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3)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4)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6)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7)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8)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9)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1)第一节费用 (11)第二节效益 (11)第三节经济评价 (1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2)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二)径流污染控制(三)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二)排水分区(三)排水管渠(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体制机制(二)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深度及调差提纲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深度及调差提纲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1、工作背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局地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造成了城市局部区域积水严重和交通阻塞,对城市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例如2012年北京“7.21”降雨等)。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运行水平,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4月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23号),要求全国各城市要充分认识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于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国家住建部于2013年6月已经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并在该编制大纲中提出了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城市内涝风险分析等新的理念,以及采用模型应用等新的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但是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发展较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其规划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2、工作主要内容及深度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主要依据《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进行编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对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

根据“大纲”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数学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中将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规划研究必须首先构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以辅助和支撑规划的编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础资料收集根据排水管网水力学模型,对以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①流域特征数据一-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流域地表数据、流量基础数据、雨量基础数据、城市规划数据、流域水文数据、水质参数数据,等等;②管网基础数据一包括:管网信息数据、排水构筑物数据,等等;③模型参数数据一包括:径流参数数据、土壤渗透数据、蒸发系数数据、水头损失数据、流量变化数据,等等。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2)第2章城市降雨规律分析及下垫面解析 (3)第3章规划总论 (3)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规划 (4)第5章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 (5)第6章城市防涝设施规划 (6)第7章现状淹水点处理方案 (8)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8)第9章管理规划 (8)第10章保障措施 (9)第1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第1条总述《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个旧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本次规划中包含的内容有: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城市防涝设施规划等。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2条规划背景为了解决国内城市内涝淹水频发的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要求国内城市用十年的时间解决城市内涝淹水的问题。

因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针对个旧市内涝特点按时编制《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尤为迫切,以系统地指导今后个旧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解决个旧市的内涝淹水问题。

第3条城市排水防涝现状1、城市水系综合考虑河道发源地及河道排水的功能,影响本次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工程的湖泊、河流、水库,具体包括2座湖泊,2条河流,4座水库。

2、雨水排水分区按照城市河道、地形及区域主干道路的分布,根据《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结合个旧市的地形特点,规划将个旧市的雨水排水系统分为锡城片区、大屯片区、鸡街-沙甸片区。

3、道路竖向各片区道路网布局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及现状道路状况和片区的地形、地貌确定锡城片区由干路和支路构成自由式路网结构;大屯片区由主、次干路组成棋盘式路网结构;鸡街—沙甸片区以方格网环状为主。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3)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5)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6)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6)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7)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8)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8)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9)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0)第一节费用 (10)第二节效益 (10)第三节经济评价 (10)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1)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 规划依据(二) 规划原则(三) 规划范围(四) 规划期限(五) 规划目标(六) 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 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 径流量控制(二) 径流污染控制(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 排水体制(二) 排水分区(三) 排水管渠(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 体制机制(二) 信息化建设(三) 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 建设用地(二) 资金筹措(三) 其她十、附件(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 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2. 地形地貌3. 地质水文4. 经济社会概况5. 上位规划概要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 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标准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二)径流污染控制(三)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二)排水分区(三)排水管渠(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体制机制(二)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2)第2章城市降雨规律分析及下垫面解析 (3)第3章规划总论 (3)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规划 (4)第5章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 (5)第6章城市防涝设施规划 (6)第7章现状淹水点处理方案 (8)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8)第9章管理规划 (8)第10章保障措施 (9)第1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第1条总述《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个旧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本次规划中包含的内容有: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城市防涝设施规划等。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2条规划背景为了解决国内城市内涝淹水频发的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要求国内城市用十年的时间解决城市内涝淹水的问题。

因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针对个旧市内涝特点按时编制《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尤为迫切,以系统地指导今后个旧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解决个旧市的内涝淹水问题。

第3条城市排水防涝现状1、城市水系综合考虑河道发源地及河道排水的功能,影响本次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工程的湖泊、河流、水库,具体包括2座湖泊,2条河流,4座水库。

