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龚自珍诗文看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龚自珍是一位备受后世推崇的优秀文人,在他的诗文中体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意识。其中,他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悲苦、忧患意识尤其突出,这一点在他笔下的典型意象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证。
首先,龚自珍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荒凉、寂寞的山水场景,这种景象常常让人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和寂寞感觉。例如《己亥杂诗》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通过“冰心”、“玉壶”一类的冷酷形象,表达了他的忧患感。在其另一首著名诗歌《丑奴儿》中,同样出现了荒芜、凄清的景色。比如“青山磊磊,石岭绵绵,骆驿河桥边,野草鲜美,天淨沙·秋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诸如此类的描写,容纳了龚自珍对于时局不安和自身命运的忧患之心。
其次,龚自珍在他的诗文中常常强调“明日复明日”,“何时可怀我之抱,良人怀袖而来”。这些诗句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悲苦的宣泄。通过这些虽然简单而朴实,但带有深涵义的句子,龚自珍传达出了自己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未来的期盼。这种如同冬夜里的那一点点微弱的火光一样坚韧的信念,也成为了他在诗文中探索痛苦和忧伤的主要手段之一。
最后,龚自珍的作品也经常包含对于经历过战事的社会的反思。比如,他十分痛恨汉人的语言和思想被满族笼罩,抨击起鸦片战争和癸未事变所带来的国家困境。这些反思和批判,不仅表现出了他对于中华文明的愛憎和忧虑,更深层地反映了他对于人类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因此,综上所述,龚自珍作品中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对于悲苦和不安的理解和抵制,更是他对于人生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那些大个头像“花岗岩般坚不可摧的意象”,不仅给予了他的创作语言深度和分量,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了那种沈甸甸的忧患感。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情感生活、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未来的期盼,这种忧患意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一直陪伴着龚自珍的整个诗文创作历程。
龚自珍诗歌赏析
文学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作
•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他指出儒学、政事和 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 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 ,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 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 、政治家的诗。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 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 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 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 《己亥杂诗 》“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 ,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己亥杂诗龚自珍鉴赏
己亥杂诗龚自珍鉴赏
己亥杂诗龚自珍鉴赏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下面是己亥杂诗龚自珍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要
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两个比喻,写出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的诗词和诗作特色
【导语】龚⾃珍是清代思想家、⽂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誉为“三百年来第⼀流”。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龚⾃珍的诗词和诗作特⾊,欢迎阅读!
龚⾃珍的诗词篇⼀
《夜坐⼆⾸》
作者:龚⾃珍
原⽂:
春夜伤⼼坐画屏,不如放眼⼊青冥。
⼀⼭突起丘陵妒,万籁⽆⾔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江东久殒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沉沉⼼事北南东,⼀睨⼈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中。
万⼀禅关砉然破,美⼈如⽟剑如虹。
《夜坐⼆⾸》赏析
以雄奇之笔写哀怨之情,最为定庵所擅长,亦最能体现其“剑”、“箫”合⼀的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两篇《夜坐》如此,下⾯两篇《秋⼼》亦复如是,将其对读,能对定庵诗歌卓绝处有更深⼀重体验。
本组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秋,作者以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校对官,⼜值第四次应会试落榜,孤愤之情、奇崛之意纷⾄沓来,夜坐难眠,遂有此神思飙发、想象突奔之篇章。前⾸⼀开始即点出“伤⼼”⼆字,为⼀组诗之关捩,⽽“不如放眼⼊青冥”则将视野放宽⾄⽆垠的夜空,藉此来思索宇宙与⼈⽣,于是全诗基调顿时超越了⼀城⼀地的鸡⾍得失,⽽是展现出⼴阔深邃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句为定庵诗中奇语,与其说是遥望⿊夜所见,⽏宁说仍是展现了⼼灵化的“夜⾊”,“⼭”、“丘陵”、“万籁”、“帝坐”等亦皆是⼈⽂化了的意象,其造势之峻峭、思想之锋锐曾为康有为等激赏。五六句以旧典隐微陈郁地表现作者对时政、尤其是⼈材问题的见解,⼀“似”字、⼀“久”字为匠⼼所在,充满指责愤激之意。“平⽣不蓄湘累问”⼀句反⽤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难问,⼈情⽼易悲”诗意,既然问天⽽⽆效,那便只有⽉中嫦娥能够听取⾃⼰的忧愤了!汹涌的失望孤独之情跃跃然于纸上。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1. 引言
1.1 介绍龚自珍诗文的特点
龚自珍(1811-1849)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文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与思考。龚自珍在诗文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这些意象既有自然的,历史的,人物的,宗教的,社会的等等。他通过对这些复杂的意象进行深刻的描写和解读,展现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关怀和批判。
