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解析
历年体育教师招聘简答题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
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中反馈机制规律的应用
• 我们了解了反馈机制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控制效应,就能 我们了解了反馈机制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控制效应, 够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改进教学方法, 够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把实际 练习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输入给学生, 练习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输入给学生,以此来控制学生的练 习动作。比如说:在某一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习动作。比如说:在某一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 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 进一步调整,修正动作,改进不足。在这个过程中, 进一步调整,修正动作,改进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包含 了来自两个方面的信息反馈:一是学生本身的感知, 了来自两个方面的信息反馈:一是学生本身的感知,二是 来自外部给予的评价。这实际上是发布给练习者的一种新 来自外部给予的评价。 的教学指令,这种新的指令, 的教学指令,这种新的指令,有效地使学生排除影响信息 接受信息的一切因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接受信息的一切因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与原来 的动作立案比较,据此来调整动作方案,再次发出指令, 的动作立案比较,据此来调整动作方案,再次发出指令, 实施动作。经过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形成正确运动技能。 实施动作。经过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形成正确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准确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准确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就能缩短教学过程,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学效果。 就能缩短教学过程,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学效果。 相反,反馈调节原理运用不当,则会延缓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反,反馈调节原理运用不当,则会延缓运动技能的形成, 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准确, 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准确,合理地运用 反馈调节原理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567班第一组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可 分为两种:
1、一般规律
2、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 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特殊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3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泛化阶段
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 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 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 动作。
2、人体源自文库能适应性规律
负 荷 休 息
练习的效应
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人 体 工 作 能 力 水 平
工作阶段 保持相对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时
间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分化阶段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 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 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 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 紧张性降低。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体育教师简答题
简答题
1.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那些要求?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6)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7)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3、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体育教材教法
体育教材教法知识:
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给教师带来无穷的快乐;
多层次与群众性是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
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技术关键;
由教师做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称为领做;
辅助式属于体育教学手段运动的基本模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方法指的是:学导式教学法;
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镜面示范授课;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高中体育课分为4个运动技能系列;
运用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时应该以预防为主;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
实时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可靠有效;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是指实践目的;
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是技艺性;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是现实性、适应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将某一教材内容按授课时数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衡量一个人的人格三要素:智慧、道德、意志;
“所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内外;
常见的游戏组织形式图有简图、轮廓图与符号图三种;
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岗前培训、院校培训、校本培训;
终身学习的特征: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和主体性;从运动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是:运动选材;一般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是教学策略;
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比赛开始的适宜时间间隔是1-4分钟;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精选五篇)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精选五篇)
第一篇:第二章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
第二讲参考文献和案例
拓展阅读篇目:
1.周洪星.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20期。
2.郑逸农.《乡愁》“非指示性”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12年第1期。
3.孙启民.要有什么样的“预习观”.人民教育.2003年第12期。
4.倪燕儿.从两个课例看“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区别.江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5.杨飞霞.“备学生”不能不问的五个问题.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5日第6版。
其他推荐阅读篇目:
1.江山野:《教师的“学生”观和学生的“两重性”》,《教育研究》1981年第1期,第75-78页。
2.梁开喜:《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语文建设》2007年第11期。
3.邵光华:《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第24页。
4.李芒:《谈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第9页。
5.徐士强,王秀军等:《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15日第005版。
6.英配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0B期。
7.方爱斌.怎样“读”数学.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9期。
8.王荣生.关注“学”的阅读教学.语文建设.2011年第6期。
9.余养健.学生怎样“学会”不会阅读?.福建教育.2012年第1、2
期。
10.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人民教育.2012年3-4期。
体育教学原则
贯彻巩固提高原则应注意 以下几点:
• 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经常的练习 • 2、采用提问、测验、考查及考试等方式 • 3、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提高
二、特殊性的体育教学原则 即特殊原则) (即特殊原则)
• (一)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根据教学任务、 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学 年、学期、每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 使之与休息互相交替,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 体质。 •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根据疲劳与恢复过程 的相互关系以及超量恢复原理提出的。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
•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 映,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与准则。
一、 一般性的体育教学原则 即一般原则) (即一般原则)
•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启发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把认真 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行动。 • 提出依据: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 • • • •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标准要求 3、严密教学组织、丰富教学方法 4、布置优美的教学环境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性原则
•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 种直观的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 已有经验,对所要学习的身体练习获得 生动的表象,正确的思维,从而掌握体 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观察 能力和思维能力。 • 提出依据:认识事物的规律
小学体育教学规律PPT课件
(五)基本体操
(六)小球类
8
(七)民族民间体育
第8页/共17页
第五节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
四、课时计划中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及基本 要求
新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 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 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同一 个目标,可以用多个教材来实现;同一个教材也可完 成教学目标的多个方面。新课标下我们选择教学内容 的依据是什么?具体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
3
第3页/共17页
第四节 小学体育教学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 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功能变 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呈上升—— 稳定——下降的趋势(图3-3)。对少年儿童来说, 机能活动能力曲线一般是上升的时间短而快,但维持 高峰阶段的时间较短。
二、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可供选作教学内容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素材十分丰富, 各级各类学校在编选体育教学内容时,一般都应遵循下列基本 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三)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学内容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目标体系的内容相结合的
学校体育学总结重点(3)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
(1)、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
(2)、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3)、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教育、体育中123)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本身包含着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任务
我国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构成。学校体育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
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关系: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的基础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3.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挥棒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竞技运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学校教育中)
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1.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信念
2.学校体育能有效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
生的具体的道德行为
3.学校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第四学校体育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身体功能
1.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技能水平。2.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3.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体育教学规律
保持状态
开始运动
产生疲劳