2、雨水排水分区按照城市河道、地形及区域主干道路的分布,根据《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结合个旧市的地形特点,规划将个旧市的雨水排水系统分为锡城片区、大屯片区、鸡街-沙甸片区。

3、道路竖向各片区道路网布局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及现状道路状况和片区的地形、地貌确定锡城片区由干路和支路构成自由式路网结构;大屯片区由主、次干路组成棋盘式路网结构;鸡街—沙甸片区以方格网环状为主。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

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洪涝灾害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地形和地质第一节地形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第一节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

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

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治涝水位分析计算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内容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内容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 规划编制目的。

说明规划编制目的。

例如:“为科学指导XX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持排水系统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依据。

主要包括城市上位规划(总体规划)、城市相关专项规划(如道路、给水、防洪、环保、绿化等专项规划、国家有关政策和设计规范。

1.3 规划范围。

明确本规划的地域范围和规划适用范围。

1.4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编制排水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5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1.6 术语名词解释。

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以免误解误读。

第二章规划目标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目标应该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基础、依据和引导,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洪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灾害等。

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3.1排水体制。

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

根据城市规模或自然地形地貌等,明确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4.1污水出路。

确定污水受纳体或资源化回用的对象。

4.2 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管网布置。

明确污水排水分区,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

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

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

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5.1 雨水受纳体。

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5.2 雨水管网系统。

雨水管网布置。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3)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4)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6)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7)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8)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9)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1)第一节费用 (11)第二节效益 (11)第三节经济评价 (1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2)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1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XX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XX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XX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批复稿)文本2015年01月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2)第三章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及规划标准 (3)第四章系统方案原则 (5)第五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6)第六章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9)第七章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23)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九章管理规划 (40)第十章保障措施 (4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的安全性,提升城市防灾能力,确保人民生活、生产安全,指导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基础设施的建设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即《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2020)(2013年修订)》确定的范围(不包括洞头、瓯北、瓯江口、藤桥镇、泽雅镇等独立流域)。

根据地形特点和流域分布,本规划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西片(鹿城西片、三溪片)、中片(含鹿城中心片、三垟片、仙岩-丽岙片和状元片)、东片(含龙湾中心片、空港片、沙城海城片和滨海片)和七都片等区块。

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89.65km2。

第三条规划年限规划基准年:2013年;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内容:包括城市排水能力及内涝风险评估、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城市防涝系统规划和管理规划等主要规划内容。

第二章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第五条现状排水能力评估本规划范围内已建有雨水管道(包括合流沟)总长约2900km,管网覆盖率为26.3km/km2。

雨水泵站共23座,总提升能力13.26m3/s。

本规划现状排水能力评估采用推理公式计算结合InfoWorks ICM排水管网模型模拟的方法,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现状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第六条现状内涝风险评估内涝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参照《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防涝规划标准(报批稿)》确定,如下表所示:表2 内涝风险划分标准内涝风险评估采用模型模拟+历史水灾法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纳第一章城市槪况第一节自然槪况(一)城市得地埋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得地位。

(二)城市性质(三)城市规模仁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3、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4、城市规划区用地范1S5、防洪规划得范围(四)气象与水文特性仁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2、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

(五)地形地貌地质槪况1、地形地狼特点、所厲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得分布;2、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得地形特点;3、主要工程设俺、建筑物得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4.地区与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得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几5.地;^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

第二节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与存在得问題一、历史上发生得洪、滂灾害情况(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得雨情.水情重现期(二)灾情1、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2、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

二、防洪排滂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得问題(一)规状彷洪、排滂能力与标准;(二)防洪排滂工程设施与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与非工程措施存在得主要问题及送成原因。

第二章城市彷洪排涝规划第一节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依据(一)上级指示与批文;(二)城市总体规划;(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四)国家与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规划原则(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得方针。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二)与流域防洪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叢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得要求。

(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得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得方案。

