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观察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5b74d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b.png)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宋国瑞1,张波2,孙克宁3,程萌旗4,张晨1,刘子歌1,陈德胜31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750004;2陕西汉中三二O—医院;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
方法选取L5~LDH患者80例,0例行PETD(PETD 组),0例行PEID(PEID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椎间隙感染)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和改良的MacNab疗效。
结果与PEID组比较,PETD组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P均<0.05)。
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12个月VAS、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同组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
结论PETD、PEID治疗L5~S〔LDH效果相当,但PETD较PEID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次数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17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4-0066-04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脊柱常见疾病,好发于L4~5节段,其次为L5~S1节段,被认为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刺激症状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初发的LDH患者首先采取药物、康复等保守治疗,然而8%~10%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被认为是更有效的提供快速缓解疼痛的方法[~3]。
目前丄DH外科治疗以椎板开窗减压和微创手术两种方法为主⑷,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的提升完善,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技术(PELD)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低等优点被临床推广应用,并被不断证实安全可靠[,6]。
手术讲解模板: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d45f9bf12d2af90242e6c5.png)
手术资料: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科室:骨科 部位:腰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概述: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特点对手术治疗的要 求(Special Character of Thoracolumbar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and Require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
手术资料: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概述:
定器复位,但最好使脊柱过伸达45°。过 伸在30°时,虽脱位可完全复位,但脊柱 后弓角常未恢复正常,椎体前缘张开 达不到80%。故此手术复位时,手术台面 需过伸达45°(图3.27.1.3.2-0-1)。
手术资料: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概述:
3.胸腰段的脊髓包括腰骶脊髓、圆锥与腰骶神经根。圆锥受压而致大小便 括约肌及排出功能障碍。神经根损伤比脊髓损伤恢复率较高,对圆锥及神 经根受压的不全截瘫病人,减压手术有较好的恢复机会。胸腰段脊柱脱位 可严重损伤脱位上方脊髓,脊椎损伤可伤及根动脉,在无侧支循
手术资料:侧前方入路侧前方减压固定术
手术步骤:
至对侧,使硬膜前方完全减压。椎间盘可以咬除或切除。露出其两侧骨板 (图3.27.1.3.2-5)。 6.椎体间植骨融合 在减压骨槽前方,约相当于椎体中前部凿出骨槽,自椎 体中部向上超过椎间隙至上位椎体中。槽深要超过椎体横径1/2以上。测量 骨槽大小,自同
手术步骤:
3.切除肋骨 将拟切除肋的横突上下横突 间韧带切断,推开附着小肌,咬除横突直 至椎体边缘,沿肋骨面中线用电灼切开, 自椎旁向外约10cm至腋后线,上顺下逆推 开骨膜,先剪断外端,再分离肋椎关节取 下肋骨。在椎旁偏外侧切开肋床,即可看 到胸膜反折处,将反折缘向上推开保护 (损伤则发生气胸)(图
浅谈脊柱手术相关并发症
![浅谈脊柱手术相关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e68057fb9e314332396893fb.png)
外, 有 学者 [ 8 还 指 出椎 体 高 度 的 恢 复增 加 可 能 预 示 着 患者术 后 非手术 椎体再 发 骨折 的风 险增大 ,这 也 是 术者 必须考 虑在 内的 因素 。外科 内窥 镜 时代 始 于
螺 钉 内 固定 术 也 成 为 了脊 柱 外科 技 术 中 的 一个 热 点, 常规置 入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 , 需做 广 泛 的组 织剥 离, 由 中线 向两侧 显露 至关 节 突外 侧 , 手 术创 伤 大 、 出血 多 、 住 院 时间长 。 有 学者 率先在 C形臂 X线透 视 下实施 了经皮 穿刺 腰椎 弓根 内固定 技 术 ,此技 术 有 明显 的创 新 性 , 具 有切 口小 、 创伤 小 、 出血少 、 对腰
推动 了脊柱 外科不 断 向前 发展 。 因此 , 我们 不能 因为 H a r r i n g t o n系统 的缺 陷而抹杀 其功绩 。 必 须清楚地 认 识到 ,各个 时期 的诊疗 水平 必定建 立在 当时认术 、 腹 腔镜 技 术 、 胸 腔镜 以及 椎 问盘镜 等微 创技 术逐 渐展 露其优 越 性 ,并 且 已在 部 分疾病 上取代 了开放技 术 。然 而 因为微创 脊柱 外
2 O世 纪 7 0年代 末 至 8 0年 代 初 引 入 的 电 视 辅 助 下
期使用 的过程 中, 发 现该 系统 本身还 存在 许 多不足 , 出现 了一些 并发症 , 如脱钩 、 断棒 、 平背 畸形等 。 为了 克服这 些缺 陷 , 学者们 又相继 研制 了其 他 系统 , 从而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0ad3f3aef8941ea76e0513.png)
般采用二代头孢于术前 1d 脉滴注 , 中备用抗 生素盐水 静 术
在缝合前进行伤 口的反复 冲洗 。术前 使用抗 生素 也可 以为术 后继续 使用抗 生 素 提供 依据 。本组 3 6例 患者 均 未发 生 伤 口 感染。
32 术后护理 .
