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hysicalChannelv2讲义012

合集下载

WCDMA物理层信道介绍

WCDMA物理层信道介绍
•BMC (仅用户平面)
•向上层提供无线承载
层 1:
编 解 码 , 扩 频 调 制 , 数 字 调 制,频率分配(FDD/TDD).
实 现 传 输 信 道 映 射 到 码 组 合 传输信道
本地接口:
RRC实现低层配置控制; 在 RRC 和 每 个 低 层 功 能 实 体 (PDCP, RLC, MAC, and L1)间
25.302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25.331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25.108
Common test environment for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test
用 S/P
Cch
DPCCH (每UE一个)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Gain
HS-DSCH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编码
HS-PDSCH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HS-SCCH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
S/P
Cch16, n Gain
S/P
Cch16, n Gain
捕获指示信道 寻呼指示信道
AICH 捕获指示信道 PICH 寻呼指示信道
层2/RLC
逻辑信道 层2/MAC 传输信道 层1
层 3 (控制平面):
•无限资源控制RRC
•重复防止机制
•非接入层信令 -- CM, MM, SM and etc.
层 2:
•MAC: 实现逻辑信道映射到 传输信道
•RLC ( 控 制 / 用 户 平 面 , TM/UM/AM)
•PDCP (仅用户平面)
采用 – –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讲稿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讲稿

我们从熟悉的索道缆车讲起,这张照片上面有两条索道,每条索道上都有若干个缆车。

那么我现在问一个问题,某个缆车票没卖出去,没人使用时,这个缆车会不会消失?显然不会,索道缆车是实际存在的物理设施,它建在这里,不会因为一时没人使用就消失。

我们将这种客观上存在的事物定义为物理的,索道缆车就是物理的。

通信中我们使用频分多址技术,将通信频段划分为若干个频点。

每频带宽为200kHz。

GSM 中使用频分双工,上下行信道频率不同。

上行信道就相当于上山索道,下行信道相当于下山索道。

上下行信道分成时间相等的帧,每帧分为八个时隙。

分别命名为TS0-TS7每条索道上间隔相同的距离都有一个缆车,我们可以把缆车类比为该频点上的时隙。

这些时隙和缆车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没有用户使用就消失。

也就是说时隙也是物理的同一频点中相同时隙号的时隙片段组成一个通信的时分信道,这个信道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称为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采用频分和时分复用的组合,它由用于基站(BS)和移动台(MS)之间连接的时隙流构成。

这些时隙在TDMA帧中的位置,从帧到帧是不变的。

一个TDMA 帧包含8个基本的物理信道。

现在来了一个旅行团,团员分散到了若干个缆车中的某些座位中。

在坐缆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说这些座位是属于旅行团的,但是当团员都从缆车上下来后,这些座位就不再属于旅行团。

那么旅行团的缆车座位就是一个逻辑概念,是根据某时间段,这些座位的功能定义的。

这是一个频率信道,里面的所有时隙TS1组成一条物理信道通信中也会将一条物理信道中的时隙分别用作传输不同的信息,用来传输用户业务信息的时隙我们可以统称为业务信道,这是一个逻辑概念,当这些时隙用作传输其他信息时,就不再称为业务信道。

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是在一个物理信道中作时间复用的。

不同逻辑信道用于BS和MS间传送不同类型的信息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的区别是物理信道是客观存在的信道,信道里面传不传信息,传什么信息都不影响他的存在。

