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一、导入新课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吧,假如你正站在海边等待着亲人们归来,(出示海天连接图)他们正坐着这艘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

(帆船图片)在海天连接处你会先看到船的哪个部分?生:先看到桅杆......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出示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动画师:看来咱们班同学果然很聪明,你们的想法是对的,那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先看到桅杆呢?师:问得好,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古人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而且也产生了和同学们相同的疑问。

他们经过一番思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海面会不会像伞面一样是弧形的而不是平的呢?(画弧形)有了疑问,就要想办法来验证,假如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实验)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一下海面到底是平的还是弧形的?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汇报并完善方案(2—3名学生汇报方案)师:待会我们可以驾驶着小帆船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行驶,看看究竟会看到什么现象?做实验时,每个组选一个同学当小船长,其他同学观察,想一想,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到哪里观察,视线怎样?)出示“观察要求”实验验证(用桌面和伞面做对比实验)汇报结果并得出结论:海面是弧形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证明了海面是弧形的,那你们能推测一下地面是什么形状吗?(弧形)我们把海面和地面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状?(边画边说)由此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来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

二、航海家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师: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科学是严谨的,光靠推测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早在16世纪,就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他是怎么证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师:航海家们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因此我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称为航海家的发现。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微信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认识这颗星球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地球图片)。

你了解它吗?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地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伞、纸船、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提问:同学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1.古人的疑问。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小结:和同学们的交流类似,我国古代人们做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谁来说说什么叫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个半圆的,而地像一个棋盘,是方的。

)2.古人的猜测。

谈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感到“天圆地方”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提出质疑:如果大地是一个平面,大地靠什么依托?日月星辰又落向何处?古人能解释吗?谈话:印度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认为大地是这个样子的,大地被象群支撑着,象群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

可是,这种想象毕竟是没有根据的,于是有人又做出了猜测——大地可能是球形的。

3.古人的证据。

谈话:大家都看到大地是平的,突然有人说它是球形的,你觉得大家会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怎么样?(就会提出质疑)怎么质疑呢?谁来质疑一下?(……)被问住了,那该怎么办呢?(寻找证据)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呢?小组讨论一下。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第一章:航海家的历史背景1.1 航海家的定义与意义1.2 航海家的起源与发展1.3 航海家的重要性和贡献第二章:航海家的探险工具与技术2.1 古代航海工具的演变2.2 航海图和海图的制作与应用2.3 航海家的导航技术第三章:航海家的探险路线与航海日志3.1 著名的航海家及其探险路线3.2 航海日志的记录与重要性第四章:航海家的探险成就与影响4.1 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4.2 航海家对世界地图的影响4.3 航海家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第五章:著名航海家的故事分享5.1 哥伦布的航海故事5.2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5.3 迪亚士的航海成就第六章:航海家的探险船只与装备6.1 航海时代船只的类型与结构6.2 船只的航海性能与改进6.3 航海必备装备与物资准备第七章:航海家的风险与挑战7.1 恶劣天气与海难事故7.2 疾病与食物的供应问题7.3 航海家如何应对风险与挑战第八章: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8.1 航海家对新大陆的发现8.2 航海家对环球航行的探索8.3 航海家对世界地理观念的改变第九章: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与价值观9.1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与勇气9.2 航海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9.3 航海家的价值观与时代意义第十章:航海家对现代航海的影响10.1 航海家对现代航海技术的启示10.2 航海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10.3 航海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航海家的历史背景补充说明:详细讲解航海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地理大发现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航海家的探险工具与技术补充说明: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古代航海工具的演变过程,详细讲解航海图和海图的制作方法及其在航海探险中的应用,以及航海家如何利用导航技术进行探险。

三、航海家的探险路线与航海日志四、航海家的探险成就与影响补充说明:通过实例和数据详细讲解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以及他们对世界地图的影响和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优质课教案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优质课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麦哲伦的航海故事,导入新课。

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并展示。

二、新课学习1.提出问题: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什么样子的?2.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猜想。

3.制定方案: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根据小组内的整理集体交流,4.实施探究: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片资料。

师出示图片: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并通过观察。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

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

5.展示交流: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

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6.拓展活动:布置学生课后继续研究人类对地球探究的历程。

三、结论总结1.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2.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第一章:航海家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航海家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

学习航海家的兴起背景和动机。

探索航海家的技术和装备。

1.2 教学内容:航海家的定义和作用。

航海家兴起的历史背景。

航海家的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航海家的定义和作用。

互动法:讨论航海家兴起的历史背景。

演示法:展示航海家的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兴起背景和动机。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关于航海家技术和装备的问题。

