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田忌赛马_17
![田忌赛马_17](https://img.taocdn.com/s3/m/07984925af1ffc4ffe47acea.png)
田忌赛马导读:记得的《文汇报》上曾有一篇文章谈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低,取决于人生活得是否愉快”。
的的确确,在人的基本衣食温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活高质量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心情的愉悦。
儿童的主要生活时光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但是,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在那样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附属地位,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厌学因素,是学习为苦恼。
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没有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
那么,如何提高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如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感到愉快?儿童生活的高质量首先在于儿童的好奇心、自尊、交往、归属、荣誉感等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就儿童来讲,适合于他们满足自己精神生活需求的方式,主要是游戏。
特别是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的今天,儿童已经基本上远离了为了谋生而进行的“成人生计”活动。
儿童在日常的主要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主要是在游戏。
有专家指出: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在《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中谈到:“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游戏中,儿童在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1、儿童自主选择(至少可以实现对内容的认同和趋向),自由操作,没有谁给以限制。
2、主动性。
儿童游戏的动机完全出于一种兴趣自觉自愿的,是一种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3、角色转化快、体验深。
儿童在团体游戏中,能够很快进入游戏制定的角色,并且全身心投入,达到忘我的境地。
这是儿童游戏反映社会化背景的重要方面。
4、自由性。
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随心所欲。
5、平等、民主、自律。
在游戏中,儿童为了游戏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具有极强的自觉性。
在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游戏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学生主动地投入精力和时间。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3)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3)](https://img.taocdn.com/s3/m/5bf6b88dd0d233d4b14e6962.png)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1、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的含义。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教育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取创生新的教学模式。
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含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2、与经典为友的含义。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古老的智慧,经典比时尚更为真实。
因此,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时,要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在改革中不急于求成,通过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深化,将古老的智慧转化成教师的信念、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才会更细致、深入。
3、教育即解放的含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
教育即解放,是指教育要拒绝灌输,因为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把人从互相敌视、互相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
其侧重点是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教育的力量之含义。
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取决于公民的素养,即人民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1)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2)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至关重要;(3)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教育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嫰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5、良好的教育的含义。
(1)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cba8f3d866fb84ae45c8dfc.png)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鲁滨逊漂流记》是我非常钟爱的一本探险类图书,主人公被人遗弃在一个荒岛上,与世隔绝,独自生活了四年多,最终被一个航海家带回自己的国家。
他的坚毅、勇敢帮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摸索、寻求到一条挑战自我、适合自己、娱乐自我的道路,为后人的探险提供了生存指南。
鲁滨逊初到岛上,两眼一抹黑,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他利用漏了洞的船上遗留下来的东西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使他得以存活下来。
他的勤劳和智慧带给他无限的创造力,虽然之前都未曾接触过,以至于在建造家园的过程中动作略显笨拙,经过多次的磨合锻炼他变成了熟练工。
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制造得心应手的工具,有了工具开始改善住宅条件,同时抵御野兽的入侵,保证自身的安全。
训练野生动物,转化为家禽饲养,增添营养的补给,作为食物补给的一种渠道。
无意之间发现自己可以种植粮食,为长期生存储备口粮。
生病时发现《圣经》医治了他的疾病,也在精神上极大的鼓励了他,驱逐一个人长期相处的寂寞,精神食粮的摄入使他变得更加坚定自己可以等到救援者,意识到自己曾经在过去的生活中犯过的错误,向上帝献上虔诚的忏悔,祈祷上帝派天使引导他逃离荒岛,改变悲催的命运。
随着对岛上的每寸土地的探索,他发现了更多食物的来源,晾晒收起来位即将来临的雨季储备食物。
渐渐地他有了富裕的食物,储备食物使他更加自如的在岛上生活了,同时他开始感恩上帝的赐福,懂得与人分享的乐趣,回忆自己以前不畏上帝的狂野,认识到自己曾经的罪恶生活,反省之余变得坚定,不但心平气和的接受上帝的对当前处境的安排,还感谢上帝让自己保住了命,精神境界有了高度的认识。
随后野人的出现带给他极大的困扰,星期五的到来使他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改变,他们一起制造船只,一起预防野人的不断侵袭,一直到最后遇见了船长,并在船长的帮助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英国。
这是一段极富传奇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具备的那些宝贵的特质也并非一开始就有,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他不断从自然的奥秘里汲取营养,自我修复、自我调适、自我救赎的过程中状况频出,主人公以非凡的勇气克服自己不能承受的压力和挑战,最终战胜了一切的艰难险阻,获取了胜利。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周红霞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周红霞](https://img.taocdn.com/s3/m/bee0bc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4.png)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周红霞,女,1972年7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河南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济源市高级中学物理教师,从教15年来,周红霞老师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15年来,她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学者之路多坎坷孜孜不倦收获多周红霞老师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然而谁知道她学者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1995年7月,周红霞老师从河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济源市第五中学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
年轻漂亮的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
她出色的表现赢得济源市各个学校的注意,2004年周红霞老师被济源市高级中学领导“挖”到这所重点中学。
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
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物理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
”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忙碌的周末。
总感到时间脚步的匆匆,惟恐时光飞逝,机会不再,总想多读快读。
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负担繁重对个人的影响是什么?