WCDMA物理层介绍

WCDMA物理层介绍

下行专用物理信道帧结构(DPCH)
用于CPCH的下行DPCCH
发射预先定义好的已知序列,A=1+j固定传输速率30Kbps, SF=256发射分集时,两根天线上发射的信号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但传送序列有所不同。主要用于信道估计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下 行 链 路 扩 频——扰码操作
下行链路加扰可以区分小区和信道。下行链路加扰过程与上行链路相同。下行链路只有一种扰码,也是Gold码序列。总共218-1 = 262,143个扰码 ,常用的有8192个。下行链路信道的扰码与P-CCPCH信道的扰码对齐,此时不必与加扰物理信道的帧边界对齐。
下 行 链 路 扩 频——扰码操作
物理信道分类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CPCH状态信道(CSICH)
同步信道(SCH)
接入前缀捕获指示信道(AP-AICH)
碰撞检测/信道指配指示信道(CD/CA-ICH)
公用导频信道(CPICH)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AICH每一帧为20 ms,分成15个接入时隙AS, 每个时隙有20个符号(5120码片)。每个时隙包括两部分,捕获指示AI部分(4096码片)和空部分(1024码片) 。16个AI分别对16种签名进行应答,AI=+1、-1和0分别代表同意接入、不同意接入和没有听到请求。aj是由16个AI和16个签名进行矩阵运算得到。
捕获指示信道(AI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三层交换机基本原理详解课件PPT

三层交换机基本原理详解课件PPT

流处理属性表
未 知 流
策略/管理服务器 广播包和无法
路由的包
三层交换机功能模型
ETH0:10.110.0.254/24
ETH2:10.110.2.254/24
ETH1:10.110.1.254/24
10.110.0.113/24 G:10.110.0.254
10.110.1.69/24 10.110.1.88/24 G:10.110.1.254 G:10.110.1.254
VLAN 100
VLAN 200
VLAN 300
二层交换机上和路由器上配置他们之间相连的端口使用VLAN Trunking,使多个VLAN共享同一条物理连接到路由。
交换和路由的集成
VLAN 100
VLAN 200
VLAN 100
VLAN 200
VLAN 300
VLAN 300
二层交换机上和路由器在功能上的集成构成了三层交换机,三层 交换机在功能上实现了VLAN的划分、VLAN内部的二层交换和 VLAN间路由的功能。
基于流交换的三层交换技术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不在三层处理所有报文的的方法称之为流交换(FS)。 第一个报文 后续报文
三层交换机转发流程
以太 二层交换 网包 模块
以太 MAC表 网包 VLAN表
三层路由 模块
路由表 广 播 包
包转发
多层 流分类
流分类 规则表


多层流处理

(接入带宽约束/优先级) 包转发
不同VLAN之间的流量不能直接跨越VLAN的边界,需要使用路由, 通过路由将报文从一个VLAN转发到另外一个VLAN。

任务2LTE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物理信道处理基本流程

任务2LTE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物理信道处理基本流程

任务2LTE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物理信道处理基本流程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四代移动通信标准,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LTE引入了物理信道、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处理等概念。

本文将介绍LTE物理信道、物理信号以及物理信道处理的基本流程。

一、LTE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道,它由物理信号通过无线传输介质传输。

LTE的物理信道有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基站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和上行物理信道(用于终端设备向基站传输数据)两种类型。

1.下行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主要用于将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

在LTE中,下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几种:- 通信控制信息(Control Channel):主要传输控制信令、协议信令和寻呼信息等。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主要传输用户数据,采用OFDMA技术进行调制。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于传送调度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采用QPSK调制。

2.上行物理信道上行物理信道主要用于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到基站。

在LTE中,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几种:-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主要传输用户数据,采用SC-FDMA技术进行调制。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传送调度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二、LTE物理信号物理信号是通过调制和编码将传输数据转换为模拟或数字信号。

LTE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技术进行调制。

1.正交频分多址(OFDMA)OFDMA技术将整个频谱资源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分配给一个用户,多个用户同时在不同的子载波上传输数据,以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信息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第三版傅祖芸-讲义