(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与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得联合运用。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作者:刘霞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6期摘要:城市排水防涝对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城市内涝成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规划需要的几个问题,对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做出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排水防涝;成因;规划;策略城市排水防涝的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的排水防涝问题检验着城市对雨水的应对能力,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随着国家对城市排水防涝问题的关注,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就显得愈发重要。

1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不仅受到气候的自然条件影响,更多地跟人类的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

全面把握城市内涝的成因,对制定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气候因素使城市遇到暴雨的概率增多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迹象影响,全球大气气流随着季节的变化也越发显示出异常状况,恶劣天气经常发生,极端天气情况导致降雨量的连续增多,致使多个地区遇到暴风雨的概率增多,有的城市甚至会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情况。

我国的降雨量有着时间和地点分布不平衡的特征,尤其在夏季时候,城市遭遇短时间快速的大量降水情况增多,这将会导致城市面对暴雨的情况变得严峻,直接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

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筑密度增加,导致城市中心的热量增加,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上生产生活释放的热量,很容易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应对暴雨的情况变得更加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排水防涝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让城市的排水防涝系统做到稳定有效运行,能够抵制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成为摆在城市发展面前的一个问题。

1.2城市不合理开发增加了内涝灾害的负面影响城市的不合理开发,过多的土地成为建设用地,土地的过分利用改变了原有的地理条件,直接影响到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使得地表径流发生改变,增加了城市内涝灾害的负面影响。

城市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河道的排水、蓄水功能,使得河流对雨水的调控能力降低,再加上建筑用地对河流的侵犯,影响了河道的周边环境,更加使得河流的泄洪调控能力降低,甚至有些河流成为了一个摆设,失去了原有的防护功能。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3)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4)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6)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7)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8)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9)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1)第一节费用 (11)第二节效益 (11)第三节经济评价 (1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2)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出台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出台

