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地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 熟悉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分析地基问题;2. 能够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设计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基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的定义和功能;2. 地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地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 不同类型地基的设计计算;5. 地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法:进行地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基的性质和特点;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工程》;2. 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3. 多媒体资料:地基实验视频、工程图片等;4. 实验设备:土壤力学实验装置、地基模型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性和创新性;3. 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基、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基础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工程案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进行地基基础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和分析,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概念:讲解地基、基础的定义,探讨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基础概述2. 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介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阐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土的性质与分类3. 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讲解不同类型的基础结构,分析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的类型与选用4. 地基基础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简单地基基础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尺寸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基础计算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6.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基基础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与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解:1.选择持力层并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采用截面为300×300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HRB335级钢筋。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五层碎石混砂石作为桩尖持力层。
桩尖进入持力层0.5m (>d=30000mm)。
将自然地坪填高至黄海标高,初步确定承台尺寸为2.0m ×3.0m ,承台埋深1.6m ,故桩长24.5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uk QkN A Q Q Q 4.6653.01700)5.04215177132303.04p l q u 2p sk i sik pk sk uk =⨯+⨯+⨯+⨯+⨯⨯⨯=+∑=+=(3.确定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并确定桩数n 及其布置按照规范要求,。
,取mm 1200d 4a d 3a ==≥S S 查表得,。
;60.111.1sp sp ==γη先不考虑承台效应,估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为N Q R k 46260.14.66511.1sp uk sp =⨯==γη 桩基承台和承台以上土自重设计值为N G k 192206.10.30.2=⨯⨯⨯= 初估桩数n 为根22.546219220001.11.1n =+⨯=+⨯=R G F取桩数n=6根。
承台面积为1.8m ×3.0m ,承台高度1.3m 。
由于n >3,应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 。
查表得:。
,,60.1p s 1.1810.1p s ====γγηηN Q Q R k 4656.115318.16.14.51210.1p pk p s sk s =⨯+⨯=+=γηγη4.基桩承载力计算:N M G F N k 15.4002.142.13.1251506206.14.52000x x n 22i max y max =⨯⨯⨯++⨯⨯+=∑±+=)( 因为kN R N N 4.5544622.12.1k 15.400max =⨯=<=,且N R N G F N k 462k 13.3626206.14.52000n =<=⨯⨯+=+= 所以满足要求。
地基基础教案
地基基础教案教案标题: 地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地基基础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3. 理解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
4. 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类型。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2. 地基基础的种类及其特点。
3. 地基基础的选择原则。
4. 地基施工的基本流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基基础类型的建筑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对地基基础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a. 简要介绍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b. 细致描述不同种类的地基基础,包括浅基础(如连续墙基和浅桩基)和深基础(如钢筋混凝土桩基和螺旋桩基),并解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c. 阐述地基基础选择的原则,包括地质调查评估、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等。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学生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荷载、施工成本等因素,并给出理由。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地基施工的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地基基础类型并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5. 总结回顾:总结地基基础的种类和选择原则,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地基基础的建筑工程案例。
2. 与地基基础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估:1. 在案例分析中评估学生的地基基础选择能力,包括地质调查评估、建筑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2. 在实践活动中评估学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不同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和案例。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以上就是地基基础教案的一个例子,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你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演示等方法验证地基处理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到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基础处理概述:介绍地基基础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地基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地基(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地基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预压加固、排水固结、深层搅拌、桩基等,并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设备:介绍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施工要点。