病变累及的一个或多个 节段 )从后方 切除一侧 的关 节突 , , 充分 显露 脊髓 和硬膜 , 查 突出椎 间盘 的部位 、 围以及 与硬膜 的 探 范
大小便 的训练等 ; 做好术前各种检查 , 常规 备皮 、 备血 。因骨组
织抗 病力 弱容易引起 细菌感染 , 因此 术前皮肤准 备要严格 。术
前禁食 、 1 。同时 进行神 经功 能的评 估 , 水 2h 为术后对 比提供 依据 。此外 由于胸椎手术 的特殊性 , 术后 有可能损伤交感 神经
率较高 J 。我科 自 20 年 1 月至 20 03 1 06年 l 月共 收治胸椎 问 1 盘 突出症患者 4 例 , 中 3 5 其 6例采用经小关节 突后外侧入路摘 除椎 间盘 , 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部束带感 改善 不 明显 , 双下 肢肌 力 明显恢 复 ( 但 1级恢 复为 3 级) 1 ; 例术后大小便功 能恢复不 明显 , 行针灸对 症治疗 后 1 2d
2 结 果
3 2 1 一般护理 : .. 患者 术毕 返 回病 房后 , 妥善 安置 , 应 固定 好 各条引流管 , 取平 卧位 , 头偏 向一侧 , 以免发 生误 吸致窒 息 。 给予低 流量 吸氧 2~3Umn严密观察神 志和生命体征变化 , i, 特 别是呼 吸情况 , 及时清 除呼 吸道分 泌物 , 鼓励 患者进 行有效 咳
恢 复。无 术中神经根损 伤。
胸椎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
![胸椎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7e37e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6.png)
胸椎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郑燕平;刘新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3页(P195-197)【关键词】胸椎;外科手术;述评【作者】郑燕平;刘新宇【作者单位】250012,山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250012,山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2胸椎疾病的发生率远不及颈椎和腰椎,但是一旦发病所造成的后果却相当严重,而且在治疗方面的风险和难度要高于颈椎和腰椎,所以应格外引起脊柱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胸椎疾患的现代治疗经历了自19 世纪初的全椎板切除术到20 世纪80年代的内窥镜系统的应用,外科技术迅速发展,疗效明显提高。
1 胸椎手术的发展历史胸椎手术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供安全的操作基础上,充分显露病变部位,尽可能地提高、改善和维持减压效果。
1814年Cline[1]对一位胸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全椎板切除术,术后短期内患者死亡。
当时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和麻醉并发症,但是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终于在1823年由Smith[2]对一位胸椎外伤截瘫的患者实施全椎板切除手术并首次获得成功。
此后该手术不仅应用于外伤,而且将该术式逐渐应用于椎管内硬膜外(1887年)内、外肿瘤切除(1890年)。
在脊柱结核治疗方面,自1870年Potts[3]推荐使用后侧方入路治疗胸椎结核脓肿引流,即在椎旁作切口到达椎旁脓肿并进行引流,1894年Menard等[4]报告应用肋骨横突切除术治疗胸椎结核椎旁脓肿,可以更好地显露清理脊柱侧方的脓肿并得到满意的脊髓减压。
1933年Capener[5]在侧方直视下进行病灶清除和脊髓减压,比前2 种手术方式更能很好地观察到脊柱的前方和侧方,有利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Larson 等[6]报道了命名为侧方胸腔外手术治疗胸椎外伤和肿瘤。
1934年有学者在无菌和良好麻醉的条件下,开展了脊柱前方手术并提倡进行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10例患者中2例为胸椎结核。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03ea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a.png)
•22•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2月第21卷第3期不同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杜书军李燕南吴剑强(广东省广州市祈福医院广州511495)摘要:目的:探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不同入路脊柱内镜下洽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骨科收洽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38例。
观察A组采用椎间孔手术入路,观察B组采用椎板间手术入路。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A组手术耗时、术中逶视次数指标均高于观察B&,总出血量、初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观察B组(P V0.05);术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3个月观察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略低于观察B&,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孔入路手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各有优势,临床中需根据突出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而椎间孔入路手术更符合微创理念。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入路;椎间孔入路;不同入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慢性退行性疾病,呈慢性进展型,初始大多临床表现不显著,以慢性腰痛为表现,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易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功能。
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干预,甚至会导致大小便失禁、劳动力丧失、下肢不完全瘫痪等,因此临床上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有效治疗,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o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保守治疗,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呈现个性化差异,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效果不佳。
随着外科手术安全系数提升,借助手术对突出椎间盘髓核进行摘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治手术,但由于手术为侵入性操作,患者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探析适配高效、安全手术方案具有重要课题研究价值叫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化及完善,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方案。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5c471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f.png)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作者: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6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
