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7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含答案2
[K12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5
1.1.2 余弦定理
[课时作业] [A 组 基础巩固]
1.△ABC 中,a 2
=bc ,则角A 是(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60°
解析:由余弦定理:cos A =b 2+c 2-a 22bc =b 2+c 2-bc 2bc =b -c 2+bc
2bc
>0,∴A <90°.
答案:A
2.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
B <sin 2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解析:由正弦定理,a 2
+b 2
<c 2
,∴a 2+b 2-c 2
2ab
<0,即cos C <0,∴C >90°.
答案:A
3.若△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6sin A =4sin B =3sin C ,则cos B =( ) A.
154
B.34
C.31516
D.1116
解析:由正弦定理:6a =4b =3c ,∴b =32a ,c =2a ,由余弦定理cos B =a 2
+c 2
-b
2
2ac =
a 2+4a 2-94
a 2
a
2
=11
16. 答案:D
4.在△ABC 中,B =π
4,AB =2,BC =3,则sin A =( )
A.1010
B.
103 C.31010
D.
55
解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
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2+9-6=5,
∴AC =5,
由正弦定理BC sin A =AC sin B ,解得sin A =310
10
.
答案:C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A版】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1.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1.1习题课
1.2.1函数及其表示
1.2.2-1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1.2.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1.2.2-3函数的表示法(第3课时)1.2习题课
1.3.1-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
1.3.1-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
1.3.1-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3课时)
1.3.1-4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4课时)
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1.3.2-2函数的奇偶性(第2课时)函数的值域专题研究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B 2.1.1-1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2课时)
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1.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2课时)2.1.2-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2.2.1-2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2.2.1-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2.2-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2.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幂函数
图像变换专题研究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B
3.1.1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资源网·世纪金榜】2017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第2章 数列2.4 第2课时
(2)三个互不相等的数成等差数列,如果适当排列三个数,又可成为等比数列,
数 学 必 修 ⑤ · 人 教 A 版
B.1 1 D. 8
[解析] 由题意可得 1 =a1q= ,选 C. 2
a3a5=a2 4=4(a4-1)⇒a4=2,所以
a4 q = =8⇒q=2,故 a2 a1
3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数列
2 .已知 {an}是等比数列,且 an>0 , a2a4 +2a3a5 +a4a6 =25 ,那么 a3 + a5 = 导学号 54742418 ( A ) A.5 C.15 B.10 D.20
a3=4 解得 a7=16
数 学 必 修 ⑤ · 人 教 A 版
a3=16 或 a7=4
.
①若 a3=4,a7=16,则由 a7=a3q4 得,q4=4,∴a11=a7q4=16×4=64.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数列
1 ②若 a7=4,a3=16,则由 a7=a3q 得,q = , 4
2 [解析]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a4a6=a2 5,a2a4=a3, 2 ∴(a3+a5)2=a2 + 2 a a + a 3 3 5 5,
数 学 必 修 ⑤ · 人 教 A 版
=a2a4+2a3a5+a4a6=25, ∴a3+a5=± 5. ∵an>0,∴a3+a5=5.
(新课标)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第2课时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课时作
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7春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第2课时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7春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第2课时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的应用——证明问题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2+c2=2bc,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成立的是错误!( C )A.a>b〉c B.c>a>b
C.b〉a>c D.a〉c>b
[解析]∵a、c均为正数,且a≠c,∴a2+c2〉2ac,
又∵a2+c2=2bc,∴2bc〉2ac,
∵c>0,∴b〉a,排除A、B、D,故选C.
2.设{a n}是正数等差数列,{b n}是正数等比数列,且a1=b1,a21=b21,则错误!( D ) A.a11=b11B.a11>b11
C.a11〈b11D.a11≥b11
[解析]∵a n>0,b n〉0,a1=b1,a21=b21,
新课标2017春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3)坡角、坡比
水平面 的夹角.如右图中的角 α. ①坡角:坡面与________
H 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如上图中的 . L
2.自主探究下列问题: (1)校园办公楼前有一株大树,不上树,你有什么办法能够测出树的高度? (2)河对岸有一塔,不过河你能否测得塔高? 提示:当AB的高度不可直接测量时,测量AB高度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案 有:
A,B与顶部P,底部D构成三角形,通过测量仰角及∠ADB,AB求解.