5.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与评估:讲解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如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以及评估标准。
6. 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地基基础处理概述,地基类型及特点。
2. 第2周:地基处理技术(预压加固、排水固结)。
土力学及地基课程设计
土力学及地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土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掌握基础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3. 帮助学生了解土体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土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地基基础设计。
2. 提高学生分析土体稳定性问题,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力学及地基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土的物理性质:讲解土的三相组成、土的密度、含水量、土粒的粒径分布等基本概念,分析土的物理性质对地基工程的影响。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1章。
2. 土的力学性质:介绍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质,阐述土的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2章。
3. 地基基础设计:讲解基础类型、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基础尺寸设计,分析不同类型基础的适用条件。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3章。
4. 土体稳定性分析:介绍土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阐述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分析影响土体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4章。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土工试验,实地观察地基处理工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第5章及实际工程案例。
地基与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作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及其特点,掌握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基与基础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基础设计计算、绘制基础施工图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2.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质量,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与基础设计基本概念:讲解地基、基础的定义,作用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地基特性及地基处理: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特性,介绍地基处理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基础设计原理:阐述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基础类型、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基础施工技术:介绍基础施工的常见工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地基与基础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地基与基础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地基特性及地基处理第三周:基础设计原理第四周:基础施工技术第五周:地基与基础工程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地基与基础设计相关知识。
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基基础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3)熟悉各种基础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工程实践。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基础设计;(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基础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基础概述:地基的概念、分类、作用和基础的设计流程;2.地基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3.沉降计算:沉降计算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和控制标准;4.稳定性分析:基础稳定性评价方法、加固措施及应用;5.基础设计实例:各种基础设计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工程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基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础设计的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基基础设计》及相关辅助教材;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专著及工程案例;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地基基础实验装置、计算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4.课程设计:学生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实践,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整理)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编号20柱承台设计计算: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计算 1.1基础埋深hh=()17.1+64.563.23-÷18=1.02m故取h 为1.03m ,则承台底标高为-1.27-1.03=-2.300m 。
绝对标高为62.200m 。
1.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1.2.1桩顶标高由于桩顶进入承台内为50mm ,故桩顶标高-2.250m ,绝对标高为62.250m ;1.2.2 Raa )桩周长u=1.257m ,桩身面积Ap=0.126㎡; b)土层中各段桩长为1l =62.250-60.840=1.41m2l =60.840-59.64=1.2m 3l =59.64-45.24=14.4m 4l (进入持力层)=2mc )a pa p p i sia R q A u q l =+∑=0.126×4500+1.257×(1.41×0+1.2×20+14.4×35+2×58)=1376.5kN2.桩数k kkF G n N +=,由于承台及覆土重相对于柱底轴力很小,故先试算桩数,则2657.2 1.91376.5k a F n R ===,暂取3根桩。
