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科普馆建设

合集下载

上海地质科普馆

上海地质科普馆

上海地质科普馆引言上海地质科普馆是一座位于上海市的科普馆,致力于向公众传播有关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的知识。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科普馆,上海地质科普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互动体验,旨在增强观众对地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质科普馆的历史背景、展览内容以及其对公众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上海地质科普馆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市地勘局和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共同投资兴建。

它的建立旨在满足当时公众对地质科学知识的需求,并向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地球科学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上海地质科普馆逐渐成为上海市地质科学的重要教育和展示中心。

二、展览内容1. 地球演化展区:这个展区主要介绍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地质变迁等内容。

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展板和多媒体设备了解地球的奥秘。

2. 矿石与矿床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地球上丰富的矿石资源和矿床类型。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稀有矿石和珍贵宝石,并了解矿床形成的过程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3. 水文地质与环境展区:这个展区主要介绍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水文环境保护。

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和交互装置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水文地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管理。

4. 地震与地质灾害展区:这个展区重点讲解地震的原因、预测与防治措施。

观众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装置和多媒体设备,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地震科学的研究成果。

5. 地质科学实验室:在科学实验室,观众可以亲自参与一系列小型实验,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这里的实验室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地质科学的机会。

三、公众影响上海地质科普馆通过举办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增加了公众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馆内的互动展览和模拟实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此外,上海地质科普馆定期与学校、社区和其他科普机构合作,举办科普活动,向更多人群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上海地质科普馆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前言工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周围环境产生威胁或损害的自然灾害。

它们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涌出、地面涌泉和岩溶塌陷等。

在工程建设和开发中,工程地质灾害不仅给工程施工和运行带来了巨大危害,而且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了制约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防治工程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二、地质调查1. 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初阶段,首先要收集和整理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资料、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以及地质灾害历史和灾害形成机理等资料。

2. 工程地质勘察。

对于工程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形地貌调查、地下水文地质调查、地层构造调查、地质构造和断裂带调查等。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1)地震预警技术。

在地震易发区域,需要建立地震监测站和地震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2)滑坡预警与监测技术。

通过地质雷达、遥感和GPS技术监测滑坡体的形变和位移情况,及时发出滑坡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泥石流预警与监测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多普勒雷达和GPS技术监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发出预警信息,对可能受到泥石流威胁的工程设施进行保护。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滑坡治理工程。

对于存在滑坡危险的区域,需要进行滑坡治理工程,包括植被恢复、排水排坡、支护和地下注浆等措施。

(2)泥石流治理工程。

针对泥石流易发区域,需要进行泥石流治理工程,包括加固堤防、设置拦石坝、挖沟排水等措施。

(3)地裂缝治理工程。

对于存在地裂缝的区域,需要进行地裂缝治理工程,包括填充、支护和固定等措施。

3. 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

地质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地质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地质科普年度工作计划一、引言地质科普是将地质学知识向公众普及和传播的过程,旨在提高大众对地质学的认识水平,增强对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为了有效推进地质科普工作,促进社会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二、当前形势和任务分析1. 地质知识普及不足:目前社会大众对地质知识的了解较少,对于地球变化、地质灾害和地质资源的认知有限。

2. 地质科普手段有待提升:地质科普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讲座、展览等形式,缺少多媒体、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手段。

3. 地质科普内容不够针对性:地质科普工作的内容还未对不同群体进行细分,未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职业群体的需求。

三、年度工作目标1. 提高地质知识普及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对地质学的认识,使更多人了解地球变化、地质灾害和地质资源等内容。

2. 创新地质科普手段:借助新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推动地质科普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3. 定制化科普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地质科普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

四、年度工作计划1. 科普活动策划与实施1.1 开展地质科普讲座:组织地质学专家团队,定期在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地质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解读地质学知识。

1.2 举办地质科普展览:组织地质科普展览,通过展板、模型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地质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成果和关键问题,提高大众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1.3 开展地质科普活动日:每年组织一次地质科普活动日,邀请大家参观地质博物馆、参加野外考察和体验地质学实践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学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2. 创新科普手段与载体2.1 制作地质科普视频:制作一系列地质科普视频,通过动画、纪录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地质学知识。

