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热起来了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热起来了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热起来了教科版一、教材简介《热起来了》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启示课。

本单元是以“热现象”的观察、发现、解释和假说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本课的引入部分,要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

二、教学背景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所以本节课既是对他们前概念的一种全面展现,更是新知识的有效补充。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开展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多盖被子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热量。

2.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被子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实验实事求是。

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衣服不能直接给身体增加热量。

五、教学难点通过做对比实验,明白衣服、被子不能直接给身体加热。

六、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卡纸、厚毛巾、温度计、记录表教师:温度计、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很高兴能到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从大家一进教室,我就发现了我们班同学们的几个优点……【设计目的: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通过适当的肯定,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有意识的在上课过程中更好的展示他们的优点。

】1.今天气温比较低,我的手有点冷,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我的手现在热起来?【设计目的:让学生回忆各种能让手热起来的各种生活体验。

】预设:把手放在口袋、对手吹气、搓一搓……2.师:我们就选择用搓手的这个方法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大家跟我一起用力搓一搓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等基本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温度和热量的知识,对于热量的传递和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热量的概念和热传递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热量的传递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合作和交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量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热量的传递和变化,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能量。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热量的传递和变化。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传递的原理,让学生理解热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关系。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热量传递和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的(比如被窝、衣服等)。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起到了保温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实验,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理解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温度计1支、矿泉水1瓶、毛衣1件、计时器(PPT展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热起来的方法师出示冬天的雪景,提出问题:当我们觉得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生(预测)1:运动。

生(预测)2:多穿衣服。

生(预测)3:晒太阳。

生(预测)4:开热空调。

生(预测)5:吃热的食物。

......师引出课题:热起来了。

(板书课题)二、讨论: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身体热起来师:刚刚同学们说运动、晒太阳、开热空调、吃热的食物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生讨论交流。

(预设: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让我们身体热起来;晒太阳、开热空调是从外部获得热量让我们身体热起来;吃热的食物,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师出示多穿衣服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让身体增加热量,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三、探究:衣服能使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吗?师出示被窝的图片: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被窝。

1.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预设:凉的。

)2.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预设:暖和。

)3.晚上再回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是热的吗?(预设:不是热的了。

)4.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被窝不会产生热量。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课件PPT 。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谈话: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板书——热起来了)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谈话: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议一议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配图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PPT:连线: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烤火吃热的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开空调开取暖器血液循环加快运动多穿衣服?盖被子(设计意图:利用PPT多种笔的划线功能,师生现场互动,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不同学生针对“多穿衣服和盖被子” 的不同连线,引导学生陷入矛盾冲突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三、暴露前概念,体会研究的必要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反馈器)1.利用反馈器了解学生前概念。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许多固体液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5、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8、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趣味活动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4、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5、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6、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7、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3、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4、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3、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4、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摩拳擦掌二、教学过程1整单元知识网络串联2用实验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在现3常见热源4观察实验解释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5实验证明液体的热胀冷缩。

6观察实验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7应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乒乓球踩扁,怎样恢复原样?8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9小结许多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金属锑铋是热缩冷涨,4℃以下的水是热缩冷胀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从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目的是引发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一问题。

教材选择“加穿衣服让我们感觉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

可能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衣服可以给我们增加热量,即衣服能生热,但更多的学生会认为衣服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它所能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即可以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教材的第二部分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论证及实验论证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师通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生热的。

光进行思维论证还不够,教材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在众多的方案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

当然,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又会产生许多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加穿衣服等方法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五下第2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温度与热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帮助学生建立温度和热量之间的概念联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热量传递的例子,如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水逐渐冷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进行的活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种温度的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温度,然后将热水加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最终温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量会使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和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2)

热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外界给人体带来热量能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了热量。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温度计、外套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就会感觉热起来,为什么?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评议,补充讲解。

4、板题,出示PPT对应的图片。

二、新授1、教学“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1)、出示PPT课件,抛出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3)、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师同步出示PPT。

小结2、针对“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这一问题开展实验(1)、抛出问题课件(2)、对于“衣服、帽子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的原因有争议或不确定,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简单陈述自己的理由,引导进入实验验证环节。

2、学生设计并汇报实验的思路。

3、实验前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4、指名上台实验:(1)、先测量教室空气温度,读数并在课件(表格)中填写。

(2)、用外套把温度计的液泡包裹起来。

(3)、找一名学生计时,3分钟后再读数,并把读数结果填入表格中。

5、分析实验数据6、学生归纳从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从而得出“衣服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真正原因。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四)拓展探究认识请学生在课后进行小调查:保温知识在你身边的应用实例,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教案
多穿衣服,多盖被:能让身体暖和
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讨论:
①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
②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③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
④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
热起来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増加了热量
科学探究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増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讨论交流
由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2、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自己热起来?理由是什
么?
【提示】
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晒太阳、泡温泉、打电暖气、烤火:外界给予能量
吃热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五、作业布置
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身体热起来?
回答
交流
讨论
按照老师的知道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填写观察记录
讨论
认真听
独立完成
交流
课后完成
了解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其理由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从而理解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量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从而理解热量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过程和热量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化对热量传递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热量的感知。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热起来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物体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温度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热量传递的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量传递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主要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热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热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热的现象,对热有直观的感受。

但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难点: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热量、温度、热传递实验现象–> 概念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3)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毛线衣物、棉织衣物;一瓶可加盖密封的热水;温度计。

为全班准备:各类热源图片或演示课件1套。

教学活动:(1)引入。

●我们的手很冷,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手变暖和?并说说其中的道理。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你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2)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运动——血液循环加快空调、取暖机、太阳、温泉——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盖被子、穿衣服——?(3)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

●学生提出推测。

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思考:早上起床及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这说明什么?●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否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交流研究方法。

●实验操作:将衣服叠好里面放人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看温度计上的读数是不是上升了,等等。

(4)交流新发现。

●通过实验,有什么新发现?你现在是怎么认为的?●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发现吗?●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7)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7)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毛线衣物、棉织衣物;一瓶可加盖密封的热水;温度计。

为全班准备:各类热源图片或演示课件1套。

教学活动:(1)引入。

●我们的手很冷,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手变暖和?并说说其中的道理。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你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2)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运动——血液循环加快空调、取暖机、太阳、温泉——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盖被子、穿衣服——?(3)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

●学生提出推测。

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思考:早上起床及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这说明什么?●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否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交流研究方法。

●实验操作:将衣服叠好里面放人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看温度计上的读数是不是上升了,等等。

(4)交流新发现。

●通过实验,有什么新发现?你现在是怎么认为的?●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发现吗?●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产生的因素。

其中“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教学背景:
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一、教材简析:本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产生的因素。

其中“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教学背景: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科学词汇:热量、热能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形式。

科学方法:小组探究、观察描述、实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核心价值观:体验并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热。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温度计、毛巾、课件一套实验记录单教学流程引出“热”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搓手等活动。

(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的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4.保温)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一、教材简析:本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产生的因素。

其中“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教学背景: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科学词汇:热量、热能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形式。

科学方法:小组探究、观察描述、实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核心价值观:体验并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热。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温度计、毛巾、课件一套实验记录单教学流程引出“热”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搓手等活动。

(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的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4.保温)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教案检印:课题来自2.1、热起来了编号
20180509
授课时间
3月20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个部分,一是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二是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重点、
难点)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4、尊重客观事实。
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热源图片、毛线棉质衣物一瓶可加盖密闭的热水、温度计。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板书
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