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求根
方程的求根公式
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回顾和启示学过初中数学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neq 0 ,通过配方可以得到\left(x+\dfrac{b}{2a}\right)^2=\dfrac{b^2-4ac}{4a^2} ,根据判别式 \Delta=b^2-4ac 的符号,可以判断方程实根的个数,并且可以得到求根公式。
x=\frac{-b\pm\sqrt{b^2-4ac}}{2a}=-\frac{b}{2a}\pm\frac{\sqrt{\Delta}}{2a}\\要么是 2 个不同的实根 \Delta>0 ,要么是 1 个二重实根\Delta=0 ,要么是 1 对共轭虚根 \Delta<0 ;计算重数的情况下都是 2 个根。
记两根为x_1=\frac{-b+\sqrt{b^2-4ac}}{2a} ,~ x_2=\frac{-b-\sqrt{b^2-4ac}}{2a} \\可以直接验证韦达定理:两根之和 x_1+x_2=-\dfrac{b}{a} 以及两根之积x_1x_2=\dfrac{c}{a},判别式 \Delta=a^2(x_1-x_2)^2 .求根公式看上去复杂,但如果把上述两式代入求根公式,就可以得到x=-\frac{b}{2a}\pm\sqrt{\left(-\frac{b}{2a}\right)^2-\frac{c}{a}}=\frac{x_1+x_2}{2}\pm\sqrt{\left(\frac{x_1-x_2}{2}\right)^2}=\frac{x_1+x_2}{2}\pm\frac{x_1-x_2}{2}\\。
注:如果 x_1,~x_2 是共轭虚根,x_1-x_2 就是纯虚数,对负数\left(\dfrac{x_1-x_2}{2}\right)^2 开方不能得到 \dfrac{|x_1-x_2|}{2} .几何意义:记 s=\dfrac{x_1+x_2}{2}=-\dfrac{b}{2a} 是两根的平均值,乘积为 p=x_1x_2=\dfrac{c}{a} . 如果 x_1,~x_2 都是实根,则d=\dfrac{|x_1-x_2|}{2}=\sqrt{s^2-p} 是根到平均值的距离。
5次 方程 求根
5次方程求根在代数学中,一个方程是一组数学式子,其中包含一个未知量(通常用x表示),并且要求找到该未知量的值使得方程等式成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五种不同的方程求根方法。
1. 因式分解法对于简单的方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来求根。
这种方法通过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然后解出未知量的值。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2x^2 + 4x = 0。
将方程因式分解得到:2x(x + 2) = 0。
因为一个数乘以0等于0,所以方程的解为x = 0或x = -2。
2. 牛顿-拉夫逊法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迭代法,用于求解任意函数的根。
该方法通过使用函数的导数来逐步逼近根的值。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 x^3 - 6x^2 + 11x - 6 = 0。
使用牛顿-拉夫逊法得到根的近似值为x ≈ 1.0、x ≈ 2.0和x ≈ 3.0。
3. 二分法二分法是一种简单的求根方法,适用于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函数。
该方法通过在函数的定义域中二分搜索来逐步逼近根的值。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x^2 - 2 = 0。
使用二分法得到根的近似值为x ≈ 1.41。
4.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用于解决二次方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方程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程来求解。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x^2 + 6x + 9 = 0。
将方程转化为(x + 3)^2 = 0,得到方程的解为x = -3。
5. 因子法因子法是一种基于因式分解的方法,用于解决多项式方程。
该方法通过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来求解方程。
例如,考虑以下方程:x^3 + 3x^2 + 2x = 0。
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x + 1)(x + 2) = 0。
因为一个数乘以0等于0,所以方程的解为x = 0、x = -1或x = -2。
总之,以上是五种不同的方程求根方法。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方程的类型和难度。
求根的相关公式
求根的相关公式摘要:一、引言二、求根公式简介1.二次方程求根公式2.分式方程求根公式3.三次方程求根公式4.反比例方程求根公式三、求根公式的应用1.二次方程的应用2.分式方程的应用3.三次方程的应用4.反比例方程的应用四、求根公式的局限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数学中,求根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求根公式,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二、求根公式简介1.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bx+c=0,它的求根公式为x,x=(-b±√(b-4ac))/(2a)。
2.分式方程求根公式分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cx+d,它的求根公式为x=(c-b)/(a-c)。
3.三次方程求根公式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x+cx+d=0,它的求根公式为x=((-b+√(b-3ac))/(3a),x=((-b-√(b-3ac))/(3a),x=c/a。
4.反比例方程求根公式反比例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它的求根公式为x=b/a。