![负担繁重对个人的影响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665d9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e.png)
负担繁重对个人的影响是什么?一、身体健康的影响1.1 长期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压力反应,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1.2 身体疲惫,免疫力下降。
负担过重会导致长时间的疲劳感,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睡眠,进而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1.3 高负担会增加出现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压力会引发体内激素的失衡,对这些疾病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二、心理健康的影响2.1 高度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波动等情况出现。
这些问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负担繁重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病发病。
这些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2.3 长期承受巨大的负担会降低个人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加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这些心理问题会对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三、生活质量的影响3.1 负担繁重可能导致个人无法充分对生活进行规划、享受和探索,从而影响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3.2 高负担会大大减少个人的自由时间和休闲娱乐时间。
缺乏休息和放松,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容易引发人际关系问题。
3.3 长期处于高负担状态下,难以调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导致工作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影响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四、个人关系的影响4.1 负担繁重容易导致个人情绪波动剧烈,特别是对他人表现出易怒、脾气暴躁等情况,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4.2 高负担可能导致个人缺少沟通和共享的时间,进而导致与家人、朋友等关系疏远。
4.3 长期面临负担过大的状态,难以有效分配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对伴侣或子女的关注和关怀,产生家庭矛盾。
五、应对负担繁重的建议5.1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规划工作与生活,避免负担集中在某一方面。
5.2 学会有效的压力释放方法,如运动、冥想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3 寻求支持和帮助。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3e15d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f.png)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张。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变得粗心起来,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
而对于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粗心造成的,但是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其实,粗心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许多人来说,粗心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忙碌等外部因素造成的。
在工作中,压力大、任务繁重很容易导致粗心。
因为当人们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时,大脑会负重过度,导致思维不够集中、分散,从而导致犯错的几率增加。
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也会让人们疲于应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细节,也容易表现出粗心的状态。
粗心可能还与心理状态有关。
比如说,当人们感到焦虑、烦躁、沮丧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容易出现粗心现象。
这是因为心理状态不佳容易使人分散注意力,难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导致粗心。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粗心都是因为肤浅的不重视,也许很多时候是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的。
粗心可能还会受到个人习惯和个性特点的影响。
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都不同,所以对事物的关注程度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对细节非常敏感,很容易发现问题,而有的人却可能较为随意,容易忽略一些细微的地方。
由此可见,个人的习惯和个性也会影响到粗心的发生。
虽然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粗心的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因此而放纵自己的粗心。
因为粗心可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麻烦和不便。
事实上,粗心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工作中的错误、生活中的疏忽等等,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个人形象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即使有很多原因容易使人粗心,但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粗心的发生,培养自己的细心和耐心。
那么,如何预防粗心呢?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遇事不慌不忙,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情绪左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专注,减少粗心的发生。
我们要尽量避免分心,从而集中注意力在当前的任务上。
比如说,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这样有利于我们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
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精选】
![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bce97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5.png)
美国华盛顿州有一个《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共26条,规定了教师面对学生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指出了教师职责的界限。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许锡良逐一点评这些行为守则,并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而不是让某门学科变成“技术活”。
1、记住学生姓名。
这一条其实是既简单又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对自己的姓名都很关注。
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就是在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注意尊重人权的国家。
对他人的尊重,首先是把对方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来尊重,而不作为一种身份来尊重的。
所以,对优秀教师的要求中记住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比而言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并无这一条。
2、注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
这一条说明美国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注重历史和过程的,要求切合实际,做到客观公允。
不能因为过去的缺点错误,就戴上有色眼镜来看一个人。
也不因为过去优秀,就放松了对一个学生成长的警惕。
而要求“与辅导员”联系说明美国学校的教师并不是像我们这样,教师既育智又育德,一个人对学生的成长全包揽了。