龚自珍的诗文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他常常以自然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忧患,比如借助山水、花鸟、天象等自然元素来揭示他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和忧虑。龚自珍还常常以历史的意象来表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思念和忧虑,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乱世沉沦和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愤怒。龚自珍的诗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人物意象,他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龚自珍的诗文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2. 正文
2.1 龚自珍诗文中的自然意象
龚自珍的诗文中常常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他内心的忧患意识。在
他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描写和借喻,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
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担忧。
龚自珍常常以自然界的景物来衬托自己的痛苦和忧虑。比如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的“山重水复”暗示着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难,而“柳暗花明”则表达
了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境况。这种对自然景物的运用,使诗文更具有生
动感和感染力。
龚自珍也经常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暗示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在《金陵怀古》中,他写道:“风烟三百里,故国几多时?六朝旧事随流水,但看青山依旧。”这里的“风烟三百里”和“六朝旧事随流水”都暗示着历史的流逝和文明的兴衰,而“青山依旧”则表达了对永恒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
论文关键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双重倾向结合互补
论文摘要: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同时龚诗的最大特点又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的形象之中去,从而使他的诗对读者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龚诗的语言璀璨瑰丽,文采斐然,词汇丰富优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而他的文学极富于创造性,其诗文打破了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他的诗,以其先进的思想,别开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本文将试从其诗歌现实与浪漫的双重倾向出发来分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
龚自珍生活的年代,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新阶段。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在龚自珍之前的清中叶诗坛,山水诗歌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类诗歌,往往模山范水,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现实远远脱离。而处于时代剧烈动荡的龚自珍,作为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显然是深恶这种无益的诗风的,他的诗,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现实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在他的思想中,诗和史的联系是很自然的。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是由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因此他认为不仅选诗和作史的目的,皆在于“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而且诗人作诗也必然和史官作史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社会历史批评。“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是“清议”或“评论”的工具,显然他把诗与史、诗人与史官在社会作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它们的职责皆在于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
龚自珍十首经典诗词,堪称“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十首经典诗词,堪称“三百年来第一流”
2022-11-21 13:58·中华诗文学习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龚自珍既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又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夜坐
其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这两首诗对仗工稳,想象奇特,典故驾驭娴熟,用比喻象征手法自抒胸臆,充满浪漫主义的瑰奇色彩。诗中将个人感慨与时代脉搏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抒怀之作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同时使诗风更为郁怒横逸,清深渊雅,读来有唱叹之致。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从“剑气箫心”看龚自珍诗作中的生命体验
从“剑气箫心”看龚自珍诗作中的生命体验
作者:曾宇晓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6期
摘要:龚自珍的诗文是一面镜子,它烛照社会人生,洞察风风雨雨,在心灵深处作个性化的评判。“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为心声,烙上了他生命体验的真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对政治理想破灭、对人生际遇坎坷的真切而细腻的体验,并将这凝萃于其诗文的灵魂——“剑气箫心”中。这是龚自珍诗文的真谛,是需要解读的关键,更是他艰难生命特色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龚自珍诗歌生命体验剑气箫心
引言