三、求根公式的应用1.二次方程的应用二次方程在几何中常常用来求解抛物线的顶点,也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等。
2.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如流水线的工作效率问题,交通流量问题等。
3.三次方程的应用三次方程在数学理论研究中较为常见,如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曲线拟合等。
4.反比例方程的应用反比例方程在物理中常常用来描述一些反比例关系,如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力矩和转速的关系等。
四、求根公式的局限性尽管求根公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它们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非线性方程,求根公式可能无法求解;其次,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数学工具,如数值计算方法等。
五、结论总的来说,求根公式是数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工具,它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第二章 方程求根
方程求根§2.0 引言§2.1 二分法§2.2 简单迭代法§2.3 牛顿(Newton)法§2.4 其它求根方法(迭代过程的加速方法)§2.5 作业讲评2.0 引 言非线性科学是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方程的求根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而言,非线性方程的求根非常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非线性方程的例子,例如(1)在光的衍射理论(the theory of diffraction of light)中,需要求x-tanx=0的根(2)在行星轨道( planetary orbits )的计算中,对任意的a 和b ,需要求x-asinx=b 的根(3)在数学中,需要求n 次多项式-1-110 ... 0n n n n a x a x a x a ++++=的根。
非线性方程的一般形式 ()0f x = 这里()f x 是单变量x 的函数,它可以是代数多项式-1-110() ... n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0n a ≠)也可以是超越函数,即不能表示为上述形式的函数。
满足方程 ()0f x = 的x 值通常叫做方程的根或解,也叫函数()0f x =的零点。
2.1 二分法(Bisection Method)1 概念:二分法也称对分区间法、对分法等,是最简单的求根方法,属于区间法求根类型。
在用近似方法时,需要知道方程的根所在区间。
若区间[a,b]含有方程f(x)=0的根,则称[a,b]为f(x)=0的有根区间;若区间[a,b]仅含方程f(x)= 0的一个根,则称[a,b]为f(x)= 0的一个单根区间。
2.基本思想根的存在定理(零点定理):f(x)为[a,b]上的连续函数,若f(a)·f(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实根。
如果f(x)在[a,b]上还是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则f(x)=0仅有一个实根。
求根的万能公式(一)
求根的万能公式(一)求根的万能公式1.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已知实数,a ≠ 0。
•求根公式为:x = (-b ± √(b^2 - 4ac)) / (2a)。
•举例:求解方程2x^2 + 5x - 3 = 0的根。
–根据公式,a = 2, b = 5, c = -3。
–将数值代入公式:•x1 = (-5 + √(5^2 - 42(-3))) / (2*2) = (-5 +√(25 + 24)) / 4 = (-5 + √49) / 4 = (-5 + 7)/ 4 = 2/4 = 。
•x2 = (-5 - √(5^2 - 42(-3))) / (2*2) = (-5 -√(25 + 24)) / 4 = (-5 - √49) / 4 = (-5 - 7)/ 4 = -12/4 = -3。
2. 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b、c、d是已知实数,a ≠ 0。
•求根公式为:x = z - b / 3a,其中z是方程的零点,代入公式得到:x = z + m + n,其中m和n为方程求得的虚数根。
•举例:求解方程x^3 - 4x^2 + 5x - 2 = 0的根。
–可以通过观察得到,方程的一个根为x = 2。
–将x = 2代入方程,得到:8 - 16 + 10 - 2 = 0,验证通过。
–使用长除法可以得到另外两个根为x = 1 ± √2i,得到虚数根。
–代入求根公式,得到实数根:x = 2 + 1 - √2i,x = 2 +1 + √2i。
3. 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四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a、b、c、d、e是已知实数,a ≠ 0。
•求根公式相对复杂,可以转化为解四次方程的问题,或者使用数值解法进行求解。
方程的求根公式范文
方程的求根公式范文方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求解未知数、找出等式成立的条件等。
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一种用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方程的求根公式。
求根公式起源于古希腊,但它的完整形式是由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乔瓦尼·毕达哥拉斯提出的。
求根公式可以解决任何一元二次方程,而且其结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实根、重根和虚根。
下面我将逐一阐述这三种情况。
首先,考虑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的情况。
利用求根公式,我可以得出方程的两个根x1和x2的表达式:x1 = (-b + √(b^2 - 4ac)) / (2a)x2 = (-b - √(b^2 - 4ac)) / (2a)这就是方程的求根公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例1:求解方程x^2+2x-3=0。
