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章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 情绪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 情绪

1.5 动机的相互作用
(二)动机的冲突
1.双趋冲突 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 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以取舍的矛盾心理,如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 双避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 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如“前遇大河,后有追 兵”。
1.5 动机的相互作用
3.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 的冲突。如俗话说的“想吃鱼,又怕刺”。
4.多重趋避冲突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以一种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人们面对着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有利有弊,同时具有吸引人和让人排斥两方面的作 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或者放弃同一个目标,而必须综合多种情况进行选择,由此引起 的冲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第二节
情绪与脑
2.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一)前额皮层
1.正常人的研究 戴维森(Davidson)及同事报告,由情绪电影诱发的厌恶和恐惧能提高右侧前额叶和 前部颞叶的激活,而诱发的积极感情能引发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 沙顿(Sutton)等人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测量大脑的区域葡萄糖代谢,发现在 消极感情产生时,右侧的前眶额、前脑回的代谢率提高; 在积极感情产生时,左侧后中央脑回的代谢率提高; 彼瑞盖德(Beauregard)研究表明,在对消极图片的反应中,右前颞叶出现激活。
1.2 情绪的状态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件引起的。 人处于激情状态时,一般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容易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微弱,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 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 决定心境的主要因素是人生观 心境影响健康
2、激情
强烈的、爆发性的,持续 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 情 可 以 6 消 弱 人 的 自 控 性
3、应激
出人意料的危机情景造成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 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 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 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P327)
杏仁核除了与恐 惧反应有关外, 还与许多情绪反 应有关。
杏仁核与下丘脑、丘脑、海马和新皮层有 双向纤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汇聚到杏仁 核(特别是基底外侧核),不同感觉系统 在杏仁核有不同投射,杏仁核各部分间的 相互联系使来自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在此 进行整合。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
从反映内容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 本身的反映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则是人 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从反映形式看: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 或者抽象概念来反映现实,情感和情绪是 通过体验来反映人的需要与客观现实的关 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它既与有机体的种族发展有关,也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损毁和刺激杏仁核产生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Pribram等报道,杏 仁核损毁可对8只雄性猕猴的社会等级关系产生 影响。这些猕猴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它们之 间建立起一种社会等级关系。
Pribram等实验性地损毁猴王的双侧杏仁核,然 后把这只猴重新放回到群体中。不久,这只猴的 地位降为最低,原先排名第二的猕猴地位升至最 高,成为新猴王。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 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如高 兴时手足舞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用来描述稳定的, 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热爱,对母亲的 感激,对美的欣赏等。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 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
样的态度体验。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 人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 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 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 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
2、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 状态。
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恶、 恐惧等。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 感的心理内容。
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 的内在感受不同。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 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 括三种表情:
Man and Animals
Charles Darwin's 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 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 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神经机制的活动过程。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与文化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与文化

当将各种类型的情绪模式视作人类经验进
化的结果时,也不要忘记文化在其中所起 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功能
动机与唤醒
——情绪实际上成为了行动的原动力,情绪 通过唤醒你对于正在经历或者想象中事件 的行动来完成它的动机功能。然后引导并 维持你的行为直到特定目标。
情绪的重要功能就是激励你前进——促进你向重要的 目标迈进。由情绪引发的生理唤醒可以令你达到最高 的绩效水平。然而应当 注意,情绪过于强烈会使绩效 下降。
这个研究说明了跨文化的情绪的一致性。
• 同时,婴儿还天生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他 人表情的能力。婴儿会对快乐的表情做出
积极的反应(靠近和微笑),对生气的表 情做出消极的反应(躲避和皱眉)。
文化怎样限制情绪的表达
• 全世界的人们对于特定的情绪表达方式分享着相 同的基因遗传机制。尽管如此,不同的文化对于 情绪的掌控仍存在不同的标准。一些形式的情绪 反应,特别是表情,对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 文化建立起社会规范,规定人们应该有哪些特定 的情绪反应,以及特定人群成员的哪些情绪表达 是具有社会适应性的。
高兴,中性和悲伤的情绪。一旦情绪建立 起来,实验者就会要求参与者从旁边屋里 实验者的助手那里获得一份文档。参与者 用来索要文件的语言被记录下来。评价者 (他们不知道参与者处于不同情绪中)对 每个请求的的礼貌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发 现处在悲伤情绪中的人们最为礼貌。悲伤 情绪的人们格外谨慎,不向他人提出直接 或者潜在的不礼貌要求。(Forgas,1999)
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
• 跨文化的研究证实,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儿 童具有很多相似的情绪反应。
婴儿的跨文化情绪反应研究 美国和日本的5-12个月大的婴儿在家中进行观察。
实验者对每个婴儿采用同样的实验程序:将婴儿的 手腕抓住并交叉叠放于腹部。实验者对每个婴儿的 反应都录了像,结果发现两种文化下的婴儿运动面 部肌肉的方式都相同——高度相似的痛苦表情。日本 和美国的婴儿在发出负性的声音和身体挣扎的频率 也很相似。(Camras et al. ,1992)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课件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课件

