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了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A.年龄(被试间变量),分3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B.文章主题熟悉程度(被试内变量),分2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A.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B.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由教师评定);C.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D.生字水平,控制方法:讲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5)实验材料
A.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B.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引言:
实验心理学是通过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它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本文将以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为主题,探讨实验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计要点。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起点,它明确了实验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在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实验目的通常涉及对特定心理现象的探究、心理机制的解释或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等。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确保能够得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结论。
二、实验假设
实验假设是对实验目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它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实验假设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测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在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实验假设通常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通过对比两个假设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实验效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实验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实验的操作步骤
和数据收集方式。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实验的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的规范等因素。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应该尽量遵循科学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它包括实验条件的确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流程的安排和实验人员的培训等环节。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保证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实验结果的统计和解释过程,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科学推断。在数据分析中,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该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验结果,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讲解
11
67
95
88
105
12
74
98
71
84
13
93
116
90
110
14
85
110
85
94
15
82
120
75
80
16
71
90
95
112
17
69
95
89
98
18
67
100
65
80
19
80
101
73
90
20
76
103
90
98
被试间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比较是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 因此在这样的设计中,它的关键就是要克服被试组之间的 差异,也就是要尽量做到参加实验的各组被试间基本上是 相等的,这样就可以观察接受不同实验条件处理的各组被 试在有关因变量上是否有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这差 异应该就是由实验处理的不同造成的。
第三章 实验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第二节 被试内实验设计 第三节 被试间实验设计 第四节 混合实验设计 第五节 多因素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实验设计 二、实验设计的功能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四、实验设计的分类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
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
(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
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
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应类型区分为:被
试间设计(默认为独立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与 混合设计。
链接:各设计适用的统计方法;因变量的多少
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究。
第三节 准实验、非实验
第三节 准实验、非实验
一、准实验设计
1、单组设计(实验中只有一个被试组,即实验组)
⑴单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
但有一个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通过检验两成绩是 否存在显著差异来解释其处理效应。 P32
实验设计示例
3 实验材料(3分)
低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一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算题、
中等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两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算 题、高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三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 算题。 题型均为四选一的选择题,在计算机上操作,要 求被试得出正确答案并按键作答,每次作答后均 给予正误反馈。每题有且仅有两次运算,一次为 加减法、一次为乘法(如,“58 + 29×37”为中等难度任 务的计算题),同一难度任务中的各题尽量保证难度 相当。各难度的题量足够一般被试做满20分钟, 运算过程中提供纸笔让被试可以打草稿。
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 题目的正式计算,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 后即开始正式实验,同时电脑开始计时。期间不 再中断休息。 ⑶题目随机呈现。待被试做到规定的7分28秒时中 止计算题作业,屏幕上呈现:时间到,请你估计 刚才正式做题用了多少时间。(精确至几分几秒)以 填空形式输入数字,电脑记录结果。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 实验设计
研究者需要先将被试按前测作业分数的高低排列,然后 将前三个被试随机分配到A、B、C 三组,接着将接下 来的三个被试如法分配,直到分配完毕。
1、匹配(matching)设 计
对动物进行被试间设计的实验研究时,一项重要的匹 配技术是拆窝技术(split-litter technique)。
同处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异也是在统计允许的 限度以内的随机误差。
随机化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1)控制两组被试变量的差异,分组方法简单可行。 (2)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测,可消除某些实
验误差。 缺点: (1)分成等组的方法仍欠精密。 (2)若两组在不同时期观测,就有可能插入实验以外
编制之测量工具的“信度”(可靠性)较低时。
研究进行中有较多变量无法控制时。
统计分析时,受试者须再细分为较小的各群组来分析比较 时。
实验设计时,预期会有较多受试者中途推出时。
怎样确定实验研究中被试样本人数
确定样本人数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精确度是指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一致性程度。精确度
是确定样本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d是评价抽样结果精确度 的一个指标。 样本平均数( x’)估计总体平均数(u),从总体中随机抽 取一个样本,即使没有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x’也不一定 等于u ,此时(x’-u)就是抽样误差。 一言界般,值情尽范况管围下存内,在,样着抽本抽样的样误分误差布差不为,超正但过态由这分于个布范x’i,围有所的9以一5对半%任(的一用可(d能表x性’i示在))临而, 称d为最大允许抽样误差。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第三章实验的设计
概念
实验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基本类型
需考虑的方面
评价标准
非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按控制程度)准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
实验设计(按被试分配)被试内设计
混合设计
一、基本类型
1.根据实验处理中被试人数的多少:
①大样本设计;②小样本设计。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3.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非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真实验设计。
4.根据在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①被试间设计;②被试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二、被试间/内和混和设计
一、被试间设计
1.含义
2.优缺点
3.解决缺点的方法
二、被试内设计
1.含义
2.优缺点
3.克服缺点的方法
三、混合设计
1.含义
2.如何计算实验处理数
3.优缺点及克服方法
两个技能:
1.区分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2.在混合设计中,区分被试内因素和被试间因素
(一)被试间设计
1.含义: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的处理,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也被称为组间设计、独立组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一个处理
内和混和设计
2.优缺点
(1)优点12岁小学生40岁大叔80岁青光眼老爷爷
一个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疲劳)
(2)缺点
1)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
2)需要的被试数量比较大。
3.克服缺点的方法
缺点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有差异造成的!