而且要完全奉献,不完全奉献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教师。
教师与辅导员的身份不是同一的,而是有所分工的。
美国学校有大量的辅导员(相当于专职班主任或者专职生活导师),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所以美国学校20人就是大班上课了,15人以下才叫小班。
辅导4 11 201628员专门是为学生的生活及品行而设的。
而教师主要是在知识与智慧上为学生提供服务。
在美国教书与育人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来分工合作来负责完成的。
不像我们强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美国学校对教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具体的要求,教师要有自信,学生才可能有自信。
教师不能成为社会上的被压迫者。
真诚公正而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其实也容易得到到学生的好感。
美国教师普遍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智慧。
致新任教育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致新任教育部长的一封公开信](https://img.taocdn.com/s3/m/aca89deae009581b6bd9ebf5.png)
致新任教育部长的一封公开信——有关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八大恶性问题及其思考尊敬的袁部长:您好!适值您出任共和国教育部长之际,我——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以公开信的形式斗胆向您提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十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浅层思考。
所述所议,当属一孔之见,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之一:当下的基础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在总结教育成果和办学成就时,都八股文式的罗列出了育人的种种辉煌和卓越。
但是,从教育的本身来看,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漠视人的存在、忽视人的发展甚至是亵渎人的尊严的严重问题。
突出的表现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围着知识转、学生围着分数转、家长围着考试转是学校教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常态形式。
“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的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终极目标。
得分数者得天下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高度一致的共识。
因此,有人曾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优秀的学生,而是卓越的考生。
此言毫无虚饰的成分。
在这种严重偏离教育主旨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被完全的忽视、漠视和无视了。
思考: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经当面向苏霍姆林斯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你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卡娅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首先是人学”的论断是教育理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创造。
但是,今天,在所谓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之后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目中无“人”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嘲笑。
更有甚者,一个个有灵性的人被模塑、一个个健全的人被摧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杀戮,也已经成为教育成果中重要的副产品。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之二:师生负担的异常沉重导致师生一体化肤浅。
说一个人肤浅什么意思
![说一个人肤浅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7117d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7.png)
说一个人肤浅什么意思肤浅是一个用来形容人的词语,它表示一个人缺乏深度和内涵,只从表面来判断、理解和评价事物。
肤浅的人往往只关注外表、外貌和表面现象,对于事物的本质、内涵和深层次的意义缺乏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肤浅的人,他们的思维浅薄,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往往以貌取人,只看重外在的表面条件,而忽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素养和人格魅力。
肤浅的人通常追求时尚和流行,关注物质享受和表面的虚荣。
他们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名利,而忽视了对内在价值的追求。
他们只顾及短期的利益和享受,往往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肤浅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追逐一时的刺激和满足,却忽略了对自身修养和提升的重视。
肤浅的人也容易被信息和观点的表面所迷惑,缺乏挑战和质疑的勇气。
他们往往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只听从别人的指示和引导。
他们很难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操控。
在处理复杂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中,肤浅的人显得表面浅薄,缺乏真诚和深度的交流。
肤浅的人有时候也会表现出自大和自以为是的态度。
他们自认为仅凭表面就能判断他人的能力和价值,往往对他人持有偏见和歧视。
这种肤浅的思维模式使他们无法真正欣赏和理解他人的不同,对于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观点缺乏认同。
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缺乏一个客观的认知,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
然而,肤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永远无法改变。
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深入理解和把握更多的事物。
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一个肤浅的人可以逐渐变得更加深入和内涵。
正如谚语所说,不管一个水杯是满是空,都有增添水的可能。
只要一个人有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意愿,就能够克服肤浅的局限,达到更高的认知和智慧。
因此,肤浅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状态,是可以被改变的。
我们应该努力摒弃肤浅的思维模式,注重内涵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
只有在深入思考和理解事物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
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https://img.taocdn.com/s3/m/0a97084ecf84b9d528ea7a90.png)
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北京师大教育学院肖川负担过重之所以会导致肤浅,我想,原因恐怕就在于:负担过重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
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负担过重也不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
研究认为,情绪和智力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对儿童施加压力,可以使他的思维水平下降到前一阶段。
也可以这么认为,情感困难可能会妨碍儿童具备更高一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某一发育阶段没有解决的情感冲突将阻碍儿童下一阶段的思维发展。
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而负担过重有可能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少年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游戏的心态就是超功利的心态,就是只重过程而不问结果的态度。