3.承台计算设计值=标准值×1.35,故F=3587.22kN ,Mx=12.83kN ·m ,My=-14.18 kN ·m ,Vx=-1.89kN,Vy=30.11kN具体计算如下:一、示意图:二、基本资料:承台类型:四桩承台承台计算方式:验算承台尺寸1.依据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几何参数:承台边缘至桩中心距: C = 400 mm桩列间距: A = 1600 mm桩行间距: B = 1600 mm承台根部高度: H = 1000 mm承台端部高度: h = 1000 mm纵筋合力点到底边的距离: as = 85 mm平均埋深: hm = 2.30 m矩形柱宽: Bc =700 mm 矩形柱高: Hc = 700 mm 圆桩直径: Ds = 400 mm 换算后桩截面:Ls = 320 mm 3.荷载设计值:(作用在承台顶部) 竖向荷载: F = 3587.22 kN绕X 轴弯矩: Mx = 12.83 kN •m绕Y 轴弯矩: My = -14.18 kN •mX 向剪力: Vx = -1.89 kN Y 向剪力: Vy = 30.11kN 4.材料信息: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fc = 14.30 N/mm 2ft = 1.43 N/mm 2钢筋强度等级: HRB335fy = 300.00 N/mm2三、计算过程:1.作用在承台底部的弯矩 绕X 轴弯矩: M 0x = Mx -Vy •H = 12.83-30.11×1.00 = -17.28kN •m绕Y 轴弯矩: M 0y = My +Vx •H = -14.18+(-1.89)×1.00 = -16.07kN •m2.基桩净反力设计值: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0022x i y ij j F M y M x Ni n y x ••=±±∑∑(8.5.3-2)010********.22(17.28)(0.46)(16.07)(0.8)1199.523 1.27 1.28x y j j F M y M x N kN n y x ••-⨯--⨯-=-+=-+=∑∑010********.22(17.28)(0.46)(16.07)0.81179.443 1.27 1.28x y j jF M y M x N kN n y x ••-⨯--⨯=-+=-+=∑∑010********.22(17.28)0.9201208.263 1.27x y j j F M y M x N kN n y x ••-⨯=-+=-+=∑∑Ra 设计值为1.35×1376.5=1858.3 kN ,均大于N 。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类型等。
2.解释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分布、承载力、沉降计算等。
3.应用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地下室等。
4.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类型等基本概念。
2.地基基础工程原理:讲解压力分布、承载力、沉降计算等基本原理。
3.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介绍浅基础、深基础、地下室等设计方法。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地基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基础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所需的设备,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一.docx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班级二、设计时间:一周三、课程设计任务:完成一幢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四、课程设计目的:了解实际工程中钢筋径条形基础设计的步骤和掌握设计的方法。
五、设计内容:1、据所给资料,选择基础材料,构造形式及基础埋深。
2、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及进行相应的验算,如有软弱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判定是否进行基础沉降计算。
并选择两点进行沉降计算,验算沉降差是否满足要求。
4、确定基础剖面尺寸及底板时筋。
5、绘制基础施工图,并编写设计说明:①基础平面布置图;②基础详图。
六、设计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资料;2、上部结构平面图及荷载分布。
七、时间安排:周周三进行地基基础计算,要求计算书正确工整,周四~周五绘制施工图。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土层及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土层及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9m<,4、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x4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商差450mm。
柱网布置如下列图。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级。
5、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Nik=1280kN,N2k=1060kN,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Nl=1728kN,N2=1430kN(其中Nik为轴线②〜⑥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N2k 为轴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N1为轴线②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N2为物线①、⑦柱底竖向荷载基本组合值)申^1A■iA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通过课程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地基基础设计的能力,此设计是完成一幢框架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其步骤如下:1、据上部结构的荷载图,将荷载分布相近的基础归并成一组,并选取最大的荷载供以后步骤的计算。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土木工程系《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12一、地基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构造要求,为将来从事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资料:某单层建筑物为内框架结构,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300×400mm,墙厚为240mm,室内外高差为0.45m,采用MU10粘土多孔砖,M5水泥砂浆。
垫层为C10混凝土,独立柱基础、桩及桩承台为C25混凝土,钢筋为HPB235。
地质剖面图如图一、二所示,建筑底层平面图如图所示。
题号见表一。
(三)设计要求:1.计算书内容完整、步骤清楚,包括山墙、外墙砖基计算,独立柱基础计算,桩及桩承台计算。
2.绘制一张2#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及刚性基础剖面图(1:30)与独立柱基础详图(1:40)及施工说明。
4.要求每位同学按表一中自己的题号进行设计,与题号不合者以不及格论处。
附:地质剖面图3456学生题目分配表 表一二、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刚性基础设计(山墙基础和外纵墙基础)、一个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和一个柱下桩基设计。
(一)刚性基础设计 1.确定基础埋深从地质资料来看,上层土质较好,可作为持力层,基础荷载不大,所以基础埋深取1m 左右即可。
计算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值:()()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2.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hf F b G a K γ-≥注意b 值取成50mm 的倍数3.验算地基的软弱下卧层 具体步骤参见教材 4.确定基础的剖面尺寸可下面采用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1)混凝土和砖的组合基础A .首先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厚度h 1,(300~500mm 左右,取50mm 的倍数) 根据构造要求,选用C15的混凝土,根据基底压力P K =bG F KK +,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并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外挑长度b 18B .确定每边砖基的台阶数n60201⨯--≥b b b n b 0为上部墙身的厚度,注意台阶数n 应取整数C .验算基础的高度h 是否满足基础的构造要求当上部砖基为间隔式时:12060211⨯+⨯+=n n h h ,n 1+n 2=n 为每边的台阶数,注意n 2≥n 1, 不然就不符合砖的刚性角的要求。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地基与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要求;了解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基础设计计算;能够分析评价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能够制定地基与基础施工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基与基础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2.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其比较;3.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4.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5.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可靠性分析及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方法;3.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实验法:安排地基与基础工程实验,使学生了解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地基与基础工程实例;4.实验设备:配置地基与基础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设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4.课程设计:安排一次地基与基础设计课程设计,评估学生的实际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心得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心得