因此,解决方法就是减小被试间的差异
如何减少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
(1)匹配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把每对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组,使各组之间的被试同质。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对人们的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缓解焦虑、减
轻压力、改善情绪等。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音乐对人们情绪的
影响,以期为情绪调节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设计
本实验将招募5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将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实验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情绪基线测量
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对象将填写一份情绪基线问卷,以了解他
们在实验开始前的情绪状态。问卷将包括焦虑、愉快、悲伤、愤怒
等情绪维度的评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评分。
第二阶段:音乐听觉刺激
实验对象将被要求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听觉环境中(实验室内),分别听30分钟的不同类型音乐。其中,一组实验对象将听轻快、欢
快的流行音乐;另一组实验对象将听悲伤、忧郁的古典音乐。在听
音乐的过程中,实验对象将被要求通过情绪表情评分表,对自己的
情绪状态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情绪变化测量
在听音乐结束后,实验对象将再次填写一份情绪变化问卷,以
了解他们在听音乐后的情绪状态。问卷将包括焦虑、愉快、悲伤、
愤怒等情绪维度的评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评分。
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听音乐前后的情绪变化,以及两组实
验对象在听不同类型音乐时的情绪状态,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我
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将得出不同类型音
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对音乐的情绪反应。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得出不同类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不
第三章心理学实验设计
B、简单简单效应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 例如:噪声强度(A)、有无竞争(B)、任务难度(C)之间存在交互作
用。 可以检验简单简单效应: 在C1B1水平的结合上,A1与A2之间的任务成绩有无差异,如果有
差异,说明存在简单简单效应。 同样:
5、处理效应
指的是,总变异中由自变量所引起的那部分变异。 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都属于处理 效应
任务难度两个水平:高(B1)、低(B2) 包含的实验处理有2×2=4
3、主效应与交互效应
主效应:指的是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 3×2 2×2×2:噪声强度、任务难度、有无竞争 交互效应:反映两个或者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 到另一个因素影响时,称为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 作用受到另外两个因素影响时,称为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2.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R O1 X O2
R O3
O4
例:<腹式呼吸对皮肤温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选择右手中指、丹田和右脚脚踝为温度探测点,探讨了腹式呼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三、非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的类型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或被试间设计) (二)随机化区组设计(相关样本设计或被试内设计) (三)多因素实验设计(析因设计) (四)交叉聚合实验设计
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
实验设计可以增加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
可靠。而一个糟糕的实验设计则可能导致数据不可靠甚至误导性。那么,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
首先,实验的目的和假设要明确。在实验设计之前,研究者需
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及所要验证的假设。这样才能确定实验
的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确定控制变量、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
验程序等等。因此,好的实验设计在理论上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样才能将实验过程化繁为简,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
有意义的结论。
其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需要严谨。在实验设计中,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
致实验结果偏颇。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使两组的选取保
持相对随机。比如说,在研究抑郁症的时候,实验组应该是接受
特定干预治疗的患者,而对照组应该是未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或
是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如果选取了和实验组不匹配的对照组,那么研究结论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实验程序需要可行且相对统一。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实
验程序应保持稳定而相对一致。比如说,在研究记忆力的实验中,实验者需要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遵守同一记忆测试程序,测试的
时间和场所也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得出
可靠的结论。
第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应该科学可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
理非常重要,只有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研究结论才能更加可信。数据处理需要统计学方法的支撑,如数据的中心趋势分析、
方差分析等。同时,在数据处理时需要准确地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一:情绪和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者的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将由2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将被要求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例如开心,伤心,害怕,厌恶等等。
每个受试者将被分配到两个组,一个组接受情绪暗示,另一个组没有