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与我们的求根公式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a=1,b=2,c=-3、将这些值代入求根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方程的两个根:x1=(-2+√(2^2-4*1*(-3)))/(2*1)=(-2+√(4+12))/2=(-2+√16)/2=(-2+4)/2=2/2=1x2=(-2-√(2^2-4*1*(-3)))/(2*1)=(-2-√(4+12))/2=(-2-√16)/2=(-2-4)/2=-6/2=-3所以,方程x^2+2x-3=0的两个根分别是1和-3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种特殊情况,即方程的判别式D = b^2 - 4ac等于0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方程只有一个根,称为重根。
例2:求解方程4x^2-8x+4=0。
来看一下方程的判别式D的值:D=(-8)^2-4*4*4=64-64=0我们可以看到判别式D等于0。
那么,我们应用求根公式计算方程的根。
x1=(-(-8)+√((-8)^2-4*4*4))/(2*4)=(8+0)/8=8/8=1所以,方程4x^2-8x+4=0只有一个根1最后,我们来看一种判别式D小于0的情况。
方程求根的数值方法
定理(压缩映像原理)
设迭代函数 x=φ (x) 在闭区间[a,b]上满足:
(1) 对任意x∈[a,b],φ(x) ∈[a,b];
(2) 满足Lipschitz条件 x1, x2 [a,b]
(x1) (x2 ) L x1 x2 0 L 1
则 x=φ (x) 在闭区间[a,b]上 存在唯一解x*,使 得对任意x∈[a,b],由xk+1= φ(xk) 产生的序列 {xk}收敛于x*。
再用逐步搜索法或二分法找到误差较小的 近似根;
最后用牛顿法或弦截法给出高精度的近似 根。
作业:求下面方程的数值解。
x3 x 9 0
xsin(x) 0.5
x tan(x), x (0, 18)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谢 谢!
f (x1)
再由x0 , x2计算x3......
xn1 xn
xn x0 f (xn ) f (x0 )
f (xn )
称之为定端点弦截法.
(n 1,2,...)
定端点弦截法又称单点割线法。
若由x1, x2计算x3 ,以此类推
xn1
xn
xn xn1 f (xn ) f (xn1 )
则过P0 (x0 , f (x0 ))及P1(x1, f (x1))得弦的方程
y
f (x1)
f
(
x1 ) x1
f (x0 x0
)
(
x
x1
)
令y=0,解得弦与x轴的交点是坐标x2。
f (x1)
f
(
x1 ) x1
f( x0
x0
)
含根式的方程求根
含根式的方程求根含根式的方程,就是方程中包含有根式的形式,例如√x、∛x等等。
求解根的过程,就是要找到满足方程的解x的值。
在解含根式的方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根式性质和运算规则。
我们来看一下根式的定义。
对于一个非负实数a和一个正整数n,记作√n a,表示满足a的n次方等于n的根号下的值。
例如,√2表示满足x^2=2的解x,即x=±√2。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根式的运算规则。
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和b,以及任意正整数m和n,有以下运算规则:1. 根式的加减法:√n a ± √n b =√n (a ± b)。
例如,√3 2 + √3 5 = √3 (2 + 5) = √3 7。
2. 根式的乘法:√n a * √n b = √n (a * b)。
例如,√2 3 * √2 5 = √2 (3 * 5) = √2 15。
3. 根式的除法:√n a / √n b = √n (a / b)。
例如,√5 8 / √5 2 = √5 (8 / 2) = √5 4。
了解了根式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之后,我们可以来解一些含根式的方程。
我们来解一个简单的一次方程,即含有一次根式的方程。
例如,√x + 2 = 5。
我们可以通过移项和平方的方式来解这个方程。
将方程中的2移到右边,得到√x = 5 - 2 = 3。
然后,两边同时平方,得到x = (3)^2 = 9。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9。
接下来,我们来解一个二次方程,即含有二次根式的方程。
例如,√(x + 1) + 2 = 5。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移项和平方的方式来解这个方程。
将方程中的2移到右边,得到√(x + 1) = 5 - 2 = 3。
然后,两边同时平方,得到x + 1 = (3)^2 = 9。
再将1移到右边,得到x = 9 - 1 = 8。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8。
除了一次和二次方程外,我们还可以解更高次的含根式方程,例如三次方程或更高次方程。
方程两个根的关系
方程两个根的关系方程两个根的关系一、定义在数学中,一个方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解,解是将未知数代入方程中,使方程成立的特定值。
对于二次方程,也就是形如 ax^2 + bx+ c = 0 的方程,有两个解,通常称为根。
根可以是实数或复数,取决于方程中的系数。
二、根的关系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计算其两个根的数值。
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 两个实根如果判别式Δ = b^2 - 4ac 大于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根:x1 = (-b + √Δ) / (2a) x2 = (-b - √Δ) / (2a)其中,√Δ表示判别式的平方根。
2. 两个相等的实根如果判别式Δ = b^2 - 4ac 等于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根:x1 = x2 = -b / (2a)即两个根的数值相同。
3. 两个复数根如果判别式Δ = b^2 - 4ac 小于零,方程没有实根,而是有两个复数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根:x1 = (-b + i√|Δ|) / (2a) x2 = (-b - i√|Δ|) / (2a)其中,i表示虚数单位,√|Δ|表示判别式绝对值的平方根。
三、解释说明方程的两个根的关系直接与判别式的正负相关。
