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

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

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与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202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环球航行是人类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在学生交流麦哲伦 环球航行故事的基础上,在地球仪上重温环球航行的路线,从而证明大地是球 形的,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认识到航行中他们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付出生命代 价,最终完成环球航行。在地球仪上重温环球航行路线,不仅认识到大地是球 形的,引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更意识到航海家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 神值得同学们学习。 四、解决平的与球形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教师 “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 “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 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 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教学用书把这一课设为三个活动,即活动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活 动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活动三: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最后是 自由与拓展活动。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在汇报、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中完成的,给 人的感觉就是单调枯燥,如果课前没有搜集资料的孩子,他们这节课只有充当 听客的份了。这是课型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更是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敢突破教材、 活用教材的结果。我在教这一课时对教材作了较大的改动。更好的体现了用教 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个目标 :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争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充 分,互相促进融合。通过探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即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又锻炼了探究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坚韧的品质,学习古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习航海家们不怕困难、大胆尝 试、为了科学与真理勇于牺牲的精神。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于一体,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觉教案3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觉教案3

航海家的发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启课。此刻的咱们对地球的熟悉十分明晰,可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发觉这一事实的?经历了如何的历程?这是学生不了解的。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活动,使学生了解由猜想到实地勘探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这一进程的艰辛,从而熟悉到科学是不断进步、进展的。

教学目标:

1.能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网络等处取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

球的状况;能通过对身旁自然事物的观看提出问题,并依据事实说明。

2.了解人类为科学熟悉地球所作的尽力,相信科学是不断进步、进

展、完善的;爱提问,善交流,维持对身旁事物的好奇心和探讨欲。

3.明白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盖帽,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熟悉的进程。教学重难点:

通过查阅、整理、交流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进程

教学预备:

学生预备:搜集和整理有关人们对地球熟悉的资料。

教师预备:搜集前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及课间、地球仪

教学进程:

整体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于此,在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与体会中提出问题,以电教手腕为媒介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踊跃主动的参与到探讨活动,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扩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环节:

一、导入

师:1.同窗们听过《背道而驰》的故事吗?

2.谁能把那个故事讲给同窗们听

生:简介故事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观察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观察报告

《18航海家的发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课堂观察报告

地点:科学实验室

观察科目:科学

观察年级:四年级

观察课题:18航海家的发现

一、观察缘由

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视频,并通过模仿微视频的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亲历发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形状。

二、观察方式

课堂观察学生使用微课的效率与模拟实验的效果

三、观察情况

学生在家观看微课的效果比较好好,掌握了视频中介绍的模拟实验的方法,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流畅,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1、猜猜想想,做出两种设定:“大地是平的”和“大地是弯曲的“两种猜想,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如果你在海岸边遥望大海,会不会有所发现呢?

2、讨论用桌面和伞面模拟海面,小帆船模型在海面航行,亲自体会,设计利

用平的桌面和曲的伞面做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亲身实验一

思考:用帆船模型,在水平桌面上由远及近移动,视线沿桌面水平面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完成桌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桌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

亲身实验二

思考:将帆船模型在雨伞上移动,请你在另一侧观察,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了什么?完成伞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伞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

各个小组学生非常迅速有序的完成实验,并体会到科学证明的乐趣。

学生认真完成任务,效果鲜明,学生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从使用微课的效果及学生分组实验情况看,整体上很好,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效的尝试、正确的操作,可以比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达成目标。

四、观察后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堂中借助微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是属于“翻转课堂”的形式,它特别适合某些小学科学实验。它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及时反馈,提高实验效率。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伞、纸船、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提问:同学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

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

1.古人的疑问。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

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

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小结:和同学们的交流类似,我国古代人们做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谁来说说什么叫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个半圆的,而地像一个棋盘,是方的。)

2.古人的猜测。

谈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感到“天圆地方”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提出质疑:如果大地是一个平面,大地靠什么依托?日月星辰又落向何处?古人能解释吗?