小结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认清和遵循这些规律,这 样才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教学过程的规律,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思考题
1.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2.超量恢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律指的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和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设计。
2、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候,要遵循动作技能的形成 规律,而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成 熟到成熟,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
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与定向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熟练阶段
工作阶段
超量恢复 阶段
Fra Baidu bibliotek
相对超量 恢复阶段
复原阶段
超量恢复
利用人体机能 超量恢复规律 进行科学训练
5、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动作练习,机体活动能 力与人体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所产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 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规律,称为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 律。
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插入视频——体育课动作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三个阶段
01 认知与定向阶段(泛化阶段) 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 手学习为主。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一.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学校体育的功能包括有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
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一般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的功能;
(5)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二.试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包括哪些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工作阶段——保持和相对稳定阶段——下降阶段。
三、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中的讲授法中的讲解与运动技能教授方法中的语言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地运用语言法、直观法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语言法与直观法是互相渗透使用的。语言法又主要以讲解实施,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所学技术动作的全过程。讲解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
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解析
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解析
第一篇: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解析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课来进行,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通过体育课来让学生掌握的。一个课时的体育课就是一个教学过程。同样,一个单元的体育课、一个教学期的体育课、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学过程。凡是教学过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理,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这样。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联系。它制约这体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一、体育课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培育人的过程,它会受到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与社会需要,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的及其内容的制约。所以,各国的国情不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并和其他学科一道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与社会的条件和需要相适应,并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措施等,都必须从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提高。3.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
(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特点
1.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处
于初级阶段,对外界的事物和环境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进行体育
教学时需要将幼儿的特点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 幼儿园体育教学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幼儿的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以游戏为媒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愉快学习、愉快
成长的目的。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 培养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适当的体育游戏、健身操、基本运动技能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基
本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在丰富多样的运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和
体验各种身体动作,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协调能力的提高。
2. 激发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二是要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成功
的喜悦,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
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3. 个性化教学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三是要进行个性化教学。由于幼儿的发
展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
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手段,让每个幼儿
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发展。
4.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四是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教师
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教室、操场
体育科考试试题-简答题
四、简答题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
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答:(1)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2)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
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体育答辩简答题-论述题
体育答辩简答题-论述题
四、简答题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
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课来进行,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通过体育课来让学生掌握的。一个课时的体育课就是一个教学过程。同样,一个单元的体育课、一个教学期的体育课、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学过程。凡是教学过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理,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这样。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联系。它制约这体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一、体育课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培育人的过程,它会受到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与社会需要,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的及其内容的制约。所以,各国的国情不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并和其他学科一道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与社会的条件和需要相适应,并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变化而
变化。
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措施等,都必须从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提高。
3.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表现的基础,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感知能力;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运动动作的关键,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实践巩固知识运用,改进提高动作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必要途径。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4.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对学生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都受到熏陶和提高,这是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又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以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武装学生,这是体育教学的教养目标;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他们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教育、教养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统一于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中。
5.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用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由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转化过程,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所在。但是,教师主导作用只是教与学关系的一个方面,是外部条件,即外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根源,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主导感知、思维、实践,即对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反复练习,加工消耗的过程,但凭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是无法实现的。这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及其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只有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积极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体育课应遵循的特殊规律
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以运动动作的练习为主,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但由于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师的组织教法水平、学生的基础,以及其他有关条件的不同,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因此,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明显的界限。但在不同阶段中,动作技能的教学各有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有根据这些特点、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进行运动时,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体对这些变化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人体开始运动时,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经过休息和调整,体内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称为相对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休息,机体的恢复功能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称为超量恢复阶段。根据这一规律,为了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必须合理安排体育课的间隔时间,才能产生运动动作练习的效果积累,提高学生的机能水平。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失去了负荷后的痕迹效应和最佳时间,机体工作能力就会降到原来水平,称为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不同,教师选择的教材和采用的组织教法的差异,以及气候变化条件的差别,机能活动曲线上升的坡度和进入高峰阶段的高度及延续的时间等,也会有所不同。对少年儿童来说,机能活动能力曲线一般是上升的时间短而快,但维持高峰阶段的时间较短。身体训练水平越高的学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较短,达到和保持最高阶段的时间延长,并可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与休息进行反复地,合理地交替,练习的负荷时有起伏,学生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与生理活动相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指注意、情绪、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这种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形成了体育教学鲜明的节奏,也是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规律。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是根据上述规律围绕活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师生之间是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的可控过程,在相互交叉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来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