生殖器期和性欲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性欲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 性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他提出了生殖器期和性欲理论,认为在个体发展的 特定阶段,性欲的满足与否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如果性欲在特定阶段得到充分满足,个体就会形成 健康的心理结构;反之,如果性欲的满足受到限制或压抑 ,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
精神分析对人类心理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
理论创新
精神分析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推动心理学理论的进步和完善。
实践指导
精神分析对心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和实用性。
THANKS
精神分析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心理咨询和治疗
01
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应用,帮助个体解决深层次
的心理问题。
教育领域
02
精神分析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企业管理
03
精神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
作效率。
精神分析对未来心理学的贡献
深化理解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意识。
详细描述
潜意识理论认为,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 和过去的经验。由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限制,这些冲动和欲望被压抑到意识之下, 无法被个体意识到。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梦境、口误或行为失误等,这些被压抑的
欲望和冲动可能会浮现到意识层面,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精神分析的反批评与辩护

心理学第十章群体心理

心理学第十章群体心理

心理学第十章群体心理第十章群体心理一、群体的基本概念(一)群体的概念:群体就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中介而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2.群体具有某种结构形式,使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经常互相接触、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以完成共同的任务3.群体内具有自己的规范,群体成员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或态度,从而对其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二)群体的功能心理学家认为,群体的功能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群体的社会功能。

2.群体的个体功能(三)、群体的分类1.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群体构成的原则而划分。

2.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按群体的识记规模大小和人数来划分。

3.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根据个人内心倾向和行为动机而划分4.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根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而规划5.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按群体是否真实存在来划分。

二、群体心理的概念(一)群体心理的概念: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1.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群体心理的具有群体界限性。

3.群体心理形成于群体的群体活动之中。

三、群体的心理效应(一)归属感(二)认同感(三)群体的支持力量四、研究学校群体心理的意义(一)有助于理解学生在群体中的特有表现与心理状态(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共同活动的社会性水平(三)有助于建立与发展班集体(四)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角色地位五、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就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成员的共同目标。

一个群体凝聚力的大小是受若干因素影响的,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目标的整合程度2.成员的相似性3.群体的领导方式4.外界的压力与威胁5.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6.群体的规模(二)群体的士气士气指群体的工作精神。

一般地说,影响群体成员士气的因素有:1.对群体和组织目标的赞同。

第十章心理学个性

第十章心理学个性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 销员、主持人、演讲者、 接待人员等等。
胆汁质——夏天里的一团火;又 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情绪发 生迅速,消失得也快,爆发力好。 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 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 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勇敢果断, 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 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 力。
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1.对象性(需要的选择性) 2.动力性 3.社会性
(二)需要的种类
1.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A、内容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
好奇心 兴趣 需要期望 服从管理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
三、气质
与生俱有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 动力特征。
1、气质类型 根据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提出了各种气质学说,包
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个 性 概 念
(5)功能性
个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 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个性是一种预言”
性格决定命运:邓丽君VS奚秀兰
为什么后者能嫁入豪门,美满至今,前者却孑然飘零、孤独死去? 邓丽君性格关键词:孤傲,倔强 奚秀兰性格关键词:随和,变通
第二节 个性心理结构
社交的
志同道合 友谊 爱
安全的
安全 保障 稳定
生理的
空气和水 食物 住处
组织管理措施
1.有挑战性的工作 2.有创造性的工作 3.组织上的提升 4.工作的成就
1.职称授予 2.奖励 3.重大的责任 4.工作的荣誉 5.上级和同事的承认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和情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和情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基本问题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人的情绪、情感总是和一定的刺激情景相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自我感受。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表情,比如面部表情、姿态表情等。

生理唤醒是指伴随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相互关系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某些时候统称为感情。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一)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关的体验,例如饮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能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常用来描述具有稳定的、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

(二)情绪带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而情感具有较大的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受情境的影响很小。

(三)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因此带有冲动性;情感的产生则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因而较少冲动性。

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区别,但是二者又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而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深含着情感。

