凝神温柔可亲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咕噜咕噜没完没了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巍巍颤颤如怨如诉
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数学第四单元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一、多项式
1. 多项式的定义与基本术语
2. 多项式的加法与减法
3. 多项式的乘法
4. 多项式的除法
5. 一元多项式
6.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7. 余式定理与因式定理
8. 一次多项式的应用
二、分式
1. 分式的定义与基本术语
2.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4. 分式方程
5. 分式不等式
6. 分式的应用
三、整式方程
1. 整式方程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2.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
3. 一元二次整式方程
4. 一元高次整式方程
5. 整式方程的解法与实际应用
四、函数
1.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术语
2. 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 一次函数
4. 二次函数
5. 多项式函数
6. 有理函数
7.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8. 函数的应用
以上仅是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 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wk.baidu.com点连接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一、文化生活现象及对策 1.当代文化生活特点:文化生活色彩斑斓,文化选择多 样化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文化产业的发展;③ 大众传媒的影响;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 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 着主导地位。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 要转折点。 1.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处理对策:加强社会主义文 化的主导地位、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和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 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 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 不能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甚至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 事业。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 (2)《不求甚解》一文作者所选的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 的读书方法事例有什么特点?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 明确: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 从方法上说明
•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 (3)你对《不求甚解》一文的论据有何评价? • 明确: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 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 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 明确:第⑤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 的条件,引出下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
• (4)《驱遣我们的想象》结尾有什么作用?
• 明确:在内容上,强调鉴赏文艺的目的,并说明唯有驱遣我们的 想象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 在结构上,点题,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束,水到 渠成。
(二)文体知识
• 1.随笔。
•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 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 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 2.杂文。
• 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 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 ”,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四边形
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3分)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凸四边形
3、对角线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5、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2
)
3(-n n 。 考点二、平行四边形 (3~10分)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 ”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并且这两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_人教新课标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鱼钩(gōu) 侧翼(yì) 纵(zònɡ)然啪啪(pā) 鱼鳃(sāi) 皎(jiǎo)洁嘴唇(chún)沮(jǔ)丧诱(yòu)惑告诫(jiè)
践(jiàn)行鲈(lú)鱼翕(xī)动抉(jué)择粉黛(dài)
国宴(yàn) 缝纫(rèn) 络绎(yì)不绝一亩(mǔ)尝(chánɡ)试吩(fēn)咐(fù)茅(máo)舍榨(zhà)油石榴(liú)蔓(màn)延
葱茏(lónɡ) 瞅(chǒu)见雏(chú)形框(kuànɡ)架
嚓嚓(cā) 蜡(là)笔嘀嗒(dā)细腻(nì) 眼睑(jiǎn) 眼眸(móu) 咂(zā)舌倾泻(xiè)
二、多音字
着(zháo zhuó)量(liáng liàng)
挑(tiǎo tiāo)教(jiào jiāo)
几(jī jǐ)种(zhǒng zhòng)
答(dā dá)卷(juǎn juàn)
扒(bā pá)
三、近义词
剧烈——激烈沮丧——颓丧抉择——选择
乞求——恳求和蔼——温和教导——教诲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络绎不绝——连续不断
大喜过望——喜出望外居然——竟然
吩咐——嘱咐爱慕——倾慕开拓——开辟
舒适——舒服细腻——细致
信赖——信任淘气——顽皮
四、反义词
剧烈——轻微筋疲力尽——精力充沛沮丧——得意
熟练——生疏和蔼——粗暴推迟——提前垂头丧气——得意扬扬消失——出现便宜——昂贵爱慕——嫌弃轻松——紧张信赖——怀疑
淘气——乖巧亲近——疏远
五、词语积累
【描写心情的词语】
迫不及待心急如焚忐忑不安
沾沾自喜心花怒放
【形容不怕困难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
点归纳
诗歌欣赏
- 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儿童诗歌,体验语言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方式。
- 学生可以体会诗歌中的押韵、节奏、韵律等音韵特点。
句型掌握
- 学生通过研究课文中的句子,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和用词表达。
- 学生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词语认读
- 学生通过研究课文中的生字词,认读并掌握其意义。
- 学生可以通过音、形、义等多种方式来识记词语。
短文阅读
-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短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生可以理解短文的大意,掌握关键词语,推测故事情节。
基础写作
- 学生通过研究课文中的写作示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回顾
- 学生通过总结回顾本单元研究的内容,强化记忆和理解。
-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研究的成果,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理解诗歌、阅读短文、掌握句型和词语。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总结回顾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进步。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1、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两位数看作几十加几,再分别用几十乘一位数和几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可以先把三位数看作几百加几几十,再分别用几百乘一位数和几十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按照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算出结果后在末尾添上0。如:
3、估算:在乘法中两个因数都要估成接近的整百数、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如:
145×12≈1500 58×41≈2400
││││
150 10 60 40
4、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6、要使两个因数乘积最大,就要使两个因数相差最小。
7、因数×因数=积(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8、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的乘积是(9990)。
9、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10、在乘法中,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11、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如:120×4的积是12×4积的(10 )倍,850×6的积是85×60积的( 1)倍。
12、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则它们的乘积不变。
13、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几秒),叫做时间。