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且仅有少量血液供应,易发生劳损及退变。
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破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产生严重症状。
LDH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青少年可偶发,老年人病情较为复杂。
近年LDH的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LDH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病程大于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等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LDH疗效明确,但手术会剥离椎旁肌肉组织,切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破坏脊柱后柱,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预后时间。
微创手术方法中经皮腰椎内镜手术直接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副损伤小,有术前准备时间短、局麻、血栓形成风险低、术中出血少、感染率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腰椎内镜手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经皮腰椎内镜手术入路包括经腰椎侧后入路、椎板间入路、改良椎间孔入路(ITEA)、经髂骨入路等。
随着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逐步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微创术式。
目前最常使用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包括经皮椎间孔镜系统(YESS)和脊柱内镜系统(TESSYS),两者均为以经腰椎侧后入路方式摘除腰椎间盘。
1999年,美国医生Anthony Yeung以椎间孔安全三角区为基础,研制出YESS,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将工作套管直接置于椎间盘内,在内镜直视下从内向外将椎间盘髓核摘除,起到减压作用,并报道了307例由YESS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手术满意度为 89.2%,手术并发症出现率为3.5%。
医学论文: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医学论文: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1041208de80d4d8d15a4f5a.png)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意义。
方法收集并选择于本院将行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13例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10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3例胸椎后缘骨赘和2例强直性脊柱炎。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ct和mri证实脊髓压迫的症状、病变的性质及类型,经关节突入路切除致压物并固定。
术前及术后采用joa进行评分,术后参照epstein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并随访,随访期6~24个月。
结果术后6个月按照epstein分级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结果显示优9例,良13例,改善5例,差1例,优良率为78.57%。
术后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脊柱前方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可有效的解除脊髓压迫症状,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肯定。
[关键词] 关节突入路;胸椎;退行性;压迫性疾病;临床观察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us-facet joints approach to treat spine 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nterior compression zeng lingyuan1 xiao zengming21.orthopedics departmen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aibin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aibin 546100, china;2.orthopedics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us-facet joints approach to treat spine 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nterior compression. methods collected 28 patients with traus-facet joints approach to treat spine 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nterior compression. there were thoracic disc protrusion with ossification in 13 cases,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10 eases, thoracic vertebra posterior osteophytes in 3 case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2 cases, patients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t and mri confirme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symptoms, the nature and type of lesion, anterior ossified compressions were cut via posterior-lateml approach and fixed. all the patients assessed with the joa score and epstein grading standard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llow-up period of 6-24 months. results after 6 month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pstein grading standards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 showed excellent 9 cases, good in 13 cases, improve in 5 cases, poor in 1 case, the good rate of 78.57%. after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joa scor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aus-facet joints approach to treat spine 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nterior com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symptoms and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should be affirmed.