信息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第三版傅祖芸-讲义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用作消息旳码字( 许用码字) 000 (表达0)
二元对称信 道旳三次扩
展信道
111 (表达1)
输出端 接受序列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则信道矩阵为:
根据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当p=0.01,可得译码函数为:
F(000)=000 F(100)=000
一般信道传播时都会产生错误,而选择译码准 则并不会消除错误,那么怎样降低错误概率呢?下边讨 论经过编码措施来降低错误概率。
例:对于如下二元对称信道
0
0.99
0
0.01
0.01
1
1
0.99
按照最大似然准则译码,
怎样提升信道传播旳正确率呢?可用反复消息旳措施,即尝试 扩展信道旳措施。
未用旳码字 (禁用码字)
第二种措施旳错误率为
比较可知,第一种措施好。仔细观察发觉: 在第一种措施中,假如 000 有一位犯错,就能够鉴定犯错 了; 而在第二种措施中,假如000中任何一位犯错,就变成了其 他旳正当旳码字,我们无法判断是否犯错。 再仔细观察,发觉第二种措施中,码字之间太相同。
码字距离: 长度为n旳两个码字相应位置上不同码元旳个数。一
详细计算如下:
即:
假如先验概率相等,则:
某个输入符号ai传播引起旳 错误概率
例:某信道
1)若根据最大似然准则选择译码函数为B: 若输入等概率,则平均错误概率为
若输入不等概分布 ,则错误概率为:
2)采用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则联合矩阵为:
所得译码函数为:C: 平均错误概率:
6.2 错误概率与编码措施
0
1/3
2/3

WCDMA_物理层层信道详细解读

WCDMA_物理层层信道详细解读

WCDMA1、WCDMA物理层信道1.1、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SCH是下行物理信道,分为主同步信道(P-SCH,Primary SCH)和从同步信道(S—SCH,Secondary SCH)。

主要用于UE在开机后与系统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过程,以完成物理层同步.SCH是一个用于在小区搜索过程中UE与网络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下行物理信道。

SCH包括两个子信道,一个是主同步信道(P—SCH),另一个是从同步信道(S-SCH).SCH 的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38400chips),分为15个时隙。

每个时隙的长度为2560chips。

SCH 的无线帧结构如图:P-SCH 上发送的是基本同步码(PSC,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

PSC 在每一个时隙的前256个码片的位置发射一次,在图中用cp表示。

系统中每个小区的PSC 都是相同的.S—SCH 上发送的是辅助同步码(SSC,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

S-SCH 与P—SCH 在时间上并行传输。

SSC 在图中用csi,k来表示,其中i(0~63)表示主扰码组的组号,k(0~14)表示时隙号.S-SCH 的每一个无线帧重复发射这15个SSC.每个SSC 是从长为256chips的16个不同的码片序列中选取的。

在S—SCH上发送的SSC 序列共有64种确定的组合,对应64个主扰码组,用于指示小区的下行扰码是属于哪一个扰码组的。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小区的主扰码不同,那么这两个小区的S-SCH信道上发送的SSC 序列就不同。

图中的参数a用于指示P-CCPCH 是否进行了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进行了STTD 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 未进行STTD 发射分集。

SCH 信道不进行扩频和加扰。

5G物理层深度解析上课件

5G物理层深度解析上课件
课程内容
n 物理层概述 n NR下行物理信道 n NR下行物理信号
基础概念
n PointA:定义为整个资源栅格的公共 参考点,在不同子载波间隔下CRB0 的子载波0的位置。
n CRB(Common Resource Blocks) :用来对各类子载波间隔配置u下的 资源进行编号。
n 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UE使用8种DMRS初始化序列去盲检PBCH信道。
18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半帧指示
当L=64时,SSB索引高3位
k 当L=4/8时, aA5 是 SSB 的高1位
aA6,aA7 保留
Kssb字段
n SSB的子载波0和Coreset 0 CRB起始位置可能存在多种
偏移,MIB中的字段
dmrs-TypeA-Position
ENUMERATED {pos2, pos3},
pdcch-ConfigSIB1
PDCCH-ConfigSIB1,
cellBarred
ENUMERATED {barred, notBarred},
intraFreqReselection
ENUMERATED {allowed, notAllowed},
n 各物理信道处理有差异,并不完全包括所有的过程。
M
基 带
A