〔跟踪练习 1〕 导学号 54742135 (2016· 吉林长春四模)如图, 测量河对岸的塔的高度 AB 时,可以选与塔底 B 在 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观测点 C 与 D,测得∠BCD=15° ,∠BDC=30° ,CD=30 米, 并在 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 60° ,则塔 AB 的高度为( D ) A.15 2米 B.15 3米 C.15( 3+1)米 D.15 6米
『规律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
三角形,先解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再利用所得结果解其他三角形.
〔跟踪练习 2〕 导学号 54742137 在飞机上,某一时刻测得地面上两建筑物的俯角分别为 45° 和 30° ,这一时刻 飞机对两建筑物的视角为 45° .若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为 2 2km,则飞机的飞行高
『规律总结』
测量高度的方法
高中数学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A版高一第二册数学试题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D ) A .复数的模是非负实数
B .复数等于零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模等于零
C .两个复数的模相等是这两个复数相等的必要条件
D .复数z 1>z 2的充要条件是|z 1|>|z 2|
解析:A 中,任何复数z =a +b i(a ,b ∈R )的模|z |=a 2
+b 2
≥0总成立,所以A 正确;
B 中,由复数为零的条件z =0⇔⎩⎪⎨
⎪⎧
a =0,
b =0
⇔|z |=0,故B 正确;
C 中,若z 1=a 1+b 1i ,z 2=a 2+b 2i(a 1,b 1,a 2,b 2∈R ),且z 1=z 2,则有a 1=a 2,b 1=b 2,所以|z 1|=|z 2|;
反之,由|z 1|=|z 2|,推不出z 1=z 2,如z 1=1+3i ,z 2=1-3i 时,|z 1|=|z 2|,故C 正确;
D 中,若z 1=a 1+b 1i ,z 2=a 2+b 2i ,z 1>z 2,则a 1>a 2,b 1=b 2=0,此时|z 1|>|z 2|;若|z 1|>|z 2|,
z 1与z 2不一定能比较大小,所以D 错误.
2.随机调查某校50个学生在学校的午餐费,结果如表:
餐费/元 6 7 8 人数
10
20
20
这50A .7.2,0.56 B .7.2,0.56 C .7,0.6 D .7,0.6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这50个学生午餐费的平均值是x =1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课时作业17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新人教A版必修
C.f(x ) • f( — x) < 0
D.f (x) • f( — x)>0
答案 B
解析 F( — x) = f( — x) + f(x) = F(x).又x € ( — a , a)关于原点对称,• F(x)是偶函数.
答案 由f(x)是偶函数,可得f( — x) = f(x).
由g(x)是奇函数,可得 g( — x) =— g(x).
T |g(x)|为偶函数,••• f(x) + |g(x)|为偶函数.
6.对于定义域为
R 的任意奇函数f(x)都恒成立的是(
)
课时作业(十七)1.321
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
1.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的是 A.y = 3x + 1 B.f(x) 1 C.y = 1 — x D.f(x)
答案 D 2.若函数 f(x) = J ,x
>°
, —1, x <0,
则 f(x) A.偶函数 B.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答案 B 3.已知 y = f(x) , x € ( — a , a), F(x) = f(x) + f( — x),则 F(x)是( ) 4 J J
B.偶函数 A.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4.(2015 •辽宁)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① y = f(|x|) ② y = f( — x)
③ y = xf(x)
A.①③ C.①④
④ y = f(x) + x
B.②③ D.②④
答案 D
5.设函数f(x)和g(x)分别是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2017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计数原理1.2.6排列与组合的综合应用习题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3
(3)先分三步,则应是 C62C42C22种选法,但是这里面出现了重复, 不妨记 6 本书分别为 A、B、C、D、E、F,若第一步取了(AB、 CD、EF),则 C26C24C22种分法中还有(AB、EF、CD),(CD、AB、 EF)、(CD、EF、AB)、(EF、CD、AB)、(EF、AB、CD)共有 A33种 情况,而且这 A33种情况仅是 AB、CD、EF 的顺序不同,因此, 只算作一种情况,故分配方式有C26AC2433C22=15(种).