2.2 设计地质科普游戏:开发手机APP、纸牌游戏等地质科普游戏,在游戏中融入地质知识,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2.3 建设地质科普网站:建立一个专门的地质科普网站,提供地质学知识的在线学习资源、科普活动信息等,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关于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调查报告关于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在当地旅游业和自然景观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自然资源的教育功能,有学者提议将该景区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评估该提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二、景区概况1.1 景区位置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位于海口市西南郊,占地约118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有的火山口湖群地质公园。

1.2 自然资源丰富该景区地质资源丰富,拥有火山、火山口湖、熔岩地貌等多种地质景观,具有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

三、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的必要性2.1 提高公众地质知识水平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增强对自然地质事件的应对能力。

2.2 增加游客参与感科普教育基地将使游客参与度更高,能够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和满意度。

2.3 保护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可以增加对景区自然资源的认知,有助于加强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方案3.1 增设科普教育展馆在景区内增设科普教育展馆,展示火山地质知识、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等,吸引游客学习。

3.2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地质科普讲座、实地考察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地质知识。

3.3 制作科普教育宣传资料制作科普教育宣传手册、视频等资料,便于游客随时了解地质知识。

五、总结和回顾本报道详细调查了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和建设方案。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建设方向,提出了增设科普教育展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制作科普教育宣传资料等建议。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多方参与,科学规划,切实加强景区对地质科学的普及教育。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写手,我深刻理解并赞同将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建设成科普教育基地的提议。

通过科普教育,可以更好地增进公众对地质知识的认识,提高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重要灾害类型之一,为了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文提出了一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科普活动室工程建设方案

科普活动室工程建设方案

科普活动室工程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科普活动室是一个专门为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活动而设计的场所,旨在提供一个开放、互动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科普活动室的建设,需要在空间设计、设施设备、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科普知识学习的需求。

二、项目概况科普活动室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是一个集科学展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项目的主要功能包括科学实验区、科普展示区、讲座交流区、儿童科普区、多功能活动区等。

整体建设要求拟在一年内完成,总投资预算约为200万元。

三、空间设计1. 科学实验区:该区域需要设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设备,如显微镜、天平、试剂瓶等,以方便群众开展科学实验。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可以根据实验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设置不同的实验区域。

2. 科普展示区:在展示区域内,可以设置一些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模型展示、科学教育专题展示等,以吸引民众的眼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

3. 讲座交流区:这是一个用于举办科普讲座、学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的场所。

需配备投影设备、音响设备、讲台等设施,以满足活动举办的需求。

4. 儿童科普区:专门为儿童设置的科学启蒙区,可以设置一些儿童科学吧、儿童科普图书区、儿童科学乐园等,以便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科普活动。

5. 多功能活动区:该区域可以用于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主题展览、庆祝活动等,需要设置多功能舞台、音响设备、活动桌椅等。

四、设施设备1. 灯光系统:在活动室中需要设置合适的灯光系统,以便满足不同活动需求的灯光要求。

2. 声音系统:为了举办各类讲座、演讲、音乐活动等,需要设置高品质的音响设备。

3.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设备、LED显示屏等,以便开展科普教育、数字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活动。

4. 家具设备:包括讲台、桌椅、展示架、橱柜等,需要根据空间设计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采购。

5. 实验设备:需要根据科学实验区域的功能需求设置相应的实验设备。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介绍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介绍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介绍1. 引言张家口地质博物馆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座专门展示地质学知识和文化的博物馆。

它致力于通过展览、教育和研究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质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地球历史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本文将全面介绍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成果等。

2. 展览内容2.1 地球演化展区地球演化展区是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区域之一,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互动设施,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呈现了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演变过程。

这里展示了各种岩石标本、化石遗迹以及珍贵的岩石切片,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地球历史上的巨大变革。

2.2 矿产资源展区矿产资源展区是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展览区域。

这里陈列了世界各地的矿石标本和矿物化石,展示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宝石、金属矿石和工业用途的矿物,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

2.3 地质灾害展区地质灾害展区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防范意识而设立的一个专门区域。

