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川国土资发〔2010〕29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难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的通知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各项目承担单位:现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难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难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2010年2月9日印发(共印6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难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第一部分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编制差不多要求(一)差不多规定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差不多要求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判:包括威逼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截了当或间接经济缺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判:要紧对地灾体的差不多要素、变形特点、稳固性、危险性、危害性、进展趋势等进行认确实分析与评判。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差不多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差不多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差不多文件组成1. 勘查报告文本2. 勘查报告附图3. 勘查报告附件4. 勘查费用决算书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倒塌(危岩、倒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对危岩描述与评判的差不多要求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样情形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裂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差不多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
及资料要求
一、报告编制格式:
1.封面: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基本信息。

2.摘要:对项目目标、方法、结果、结论及建议进行简要概述。

4.引言:介绍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范围和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程勘查方法和设计原则等。

6.现状分析:对陕西省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灾害类型、
分布特点、规模等。

7.风险评估:根据现状分析结果,评估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的风险程度。

8.工程勘查:对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地质勘查、灾害学调查、工程勘探等。

9.技术方案:提出具体的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用等。

10.预算与工期:根据技术方案,估算工程投资和工程周期。

11.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13.附录:包括详细的数据、图纸、照片等资料。

二、资料要求:
1.包括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如历史灾情、灾害点分布、灾害损失等。

2.包括陕西省地质环境的基础数据,如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岩性分布等。

3.包括陕西省地质灾害的现状数据,如灾害点的空间分布、规模、频率等。

4.包括陕西省既往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相关资料,如施工方案、效果评估等。

5.其他相关资料,如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等。

以上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的基本内容,编制报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岩土工程勘察所
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一份重要文件。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和气候等特点,确保报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其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当全面、详尽。

报告中应当包括勘察范围、
勘察方法、勘察结果等内容,对于勘察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地下水情况、地基基础条件等情况也应当进行详细描述。

只有将这些内容都充分考虑进去,才能够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表述应当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和
长篇大论的描述,应当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同时,还应当注意报告中的逻辑关系,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

最后,在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还应当注重报告的规范性和规范性。

报告
的格式应当符合相关规定,文字应当规范、工整,图表应当清晰、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报告能够得到相关单位的认可和采纳。

总的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编制,确保报告内容的全面、详尽、清晰、简洁,才能够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程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必须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本规程旨在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2. 勘查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涵盖以下内容: - 地震灾害 - 山体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岩溶塌陷3. 勘查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目标是确定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危险性,并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 - 确定潜在的地震活动区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道路等重要设施; - 识别潜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的危险区域; - 评估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勘查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 4.1 地震灾害勘查 - 确定勘察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断层和构造; - 收集历史地震活动记录,并进行地震烈度评估; - 测定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确定场地类别。

4.2 山体滑坡勘查•确定潜在山体滑坡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测量山体滑坡的形态、规模和运动速度;•获取相关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3 泥石流勘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区域,并进行泥石流径流模拟;•调查泥石流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频率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和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4 地面塌陷勘查•确定地面塌陷的潜在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调查地面塌陷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影响范围;•获取相关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5 岩溶塌陷勘查•确定岩溶地区的潜在岩溶塌陷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调查岩溶塌陷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影响范围;•获取相关水文和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5. 勘查方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 -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必要的数据; - 实验室测试:对野外采集的样本进行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测试; -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质灾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 数据分析:对历史记录、监测数据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勘探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地质勘查项目来源、历史沿革,说明本次勘查工作的基础、勘查目的和地质任务,以及矿业权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阐述本次报告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参考资料等。

1.2 位置与交通说明勘查区的区块编号,位于所在县级以上城市的方位、直距、行政区划、勘查区边界经纬度极值坐标及中心地理坐标(注明坐标系统)。

经过或邻近勘查区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类型)、公路(等级)、水路(级别)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勘查区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运距里程(插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1.3.1 地形地貌特征简述勘查区地貌类型、地形起伏特点、坡度、绝对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等。

1.3.2 气象、水文特征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阐述流域属性,主要溪沟、河流的发育特征,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等。