[key words]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thoracic; degenerative diseases; oppression; clinical observations 脊柱退行性疾病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胸椎后缘骨赘、颈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等。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c7e39e690b1c59eef8c7b4dc.png)
伤 。对于后柱结 构破坏较多 的患者 , l 有 2例在肿瘤 摘除同时 行椎 弓根钉. 内 固定植 骨 融 合术 , 中胸椎 4例 , 棒 其 胸腰 椎 5
例, 腰椎 3 。 例 附图 胸腰椎髓 外膜 内肿瘤术前后 MI 及 x线片 i I
近年来所治疗 的 2 0例进 行回顾 , 其外科治 疗及脊柱稳 定性 对
重建作如下 分析。
复正常 。术后症状部分改善 8 , 例 肢体部分感 觉丧 失 , 力 由 肌
2 3级恢 复 到 3 ~4级 。术后 神 经功 能恢 复 按 照 Fak1 rne 分 级, C级 2例 , D级 6例 , E级 1 2例。术后 患者 定期摄 x线片 复查 , 例肿瘤摘除 同时未作 内 固定 者 出现轻度 脊柱 失稳 ,2 3 l 例 同时行 内固定者未见脊柱 失稳征象 , 骨融合 良好 , 均融 植 平 合时间 3 5 . 个月 。随访 未见肿瘤 复发及 内固定松 动 、 断裂 。
l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资 料 . 本组 2 , 1 , 8例 。年 龄 1 o例 男 2例 女 2—6 6 岁 , 均 3 岁 。病 程 2 5个月 一5年 , 均 2 月 。肿瘤 所 平 8 . 平 0个 发椎管 节段 , 胸段 1 例 , 1 腰段 6 , 例 腰骶段 3 , 例 均为硬脊膜 内 髓外肿瘤 。肿瘤 类 型 : 神经 鞘膜瘤 9例 , 脊膜瘤 4例 , 经纤 神 维瘤 2例 , 表皮 样囊肿 3例 , 脂肪 瘤 2例 。均有 不同程度 的背
移位 , 呈低信号 ,2 呈 高信号( Tw1 TW1 附图 A B 。行后路 |2 、) r 1 L 全椎 板切 除手术摘 除肿瘤 、 弓根 钉. 内固定 、 l 椎 棒 横突 间植
骨融合术 , 中肿瘤完全切 除 , 术 病理证实 为滑膜囊肿 , 术后 正、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f9d1b0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f.png)
-4 1008-0287. 2021.04.011
-临床论著-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S]游离
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韩建邦,俞胜宝,汪颖峰,黄定安
2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 < 98
(76.50 ±20. 16) min,住院时间 2 ~9(5.07 ±2.93)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 ~20(16.50 ±3.35)个 月。2例巨大游离髓核Lev分型W区者术后当日出 现会阴部触觉减退,大、小便不受影响,未行特殊处 理,术后1个月会阴部感觉恢复正常;1例术后3周 再次出现患肢麻痛症状,卧床休息、口服非笛体类药 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MRI证实L> ~ Si节段椎 间盘突出复发,二期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 24 h及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明显优 于术前(P <0. 05 );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12个月采用改 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31例,良7例,可 2例,差1例,优良率92. 68% (38/41 )。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 中髓核游离型占比较高[1_2],多需手术治疗,但术后 并发症相对较多[3]"经皮内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现已成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术式[4_5]O 2016年12 月~2019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 间盘切除术(PEIT)治疗41例L> - Si游离型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黄山市人民医院骨科,安徽黄山245000 作者简介:韩建邦,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c15f0fcc1755270722084d.png)
轻度无力或痉挛强直 , 能参加 日常工作 ;一般 :症状改善 , 残 留反射痛及 中度乏 力 , 参加 日常工作有 困难 ;差 :术 但
后症状 无改善 。
绝大多数 患者和 医生难 以接受 。
手术治疗胸椎 问盘 突出症的首要 目的是获 得脊髓 及神 经根的完全减压 , 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防止脊柱不稳及椎
2 讨 论
本病病 因 目前 尚不明确 , 见原 因是退行性变和外伤 。 常 本组 8例术前均行 x 线 、C T及 MR 检 I
其 中退行性变 占大多数 ,以老年人多见,突出的椎间盘以硬 化为主, 包括椎间盘钙化和骨赘形成 。 青年患者 以外伤多见 , 突 出以软化 椎间盘为主 。本病可发生在各 个椎 间盘 ,但常
颈段椎管相 比较,脊髓与椎管 的容积 比值 明显增加 ,因此术 中操 作时胸椎 问盘 显露相对 困难 , 术危险程度亦相对 较 手 大, 故选择手术入路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影响。齐强 等_ 3 认为,经后路椎板切除入路切 除胸椎 间盘的方式应视 为
禁 忌 。 经 肋骨 横 突切 除 的前 外 侧入 路 , 而 虽提 高 了手 术 效果 ,
检 查 ,以 获 早 期 诊 断 。 由于 M R 检 查 是 确 诊 的 重 要 依 据 , I
以定位点为中心 , 取后正 中切 口,逐层暴露相应部位的椎板 和棘 突。在 C臂机透视 下 ,于病 变椎 问盘上 下椎 体的两侧 横突与上 下关节突 “ 人字嵴”处准确植入椎 弓根螺钉。用咬 骨钳咬除相应间隙的一 侧或双N , b关节突( 症状明显侧 ,中 央型 ,可切 除双 侧关节突) 。从侧方显露并保护好硬 脊膜和 神经根 , 暴露病变的椎间盘 ,白椎间隙外侧 中后 13处切除 / 病变椎间盘 ,可先不处理突出到椎管 内的椎间盘 ,待其前方 空虚后 , 再用神经剥离器 小心分离 突出的椎 问盘和硬脊膜 ,
椎间孔镜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椎间孔镜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a5c6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4.png)