负担过重有可能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毛病,而不利于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和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人是一个整体,学生没有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内心的丰富和心灵的深邃。
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
兴之所至的自由阅读,超功利的精神漫游,没有外在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
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灵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狭隘。
我曾在《闲适》一文中写道:"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课业负担过重是不可能带给学生一种闲适的心境的,倒极有可能使学生整日处在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的煎熬之中。
负担过重,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和肤浅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三补充阅读(6)——走近爱因斯坦
![高三补充阅读(6)——走近爱因斯坦](https://img.taocdn.com/s3/m/fbbdbd0ee87101f69f319504.png)
高三补充阅读(6)——走近爱因斯坦自由和科学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
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
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
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1.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2.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
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固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
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
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
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
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无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
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人不应当为着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
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64a8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0.png)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摘要】女性沉沦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涉及多方面因素。
社会压力是导致女性沉沦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在职场、家庭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家庭因素也对女性产生影响,包括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等问题。
心理问题是导致女性沉沦的另一重要原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使女性感到无助和绝望。
生活环境的恶化也会导致女性沉沦,包括物质生活的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
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封建思想、性别歧视等都会对女性造成困扰。
女性沉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关键词】女性沉沦、社会压力、家庭因素、心理问题、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原因分析。
1. 引言1.1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女性沉沦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女性沉沦的背后可能涉及着多种因素,包括社会压力、家庭因素、心理问题、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女性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包括来自职场、家庭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女性感到无助和沮丧,进而导致沉沦。
家庭因素也会对女性的沉沦产生影响,比如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等问题会让女性感到疲惫和无助。
心理问题也是导致女性沉沦的重要原因,比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让女性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使女性陷入沉沦,比如生活在破碎家庭、贫困环境或不良社区可能使女性感到孤独和绝望。
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沉沦也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对女性的发展和成长造成阻碍。
女性沉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解决。
2. 正文2.1 社会压力导致女性沉沦社会压力是导致女性沉沦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评价压力等。
女性在职场上常常面临性别歧视和职场竞争的压力,许多女性为了在职场上站稳脚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还要克服来自男性同事和上司的歧视。
这种职场压力往往会影响到女性的自信心和情绪状态,让她们感到沮丧和失落。
专家解析中国人“脸皮薄”原因
![专家解析中国人“脸皮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184a62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a.png)
专家解析中国人“脸皮薄”原因第一章:专家解析“脸皮薄”原因第二章:“脸皮薄”是把双刃剑第三章:当今社会脸皮不可太薄,大多数人都“脸皮薄”,那你知道她们为何脸皮薄吗?脸皮薄好不好呢?脸皮薄怎么办?今天给大家解开疑惑,告诉大家关于“脸皮薄”相关常识,赶快看看吧。
一位父亲带着穿戴整齐的儿子参加朋友聚会,其他孩子都彬彬有礼,准想自己的孩子竟在草地上滚了一身泥,父亲恨不得马上带着不争气的“犬子”离开……看到这个生活场景,人们可能会说:“这位的脸皮真薄!”其实,在我们身边“脸皮薄”的人并不少见。
而脸皮薄只是心理外化衍生出的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更含蓄、更好“面子”。
含蓄的传统源远流长。
儒家伦理的核心之一就是“礼”,包括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等。
它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就是:做人必须严格遵守道德教化。
谦虚谨慎的人应受到尊重;而对于“狂妄之徒”必须予以压制。
这里提到的“狂妄之徒”,就是那些在社会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有时甚至会无所顾忌的人。
随着道德教化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各个细枝末节,并不断得到强化和稳固,大多数认为,只有做一个低调而含蓄的人,才符合传统标准。
于是,含蓄成为中国大多数人认可的美德。
大多数都很看重面子。
在待人接物时,如果出现让自己丢脸的事,就会觉得无地自容。
这是因为,漫长的封建社会根本上都是“人治天下”,我们的言行要被群众所评论。
因此,不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一旦别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就会感到羞愧。
所以很多人都怕在人前丢面子,于是不敢多说话、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人害怕自己先示好,而对方不承受,那多丢面子。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被动点,先看别人有怎样的举动,自己再跟着效仿、所以,许多在说话做事时,常常显得不够主动。
不能笼统地说“脸皮薄”是好是坏,其实它更像一把双刃剑。
从积极方面看,它是遵守社会道德标准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凡事都谦虚,不刻意张扬,将会更顺利地融入社会。
负担繁重是否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限制和束缚?