这里通过模型、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设备体验模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场景,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4 地质文化展区地质文化展区是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特色之一,通过文物、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张家口及周边地区丰富多样的地质文化遗产。

这里展示了古代人类在该地区开采和利用岩石资源的方式和工具,以及相关的传统知识和艺术形式。

观众可以了解到地质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教育活动张家口地质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地质学知识,并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

3.1 学术讲座地质博物馆定期邀请地质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进展。

这些讲座既面向专业人士,也对公众开放,提供了一个了解前沿科学知识的平台。

3.2 科普展览为了提高青少年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博物馆定期举办科普展览。

防震减灾科普馆结束语

防震减灾科普馆结束语

防震减灾科普馆结束语防震减灾科普馆是一座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它向公众介绍了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危害和如何进行防震减灾等知识。

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地震的科学原理和防震减灾的技术方法,增强了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在这个科普馆中,我们了解到了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它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科学的手段,我们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如今,防震减灾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抗震设备的应用等多种手段,有效地降低地震的危害程度。

在这个科普馆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防震减灾知识。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抗震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地质勘查、防滑、加固等措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在抗震设备的应用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减震器、隔震器等设备,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在这个科普馆中,我们还了解到了许多抗震减灾的实际案例。

比如,中国的汶川地震和日本的东北大地震都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两次地震事件。

在这些灾难中,人们采取了多种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减轻了地震带来的损失,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抗震减灾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这个科普馆中,我们还学习到了自救技能和应急措施。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迅速逃生,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

我们还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等,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科普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机会。

通过这个科普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危害,掌握抗震减灾的技术方法和应急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地质科普馆的简介

上海地质科普馆的简介

上海地质科普馆的简介上海地质科普馆是一座致力于地质科普和教育的公共机构。

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220号,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作为上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地质科普馆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普及地质知识,提高人们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地质科普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地质基础知识、地质历史、地球演化、地质资源和地质灾害等几个部分。

在地质基础知识展区,观众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岩石的分类、地壳运动等基本概念。

地质历史展区则通过丰富的化石和地层展示,让观众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过程。

地球演化展区以模拟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交互式展品,生动地呈现了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质资源展区则介绍了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形成和利用。

地质灾害展区则重点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地质科普馆不仅提供展览,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

馆内设有多个交互式体验区,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并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地质科普馆还定期举办地质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地质专家和学者与观众互动交流,提供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信息。

除了展览和科普活动,地质科普馆还设有图书馆和多媒体资源中心,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地质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文献,方便观众深入学习地质科学。

多媒体资源中心则提供了各种地质科普视频、电子书籍和网络资源,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查询和学习。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地质科普机构,上海地质科普馆注重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它不仅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还向公众开放,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和学习。

通过丰富的展览和科普活动,地质科普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地质科学的窗口,为地质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如果你对地质科学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奥秘,那么不妨来上海地质科普馆参观一下。

浙江省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浙江省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LAND&RESOURCES为推进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础建设,提升地质公园内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普功能和展示水平,通过调查表、现场走访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对浙江省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础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梳理,了解全省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自2001年至今,浙江省已先后建立了1个世界地质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省级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有火山型、岩溶型、丹霞型、海岸型、花岗岩型和古生物化石型等类型,保存着几亿年来的地质遗迹、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是浙江特有的生态资源和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

科普教育是地质公园的四大主体功能之一,也是地质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

自建立第一批地质公园以来,浙江省一直把科普教育基础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并将其作为地质公园揭碑开园评估验收的重点内容,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有效推进。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地质科普馆建设情况浙江省内省级以上地质公园14个,其中9个地质公园建有地质科普馆,分别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缙云仙都国家地质公园,象山花岙岛省级地质公园、余姚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磐安大盘山省级地质公园、江山浮盖山省级地质公园、椒江大陈岛省级地质公园。

科普馆的功能比较齐全,比如雁荡山博物馆内有影视厅、序厅、地质遗迹厅、火山展示厅、文化展示厅、世界火山展示厅、生态展示厅、地质公园建设发展厅、珍稀植物展示区等。

又如四明山陈列馆通过多媒体沙盘、四明山地貌原理模型、四明山火山地质模型、地貌演化原理及标本等展陈方式,用4D技术,以特效座椅和各类特效发生器配合影片播放,介绍四明山地质公园典型的地质成因及特征。

