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3新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家庭的记忆人教部编版(20200109084514)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是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知识窗”、“阅读角”等版块组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
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学生们对家庭关系示意图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进行填写,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与家庭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父母和祖辈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增进对长辈和家庭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变化,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渐树立家庭责任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
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教学难点】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四、教学准备班班通,PPT、希沃白板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请大家猜个谜语——女儿出嫁了,猜一个字”2、对了,这个字就是“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3、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1、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2、聆听儿歌,填写表格。
3、请同学上台展示后,教师再出示课件“家庭关系示意图。
4、进行书上79页的“抢答竞赛”,请学生上台完成课件上互动选题。
5、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家庭也在变化,课前布置同学们了解家庭大事和家庭特殊日子,大家都完成了吗?6、(投影出示书上80页表格)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再补充说明。
7、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行走巡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如父母的生日,长辈去世的日子等,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
8、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下传统节日中的“家”,大家自学一下书上81-82页内容,完成书上82页的表格9、不光我们的传统节日里有“家”,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有“家”,古诗中也有“家”。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是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所组成的小团体,了解家庭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2.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一个家庭中诞生和成长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珍惜和尊敬父母。
3.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像心灵的桥梁一样将家庭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是什么?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家庭的定义与组成,家庭的作用与重要性。
教学活动:1.向学生问:家庭是什么?家庭有哪些成员?你认为家庭对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让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姓名,并描述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功能。
3.通过家庭照片、小故事等素材,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温馨、爱和责任等。
2. 家庭的教育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所做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体谅及感激父母的辛劳。
教学活动:1.学生分组登记学生家庭成员的职业,负责人讲解职业的特点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家庭中该如何感恩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尊敬和爱护父母,并列出每名家庭成员的特别之处。
3.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家庭成员对不同方法的反应。
3. 家庭成员的亲情交流通过情感体验和亲情交流,让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教学活动:1.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但感人的评论或小事,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亲情故事,并和家庭成员一起分享。
2.引导学生在家庭成员中找一个聆听者,并让学生练习倾听对方感受的技巧。
3.在班级内部开展家庭成员联系的小活动,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讲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12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对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4.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教学难点对探究性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一些探究性学习方法,如调查、采访。
教学流程1.同学们,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家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2.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照片,课件出示同学的家庭照片。
一张张照片,代表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我们请三个同学分别介绍一下照片中的家人。
师随机粘贴名称。
活动一我的家庭幸福树1.同桌互说家庭成员。
几位同学介绍的很清楚,其他同学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家人了吧?同桌之间互相介绍一下吧。
同桌相互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对家庭成员关系与称呼的掌握,并协助纠正错误的称呼等。
2.学生填写家庭树。
同学们,你们刚才了解了同桌的家人,现在,我们一起来填写“我的家庭幸福树”吧,请小组长发给大家。
师补充完整家庭幸福树。
谁来说说自己的家庭幸福树?3.同学们介绍得真清楚。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书上78页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吧。
学生合作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出示课件,检查是否准确。
4.借助示意图,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图中还有谁也是这种关系?你知道外婆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谁也是这种关系?你还能从图中找到那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你家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5.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对家庭称呼的重视。
活动二家庭称呼抢答赛1.出示抢答赛规则。
同学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都清楚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次比赛吧。
课件出示规则,小组长拿出答题纸。
检查。
2.开始小组抢答赛。
课件出示抢答题,学生抢答。
3.小组互问互答赛。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4.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4.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课程标准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中如下条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家庭成员和“家史”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5
1.教学设计时,巧妙地把《传统节日中的家》与《语言文字中的家》有机的融合 在一起,在学生交流春节习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 家庭的传统观点。 实施策略 2.创设猜灯谜、互相拜年等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活 化,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感受学知识、说民俗、看故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1. 了解传统节日中发生在祖国大家庭的故事。
节日里对社会不同人
谈自己的感受
群的关怀,感受祖国
2.教师小结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大家庭的温暖。、主题四:奉献
使学生感受“小家”
1.学生讲一讲家长过节值班的事情。
与“国家”的关系,
2.教师小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时
《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 课。了解我国传统节日,通过节日 教材分析 里人们的活动,体会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通过了解 与“家”相关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国人的家庭观点,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中国人 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三年级学生的性格、世界观处于可塑性阶段,这个时期对他们实行传统文化教育 至关重要。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本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起来学 学情分析 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烘托,会把孩子们带到节日喜庆 祥和的气氛中来。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他们喜欢看、听、 唱,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感受“小家”与“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落实“国家 认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点。 2.通过搜集祝福家庭的词语、谚语,学习收集资料的水平,培养问题思考与探究 教学目标 的习惯。落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点。 3.联系学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体会传统节日与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中国 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产生尊重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落实“人文积淀”的 核心素养点。 教学重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3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家庭关系图”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
2.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
三、教学难点:
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老师做自我介绍,(我是周溪小学的老师,我有一个“大肚子”老爸,他不喝酒,却也有个大肚子,我还有个“大脸”表姐,整天吵着要减肥,却也没瘦下来,我有个勤劳的妈妈,我每次回家,她都会做很多好吃的,我非常爱我的家。
)
1.新课导入
出示诗歌《家》,师朗诵(配乐)。
听完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想?