1.3.3 地质灾害特征说明区内的地震发育历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烈度。

简述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情况。

1.3.4 区域经济概况简述勘查区所在市(区、县)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1.4 矿业权设置情况说明首次取得矿业权的时间、取得方式、发证机关、矿业权人、面积以及矿业权历次变更情况。

说明现持矿业权证名称、发证机关、证号、勘查矿种、有效期、面积、范围坐标(注明坐标系统)等。

简要说明勘查区内及周边相邻的其他矿业权的相互位置,与勘查区的位置关系(可插入示意图说明)。

若勘查区内存在已关闭的矿井、采空区等亦应予以说明。

对于勘查区内及周边相邻的生产矿山,应简要说明其资源概况(主采矿种、生产规模等)。

1.5 勘查区与各类保护区及空间用途管制区的关系简述勘查区内及相邻的自然保护地、重大工程项目压覆区(包括已审批的压覆和事实压覆)、历史文物保护区等的名称、相对位置和边界距离(可插入示意图说明)。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地质灾害勘查规范是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查、评估、预测和管理。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勘查行为,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勘查结果准确、可靠。

以下是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勘查目的和任务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识别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和危险性,为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任务包括:调查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特征;评估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识别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制定预防和应急对策。

二、勘查范围和内容地质灾害勘查应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内容。

地质调查要求对构造、岩性、地层、地貌等地质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查;水文调查要求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河流水位等进行测量和分析;气象调查要求对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勘查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勘查、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

实地勘查是最基本的勘查方法,包括采样、测量、观测等技术;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地球物理探测可通过地震、电磁等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地球化学分析可通过岩石、土壤、水质等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数值模拟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质灾害的过程和规律。

四、勘查报告和评估地质灾害勘查的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勘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勘查报告应包括勘查区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危险性、潜在灾害点、可能引发灾害的因素等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根据勘查结果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措施进行防灾减灾。

五、勘查质量控制地质灾害勘查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勘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采样和测量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质量控制、报告编制和评审的质量控制等。

总之,地质灾害勘查规范是指导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一套规范和标准,旨在提高勘查质量,保障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一、背景概述
乡镇地质灾害是指在乡镇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可能对当地居民生命和财
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XXX乡镇进行了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本报告旨在总结排查情况并提出应对建议。

二、排查对象及范围
本次地质灾害排查对象为XXX乡镇内所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但不限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排查范围涵盖乡镇所有村庄、道路、水库等重点区域。

三、排查方法
1.实地调查:组织专业队伍深入乡镇各地区,对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实
地勘察;
2.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影像资料,分析潜在灾
害风险;
3.专家评估:邀请地质灾害领域专家对重点隐患点进行评估,提供建议。

四、排查结果
1.共排查XXX个潜在地质灾害点,其中确定X个高风险点,X个中风
险点,X个低风险点;
2.针对高风险点提出应急预案和加固方案,中风险点提出监测措施,低
风险点加强宣传预警意识。

五、建议及措施
1.组织定期地质灾害排查,及时更新监测数据;
2.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对潜在灾害点的监测;
3.开展居民防灾意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救能力。

六、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排查,对XXX乡镇内潜在灾害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乡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报告编制格式:1.封面:包括报告题目、报告日期、编制单位、编制人员等基本信息。

2.目录:按章节列出报告的内容目录。

3.摘要: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4.引言: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目的,说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5.地质灾害概况: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特征等。

6.勘查方法:详细介绍进行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及使用情况。

7.勘查结果:对勘查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勘查结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灾害规模和范围确定等。

8.针对性治理设计:根据勘查结果提出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措施、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9.施工预算和工期计划:依据治理设计,编制工程施工的预算和时间计划。

10.环境影响评价: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1.结论: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明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建议。

13.附录:包括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数据、图表等。

1.区域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地下水位、岩性、土质等基本地质数据。

2.地质灾害史及现场调查资料: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频率、影响范围、灾害类型等。

3.历史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时的状况、灾情描述、灾后处理情况等。

4.勘察报告:包括勘察路线、勘察剖面、钻孔资料、地质和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岩心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等。