2.地质公园主副碑、地质广场建设情况各地质公园在主入口醒目的位置建有主碑,在其他园区建有副碑。

碑的形式多样,有的用巨型的花岗岩、变质岩作为碑体,刻上地质公园名称和图标,如缙云地质公园、大明山地质公园等;也有用钢筋混泥土搭建的碑体,如常山地质公园、临海地质公园等。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首期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工作任务根据《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各项任务:1、在系统查清**化石群地质公园区范围内地质遗迹公布的基础上,细化保护对象目录、保护等级及其保护范围,补充和完善一份高水平的保护规划。

2、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基本设施和警示标牌,防止地质遗迹的破坏和损失。

3、建立保护区标志牌、保护区介绍牌,对主要保护区保护对象建立中英文对照的科普解说牌。

4、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5、建立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

6、对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地质遗迹保护知识培训。

由于**化石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点多面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务重,项目工作经费有限,本次首批工作重点为“一馆、二园、三点”建设,“一馆”为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二园”为荷花店奥陶纪园和张家湾三叠纪园。

“三点”为洋坪回马坡地质构造、荷花盐池河崩塌遗迹以及花林寺镇龙潭河太清洞。

二、工作经费远安县地质公园建设工程规划三年内园区建设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远安县自筹260万元,争取上级每年拨款80万元,三年合计240万元,首期园区建设预计需要建设资金280万元。

三、项目工期首期工作任务2007年4月底以前完成地质博物馆、地质遗迹保护点和园区建设,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园揭碑。

四、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县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成立由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施工单位组成的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项目组承担首期园区建设任务,即地质遗迹景观补充调查与评价、园区规划与博物馆建设方案、地质遗迹景观说明以及园区宣传和导游出版物的编写、导游培训和博物馆的改造、博物馆内展品、展板等布展,两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两个园区的标志碑、牌及附属设施的制作安装,园区内有关“T”型牌和交通导引牌的设置安装等建设任务。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地质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类地质因素和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存在,我们在利用地质资源和开展各类活动时会面临风险和挑战。

了解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接下来将科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包括地壳构造、岩石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

1. 地壳构造:地壳构造是指地球上地壳的构成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板块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

地壳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发生,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地质:岩石地质是研究地球上岩石的起源、组成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有直接影响。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影响水文地质和地理环境的分布。

4.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利用的科学。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内的应力积累释放所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破坏,严重时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火山岩浆爆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热气和火山弹,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威胁。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滑坡会导致房屋、道路等被埋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陡坡地区,由降水引发,带有大量泥沙的水流冲击引起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流速快、破坏力大,经常造成重大灾害。

三、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1. 加强科学监测:通过地震台网、火山监测站等科学设施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演化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警措施。

地质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质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质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以及对地质知识普及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一座地质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现象和矿产资源,还能为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科学普及的需要地质科学是一门深奥而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可以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二)教育教学的需求对于学校的地理、地质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地质博物馆可以提供丰富的实物标本和直观的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三)文化传承与交流地质博物馆能够展示本地的地质文化特色,传承地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国内外地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场所。

三、项目选址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1、交通便利性:便于公众前往参观。

2、周边环境: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3、场地规模:能够满足博物馆的建筑、展览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

经过综合考虑,建议选址在_____,此处交通便捷,周边有公园、文化场馆等,有利于形成文化集聚效应。

四、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一)建设规模预计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包括展览区、库房、研究区、办公区、公共服务区等。

(二)展览内容1、地球演化厅:展示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地质年代、地层结构等。

2、矿产资源厅:介绍各类矿产的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

3、地质灾害厅:普及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范措施。

4、本地地质特色厅:突出展示本地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地质文化。

五、项目建设方案(一)建筑设计建筑外观应体现地质元素,内部空间布局要合理,满足展览、参观和互动的需求。

(二)展览设计采用多媒体、模型、实物标本等多种展示手段,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藏品管理建立完善的藏品征集、保管和修复制度,确保藏品的安全和质量。