2.活动新授(家庭称呼抢答赛)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78-82页的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自学: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单上面的知识问答题,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发言补充。
4.互学:请小朋友们完成表格内容。
要求:小组展开讨论,并将你们小组的答案工整地写在表格里。
5.展学
要求: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作说明。
6.游戏: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老师背对学生敲黑板,学生依次传递手中的花朵,当老师叫“停”,花朵落在谁的手里,“他”就要站起来回答屏幕上面的问题,回答准确的学生,将会得到老师的奖励。
五、课堂总结。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家庭的记忆》上马小学母剑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了解过年的风俗。
学会如何搜集资料,了解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体会父母的爱,理解父母。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能够爱亲敬长。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体会家人的爱与亲情,感受家庭温暖。
教学难点担起家庭的责任,与父母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法和学法三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强,但对课堂注意力还不够高。
因此我采用了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体验法等,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板书:家)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指名说)2、是的,家总能让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幸福、家是避风港。
下面的两张图片,你更喜欢哪一张?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每个小朋友美丽的家庭世界,去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吧。
(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
)二、教学过程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同学的家庭照片,请他们分别介绍一下照片中的家人。
播放,《我爱我家》。
展示学生照片,学生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各位老师同学好:我是xxx,这张照片上共有几人……注意体现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刚才的介绍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家庭都很幸福。
活动一:情景剧《角色扮演识亲人》今天也有这么幸福的一家人团聚在年夜饭上,走我们去瞧一瞧(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角色扮演识亲人》活动二:送家人回家出示家庭幸福树,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识亲人完成贴图。
活动三:家庭称呼抢答赛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一看第78页的“家庭关系示意图”,用普通话把他填完整。
1、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开展有奖填图比赛。
在同学们都填好后,随即播放歌曲《辈分歌》,让学生边听边检查。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第12课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3.知道与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家庭的关系,从语言文字中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家庭大事记》以及《我和父母比童年》三部分的填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家庭合照影集,介绍家庭成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也知道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热爱。
那大家是否知道,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这些家庭成员应该怎么称呼?这些年来家里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家庭关系,以至于很多传统节日、语言文字都离不开“家”?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疑惑。
二、新授课。
1.家庭称呼抢答赛师:同学们,你知道家庭里成员除了爸爸妈妈以及你自己外,还有谁吗?(学生自由回答,如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表哥表姐等)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要提前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有谁能来说一说?(学生举手,教师选择3位左右学生进行回答)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不但知道了要如何称呼这些家庭成员,还知道了如何称呼他们,真是太棒了!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即使是相同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称呼上却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你们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的呢?(教师对原因进行解答,学生可自由回答各地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抢答竞赛】将班级同学分为4小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星多的小组获胜,可进行适当奖励。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8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三个主题。
这个主题既要在低年段对庭生活已有的初步理解和情感体会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又要衔接四年级注重家庭责任的主题,从而体现中年段家庭教育的完整性。
《家庭的记忆》是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个基本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是从“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来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教材内容的编排十分明确,在对家庭这个基本社会单位实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之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家庭实行体验、感受,引发共鸣以至情感浸润、文化传承。
[学情分析]三年级同时是小学生知识、水平、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持续扩大,进一步社会性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主题承续了低年段家庭这个生活领域的内容。
学生对家庭生活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情感体会,但对个体家庭的感受扩大为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是一个知识经验上从点到面,从个体到群体上“量”的调取、“质”的提升,为此感受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这个文化传承有一定的跨度与难度。
[活动目标]1.知道年夜饭意义,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是一脉相传的中国印记。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重点难点]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教学过程]【活动一】印象佳节1.游戏趣猜,应“节”而生:联想题——题面:月饼、汤元、九层糕、清明果(打一中国传统节日)答案:中秋、元宵、重阳、清明传统节日(中秋、元宵、重阳、清明)你知道有什么习俗?(重点引导传统节日中“家”的元素:中秋月饼饱含的团圆之意;元宵实行关于“家”的灯谜猜一猜;重阳登高的意义;清明对故去的亲人的思念)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春节)2.出题趣引,春“节”万象:请你们用一个词,说说对春节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优秀教学设计(共3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优秀教学设计(共3课)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0.父母多爱我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教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羽毛球;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来给我盖被子……教师: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