三、情绪、情感在生活中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动机作用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适应性作用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而在成人的生活中,情绪直接反映人们的生存状况。

通过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引导、调节和适当-的宣泄,既有利于人们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短期记忆的信息如果得 不到及时的复述,就会 因为新的信息进入而逐 渐遗忘。
短期记忆可以通过一些 技巧如分类、组织、联 想等来提高记忆效果。
长期记忆
01
02
03
04
长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长 时间存储的过程,可以持续数 小时、数天、数年甚至更长时 间。
长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长 时间存储的过程,可以持续数 小时、数天、数年甚至更长时 间。
06
人格与个性
人格的定义
总结词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行为和情感方面 的独特特征,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思维 和情感反应。
VS
详细描述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个人的思想 、情感、动机、价值观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并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逐渐发展。 人格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同时也具有 一定的可塑性。
学习的持久性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学习的可塑性则是指 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持久性和可塑性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 共同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05
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生理机制
01
02
03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情绪状态会引起自主神经 系统的反应,如心跳加速、 呼吸急促等。
详细描述
个性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遗传因素为个体提供了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特 征,而环境因素则塑造了个体的个性。家庭、 学校、社会和文化背景等环境因素对个性的 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个人的经验和自 我调节能力也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详细描述
学习通常是指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经验获得和改变行为的过程。 这种改变可以是行为的改变,也可以是思维、情感和认知的改变。学习是生物 体适应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心理学第10章 情绪

心理学第10章 情绪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7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信号功能 组织功能
8
二、情绪的维度与极性
内涵
情绪的维度(di 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
Ok, be a man please!!!
40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41
一、早期生理学观点
William James (1884):外周理论
情绪发源于躯体体验(内脏、骨骼肌)
Carl Lange (1885):James-Lange 理 论
血液系统的作用
Cannon (1927) and Bard (1934)
观点
愉快-不愉快;弱强度-高强 度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结构
环形
三维 倒锥体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 信度
10
11
效价(valence)或者 愉悦度(pleasure) 喜欢或讨厌的程度;其 理论基础是正负情绪的分 离激活
情绪:喜怒哀惧皆有因
1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2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3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4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5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情绪和情感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个体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个体对其知觉到的处境的复杂反应,包 括生理唤醒、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构成: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0章-情绪与情感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0章-情绪与情感
消极情绪: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痛苦、悲伤、愤怒、恐惧 适度的焦虑有时是有益的。 过于强烈和长久的消极情绪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如抑制推理、区分,
使人的自制力降低,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二〕、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情绪状态: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死者王浩,男,28岁,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
士录取通知书。 受伤的三名医生分别是郑一宁、王宇、于惠铭。
犯罪嫌疑人李某2021年17岁,内蒙古人。2021年4月,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在哈医大一院风湿
免疫科住院治疗一周,这次来复诊。该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彦萍回忆说,李某是一位同事的病人,
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说明,中等强度的愉 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 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蔼、慷慨和乐 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那么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 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情绪维度的理论
2、四维理论〔伊扎德〕
将情绪分为愉快度、紧张度、冲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 维度。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动作 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
冲动度:个体对情绪或情境出现的突然性缺乏准备的 程度
确信度:个体承受感情的程度
三、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33
激情
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2、个体的归因方式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 感的形成。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 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任务 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 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F.Heider,19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T.B.Rotter,1966)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和“外控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和 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 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 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根据对象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 精神性动机。
3、根据动机的起因分,动机可分 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 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为获得表扬和奖 励而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指由内在条件(如好奇、兴 趣等)引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因对某 门课有特殊兴趣而努力学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 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1、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 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 成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 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 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2、成就动机理论


默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 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追 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 别人。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 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 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 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 务或职业。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情感与情操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情感与情操