第二章:航海家的探险动机2.1 教学目标:了解航海家探险的动机和原因。

探索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对航海家探险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航海家探险的动机和原因。

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对航海家探险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航海家探险的动机和原因。

互动法:讨论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对航海家探险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探险的动机和原因。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对航海家探险的影响的问题。

第三章:航海家的探险技术3.1 教学目标:学习航海家的探险技术和方法。

探索航海家如何使用航海图、罗盘和测量工具。

3.2 教学内容:航海家的探险技术和方法。

航海家如何使用航海图、罗盘和测量工具。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航海家的探险技术和方法。

互动法:讨论航海家如何使用航海图、罗盘和测量工具。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探险技术和方法。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关于航海家如何使用航海图、罗盘和测量工具的问题。

第四章:航海家的探险成就了解航海家的主要探险成就。

学习航海家如何开辟新航路和新大陆。

4.2 教学内容:航海家的主要探险成就。

航海家如何开辟新航路和新大陆。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航海家的主要探险成就。

互动法:讨论航海家如何开辟新航路和新大陆。

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主要探险成就。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航海家的发现背景和航海家们的贡献。

2. 学习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2. 学会利用地图和图表来展示航海家的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和尊敬。

二、教学重点:航海家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航海家的发现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航海家的发现背景和航海家们的贡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展示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航海家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强调航海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航海家发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航海家发现对世界影响的合作探讨,评估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航海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邀请相关专家或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航海家的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航海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航海家的贡献。

2. 在讲解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术语。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第一章:航海家的探险精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航海家探险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对航海探险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思考探险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航海家的探险背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勇气、决心、创新、合作。

探险精神的影响:文化交流、地理发现、经济发展。

1.3 教学活动:观看航海探险纪录片,了解航海家的背景和精神。

分组讨论,探讨探险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航海家的故事和成就。

第二章:航海家的探险工具和技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航海家探险时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航海探险工具和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和技术对航海探险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航海图和海图:航海家如何使用它们来确定航线和位置。

航海仪器:罗盘、望远镜、六分仪等的作用和原理。

船只和技术:帆船、蒸汽船、潜水艇等的发展和应用。

2.3 教学活动:观看航海探险工具和技术的演示视频,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实地观察航海图和海图,学习如何使用它们。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航海仪器模型,并进行展示。

第三章:航海家的探险路线和重要发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航海家探险的路线和重要发现。

培养学生对航海探险路线和发现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航海家的探险路线: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们如何探索世界。

重要发现:新大陆、海洋航线、未知岛屿等的重要发现。

发现的影响:殖民扩张、文化交流、世界地图的改变。

3.3 教学活动:观看航海家探险路线和重要发现的纪录片,了解其过程和结果。

学生制作航海家探险路线的思维导图,展示对路线和发现的理解。

分组讨论,探讨这些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第四章:航海家的探险故事和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航海家的探险故事和成就。

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敬佩和尊重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的关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浑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塑料管、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他那就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圆的)你能看见吗?想看看他的全貌吗?(师出示地球的图片)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关于地球,同学们课前都搜集了资料,谁来汇报一下?(学生交流)【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球的信息,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等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课前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启课。

现在的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十分明晰,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发现这一事实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是学生不了解的。

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由猜想到实地勘探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这一过程的艰辛,从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进步、发展的。

教学目标:1.能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网络等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状况;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依据事实解释。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作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爱提问,善交流,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盖帽,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通过查阅、整理、交流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和整理有关人们对地球认识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及课间、地球仪教学过程:总体思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及“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于此,在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以电教手段为媒介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活动,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扩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环节:一、导入师:1.同学们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吗?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生:简介故事内容师:你的故事讲真好!同学们想一想,假设这个魏国人驾着马车往北走一直有路的话,他能不能到达楚国呢?生:讨论(各执理由)A:不能,到海边没有路了,越走越远了…………B:能到达,因为地球是圆的师A:他能不能到达楚国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航海家的发现》这节课你就会找到答案B:同学们分析的有道理,地球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球体二、新授(一)认识地球1.师A:要想找到答案,我们先要来认识一下地球。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一、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美丽的星空图。

2.师:“看了这些美丽的星空图,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3.师:“在晴朗的白天,咱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咱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敞亮的圆盘,将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咱们居住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看到吗?”“你想了解地球的知识吗?”4.师:“这是几张,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二、熟悉地球:1.出示地球图。

师:“课前同窗们也搜集了地球的大小、形状等资料,哪位同窗先来说说你搜集的功效?”2.同窗们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地球的资料。

3.师:“同窗们的资料具体地向咱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

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咱们若是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围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

