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63b4d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9.png)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意思是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原本《汉书.苏武传》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1.白:告诉。
2.益:更加。
3.降:使……投降。
4.以为:把……当作。
5.既:已经。
6.羝:公羊。
7.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8.雨:下雨(作动词用)。
9.胁:用威胁的手段10.使:命令11.乃(乃幽武):就12,乃(羝乳乃得归):才13.啮:嚼14.徒:迁移15.并:一起【翻译】苏武牧羊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原文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鱼,我所欲也》《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翻译
![《鱼,我所欲也》《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00621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3.png)
《鱼,我所欲也》《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翻译《鱼,我所欲也》《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翻译【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注】①白:禀告,报告。
②旃:通“毡”,毛织物。
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
④羝(dī):公羊。
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
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⑦去:即“弆”(jǔ)。
收藏。
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感激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食:吃D.杖汉节牧羊杖:拿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10.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f1f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6.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向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__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7.略8.D9.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10.“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__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
![《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151382bf242336c1eb95ed4.png)
xx牧羊的故事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博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阴恶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情,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盛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中考议论文论据整理(三)
![中考议论文论据整理(三)](https://img.taocdn.com/s3/m/53a7672f647d27284b735136.png)
★意志篇◆事实论据: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
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
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
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
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2、王羲之苦练书法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
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
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
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
”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3、不能轻视背诵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
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
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道理论据: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普拉图斯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培根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陆游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敬业乐业篇◆事实论据:1、李素丽,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
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2023年议论文论据素材15篇
![2023年议论文论据素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2795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4.png)
2023年议论文论据素材15篇议论文论据素材1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植物的“精神感应”: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邻,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现它的颤抖和低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
《聊斋志异》中有一故事《桔树》,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树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迷,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
后来,小女孩随父外迁,行前抱树大哭。
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枯似一年,近乎枯死。
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夫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树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适用话题:自然的呼唤、自然与爱议论文论据素材2素材一:艾利斯泰·无腿伞兵39岁的艾利斯泰并非天生的强者,即使他从数千米高空,纵深一跃,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个曾经的英国皇家陆军伞兵团成员,17年前在一场爆炸中失去双腿。
和所有剧情相似,他也想“懦夫一样”把枪管对准了自己,后来历经磨难,成为励志故事里完美的主人公。
这位跳伞冠军与妻子每年要完成约700次跳伞。
大半迫于生计。
他只想做一个“脚踏实地”、靠自己能力过日子的好男人。
尽管捉襟见肘,他却从不想要社会捐赠或者福利补贴。
他坚持只要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因为“只有在空中飞翔时,我才觉得自己像一个健全人”。
素材二:身陷囹圄志不移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
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
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素材三:博迪眨眼写作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
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
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汇总二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汇总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916b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4.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汇总二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3分)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小题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答案【小题1】C【小题2】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小题3】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__,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其、者、则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d761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a.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屈原所写的一篇诗歌作品。
该诗歌既可以当做一篇抒情诗,也可以被视为一篇抒发时代思想的政论诗。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和赏析这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而为此,有庆忍二者而一取,旁人谓其亏欠,躯体不全而留取之者,吾恶得已乎!诗歌的开头,主人公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和抉择。
鱼和熊掌都很美味,但是只能够二选一。
主人公选择留下熊掌,却放弃了美味的鱼。
他因此遭到其他人的责备,但是他根本不在意。
乃投之深渊,蝼蚁亦有所持。
然则蝼蚁之穴微小,所持之物微细,而其糜餐之味,百味也。
且夫水行而龟不备,兔走而狗不得,至人无已,达者为天。
接着,主人公用一个小小的比喻来描述他自己是怎样做到了舍鱼取熊掌。
他把自己比作投入深渊之中的人,与蝼蚁相比较。
蝼蚁是如此微小,但是它们所能够利用的物品也很微小。
然而,蝼蚁的糜餐,却有着百味。
在诗歌的结尾处,主人公再次运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人类不比龟兔和狗,因为人类有一种叫达者为天的想法,只要愿意努力,什么都是可以达到的。
在《鱼我所欲也》这首诗歌中,屈原表达了他对人生、抉择和处世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个选择题,每个人都需要在两个或多个选择中进行抉择。
而且,为了获得自己所想要的最好的结果,有时候人们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中的有利之处。
这首诗歌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舍鱼取熊掌,就是为了获得他所希望的,尽管他可能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此外,在这首诗歌中,屈原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达成目标所必须的付出的敬意。
他认为,与其畏惧危险和困难,不如在实现目标时毫不犹豫地前行。
人类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放飞自我,努力追求,追求自己心灵深处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就有可能达成我们的人生目标。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诗歌,但它也是一篇哲学性的作品。
它能够让人们反思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抉择。
这篇诗歌中的主人公所表达的态度,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勇气和坚定。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9bd852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
![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https://img.taocdn.com/s3/m/17f5ff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9.png)
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导语:《鱼我所欲也》为著名的文学家孟子所写,《苏武传》则是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所写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94fe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a.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欲代子相()(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鱼我所欲也》《苏武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苏武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7f00d8e9951e79a892705.png)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苏武传》两文,回答7-12题。
【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文】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b5e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3.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f56b2fa376baf1ffd4fad58.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2011年广西柳州)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9、对下列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此之谓失其本心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参考答案: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10、B(于:比,介词)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14f4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0.png)
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关于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舍生取义( shě shēng qǔ yì ) 舍生:舍弃生命。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自沉江心的“渔丈人”。
楚国太子的老师伍奢遭费无忌陷害后,其子伍子胥为躲过追杀逃出边境昭关,一路马不停蹄奔向吴国,可吴国对岸的一条江河使得他只有望吴“兴叹”。
就在追兵将至的紧要关头,河中心芦苇丛里飘然而出着一叶扁舟的“渔丈人”,得知子胥遭遇后即渡其过河。
临别前伍子胥的一个担心却断送了老人的命,上岸后子胥请求“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去处,深明大义的老人看得出子胥是个人中英杰,为消除其疑虑使其安心实现抱负,在江心自沉而亡。
以“死”守“密”的田光。
秦始皇以统一六国实现大统而闻名,剑客荆轲则以刺杀秦皇而出名,当然,他的出名并不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浓烈的燕赵侠风义胆,要不人们对于博浪沙刺杀秦皇的那位却知之甚少呢?荆轲之所以能到历史舞台的前沿,还得归功于一位燕国的隐士,那就是田光。
对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将田光招为门客后,从他那得知智勇双全的荆轲的情况,于是便让田光安排与荆轲隐密地见面,并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让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将荆轲带至太子宫殿回家后为守密挥刀自刎。
不食周粟的伯益叔齐。
伯益、叔齐是商汤时期的孤竹国国君的两位皇子,可他们两人倒也有趣,争着不愿当囯君,放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鸾位不坐,逃到山里做起了隐士。
周武王伐纣时,兄弟两人倒也曾出山力劝武王切不可违了臣对君应有的“忠义”二字,未果的情况下便再度入山,武王定了天下后,兄弟二人终日以野菜为食,不食半点周粟,后饿死山中。
九年级《渔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渔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c8209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0.png)
九年级《渔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一、(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于我何加.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②餍:读yàn,饱,满足。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