六、项目投资估算(一)建设投资包括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等费用,预计约_____万元。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重点省份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一、基本情况(一)申报情况。

2018年8月30日,接到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的申报通知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齐心合力、全力支持。

省委超良书记专门提出明确要求,王晓东省长亲自带队赴自然资源部与陆昊部长当面沟通,时任童道驰副省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猛厅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逐字逐句修改汇报材料和视频短片、逐页审定汇报PPT,并亲赴参加评审,全程站立脱稿面向专家组进行述。

省财政厅、省地质局主要负责同志全力给予支持。

三个厅局的分管负责同志会商研究十余次,与工作专班同加班、同研究、同推进,从严要求,将编制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和厅局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挂帅,带动全省三个系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9月26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召开中央财政支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重点省份(以下简称“重点省份”)竞争性选拔评审会,在参与竞争的9个省份观察员全程监督下,经专家组客观、公正综合评审,我省获得90.9分的优异成绩,在9个省份中名列第二,经过公示,我省成功入围重点省份。

申报总投资80.94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0.2亿元。

去年成功申报重点省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积累,得益于各方专家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工作专班的敬业奉献,得益于三个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配合。

也为今后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树立了典、提供了借鉴。

主要启示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心系群众是核心,全面总结是基础,精益求精是根本,沟通协调是支撑,强化组织是保障。

(二)工作进展。

目前,2018年度项目及资金已经分解下达,各地均已编制提交了年度实施方案,全省实施方案也已完成汇总。

2018年共部署六大工程18类29项重点任务,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工程与搬迁避让、能力建设、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专项工程。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科普宣传非常重要。

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内容:
1. 地震防治:
- 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发生规律,以及震中、震源、震级等基本概念。

- 传达地震预警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如何正确应对地震预警信息。

- 提供地震避险知识,如避开玻璃及高架办公桌、躲避坍塌物等。

- 强调加强地震安全建筑和防护设施的建设。

2. 滑坡防治:
- 解释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如重力滑坡、地表滑移等。

- 指导公众如何判断滑坡的迹象和风险,以及避免居住在滑坡高风险区域。

- 强调土壤和植被的保护,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防治:
-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 告知公众如何识别、预防和逃生泥石流。

- 强调不在河道、陡坡、山脚等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进行建设和活动。

4. 地面塌陷防治:
- 解释地面塌陷的原因和类型,如溶洞塌陷、煤矿塌陷等。

- 提供公众识别地面塌陷迹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不在地下水开采区或潜在塌陷地区进行建设和排水等活动。

这些科普宣传内容可以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手册、现场展示等形式进行传播,以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等也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演习活动,加强公众的实际应对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我单位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我单位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监测。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方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提前做好预警工作,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加强防治工程建设。

针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单位加强了防治工程建设。

通过加固山体、修建护堤、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我单位还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了群众自救互救意识,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四、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针对突发的地质灾害事件,我单位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加强管理和监督。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单位加强了对地质灾害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规章,加强了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了地质灾害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作,我单位地质灾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地质灾害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致力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首期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工作任务根据《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各项任务:1、在系统查清**化石群地质公园区范围内地质遗迹公布的基础上,细化保护对象目录、保护等级及其保护范围,补充和完善一份高水平的保护规划。

2、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基本设施和警示标牌,防止地质遗迹的破坏和损失。

3、建立保护区标志牌、保护区介绍牌,对主要保护区保护对象建立中英文对照的科普解说牌。

4、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5、建立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

6、对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地质遗迹保护知识培训。

由于**化石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点多面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务重,项目工作经费有限,本次首批工作重点为“一馆、二园、三点”建设,“一馆”为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二园”为荷花店奥陶纪园和张家湾三叠纪园。

“三点”为洋坪回马坡地质构造、荷花盐池河崩塌遗迹以及花林寺镇龙潭河太清洞。

二、工作经费远安县地质公园建设工程规划三年内园区建设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远安县自筹260万元,争取上级每年拨款80万元,三年合计240万元,首期园区建设预计需要建设资金280万元。

三、项目工期首期工作任务2007年4月底以前完成地质博物馆、地质遗迹保护点和园区建设,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园揭碑。

