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f6eba10866fb84ae45c8d27.png)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
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特征(多选题)(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多选题)(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几种角色:(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630e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8.png)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研究方法概述社会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以获取、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即社会现象)信息的一套技术和规范。
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用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研究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以回答问题、分析社会现象的工具和手段。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分类根据社会研究的不同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者的实际需求,社会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通过描述、解释、理解和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数据量化来分析或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暂时无法量化的情况,比如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等。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焦点小组法、内容分析法、民族志等。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通常以数字、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化的方式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统计方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社会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无论是定性研究方法还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研究过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社会研究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从而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范围。
2. 制定研究方案和设计研究流程研究者需要详细规划研究活动的流程、时间、人员等方面的安排。
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以及研究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3.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b543ac19844769eae009eda3.png)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
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4个特征(多选题)(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4个要素:(多选题)(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4种角色:(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企业组织、学术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教育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家百创编
![教育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家百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eaae44c5a216147916112862.png)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欧阳家百(2021.03.07)2、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基本观点是: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试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3、文化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基本观点是: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要采用精神科学或者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要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色彩。
另外,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4、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的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5、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c065c528ea81c758f57850.png)
一、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
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
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2021年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之欧阳学文创编
![2021年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之欧阳学文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9568a102cc58bd63086bd10.png)
一、单选题欧阳光明(2021.03.07)1、社会学创立于(C )A.人类社会出现时B.十三世纪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C.过去了的社会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3、对解释的准确理解:(B )A.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B.由结果找原因C.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D.探索改造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B.帕森斯和默顿C.科赛和达伦多夫D.库利和米德5、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 )A.个案调查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D.典型调查6、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D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个案调查7、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A.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C.统计出来的全部调查结果D.调查资料的汇总8、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A.庆典方式B.拜访方式C.礼仪禁忌D.科学技术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A.鲁思·本尼迪克特B.塞缪尔·亨廷顿C.玛格丽特·米德D.博厄斯10、“性善论”是由(A )提出的。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1、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 )。
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12、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 )。
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13、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D )。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14、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D )。
A.学校B.同辈群体C.社区D.工作单位15、“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C)时期的特征。
A.婴儿B.学龄C.青年D.中年二、多选题1、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BCE)A.描述的功能B.解释的功能C.规范的功能D.推理的功能E.预测的功能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ABCD)A.整体性B.综合性C.应用性D.实证性E.信息性3、社会的特点如下:(ABCDE )A.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B.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C.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E.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4、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BCE )A.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B.文化使社会的规范系统化C.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D.文化关乎国家的稳定E.文化塑造社会的人5、文化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ABCDE )A.区域性文化冲突B.集团性文化冲突C.阶级性文化冲突D.民族性文化冲突E.时代性文化冲突6、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B.文化的适应C.外来文化的本土化D.文化的转型E.文化的更新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B.重实际轻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C.家族本位宗族集体主义文化D.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E.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8、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传媒主要有(ABCDE )。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dc7e9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7.png)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第一个重点概念是“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社会研究中最重要的起点和核心。
合理和明确的研究问题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研究问题应该是有限和具体的,能够回答研究者关心的问题,并且有科学的解决途径。
第二个重点概念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在解答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式,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研究设计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的研究目标来决定。
第三个重点概念是“样本”。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有代表性的个体或单位,用于对总体进行描述和推断。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备随机性和代表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在选择样本时需要考虑样本容量和抽样方法等因素。
第四个重点概念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并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数据收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个重点概念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比较、计算和解释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质性分析等。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以及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第六个重点概念是“研究伦理”。
研究伦理是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和伦理规范。
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时,应该尊重被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公正和安全,并遵守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上所述仅是社会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社会研究方法还包括很多其他重要概念,如理论框架、变量、假设、测量方法等。
这些重要概念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有助于研究者进行系统和有效的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之欧阳光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a0ed03db8f67c1cfbd6b8be.png)
社会研究方法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
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范式,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他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说,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体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体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2790d6c8915f804d2a16c136.png)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第一章第二章导论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9、社会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