C

传输信道
物理信道
数据调制
n NR 支持的调制方式包括π/2-BPSK,BPSK,QPSK,16QAM,64QAM,
256QAM,各物理信道采用的调制方式如下:
物理信道类型 物理信道名称
数据调制方式
上行信道 PUSCH

nr信道间映射关系

nr信道间映射关系

nr信道间映射关系
在5G NR(新无线电)中,信道映射关系是指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
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包括底层信道对高层信道的服务支撑关系以及高层信道对底层信道的控制命令关系。

5G NR的信道映射关系与LTE的信道映射关系类似,存在以下几个规律:
1. 高层信道需要底层信道的支撑才能工作。

2. 底层信道不一定和所有高层信道都有关系,它们只需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必全部走高层路线。

3. 无论是传输信道还是物理信道,共享信道的工作种类最杂,可以包容很多内容。

在具体的映射关系中,下行信道的映射关系如下:
广而告之消息——主消息块(MIB)的映射:BCCH逻辑信道→BCH传输
信道→PBCH物理信道。

业务数据的映射:DTCH逻辑信道→DL-SCH传输信道→PDSCH物理信道。

而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无须高层信道直接映射,它可以在物理层独立完成工作。

但高层信道对PDCCH在物理层的工作方式有影响,例如HARQ进程中相关信息的传递。

上行信道的映射关系如下: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
这些物理信道分别对应上行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5G NR信道间映射关系的信息,建议咨询通信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物理通道 数字信道

物理通道 数字信道

物理通道数字信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基础,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媒介。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物理通道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种类型。

数字信道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其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好、传输质量高、易于处理和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等。

数字信道通常通过数字调制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传输媒介进行传输。

数字信道可以支持多种调制技术,如AM、FM、QAM等,使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通信应用场景。

在数字信道中,数据通常以二进制形式存在,通过编码和解码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数字信道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

比如在移动通信中,数字信道可以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功能,支持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在数据通信领域,数字信道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通常受到带宽和信噪比的限制,其中带宽指的是信号频率的范围,信噪比则是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与信噪比成正比,带宽越大、信噪比越高,传输速率越高。

为了提高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制、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道作为通信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稳定性好、传输质量高、易于处理和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数字信道的应用范围广泛,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信道将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质量,为人们的通信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便捷。

第二篇示例:物理通道和数字信道是通信领域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物理通道是指传输信号的介质或通道,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信号,将信号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而数字信道则是指在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经过编码、解码和调制等过程,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接收方。

本文将详细探讨物理通道和数字信道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_华为教材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_华为教材
ii
3.1 号码组成 ..................................................................................................................... 41 3.2 H0H1H2H3 分配方案...................................................................................................... 41 3.3 拨号程序 ..................................................................................................................... 45 4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移动台识别码(MIN): ................................................................ 46 5 临时本地用户号码(TLDN) ..................................................................................................... 47 6 电子序列号(ESN).............................................................................................................. 48 7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 48 8 登记区识别码(REG_ZONE) .................................................................................................. 49 9 基站识别码(BSID) ................................................................................................................. 49 10 与 GT 有关的号码................................................................................................................ 49 10.1 HLR 号码 ................................................................................................................... 50 10.2 其他网元 ................................................................................................................... 50 11 GT 号码的使用 ..................................................................................................................... 51 12 特服号码.............................................................................................................................. 51 12.1 特服号码格式 ............................................................................................................ 51 12.2 短消息中心................................................................................................................ 51 13 MSCID 和扩展 MSCID ......................................................................................................... 52

osi模型工作原理

osi模型工作原理

osi模型工作原理OSI模型,全称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模型。

它描述了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和交流的方式。

OSI模型将整个通信过程分为7个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独立的功能和任务。

第一层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它负责处理物理媒介传输数据的细节,例如电压、电流、光信号等。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传输介质将原始的比特流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它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帧,并为数据帧添加控制信息,以便在直接相连的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此层也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流控制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当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时,网络层根据目标节点的地址,通过不同的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此层还处理分组的分片和重新组装,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到达。