设计地基基础课程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教学目标。
地基基础课程通常面向建筑或土木工程领域的学生,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理解基础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及应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包括基础工程的概念、基础类型和设计原则、地基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基础的施工方法、基础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解、实验室实验、案例分析、现场考察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使其能够从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学习和体验。
4. 评估方法:确定课程的评估方法。
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评估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价值,确保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5. 实践环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
包括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地震工程的案例分析、地基基础的模拟试验等。
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结合课程内容和评估方法,设计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基础工程
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桥梁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桥梁地基基础的受力原理,了解不同类型地基的承载力特点。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桥梁地基基础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桥梁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运用绘图工具,绘制桥梁地基基础的施工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自豪感。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桥梁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地基基础概述- 地基与基础的定义与功能- 地基与基础的分类及其应用2. 桥梁地基基础受力原理-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特性-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与评价- 基础形式与受力特点3. 桥梁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设计基本要求与规范- 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 基础结构设计原理4. 桥梁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施工安全措施与管理5. 桥梁地基基础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案例解决策略与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涵盖桥梁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受力原理、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案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桥梁地基基础的知识体系。
地基课程设计2
地基课程设计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基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地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方法;掌握地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基施工的流程和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中的地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地基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基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地关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和应用。
2.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天然地基的处理方法、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以及地基加固技术。
3.地基设计原理:包括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稳定性的分析等。
4.地基施工技术:包括地基施工的基本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及施工质量控制。
5.地基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问题,探讨地基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地基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地基工程施工现场或进行地基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地基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地基实验所需的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一、设计任务根据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及混凝土原理课程设计修改方案,对该小学教学楼进行基础设计。
通过PKPM 计算柱脚内力并生成基础详图,在计算内力的前提下,参考PKPM 基础设计方案设计基础类型并对基础底板进行配筋计算。
建筑地层的地质条件为:二、基本条件确定人工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选用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杂填土m h 1=,故持力层选在粉质粘土层,基础埋深m d 2.1=。
基础混凝土等级采用C30级混凝土,钢筋采用HRB300级钢筋。
参考PKPM 设计结果,各基础类型选用如下:基础JJ J J 4321,,,为独立基础,J5为双柱联合基础。
三、基底尺寸设计根据粉质粘土50.0,83.0==L I e ,查表得6.1,3.0==d b ηη,基础埋深m d 2.1=。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进行修正(暂且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1、 确定基础J 1的基底尺寸(1)、基础1J 的柱脚内力(取荷载标准组合)为:X 方向弯矩较小,不进入计算。
考虑基础偏心作用,将基础底面面积按20%增大,即基底面积采用方形基础,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21644m bl A =⨯==,b >m 3,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b d f f b m d ak a 7.201)34()101.18(3.0)5.02.1(2.176.1180)3()5.0(1=-⨯-⨯+-⨯⨯+=-'+-+=γηγη(2)、持力层承载力验算用于持力层验算的回填土高度为m d 5.128.12.1=+=故基础和回填土重: KN dA G G k 480165.120=⨯⨯==γ 偏心距: m l m G F M e k k k 67.0646033.0480214886==<=+=+=,(满足)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7.2013.164164802148=<=+=+=,(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f Kpa l e A G F P a k k k 0.2422.14.172)4033.061(164802148)61(max =<=⨯+⨯+=++=(满足)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08.163)4033.061(164802148)61(min >=⨯-⨯+=-+=Kpa l e A G F P k k k (满足) 故基底面积满足要求,确定该基础底面尺寸为m m 44⨯。