三者之间联系与区别
联系
情绪、情感和情操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人类复杂而丰富的心理世界。
区别
情绪是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感是长期的、稳定 的心理体验,如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或厌恶;情操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 道德标准,体现了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情绪表达与识别
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是指将内心的情绪体验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 姿态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过程。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愤怒时眉头紧锁、嘴唇紧闭,快乐时嘴角上扬、眼睛放 光等。
情绪识别
情绪识别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身体姿态等 信息,推断其内心情绪体验的过程。情绪识别对于人际交往 和沟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和需要。
道德情操培养途径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 ,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 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 道德情操。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通过道德 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
社会环境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通过法律、舆论等手段引导 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从而 促进个体道德情操的培养。
道德情操培养途径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 ,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 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 道德情操。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通过道德 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
社会环境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通过法律、舆论等手段引导 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从而 促进个体道德情操的培养。
情操定义及分类
情操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冲突的情境中时, 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 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
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
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
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
(2)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
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
精神病患者)
2.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基本内涵:(识记)P252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
最基本的心理前提)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情商)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3)具体表现为10种方式(论述)
1)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
自我的作用。“吸烟者”
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往了三年,在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 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 知春娇说:“其实不结也好,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
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 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 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 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
8.压力的影响因素: (领会)P259-261 1)经验—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A型性格特征: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 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究 效率、成天忙忙碌碌的人,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B型性格特征: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 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 5)环境
展到怕见同学,这种失常行为的根源就是过分压抑的
结果。
李老师的岳母相当势利,又爱挑剔,由于她一直觉得李老师配 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见到李老师就总是冷嘲热讽 的,令李老师十分难受和尴尬。上星期日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
子,于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老师忙碌地打了一连串
电话后,在与太太复核有无遗漏时,才骤然发觉自己居然忘了 致电岳母大人。 李老师用“压抑”的防卫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 的痛苦。压抑有时也会导致失去记忆.
9.压力的应对策略: (识记)P261-263 (1)三阶段:冲击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 刺激过大,会使人眩晕、发懵、不知所措等“类休 克状态”)、安定阶段、解决阶段
(2)两类应对策略: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处 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减轻不适感不直接解 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消解不良反应。
3)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
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如,广场恐惧症(露天 空间);社会恐惧症;特殊恐惧症(对某种物体或某 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狗、开车、医院等)(识记 4)强迫症:有强迫症的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 思想和行动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 性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
与事业兼顾……。”春娇用“否定”的防卫方法来逃避现实的
痛苦。
2)幻想:指通过想像中的成就去满足受到 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白日梦” 3)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 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领会)
4)压抑: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 ,不去回忆、主动遗忘。曾因偷拿钱物而羞愧的人会 压抑,但以后遇上同学丢东西,就怕被怀疑,以至发
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
调,能适应社会。
(2)界定的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 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3)心理健康水平有三个等级:P251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
(领会)P253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
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
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4.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 心理健康与压力 三 心理健康与挫折
四 心理健康与焦虑
本章共有16个知识点,重点15个
健康:
(识记)P250
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
面的一种完好的状态。
1.心理健康:
(识记)P251
(1)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
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
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为某种特殊症状
的一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
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综合看,至少有三个方面
的不同含义: (识记)P254-255
(1)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
激。“压力很大的工作”
(2)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包括两成分:
心理成分和生理成分
(1)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
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
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是引起生理压力 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如变质食物(识记) (2)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 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
挫折虽然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挫折
对人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12.挫折后的反应:(领会)P266-267
1)攻击行为—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如在
单位受气回家责打妻儿 2)冷漠:在长期受到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 到无力时。 3)幻想 4)心理防御机制
13.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5大类 会)P267-268
14.挫折的应对策略:4条策略(简单应用)P269-270
(1)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观念—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
无限夸大后果(结果使人越想越消沉)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自强不息是一切成功者
的共同特征
15.焦虑障碍:定义 焦虑障碍的5种主要类型
(识记)P272-274
5)创伤后应激症:创伤后应激症最常见的表现是对
创伤事件(如目睹亲人或朋友的死亡)的重复体验。
16.焦虑的应对策略:6个方面
(论述)P275-277
(1)认清焦虑状况:身体、思维和心理的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

(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如通过想象减轻考试的焦虑)
(3)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
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 表中,当发生丧偶的生活事件时,压力感是100. (4)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 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 化背景中而产生的压力。如出国留学
5)反向: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
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内心
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
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6)转移:指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
小的对象身上。如迁怒。
7)退行:指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 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 童水平。如考试不及格的啼哭、与自己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
赌气。
8)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
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如酸葡萄
效应。
9)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
到痛苦。学习平平,发展特长
10)升华: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
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如化悲痛为力量。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地 与消极的)
7.压力的身心反应: (了解)P257-258
(1)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包括三阶段:警
觉、抗拒和衰竭阶段。
(2)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
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
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是过度的压力会 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 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 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
(3)应避免的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 抽烟、沉溺于幻想、攻击自己或他人等。 (简单 应用)
(4)正确的应对方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 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 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 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 常开; 6) 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的 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10.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
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
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记)P265 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 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 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 (识
11.挫折的产生原因: (领会)P265-266 (1)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 条件、社会条件,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 所不能左右的。 (2)内在因素: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 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 、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