椎间孔镜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7T07:37:29.9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付晓光[导读] 目的:研究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付晓光天津市永久医院天津市 300450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4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椎间孔镜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V AS评分、JOA 评分、ODI 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椎间孔镜组患者V AS评分、JOA 评分、ODI 指数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论: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临床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by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endoscopy.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The V AS score, JOA score and ODI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V AS score, JOA score and ODI index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endosco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easy operation and less complicat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scope; lumbar disc protrusion; clinical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可造成外力下的髓核突出及纤维环破裂造成的神经压迫,临床表现为腰疼和坐骨神经痛。
保留棘突椎板的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棘突椎板的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24b2e53a83c4bb4cf7ecd123.png)
l eut n i h nt l ngmeto l e n r so a rd ci n teiia maae n fc sd i u e fte o i o ji h
, Leabharlann siewt aal i adtt pei.IJ .Prpei,16 , pn i prpe a n r l a [ ] aalg h g ea g a 99 7
1 3— 3 3 1 7.
后切除。再用神经剥离子将突人椎管内的椎 间盘与 二 l 硬脊 膜 小心 仔 细分 离 , 而后 将 其 推 向前 方 切 除 。对
] ] ] ] ] j
于骨 赘 或骨化 的后 纵 韧带 需 用 特 殊 器 械 蚕 食 切 除 。 对 于 中央 型突 出应采 用 双侧经 关 节突入 路 切 除突 出 的椎 间盘组 织 , 避免 尝试 单侧 切除 , 以免对 脊髓 造成
・
消 ・ 息
“ 0 2年 中国脊柱 侧 凸年会 ” 文通 知 21 征
“ 0 2年 中国脊柱侧 凸年会 ” 于 2 1 21 将 0 2年 9月 2 ~ 3 日在 南京 召开 。本 次会议 由 中国 1 2 康复 医学会脊柱脊 髓损 伤专业委 员会 脊柱 畸形 学组主 办 , 南京大 学 医学院 附属鼓楼 医院骨科 和《 中国脊柱脊 髓杂志》 办。会议 ; 聚 国内外顶级 脊柱矫 形专 家 , 承 1 2 采取 专题 演讲 和病例讨论 的方 式 , 对脊 柱侧 凸诊 断和 治疗的热点和 难点 问题 展 开广 泛和针 对性 的讨论 。本 次会议 的主 要议题 为青 少年特发 性脊柱侧 凸、 天性脊 柱畸 形、 先 早发 性脊 柱侧 凸、 成人 脊柱侧 凸和脊 柱后 凸畸形 的临床评估 与治疗 。 征 文 内容与要 求 : 脊柱侧 凸发 病 学 的基 础研 究 , 柱侧 凸分型技 术及 治疗 结果 的相 关研 脊 究, 脊柱侧 凸并发 症的预测 与治疗 , 种脊柱后 凸畸形 的基础 与临床研 究 。投稿 以电子邮件形 各 式, 需提供 80字 左右 的 中文 结构 式摘 要 。请 在 主题 中标 明“ 议 征 文” 样 , 稿 日期 为 0 会 字 截
观察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
![观察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95303b76af1ffc4ffe47ac20.png)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674·临床研究·观察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曹景雷,杨留志(1.河南油田总医院 疼痛科,河南 南阳 473500;2.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骨三科,河南 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与逐步破黄技术在术中定位置管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膜和神经损伤、c臂照射次数、术后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的观察,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行脊柱内镜下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90例,其中应用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和应用椎板间入路逐步破黄技术患者各45例,对两法术中定位置管时间、出血量、硬膜和神经损伤、术后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的观察比较。
结果应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在术中定位置管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膜和神经损伤、c臂照射次数明显少于椎板间入路逐步破黄技术,两法在术后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结论应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硬膜和神经损伤,医患摄入放射线量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脊柱内镜;L5-S1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入路quick simple技术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6.0580 引言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是经皮技术与内镜技术结合的产物,损伤小、效率高、疗效好,近年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法之一。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https://img.taocdn.com/s3/m/77e51b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3.png)
20233744[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4-0405-03[引文格式]李龙,代益博,孙英杰,等.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 ].交通医学,2023,37(4):405-407.腰椎间盘突出症(l um bar di s c her ni at i on ,LD H )为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变型、神经压迫和髓核突出[1]。
