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1 代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一论语十二章课件
保持乐观
在困境和压力面前,我们应保 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关爱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积极 关爱他人,参与公益事业,传 递正能量。
追求中庸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我 们可以运用中庸之道,寻求平 衡和稳健的解决方案。
不断学习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 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 能,提升自我竞争力。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告诫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注意不同的问题,时刻保持警惕
03
和自律。
乡原,德之贼也
1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种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 道德的破坏者”。
2
批判了那些表面忠厚老实、实则虚伪乡愿的人, 他们往往混淆视听、破坏道德风尚。
3
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类人物,不要被他们的外表所 迷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过错 就像日食月食一样”。
说明君子犯错是暂时的、可 以改正的,并且君子犯错不 会像小人一样掩饰文过。
鼓励人们要敢于承认和改正自 己的错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
自己。
君子有三戒
01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
02
具体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哲学思想融 合提供可能。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原文】
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
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
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
(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啊?”
(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
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5 九 出辞气远鄙倍 Word版含答案
九 出辞气远鄙倍
修养是一束温煦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美丽。
修养是一缕清新的风,自自然然,清清爽爽。
修养是一种成熟、奋进的气质。
修养是一种热情、友善的风度。
修养是一种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修养是一种对万物的谅解和豁达。
修养请从语言文明开始。
修养请从远离鄙陋出发。
一、字音
笾.豆(biān ) 三愆.(qiān ) 闵之骞.
(qiān ) 蘧.伯玉(qú) 裨谌..(pí chén) 口给.
(jǐ) 恂.恂如(xún) 踧踖..
(cù jí) 二、通假字
1.斯远鄙倍.
矣 倍,通“背”,乖戾 2.知.
者不失人 知,通“智”,聪明 三、一词多义
1.疾⎩⎪⎨⎪⎧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重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厌恶、憎恨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快 2.鄙⎩⎪⎨⎪⎧①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粗野,鄙陋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俗③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浅陋、无知,这里是目光短浅 3.寡⎩⎪⎨⎪⎧①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少,减少②不患寡.而患不均 少③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4.言⎩⎪⎨⎪⎧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名词,话语②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动词,说③有德者必有言.
名词,指有价值的言论 5.也⎩⎪⎨⎪⎧①其鸣也.哀 句中助词,表停顿②伯夷、叔齐何人也. 疑问语气词,呢③古之贤人也.
语气词,表判断 四、词类活用
1.君子所贵.
乎道者三 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2.夫子欲寡.
其过而未能也 形容词作动词,减少 3.屡憎.
于人 使动用法,使……讨厌 4.朝.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篇》)
译文:孔子说:“对有中等水平以上才智的人,可以讲高深的知识学问; 对中等水平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讲那些高深的知识学问。”
冉有则是一个谦谦君子,自认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而 且还只能三年才使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达到小康,至于礼乐方面的精神文明建 设,自己则无能为力。如果说冉有是谦谦君子,那公西华就更是委婉曲致了, 他压根儿就不提治理国家的事,甚至说自己根本就不能做什么事业,而只是可 以学习学习,在宗庙或外交场合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罢了。其实,这个司仪并不 小,相当于今天秘书长或总务官之类的角色。所以孔子最后说:“赤也为之 小,孰能为之大?”认为他实际上还是在说治理国家。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 子路的豪侠气魄也罢,冉有的谦逊也罢,公西华的委婉曲致也罢,都是说的治 理国家的志向,只有曾晳来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说法,一句话也没有谈到国家大 事,而只是描绘了一种优哉游哉的春游境界,一幅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 图”。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如 何能(不请示父兄)就马上行动呢?”冉有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孔 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问孔子)说:“仲由问‘听到了就马上行 动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您却说‘听到 了就马上行动’。这使我迷惑,所以大胆的问问(为何回答不同)。”孔子说: “冉有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前进一步;仲由一个人能顶两个人, 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高中语文论语ppt课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 的集结,成书于战国初期。它是 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论语》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