一袭长衫,一身傲骨——这是龚自珍定格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他的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后人的创作影响极大。200多年来,研究龚自珍的学者不计其数。其中对其诗作的研究,或是从“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方面;或是从“绮丽鲜奇,气势磅礴”的思想感情方面;或是从“风发泉涌,不堪一世”的狂放气质方面;或是从“高吟肺腑走风雪”的人生追求方面。的确,龚自珍诗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近代诗坛,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开启了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历程。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他诗作中“剑气箫心”的诗作灵魂方面来论述诗歌中蕴含的生命体验。
纵观龚自珍的一生,充满了跌宕曲折的故事。中国近代史的前夕,西风东渐,身为一代思想觉醒者,是多么难能可贵啊。龚自珍在《漫感》中写到:“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剑气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之魂,这个词用来形容他是最为恰当的,敢忧敢愤,放言无忌,敢爱敢恨,哀乐过人。他的诗文针对现实而发,敢于揭露矛盾,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强烈的爱憎,充满了对社会腐恶的批判和抗争,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索。这四个字也道出了龚自珍豪情与愤怨的心境。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民主革命家,他的诗文作品中展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在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责任感。本文将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入手,浅析他的忧患意识。
龚自珍的诗文中常常出现了雄鹰的意象。雄鹰是一种高傲、勇敢、追求自由的鸟类,它常常被用来象征英雄和自由之飞翔。在龚自珍的诗中,雄鹰常常被用来象征中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在他的《己亥杂诗》中写道:“雄鹰凌九霄,壮志焕乾坤。”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壮志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雄鹰也常常被用来象征龚自珍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希望能够像雄鹰一样,高飞远翔,不被羁绊和压制。
龚自珍的诗文中还经常出现了悲壮的意象。他以悲壮的笔调描绘了民族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在他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写道:“奔腾的黄河越不过黄土,屈指的人民太不堪忍受。”这句诗表达了龚自珍对民族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悲壮情怀,以及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
龚自珍的诗文中还经常出现了自由的意象。他以自由的理念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向往。在他的《己亥杂诗》中写道:“蹈海曲沼,以保自由。”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在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希望。
龚自珍的诗文中充满了忧患意识,他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责任感。他以雄鹰、悲壮、慷慨激昂和自由等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自己内心的挣扎,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责任感。龚自珍的诗文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民主革命家。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浅析其忧患意识
龚自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文以悲愤忧患的意识为主导,揭示了他对时代动荡和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他常常运用典型意象来传达自己的忧患意识,从而反映出他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以下将从龚自珍诗文中的典型意象入手,对其忧患意识进行浅析。
龚自珍在他的诗文中常常运用水和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忧患情感。水和泪是诗人用来表达内心伤痛和忧愁的常用意象,也成为了他忠诚的思想和国家责任感的象征。在他的《己亥杂诗·其十》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人得道鸡犬升,百年无遇龙争伯。”他通过水泽之巨来暗喻神州大地干涸之时,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危机的深切关切。在他的《己亥杂诗·其十一》中,他写道:“独醒明主断商品,试下才人试马,我徒速水踟蹰。”水的流动和泪的落下不仅表示他的忧愁和伤痛,更寓意着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愤之情,深悉万民疾苦。
龚自珍在他的诗文中还以黄土和土民的形象来传达对社会命运的关切。黄土和土民都是贫苦人民的象征,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辛。在龚自珍诗歌中,黄土和土民常常被用来描绘社会的黑暗和悲惨。在他的《己亥杂诗·其四十九》中,他写道:“出嚣创业将春盛,堕泊沧桑负欢情。从来干戈直平退,自有黄土转兵阵。”通过对黄土转兵阵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和社会动荡所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忧虑。而在他的《万材全书·其七》中,他写道:“省静久忧南北贱,士民入中国骨胎。虎然脱去千山甲,贪谩渔阳控亦空。”通过土民的形象,他表达了对社会贫困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忧虑。黄土和土民意象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社会批判性,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进行了有力的表达。
龚自珍的《咏史》古诗文赏析
龚自珍的《咏史》古诗文赏析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①,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②,团扇才人踞上游③。避席畏闻文字狱④,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⑤,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①金粉:形容繁华富丽。东南十五州:泛指我国东南沿海江浙一带富庶地区。②牢盆:煮盐用的器具,这里指盐官。狎客:官僚宠信的幕僚、门客。③团扇才人:东晋名门望族王导之孙王珉,喜手执白团扇(《晋书·乐志》),有隽才美誉,借以代指贵族子弟。④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而起,表示敬意,谓之“避席”。⑤田横五百人:楚汉相争时,田横自立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后,田横率其徒属五百人逃往海岛,耻于接受刘邦的招降,自杀。五百人亦皆自杀。
【诗大意】繁华佳丽的东南富庶之地,数不清的恩恩怨怨都集中在名利场上角逐的头面人物之间。盐官手下的幕僚、门客操纵着全部盐政。贵族公子哥儿凭借门第,身踞高位。软弱的知识分子被文字狱吓破了胆,避席而起;埋头著书立说只是为了贪利求禄。田横手下的五百义士,如今哪里去了,难道都已归顺汉朝,个个封为列侯,坐享安乐富贵了吗?