四、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县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成立由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施工单位组成的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项目组承担首期园区建设任务,即地质遗迹景观补充调查与评价、园区规划与博物馆建设方案、地质遗迹景观说明以及园区宣传和导游出版物的编写、导游培训和博物馆的改造、博物馆内展品、展板等布展,两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两个园区的标志碑、牌及附属设施的制作安装,园区内有关“T”型牌和交通导引牌的设置安装等建设任务。

地质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

地质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

地质博物馆研学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地质奥秘,感受自然魅力”二、活动目的地质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地质标本和展品。

本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地质演化历史、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活动对象具体年级或班级四、活动时间具体日期五、活动地点地质博物馆详细地址六、活动准备1、提前与地质博物馆取得联系,预约参观时间和讲解服务。

2、安排好交通工具,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

3、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地质科普书籍、笔记本、笔等。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参观教育,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1、集合与出发早上具体时间,在学校门口集合,各班班主任负责清点人数。

强调活动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后,乘坐大巴前往地质博物馆。

2、参观地质博物馆到达地质博物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各个展厅。

地球奥秘厅:了解地球的结构、板块运动、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

矿物岩石厅:学习各种矿物和岩石的特征、分类和用途,观察珍贵的宝石和玉石标本。

古生物厅:观看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等古生物标本,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

地质环境厅:学习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3、科普讲座邀请地质专家进行一场地质科普讲座,主题为“地质与人类生活”。

讲座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4、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地质标本观察和描述,记录标本的特征和相关信息。

开展地质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

5、总结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老师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6、返程下午具体时间,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八、活动评估1、知识测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地质知识测验,检测学生对地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次研学活动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具体字数。

地质科普教育演讲稿范文

地质科普教育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地质科普教育。

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起源、演化、构造以及资源分布的自然科学,对于我们理解自然、认识世界、发展经济、保障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地质科普的重要性、地质科普的现状以及如何开展地质科普教育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地质科普的重要性1. 增强国民科学素养:地质科普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地质科普,可以让人们了解地球的奥秘,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地质资源的认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地质灾害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

通过地质科普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4. 弘扬地质精神:地质工作者长期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中工作,他们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地质科普教育有助于弘扬这种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地质事业。

二、地质科普的现状1. 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地质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许多人对于地质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2. 教育资源不足:地质科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农村地区的科普活动较少。

3. 科普方式单一:目前,地质科普活动主要以讲座、展览等形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

三、如何开展地质科普教育1. 加强地质科普宣传: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

2.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结合节假日、纪念日等,举办地质科普展览、讲座、户外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地质科学的魅力。

3. 加强地质科普教育体系建设:在学校、社区、博物馆等地设立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丰富的地质科普教育资源。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三篇)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三篇)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

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组织和领导1.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加强对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调查和评估1.开展校园地质灾害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危险性。

2.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对校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级别划分。

三、预警与监测1.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的设置。

2.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四、风险防范1.制订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案,确定防治措施和工程。

2.加强校园环境的治理和整治,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3.加强对校园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和敏感地段的管控,禁止人员进入。

五、教育与培训1.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师生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2.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救援1.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救援的组织和分工。

2.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准备。

3.加强与外部应急救援部门的合作,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及时性。

七、监督和评估1.定期检查和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和进展。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八、经费保障1.通过政府拨款、学校自筹等渠道,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费需求。

2.优化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学校师生的影响,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能提高学校对地质灾害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提高整个学校的应急管理水平。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二)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地表各种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的自然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科普馆建设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前言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

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

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

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的地震一共有三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8.5级地震。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在我国。

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

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场馆功能定位
0102
教育性
鄙弃传统教学局限性,缺乏实际感受,展示课题与现有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做到生动活泼
体验性
以安全文化导入为基
础,注重现场实训
03
真实性
还原真实场景,切身
体验学习
04
科技性
各种展项通过新科技
手段,吸引观众眼球
场馆建设的原则
0201
03
摈弃传统展馆以展板为主的展示模式,替之以参不体验、游戏、3D 劢画、多媒体展墙等多种展示方式的综合应用,丰富的展示手段,增强展示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视觉冲击力,最终起到提高展示、宣传的质量和效率。