解析:依题意,满足甲、乙两人值班安排在相邻两天的方法 共有 A66·A22=1 440 种,其中满足甲、乙两人值班安排在相邻两天 且丙在 10 月 1 日值班的方法共有 C15·A22·A44=240 种;满足甲、乙 两人值班安排在相邻两天且丁在 10 月 7 日值班的方法有 C15·A22·A44 =240 种;满足甲、乙两人值班安排在相邻两天且丙在 10 月 1 日值班、丁在 10 月 7 日值班的方法共有 C14·A22·A33=48 种,因此 满足题意的方法共有 1 440-2×240+48=1 008 种.
的数字都小,则称这个数为凹数,如 524,746 等都是凹数,那么,
各个数位上无重复数字的三位凹数有( )
A.72 个
B.120 个
C.240 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360 个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二章 《数列》 2.4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
a20 a10 2 3 7 ∴ =q = = 或 . a13 a3 3 2
答案:C
3.已知等比数列{an}中,有 a3a11=4a7,数列{bn}是等差数列,且 b7 =a7,则 b5+b9=________.
2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a3a11=a7 , 2 ∴a7 =4a7.∵a7≠0,∴a7=4.
形如 an+1=can+d(c≠1,cd≠0)的递推关系,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化为
d d d d an+1- =can-1-c,当 a1- ≠0 时,数列an-1-c为等比 1-c 1-c
数列.从而把一个非等比数列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问题.
2.已知数列{an}满足 a1=1,an+1=3an+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1)基本思路:充分发挥项的 “下标”的指导作用,分析等比数列项 与项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性质解题. (2)优缺点:简便快捷,但是适用面窄,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1.在等比数列中,若 a2=2,a6=162,则 a10=________.
解析:法一:∵a6=a2q4,其中 a2=2,a6=162, ∴q4=81, ∴a10=a6q4=162×81=13 122. 法二:∵2,6,10 三数成等差数列, ∴a2,a6,a10 成等比数列.
-
1n-1 4n-1 n-1 第 n 个图形的周长 3 ×(3×4 )=3×3 .
2017年教科版必修2《动能定理》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2017年教科版必修2《动能定理》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的功、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一定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B .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 C .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 .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做变速运动 答案:B
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0~2 s 内,合外力做正功
B .在0~7 s 内,合外力总是做功
C .在2~3 s 内,合外力不做功
D .在4~7 s 内,合外力做负功
解析:选B .根据动能定理,由动能的变化来判断合外力做功情况.0~2 s 内,加速度为正值,合外力与位移方向相同,A 项正确.2~3 s 内,合外力为零,C 项正确,B 项错误;4~7 s 内,合外力与位移方向相反,D 项正确.
3.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物体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x ,则( )
A .摩擦力对A 、
B 做功相等 B .A 、B 动能的增量相同
C .F 对A 做的功与F 对B 做的功相等
D .合外力对A 做的功与合外力对B 做的功不相等
解析:选B .因F 斜向下作用在物体A 上,A 、B 受的摩擦力不相同,因此,摩擦力对A 、B 做的功不相等,A 错误;但A 、B 两物体一起运动,速度始终相同,故A 、B 动能增量一定相同,B 正确;F 不作用在B 上,不能说F 对B 做功,C 错误;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增量,故D 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2章 解三角形 13 Word版含答案
§13 正弦定理
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6=30分) 1.在△ABC 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a:b =∠A :∠B B .a :b =sin A :sin B C .a :b =sin B :sin A D .a sin A =b sin B
2.在△ABC 中,若a =3,sin A =13,sin B =2
3,则b =( )
A .3
B .4
C .5
D .6
3.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
3
4.在△ABC 中,a =λ,b =3λ,A =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个
5.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是2,a =23,则∠A 等于( ) A .30°或150° B.30°或60° C .60°或120° D.60°或150°
6.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c
cos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5×3=15分)
7.在△ABC 中,已知A =60°,a =3,b =3,则B =________.
8.在△ABC 中,已知a +b -c
sin A +sin B -sin C
=4,则其外接圆的直径为________.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4等比数列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4 等比数列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4 等比数列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4 等比数列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优化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
[课时作业]
[A组基础巩固]
1.如果数列{a n}是等比数列,那么()
A.数列{a错误!}是等比数列
B.数列{2a n}是等比数列
C.数列{lg a n}是等比数列
D.数列{na n}是等比数列
解析:设b n=a错误!,则错误!=错误!=错误!2=q2,
∴{b n}为等比数列;2a n+1
2a n
=2a n+1-a n≠常数;
当a n〈0时,lg a n无意义;设c n=na n,
则错误!=错误!=错误!·q≠常数.