5.监测数据: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震监测等,提供监测仪器的选型及数据分析结果。

6.现场调查的照片、摄像记录等。

地质报告实施方案

地质报告实施方案

地质报告实施方案一、前言地质报告是对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等工作成果的总结和分析,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地质报告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地质报告的编制流程,确保地质报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对地质报告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二、实施步骤1. 确定编制人员地质报告的编制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和报告撰写经验的人员,因此首先要确定编制人员的名单,包括地质工程师、地质学家、地质勘探人员等,确保编制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

2. 收集资料在地质报告编制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勘探数据、地质灾害监测资料等,以便编制人员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制定报告结构在开始编制地质报告之前,需要制定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报告的目录、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等内容,确保报告的结构合理、内容完整。

4. 分工合作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合作,包括地质勘探人员、地质学家、地质工程师等,需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 编制报告在收集资料、制定报告结构、分工合作等工作完成后,编制人员可以开始撰写地质报告,确保报告的内容准确、清晰、完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6. 审核修改地质报告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修改,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审核人员需要对报告的内容、数据、结论等进行仔细审查,对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7. 最终定稿经过审核修改后,地质报告需要进行最终定稿,确保报告的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结构合理,格式规范,最终形成最终的地质报告。

三、总结地质报告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地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进行地质报告的编制,才能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希望地质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为地质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0.02.09•【字号】川国土资发[2010]28号•【施行日期】2010.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28号)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各项目承担单位:现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地灾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2. 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3. 治理工程(方案)设想: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必要时可布置一定的工作量揭示其结构特征。

4. 勘查工作布置:勘查工作布置应满足一次性应急勘查要求;勘查工作布置要有针对性;勘查工作布置应全面考虑勘查成果能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设计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各类勘查设计书应满足勘查工作的要求,包括勘探工作布置、各类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2. 各类勘查设计书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并应编制勘查预计工作量统计表。

3. 图件应满足相应的图件要求。

(三)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设计书及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项目名称一致。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地区发生的崩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分析,了解崩塌灾害的成因、规模和危害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方案。

二、背景资料地区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山区地带。

近年来,该地区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崩塌灾害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勘查队伍进行现场勘查和研究。

三、崩塌灾害现状经过实地勘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地区存在多处崩塌灾害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处。

崩塌点A位于山的东北侧,距离主城区约5公里。

崩塌点B位于山的南侧,距离主城区约8公里。

崩塌点C位于山的西南侧,距离主城区约10公里。

这三处崩塌点形成的地形为悬崖峭壁,对周边地区和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崩塌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横向和纵向的构造断裂、岩石层的倾倒和破碎导致了地层的不稳定性,加重了崩塌发生的可能性。

2.地下水位上升:降雨较多的地区,地下水位往往较高。

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大土壤的饱和度,导致土壤失稳,引发崩塌现象。

3.人类活动:地区的山地主要被开发为农田或居民区,大量的人工填筑和挖掘导致山体的不稳定性增大,加速了崩塌的发生。

五、崩塌危害分析1.人员伤亡:崩塌现场周围有大量的居民区和农田,一旦发生崩塌,将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财产损失:崩塌现场周围的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都将遭受严重损坏,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六、治理建议1.加强监测:通过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崩塌迹象,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2.加强规划:对居民区和农田的规划应合理,避免在悬崖峭壁和陡坡上进行建设和开发。

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加大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和崩塌的风险。

七、结论地区的崩塌灾害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有详细的格式要求和写作指南。

一、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要求
1.勘查对象
(1)勘查对象可以包括地质构造、古洪水、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震、地面沉降、滑坡破坏等几大类的地质灾害。

(2)勘查时应详细调查灾害情况,如:发育面积、发育程度、特征表现、发育历史、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状况、灾害发展趋势.
2.勘查方法
(1)勘查技术:分块勘查,地质图,越级勘查,记录,集中勘查,自然测量,GPS勘查等。