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小故事。
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学生交流:互动交流。
教师:请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教师:在你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活动二:多一些理解教师:父母是爱我们的,但她们也有一些行为和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你的父母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学生交流:父母到外地工作了,留下我和爷爷奶奶在家。
他们心里只想着挣钱,一点也不关心我。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6
《家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家庭日常生活中幸福的时刻与难过的记忆,使学生加深对家的意义的更深刻理解。
2.学会珍惜家人,学会感恩家人3.有国才有家,在对小家的感受中,渗透家国情怀,实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活动重点加深对家的意义的理解,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三、活动难点在寻找“小家”的过程中,渗透“大家”的家国情怀四、活动过程1.出示“家”字形体演变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感知猜想2.对“家”字实行组词。
能说一说有哪些?生:家庭,家人,家长,家门......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家的记忆活动二:家的开心记忆与难过记忆师: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么你有哪些关于家的开心的记忆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总是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生:放假回家,爸爸妈妈总会做很多的好吃的给我吃生:爸爸妈妈会带我出去玩生:......师:看来大家过得是真幸福,老师很羡慕你们。
但是,我想你们应该对家也有一些难过的记忆吧?有吗?生:有师:那谁来说一说?生:考试没有考好,爸爸妈妈会骂我生:犯了错误,爸妈会打我生:爸妈总是拿我和别人实行比较生:......师:是的,说起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回忆起自己的家,我们有很幸福的时刻,也有一些悲伤难过的时候。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爸妈确实是真的非常爱我们,关心我们,有的时候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才会离我们而去打工赚钱。
他们听说老师要上这节课,有些同学的家长特意向老师发来了一些视频。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三:观有爱视频,写心中情话1.观看父母发来的短视频师:看完爸爸妈妈对我们发来的视频,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些感受,请你把心里相对爸妈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组讨论:为了幸福的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3.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4.为心发声请同学们将自己对爸妈说的话大声的说出来。
活动四、小家聚大家,有国才有家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家,他有他的家,我有我的家,当我们班上所有人的家汇聚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我们班集体这样的一个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
庭的记忆教案3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将晚的幕布里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一生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
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
”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家庭。
】
二、家庭称呼抢答养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一个抢答竞赛(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家庭关系“抢答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答得又对又快!
(学生抢答过程略)
师:同学们可真是太聪明了!大家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抢答,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
三、“家史”小调查
(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有我、爸爸和妈妈。
我的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经常一起上班,一起做饭、吃饭,饭后一同散步,有事共同商量,互相关心。
闲暇之时,一家人开车出去玩便是最幸福的事。
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
(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的“家庭大事记”)
师: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在你的记忆中,家里肯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请你选取家里的一件大事,简单记录当时的情景。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都提到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你们知道父亲、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如果没有父母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就不会有可爱的你了。
家中不是每天都有喜事,有些日子也充满悲伤,比如:长辈去世的日子。
每到这个日子,我们要祭拜和怀念这些过世的长辈。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我和父母比童年”的内容)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和父母玩的玩具和游戏都不一样。
生2:父母小时候读的书,我从来都没有读过。
师:同学们,这小小的两张表,都是我们对“家庭的记忆”。
有温馨的、甜蜜的,有激动的、兴奋的,也有忧愁的、悲伤的,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要细细品味和永远珍藏的。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史”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家庭中发生的变化。
】
四、传统节日中的“家”
(课件出示一张吃“年夜饭”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做些什么吗?
生:穿新衣服、吃年夜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以及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
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的呀?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我们现在来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吧。
(学生分组讨论、画画,一个小组画出人物吃饭夹菜,或者大人敬酒时的动作和表情,另一个小组画背景,过年时家里的墙上有什么东西,比如贴的“福”字、窗花,挂的灯笼,老师可以在旁指导并解说)
师:同学们画得可真棒!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生2:全家人都相聚在一起,感觉很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
】
五、语言文字中的“家”
(课件出示有关于“家”的谜语)
师:同学们,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这些谜语吧。
生1:“一家是一口”打一字是“吉”。
生2:“女儿出嫁了”打一字是“家”。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成语吗?
生1:欢聚一堂,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生2: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
生3: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家”的古诗吗?
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通过这些成语和古诗词,你们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生:家乡和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成语和古诗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文字里面的“家”。
】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板书设计
家庭称呼
家庭的记忆“家史”小调查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