![负担繁重是否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限制和束缚?](https://img.taocdn.com/s3/m/191619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5.png)
负担繁重是否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限制和束缚?一、难以实现人生目标1. 负担繁重会消耗人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压力过大,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2. 由于负担繁重,人们缺乏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
整日忙碌于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人们很难有充分的精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二、身心健康受到威胁1. 长期承受负担繁重的压力,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压力会引发睡眠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会造成身体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肝等。
2. 负担繁重会影响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由于缺乏时间,人们往往选择便利食品、快餐等不健康的食物,导致营养失衡和肥胖等问题的出现。
三、人际关系受到冲击1. 过度忙碌的生活让人们缺乏与家人和朋友共处的时间,容易导致感情疏远。
亲情和友情的缺失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不安和孤独感。
2. 负担繁重会导致人们无法保持健康的社交活动。
没有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缺乏机会结交新朋友,从而限制了个人的交际圈子。
四、机会成本的考量1. 由于负担繁重,人们无法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个人提升。
参加培训、学习新技能等机会减少,导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和职业发展的瓶颈。
2. 负担繁重也会加大人们在事业上的风险。
对于有潜力的个人来说,可能因为太过于忙碌而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
五、寻找平衡的策略1. 合理规划时间,确保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平衡。
发掘高效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更多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2. 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内心的负担。
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合理对待事业和生活中的压力,增强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 健康地处理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交圈子。
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相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4. 寻找个人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
抽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阅读、运动、旅行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尽管负担繁重的生活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限制和束缚,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心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等方式,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使负担不再成为限制和束缚,而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
如果浅薄是人生的弊病,那贪欲就是导致浅薄的根源
![如果浅薄是人生的弊病,那贪欲就是导致浅薄的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7cbe3655d4d8d15abf234e97.png)
如果浅薄是人生的弊病,那贪欲就是导致浅薄的根源一、浅薄,是人生处事之中极大的弊病。
如果说善良与厚道,是奉养德行、修养心性的根本,那么浅薄就是对应着善良与厚道,完全相反的人生态度。
浅薄的人会带着自己极其偏执而又狭隘的认知与人处事,他们在与人发生利益矛盾的时候,通常会过度斤斤计较,而且在某些关键时刻,甚至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得失而不顾人生大义,只为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
而“浅薄”产生的危害则是,不仅会封固了自己的脚步,也会因为自身的无知与狭隘,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身边的许多人。
因为从人性自我修养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得到救赎的根本,首先就是自己能够跳出肤浅的认知,站在更高更远的状态去审视人生,用更厚道善良的方式修养自己的心性。
但是世间浅薄者,恰恰是在这种状态上背道而驰的行径,他们需要用一生为自己的阴暗付出代价,也会带着这种阴暗去遮挡着别人的光芒。
在《围炉夜话》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就是因为这种人表里不一,表面看上去忠厚廉洁,但是内心并不是如此,这种人心中存在的虚伪矫饰,何其卑劣。
孔子为什么厌恶鄙夫呢?就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大局出发,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得失心太重,是个不知人生内涵的俗物。
孔子在《论语》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乡愿,德之贼也。
对于“乡愿”之人来说,他们就像是漠大世界中的井底之蛙一样,只是带着自己狭隘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虚伪去掩饰自己的卑劣。
而“鄙夫”之人,就是不明大义,不知精神价值重于个人利益的人,在他们的世界中,从未顾及大体也,只有既得的利益,不管在任何场合,哪怕破坏社会规则以及人生道义,也要谋求自己所祈求的个人得失。
他们总是用这种自私,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心理,期望获得最大利益。
两者之间看似相异,但其实都有着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浅薄,他们的浅薄除了能够伤害别人,最后也会酿成自身一生的悲剧。
论教育_爱因斯坦
![论教育_爱因斯坦](https://img.taocdn.com/s3/m/9ebe58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5.png)
论教育作者:爱因斯坦作者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终入籍美国。
曾任柏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校教授。
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题解:傅雷在家书中教导傅聪: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其次是成为一个艺术家,最后才是成为一个钢琴家。
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
而他再三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的,也正是使我们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下面三段文字,分别选自他的《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论教育》与《教师和学生》。
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时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青年一代的。
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
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
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二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1111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1111](https://img.taocdn.com/s3/m/13911b9c0242a8956aece427.png)
中国式作业
▪ ▪ 学生苦被作业累,春去秋来做不完。朝
看满堂灌,晚上题海战。百年作业有多少? 请君做做试试看。
▪
1979年6月,中国曾经派出了一个教育访问团去美
国考察小学和初中教育,回国后写下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
,见闻录部分有以下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
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