多种展示方式
传统的展示方式主要以“看”为主,无
形地将展示内容与观众分割开来,致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劢状态。

我们的设计理念要求,60%的内容均以参与体验的形式展出,提高观众的参与性,激发参观的主劢性,提高展示宣传
的效果
突出观众参与性
本设计70%的内容(产品)采用高科技开发完成,
其中包括2D/3D 劢画、游戏、体验装置、多媒体展墙等单元内容,充分突出科技元素。

突出科技元素
01场馆规划
场馆面积66㎡
区域规划
前言区:前言主题墙、小球大世界
地震科普区:地震与火山分布图、三亚断裂图、历史上重大地震、
地震体验区:真实地震小屋、VR 地震逃生体验、建筑物抗震演示震后救援区:紧急救护训练、防震避险游戏、知识抢答
资金预算68万
地震形成演示仪、地震来临前征兆
现场需求
1、建议选择一楼
2、层高≥3.5m
供电需求1、需380V电压
设计方案02
平面布局图
03产品介绍
1、小球大世界
展品介绍:
内投影地球仪形式,介绍全球地震板块分布和火山的分布以及三亚地区8条断裂带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2、历史上重大地震
展品介绍:
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介绍,标明震级及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表现形式:
展览展示
3、地震来临前征兆
展品介绍:
采用视频或Flash动画形式制作成地震宏观前兆多媒体软件,展示比较常见水位、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等
表现形式:
多媒体播放
4、地震形成演示仪
展品介绍:
展品详细介绍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

同时还配有文字和语音讲解,可以深入的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配合灯光控制,使演示效果更加逼真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5、真实地震体验小屋
展品介绍:
全方位立体式的真实地震过程体验可以使观众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感,通过真实可怕的灾难再现促使体验观众了解和学习地震中避免灾难以及如何逃生自救等知识技能,提高体验者的灾难意识,减少地震及次生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6、地震VR逃生体验
展品介绍:
沉浸式体验,模拟地震现场切身体验及学习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7、建筑物抗震对比
展品介绍:
观众观察在震动台模拟地震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减隔震技术的结构的抗震表现。

演示抗震减震技术原理,了解建筑减隔震的基本方法。

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不同抗震减震手段的效果比较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8、防震避险游戏
展品介绍:
防震避险游戏是一款高科技体验游戏,它利用大型显示器及压力系统将参观者的动作与计算机互联。

该游戏模拟地震发生的恶劣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的逃生。

每个场景都有多种避险方法,试探观众是否能正确的选择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9、紧急救护训练
展品介绍:
通过实际演练让参与者进行独立承担"抢救任务",刺激了参与者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参与者急救意识,培养了参与者的应急能力
表现形式:
互动训练
10、趣味知识抢答
展品介绍:
以有趣的互动抢答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让观众更好的掌握防震避震技巧,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表现形式:
互动抢答
04成功案例展示
05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工作一工作二
工作三
出售的产品设备保修期为1年,
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人
为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现
象所引起的故障或破坏除外。

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我公
司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响
应,24小时内到现场与甲方
共同检查情况,48小时之内
给予保修并达到设计使用要
求。

处保质期内有关于产品质量引发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质保期外,在接到用户的维修通知后,按用户要求的时间、地点,派出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只收取备件产品的成本费及差旅费;终身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06公司介绍
公司简介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是一家集的设计、研发、制造的集成产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消防、地震、防灾减灾、交通安全、人防民防、企业安全、居家安全、低碳环保等科普安全馆的设计、施工、互动设备的生产制造。

公司主要产品有:模拟灭火、模拟烟道逃生、模拟地震体验、地震平台、地震屋、模拟报警电话、红绿灯斑马线模拟、模拟自行车驾驶、知识抢答、知识查询、虚拟翻书、电子留言、电子翻书、抠像系统设备、电子沙盘、投影互动、触摸屏、灭火体验、模拟报警电话、仿真地震体验,仿真坠梯体验、高空坠物、全息成像等多媒体产品。

相关研发专利
本公司研发团
队根据相关市场需求,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已经在多个领域
拿到了四个领域的多
项专利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