本病好发于下腰段,尤其是L5/S1节段,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经皮内窥镜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能有效治疗L5/S1LD H 。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 cut aneous endos copi c t r ans f or am i nal di scect om y ,PETD )治疗L5/S1LD H 常存在穿刺困难,使手术时间延长[2],射线暴露增加,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 cut aneous en -dos copi c i nt er l am i nardi scect om y ,PEI D )穿刺简单[3],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但两种术式的优劣尚无定论。
本文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两种内镜入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61~79岁,平均65.23±4.41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1.65±2.64个月;游离脱出型29例,旁中央型13例。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61~80岁,平均65.35±4.35岁;病程5~20个月,平均11.51±2.73个月;游离脱出型30例,旁中央型12例。
PETD与Endo-Surgical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PETD与Endo-Surgical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b84dd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9.png)
•472.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 年 5 月第 36卷第 5 期Chin J Bone Joint Injury, May.2021,Vol. 36, NO. 5.论著.PETD与Endo-Surgical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高博,刘杨,于长水,祁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比较脊柱内镜下外科人路手术(End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Endo-Surgical)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 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 —20丨8-11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采用Endo-Surgical术治疗(Endo-Surgical组),27例采用 PETD术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1、3、6个月0D I指数、疼痛VAS评分。
结果90例均 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
PETD组出现暂时性下肢症状加重1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En- do-Surgical组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Endo-Surgical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PET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2组术后1、3、6个月0D丨指数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ndo-Surgical与 PETD治疗L4 5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Endo-Surgical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
关键词:L4 5椎间盘突出症;Endo-Surgical手术人路;经皮内镜椎间孔人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935(2021 )05-0472- 04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end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 and convention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approach for L4 5 disc herniationGAO Bo, LIU Yang, YU Chang-shui, QI QuanDepartmen t of Orthopa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 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end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 (Endo-Surgical)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L4 5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iagnos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Nov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ndo-Surgical surgery (Endo-Surgical group), and 27 cases with PETD surgery (PETD group). The operative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pain VAS score and ODI score at 1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successfully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6 months. There were 1case of temporary lower extremity symptoms and 1case of early recurrence in the PETD approach group.There was 1case of early recurrence in the Endo-Surgical approach group. The operative time and radiation exposure in the En- d〇—Surgical approa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PETD approach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VAS score and ODI score at 1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Both the Endo-Surgical approach and the PETD approach can treat L4 5 disc herniation satisfactorily. Endo-Surgical approac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perative time and radiation exposure.Keywords:L4 5 disc herniation; Endo-Surgical approac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既往传统术式至少需要丨〇cm的切口并大量破坏椎 旁肌才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而椎间孔镜手术仅需要 通过1个7~10 mm的切口置人椎间孔镜就可以满足 所有的术野需求〜1。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7b33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8.png)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王小伟;李勇光【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13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