二上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1、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分析】
(一)学生基础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源动力
1. 需求: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使他们勇于探索。
2. 兴趣: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除法就是生活中所常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此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学习指导】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学生复和梳理知识结构。
1. 直线与角
- 角的基本概念:角的顶点、边、内部、外部等。
-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 角的度量: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360°表示一个完整的圆。
- 角的比较:通过角的度数来判断角的大小关系。
2. 角的度量
-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 角的度数:一个直角等于90°,一个平角等于180°。
- 角的度量转换:将角的度数转换为度分秒形式。
- 角的绘制: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角。
3. 直角及其特性
- 直角的性质:直角是一个度数为90°的角。
- 垂线和水平线: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并且水平线与竖直线互相垂直,它们构成了直角。
- 垂线段: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构成垂线段。
4. 直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定义:一个内角为90°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斜边与一个直角的两条边相对应,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5. 特殊角的性质
- 平角的性质:一个角是平角当且仅当其度数为180°。
- 钝角的性质:一个角是钝角当且仅当其度数大于90°小于180°。
- 锐角的性质:一个角是锐角当且仅当其度数小于90°。
6. 角的运算
- 角的加法: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 角的减法:一个角的度数减去另一个角的度数得到它们的差。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的知识点汇总。希望本文档能
够帮助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快速记忆】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⑴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 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4)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 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 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 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7. 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音
诬蔑.(miè) 卑鄙.(bǐ) 蛮横.(hèng) 卑劣.(liè) 召.开(zhào)
挑拨离间.(jiàn) 丁肇.中(zhào) 缅.怀(miǎn) 瞭.望(li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 格物致.知(zhì) 堕.落(duò) 剥削
..(bō xuē) 头衔.(xián)
逸.事(yì) 强.词夺理(qiǎnɡ) 姊.妹(zǐ) 萦.绕(yíng) 襁褓
..(qiǎng bǎo) 挚.爱(zhì) 枷.锁(jiā) 麦穗.(suì) 奠.定(diàn)
二、重点词语
屠杀捶击赋予协商恐怖毁灭儒家遵照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狡辩抉择崭新阻碍趋势浩劫
三、重点释义
(1)悲愤:悲痛愤怒。
(2)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3)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4)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5)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6)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7)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8)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9)授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
(10)激变:急剧变化。
(11)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12)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13)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14)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15)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16)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17)扶植:扶助培植。
(18)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包括了《秋天的怀念》、《散步》、《散
文诗两首》和《古诗四首》等文章。这些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
了解。但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词语、理解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品的美。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品味词
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
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品味词语,理解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的美。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秋天的景色,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找社会的真谛(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差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
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含社会环境、社会地位、遇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
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一样阶级所处的特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②社会心识是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样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样不一样的社会心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社会心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心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心识拥有相对
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心识跟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伍于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拥有能动的反作用。落伍的
社会心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挡作用,先进的社会心识能够正确地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向,
对社会的发展起踊跃的推进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要尊敬社会实质,建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定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心识,反对落伍的悲观的社会心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合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重申社会心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
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重申做事情要全部从实质出发时只好用物质决定
意识;③在重申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看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课文梗概
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展开。通过描写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向学生展示了夏天的美好和生机。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重点词语
1.尖尖角
2.蜻蜓
3.立
4.头
5.角
6.尖尖
词语解释
•尖尖角:形容物体的一端细长而尖锐。
•蜻蜓:一种翅膀透明、体长细长的昆虫。
•立:直立、站立的意思。
•头:人或动物的上端,有眼、耳、口等器官的部分。
•角:事物上突出的部分。
重要句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蜻蜓采风来,蜻蜓要编舞。
课文理解
课文中通过对小荷和蜻蜓的描写,展示了夏天的美好景象。小荷刚露出尖尖的角尖,蜻蜓便立在荷叶上。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微妙的关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思考问题
1.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你观察过小荷和蜻蜓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为什么作者要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话开头?