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
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社会研究方法考前重点之欧阳育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考前重点之欧阳育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12db9c22d5bbfd0a795673fb.png)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记忆】简述社会研究的概念及主要特征?【200810单选、200810多选、200910多选、201001单选、201101单选、201101多选、201110单选】答:一、社会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各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
2.简述社会调查的社会性特征?【200710多选、201110简答】答:(1)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2)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3)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4)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3.【记忆】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201110多选、201201多选】答:(1)社会研究的主体(2)社会研究的对象(3)社会研究的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4.【记忆】简述社会研究的目的?【200710单选、200810简答、200901单选】答:社会研究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认识活动,其目标总体上看是为了获得对于人的行为和对社会的认可:(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3)扩展已有的知识5. 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201201单选、201201简单、201001多选】答:(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6.【记忆】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200901单选、200910单选、201010多选】答:(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7.【记忆】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些层次?【200910单选、201001单选】答:(1)现状调查(2)态度调查(3)因果分析(4)预测分析(5)对策研究8.【重点】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200901简答、201010简答、201101简答】答: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9.【记忆】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向的其他社会单位。
语言学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语言学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65ae6cdbf12d2af90342e623.png)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欧阳光明(2021.03.07)一、定义1.语言学Linguistics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Productivity多产性Duality双重性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⑴arbitrariness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P.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⑵Productivity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⑶Duality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⑷Displacement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⑸Cultural transmission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but we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this showed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not by instinct.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5.语言能力CompetenceCompetence i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6.语言运用performance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语言运用是所掌握的规则在语言交际中的体现。
社会统计学重点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统计学重点之欧阳光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a61acd95be1e650e52ea99eb.png)
1.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1.确定课题。
2.了解情况。
3.建立假设。
4.确定概念和测量方法。
5.涉及问卷。
6.试填问卷。
7.调查实施。
8.校核与登录。
9.统计分析与命题的检验。
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以及如何收集资料正是统计分析所要谈论的内容。
欧阳光明(2021.03.07)2.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机性和统计规律性。
3.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单变量和多变量。
3.变量层次.4.分布概念:指一个概念或变量,它的各个情况出现的次数或频次,又称频次分布。
表现形式:数对的集合.5.变量取值的要求—⑴变量取值必须完备;⑵变量取值必须互斥。
6.统计表:是用表格形式来标识前面所说变量的分布。
它不需要文字叙述,就能反应出资料的特性以及资料之间的关系,在编印,传递方面有很大优点,比统计表更精确,但不及统计图直观。
7.统计表必须具备的内容:1.表号。
2.表头。
3.标识行。
4.主体行。
5.表尾。
8.根据变量的层次,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统计图形:定类变量:圆瓣图、条形图。
定序变量:条形图。
定距变量:直方图、折线图。
9.圆瓣图:是将资料展示在一个圆的平面上,通常用圆形代表现象的总体,用圆瓣代表现象中一种情况,其大小代表变量取值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数。
10.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资料类别的次数或百分数。
定类:离散。
定序:离散或紧挨着的。
11.直方图:直方图从图形来看,也是紧挨着的长条形所组成,它与条形图不同,宽度有意义,一般来说,直方图是以长条的面积来表示频次或相对频次,而条形的长度。
即纵轴高度表示是频次密度或相对频次密度。
频次密度=频次/组距。
12.折线图:如果用直线连接直方图中条形顶端的中点,就是折线图。
折线图可使资料的频次分布趋势更一目了然。
13.累计图和累计表:表示的是大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或小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
14.众值:就是用具有频数最多的变量值来表示变量的集中值。
15.中位值:是数据序列之中央位置之变量值。
逻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逻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d9981ac4f18583d048645980.png)
逻辑学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社会学研究》排版要求之欧阳索引创编
![《社会学研究》排版要求之欧阳索引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0b1582e1f111f18582d05a87.png)
《社会学研究》排版要求欧阳家百(2021.03.07)Marian/编辑一、目录页:1、不标页码;2、页头左上角书名——黑体加粗、小二;横线下标创刊日期;3、页头右上角标出版日期,突出出版的年份和月份;横线下标总第几期4、目录:•1) 目录中正文标题顶格排——宋体11号字;副标题:首行空一格,楷体、五号字•2) 目录用通栏排•3)论文篇名与作者名之间加连点。
目录中章节与页码或与作者名之间至少要有两个连点,否则应另起一行排•4)连点连接着阿拉伯数字页码二、正文:1、页码:阿拉伯数字;单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右下角,双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左下角。
2、页眉:除了每篇论文有正文标题的那一页没有页眉,其余页都有页眉——在偶数页左上角显示:社会学研究、右上角显示出版年份月份;在奇数页左上角显示“论文”(用方框框住),右上角显示本篇论文的一级标题;3、正文主要内容•论文标题:二号字,加粗,宋体,居中;•论文标题:一级标题:四号字,加粗,宋体,中国数字编号:一、二、三等;•二级标题:五号字,加粗,宋体,中国数字编号:(一)(二)(三)等;•三级标题:五号字,楷体,阿拉伯数字编号:1. 2. 3.•四级标题:五号字,楷体(不确定),阿拉伯数字编号:(1)(2)(3);•作者:姓名,其间空2格,四号字加粗,楷体,居中;•提要:“提要”——小五号字,宋体加粗;提要内容——小五号字,楷体,摘要内容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字,宋体加粗;关键词内容——小五号字,楷体,3—5个;•正文:五号字,宋体;•行间距:15磅(不确定);•页边距:上、下、左、右为2.5厘米(不确定);•脚注:题目注释用“*”符号;其他注释:①②符号;脚注内容——六号字(大约),楷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小五号字,宋体;参考文献内容——宋体,8号字(大约);中文文献在前,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照A-Z顺序排列;外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外文书名及期刊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内;•其他:参考文献末尾空一行,在右下角有作者单位、责任编辑——楷体、五号字三、尾页内容:英文标题,引号检索作者名字(拼音)和页码;以及英文摘要;。
教育综合必背题库之欧阳法创编
![教育综合必背题库之欧阳法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966afe81312b3169a551a49e.png)
名词1、后现代心理学:是由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汇集而成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是在对科学主义心理学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标、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标、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的反映。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6、时间知觉:是人对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7、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
8、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9、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的变化的现象。
10、记忆表象:也称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1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12、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13、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在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14、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15、机械记忆: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材料意义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16、直觉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7、具体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往往在幼儿时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出来18、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或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思维19、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0、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1、迁移作用:指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2、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23、定式的影响:定式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社会调查简答题之欧阳体创编
![社会调查简答题之欧阳体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9816c5069dc5022abea005e.png)
问题解答(一)1.2.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专门性。
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
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
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4.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
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
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
此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
5.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社会研究方法之欧阳法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之欧阳法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5369500819e8b8f67d1cb9d6.png)
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及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有哪几部份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