对照组65例,男46例,女19例;年龄21~57岁,平均(38.3±4.5)岁;采用经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观察组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22~59岁,平均(38.6±4.7)岁;采用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优良率72.3%,总有效率87.69%;观察组优良率70.77%,总有效率89.2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两组在术前、术后麻醉清醒时、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 C 反应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等应激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均满意,关键是要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3页(P532-534)【关键词】经椎间孔;经椎板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作者】王小伟;李勇光【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33;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髓核摘除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步发展,椎间盘内镜技术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对椎管侵袭性低,且术后椎管瘢痕形成少,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开放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相近,故其在临床上使用逐渐增多。
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微创操作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但在下腰椎,特别是在L5S1节段,因髂嵴、横突和小关节突等阻挡,椎间孔入路很难到达,且内镜系统缺乏镜下祛除骨关节结构的操作器械,受椎间孔大小和神经根限制[1]。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57d3dfd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冯虎;袁峰;蒋允昌;周冰;卢文海;王业华;龚维成;赵杰【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8)010【摘要】目的评价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1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8年.参照Epstein标准:优 8 例,良 2 例,改善1 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等.结论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总页数】3页(P676-678)【作者】冯虎;袁峰;蒋允昌;周冰;卢文海;王业华;龚维成;赵杰【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J], 苑亚东;李强;朱卉敏;王衡;郭新军2.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J], 赵金彩;何丽英;马青华;缪洁;张一3.后侧经椎板关节突入路胸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2例疗效观察 [J], 李开华;陈刚;李东4.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 [J], 王国荣;梅锦荣;吴锋锋5.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J], 陈昌伟;高燚;李梁;幸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bfe396e856a561253d36f64.png)
22 两种手术方式对脊柱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统计软 件采用 SPSS100。疗效的比较以改善和无变化为有效, 半椎板病人有效率是 975%,全椎板的有效率是 862%, 两者比较 P<005,说明半椎板手术病人术后疗效较全椎 板好,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半椎板术后未发现有脊柱 不稳定的病人,而全椎板有 7例,两者比较P<005,说 明半椎板手术病人远期脊柱稳定性较全椎板好。半椎 板手术病人手术后恢复的时间很快,下床后自觉反应较 小 ,远期随访脊柱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颈
胸
胸腰
腰
34
10
3
13
25
3
6
8
2
1
1
0
1
2
1
1
0
0
1
1
1
0
1
1
Table4 A comparisonofeffectsbetweenhemilaminectomyandlaminectomy
表 4 半椎板与全椎板手术病人疗效的比较
Groups 组别
Reactionofpostoperative1week术后 1周的反应1)
Hemilaminectomy(半椎板)
Cervical Thoracic Thoracolunbar Lumbar
颈
胸
胸腰
腰
22
12
4
10
14
6
1
2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2
1
0
1
Totallaminectomy(全椎板)
Cervical Thoracic Thoracolunbar Lumb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ywod 】Lw rtoai sieZ gpp yi e;ugc prah Sa it;im ca i Ke rs o e rc pn ;yao hs sS ria ap c ;t ly Bo eh n s h c l a l o bi c 【 uh rSa des D p r n o pn ugr, teT i op a o e e Meia U i ri ,S ia A to  ̄ d rs】 e at t fS ie S re me y h r H si fH b i dc nv sy h i— h d t l l e t j