▪ 负担过重之所以会导致肤浅,我想,原因 恐怕就在于负担过重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 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 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 义,去构建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 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 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负担过重何以会导致肤浅——肖川
▪ 负担过重又可能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急 功近利、眼光短浅的毛病,而不利于学生 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 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的精神、 怀疑的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 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人是一个整体,学生没有自主性、独立性 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内心的丰富和心灵的 深邃,就不可能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也 不可能有强健的人格。
负担过重何以会导致肤浅——肖川
▪ 负担过重会导致肤浅,负担过轻也不利于学生的 发展。如果缺乏足够的智力负荷,缺乏理智的挑 战和认知上的冲突,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不会变得 丰富和深刻。问题是我们学校中的负担过重主要 是由于课程门类太多、太杂、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与单调——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打 疲劳战所导致的,这样的负担过重,使人疲惫, 使人厌倦,使学校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使 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能唤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成长的渴望,形成学 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山的那边》——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809041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45.png)
爱因斯坦论教育篇一:读《爱因斯坦与教育》有感阅读爱因斯坦与教育最近读了《爱因斯坦与教育》一书,深有感触。
书中所阐述的有关爱因斯坦对教育的的一些理念,很值得我们这些搞教育的现代人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尤其是那些决定我们现在教育方向的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好好研究。
书中写道: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教育的动力是兴趣。
他认为:直接和稳定的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间接和短期的兴趣在教学中作用不大;人们相信学习的动力是成就的基础,而取得好的成绩反过来又会增强这种动力。
爱因斯坦强调:“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力是工作的乐趣,获得工作成果的乐趣,以及对结果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启发和加强年轻人的心理力量,我认为,应该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
培养追求人们最高财产的快乐愿望——知识和艺术技能。
“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相比,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完全牺牲了学生的利益,教育的神圣工作变成了流水线一样重复的机械运动。
我们的学校领导最好取消所有课外活动和所谓的小学教育。
”三道菜。
我们所谓的主课老师最好多上几节课,学生最好是不吃不喝不拉的机器人。
看看我们的现状: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下降;近视率在70%以上;除了文化学习之外,只有不到5%的学生拥有其他技能。
多伤心啊!讲座-家庭作业-讲座-补课-练习,一个又一个周期,学生将拥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现代教育中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做法,爱因斯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爱因斯坦写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还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尤其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的。
”这些言论,我们的领导和专家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反思?!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科学实验和理论体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逐步系统、完整地掌握理论和实践,这对培养创新人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北京师大教育学院肖川
负担过重之所以会导致肤浅,我想,原因恐怕就在于:负担过重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
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负担过重也不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
研究认为,情绪和智力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对儿童施加压力,可以使他的思维水平下降到前一阶段。
也可以这么认为,情感困难可能会妨碍儿童具备更高一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某一发育阶段没有解决的情感冲突
将阻碍儿童下一阶段的思维发展。
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而负担过重有可能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少年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游戏的心态就是超功利的心态,就是只重过程而不问结果的态度。
负担过重有可能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毛病,而不利于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和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人是一个整体,学生没有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内心的丰富和心灵的深邃。
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
兴之所至的自由阅读,超功利的精神漫游,没有外在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
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灵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狭隘。
我曾在《闲适》一文中写道:"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课业负担过重是不可能带给学生一种闲适的心境的,倒极有可能使学生整日处在
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的煎熬之中。
负担过重,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和肤浅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深刻的心灵,属于这样的人:他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而一个处于疲于应付、自顾不暇境地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去批判,去怀疑。
通常的情况是只能照猫画虎,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去获得深层次的体验,用被动接受、机械重复的方式使学生的头脑中充塞着一些僵死的、惰性的、呆滞的知识,当然也就只能导致内心的贫乏、
苍白和肤浅。
负担过重会导致肤浅,负担过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果缺乏足够的智力负荷,缺乏理智的挑战和认知上的冲突,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不会变得丰富和深刻。
问题是我们学校中的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课程门类太多、太杂,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打疲劳战所导致的,这样的负担过重,使人疲惫,使人厌倦,使学校丧失对学生
的吸引力,不能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
生成长的渴望,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