【赏析】此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当时作者34岁。其时龚自珍因丧母已在家乡杭州守制两年多,服满又客游江苏昆山,所居均是金粉繁华之乡,交往的多是东南一时名流,有感于触目所接官场和士林的形形色色,故有《咏史》之作。旧说此诗是为两淮盐政曾糗罢官而作。王文濡校编本有注云:“曾为盐政时,有孝廉某谒之,冀五百金不得。某恚,授以诗曰:'破格用人明主事,暮年行乐老臣心。’上句谓其谄和珅得进,下句谓其日事荒宴。言官以此事上闻,曾遂得罪永废。”这是当时官场的一件丑闻:打秋风未遂,挟嫌报复,因而揭露出一些官场的黑暗内幕。龚自珍写《咏史》可能与此事有关,但是命意决非仅限于此。此诗内涵深广,带有浓重的政治批判色彩,实为一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
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龚自珍诗风
龚自珍诗风
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同时龚诗的最大特点又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的形象之中去,从而使他的诗对读者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龚诗的语言璀璨瑰丽,文采斐然,词汇丰富优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著名的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他名声扫地的事,伙同他人轮奸女性。年迈的李双江在这一整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生戴在他的头上。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老了老了,却毁在了他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他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砍头的。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1860年,又出现了一个坑爹的人物,他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龚半伦大的帽子是戴上了,他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他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
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他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
为了挽救清政府,他主张,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他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他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他的爱国之心。“诗言志,诗言情”,即使清政府让龚自珍千万次的失望,但龚自珍的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改变过,恕不多言,仅从《己亥杂诗》其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诗词赏析:龚自珍《病梅馆记》
【导语】龚⾃珍(1792年8⽉22⽇~1841年9⽉26⽇)清代思想家、⽂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38岁中进⼠。曾任内阁中书、宗⼈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持林则徐禁除鸦⽚。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誉为“三百年来第⼀流”。著有《定庵⽂集》,留存⽂章300余篇,诗词近800⾸,今⼈辑为《龚⾃珍全集》。诗作《⼰亥杂诗》共315⾸。下⾯是为⼤家带来的龚⾃珍《病梅馆记》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病梅馆记
清代:龚⾃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梅以曲为美,直则⽆姿;以欹为美,正则⽆景;以疏为美,密则⽆态。”固也。此⽂⼈画⼠,⼼知其意,未可明诏⼤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为也。有以⽂⼈画⼠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画⼠之祸之烈⾄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完者。既泣之三⽇,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
之全之。予本⾮⽂⼈画⼠,⽢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多闲⽥,以⼴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
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画家在⼼⾥明⽩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声疾呼,⽤(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砍掉笔直的枝⼲、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的弯曲,⼜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量做得到的。有的⼈把⽂⼈画⼠这隐藏在⼼中的特别嗜好明⽩地告诉卖梅的⼈,(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阻碍它的⽣机,⽤这样的⽅法来谋求⼤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龚自珍《咏史》诗词赏析
龚自珍《咏史》诗词赏析
咏史
清代: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注释
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属(zhǔ):表结交。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常手执白绢
团扇。才人:宫中女官。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踞上游:
指占居高位。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指清统
治者*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康熙、雍正、乾隆几代*尤为厉害。
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
阳雁,各为稻粱谋。”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赏析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
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龚自珍诗文看
备课参考
从龚臼诗文看.刘建伦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社会状况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着
名诗人,也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他
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即将向近代转
型的时期,所作诗文,反映了他对封
建统治的腐败和民生的艰难以及西
方国家对中国所构成的巨大威胁的
认识与警觉,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与
思考.仔细研读龚自珍的诗文,我
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灾难即将来
II~iEN的社会状况.
1.揭示社会黑暗和统治危机
龚自珍诗文中最有历史价值的
是其作于1839~1840的《己亥杂
诗》.其中.不论盐铁不筹河是最
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一首,反映了鸦
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腐败,白银外流
而导致农民负担加剧并走向破产的社会现实.该诗这样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
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儿
第一句不论盐铁不筹河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清政府公共事业废弛,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筹划治理水患;二是指清政府的税收不完善,既不征收盐铁税也不筹集治河款.