接受情绪暗示。再次检查受试者时,如果有任何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
反应,则将被移出试验组。
实验步骤:
1.首先,受试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他们自身的抑郁情况的问卷,以
便对受试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其次,受试者将按照实验条件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将展示不
同的情绪,受试者可以选择是否受到情绪暗示,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被情绪
暗示,则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暗示的图片;如果受试者不受情绪暗示,则
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每个图片一次。
3.接下来,受试者将被要求在观看过这些图片后对这些图片的细节进
行回忆。
4.最后,受试者的记忆细节将被记录,以便与初步评估的情绪和暗示
的情绪进行比较,以及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否受到情绪影响。
实验预期:
预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
3、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 宏观评价(孟庆茂): (1)能够恰当地解决所欲解决的问题。 (2)恰当地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3)使实验结果有很高的可靠性。 微观评价(舒华): (1)使研究变量的效应最大化 (2)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3)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 (4)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思效度和内部效度
三、实验设计的思想基础(复习)
1.统计检验的基本思想 统计检验的目的: 确定从样本统计值得出的差异能否作出 一般性的结论——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差异。 使用条件:当研究假说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或通过观察总体 的所有成员而直接被估价时,就需要通过统计推论间接地 对它进行估价。
如,6岁儿童的男女身高差异问题的研究。从某地区随机抽 取男生30人,M1=114cm;女生27名,M2=112.5cm,能否根 据这一次测量的结果下结论:6岁男生的身高比女生高? 又如,中美小学生心算能力的比较研究。
(有关该概念的理解国内外有很大不同,比较混乱)
意义:为更高层次的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提供必要的 基础和资料。 局限: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
国外对非实验设计的看法
非实验设计就是不用实验作为研究手段的研究设计。 具体方法有: 1.现象学方法(phenomenology),是指对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描述的方法。 局限:(1)不能比较不同条件下被试的数据,因此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 论;(2)对自身心理活动的关注可能会改变正常的心理活动;(3)其 结论不一定完全精确、客观,而且其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别人身上。 2.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是指对他人的行为经验进行描述、记录的方 法。常用于临床心理、特殊心理的系统研究。 3.现场研究法(field study),在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研究。常用于研究在实 验中看不见的心理和行为。 4.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经常与其他方法 结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教案
主题:心理学实验设计
引言:
心理学实验是研究心理现象和事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控制变量、测量结果,从而验证假设或推断心理规律。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设计和开展心理学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在开始设计心理学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回答。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音乐对人的情绪有何影响?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的情绪有何影响?
二、假设的提出
在问题明确之后,需要提出研究的假设。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猜想或推测,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听悲伤音乐会使人感到悲伤,而听欢快音乐会使人感到愉悦。
三、实验变量的确定
接下来, 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中独立变化的因素,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自变量即为音乐类型,因变量为人的情绪。
四、样本的选择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确定实验所需要的样本数量和样本特征。样本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五、实验的设计
根据问题和假设,确定实验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例如,在研究音乐对情绪影响的实验中,可以设计如下步骤:
1. 随机分配参与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听悲伤音乐,一组听欢快音乐。
2.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参与者填写问卷,获取他们的基本情绪状态。
3. 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佩戴情绪监测仪器,记录他们的情绪变化。
4. 实验结束后,让参与者填写另一份问卷,评价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跨文化研究
马尔帕斯(Malpass,1986)等曾区分 出三种文化等值性:一是机能等值,指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同一问题作出 反应时产生的行为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心 理机能;二是概念等值,指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个体对特定刺激物的意义有共同 的理解;三是测量等值,即从不同的文 化中收集数据资料的心理测量方式具有 可比较性。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在儿童 发展心理学领域,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 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 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 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中,一般将社会文化视为恒 常条件,研究其中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差 异;而跨文化研究则将同一文化背景中 个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当作恒常,将文 化模式当作变因,以研究不同文化中群 体的心理与行为差异,考察文化因素对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从而明确 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文化普适性 和差异性。