的新风 处理 方法 有 以下几 种 :
1 ) 用 Ⅵ 空 调 系 统 的 普通 室 内机 直接 处 理 新风 。此种 方法 系 统较 简单 , 在 工程 中运 用较 多 。 但 是 由于 V】 空调 系 统 的室 内机 盘 管 是 根 据 空 调 回风状 态 设计 的, 并 不是 按新 风状 态 设计 的 , 所
筑 业 的 迅猛 发 展 给 空 调 提供 了 良好 的 发 展机 遇 。 大 力 开发 使用 节 能、 环保、 健康 的空调 系统 是 暖通 技 术发展 的必行 之 路 。
参考文献: [ 1 ] G B5 0 0 1 9 -2 0 0 3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S 】 . [ 2 】 王 兴富, 蒋金生. V RV空 调系统技术性能特点及设计 、 施工 中应 注意的 问题[ J ] . 建筑施工, 2 0 0 4 ( 3 ) : 2 6 0 — 2 6 1. [ 3 ] 清华大学等 四校合编. 空气调节[ M】 . 第 2版.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以一 方面 室 内机 不 能将 新 风 处 理 到 室 内状 态 点 , 部 分新 风 负荷 需要 由室 内机 负 担 ,另一 方面 在 室
按冷 负荷 选 型 , 而 不进 行制 热 负荷 校核 , 这 种情 况
外温 度 较 高时 , 会使 室 外机 长 时间超 负 荷运 转 , 出
现过 流保 护 。
计 人 员在进 行 Ⅵ v系 统 设计 时 , 一 定要解 决好 新
【 4 ] 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 技术措 施节能专 篇暖通 空调 ・ 动 力. 中国
建 筑 标 准 设 计研 究 院, 2 0 0 7 .
[ 5 】 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 空调・ 动力. 中国建筑标准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共5篇)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共5篇)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共5篇)第一篇: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 1.1规划背景 1.1.1区位条件 1.1.2地形地貌 1.1.3地质水文 1.1.4经济社会概况 1.2对相关规划概要 1.2.1城市发展规划概要 1.2.2相关专项规划概要第2章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2.1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2.2存在问题及分析第3章规划总论3.1规划依据3.2规划原则3.3规划范围 3.4规划期限 3.5规划目标 3.6规划标准3.6.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3.6.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6.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4.1 径流量控制 4.2 径流污染控制 4.3 雨水资源化利用第5章排水防涝设施规划 5.1排涝总体规划方案5.4.1排涝分区 5.4.2排涝规划任务 5.4.3排涝总体规划方案 5.2洪涝及洪潮遭遇分析 5.3排涝计算5.3.1排涝特征水位 5.3.2排涝计算 5.4 排涝工程规划5.4.1排涝工程地质5.4.2治涝工程设施布置5.4.3雨水管渠规划(1)排水体制(2)排水分区(3)排水管渠(4)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5.4.4雨水调蓄设施规划5.4.5水闸规划 5.4.6内河涌整治规划 5.5引水泵站及节制阀5.5.1引水泵站建议 5.5.2节制阀5.6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内容5.6.1近期排水防涝工程(1)工程建设内容(2)建设时序设想5.6.2远期排水防涝工程第6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初步评价6.2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第7章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7.2资金筹措意见第8章管理规划8.1体制机制 8.2信息化建设 8.3应急管理第9章保障措施 9.1建设用地 9.2资金保障 9.3其他第10章附件及说明10.1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10.2规划附图要求10.3文本格式要求第二篇: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汇报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市中心城区位于河谷地带,西高东低、成“两山对恃、三山汇聚、四川相连”的主城山水小格局,建成区地势相对较平缓,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坡度在5°以内。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3)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4)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6)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7)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8)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9)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1)第一节费用 (11)第二节效益 (11)第三节经济评价 (1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2)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推荐使用水力模型进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机模拟
获得雨水径流的流态、水位变化、积水范围和淹没时间等信息,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 规划编制大纲
一、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
一、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7
表 4 现状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 经评估排水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 能力小于 1 1-2 年一遇的管网 2-3 年一遇的管网 3-5 年一遇的管网 能力大于等 年一遇的管 (包括 1 不包括 (包括 2 不包括 (包括 3 不包括 于于 5 年一遇 网(km)2,km)3,km)5,km)的管网(km)
6
好与水利部门设计降雨的衔接。 对城市地表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树林、裸土、
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 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下垫面解析成果应做成矢量图块,为 后续雨水系统建模做准备。
(二) 城市现状排水防涝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1)城市雨水管渠的覆盖程度; (2)城市各排水分区内的管渠达标率(各排水分区内满足 设计标准的雨水管渠总长度与该排水分区内雨水管渠总长度的 比值)。 (3)城市雨水泵站的达标情况(满足设计标准的雨水泵站 排水能力与全市泵站总排水能力的比值)。 (4)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 集与管理技术导则》以及《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181)》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城市排水管渠现状 的评估情况。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在排水防涝设施普查的基础上,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城市现 有雨水排水管网和泵站等设施进行评估,分析实际排水能力。
4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 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 10 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 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四、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 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 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2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1
三、 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 近期建设规划 八、 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 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他 十、 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泵站 名称
泵站 位置
表 3.现状城市排水泵站 泵站性质(雨水泵站或雨服务范围
2污合流泵站)(km )
设计重 现期
设计流量 3(m /s)
(6)城市内涝防治设施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和蓄滞空间分布及容量情况。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 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要求,对暴雨强度 公式进行评估。简述原有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时间、方法及适用 性。 根据降雨统计资料,建立步长为 5 分钟的短历时(一般为 2-3 小时)和长历时(24 小时)设计降雨雨型,长历时降雨应做
5
表 1 现状市政管渠系统 现状人口 现状建成区 雨污合流管网 雨水管网长 合流制排水明渠 雨水明渠长 (万人)面积(km2)长度(km)度(km)长度(km)度(km)
表 2 现状城市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 小于一年 1 年一 1-3 年一遇(包括 3 年一 3-5 年一遇(不包 5 年一 大于 5 年 一遇(km) 遇(km) 1 和 3,km) 遇(km) 括 3 和 5,km) 遇(km) 一遇(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