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12-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专题十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
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
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
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
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
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
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
教师备选题库 (教师用书独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读树李国文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大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窒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
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
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散文阅读 学案1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高考语文2018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12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12-3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语老师谢宗玉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
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
他冷不防从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
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
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
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
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早晨该读英语.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了.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
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是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
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来。
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英语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
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下午帮我去挖薯吧.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完整版)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案1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纲要求]2017年《考试大纲》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卷分析][备考指导]纵览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的命题,都紧扣文体的基本特征,重点突出;各小题针对的考点具体明确,设题角度小而巧,易于答题;尽可能全面覆盖考点。
1.2017年《考试说明》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调整为必考内容,题量减少,分值降低,题型基本未变。
这一修订意味着增大了考场阅读总量,加大了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区分度得到进一步体现。
2.考情变化要求在备考时不仅要训练快速筛选、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鉴赏能力的提升,即精选训练素材,做好“内容类”试题和“鉴赏类”试题的针对性训练。
3.注重基础和转化。
即引导学生将学科主干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应试能力,如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各种表达技巧,并熟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4.不可忽视选择题的解法。
一、小说分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学案7有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生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五年真题]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选题库(教师用书独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大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窒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
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
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就可以听到白杨树硕大的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
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则没有这一份热闹。
放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爸爸辈的老树。
是构不成这一片苍翠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宜人的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全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儿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话,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对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段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解析】C项,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写作对象不仅仅是太庙里的“古树”,还有“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