第四层是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它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传输层将数据划分为更小的传输单位,并为每个传输单位添加序列号,以便接收方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数据。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它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节点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跟踪和同步会话期间的各个操作,并提供会话恢复和重启的机制。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它负责数据的编码、解码和加密等操作,以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正确地解释和识别。

最后一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提供网络应用程序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

这7个层级紧密合作,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和任务,每个层级接收上一层级的数据或请求,并将其传递到下一层级,最终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

LTE3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

LTE3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

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区别第一个说法1、逻辑信道MAC层在逻辑信道上提供数据传送业务,逻辑信道类型集合是为MAC层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业务而定义的。

逻辑信道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而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平面信息。

其中,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寻呼控制信道(PCCH):传输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专用控制信道(DCCH):在UE和RNC之间发送专用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

公共控制信道(CCCH):在网络和UE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这个逻辑信道总是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

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专用业务信道是为传输用户信息的专用于一个UE的点对点信道。

该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存在。

公共业务信道(CTCH):向全部或者一组特定UE传输专用用户信息的点到多点下行链路。

2、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定义了在空中接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

一般分为两类: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

专用信道使用UE的内在寻址方式;公共信道如果需要寻址,必须使用明确的UE寻址方式。

其中,仅存在一种类型的专用信道,即专用传输信道(DCH)。

它是一个上行或下行传输信道。

DCH在整个小区或小区内的某一部分使用波束赋形的天线进行发射。

另外,UTRA定义了六类公共传输信道:BCH, FACH, PCH, RACH, CPCH和DSCH。

广播信道(B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用于广播系统或小区特定的信息。

BCH总是在整个小区内发射,并且有一个单独的传送格式。

前向接入信道(FA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

FACH在整个小区或小区内某一部分使用波束赋形的天线进行发射。

FACH使用慢速功控。

寻呼信道(P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

PCH总是在整个小区内进行发送。

PCH的发射与物理层产生的寻呼指示的发射是相随的,以支持有效的睡眠模式。

LTE 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

LTE 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

LTE 物理下行信道精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前言本文系《LTE 物理层精讲》3篇系列文档中一篇,另外两篇文档分别为《LTE 物理上行信道精讲》和《LTE 物理层过程精讲》。

本系列文档,重在提升工程师的理论水平,从“知其然”到“知起所以然”,为LTE 工程师从“产品级工程师”走向“网络级工程师”,从“应用型工程师”走向“系统级工程师”,提供切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并不直接针对技术业务实施进行指导,却能大大升华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本文以3GPP 协议和相关Internet 共享资料为参考,然后从一个学习者角度对相应内容进行阐述,力求对整体逻辑编排、文字描述做到清晰简单。

学习本文,读者可免去协议中众多的细节,却又不失深度的掌握整个下行信道系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写作中不免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Email:tengyuan@关键词LTE ,物理信道,参考信号,物理资源标识RB scN (一个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数)DL RB N (下行链路中包含的资源块数) DL sy mbN (下行链路中包含的符号数)cell ID N (物理层小区标识)参考资料《36211-a00》InternetContents1简介(Overview) (4)1.1物理信道 (4)1.2物理信号 (4)2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粒子(Slot structure and physical resource elements) (5)2.1资源栅格(Resource grid) (5)2.2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 (7)2.3资源块(Resource blocks) (7)2.4资源粒子组(Resource-element groups) (9)3下行物理信道处理(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 processing) (10)4下行物理信道(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s) (13)4.1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13)4.2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13)4.3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13)4.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14)4.5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14)4.6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15)5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s) (17)5.1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CRS) (17)5.2多播单频网参考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s,MBSFN-RS) (18)5.3UE专用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E-RS) (19)5.4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PRS) (21)5.5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 reference signals,CSI-RS) (22)6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 (22)6.1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PSS) (23)6.2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PSS) (23)1 总体介绍(Overview)1.1 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组资源粒子(RE),这些RE承载有来自上层的信息。

nr物理信道流程

nr物理信道流程

NR(New Radio)物理信道流程是指5G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和基站之间进行物理层通信的过程。

