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130个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的释义,同学们趁着暑假在家的时间多背背吧~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 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⑵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 断句。句意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据此断句为: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⑶ 在作者眼中,亭子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 ,可见 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 ,“松闲”实则 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既是“闲心”,又能“洗心”。
• 三、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
• 四、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说明: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 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 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 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2020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2020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M 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
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谋: 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Q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初中ຫໍສະໝຸດ Baidu文文言文 130 个实词释义
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 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今天于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 130 个初中常见实词的释义, 收藏起来吧!
A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经典: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

经典: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

住在宫中就会被嫉妒; 下根本的命脉。
士人无论贤能与不贤
能,进入朝廷就会遭 人猜疑。
2、(有雄厚的物质储备) 可以用怀柔的政策对付 敌对者,可以使远方的 人归附过来,招谁谁能
2、美好的东西都是不
不来呢?
祥的器物。
3、就可以储备充裕而人民 各得其乐。
8
1、揣摩关键词语句式,实现知识迁移。
解 题
(包括重点的实词、虚词、活用、句式)
1
三、翻译方法:留、换、补、略、调、贯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2、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3、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
4、略(删),即略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包括发 语词、音节助词、承接连词“而”“以”、陈述语气词 “也”、提顿词“者”等。这些虚词只有语法意义,不 必译出。
南迫洛阳
迫:逼迫
迫:A、近;逼近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B、逼迫 几为巡徼所凌迫死。 C、急;急促 从容不迫、迫不及待
13
(二)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18个 B级)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1、语境分析法 A、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判别虚
词用法。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
两个“其”的用法不同。一表反问,副词,
5、调,即调整语序。要求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 惯。(要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实词用法解析

文言实词用法解析

方面 例词
古义
今义
①程度 饿 已达到死亡威胁 一般的肚子饿
减弱 怨 恨
不满意,责备
禽 飞禽走兽的通称 鸟类
②范围 丈夫 男子的通称
“妻”的配偶
缩小 子 孩子的总称
儿子
臭 泛指气味
难闻的味道
劝 ③义项 减少 迁
鼓励、劝说、规劝 劝说、规劝 迁移、变换、调任 迁移、变换 升职、贬谪、流放
二、古今异义现象※词义转移
古义
今义
明哲保身 聪明善于适应环境
褒义词 复辟
失位君王复位
变化为
贬义词 爪牙
勇士武将
衣冠禽兽 官服上的禽兽图案
不管原则顾自己 恢复旧制度 帮凶狗腿子 道德败坏像禽兽
贬义变 乖
偏执不驯服
听话安顺
为褒义 锻炼
玩弄法律,陷人入罪 运动而健康
中性变 谤
议论批评他人过失 恶意重伤
为褒义 祥
有吉有凶
吉兆
或贬义 卑鄙
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 一个只起陪衬和构词的作用的双音节词.
(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教材的搜集结果需 要我们一一对照记忆.)
能够发现并判断一个词是否是偏义复词 并作出确切的解释,是我们对偏义复词的 要求.
实战演习阅读下文,找出其中的偏义复词并作出准
确的解释.
1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一、古代科举制度

1. 义务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2. 义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二、古代政治制度

1. 朝庭:古代政治制度中,“朝庭”一词可以指皇帝的宫廷,亦可指朝廷上下的政治管理机构。

2. 朝贺:指向皇帝恭贺寿诞或祝福吉祥。

三、农业与手工业

1. 亩产:古代用于衡量农产品产量的单位,如小麦亩产。

2. 产业:古代指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四、社会风俗

1. 随从:古代指侍从、跟随、服侍。

2. 随地:指临时性的就地居住。

五、文学艺术

1. 将军:古代指军队统帅。

2. 将校:包括将军在内的军队高级军官。

六、生活用品

1. 门市:古代指商店、店铺。

2. 市井:指街市、市场。

七、宗教信仰

1. 祈福:古代指祈求神明或佛祖庇佑安康。

2. 祈愿:指祈求心愿达成。

在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运用,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社会风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在古代社会,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广泛存在。这些多义词的语义丰富,为我们解读古代文献和了解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线索。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1. 古代科举制度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用法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用法归纳整理