(六) 考虑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获得发展性资料的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时序设计(sequential designs)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study)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 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 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 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2.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 设计 (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 时间序列设计 (3)平衡设计
(三)非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3.固定组比较设计 4.事后回溯设计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
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 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 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 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导语; ⑥规定实验次数; ⑦安排实验程序; 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 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部署两组 X 表示事后回溯设计中的自变量,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
五、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1、因素与水平
因素:自变量 可以是刺激变量,也可以是被试变量
水平:因素的特定值称为“水平”或称为“处理”
2、水平结合
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与另一因素的某一水平的结合,成为一个水平结合, 或者一个处理结合 例如:噪声强度两个水平:40分贝(A1)、60分贝(A2);
4、简单效应与简单简单效应
A、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例如:噪声强度两个水平:40分贝(A1)、60分贝(A2); 任务难度两个水平:高(B1)、低(B2) 如果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就需要做简单效应分析。 在B1(任务难度高)水平上, 40分贝(A1)与60分贝(A2)时,测 验成绩有没有差异,如果有,称为A在B1水平上有简单效应; 同样A在B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1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①被试内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 ③混合设计
实验设计模式
一、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 (一)被试内设计
检验(非参数检验)
(3)实验组控制组多组后测设计
例如:考察噪音对记忆成绩的影响 数据的统计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
实例:印象形成的首因效应
随机选取并分配被试进入两组,呈现一组描述个人的形容词 自变量:肯定和否定形容词的呈现顺序(先肯定后否定、先否定
后肯定) 因变量:被试对个体的描述
结果:先肯定后否定的被试组对人产生积极肯定的印象; 先否定后肯定的被试组对人产生消极否定的印象;
B、简单简单效应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 例如:噪声强度(A)、有无竞争(B)、任务难度(C)之间存在交互作
用。 可以检验简单简单效应: 在C1B1水平的结合上,A1与A2之间的任务成绩有无差异,如果有
差异,说明存在简单简单效应。 同样:
5、处理效应
指的是,总变异中由自变量所引起的那部分变异。 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都属于处理 效应
四、实验设计中使用的符号
X:表示一种处理,即研究者操作或变化的实验变量(自变量); 在比较不同的处理时,以X0, X1, X2 …表示
O:表示处理前或后的一种观测或度量 自左至右:表示时间次序或先后 同一横行的X或O:表示这些X或O作用于同一组被试 R:表示被试已被随机化选择、分配 M:表示把被试加以配对 ……由虚线所隔开的各组是非同质的,虚线表示不能随机选择和
2.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R O1 X O2
R O3
O4
Biblioteka Baidu
例:<腹式呼吸对皮肤温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选择右手中指、丹田和右脚脚踝为温度探测点,探讨了腹式呼
第三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设计类型 第三节 实验设计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实验设计的概念
指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 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实验设计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 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三、非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的类型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或被试间设计) (二)随机化区组设计(相关样本设计或被试内设计) (三)多因素实验设计(析因设计) (四)交叉聚合实验设计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或被试间设计)
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者多个自变量水平结合中 的一种实验处理,不同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或者多个自变 量水平结合中的不同实验处理,所以称为被试间设计;
被试随机取样,随机安排到不同的实验处理,称为完全随机 化设计
各个实验处理组的被试之间没有关系,称为独立样本设计
1.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R1
R2 该设计模式表示 :
X O1 O2
R
X
O
例如:探讨观看暴力电视节目是否导致攻击行为的增加
(2)数据的统计检验 A、 独立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O1 = O2 B、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 或 中位数
任务难度两个水平:高(B1)、低(B2) 包含的实验处理有2×2=4
3、主效应与交互效应
主效应:指的是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 3×2 2×2×2:噪声强度、任务难度、有无竞争 交互效应:反映两个或者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 到另一个因素影响时,称为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 作用受到另外两个因素影响时,称为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1.实验前后设计 2.定时系列设计 3.抵消平衡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 1.随机组设计 2.配对组设计 (三)混合设计
二、从实验控制的严密程度分 (一)真实验设计
1.完全随机化设计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2.多因素实验设计
✓ 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3.随机化区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