(2)现场勘查设备:物探仪器,潜孔仪,岩心钻机,地质钻机,岩样研磨机,实验设备,采样工具,其他勘查设备等。

3.勘查结果
(1)面积:活动面积,灾害面积,危险面积;
(2)形态:灾害形态和地质特征;
(3)发展趋势:灾害发展趋势,灾害发展特征;
(4)灾害危害:灾害危害评价,灾害危害等级;
(5)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分级。

二、可研要求
1.概况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一、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文件,是确保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

编制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质量和编制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

其中,岩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地质灾害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等。

三、报告编制原则1. 报告应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地的地质情况和工程特点。

2. 报告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3. 报告应符合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4. 报告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可读性。

5. 报告应符合保密要求,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四、报告编制内容1. 勘察范围和勘察对象;2. 勘察目的和依据;3. 地质情况和勘察结果分析;4. 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5. 勘察过程和方法;6. 勘察数据处理和评价;7.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8. 勘察总结和结论。

五、报告编制要求1. 编制报告应按照工程地点、地质情况、工程特点进行分类编制。

2. 采用科学和规范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勘察过程中的照片、记录、报告、证明等必须保存完整。

4. 报告必须与实地勘察的数据相符合,不得包含虚假内容。

六、报告编制程序1. 报告编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编制立项申请;(2)编制报告任务书;(3)编制勘察方案;(4)实施勘察工作并收集相关数据;(5)编制报告草稿并组织专家审定;(6)修改草稿并完成报告出版。

2. 报告草稿编制完成后,需经主持人审定并组织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审查和评审。

3. 报告出版必须经主持人和所有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批准。

七、报告编制质量保证1. 报告编制应符合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报告编制质量应符合工程施工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3. 报告编制应受到监理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一、勘察要求1.明确勘察范围和目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明确勘察的范围和目标,包括研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以及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

2.综合利用多种勘察方法:结合地质、地貌、地震、气象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地质调查、地质实验和瞬态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演化和成因。

3.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在勘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根据勘察项目的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等,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可研报告要求1.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可研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工程选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勘察数据,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频率,提供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地质灾害风险指标。

3.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在可研报告中,要进行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评估,包括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比较,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在可研报告中,要提出相应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包括工程控制措施、规划和管理措施、监测和预警措施等,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三、初设报告要求1.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根据勘察和可研报告的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包括选址、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

2.制定施工方案:在初设报告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施工方法、监测与预警等措施,并确保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3.编制工程预算:根据初设报告的结果,编制工程建设的预算,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的费用和预计的风险成本等。

4.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在初设报告中,要综合考虑勘察结果、可研报告和工程实施的情况,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川国土资发〔2010〕29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的通知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各项目承担单位:现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2月9日印发(共印6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第一部分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报告文本2. 勘查报告附图3. 勘查报告附件4. 勘查费用决算书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在建工程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在建工程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在建工程地质灾害报告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在建工程的地质灾害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质情况,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2. 在建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各类施工项目。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

二、责任主体1. 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的地质状况监测,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2. 监理单位负责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地质报告,并提出专业意见。

3. 建设单位负责协调各参与方,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报告内容1. 工程地质概况:包括工程地点、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信息。

2. 监测数据: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裂缝宽度等关键指标的监测结果。

3. 风险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

4. 预防措施:提出针对预测风险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救援计划。

四、报告流程1. 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地质状况监测,并形成书面报告。

2. 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

3. 监理单位审核无误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评审。

4. 根据评审结果,调整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并反馈给施工单位执行。

五、报告频率与时间要求1. 日常监测:施工单位应每日进行至少一次的地质状况监测,并做好记录。

2. 定期报告:每周至少提交一次详细的地质状况报告。

3. 紧急情况:遇到异常地质状况时,应立即上报,并在24小时内提交详细报告。

六、监督与考核1. 建设单位应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于未能按照制度要求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3. 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2. 各单位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汇报(全文)(二)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汇报(全文)(二)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汇报(全文)(二)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地球表层发生的灾害性事件。