标 本 ( ~ 16具 , T l T 2节 段 建 立 4种 经 关 节 突 入 路 椎 间 盘 切 除 模 型 : 1单 侧 关 节 突 切 除+ 间盘 摘 除 L) 在 1- 1 () 椎 ( L + ;2 单 侧 关节 突切 除+ 椎 板 减 压 + 间 盘 摘 除 ( L + + ;3 双 侧 关 节 突切 除+ 椎 板 减 压 + 问 U F D) () 全 椎 U F L D) ( ) 全 椎 盘 摘 除 ( L + + ;4 双 侧 关 节 突 切 除 + 椎 板 减 压 + 间 盘 摘 除 + 节 段 椎 弓根 钉 棒 固定 T 1T 2 于 前 屈 , B F L D) ( ) 全 椎 单 l~ 1 , 后 伸 , 、 侧 曲 和旋 转 6个 方 向进 行 加 载 , 录 10 左 右 记 0 N载 荷 下 的 R OM 值 。 4种 模 型 R M 值 分 别 与 完 整 标 本 将 O 的 R M 值 按 照 配 对 t 验 比较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果 : O 检 结 与完 整 标 本 比较 , L + U F D在 旋 转 方 向 的 R OM 值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L + + 和 B F L D 在 6个方 向 上 的 R M 值 均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5 ; 1- 1 U F LD L++ O P 00 )T l T 2椎 弓钉 棒 系统 固 定 后 在 轴 向旋 转 和前 屈 方 向 的 R OM 值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 .5 , 其 他 三 个 方 向 上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 < .1 。 P 00 ) 在 P 0 ) 0 结 论 : L + + 和 B F L D 对 脊 柱 下 胸 段 6个 方 向上 的稳 定 性 均 有 显 著 性 影 响 ,辅 以椎 弓根 钉 固定 相 应 节 UFLD L ++ 段, 能够 显 著恢 复 脊 柱 稳 定 性 。
l in,xe so a d aea e dn , i ice sn inf a t P< .5 n a ilr a o ol n UL D f xo e tn in n ltr b n ig whl n raig sg ic nl ( 00 ) i xa tt n fl wig e l e i y o i o F+ ad n UL + + ROMs ice s d s nf a t ( < .1 n f xo ,xe so ltrlb n ig a d a ilrtt n d. F L D. n ra e i ic nl P O0 )i e in e tn in, ea e dn n a a o i g i y l a x o i -
S p rtl,h y ae nltrlfc tco + i e tmy ( L D) u i trlfc tco +a n co + ic co e aaey te r u i ea a ee tmy ds co a c U F+ , nl ea a ee tmy lmie tmy dse tmy a ( F L D) bltrlfc tco +a n co + ic co UL + + , i ea a ee tmy lmie tmy dse tmy ( F L D) a d BL + + lsT1 - x t n a BL + + n F L D pu T1 f ai . l 2i o
T H) D 比较 少 见 , 病 早期 临 床 表 现缺 乏 特 异 性 。 发 大 多数研 究者认 为 胸椎 间盘 突 出一 旦 出现脊 髓损
向 : 柱 外 科 脊
电 话 :0 1 )7 2 9 1 3 1 E m i: (3 1 80 7 5 - 3 5 - ali
co i .,3 n ( 1 '1
e e n a i l otto n e in e t n in d r ci n , n lso I UL + + n L + + d l ,h t — , e i a r ai n a d f xo — x e t i t sCo c u i n:n n x l o e o . F L D a d B F L D mo e s t e s a b l y o o r t o a i p n l sx d r c in ae d ma e i nf a l ih c u d b n a c d b p — i t f lwe h r cc s i e i al i i t s r a g d sg i c n y wh c o l e e h n e y r i n e o i t o c e i g o e il c e it n e dn fp dce srw f i . xo
u a i p ra h p r t n M e h d: h o r t o a i p n s e i n f 6 r s c d v r f m 9 t L we e lrs p o c o e a i . t o T e lwe h r cc a o s i e p c me o f h a a e r e o T o 1 r o ti e . r n - riu a i i e t my b a n d T a s a t lrs s co mo es c d c dl we e r ma e olwi g f u dfee t rt c l n T1 - lv 1 d f l o n o r i r n p o os T1 e n ( 00 ) ice s o tbly i etn in a d ltrlb n ig a d tee wee o sg ic n df r inf a P< .1 n rae fsa i t i t i n xe s n aea e dn ,n h r r n inf a t ie- o i
r h a rlb n i . i d tts w s ue s s tt s aa s m to. sl: O n r sd s gt n i t t a edn P r -et a sd a tii n yi e d utR Ms i e e l hy i g le g ae a sc l s h Re ca i l
Bi me h n c l o 0 c a i a c mp rso n l ia r s a c f I we h r c c s i a t b l y a t r r n a t u a i a i n a d ci c l e e r h o o r t o a i p n l sa i t fe ta s ri l rs i n i c
害征 象 即应尽 早手 术 , 唯有去 除致 压物 方 能恢复 、 改善 受 累脊髓 的血供 与功 能 。经关 节 突人路胸 椎
维普资讯
74 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7年 第 1 第 1 7卷 0期 C ieeJun ̄f印 i n hns ora o e n ad印 io od 20 V 1 7 N .0 n/C r ,07,o. , o1 1
维普资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7年第 1 7卷第 1 0期 C ieeJunlfS /eadS ia od,0 7.o. . o1 hn s ora pn n pnlC r 2 0 V 1 7 N .0 o 1
73 7
下胸段 经 关节 突入路椎 间盘切 除术 对脊柱稳 定性 影响的观察
【 bta t A sr c】Obet e T bev h f ci n s b i fte l e oai si negig t n- rc j i :oo sre tea et n i t it o h o rt r c pn u dron r sat . c v f o a ly w h c e a i-
间盘切 除 术利用 关节 突关 节 与椎 间盘水 平相 对 的 解剖学 关 系 , 在切 除关 节 突后直 达病 变椎 间 隙 . 避 免 了对脊髓 的牵 拉挤 压 。从而 降低 了术 后截 瘫 的 发生 率闭 。是 目前 临床常用 的主要术 式 之一f l 】 。本
h n a l e i n we e t se n i d r ci s p rt dy,n f x o e t n i g, t n i h a o lt n T e l p cme r e t d i s ie t n,e a a e l i e in, xe d n lf a d rg t r tt n, f a d s x o l e o i e
【 键 词 】 下胸 椎 ; 节 突关 节 ; 术 入 路 ; 定 性 ; 关 关 手 稳 生物 力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R 8.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4 6 20 ) l- 7 3 0 l 0 - O X( 0 7 一 0 - 7 — 4 . 0
丁文元 , 李 华 , 勇, 玉 昌, 申 董 张 为 , 晓光 姚
( 北 医 科 大 学 第 三 医 院脊 柱 外 科 0 0 5 河 50 1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