判别式Δ = b^2 - 4ac 衡量了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
通过判别式的值,我们可以判断方程的根的类型。
当判别式大于零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这意味着二次方程与 x 轴有两个交点,方程图像将穿过 x 轴并与之交叉。
当判别式等于零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这意味着二次方程与 x 轴有一个切点,方程图像将在 x 轴上与之接触。
当判别式小于零时,方程没有实根,而是有两个复数根。
这意味着二次方程与 x 轴没有交点,方程图像将位于 x 轴上方或下方。
通过对方程的根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次方程的性质和图像。
求根公式是什么
求根公式是什么1. 引言求根公式(Root-finding formula)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决代数方程的根的问题。
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求解方程的根是一项基本的任务。
求根公式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在数值计算、优化算法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代数方程与根的定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代数方程的概念。
代数方程是一个包含了未知数的数学等式,它可以用来描述数学模型中的关系。
一般地,代数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f(x)=0其中,f(x)是一个表示未知数的函数,x是未知数。
方程的解,也就是根,是使得方程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求根公式的意义求根公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找到满足代数方程的根的值。
它的存在和使用可以将代数方程的解析解表示出来,从而解决了一类方程无法用简单的代数运算直接求解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代数方程有不同的求根公式。
例如,一次方程(线性方程)可以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解析解;二次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如韦达定理)得到解析解;高阶多项式方程的根无法用有限的代数运算表示,需要使用常见的数值方法进行近似求解。
4. 常见的求根公式4.1 一次方程求根公式一次方程(线性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 eq0。
它的求根公式为:$$x = -\\frac{b}{a}$$这是因为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可以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解析解。
4.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 eq0。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也称为韦达定理(Vieta’s formulas),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求根公式。
根据韦达定理,二次方程的根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其中,$\\pm$ 表示两个可能的根。
需要注意的是,方程的根取决于判别式D=b2−4ac的值,当判别式大于零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判别式等于零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判别式小于零时,方程有两个共轭复根。
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来求出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写作ax^2 + bx + c = 0,其中a、b、c分别为方程的系数,x为未知数。
求根公式可以用来解决无法直接因式分解的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为,x = (-b ± √(b^2 4ac)) / (2a)。
其中,±表示两个解,分别为加号和减号对应的两个解。
b^2 4ac被称为判别式,它决定了方程的根的情况:
1. 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2. 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3. 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没有实根,但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需要注意的是,求根公式只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对于高次方程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来求解。
另外,在使用求根公式时,需要注意判别式的值,以确定方程的根的性质。
求方程根的公式
求方程根的公式
方程的根取决于方程的类型。
这里,我将为你提供几种常见类型的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对于形如ax+b=0 的一元一次方程,其解为:x=−b/a
2.一元二次方程:对于形如ax2+bx+c=0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解为:x=−b±√(b2−4ac)/2a这个公式被称为求根公式或韦达定理。
3.一元三次方程:
对于一元三次方程,没有通用的求根公式,但可以使用卡尔丹公式或塔塔利亚公式来求解。
4.一元四次方程:
对于一元四次方程,同样没有通用的求根公式,但可以通过费拉里方法或拉格朗日方法求解。
5.指数方程:
对于形如a x=b 的指数方程,其解为:x=log a b
6.对数方程:
对于形如log a x=b 的对数方程,其解为:x=a b
7.三角函数方程:
对于涉及三角函数的方程,如sinx=1/2,其解可以通过查找三角函数的值表或使用反三角函数来求解。
8.线性方程组:
对于形如{a1x+b1y=c1 a2x+b2y=c2}
的线性方程组,可以使用克莱姆法则或矩阵方法求解。
9.高次方程组:
对于高次方程组,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如牛顿法、高斯-约当消元法等)来近似求解。
10.微分方程:
对于微分方程,如dy/dx=f(x,y),其解通常需要使用积分、分离变量、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来求解。
请注意,不是所有类型的方程都有通用的求根公式,而且即使存在公式,也可能因为方程的复杂性而无法直接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或近似方法来求解方程。
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
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引言:在代数学中,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表达式分解为乘积的形式。
这个过程在解方程和简化表达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式分解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被称为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原理、步骤和示例。
一、求根公式法的原理求根公式法是基于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因式分解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二次多项式可以表示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实数且a≠0。
当a=0时,这个方程不再是一个二次方程。
二、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步骤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步骤如下:1. 将二次多项式表达式转化为标准形式。
为了使用求根公式,需要将二次多项式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其右边等于零。
2. 求取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判别式可以帮助确定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
判别式的计算公式为:Δ = b^2 - 4ac。
3. 根据判别式的值,判断方程的解的类型。
当判别式大于零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当判别式等于零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当判别式小于零时,方程没有实根。
4. 根据求根公式计算方程的根。
当方程有实根时,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 = (-b ± √Δ) / (2a)这里的±表示两个不同的根,√Δ表示判别式的平方根。
5. 将方程因式分解。
根据方程的根,可以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
例如,如果方程有两个实根x1和x2,则可以将方程表示为:(x - x1)(x - x2) = 0这是因为当x = x1或者x = x2时,方程的左边等于零。
三、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下面给出一个示例:示例一:将二次多项式x^2 - 3x - 4进行因式分解。
解:首先,将多项式转化为标准形式,得到x^2 - 3x - 4 = 0。
然后,计算判别式Δ = (-3)^2 - 4(1)(-4) = 25。
由于判别式大于零,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接下来,使用求根公式:x = (-(-3) ± √25) / (2(1))计算得到x1 = 4,x2 = -1。
求根公式的公式
求根公式的公式求根公式是一元二次方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一元二次方程。
比如说,“x² + 3x + 2 = 0”,这就是个一元二次方程。
在这个方程里,“x”是未知数,最高次是 2 次方。
那求根公式是咋来的呢?这就得从配方法说起啦。
咱就拿“x² + 6x -7 = 0”这个方程举个例子。
第一步,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变成“x² + 6x = 7”。
第二步,在等式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也就是 9 。
左边就变成了“x² + 6x +9”,这可以写成完全平方式“(x + 3)²”,右边是 7 + 9 = 16 。
所以就有了“(x + 3)² = 16”,然后开平方,得到“x + 3 = ±4”,解出来“x = 1 或者 x = -7”。
经过一番捣鼓,咱们就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a≠0)”,它的根是“x = [-b ± √(b² - 4ac)] /(2a)”。
还记得我上初中那会,有一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就是用求根公式来解一个挺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时我心里那个紧张啊,就怕自己记错了公式或者算错了。
我深吸一口气,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把系数 a、b、c 找出来,小心翼翼地代入求根公式。
算的时候手心里都是汗,每一步都仔细检查。
最后算出了答案,心里那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那次考试因为这道题没丢分,还被老师表扬了,可把我高兴坏了。
咱们再来说说求根公式的应用。
比如说,要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实数根,就可以通过求根公式里的“b² - 4ac”,也就是判别式来判断。
如果“b² - 4ac > 0”,方程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b² -4ac = 0”,方程就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要是“b² - 4ac < 0”,方程就没有实数根。