初中语⽂⽂⾔实词⽤法归纳整理

要想学好初中⽂⾔⽂,怎么能少了对这些实词的掌握呢?今天⼩编把初中必须掌握的⽂⾔⽂常见实词词分享给了⼤家,⼀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实词⽤法归纳

字/词释义词性例句出处

有动词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记》魏学洢具

详细形容词此⼈⼀⼀为具⾔所闻

交通交错相通形容词 “阡陌交通”

妻⼦妻⼦和⼉⼥名词 “率妻⼦⾢⼈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陶渊明绝境与世隔绝的境地名词 “率妻⼦⾢⼈来此绝境”

⽆论不要说,更不要说 “⽆论魏晋”

如此像这样介宾短语 “诣太守,说如此”

鲜艳形容词 “芳草鲜美”

少形容词陶后鲜有闻《爱莲说》股⼤腿名词 “两股战战,⼏欲先⾛”《⼝技》

孤古代王侯的⾃称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

《孙权劝学》治研究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

⽂理⽂采和道理名词 “其⽂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何苦哪怕副词 “何苦⽽不平”《愚公移⼭》

宜当然副词 “宜乎众矣”《爱莲说》

爷⽗亲名词 “卷卷有爷名”《⽊兰诗》

认识动词未尝识书具《伤仲永》王安⽯识

记住动词 “默⽽识之”《<论语>⼗则》居居住动词⾯⼭⽽居《愚公移⼭》-《列⼦》请请让我动词 “请从吏夜归”《⽯壕吏》美丽形容词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陶渊明

美漂亮形容词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美形的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聚使……聚动的使动 “聚室⽽谋”

《愚公移⼭》阻⽌动的使动 “河曲智叟笑⽽⽌之”

栖息动词⾮梧桐不⽌《惠⼦相梁》

惩以……为苦形作动词 “惩⼭北之塞”

《愚公移⼭》北⾯名词 “惩⼭北之塞”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安抚,抚慰)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

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抓住关键实词

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

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

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

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初中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实词,一篇搞定文言文

初中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实词,一篇搞定文言文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年级越高,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就越多,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对于语文学习,学生除了要背诗词,文言文也成了其记忆的一大难点,日常也有很多学生抱怨:'文言文太难了,学习起来太吃力!'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初一以了解文言文这种文体为主,主要初步让同学们了解以及阅读;到了初二,就要求学生掌握并翻译文言文的一些通假字词;上了初三,则要对文言文长篇理解以及中心掌握。

可见,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是不同的。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文言文,因为考试时总是文言文的部分丢分。其实,文言文学不会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想学好文言文,学生就要脚踏实地掌握每个疑难字的字义和用法,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和准确性。

总体来说,初中文言文常考六个方面的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在文言文常考题型中,翻译占很大分值,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吃透每个词的词义、用法,从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做到准确翻译,这样才不会丢分。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知识,很多学生碰到实词,虽然知道怎么读,却多半不知道他们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下面老师整理了初中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实词及释义,全部背会,轻松搞定文言文,赶紧收藏!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经常应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故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导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二.助词:

1.构造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克不及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构造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自力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若何怎样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逝世,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个中.(《不雅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

传》)

4.构造助词,提前宾语的标记

解释初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

解释初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

解释初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

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

1、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 项)

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

(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译文明确通顺,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生动,有表现力,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

意译:是指直译不够通畅,无法达意时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某些字句的落实。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有五种:留、补、换(增)、改(调)、删。

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

例②:南阳刘子冀。《桃花源记》翻译:南阳人刘子冀。

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翻译: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翻译: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翻译: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

路旁。

3、换(增)。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翻译步骤

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在前和在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其说的方向和范围。

2.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翻译原则:

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从这几方面去做。

1.字字要落实,不可能遗漏。

2.代词要置换,不可有含糊。

3.活用应译清,不可无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