以下是NR物理信道流程的主要步骤:1. 小区搜索:UE首先搜索附近的小区,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包括小区ID、频率等。

2. 小区选择:UE根据一定的选择策略选择一个最优的小区进行连接。

3. 频率同步:UE与基站进行频率同步,确保双方在相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

4. 时间同步:UE与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确保双方在相同的时间上进行通信。

5. 随机接入: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发送随机接入请求,请求与基站建立连接。

6. 接入确认:基站接收到UE的随机接入请求后,通过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确认接入请求,并分配一个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RNTI)给UE。

7. 预编码:UE使用接收到的临时标识符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以减小传输时的干扰。

8. PDCCH检测:UE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检测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传输格式等。

9. PDSCH接收:UE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10. HARQ反馈:UE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发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反馈给基站,以告知接收结果。

11. PUSCH发送:UE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给基站。

12. PDCCH调度:基站通过PDCCH发送调度信息给UE,包括传输格式、资源分配等。

13. PUSCH接收:基站通过PUSCH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

nr 物理 信道 参数

nr 物理 信道 参数

在5G NR(新无线电)物理层中,信道参数是实现高效无线通信的关键因素。

这些参数在信道编码、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信道参数包括信道带宽、信噪比、多径传播、干扰等因素,这些参数对于确定信道的传输特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5G NR中,物理信道分为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用于从基站向移动设备发送数据,而上行信道用于从移动设备向基站发送数据。

下行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多播信道等,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

这些物理信道使用不同的参数集来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以满足不同业务和应用的需求。

例如,5G NR定义了多种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长度、资源网格大小等。

这些参数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以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性能。

总之,5G NR物理层中的信道参数是实现高效无线通信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和频谱效率。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3 层2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3  层2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3 层2 LTE 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层 2 是整个通信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位于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承担着数据传输和控制的重要任务。

层 2 主要包括三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MAC 层就像是交通管理员,负责管理和分配无线资源。

它决定了哪个设备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能够使用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比如说,当多个用户同时想要发送数据时,MAC 层会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决定谁先发送,谁后发送,以避免混乱和冲突。

这其中涉及到调度算法,要考虑用户的优先级、信道质量、数据的紧急程度等多种因素。

RLC 层则像是数据的包装工和搬运工。

它负责把来自上层的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以适应无线信道的传输能力。

如果要传输的数据包太大,RLC 层会把它切成小块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把这些小块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包。

同时,RLC 层还负责数据的纠错和重传。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某些数据出错或者丢失了,RLC 层会请求重新发送这些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PDCP 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它还负责加密和解密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在LTE 网络中,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PDCP 层的加密功能可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和篡改。

在实际的 LTE 移动通信系统中,层 2 的各个子层协同工作,共同保障数据的高效、准确和安全传输。

例如,当用户要发送一段视频时,数据首先会在 PDCP 层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然后被 RLC 层分段,最后由 MAC 层根据无线资源的情况安排传输。

层 2 的性能对于整个 LTE 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 MAC层的调度算法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无线资源的浪费,降低系统的吞吐量;如果 RLC 层的纠错和重传机制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影响用户体验;如果 PDCP 层的加密和压缩效果不好,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

三层聚合物理口

三层聚合物理口

三层聚合物理口
三层聚合物理口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接口,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和功能。

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首先是第一层,即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它通过使用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物理媒介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下一层。

接下来是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数据分成帧,并在物理链路上进行传输。

它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管理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以防止数据冲突和碰撞。

最后是第三层,即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设备和网络,并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层还负责分片和重组数据包,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需求。

