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1.1 血液成分品种

1.1.1 血液成分品种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1.2 制备环境

1.2.1 制备环境应当卫生整洁,定期消毒。

1.2.2 应尽可能以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

1.2.3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开放系统,制备室环境应达到10000级、操作台局部应达到100级(或在超净台中进行)。

1.2.4 制备需要冷藏的血液成分时,应尽可能缩短室温下的制备时间。

1.3 设备

1.1.1 设备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1.1.2 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唯一性标识及使用状态标识,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1.4 物料

1.4.1 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1.4.2 物料质量及其生产和供应方的资质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1.4.3 物料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

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应进行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1.4.4 制备方法制备新品种的血液成分或制备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时,应对血液制备方法进行确认。

1.5 起始血液

1.5.1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起始血液应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1.5.2 起始血液的保存和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1.5.3 接收起始血液时,应核对数量,检查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

1.6 制备方法

1.6.1 离心

1.6.1.1 根据所制备血液成分要求和离心机操作手册,确定离心转速、加速和减速、离心时间和温度等参数,编制离心程序。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23版)》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全血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隔离与放行和质量控制6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要点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血站在制定自身的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建议查阅该《规程》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分离和提取血液中的不

同成分,以满足临床上的特定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

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并摆放好所需设备和试剂。然后,核对所需

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有效期限,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最后,进行必

要的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保证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健康状态,以防止

交叉感染等问题。

2. 样本采集

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操作人员应严格

按照标准程序和无菌要求进行采集。首先,使用无菌方法消毒采血部位,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注意遵循采血容器的配对原则,

确保采集的血液与之后的操作要求相符。

3. 血液分离

采集好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分离以获得不同的成分。常用的分离

方法包括离心法和过滤法。离心法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时间来分

离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过滤法则通过过滤纸或滤膜来分离血液成分。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确保操作的准

确性和安全性。

4. 血小板制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血小板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取得血小板上清液。接下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搅拌剂和保存液来处理血小板。最后,将处理好的血小板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准备好供临床使用。

5. 红细胞制备

红细胞是血液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携氧功能。在红细胞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和洗涤等步骤来获得纯净的红细胞。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外源性物质。最后,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将红细胞进行保存和分装,以备临床使用。

血液成分制备课件

血液成分制备课件
无偿献血
在采集血液前,应向供体充分说明献血的意义、程序和潜在风险,并获得供体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
06
CHAPTER
血液成分制备的应用前景
1
2
3
血液成分制备是输血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备不同血液成分,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
输血治疗
血液成分制备可用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如血红蛋白病、血小板异常等,通过制备特定血液成分进行输注,改善患者病情。
04
CHAPTER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
血液成分的纯度
确保血液成分的纯度,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物理和化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液成分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和化学性质(如pH值、渗透压、营养成分等),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物理和化学检测
通过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液成分的生物学效应,如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以评估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储存与运输管理
建立完善的储存与运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CHAPTER
血液成分制备的方法
离心法是制备血液成分的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分离各种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Leabharlann Baidu小板等。
离心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缺点是对血细胞的损伤较大,可能会影响血液成分的活性和功能。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

一、引言

血站血液制备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收集、储存、检测和制备血液及其制品,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本工作手册旨在规范血站血液制备科的工作流程,保障血液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二、血液采集与储存

1. 血液采集

a. 采集前准备:确认献血者身份,检查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和献血史,确保符合献血条件。

b. 采血操作:采用无菌技术进行静脉采血,遵循规范的采血程序,确保采集到干净的血液样本。

2. 血液储存

a. 血袋标识:每袋血液必须标注献血者信息、采血时间、

采血护士签名等信息,确保血液来源可追溯。

b. 贮存条件:遵循血液贮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三、血液检测与分型

1. 血液检测

a. 常规检测:进行血型、RH血型、传染病标志物等检测,

确保血液安全性。

b. 质控检测:定期进行质控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血液分型

a. 血型鉴定:根据献血者的血型进行分型,确保输血配型

的准确性。

b. 血浆分离:对全血进行离心分离,获取血浆和红细胞等

制品。

四、血液制品制备

1. 血小板制备

a. 血小板分离:采用离心法或血浆分离法分离血小板。

b. 血小板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小板,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2. 红细胞制备

a. 红细胞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红细胞。

b. 红细胞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红细胞,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3. 血浆制备

a. 血浆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浆。

b. 血浆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浆,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记录管理

1. 质量控制

a. 设备维护:定期对制备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血液成分的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

血液成分的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

血液成分的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

以下是一份关于血液成分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的指南:

1. 血液成分制备:

- 确保采集血液的过程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使用无菌技术。

- 对献血者进行适当的筛查,包括健康状况、传染病检测等。

- 分离和制备不同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血液成分的纯度和安全性。

2. 血液成分使用:

-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临床指示,合理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 输血前进行仔细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相容性。

- 遵循输血的操作规范,包括输血速度、输血器具的选择等。

- 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的监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质量保证: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血液采集、制备和储存的全程监控。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 进行质量检测,如血液成分的微生物检测、功能检测等。