角色分析
•小荷:生长在水中,才露出羞涩的尖尖角,象征着青春和生命的未来。
•蜻蜓:立在小荷头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象征着活泼和勇敢。
启发思考
课文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态环境。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生态意识。
结语
第四单元的课文生动、简洁地描绘了夏天的美好景象,展示了自然界微妙的关系和生命的力量。通过理解和思考这些课文,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培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晶(jīng)莹(yíng)和蔼(ǎi)可亲资(zī)源
矿(kuàng)物恩赐(cì)枯竭(jié)
滥(làn)用威胁(xié)目睹(dǔ)
嗡(wēng)嗡叫梅花鹿(lù)骏(jùn)马
老鹰(yīng)潺(chán)潺松脂(zhī)
婴(yīng)儿眷(juàn)恋
二、多音字
扁(piān biǎn)没(mò méi)恶(ěè)
沓(dá tà)扁(biǎn piāo)号(hào háo)
载(zǎi zài)干(gān gàn)参(cān shēn)宿(sù xiù xiǔ)
三、近义词
渺小—微小恩赐—赏赐慷慨—大方节制—克制枯竭—干涸感叹—感慨威胁—恐吓设想—假想灾难—厄运居然—竟然充足—充裕承载—承受凶恶—凶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神圣—庄严浓密—稠密体验—体会滋润—滋养照管—照料品尝—品味终究—最终眷恋—依恋勇敢—胆怯险恶—凶恶
归宿—着落恭敬—恭顺领悟—领会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四、反义词
慷慨—吝啬枯竭—丰富贡献—索取毁坏—爱护锐减—剧增糟蹋—珍惜冰冷—炎热善良—凶残保护—消灭弱小—强大生机勃勃—死气沉沉浓密—稀疏圣洁—肮脏清澈—浑浊甜美—苦涩五、词语积累
和蔼可亲闪闪发光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震耳欲聋纷至沓来世外桃源从天而降生命垂危风雨同舟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并列式词语】
和蔼可亲子孙后代痛心疾首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
绿树成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乌烟瘴气臭气熏天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中国古代关于飞离地球、升上天空传说的成语】
嫦娥奔月鸡犬升天
【带“狼”字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声名狼藉鬼哭狼嚎引狼入室
杯盘狼藉与狼共舞
【ABCC式词语】
生机勃勃大腹便便大名鼎鼎烈日炎炎春雨绵绵
人心惶惶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波光粼粼薄暮冥冥
不过尔尔不甚了了左冲右撞黑白相间前赴后继
横七竖八上天入地
【AABC式词语】
闪闪发光熊熊大火欣欣向荣摇摇欲坠涓涓细流【拟声词】
嗡嗡哗哗潺潺淙淙汩汩喳喳啾啾簌簌啪啪【关于绿的词语】
绿风荡漾绿草如茵青枝绿叶花红柳绿郁郁葱葱
一碧千里苍翠欲滴千山一碧翠色欲流
【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不紧不慢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
大材小用先人后己前呼后拥眼高手低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含数字的四字词语】
三番五次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形容共渡难关的四字词语】
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六、词语搭配
(生命垂危)的老人(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白色)的纹痕(雄奇)的气势(绿色)的波浪(粼粼)的波光(参天)的杨柳 (命运)的选择 (闪闪发光)的松针(生命)的归宿 (上帝)的恩赐 (严重)的威胁(特殊)的葬礼 (永流不息)的河水 (雨后清风)的气息(温暖)的怀抱 (了不起)的奇迹 (绿风荡漾)的小院水雾(飘飘洒洒) 水声(震耳欲聋)
(不加节制)地开采 (慷慨)地提供 (不顾后果)地滥用(精心)地保护 (不紧不慢)地说
(提出)设想 (建造)基地 (造福)子孙后代(滋润)心田 (解除)干渴
七、积累句型
第14课路和狼的故事
1.关联词: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并列关系) 2.“被”字句: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3.比喻句: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关联词:(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假设关
系)
2.排比句: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3.比喻句: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4.设问句: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第16课青山不老
1.比喻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2.拟人句: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3.引用: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诚头。县志载:“风大作时,就连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