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学背景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本教案将重点讲解《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的内容和主题。

2.能够理解并解读两则语文消息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解读两则语文消息的主题和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

1.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课件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的内容。

3.学生课本和笔记。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其中的重要知识点。然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即《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并激发学生对于新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理解与分析

1.教师向学生展示《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的内容,并分别让学生

阅读两则语文消息。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消息的主题和背景;

–解读关键词和短语的含义;

–分析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分享

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对于《八年级上册语文

消息二则》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3.教师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消息中的问题和疑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学习字词: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īa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
学习字词:
___s_à_i___(要塞)
塞 ___s_è____(堵塞) ___s_ā_i___(塞车)
__d_ā__n_g__(锐不可当) 当 __d_à__n_g__(上当)
溃退:_______(_军__队___)被___打__垮__而__后___退__。________ 锐不可当:_____形__容__来__势___凶__猛__,__不__可___阻__挡__。___________ 风平浪静:_____没__有___风__浪__,__水___面__很__平__静__,___形__容__平__静___无_ 事。 __要__塞___: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 敌阵,横渡长江。
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读课文,完成下表。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合作探究
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读课文,完成下表。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

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

(屏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学生再读)

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

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

(屏显)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放录音】

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教案#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消息,就是⽤最简要和迅速的⼿段报道最近发⽣事件的⼀种新闻宣传⽂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们发⽣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的事实。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消息⼆则》课⽂原⽂

《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时电英勇的⼈民解放军⼆⼗⼀⽇已有⼤约三⼗万⼈渡过长江。渡江战⽃于⼆⼗⽇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四⼩时,三⼗万⼈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民解放军正以⾃⼰的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22⽇22时电⼈民解放军百万⼤军,从⼀千余华⾥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夜起,长江北岸⼈民解放军中路军⾸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四⼩时内即已渡过三⼗万⼈。⼆⼗⼀⽇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发电时⽌,该路三⼗五万⼈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余部⼆⼗三⽇可渡完。这⼀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德、彭泽之线的⼴⼤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样,我西路军当⾯之敌亦纷纷溃退,毫⽆⽃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由于⼈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关系。国民党的⼴⼤官兵⼀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防线⼜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五万⼤军与西路同⽇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发电时⽌,我东路各军已⼤部渡过南岸,余部⼆⼗三⽇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下午⾄⼆⼗⼆⽇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锡段铁路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两则消息,了解相关新闻事实。

2.通过把握消息中每个部分的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课前改:归纳消息的特点和阅读路径。

3.运用所学方法,自行阅读消息这种新闻体裁。

重点难点:

把握消息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一、阅读单元提示

师: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由三个学习任务构成。我们一起把任务一齐读一下。【板书:活动探究】

生:齐读。

师:通过任务一中对于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那么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板书:任务一:新闻阅读(体裁、内容、特点、阅读方法)。】

师:任务二是新闻采访。我们再齐读一下。【板书:任务二:新闻采访(方法和步骤)。】师:任务三是新闻写作。【板书:任务三:新闻写作。】我们通过任务一的新闻阅读学习知识和方法,接着在任务二的新闻采访中为写作收集素材,最后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新闻写作。因此,在这三个任务中新闻写作是(核心任务)。

【设计说明】了解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任务,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课前改:全册书的单元浏览,明确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二、背景介绍

1.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新闻的定义,请在活动任务单旁边记录一下。

2.通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学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阅读这两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这两则消息都是毛泽东主席在渡江战役中撰写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渡江战役。

【设计说明】知晓学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三、“消息”的阅读路径学习

1.读“电头”

师:新闻作品的阅读有其独特性,请大家关注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特点,并在阅读过程中归纳阅读路径。先来学习第一则消息,“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请一位同学诵读一遍这则消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

识点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理解“二则”中的寓意和作用。

•学习《消息二则》课文的语言知识、思想内容和阅读方法。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二则”寓意和作用,学习课文的语言知识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在理解“二则”和掌握阅读方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 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发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出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复述

让学生复述“二则”的寓意和作用。

(3)阅读

通过老师的导读和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阅读方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4)分析

通过分析课文的语句结构、修辞手法、意义表达等方面,让学生深入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5)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6)评价

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教学反思

评估本节课教学效果,认真总结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知识点

1. 寓言

《消息二则》是一篇寓言类的文章。寓言是一种把动物或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放在其他事物上以传达某种思想或道德的文学形式。寓言是一种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常用于教育与讽刺。

2. 语言技巧

课文中用了很多语言技巧,包括比喻、排比、对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和气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第1课《消息二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3.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4.体会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创作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 利臧畅。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三个 月后,在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 箱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当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 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消息。
(6)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7)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
要塞,封锁长江。
(8)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体现了一种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 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 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关于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消息二则

一、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难点: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三、积累词语

1.重点字

芜湖(wú) 荻港(dí) 溃退(kuì) 督战(dū) 泄气(xiè)

歼灭(jiān)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2.重点词语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业已:已经。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目标学习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2.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说课稿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消息二则》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此课程是以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提升为主线的。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消息的解读,学会如何处理和表达消息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舆论信息的能力。推动学生通过文化素养和情感思维的教育培养出健全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学生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语文学科方面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在情感思维和文化素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培养其思辨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递消息的方式和技能,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提升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情感体验能力。

四、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

1. 学情导入(5分钟)

学生们观看一段短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并思考这段视频传达的信息,可启发学生分析和总结信息的方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消息”.

2.导入新知(10分钟)

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和解析,向学生解释“消息”的概念和特点。班上同学反应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或对新闻和消息的态度和想法。

3.分析课文(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供的两个例子,总结它们传达信息的方式及特点.提醒学生留意文中细节和重点,体悟信息表达的

技巧.

4.策略指导(10分钟)

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传递策略,如预约方式、利用公众号、短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

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

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

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

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1 消息二则

【教材分析】

《消息二则》是统编教材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二则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在参加渡江战役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稿。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渡江的情况,集中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两则消息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气势豪迈,是学习消息这种文体的典范。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自主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二则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洁以及富有的感情色彩。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背景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新闻消息的含义和特点。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2)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军是详写?哪路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这两则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5)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齐读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说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不过,这篇课文不是诗歌,而是属于一种新的文体,就是消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这篇新闻,⽓势磅礴。⽑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篇一

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

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

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

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

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

教案

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三分

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大部

3.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

文原文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

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

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

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