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山西省孝义市第三中学董桂萍

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

目前,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大纲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而且也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提高。

而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分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发现,许多讨论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实际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从八个方面探讨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

一、科学的混合编组

1.编组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讨论编组方式是将学生与前后左右邻近的同学组成二人或四人小组。实践中发现,这样分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讨论的有效性。作为一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混合编组。“组内异质”使具有不同长处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在组内实现优势互补,为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形成积极依赖关系创造条件;“组间同质”使小组之间的水平尽量接近,为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打下基础。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个性、兴趣、态度、英语语言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包括学业水平低、中、高各个层次的学生,分组后各组的平均成绩应大致相同,为有效开展小组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组人数

人数的多寡会影响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小组人数少,观点、信息来源少,学生在讨论较难的问题时会有困难,致使讨论无法继续;人数多,讨论会变得更加热烈,但平均到每个成员的发言、交流时间会相应减少,某个学生被忽略的可能性会提高,会给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带来“不作为”的机会。实践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讨论小组的人数以四人为宜,这样既有利于集思广益,又便于分配角色,提高参与度。如果在阅读活动后只剩下少量时间可供讨论,四人小组还可以随机应变改成两人一对;一对学生相互讨论后,随即与组内的另一对学生交换看法。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二、灵活的座位编排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固定的秧田式座位编排,使小组成员能紧密地围坐在一起,分享学习材料,充分开展讨论,同时不会影响其他小组。另外,还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教室墙壁之间留出空间,这样便于教师巡视检查、监督各小组讨论情况,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必要时到其他小组交流和获取信息。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常组织前排同学转过身体和后排同学面面相对而座,组成四人小组实现生生互动。这时,有些学生是背对着讲台坐的,当小组讨论转变为全班互动时,他们必须安静地转过椅子,否则就注意不到教师和其他

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教室的侧面坐,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将座位按照要求调整好,防止出现上课时临时调整的混乱状态,降低学生对讨论活动的专注程度。

三、明确的角色分工

根据合作学习活动中“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分配角色、分享领导”的原则,讨论之前各小组应先通过教师指定或小组协商分配好各个成员的角色和具体承担的任务,使每个成员各负其责,共同为小组顺利开展讨论并在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成果付出努力,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逐渐形成积极依赖关系,避免“不作为”和“一言堂”现象的发生。两人结对的小组中可以一人担任组长,一人担任报告员。组长负责确保小组完成讨论任务,报告员负责在讨论结束时向全班或其他小组汇报讨论内容。四人小组的成员在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和报告员,分工负责,共同承担起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责任。

四、综合的技能培养

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需具备多方面的合作技能。这些合作技能包括仔细聆听、适时打断、征求意见、表示赞同、礼貌地提出异议、鼓励他人、称赞他人、感谢他人、劝说他人、提出建议、陈述理由、检查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的看法、征求反馈意见、总结观点等。教师要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合作技能,从而能顺畅地与同伴一起讨论、分析、比较、归纳,最后达成较为一致的讨论意见。

五、充分的阅读铺垫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前,应引导学生充分开展阅读,捕捉细节信息,把握主旨大意,探寻作者思路,细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扎扎实实开展一系列思维活动。这种学生个体内隐、静态的阅读思维活动是有效开展外显的、动态的小组讨论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充分的阅读铺垫,学生无法全面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在讨论中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撑,后续的小组讨论便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学生在讨论中便会出现言不对题、无话可说甚至消极等待的现象,讨论便会成为表面热闹实际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低效活动。

六、精当的任务设计

小组讨论的任务要源于阅读课堂,与阅读内容紧密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可以通过仿用文中的表达方法或者援引文中的观点,将讨论顺利地进行下去,有效降低讨论的难度。同时,讨论的任务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适度高于课堂,是对阅读内容的迁移和阅读能力的拓展。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利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分析、思考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合作,集思广益以形成较为科学、全面的观点。这样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开发了思维,提高了合作技能,更好地实现了讨论的有效性。

七、适时的教师介入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发挥好组织、促进、指导、帮助的作用,适时介入,点拨、督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按照分配的角色,以友好、合作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努力完成讨论任务,防止出现“不作为”、“一言堂”现象。教师的介入、干预要注意适时、适度,指导性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避免频繁打断学生的阅读、讨论活动,并尽量关注每个小组、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

八、全面的评价激励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指定几个小组派汇报员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同时对汇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激励机制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合作、共享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不退缩旁观、消极等待他人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