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及知识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MDR是指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建立合理的MDR管理制度,能促进多个环节的有效协作,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的负担,切实保障公共卫生。
MDR管理制度的落实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诊疗管理,防范患者感染
1.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监测。
2.肠道消毒操作规范:对常规手术、产后妇女及新生儿进行肠道消毒,避免这些人群感染MDR细菌。
3.核酸检测技术使用:在诊断MDR感染时,应尽量使用核酸检测技术,减少使用抗生素。
4.科学合理用药:使用抗菌药物前务必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菌株选择不同的药物。
二、加强医疗物资管理,确保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有效控制
1.加强消毒物质管理:各科室和部门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正确、安全、有序使用消毒物品和设备。
2.医疗器械消毒:执行严格的医疗器械消毒措施,减少病原菌污染。
3.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分类,尽量减少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避免医疗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能力
1.医学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医学生的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其对MDR 危害的了解和意识。
2.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社会大众普及防范MDR的知识,让公众了解MDR的危害和感染途径,增强预防意识。
3.建立公共卫生宣传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海报、广播、宣传车等形式,加强社会对MDR的防制力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常用抗菌药物发展出耐药性的细菌,对抗菌治疗造成了巨大困扰。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各个医疗机构都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的知识培训,了解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对策。同时,医务人员还应接受洁净操作和洗手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卫生素养。
其次,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确保医院的设施和器械得到充分的消毒。另外,医院还应加强空气和水源的消毒管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便捷的检测机制。及时筛查患者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和抗生素的选择。医院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以便全面掌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有关多重耐药菌的信息,对感染疫情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同时,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为疫情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多重耐药菌的知识和
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防控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感染控制措施、检测机制、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
本次课重点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其他同 种感染或定植患者共居一室.
2.在床牌或/和病历卡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3.接触该病人或其环境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4.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
多重耐药菌及其监测与控制
韩涛 莱钢医院 2016.2.16
1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2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3 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MDROs)
多重耐药菌
指对下列7类抗生素中的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 为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RD)。
MRSA?ESBL?VRE? PDR-AB?白念?曲霉?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1.目的
2.责任和职责
(1)医疗机构管理层应明确MDR细菌管理的责任,并委派负责人负
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2)负责人应负责监督MDR细菌的监测、报告、处理和培训等工作,并向管理层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
(3)医疗机构的全体员工都应接受相关的MDR细菌管理培训,并严
格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执行工作。
3.监测和报告
(1)医疗机构应建立MDR细菌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环境、患者
和医务人员的监测。
(2)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负责人,并向地方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3)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
员通报MDR细菌感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预防和控制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严格
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以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2)医疗机构应设立隔离区,对MDR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3)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教育和培训
(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MDR细菌管理的培训,包括对手卫生、感染控制和使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2)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他们提供MDR细菌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6.监督和评估
(1)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相关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2)地方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7.处罚和奖励
(1)医疗机构应对违反MDR细菌管理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制度
一、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应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及防控的新观点、新方法。
二、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的培训I;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诊断、治疗、隔离、预防与控制的方法,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工作。
三、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应掌握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接受预防与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制度与措施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
四、医护人员应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医院定期对工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的培训。
六、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方式可采用外出参加专业培训、自学、医院组织培训、课内组织,网上学习,每年不少于2个学时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S].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S].2011
多重耐药相关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是指细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以下是关于多重耐药相关知识培训的一些建议:
1.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培训:针对医务人员、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关于抗生素使用原则、
合理用药指南以及多重耐药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
2.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培训医院和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关于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最佳实践,
包括手部卫生、消毒与隔离措施等。
3.多重耐药细菌监测和报告培训: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多重耐药细菌的监测、鉴定和
报告流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4.患者宣教: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抗生素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完成全
程治疗,避免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5.管理层和决策者的政策培训:培训医院管理层和卫生部门决策者关于多重耐药问题的严
重性、应对策略和资源投入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培训内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药的认识,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细菌的传播和扩散。此外,还可以针对具体的医疗机构或地区情况定制相关的培训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需求。
多重耐药菌知识要点
一、多重耐药菌知识要点
1、管理种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
2、管理措施:
〔1〕分析: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为感染、定值或污染,病程有分析记录。感染和定值菌进入管理流程。
〔2〕报告:非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报院感部,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散发病例24小时内还要报院感病例卡;短期内出现3例及以上同种多重耐药菌立即向院感部报告。