-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改进问题。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指南,实际的血液成分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并且可能因地区和机构而有所差异。此外,血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以确保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血液治疗。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专业机构的指南或咨询血液学专家。他们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具体的指导,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情况。同时,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血液管理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
各种保存液的有效期:红细胞在保存期末输入 到人体24h后,红细胞存活率70%以上。
全血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无凝块、无溶血、无乳糜,采血标示量±10%; 采血速度:200ml全血采集时间应小于3min;
400ml全血小于6min; 制备成分的全血在采集中如出现血流不畅,不用于
子Ⅷ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治疗。有效期为 5年。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 血浆。
冷 沉 淀
定义:新鲜冰冻血浆在4℃融化时底部有一层白色不融 化胶状物质,含有血浆中大部分FⅧ 制备方法:pool方法、快速冷冻离心法、虹吸法 保存和运输条件:冷沉淀保存温度应不低于-18℃, 保存期为自采集日起12个月。 使用前37℃水浴中融化,融化后室温保存6h内使用 运输应保持冷冻
我国规定一个治疗单位(剂量) ≥2.5×1011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
保存和运输的条件:温度20-24℃ 血小板的含量≥2.5×1011/袋,白细胞含量≤ 5.0×108 /袋,红细胞的 含量≤ 8.0×109 /袋。
制备原理
物理方法:新鲜血浆通过离心,分离出血液细胞,
通过快速冷冻的方法将其冷冻并储存在-20℃以下。
制备原理:是利用血细胞的比重、各 种血细胞的体积等因素的不同,通过离心分层而得到浓度较高的单一成分。
分离方法
血细胞分离 机单采法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1.1 血液成分品种

1.1.1 血液成分品种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1.2 制备环境

1.2.1 制备环境应当卫生整洁,定期消毒。

1.2.2 应尽可能以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

1.2.3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开放系统,制备室环境应达到10000级、操作台局部应达到100级(或在超净台中进行)。

1.2.4 制备需要冷藏的血液成分时,应尽可能缩短室温下的制备时间。

1.3 设备

1.1.1 设备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1.1.2 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唯一性标识及使用状态标识,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1.4 物料

1.4.1 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1.4.2 物料质量及其生产和供应方的资质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1.4.3 物料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

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应进行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1.4.4 制备方法制备新品种的血液成分或制备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时,应对血液制备方法进行确认。

1.5 起始血液

1.5.1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起始血液应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1.5.2 起始血液的保存和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1.5.3 接收起始血液时,应核对数量,检查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

1.6 制备方法

1.6.1 离心

1.6.1.1 根据所制备血液成分要求和离心机操作手册,确定离心转速、加速和减速、离心时间和温度等参数,编制离心程序。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总

1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

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

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

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

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3.1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

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

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

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

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 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

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离心机:用于分离血液成分
注射器:用于抽取血液
手套: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防护服: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记录本:用于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核对血液样本
核对血液样本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检查血液样本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确认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员
检查血液样本的完整性和标签信息
离心分离
原理:利用离心力将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
注意事项: a. 确保离心管和离心机清洁无污染 b. 正确设定离心参数,避免样本损失 c. 离心结束后及时取出离心管,避免样本凝固
设备:离心机
操作步骤: a. 准备离心管和离心机 b. 加入血液样本 c. 设定离心参数 d. 启动离心机 e. 离心结束后取出离心管
血浆分离
白细胞分离
目的:分离出白细胞,用于临床治疗
记录人员:记录制备过程的操作人员姓名
记录内容:记录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细节
记录结果:记录制备过程的最终结果,如血液成分的质量、数量等
报告生成
记录内容: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步骤、操作结果等
来自百度文库
报告格式: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包括标题、正文、结论等
报告提交: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如质量控制部门、实验室负责人等
血液采集:从健康供者或患者体内采集血液
血液分离:将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分离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国卫医函…2019‟98号附件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9版)

2019年4月

前言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实现并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不断适应血站技术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程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和献血者权益的思路,对规程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制定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和质量控制等6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出相应规定。其中一些原则性规定,血站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程》规定为准。

本《规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同时废止。为不断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规程》将每3年修订1次。

目录

1 献血者健康检查 (1)

2 血液采集 (4)

3 血液成分制备 (12)

4 血液检测 (22)

5 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 (39)

6 质量控制 (46)

附录A 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 (58)

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

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

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

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

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

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

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 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