《论语》共20篇,492章,主要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道德、政治、教 育等方面的言论。
结构
每篇都有若干章组成,每章通常只有 一句话或一段话,结构相对松散但意 义深远。
《论语》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启示
01
02
03
德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为现代政 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 。
礼制观念
强调社会秩序与规范,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
和合文化
倡导不同政治力量的和谐 共处,促进政治多元化发 展。
05
《论语》的争议与批判
对《论语》的误解与误读
总结词
由于《论语》的语言较为简洁,意义较为深 远,因此很容易被读者误解或误读。
仁爱与道德
仁爱
孔子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主 张爱人、泛爱众,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为出发点,尊重 他人、关心他人。
道德
孔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 他主张以仁、义、礼、智为道德的基本原则,通过实践这些 原则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礼义与政治
礼义
孔子认为礼义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他主张以礼为规范,以义 为准则,通过遵守礼义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三单元 1 十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答案
两千多年前,一位伟人面对学生教育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相信大家不难猜出这位伟人的名字——孔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乘着他那充满睿智语言的时空飞船,与老先生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他的教诲,学习他的道义。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然没有在《论语》中提出过完善的教育理论,但《论语》中所展示的教育学说和教育方法,在人类教育理论中仍是最光彩的一页。
孔子,一位人格伟岸的仁者,一位“何其多能”的卓越智者,天意使之成为一代圣人。早在西汉之时,司马迁就已经推许孔子为“至圣”。后世儒家极力构想的、积极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在孔子身上早就实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验证了这一点。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十学以致其道
卡耐基说:“这个新时代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则意味着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着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面对着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学习。因为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学而变!知能拓智,智达慧远!也唯有学习,那些长灯相伴的夜晚、那些闻鸡起舞的黎明、那些精彩纷呈的课堂、那些心灵碰撞的时刻才会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显得坚实而厚重。我们一定要记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一、字音
樊.迟(fán)襁.负(qiǎnɡ)
切.问(qiè) 笃.志(dǔ)
鄹.人(zōu)
二、通假字
1.女.为君子儒女,通“汝”,你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原文】
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
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
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
(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啊?”
(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
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高级中学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本学习知识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4 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答案
三 待贾而沽
孔子想不想做官?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孔子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才堪大任,一心想通过为官来推行其政治主张。在孔子壮年时期,这种愿望是很强烈的。孔子自己也说“天下有道则见”。鲁定公九年,孔子终于有了机会,先是为中都宰,后来又做到小司空、大司寇,政绩斐然。鲁定公十年,鲁国与齐国的夹谷之会,孔子大大出彩,智勇兼备,不仅为鲁国争得了面子,还赢得了不少实际利益。这是孔子从政生涯最为出色的一笔。
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找一个能任用他的诸侯国君,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推行孔子所认可的道。只是怀道不仕,周游数年,竟无一人肯行孔子之道于一二。道之不行,孔子自然感慨万千:“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非不想从政,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政治主张而从政。所以“待贾而沽”,而不是是非不分的“求而为仕”。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可能也就在这里。
一、字音
不得与.(yù) 桓魋.(tuí) 木铎.(duó) 期.
月(jī) 韫.椟(yùn) 求善贾.(ɡǔ) 佛肸..(bì xī) 匏.
瓜(páo) 二、通假字
1.求善贾.
而沽诸 贾,通“价”,价钱 2.公山弗扰以费畔.
畔,通“叛”,反叛 3.子路不说.
说,通“悦”,高兴 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知,通“智”,聪明 5.归.
孔子豚 归,通“馈”,赠 6.遇诸涂.
涂,通“途”,道路 7.孔子时.
其亡也 时,通“伺”,伺察 三、一词多义
1.见⎩⎪⎨⎪⎧①天下有道则见. 动词,出仕②阳货欲见.孔子 动词,使……拜见③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动词,召见,接见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皋陶..(ɡāo yáo) 2.譬.(pì) 3.弘.毅(hón ɡ) 二、通假字
1.问知. 通智,智慧,聪明 2.举直错.