老师也为同窗们准备了一段地球的小视频。

咱们一路来看一看。

”三、前人是如何熟悉地球的:1.师:“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腕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前人是如何熟悉地球的?他们以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老师让同窗们搜集了一些前人熟悉地球进程中产生的学说。

咱们小组先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

3.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课件并板书“盖天说”“古印度学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

4.师:“你感觉前人的猜想怎么样?他们为何会这样去猜想?”(仅凭视觉、科学不发达)四、历史上的人们是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1.师:既然前人的熟悉是错误的,那么历史上的人们是如何慢慢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师:“你们搜集的资料超级有价值。

可见在16至17世纪,航海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熟悉。

通过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板书:球体)这就是一名航海家的重大发现。

(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下面咱们就一路重温一下麦哲伦船长的航线吧!”(出示麦哲伦环球航海线路图)师生结合图重温。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乃至以生命为代价。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海家的发现历程,知道航海家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拓展。

2. 培养学生对航海事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3. 通过学习航海家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航海家的起航a. 了解航海家的背景和动机b. 学习航海家的航行技术和工具c. 掌握航海家起航的历史意义2. 第二课时:航海家的探险历程a. 学习航海家的航线和探险经历b. 了解航海家在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c. 掌握航海家如何克服困难,成功探险的方法和技巧3. 第三课时:航海家的成就a. 学习航海家发现的新的大陆和岛屿b. 了解航海家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拓展c. 掌握航海家的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 第四课时:航海家的影响a. 学习航海家对欧洲的影响b. 了解航海家对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影响c. 掌握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作用5. 第五课时:航海家的启示a. 学习航海家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b. 了解航海家的发现对现代航海事业的启示c. 掌握航海家的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航海家的发现历程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航海家的探险经历和成就。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航海家探险历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复述航海家的发现历程和成就。

2. 学生能分析航海家的探险经历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拓展。

3. 学生能理解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 学生能体现航海家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航海家的发现》2. 参考资料:关于航海家的发现历程、探险经历和成就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课件:航海家的发现历程、探险地图、航海家的事迹等。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PPT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学会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4、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曲折过程,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难点:船体在球面与桌面上航行的差异;月食现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伞、帆船、大小不同的球、竹片、地球仪、相关课件等。

一、导课: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解决球和圆的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我们通过卫星、飞船等技术手段可以完整的看到地球。

二、探究:(一)古人最初对大地形状的认识1、提出问题:古人会认为大地是什么形状的?谁来交流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盖天说、浑天说、盾形说等。

古人对大地形状的描述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学生交流在古代由于科技很不发达,当人们提出大地是什么形状这一为问题后,人们只能根据眼睛看到的信息进行猜想。

(二)地球是球形的时代随着人们掌握信息的增多,有人作出大胆的猜测:大地是球形的。

说说看,哪些现象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

学生交流:帆船进港、月食景象、环球航行等。

1、帆船进港(1)视频点拨:同学们,帆船进港为什么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你看到什么?由此你有什么猜测?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在桌面和伞面分别模拟船只进港,观察者应该在帆船的什么位置观看?视线和什么平行?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都是我们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出示:温馨提示。

通过实验把你们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最后看到的帆船的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3)实验体验:组长取材料开始实验(师适时指导)交流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4)交流质疑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地是球形的)通过这一种现象就一定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吗?大地有没有可能是其它形状的?要说明大地是球形看来还需要继续寻找证据。

2、月食景象:(1)观看视频:月食现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来推测大地是球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出示麦哲伦图片,提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上人吗?(有的回答认识,有的回答不认识)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

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认识地球
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各小组汇报对地球的认识。

(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汇报过程中,师及时总结。


3、读p46资料卡。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

板书:“盖天说”。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2)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大象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世界的中央是高山。

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3)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学生讨论,认识古人的猜想。

4、师:古人仅凭视觉去观察,只看见头顶的天,脚踏的地,那么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学生根据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师出示课件(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谈一谈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师: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如果他往东航行,结果是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航海家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悟?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三、联系生活
1、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提供以下事例:
a.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可以视频展示)
b.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视频展示)
c.还有地球仪。

2、师:地球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是椭球体,你想过没有?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猜想,探究地球的形状,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总结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大家看,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3、补充资料深化对地球球体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由于自转,使得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在做圆周运动,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低纬度地区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大,高纬度地区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小,赤道部分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则最大,远远大于两极。

在地球的长期转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离心力的差别,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的形状。

四、拓展创新
1、课堂交流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说给大家听。

2、课下探索:除了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印证地球是球体?(例: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遥感技术等视频展示)
板书设计:
18航海家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