勘查地质灾害是为了对某一地区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和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灾害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正文:一、地质背景调查1. 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分析2. 地质景观和地貌特征描述3. 前期地质灾害的记录和历史事件分析4. 研究区域的地质力学性质和岩土工程特性研究5. 研究区域的气候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二、地质灾害类型及风险评估1. 对研究区域的不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详细讨论a. 滑坡灾害b. 泥石流灾害c. 地面塌陷灾害d. 崩塌灾害e. 地震灾害2. 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特点分析3. 利用现有数据和模型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4. 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风险进行定级和划分5. 提出相应的预警和防范措施三、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和数据获取1. 勘查工作计划和方法论介绍2. 野外勘查数据的收集和记录3. 地质灾害样本的采集和分析4.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变形和地质灾害迹象的分析5. 不同勘查方法之间的数据对比和校正四、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建设1. 设计建造地质灾害预警系统a. 传感器布置和数据采集b. 数据处理和预警算法c. 预警信号的传输和发布2.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a. 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局b. 选择适用的监测方法和设备c. 数据传输和处理五、地质灾害防治对策1. 对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和评估2. 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区域,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a. 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b. 防灾减灾教育和宣传c. 灾后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3. 制定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长期规划4. 提出关键问题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总结:本报告全面介绍了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的方法、数据和结论,明确了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灾害风险。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模板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模板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模板1. 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制定合理的排查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2.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提高排查工作效率,减少灾害发生可能性,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排查范围•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建设工地•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区域4. 排查内容4.1 野外调查包括地质灾害历史调查、地质构造调查等。

4.2 实地勘察采取现场勘查、岩土样品采集等方式,对潜在灾害点展开详细调查。

4.3 数据分析对野外调查和实地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潜在灾害风险。

5. 排查流程1.制定排查计划2.勘察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3.实地勘查4.数据整理、分析5.提出整改建议6. 排查报告每一次排查结束后,应编制详细的排查报告,记录排查流程、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

7. 排查周期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确定排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一次。

8. 紧急响应在发现紧急地质灾害或潜在危险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保障相关人员安全。

9. 改进措施根据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排查工作方案,提高排查效率和准确性。

结语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防灾工作,只有通过认真的排查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以上是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模板,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报告文本2. 勘查报告附图3. 勘查报告附件4. 勘查费用决算书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4. 顶底宽、高、厚、体积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9. 治理措施建议10. 照片、剖面图、立面图、赤平投影图。

每一块危岩形成一张描述评价表格(见附表)(三)各单体危岩评价完以后应用表格汇总进行综合评价危岩单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览表编号体积(m3) 破坏模式稳定系数安全系数稳定性评价天然暴雨地震天然暴雨地震Ⅰ-W1 4408 坠落 1.502 1.072 0.989 1.5 稳定欠稳定不稳定Ⅰ-W2 2976 坠落 1.398 0.998 0.945 1.5 基本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附表Ⅱ-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Ⅱ-W2坐标X:35361999.02 危岩顶标高920.21 岩层产状64º∠15º斜坡倾向221º危岩前缘倾角69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Ⅱ-W2 Y:3420117.26 危岩底标高898.94顶宽(m)40.85底宽(m)40.85高(m)21.24厚(m)5.1 体积(m3)4425崩塌方向221º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90°)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31º221º70º8.4m 5-20cm 粘性土、岩屑半充填弯曲粗糙 1.5m-6m底端见水蚀痕迹2 底面154º64º15º2m 闭5合3 无平直较光滑底端见水蚀痕迹3 侧壁1146º236º63º5-8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2m 无4 侧壁81º171º81º1-3m 5-20 粘性土、岩屑半充填平直较光滑3m 无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受后壁、侧壁裂隙切割及底部泥岩岩层产状控制,危岩为厚层块状砾岩构成。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后壁1号裂隙和侧壁3号裂隙的控制,由后壁岩体抗拉强度控制,加之底部临空,危岩易产生下滑,定性判断危岩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3.745,为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稳定状态。