三层聚合物理口的设计和应用广泛。

在计算机网络中,它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设备和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在互联网中,它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和子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

在物联网中,它可以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控制。

三层聚合物理口是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接口,它在现代通信和网络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同工作,它可以实现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效益。

LTE下行物理信道

LTE下行物理信道

LTE下行物理信号与信道1.下行物理信号✍下行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PSS主同步信号:使用ZadoffChu(ZC)序列产生,用于区别扇区号✍辅同步信号(SSS)SSS辅同步信号:使用伪随机序列产生,用于区别基站LTE小区、基站规划:168个基站(SSS来区分基站号),每个基站3个扇区(PSS区分扇区)。

一共504个小区(PCI-PhysicalCellIdentifier),在LTE系统中进行复用。

作用:UE与系统进行同步✍下行参考信号✍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CRS:用于下行信道估计,及非beamforming模式下的解调。

调度上下行资源,用作切换测量。

✍MBSFN参考信号✍UE专用参考信号(DRS)DRS:仅出现于波束赋型模式,用于UE解调。

✍PRS:主要用于定位下行参考信号特点作用1:由上述特点,参考信号可以用来测量下行信道的质量作用2:位置是固定的,当一个参考信号发送时候,不能有任何其他信号发射;作用3:识别天线;2.下行物理信道(1)功能概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下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PDSCH相关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HARQ信息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下行业务数据?;物理广播信道(PBCH):承载广播信息?,传递UE接入系统所必需的系统信息,如带宽,天线数目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一个子帧中用于PDCCH的OFDM符号数目;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用于NodB向UE反馈和PUSCH相关的ACK/NACK信息,承载HARQ信息?;物理多播信道(PMCH):传递MBMS相关的数据,在支持MBMS业务时,用于承载多小区的广播信息?。

(2)下行信道的映射(3)下行物理信道的处理过程.1、下行物理信道一般处理流程?具体如下:???1)加扰:对将在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的每一个码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加扰的作用是区分用户,下行链路加扰可以区分小区和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ypical large-scale path loss
环境
路径损耗指数值 (n)
自由空间
2
市区蜂窝
2.6~3.5
市区蜂窝阴影
建筑物内视距传 播
3~5 1.6~1.8
精品
3PhysicalChannelv2012
信道的危害
信道是个表现很坏的“时变滤波器”
C fC fejf
信道让一切变得不确定:确定信号→随机信号
延迟:未知的符号边界/采样时间的同步、PN码相位;
f 1 df
2 df
带限:信号畸变、符号间干扰;
衰减/衰落:未知的信号强度;传输路径损耗、由传播方向上无线电波 与障碍物的相互作用导致的损耗;
频段确定、频率分配;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链路预算; 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 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 站点规划;
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考虑的服务问题
• 业务类型——与传输的质量密切相关,QoS; • 用户数量与类型——与动态控制密切相关;
针对信道传输损害的具体技术对策 实施无线通信功能的保障
d0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P rdB m P tdB K m dB 1n 0 lo d d g 0
n:路径损耗指数, 依赖于特定的传 播环境;
d0:近地参考距离;
K:一个依赖天线 特性和平均信道 损耗的常数,可 以用传播距离 d0 处的实测数 据确定。
ECUST
Measured indoor path loss
干涉
多个无线电波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叠加;
绕射(衍射)
物体的尺度远大于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传播遭遇其边缘时。
散射
遭遇不平整、粗糙的与波长相当的表面,向所有的方向反射,多个 反射波干涉的结果使得波呈散射状。存在一个散射系数。
透射
大气分子的作用; 建筑物的透射损耗;
ECUST
主要内容
无线电波的基本传输机制 ↓
,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
移动
收发机任何一方的移动,信道内障碍物的移动,
实际网络规划时无线传播环境的定义(6类)
密集市区 普通市区 郊区 农村
公路干道 风景区/展区/旅游区
ECUST
主要内容
无线电波的基本传输机制 ↓
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环境 ↓
实际环境下的无线传播特性 ↓
抽象出来的信道模型 ↓
仿真与抗衰落测试
ECUST
几种衰落方式及关系
路径损耗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attenuation衰减); 功率密度随距离的扩散导致;
大尺度衰落
Large-Scale,慢衰落(Long-term fading),对数阴影损耗; 障碍物尺度上的遮挡导致;
小尺度衰落
这些变化从宏观上看,导致同样条件下,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不同频段,接收机所收 到的信号均不相同。从微观上看,使得信号取样时间的确定和同步困难、解调、检 测和估计容易出错。
其它系统的无线信道,如卫星通信、无线电视、卫星导航系统等,也存在类似的影响。
ECUST
研究传播特性的意义
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首先考虑的物理问题
• 物理可行 • 经济可行
ECUST
主要内容
无线电波的基本传输机制 ↓
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环境 ↓
实际环境下的无线传播特性 ↓
抽象出来的信道模型 ↓
仿真与抗衰落测试
ECUST
无线传播的基本机制
反射
2维尺度上远大于电磁波的波长,表面起伏不大时(近似平整的 表面),对电磁波看起来就近似一种镜面。
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环境 ↓
实际环境下的无线传播特性 ↓
抽象出来的信道模型 ↓
仿真与抗衰落测试
ECUST
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
无线传播环境
地形结构(开阔区、平滑地形、丘陵地形和山区); 人为环境(乡村地区、准郊区、郊区和市区、沿路、水面etc.); 动态特性(速度,天气……)
不同频段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small scale fades,简称为快衰落(short-term fading) 波长尺度上的多径干涉导致;