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

97版:
未做明确要求

12版(新增)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起始血液应符合GB18469《全血及成分 血质量要求》的要求(如何控制?是否应增加中间品的质控? 但作为回溯的环节) 起始血液的保存和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接收起始血液时,应核对数量,检查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 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2.9.5采血时 间大于5‘/200ml或10’/400ml,不可制备血小板;大于 7‘/200ml或13’/400ml,不可制备FFP)
速冻设备是:风冷机或酒精干 冰浴槽;
编制离心程序并经确认,同时对变更进行控 制;规定了制备血小板、粒细胞及其它 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要求每批的离心 记录包括离心操作者和采用的离心程序。
分离
目视检查离心效果、血袋及导管有无渗 漏;血袋破漏的,应作消毒和报废 处理;用分浆夹或血液分离机 速冻设备是:专用设备(两个关键参数 冷冻速率和血浆中心温度60‘内-30 ℃ 以下)
97版融化时间:60-90分 12版未规定需自行建立
(2)水浴槽内融化
分离出冷沉淀和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有20-30ml血浆 核对血袋条形码:一致性(冷沉淀和血浆) 对原料血浆的要求:FFP

关键控制点(CCP)
融化温度: 4±2℃ 融化方式:水浴槽内融化
依据两袋之间形成的高 度落差,分离出冷沉淀 和血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

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

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

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

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 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

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3.1.5 血液成分制备前的血液要求

3.1.5.1 血液接收时,须核对血液数量,检查血液外观、血袋标签及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内容,确认符合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成分制备。

3.1.5.2 用于制备手工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应采集顺利、无凝血。

3.1.5.3 制备冰冻红细胞的血液自采血之日起6日内进行制备。

3.1.5.4 采用白细胞滤器制备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应在血液贮存前进行制备。

3.1.5.5 制备血小板的血液保存温度为22±2℃。

3.1.6 血液成分制备的时间要求

3.1.6.1 制备浓缩血小板应在血液采集后6小时内完成。

3.1.6.2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时,抗凝剂为CPD、CP2D、CPDA-1的血液应在血液采集后8小时之内分离并速冻,抗凝剂为ACD的血液应在血液采集后6小时之内分离并速冻。

3.1.6.3 自血液采集至冰冻完成的时间超过中规定的时间,可制备冰冻血浆。

3.1.7 血液成分制备离心时的温度要求

3.1.7.1 制备血小板浓缩液的离心温度为22±2℃。

3.1.7.2 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离心温度为2±2℃。

3.1.7.3 制备其它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为在4±2℃。

3.1.8 血液制备过程的标识要求

3.1.8.1 使用联袋制备时,在原袋和转移袋分离之前,应检查每个血袋上献血条码的一致性。

3.1.8.2 血液进行过滤、分装和冰冻等操作而需要采用非一体性的血袋时,必须保证在每一个血袋贴上正确的献血条码。

3.1.8.3 应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3.1.9 血液制备过程的目视检查要求

3.1.9.1 每一袋血液在接收、离心、分离、热合及交付的各个环节都应经过目视检查。

3.1.9.2 血液制备过程的目视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是否有渗漏、离心界面是否清晰、血浆外观颜色是否正常及热合口是否严密等。

3.1.9.3 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若发现有质量异常,应按不合格品实施标识、隔离及进一步处理;血袋渗漏的一律报废,不得用于临床。

3.1.10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记录

3.1.10.1 血液成分制备记录应确保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环境条件及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

3.1.10.2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记录主要包括:血液交接,成分制备的过程,仪器使用、维护校准,成分室环境控制,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3.1.11 血液制备过程中,有关血液接收、成分制备及血液成分制品交付等信息必须正确输入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

3.1.12 制备的血液成分制品质量,须达到《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相关规定。

3.1.13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多联袋血液成分制备

利用多联袋技术,依据不同的离心转速、时间和温度,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血液成分的制备。

3.2.1 离心

3.2.1.1 根据离心机种类和血液成分制品的制备要求,确定离心时间、温度、转速。离心温度见3.2.1 将多联袋按不同制备要求,分别整理,平衡血袋;必须将所有的平衡物和多联袋放入离心杯中并将离心杯对称放入离心机内。

3.2.1.3 根据不同血液成分制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离心,最大相对离心力不能超过5000g。

3.2.1.4 离心过程中须对离心机的运行进行监视并记录。

3.2.1.5 离心机停止转动之前,不可开盖,不可晃动。

3.2.1.6 离心工作结束后,擦拭、保养离心机,清洁整理台面、地面卫生。如有漏血,立即用有效消毒液消毒处理。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RCF(g)=×(rpm/1000)2×R rpm=299×√RCF/R

式中: RCF为相对离心力,R为半径,rpm为转速,

离心半径是离心机轴中央到离心机杯底间的距离,单位用厘米表示。

3.2.2 血液成分分离

血液成分分离有虹吸、夹板法及机器分离方法。机器分离应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

3.2.2.1 离心后的外观检查

3.2.2. 离心后轻轻取出离心杯,观察血袋、塑料管有无渗漏,离心杯中有无血痕,如有破损应查找渗漏点。血袋破漏的,应作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记录包括:血袋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破损部位、血袋编号等。

3.2.2. 观察血液的分层情况,若有分层不清、脂血严重、血细胞比积过低等不合格项目,按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3.2.2.2 二联袋制备(2种血液成分)。

经一次重离心可制备浓缩红细胞和血浆,若需制备血清可用无抗凝剂的二联袋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