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
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
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之欧阳学创编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之欧阳学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56da6fdb03d8ce2f01662329.png)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
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四、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之欧阳总创编
![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之欧阳总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681369eff12d2af90342e6ca.png)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二、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画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三、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1、社会调查的定义社会调查:指的是采用自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A、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
B、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四、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1、社会调查的分类a、收集资料的方法:自填问卷和结构访问b、调查研究目的:描述性和解释性c、调查研究时序: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d、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化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五、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1、普遍调查概念和方式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a、统计报表b、直接登记2普查的特点A、工作量大、费事、费力、费钱B、高度集中的组织和统一的安排C、调查项目不能多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a、节省时间、人力、财力b、迅速获得资料c、详细收集信息d、范围广泛e、准确性高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一、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2、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二、选题的重要性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力、社会经历经验等)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三、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2、创造性(独到、新颖)3、可行性4、合适性四、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的文献寻找(A、在阅读文献时,带着审视、提问、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崇拜。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欧阳光明创编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欧阳光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a7eb72f7bcd126fff6050b3c.png)
论民间文学的特征欧阳光明(2021.03.07)摘要: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相对作家文学而言,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基本特征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
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
关键词:民间文学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即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
这种划分主要是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来划分的。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源头,在原始社会的时代是唯一的文学。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
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是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的,主要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包括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基本特征。
一、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这种性质,一方面,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与传承过程融于一体、同步展开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间文学凝聚集体智慧与艺术才华所获得的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表达了根植于民俗生活的特定民族、地域或时代的集体观念。
民间文学是集体的创作,但并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凑起来的。
在一般情况下,常常先由个人创作出来,然后逐渐在流传中进行加工,它的流传过程就是创作过程。
当然,集体和个人是辩证统一着的两个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创作者是集体而演出者却常常是个人,许多即兴的歌谣和故事常常是由个人触景生情创作出来的,至于那些体现了集体创作成果的艺人、歌手的个人创造性就更大了。
二、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第一章欧阳光明(2021.03.07)第二章导论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9、社会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
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
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2、社会研究的主题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和相关文献。
3、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
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5、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和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问题。
6、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第四章研究设计1、研究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
2、研究性质:理论性和应用性。
3、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
4、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5、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
6、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1)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2)简化论:又做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人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7、时间维度的两类方式:横向的和纵向的。
8、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9、横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发展,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包括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三种类型)10、研究计划书的内容:(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研究内容(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3、测量层次: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
4、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5、操作化的工作: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
6、发展测量指标的做法:列出概念的维度和建立测量指标。
7、量表: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分化量表和道格拉斯社会研究量表。
8、信度:即可靠性,它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性的程度。
9、信度的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10、效度: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转却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1、效度的类型: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1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之间存在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抽样1、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2、抽样方法: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段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和雪球抽样)。
3、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4、抽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多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多特别对的社会研究。
6、多段抽样的做法:(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2)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7、确定多段抽样中每一阶段抽样的单位数目的方法:(1)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
(2)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
7、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它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8、影响样本规模的确定的因素:(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第七章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和编码。
3、问题的分类:开放式与封闭式。
4、问卷设计的步骤:(1)探索性工作(2)设计问卷初稿(3)试用(4)修改定稿并印制5、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和网络调查法)和结构访问法(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
第八章实验研究前侧与后侧的作用: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第九章文献研究1、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的类型: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第十章实地研究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实地研究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
3、实地研究的过程:(1)选择研究背景(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5)整理和分析资料(6)报告研究结果4、观察法: 有目的地通过调查者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调查者的观察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对所观察的事实要做出实质性的和规律性的解释。
5、观察法的类型: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6、观察者角色中的“四种角色说”:(1)完全参与者(2)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3)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4)完全观察者7、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谈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访谈。
8、无结构访谈的类型: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9、访谈控制的方法:提问控制和表情动作控制。
10、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1)概括性较差(2)信度较低(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4)所需时间较长(5)伦理问题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和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录入的步骤:(1)资料的审核(2)资料的转换(3)数据录入(4)数据清理(方法: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和数据质量抽查)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1、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2、研究报告的类型:描述性报告与解释性报告、学术性报告与应用性报告、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
3、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4、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1)确立主题(2)拟定提纲(3)选择材料(4)撰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