(3)、软弱下卧层验算由于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故需对其进行验算。
由b b m Z 50.0975.09.32.11.5>==-=,且5.20.2/0.5/21==s s E E 。
故取地基压力扩散角424.0tan ,23==θθο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KpaZ b Z l p bl cd k z 0.43)424.09.324)(424.09.324()2.12.173.164(44)tan 2)(tan 2()(=⨯⨯+⨯⨯+⨯-⨯⨯=++-=θθσσ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 cz 2.529.31.82.01.18117=⨯+⨯+⨯=σ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2/2.109.32.12.52m kN zd czm =+=+=σγ由淤泥质粘土0.1,85.0==L I e 查表得0.1,0==d b ηηKpa f Kpa az cz z 1.1272.952.520.43=<=+=+σσ,(满足)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验算:KPa f KPa P P az cz z56.25076.18116076.21=<=+=+(满足)2、 确定基础J 2的基底尺寸(1)、基础2J 的荷载标准组合为X 方向弯矩较小,不进入计算。
考虑基础偏心作用,将基础底面面积按25%增大,即基底面积采用方形基础,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264.338.58.5m bl A =⨯==,b >m 3,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持力层承载力验算用于持力层验算的回填土高度为m d 5.128.12.1=+=故基础和回填土重: KN dA G G k 8.94036.315.120=⨯⨯==γ 偏心距: m l m G F M e k k k 87.066.56055.08.9404424293==<=+=+=,满足。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3.2061.17136.318.9404424=<=+=+=,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f Kpa l eA G F P a k k k 6.2472.11.181)6.5055.061(36.318.9404424)61(max =<=⨯+⨯+=++=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3.161)6.5055.061(36.318.9404424)61(min >=⨯-⨯+=-+=Kpa leA G F P k k k ,满足。
故基底面积满足要求,确定该基础底面尺寸为m m 6.56.5⨯。
(3)、软弱下卧层验算由于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故需对其进行验算。
由b b m Z 50.0696.09.32.11.5>==-=,且5.20.2/0.5/21==s s E E 。
故取地基压力扩散角424.0tan ,23==θθο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 cz 2.529.31.82.01.18117=⨯+⨯+⨯=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2/2.109.32.12.52m kN zd czm =+=+=σγ由淤泥质粘土0.1,85.0==L I e 查表得0.1,0==d b ηηKpa f Kpa az cz z 1.1277.1112.525.59=<=+=+σσ,满足。
3、 确定基础J 3的基底尺寸(1)、基础2J 的荷载标准组合为Y 方向弯矩较小,不进入计算。
考虑基础偏心作用,将基础底面面积按20%增大,即基底面积考虑柱位柱距较小,为避免基础碰撞,采用矩形基础,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24.148.43m bl A =⨯==,无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验算用于持力层验算的回填土高度为m d 5.128.12.1=+=故基础和回填土重: KN dA G G k 4324.145.120=⨯⨯==γ 偏心距: m l m G F M e k k k 8.068.46079.0432*******==<=+=+=,满足。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5.1999.1714.144322044=<=+=+=,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f Kpa l eA G F P a k k k 4.2392.19.188)8.4079.061(4.144322044)61(max =<=⨯+⨯+=++=,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9.154)8.4079.061(4.144322044)61(min >=⨯-⨯+=-+=Kpa leA G F P k k k ,满足。
故基底面积满足要求,确定该基础底面尺寸为m m 8.43⨯。
(4)、软弱下卧层验算由于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故需对其进行验算。
由b b m Z 50.03.19.32.11.5>==-=,且5.20.2/0.5/21==s s E E 。
故取地基压力扩散角424.0tan ,23==θθο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KpaZ b Z l p bl cd k z 7.40)424.09.323()424.09.328.4()2.12.179.165(8.43)tan 2)(tan 2()(=⨯⨯+⨯⨯⨯+⨯-⨯⨯=++-=θθσσ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 cz 2.529.31.82.01.18117=⨯+⨯+⨯=σ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2/2.109.32.12.52m kN zd czm =+=+=σγ由淤泥质粘土0.1,85.0==L I e 查表得0.1,0==d b ηηKpa f Kpa az cz z 1.1279.922.527.40=<=+=+σσ,满足。
4、确定基础J 4的基底尺寸(1)、基础4J 的荷载标准组合为Y 方向弯矩较X 方向小,故以Y 方向的弯矩为主进行计算,X 方向只做复核参考。
考虑基础偏心作用,将基础底面面积按20%增大,即基底面积考虑柱位柱距较小,为避免基础碰撞,采用矩形基础,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214.74.31.2m bl A =⨯==,m m b 31.2<=,无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验算用于持力层验算的回填土高度为m d 5.128.12.1=+=故基础和回填土重: KN dA G G k 2.21414.75.120=⨯⨯==γ 偏心距: m l m G F M e k k k 57.064.36036.02.21498243==<=+=+=,满足。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5.1995.16714.72.214982=<=+=+=,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f Kpa l eA G F P a k k k 4.2392.11.170)4.3036.061(14.72.214982)61(max =<=⨯+⨯+=++=,满足。
验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7.149)4.3036.061(14.72.214982)61(min >=⨯-⨯+=-+=Kpa leA G F P k k k ,满足。
故基底面积满足要求,确定该基础底面尺寸为m m 4.31.2⨯。
(5)、软弱下卧层验算由于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故需对其进行验算。
由b b m Z 50.09.19.32.11.5>==-=,且5.20.2/0.5/21==s s E E 。
故取地基压力扩散角424.0tan ,23==θθο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KpaZ b Z l p bl cd k z 0.29)424.09.321.2()424.09.324.3()2.12.179.159(4.31.2)tan 2)(tan 2()(=⨯⨯+⨯⨯⨯+⨯-⨯⨯=++-=θθσσ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 cz 2.529.31.82.01.18117=⨯+⨯+⨯=σ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2/2.109.32.12.52m kN zd czm =+=+=σγ由淤泥质粘土0.1,85.0==L I e 查表得0.1,0==d b ηηKpa f Kpa az cz z 1.1272.812.520.29=<=+=+σ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