多径衰落(multpath fading)
三种“趋势”的叠加/分解? 随距离的变化逐级敏感 时间、频率、空间关系
ECUST
路径损耗
传输媒介均匀没有吸收;传播途径上也没有吸收和反射物体——射频 能量的衰减与Tx-Rx距离的平方倒数成正比:
多普勒频移:未知的载波频率/相位;
加入了干扰、噪声;
快速衰落导致的时变性、 ;
如何重现发送的信号?
如果实现不了,那么就无法实现通信;
导致通信失败的两因素:S/N(S/I)降低,ISI;
无线通信的根本
核心技术围绕信道设计
ECUST
信号发生的变化
极度衰落,且快速起伏,导致未知的信号强度; 信号丢失; 信号中叠加了干扰/噪声,导致S/N很低; 未知且变化的传输延迟时间,导致多径效应; 未知的载波频率、相位,且快速抖动; 未知的扩频码相位和边界; 未知的符号边界,; TDMA时,未知的时隙边界; 接收的数据符号间存在干扰(ISI);

时间表现:衰落的时间常数随移动变化不大,可以维持秒分量级; 频域表现:一般与频率关系不大; 重要性:是站点规划的依据之一,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无线系统的功率链路
(与接收机灵敏度的关系),对通信系统的其它具体设计关系不大。
ECUST
与距离成对数关系的阴影衰落(large scale)
Pr
Pt
K
Pr PtG LtsGr PtG 4tG dr22
Ls
d
4d
2
Ls:路径损耗
在理想情况下(自由空间),依据这种模型,接收信号的能量是可 以准确预测的;
但是,在多数传播情形,该模型可能无效。
不过,衰减趋势不可逆转。
ECUST
大尺度衰落(阴影)——慢衰落
成因:信道内的障碍物导致(阻挡、反射); 空间表现:随距离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较大,量级在“小区”级别
低频段频率传播损耗小,绕射能力强,室内覆盖效果好,但是容量有限。 高频段频率资源丰富,容量大,但是传播损耗大,绕射能力差,室内覆盖效果较差。
无线电波传输途径
直射波或地面反射波(最一般的传播方式); 对流层反射波(传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波长小于10米,频率大于30M); 山体绕射波(阴影区信号来源,频率越高绕射能力越差)和电离层反射波(超视距通信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