四年级下册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学习重点】

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自学引导】

材料准备:收集资料、伞、纸船、地球仪。

1.思考问题: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根据你的猜想写出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

我的结论:。【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用伞和小船实验模拟古船进港,证明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弧形的或球形的;

探究活动二:图片演示月食现象,通过地球掠过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证明大地是个球体;

探究活动三:演示麦哲伦的视频,以麦哲伦船队的亲身经历证明大地是球形的。

【交流展示】

与家人交流自己的猜想、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搜集、查阅关于地球形状的资料,摘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训练检测】

填空:

1.1591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拓展延伸】

浑天说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精编】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8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3).doc

【精编】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8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3).doc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8.航海家的发现

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

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

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

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

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2)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2)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8.航海家的发现

教科书说明

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但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到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所以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由猜想到实地勘察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才使得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貌有了越来越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为此进行了极其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从而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辽阔的大海及乘风破浪的帆板运动为背景,提出了课前准备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对大地形状是如何猜想的?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目的是提示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活动做好资料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包括两个环节。

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在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猜想——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这一思路进行编排的,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资料与生活经验展开探究。因此,教科书先提供了人造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图,通过卡通“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学科学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幼儿园绘本故事大全

幼儿园绘本故事大全

绘本故事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培养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幼儿园绘本故事大全,包括了各种主题和教育目标,旨在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灵感。

1. 勇敢面对困难

绘本故事可以教导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例如,《小猪小猪找妈妈》讲述了小猪迷失在森林中,而最终通过勇敢和聪明的努力找到了妈妈。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教导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轻易放弃。

2. 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有些绘本故事强调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大卫不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主角大卫总是做一些不对的事情,而他的妈妈总是告诉他“不可以!”。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规则和约束,并明白亲情是不变的。另外,《小兔子找妈妈》讲述了小兔子乖巧地找到了妈妈的故事,强调了亲情的力量。这些故事可以教导孩子们如何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动物和自然故事

绘本故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和自然元素,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小熊开派对》是一个很受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讲述了小熊和朋友们在森林里举办派对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另外,《丑小鸭》和《小红帽》这样的经典故事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动物和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4. 道德教育

绘本故事可以传递道德价值观,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好人。例如,《三只小猪》教导孩子们勤劳和努力的价值。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了解到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建立起坚固的房子。另外,《母鸡下蛋》和《乌鸦和狐狸》这样的故事也可以教育孩子们诚实和正直。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

发现》课堂实录

17、航海家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地球基本形状,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进程。

情感: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做出的努力。

能力:能够搜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

内容: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了解人类为了认识地球的形状,历经长期漫长的过程。月食、古帆归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都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校园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长方形。

生:不规则的长方形。

师:那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我想应该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圆形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不规则的形状。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咱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形状。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师:这是我们找到的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卫星图片资料。

二、探究活动

师: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的校园和城市的形状,那么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大胆说出你的猜想。

生:我认为是长方形的。

生:我认为是不规则形状的。

生:我认为是圆形的。

师:根据大家的猜想,结合大家搜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师:讨论结束,谁能来交流交流你的收获?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你知道吗?
Fra Baidu bibliotek天说
浑天说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桌面上 观察角度不变 伞面上
现象
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

教材简析: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意在以温度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

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习惯与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实验桌上:温度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仪器车上:锥形瓶,12个烧杯(分别装有酱油、醋、橙汁等)、带玻璃管的木塞1个,热水;冷水;温度计、热胀冷缩与人类关系、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出示麦哲伦图片,提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上人吗?(有的回答认识,有的回答不认识)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认识地球

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各小组汇报对地球的认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汇报过程中,师及时总结。)

3、读p46资料卡。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板书:“盖天说”。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2)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大象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世界的中央是高山。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3)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学生讨论,认识古人的猜想。

4、师:古人仅凭视觉去观察,只看见头顶的天,脚踏的地,那么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学生根据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师出示课件(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谈一谈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师: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如果他往东航行,结果是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航海家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悟?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三、联系生活

1、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提供以下事例:

a.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可以视频展示)

b.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视频展示)

c.还有地球仪。

2、师:地球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是椭球体,你想过没有?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猜想,探究地球的形状,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几位同学总结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大家看,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3、补充资料深化对地球球体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于自转,使得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在做圆周运动,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低纬度地区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大,高纬度地区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小,赤道部分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则最大,远远大于两极。在地球的长期转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离心力的差别,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的形状。

四、拓展创新

1、课堂交流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说给大家听。

2、课下探索:除了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印证地球是球体?(例: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遥感技术等视频展示)

板书设计:

18航海家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