.独倚东南涕泪多”,指出清政府的国家税收来源仅仅只是依靠东南地区,以至于这里的百姓不堪重负.
自宋代以来,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也就依靠富庶的东南沿海.但是,过度
的征收使这里的人民陷于困苦之中.国赋三升民一斗的意思是,
国家所征派的税收只是”三升,可
是百姓实际却要交出”一斗”,额外增加的部分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统治腐败,行政无能,各级官吏在税,采最
54
E-mail:zxlsjxck@163,com
收过程中从中渔利,肆意加派税额; 二是由于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白银价格上涨,而百姓完税需要缴纳白银,因此完成”三升”的国税却要卖掉”一斗”的粮食来换取相当于原来”三升的白银.这里
的三升”和”一斗”虽是虚指,但也
说明了鸦片战争前白银外流大大加重农民负担的实际情况.最后一句.屠牛哪不胜栽禾的意思有两层:
一
是屠牛卖肉从事其他行当也比种田要好;二是”屠牛”暗喻农民在万般无奈之下有可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总之,该诗揭示了清王朝统
治的腐败,指出白银外流的严重危害,也说明了封建小农的破产以及清王朝统治基础岌岌可危.
2.痛批科举制度.渴求治国
人才
鸦片战争前的几十年,封建统
治机制已经极度腐朽,传统的科举制已经完全演变为摧残人才的制度,封建国家的治国人才严重缺失. 身居统治集团下层的龚自珍对此更有亲身的体会,他希望统治者不拘一
格用人才,使经世致用的人才来
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但是,面对
坚如磐石的科举制,他也只能强烈的谴责,以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
他在《病梅馆记》中说:”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 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
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
哉l”在这里,龚自珍以文人画士对梅花病态美的追求来暗喻摧残人性的科举制,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痛恨之情.而对被摧残的病梅,也
就是科举制下的青年学子抱以无限的痛惜和同情.他在文未感叹说: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
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l”充分体现了他不惜以毕生精力来挽救人才的愿望.而且在《己亥杂诗》的另一首这样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
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万马齐喑”指
在封建专制和科举制度下,思想受到钳制,人才遭到扼杀,呈现出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对此,
龚自珍只能无奈地祈求风雷和天公的力量,为天下普降人才,以挽救国家的危难.
3.高度警惕西方殖民侵略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完成
工业革命,积极展开对世界的殖民扩张,中国即成为其觊觎的对象.
英国为了改变其对华贸易的逆差,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与此同时,早期殖民军事冒险亦已展开. 1808年,英舰曾向虎门炮台实施武
装挑衅,被中国水师击退.L3
道光三年(1823年),龚自珍深
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已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他在《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中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在他
看来,如果拒绝与英贸易交往,就会
招致其武力侵犯,如果与之交往则
会消耗国家财富,既指出了英国殖
民者的侵略本质,同时提醒清王朝
面对英国问题时所处的复杂局面.
龚自珍的青年时代,正值嘉庆
中期.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大规模
的殖民入侵还没有开始,但是,龚自
珍通过对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时局情况的研究,已经敏锐地洞察到西
方殖民入侵即将到来.他以普通读
书人的身份撰写了《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就加强西北防务和整顿东南沿海贸易发表看法,
以此提醒清政府注意西方国家的野心.后来,他在《己亥杂诗》”文章
合有老波澜一诗中还提起这两
篇关于国防问题的文章,再次警告清政府应提高警惕,做好反侵略准备.针对沙俄对西北边疆所构成的威胁,他认为大规模的侵略即将发生,并在该诗中大胆提出”五十年中言定验副的惊人预言.19世纪中
期的历史事实完全验证了龚自珍的判断.但是,由于当局的麻木和龚
自珍官位的低下,忧国忧民的建议未能引起清王朝的注意,诗人也只能发出”茫茫六合此微官的
哀叹.
龚自珍还在《己亥杂诗》中写道:禊渝禊厉牙齿,求覆我祖十
世祀.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
莅鸡豕.书梦亚驼告有意,明年三
月禊貔死.大神羹枭殄枭子,焚香
敬告少昊氏.在这里,他把西方
殖民者比喻为传说中的吃人野兽“禊渝”,并祈求民间崇敬的大神“亚驼”和”巫阳”来消灭”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