答案:A
2.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3,若a1,a3,a4成等比数列,则a2等于( )
A.9 B.3
C.-3 D.-9
解析:a1=a2-3,a3=a2+3,a4=a2+3×2=a2+6,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新人教A版必修5
探究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 [典例 3] 在等差数列{an}中,a1=-60,a17=-12,求数列{|an|}的前 n 项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等差数列{an}的公差 d=a1177--a11=-12-16-60=3, ∴an=a1+(n-1)d=-60+(n-1)×3=3n-63. 由 an<0,得 3n-63<0,即 n<21. ∴数列{an}的前 20 项是负数,第 21 项及以后的项都为非负数. 设 Sn,S′n 分别表示数列{an}和{|an|}的前 n 项之和,当 n≤20 时,S′n =-Sn=--60n+nn2-1×3 =-32n2+1223n;
法二:同法一先求出 d=-2. ∵a1=25>0,
由aann= +1=252-5-2n2n-≤10≥,0, 得nn≥≤222257,,
∴当 n=13 时,Sn 有最大值, S13=25×13+13×122×-2=169.
法三:同法一先求出 d=-2.由 S17=S9, 得 a10+a11+…+a17=0, 而 a10+a17=a11+a16=a12+a15=a13+a14, 故 a13+a14=0, ∵d=-2<0,a1>0,∴a13>0,a14<0, 故 n=13 时,Sn 有最大值,且 S13=25×13+13×122×-2=169.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习题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3
P(AB+-A -B )=P(AB)+P(-A -B ) =P(A)P(B)+P( A )P( B ) =23×12+13×12 =12.
答案:12
9.设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 A,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 生 B 不发生的概率等于 B 发生 A 不发生的概率,则事件 A 发生 的概率 P(A)是__________.
(1)求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 (2)求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
解:(1)记“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 i 轮的问题”的事件为 Ai(i =1,2,3,4),则 P(A1)=45,
P(A2)=35,P(A3)=25,P(A4)=15. 记“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为事件 B, 所以 P(B)=P(A1∩A2∩A3∩ A 4) =P(A1)P(A2)P(A3)P( A 4) =45×35×25×45 =69265.
P(A B )+P( A B)=P(A)·P( B )+P( A )·P(B) =0.8×(1-0.9)+(1-0.8)×0.9 =0.08+0.18=0.26.
(3)“2 人至少有 1 人射中”包括“2 人都中”和“2 人有 1 人 射中”2 种情况,其概率为
P=P(AB)+[P(A B )+P( A B)]=0.72+0.26=0.98. (4)“2 人至多有 1 人射中目标”包括“有 1 人射中”和“2 人都未射中”, 故所求概率为:P=P(-A -B )+P(A B )+P( A B) =P( A )·P( B )+P(A)·P( B )+P( A )·P(B) =0.02+0.08+0.18=0.28.
(新课标)2017春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2等差数列第3课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资料
2017春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2 等差数列 第3课时 等差数列的
前n 项和课时作业 新人教B 版必修5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7,a 4=15,则前10项和S 10=导学号 27542350( B ) A .100 B .210 C .380
D .400
[解析] 设公差为d ,由题意,得
⎩⎪⎨⎪⎧
a 1+d =7a 1+3d =15
,∴⎩⎪⎨
⎪⎧
a 1=3
d =4
.
∴S 10=10×3+1
2
×10×9×4=210.
2.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k +2-S k =24,则k =导学号 27542351( D )
A .8
B .7
C .6
D .5
[解析] ∵S k +2-S k =a k +1+a k +2=a 1+kd +a 1+(k +1)d =2a 1+(2k +1)d =2×1+(2k +1)×2=4k +4=24,∴k =5.
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3=6,a 1=4,则公差d 等于导学号 27542352( C )
A .1
B .53
C .-2
D .3
[解析] 由题意,得6=3a 1+1
2
×3×2×d ,又a 1=4,解得d =-2.