〔3〕医嘱:单间或床旁接触隔离
〔4〕告知:护士、保洁、病人、家属,护士粘贴标示。
〔5〕消毒隔离:物品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等〕或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复用物品在每次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5)手卫生。
(6)废物处理:病人产生的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
(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解除隔离条件:MRSA/VRE病人病症消失,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阴性解除隔离;其他MDROs病人病症消失或治愈,标本培养阴性那么解
除隔离。
3、标示:部位:病人床头、病历夹
颜色:椭圆形蓝色牌,上面有“JCGL〞白色字母。
4、登记与告知
多重耐药患者转科、检查〔床旁或外出〕、手术时,应通知相关科室并记录,患者手术时应在手术通知单注明多重耐药种类。
5、报告流程
医院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图
提示:当多重耐药菌为院内感染菌时,在报多重耐药菌的同时,还要报院感卡。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 全耐药菌( Pan-Drug Resistant Organism ,PDRO)是指对目前所做的所 有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第3页,共21页。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相关慨念
系标识: 患者床旁系MDRO隔离标识或接触隔离标识
挂手消:
在患者床旁悬挂速干手消毒剂,
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及其他探视者手卫生依从性
第15页,共21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放黄袋:
在患者床边摆放单独的黄色医疗废物袋和桶
物专用:
患者的物品单独使用, 比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
第16页,共21页。
第10页,共21页。
四、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⑩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 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第11页,共21页。
五、多重耐药菌患者病房管理流程图
第12页,共21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 开医嘱 隔单间 ➢ 系标识 挂手消
➢ 放黄袋 物专用
➢ 穿衣服 戴眼罩 ➢ 常送检 调用药 ➢ 齐联动 早告知
➢ 浓度准 频消毒
➢ 广宣教 保安全
第13页,共21页。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多种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难以治愈。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非常重要,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来源: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医院感染、动物和农业领域使用抗生素不当、个人卫生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2. 预防方法:个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接触已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病患、医护人员戴口罩和手套等。
3. 检测方法:多重耐药菌的诊断通常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也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多重耐药菌。
4. 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应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原则。同时,开发新的抗生素、加强卫生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5. 全球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应对。相关机构和国家应分享病原菌信息、研发新抗生素、加强监管和合作,以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治疗难度。
总之,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需要个人、医疗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通过加强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目的与意义
•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 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升医疗质量 和安全。
02
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01
02
03
多重耐药菌
感染控制措施
隔离与防护 对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 ,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 染。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如 何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如勤洗 手、遵守医院规定等。
手卫生与呼吸道卫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
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病房、设备等进行清洁和 消毒,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食物传播
细菌通过食物传播,如被污染的食品、药 品等。
03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与影响
对患者的危害
病情恶化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治疗 难度和死亡风险。
住院时间延长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需 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治疗和 住院,增加了医疗费用和 家庭负担。
传播给他人
患者可能将多重耐药菌传 播给其他患者、医护人员 和家属,引发交叉感染。
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产 生耐药的细菌。
耐药性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 抵抗力,使其无法有效地 抑制或杀死细菌。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有效落实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多
重耐药感染率,预防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管理
1.1临床科室应加强感染患者标本送检质量管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标本,同时,应确保标本采集质量)。对于检出的患者应做好隔离。
1.2检验科微生物室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应在化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注意隔离”提醒临床科室。
1.3检验科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告知临床,并进行标本正确采集的宣教。
1.4感控管理专职人员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耐药菌患者进行跟踪监测,监督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5疑有耐药菌暴发流行时,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细菌同源性检测,感控管理科负责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1.6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公布全院及感染重点部门病原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变化趋势,每年对细菌药敏结果汇总与分析,并在医院质控简报上向医务人员反馈。
二、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科等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三、临床、医技科室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组织本部门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
四、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患者的交班工作
5.1各病房医师应熟知自己所管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定植情况,管床医师换班时应进行床旁交接。
5.2新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管床医师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及科主任,并在次日晨会交接班时,由科主任向全科进行通报(周六,周日的集中在周一通报)。通报内容至少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姓名,床号,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名称,感染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PPT
主要内容
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3.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 4.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5.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多重耐药菌(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 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每类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细菌,主要 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 超广谱酶
⑥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 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 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应用消 毒湿巾或选用其它消毒剂进行消毒。
四、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⑦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 后应进行消毒。
⑧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 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当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 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 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 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PDR-PA)多 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艰难梭菌(CD)等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1.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被称为“超级细菌”,因为它们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2.多重耐药菌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种类:
(1)ESBL大肠杆菌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5)CRKP(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3.耐药性传播方式
多重耐药性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医疗设备传播:如导管、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工作人员的手套和防护服等。
(2)患者之间的传播:患者在医院内的相互接触,或者带菌者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
(3)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种之间通过质粒、噬菌体等水平传播方式扩散。
4.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症状
感染多重耐药菌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高热不退、咳嗽、呼吸急促、困难、寒战、恶心、呕吐等。对于不同的细菌种类,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5.预防和治疗措施
为了预防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下措施应当得到实施:
(1)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通过严格执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细菌耐药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面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MDR菌株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医疗保健造成巨大
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
下是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1.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包括MDR的定义、MDR菌株的种类、MDR的传播途径等。
2.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清洁、个人卫生、手卫生、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等。
3.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包括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用量、
途径等。
4. 感染控制和污染控制:包括饮食卫生、废物处理、消毒、隔
离等。
5. 对MDR的监测和识别:包括MDR菌株的分离、鉴定、药敏测
试等。
6. 防控MDR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医院环境的消毒、公众健康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培训时,应领会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并提高相应的意识。培训要注重实操和案例学习,及时纠正错误理解和操作,强调多重消毒、防护和隔离等措施,以促
进MDR的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及知识
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及知识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的危害在于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感染难以治疗,容易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为了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隔离种类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病房的安置应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或在一间病房内做区域隔离。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使用时需注意消毒。监测菌株包括MRSA、VRE、PCR-AB、PDR-P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1.专人专用:医务人员应该将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擦拭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
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擦拭消毒。
3.合理安排操作时间: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
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4.标准预防及手卫生: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
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5.手术病人的处理: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
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6.转科病人的要求: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03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细菌传
播。
规范医疗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 进行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 制度,包括清洁、消毒、隔离等 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抗生素使用指南,合 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 。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措施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多重耐药菌的诊疗和管理 • 结论
01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同时 产生耐药的细菌。
耐药性增强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多种抗生素失去敏感性,使得治疗难度加 大,甚至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
对家庭的危害
传染风险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可能将病菌传染给家庭成员,增加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
经济负担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社会的危害
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是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 ,可能导致流行病暴发和疫情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知识(精简版)发布时间:2019年3月22日序号:03
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及知识
一、综合概述:
1、多重耐药: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生素耐药,而不是指对一类抗生素中的三种药物耐药。
2、多重耐药菌菌株不断增加的原因:随着抗菌药物和介入性医疗操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
3、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易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4、主要感染类型: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5、相关英文及中文拼音缩写的含义:MDR(多重耐药)、 MDRO(多重耐药菌)、 JCGL(接触隔离)。
6、隔离的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1)护理书上讲的七种隔离法是以前的要求,现在执行卫生部2009年发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隔离种类是三种。
(2)是基于标准预防和疾病传播途径建立的:接触传播的隔离(接触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空气隔离)、飞沫传播的隔离(飞沫隔离)。(3)护理书上讲的七种隔离法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的三种隔离法,意义不完全一样。护理上基本是按疾病而分,隔离技术里是按传播途径分的。
二、监测菌株
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3、PC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4、PDR-PA(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三、临床科室处置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病房的安置:
①尽量选择单间隔离。
②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③如达不到上述两个条件时,在一间病房内做区域隔离。
④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相关标识:
①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②进行床旁隔离时,在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
③病历夹、病员一览表等处做相应标识。
(3)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使用注意事项:
①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②不能专用: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诊疗护理操作时间的合理安排: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标准预防及手卫生: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6)手术病人怎样处理:
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7)转科病人的要求: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8)定期监测: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按规定解除隔离。
多耐耐药菌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准: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h)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
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1)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2)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3)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消毒液浓度也应增加。
(4)要使用专用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托帕也应专用。(3)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视为医疗垃圾管理,床旁使用的生活垃圾黑口袋换成医疗垃圾黄口袋。产生的医疗垃圾(如敷料、引流袋等),医疗垃圾黄口袋双层结扎,并送垃圾暂存点处理。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6、其他相关要求:
(1)医生的医嘱:长期医嘱--接触隔离,但是隔离可解除时下停止医嘱。
(2)做好病人及家属相关解释和健康教育工作。
(3)科内做好各项相关登记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