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3新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家庭的记忆人教部编版(20200109084514)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
言文字中的家”、“知识窗”、“阅读角”等版块组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学生们对家庭关系示意图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无
误地进行填写,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与家庭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父母和
祖辈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增进对长辈和家庭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变化,关爱
家人的习惯,逐渐树立家庭责任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教学难点】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四、教学准备
班班通,PPT、希沃白板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女儿出嫁了,猜一个字”
2、对了,这个字就是“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3、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聆听儿歌,填写表格。
3、请同学上台展示后,教师再出示课件“家庭关系示意图。
4、进行书上79页的“抢答竞赛”,请学生上台完成课件上互动选题。
5、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家庭也在变化,课前布置同学们了解家庭大事和家庭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
教学过程
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
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
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
……
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今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3课《家庭记忆》教学课件
二、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妈妈的姐妹叫( C )。
A.姑姑
B.妹妹
C.阿姨
2.爸爸的弟弟叫( B )。
A.舅舅
B.叔叔
C.哥哥
3.下列成员中,( C )是我们家的一员。
A.老师
B.校长
C.爷爷
4.月饼是( C )要吃的传统食品。 A.正月十五 B.农历除夕 C.八月十五
(2)小时候喜欢读的书,父母:
,我:
。
(3)小时候会做的家务,父母:
,我:
。
(4)小时候学会的技能,父母:
,我:
。
(5)小时候放学后要做的事,父母:
,我:
。
…… 提示:符合题目要求,据实填写,语句通顺即可。
3.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时间
主要活动
农历腊月三十 吃团圆饭,守岁
农历正月初一
年夜饭的氛围和场景即可。
4.下面是《农历腊月歌》,读完之后,你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 有什么感受吗?
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 知道吗?
节日名称 重阳节
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
主要活动
意义
纪念逝去的亲人 吃月饼、赏月
1、一个女儿出嫁了。(猜一个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优秀教学设计(共3课)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0.父母多爱我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
教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羽毛球;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来给我盖被子……
教师: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小故事。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交流:互动交流。
教师:请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
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
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开展变化,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言语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开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开展变化,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言语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开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打算: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成员和角色,进一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掌握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
3.培养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
介绍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2. 家庭礼仪和家庭规矩
介绍常见的家庭礼仪和规矩,如尊重长者、讲究卫生、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2.引导学生遵守家庭规矩和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讨论交流
3.绘本阅读
4.故事讲解
5.观察实践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他们看来,家庭成员有谁?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是什么?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2. 讲解家庭礼仪和规矩
老师介绍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例如:尊重长者、劳动爱卫、整洁卫生、文明用语、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但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加之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
3.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
1.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填写课本的调查表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
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并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描述自己的家
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
1.提供适合学生描述家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的语言
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主动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PPT。
3.素材:学生们家庭成员的照片或简单描述。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时间:5分钟
•方法:通过展示幸福家庭的图片和家庭成员的描述,引出本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 学习新课
•时间:15分钟
•方法:
–Step 1: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第12课《家庭的记忆》。鼓励学生自己下意识地找出文本中关于家庭的重要描述和信息,并师生一起讨论
这些家庭记忆的重要性。
–Step 2: 教师通过PPT呈现家庭成员的描述范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贡献。然后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
家庭成员,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来表达。
–Step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描述。教师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增加互动氛围。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
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家庭称呼抢答赛
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
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
二、“家史”小调查
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第一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传统节日的家”和“语言文字家”的教学内容。位于第81—84页。本课的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学生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对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本课让学生理解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为传统文化可能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比较脱节,为了让传统文化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教材选择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作为切入口,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能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家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
2.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3.学具:学生作品集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环境营造: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摆放家庭的图片或物品。
2.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学习(25分钟)
1.听故事:播放录音或讲解故事《家庭的记忆》,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
考。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
记录下来。
3.分享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班级共享讨论。
拓展(25分钟)
1.观察家庭: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家庭,并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文字或
画成图片。
2.课堂展示:学生将观察到的家庭内容进行展示,并描述自己的观察感
受。
3.学生作品集: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班级作品集,展示给
其他同学和家长。
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总结,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表达出来。
3.结束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展望下一节课
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讨论的品质和参与度。
2.学生观察家庭并展示个人作品的质量。
3.学生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能够表达出来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
1.学生可以采访家长、祖父母等亲属,了解更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和经历。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清晰地描述家庭的生活和活动场景,并对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通过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家庭成员,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家庭的概念和作用。
•家庭成员的角色、职责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家庭成员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风家训。
三、教学策略
•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任务,主动探究家庭的概念和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
引导学生反思“家庭”的概念和更深层次的涵义,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问:“什么是家庭?你们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
学生反馈对家庭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对家庭成员的感悟。
第二环节:情境导入
1.让学生描述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如家庭聚餐、父母制作节日礼品。
2.让学生从中体会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
第三环节:知识讲解
1.教师简单阐述家庭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词汇速记。
2.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短片的形式,讲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的作用。
第四环节:活动设计
1.分组讨论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
2.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了解家庭成员职责和角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
动。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称谓歌》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
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
的记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
案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XXX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XXX将晚的XXX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XXX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终身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XXX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糊口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糊口,你们有何感触感染?生:喜欢。我感触感染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著名作家XXX说:“幸福的家庭是类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主题。这一课旨在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意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责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家庭
关系、家庭责任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意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责任,认识到家
庭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培
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
庭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家庭的意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庭美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
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庭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引
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家庭的意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
庭的记忆教案3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将晚的幕布里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一生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家庭。】
二、家庭称呼抢答养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一个抢答竞赛(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家庭关系“抢答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答得又对又快!
(学生抢答过程略)
师:同学们可真是太聪明了!大家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抢答,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三、“家史”小调查
(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有我、爸爸和妈妈。我的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经常一起上班,一起做饭、吃饭,饭后一同散步,有事共同商量,互相关心。闲暇之时,一家人开车出去玩便是最幸福的事。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
(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的“家庭大事记”)
师: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在你的记忆中,家里肯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请你选取家里的一件大事,简单记录当时的情景。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都提到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你们知道父亲、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如果没有父母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就不会有可爱的你了。家中不是每天都有喜事,有些日子也充满悲伤,比如:长辈去世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我们要祭拜和怀念这些过世的长辈。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我和父母比童年”的内容)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和父母玩的玩具和游戏都不一样。
生2:父母小时候读的书,我从来都没有读过。
师:同学们,这小小的两张表,都是我们对“家庭的记忆”。有温馨的、甜蜜的,有激动的、兴奋的,也有忧愁的、悲伤的,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要细细品味和永远珍藏的。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史”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家庭中发生的变化。】
四、传统节日中的“家”
(课件出示一张吃“年夜饭”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做些什么吗?
生:穿新衣服、吃年夜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以及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的呀?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我们现在来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吧。
(学生分组讨论、画画,一个小组画出人物吃饭夹菜,或者大人敬酒时的动作和表情,另一个小组画背景,过年时家里的墙上有什么东西,比如贴的“福”字、窗花,挂的灯笼,老师可以在旁指导并解说)
师:同学们画得可真棒!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生2:全家人都相聚在一起,感觉很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
五、语言文字中的“家”
(课件出示有关于“家”的谜语)
师:同学们,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这些谜语吧。
生1:“一家是一口”打一字是“吉”。
生2:“女儿出嫁了”打一字是“家”。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成语吗?
生1:欢聚一堂,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生2: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
生3: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家”的古诗吗?
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通过这些成语和古诗词,你们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生:家乡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