4.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S 3=12,则a 6等于导学号 27542353( C ) A .8 B .10 C .12
D .14
[解析]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由a 1=2,S 3=12可得d =2,∴a 6=a 1+5d =12.
【精选练习】部编统编版高中数学必修A版第一册第五章《三角函数》课后作业课时训练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
高中数学必修A版第一册第五章《三角函数》
全章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5.1.1《任意角》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与463-终边相同的角可以表示为()k ∈Z
A.360463k ⋅+
B.360103k ⋅+
C.360257k ⋅+
D.360257k ⋅-
2.(201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180°-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3.(201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α是第一象限角,则下列各角中属于第四象限角的是( )
A.90α︒-
B.90α︒+
C.360α︒-
D.180α︒+ 4.(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α=k·360°+θ,β=m·360°-θ(k ,m ∈Z),则角α与β的终边的位置关系是( )
A .重合
B .关于原点对称
C .关于x 轴对称
D .关于y 轴对称
5.(2017·全国课时练习)2016°角的终边所在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2017·全国课时练习)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则2
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二、填空题
7.(2017·全国课时练习)在0~360︒︒范围内与650︒角终边相同的角为________.
8.(2017·全国课时练习)在148︒,475︒,960-︒,1601-︒,185-︒这五个角中,第二象限角有______个.
9.(2017·全国课时练习)在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
1.在△ABC中,a=2b cos 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 A
2.已知△ABC中,AB=3,AC=1,且B=30°,则△ABC的面积等于()
A.
3
2 B.
3
4
C.
3
2或 3 D.
3
4或
3
2
答案 D
3.在△ABC中,a=15,b=10,A=60°,则cos B=()
A.-22
3 B.
22
3
C.-
6
3 D.
6
3
答案 D
解析依题意得0°
sin A=
b
sin B,sin B=
b sin A
a=
3
3,cos B
=1-sin2B=
6
3,选D.
4.(2013·山东)△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2A,a=1,b=3,则c=()
A.2 3 B.2
C. 2 D.1
答案 B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1sin A =3
sin B . 又∵B =2A ,∴1sin A =3sin2A =3
2sin A cos A .
∴cos A =3
2,∴∠A =30°,∴∠B =60°,∠C =90°. ∴c =12+(3)2=2.
5.(2013·陕西)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b cos C +c cos B =a sin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sin(B +C )=sin 2A ,即sin A =sin 2A .
又∵sin A >0,∴sin A =1,∴A =π
2,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60°,a =3,b =1,则c 等于( )
A .1
B .2 C.3-1 D. 3
答案 B
7.已知△ABC 的面积为3
2,且b =2,c =3,则( ) A .A =30° B .A =60° C .A =30°或150° D .A =60°或120° 答案 D
8.已知三角形面积为1
4,外接圆面积为π,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
之积为( )
A .1
B .2 C.12 D .4
答案 A
9.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答案 C
10.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则边AB 的长度为________.
答案 2
11.△ABC 中,若a cos A 2=b cos B 2=c cos 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答案 等边三角形
12.在△ABC 中,lg(sin A +sin C )=2lgsin B -lg(sin C -sin A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
答案 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已知条件
lg(sin A +sin C )+lg(sin C -sin A )=lgsin 2B ,
∴sin 2C -sin 2A =sin 2B ,由正弦定理,可得c 2=a 2+b 2. 故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B =π
3,cos A =4
5,b = 3.
(1)求sin C 的值;
(2)求△ABC 的面积. 答案 (1)3+4310 (2)36+93
50
14.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将原等式化为8R 2sin 2B sin 2C =8R 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
∵sin B ·sin C ≠0,∴sin B sin C =cos B cos C . 即cos(B +C )=0.∴B +C =90°,即A =90°.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15.在△ABC 中,求证:cos2A a 2-cos2B b 2=1a 2-1b 2. 证明 ∵左边=1-2sin 2A a 2-1-2sin 2B
b 2 =1a 2-1b 2-2(sin 2A a 2-sin 2B b 2),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sin 2A a 2-sin 2B
b 2=0. ∴原式成立. ►重点班·选作题
16.在△ABC 中,sin A =3
4,a =10,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2,+∞) B .(10,+∞) C .(0,10) D .(0,40
3]
答案 D
17.(2012·浙江)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