但局部存在不稳定块体。

危害性预测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景区公路。

治理措施建议局部清除、封闭(四)注意控制危岩结构面特征的评价1. 位置、产状、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张开度、裂隙间距2. 充填物及胶结状态3. 裂面形态及粗糙度4. 地下水或充水情况以上描述的准确性与计算参数的取值密切相关。

(五)注意破坏模式的确定需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破坏模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是不一样的。

(六)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可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等规范及要求执行。

(七)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应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八)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可参照定性评价进行。

(九)治理方案与比选部分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十)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建筑材料的储量、材质、具体位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距离、各类材料工程用量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十一)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危岩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十二)图件及要求1. 平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2)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3)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4)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5)长短剖面及其编号;(6)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7)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8)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 剖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2)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3)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4)短剖面:危岩体块(单体)每块至少一条;危岩带(岩体破碎带),视规模大小用多条剖面表示;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 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4. 各种图件比例尺按照测图要求使用5. 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6. 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一底”连接出图。

(十三)附件及要求1. 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2. 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3. 应附有代表性的与崩塌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危岩照片等;4. 各种计算成果。

(十四)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提纲目录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0.3 工作目的与任务0.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0.5 勘查工作的依据0.6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位置与交通1.2 气象、水文1.2.1气象1.2.2 水文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1 地形地貌2.2 地层岩性2.3 地质构造与地震2.3.1地质构造2.3.2新构造运动2.3.3地震2.4 水文地质条件2.5 人类工程活动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3.2 地层岩性3.3 地质构造4 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4.1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4.1.1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4.1.2危岩破坏方式4.2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4.2.1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4.2.2 危岩形成机制分析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5.1 危岩变形现状5.2 定性分析评价5.3 定量计算及评价5.3.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5.3.2 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5.3.3 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5.3.4 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5.4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5.4.1运动形式5.4.2运动计算5.5 危岩危害性评价6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危岩防治方案建议6.1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6.2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6.3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6.4 防治方案建议6.5 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7 环境影响评价7.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2 交通影响7.3 综合评价和结论8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8.1 社会效益8.2 经济效益8.3 环境效益9 结论与建议9.1 结论9.2 建议附图成册附件成册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三、滑坡勘查报告编制要点(一)滑坡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1. 滑坡的基本要素:坡高、坡长、坡宽、坡向、坡度、面积、体积(规模)要描述清楚;2. 滑坡的变形情况及边界的确定:后缘、前缘(剪出口)、边线(界)、坡体变形(地面裂缝、建筑物变形、树木变形等);3. 滑坡体的几大要素:物质结构(组成):滑体土及物质组成;滑带(面)土及物质组成;滑床土(岩)及物质组成。

(二)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1. C、Φ值取值(1)室内试验值:快剪:天然剪→残余剪,饱和剪→残余剪(2)反演:采用反演分析确定滑坡力学参数应注意适用条件,对已滑动位移的滑坡应恢复滑前地形进行反演分析。

用软件搜索的最危险面及稳定性系数取值一定要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即F<1.0不稳定,1.0<F<1.05欠稳定,1.05<F<1.15基本稳定,F>1.15稳定(3)工程类比:应注意要有可比性(4)综合取值:一定要说明取值的依据或理由2. 稳定性计算与评价(1)软件的使用:理正软件,成都理工大学软件(2)计算模型的确定:a. 土体滑坡:(a)滑面为折线型: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詹布法等进行校核;(b)滑面为平面或圆弧形:用瑞典条分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毕肖普法等进行校核;b. 岩质滑坡: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3.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要用表格汇总后,在报告中用专门的章节反映出来,包括参数取值、各种工况下各条剖面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宏观判断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再结合保护对象取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滑坡推力计算。

注意:不要随意提高防治工程等级及安全系数取值。

(三)几种不同工况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两种工况:自重工况,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进行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其余工况作为校核工况,均不采用地震+暴雨工况。

(四)滑坡的发展趋势分析与评价1. 在不同状况下的发展趋势:如人类工程活动(采矿、前缘切坡、后缘堆载等)、雨季等,应结合不同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2. 注意滑坡整体不稳定与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分析评价(五)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建筑材料的储量、材质、具体位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距离、各类材料工程用量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