求根的公式
求根的公式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求根的公式。
这玩意儿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很多数学难题的大门。
还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要用求根公式来解决一个二次方程的问题。
当时我看着那道题,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啊。
题目是这样的:已知方程$x^2 + 5x + 6 = 0$,求它的根。
我心里默默念叨着求根公式$x = \frac{-b\pm\sqrt{b^2 - 4ac}}{2a}$,然后开始把系数代入。
$a = 1$,$b = 5$,$c = 6$,先算判别式$\Delta =b^2 - 4ac = 5^2 - 4×1×6 = 25 - 24 = 1$。
因为$\Delta >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再代入求根公式,$x = \frac{-5 \pm 1}{2}$,最后算出两个根分别是$-2$和$-3$。
那次考试因为这道题,我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呢。
咱们先来说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neq 0$),它的求根公式就是$x = \frac{-b\pm\sqrt{b^2 - 4ac}}{2a}$。
这里面的$a$、$b$、$c$分别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这个公式的推导其实挺有意思的。
我们通过配方法,把方程$ax^2 + bx + c = 0$变形为$(x + \frac{b}{2a})^2 = \frac{b^2 - 4ac}{4a^2}$,然后再开方,就得到了求根公式。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解谜游戏,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
求根公式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如果$\Delta = b^2 - 4ac > 0$,方程就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如果$\Delta = 0$,方程就有两个相同的实根(也就是一个根);如果$\Delta < 0$,方程就没有实根,而是有两个共轭的复根。
求根公式的符号
求根公式的符号
求根公式是一种用来求解二次方程的数学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求出方程 ax^2 + bx + c = 0 的根。
然而,在使用求根公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符号的含义。
首先,判别式Δ = b^2 - 4ac 决定了根的性质。
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如果Δ < 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但可以有一对共轭复数根。
其次,当我们带入求根公式时,需要注意正负号的问题。
首先,分子的正负号由 b 决定,而分母的正负号由 a 决定。
因此,当 a 和b 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时,根的符号与分子相同;当 a 为正,b 为负时,根的符号与分子相反;当 a 为负,b 为正时,根的符号与分子相反且加上负号。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共轭复数根的表示。
如果求根公式得到的根为 a + bi,则其共轭复数为 a - bi,即实部不变,虚部取负。
因此,在使用求根公式时,我们需要注意判别式的值、分子和分母的正负号以及复数根的表示方式,才能正确地求解二次方程的根。
- 1 -。
求根的相关公式
求根的相关公式【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求根公式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2.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一元 n 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三、求根公式的应用实例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数学中,求根公式是一种用于解决方程根的问题的工具,特别是在代数方程中。
通过求根公式,我们可以找到方程的解,这对于理解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和一元 n 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求根公式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c 是已知数,而 x 是未知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x1,2 = (-b ± sqrt(b^2 - 4ac)) / 2a其中,sqrt 表示平方根,b^2 - 4ac 被称为判别式。
2.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三次方程是形如 ax^3 + bx^2 + cx + d = 0 的方程,其中 a、b、c、d 是已知数,而 x 是未知数。
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较为复杂,通常使用卡尔丹公式(Cardano"s formula)表示:x = [q/2 + sqrt((q/2)^2 + (p/3)^3)]^(1/3) - [q/2 - sqrt((q/2)^2 + (p/3)^3)]^(1/3)其中,q = b^3 - 3abc,p = 2b^3 - 9abc + 27ad。
3.一元 n 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 n 次方程,求根公式并不像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三次方程那样具有通用的表达式。
然而,根据代数学的理论,对于任何一元 n 次方程,都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x = [cos(θ) - (b/a)sin(θ)]^(1/n) - [cos(θ) +(b/a)sin(θ)]^(1/n)其中,θ是方程的根,a、b、c 是方程中各项的系数,n 是方程的次数。