诸枉 通措,安排,安置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向,先前,此为“刚刚”
三、古今异义 1.天下归.
仁焉 古义:称许 今义:回来 2.非礼..勿视 古义:不合于礼 今义:不礼貌的举动 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四、一词多义
1.归⎩⎪⎨⎪⎧
①天下归.仁焉 称许②壮士十年归.
回家③臣请完璧归.
赵 归还④若水之归.
海 归聚
2.克⎩⎪⎨⎪⎧
①克.
己复礼 克制②战无不克.
攻克③克.
勤克俭 能够
3.知⎩⎪⎨⎪⎧
①子曰:“知.人。” 了解②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4.济⎩⎪⎨⎪
⎧
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周济②旦余济.
乎江湘 渡过③若事之不济.
,此乃天也 成功
5.方⎩⎪⎨⎪⎧
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②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③今齐地方.
千里 方圆④且知方.
也 儒家的伦理
6.于⎩⎪⎨⎪
⎧
①舜有天下,选于.众 从,介词②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给,介词③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在……方面,介词④苛政猛于.虎也 比,介词⑤君幸于.
赵王 被,介词
7.举⎩⎪⎨⎪⎧
①举.直错诸枉 选拔②举.头望明月 抬起③举.
世无双 全④西举.
巴蜀 攻取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心,忧虑 2.请事.斯语矣 事:践行,从事 3.非礼.勿视 礼:合乎礼
(二)形容词作动词 不仁者远.矣 远:远离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1课 为政以德 (共31张PPT)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 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 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 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 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例1: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
“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
1·5, 16·1,正己 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14·5,正己(德治)
为政以德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探究题: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格,如“君 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 之不己知也”,等等。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来, 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思考孔子所说的“君子” 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能弘道
B.过而不改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问:考察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
D1.、自选古D皆,有无死=毋,;民无2信、不选立B 问立,:询富问足;去,舍弃;立,久存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 哉?” (《论语·为政》) 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1 代序 Word版含答案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论语和 孟子课件
鲁昭公十年(前532年),孔子二十岁,仕于季氏为委吏。 转为乘田吏。 (赵岐:委吏,主积仓库之吏。乘田,畜牧 官也 。)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 会见孔子。 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孔子三十四岁。鲁孟厘子将 卒,遗命其二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学礼。孔子西观 藏书于周室。往见老聃。 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孔子三十六岁。在齐,舍于外 馆。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言:“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又曰:“政在节财。” 鲁昭公三十年(前512),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 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 “四十而不惑”。 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鲁定公八年(前502),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鲁君任孔子为鲁 中都宰。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五十二岁。由中都宰为小司 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鲁定公十四年(前497),孔子五十六岁,与季氏出现不和, 率学生离开鲁国。
孔 子 简 介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先后到过卫国、曹 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鲁哀公十一年(前483年),孔子六十八 岁。鲁君以重币迎孔子归。 孔子回到鲁国后,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 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 七十三岁。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
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
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
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语》也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治统),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道统),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挑战这套咒语。
我的读法是:
(1)查考词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
(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
(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4)最后,是我的总结。我想思考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史》。
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
我于《论语》,也是如此。
读《论语》,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
目的无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孔子,特别是在这个礼坏乐崩的世界。
(节选自李零《丧家狗·自序》,山西人民出版社)
《〈论语〉选读》的学习目标要求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基础要求”指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论语〉选读》的复习应该考虑到文字、文章和文化三个层次。“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在于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层次指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在于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论语〉选读》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次切入,考查考生对《论语》文化内涵的评析和探究。但“文字”和“文章”是基础,也不能忽视。《论语选读》考试的题型有默写题、赏读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也可能出现。
《论语》阅读考查的内容和形式见《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Ⅲ·考试内容”第三项“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第10、11两条(《考试说明》第5页)。
其中第10条为“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我们关注一下这个考点的关键词:理解和评价。理解是前提,分析和评价是建立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解读错了,一切都是空话。
第11条为“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
题型如下: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答:
答案: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