三、求根公式的应用实例求根公式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例如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领域。
方程求根的万能公式
方程求根的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求解各种方程的公式。
它的存在让我们在解方程时不再束手束脚,能够更加轻松地找到方程的根。
虽然万能公式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一种解方程的方法论。
万能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方程转化为一种更加简单的形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代数运算来求解。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方程中的一些特殊性质,从而能够将其转化为更加容易处理的形式。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繁琐,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就能够很好地应用万能公式来解决各种方程。
在使用万能公式解方程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方程的形式符合万能公式的要求,否则我们可能无法使用该公式来求解。
其次,我们需要仔细地进行代数运算,以确保每一步的转化都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方程的解的个数和性质,以便对解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万能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方程。
然而,我们在使用万能公式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解的正确性。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够更加轻松地解决各种方程,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75 1.625 1.625 1.625 1.6093750 1.6015625 1.5976562 1.5957031 1.5947266 1.5947266 1.5947266 1.5946045 1.5946046
1.5 -1.625 1.75 2.859375 1.625 0.54101563 1.5625 -0.56030273 1.59375 -0.01431274 1.609375 0.26217270 1.6015625 0.12363672 1.5976562 0.05458885 1.5957031 0.02011979 1.5947266 0.00289896 1.5942383 -0.00570803 1.5944824 -0.00140482 1.5946045 0.00074700 1.5945435 -0.00032893 1.5945741 二分14次,则 x*≈x14=1.5945741
所有有根区间的中点x0 , x1 , … , xk , …形成了一 xk s. 个序列,此序列必以s为极限,即 lim k
1 达到x的精度要求停止迭代: s xk 2 (bk ak ) bk 1 ak 1
1 xk 1 xk bk ak 2
1 2
10 4 xk ; xk 10 . 4 xk
1 2
1 2
用以上四种方法迭代计算,结果如下表:
k
0 1 2 3 4
方法1
1.5
方法2
1.5 1.402540803 1.345458388 1.375170231 1.360094190
对于高次代数方程,由代数学知识知,其根的个数 与代数方程的次数相同,对于超越方程,可能没有零点, 也可能有一个或若干个零点,甚至无穷多个零点。求解 非线性方程零点的问题,没有一般的求根公式,而实际 问题也并不一定需要求得精确解,只要求得满足精度要 求的根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1) 根的存在性。即方程有没有根,如果有根,有几个根?
改写为以下两种等价方 程 (1) x x 3 1, ( 2) x 3 x 1
建立迭代公式: (1) xk 1 x 1; (2) xk 1 3 xk 1
3 k
各步迭代结果如下 :
k
0 1 2
3 4 5 6
方法1 1.5 2.375 12.39
方法2 1.5 1.35721 1.33086 1.32588 1.32494 1.32476 1.32473
3 2
5
)
对应的迭代格式:
xk 1 xk xk 3 4xk 2 10;
xk 1
xk 1 xk 1
1 1 10 xk 3 2 ; 2
, 2
,
1 2
10 x 4x x
10 x , 4 x
(2)
两个重要误差公式说明
Ln s xn x1 x0 1 L (1)
L s xn xn xn 1 1 L (2)
1. 式(1)的误差估计,称为事前估计法,因为用它可以估计出要 达到给定精度ε s xn 所需次数n
则: g(x) 在[a, b]上的唯一不动点 s;
任取 x0[a, b],由 xk+1 = g(xk) 得到的序列 { xk} 收敛于 s; 并且有误差估计式:
Lk | s xk | | x1 x0 | 1 L (1)
1 | s xk | | xk 1 xk | 1 L
Oh yeah? Who tells So basically we are you that the method done! I can’t believe is convergent? it’s so simple! What’s the problem?
定义:迭代公式 xk+1= g(xk) (k= 0,1, …) 被称为求
数学物理中的许多问题常常归结为解函数方 程(非线性方程) f(x)=0 ,f(x) 可是代数多项式, 也可是超越函数。方程 f(x)=0 的解 s称为它的根, 或称为 f(x) 的零点。 例 f ( x) a0 a1 x a2 x 2 an x n (an 0)为代数方程
f ( x) 2 x 5 x 2 0 为超越方程 若f ( x)可分解为 f ( x) ( x s ) m g ( x) 0 g (s) m为正整数,则称s为f ( x )的m重零点; 当m 1时,称s为f ( x)的单重零点; 零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2.1.2 简单迭代法及其收敛性(不动点)
( Fixed-Point Iteration ) 迭代法思想
把 f (x) = 0 转化为等价的方程 x = g(x), 从而,
f (s) = 0 <=> s = g(s). s 叫 g(x)的不动点.
求 g(x) 不动点的过程
找s,使得s = g(s).
1.367846966
1.363886952 ┆ 1.365277171 ┆ 1.365230203
1.365230560
1.365229964
收敛性问题的图示
y y=x p1 p0 y=g(x)
y p0
y=x
x0 y x1 s y=g(x)
p1 x x0 s x1
[3pi/4,pi]
y=g(x)
(2) 根的分布。即求出根的区间。
(3) 根的精确化。即已知根的近似值后,设法逐步把根精确 化,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本章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2.1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
对分法
迭代法及其收敛性
迭代法的收敛速度
迭代加速
2.1.1 对分法(二分法)
用C[a, b]表示 [a, b] 上一切连续函数所成集合.
f (a)· f (b) < 0
①简单; ②对 f (x) 要求不高 (只要连续即可) .
①无法求复根及偶重根; ②收敛慢。(后面学习)
注:用二分法求根,最好先给出 f (x) 草图,以确定根的
大概位臵。 或用逐步搜索法,判断是否多个根,若是,将 [a, b] 分为若 干小区间,对每一个满足 f (ak)· f (bk) < 0 的区间调用二分 法程序,可找出区间[a, b]内的多个根,且不必要求 f (a)· f (b) < 0 。
第2章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科学与工程 计算中的广泛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已被推向科 学活动的前沿。在研究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许多 实际问题都需要求非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在现 实社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非线性有限元 问题、非线性断裂问题、及其它非线性力学问题、 电路问题、电力系统计算、医学、生命学、天气 预报、非线性规划、经济问题等。其中相当多的 是由拟线性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离散化得到的。
从一个初值 x0 出发,计算
x1= g(x0), x2= g(x1), … , xk+1= g(xk), …
若 { xk } 收敛,即,存在实数 s 使得 则由
lim x k 1 lim g x k
k k
lim xk s 且 g(x) 连续, k
可知 s=g(s), 即 s是 g 的不动点, 它也是 f 的零点.
令 a0=a, b0=b . 对于 k = 0, 1, 2, …, n 执行 (1)计算
ak bk xk , 用 xk 近似 s. 2
(2)若 f(ak) f(xk) < 0 , 则 令 ak+1= ak , bk+1= xk ; 若 f(ak) f(xk) > 0 , 则 令 ak+1= xk , bk+1= bk . (3)反复做(1)与(2) , 直到精度满足要求.
[ a+jh, a + (j +1) h]内
f (a jh) f (a ( j 1)h) 0
j 0,1,2,
例
试用对分区间法求方程: f ( x) x 3 10x 20 0的唯一实根, 1 4 要求误差不超过 10 . 2
解: 因为 f (x)连续且f (x)=3x2 +10 > 0 (x(,)),故 f (x) 在(,)上单调增加 而 f (1) = 9 < 0, f (2) = 8 > 0, 所以 原方程在(1,2)内有唯一实根。 1 4 要使误差不超过 10 , 对分区间次数为: 2 1 ln(2 1) ln( 10 4 ) 2 n 1 13.29 ln 2 故 n 14
切线倾角[0,pi/4] x
两者斜率绝对值小于1 y y=x y=g(x) p0
y=x
p0 p1 x1 x0 s
x x0 s
p1
x
x1
收敛性定理两个误差估计式
定理2.1 考虑方程 x = g(x), g(x)C[a, b], 若
(I) 当 x[a, b] 时, g(x)[a, b]; (II) 0 L < 1,使得 | g'(x) | L < 1, x[a, b]。
解方程 f(x)=0 的简单迭代法(不动点迭代法), 其中g(x)称为迭代函数。
注:上述迭代法是一种逐次逼近法,其基本思 想是将隐式方程归结为一组显示的计算公式, 就是说,迭代过程是一个逐步显示化过程。
例: 解:
求方程 f ( x) x3 x 1 0 在x0 1.5 附近的根。
图示如下
When to stop?
a
a x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