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水资源总量评价分解

合集下载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目录

第一部分水资源评价 (1)

一、基本要求 (1)

二、降水 (2)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4)

四、河流泥沙 (5)

五、地表水资源量 (6)

六、地下水资源量 (10)

七、地表水水质 (20)

八、地下水水质 (25)

九、水资源总量 (31)

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32)

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36)

i

第一部分水资源评价

一、基本要求

1. 根据我国水文资料积累情况,并考虑系列代表性的要求,统一采用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

2. 对于实测径流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水文站要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对于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而造成天然径流明显变化的水文站要进行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3. 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然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

4. 为了更好地反映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解决大区和小区之间的水量频率组合问题,要求以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为计算分区(以下简称“计算分区”),计算降水量、天然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水资源总量的系列成果。

5. 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区评价,并对主要供水水源地进行单独评价。

6.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估算流域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
主讲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二节 水资源系统分析
水资源总量分析 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系统概论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分析计算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 基础上,还需进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其目的是分析评 价当前自然条件下可用水资源量的最大潜力,为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项目包括:①不同地貌类型区“ 三水转化”量计算;②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③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计算;④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等 。
式中: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Qp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Qk为山前侧渗流入补给量;Qs为地表水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 量;k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Rgm与河川径流量Rm的比值。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3、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由于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已扣除了一部分重复量, 因此,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量D为:
分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可任选其中一 种方法计算):一是划分类型区,用区域水资源总量表 达式直接计算;二是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 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一、水资源总量分析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 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总补给量为大气降水量, 总排泄量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地下潜流量之和, 二者间的差值即为区域内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等,它的补给源 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冰川融水等,由河川径流、水 面蒸发和土壤入渗三种途径进行排泄; 土壤水为包气带的含水量,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亦有特殊区域的河流水入渗补给,消耗于土壤蒸发、植物 散发和下渗补给地下水或以壤中流形式流入河道; 地下水包括河川基流、地下水潜流(含地下水周边流 出量)和地下水储蓄,地下水由降水和地表水体通过包气 带下渗补给,排泄方式有基流、潜流与潜水蒸发三种。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性
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性
水资源 评价
水生态/ 水生态/ 环境恶化 水资源短缺 满足国 家需求
现代化进程 基础资源 战略资源 时空分 布不均
水问题
解决问题 的思路、 的思路、 方法和理 念改变
天然条件 地表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土壤水 地下水
一、水资源评价的意义
1.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2.水资源评价是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基础 3.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矿山
管陶

贺进镇
洺 北 洺 河
焦窑

临洺关 京
刘营
大北旺镇
双塔 留 东杨庄乡
槐桥
邱县

陈村 南辛店

东目寨
渠 青
阳邑镇
永年
北安乐 永和会镇 界河店
苏里 茹佐
偏城镇
塔 干
小龙马

垒 豆下乡
曹庄
曲周


后槐树
西
草厂

分 河 干 渠

南井


尚壁乡 广府镇

马军营

前衙
梁二庄 邱城镇

刘家庄
新桥

西呈孟 南陈村
磁县



魏县

水资源评价ppt

水资源评价ppt

20世纪80年代初,由水利电力部水文局主 持,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曾对 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第一次评价。1956—197
年同步资料系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多 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到2002年,
根据当年水资源公报,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8261亿m3,比常年多2.9%。全国产水总量占 降水总量的45.1%,平均每km2产水量为29.8 万m3。
表1—2全国1980年和2002年的用水量与用水结构变化
年份 1980年
2002年
用水结构
总量
4436亿m3
5497亿m3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3699亿m3(占 83.4%)
457亿m3(占 10.3%)
28来自百度文库亿m3(占 6.3%)
3738亿m3(占 68%)
1143亿m3(占 20.8%)
从中国大陆水资源总量的趋势看:最近的20多年中,由于 环境变化,如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 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无 论是降水和水资源数量略有减少,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 (如华北地区等),水资源数量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北 方缺水地区持续枯水年份的出现,以及黄河、淮河、海河 与汉江同时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北 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用水量及耗水量分析

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

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

4.降水量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降水量参数(均值、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绘图前了解本地降水成因、地形特点及其对成雨条件的影响, 还应搜集以往水文资料的分析成果,弄清降水分布趋势和量级变 化,为绘制等值线图提供参考依据。 ▲将分析计算的各站的降水量统计参数EX和Cv值,分别标注在带 有地形等高线的工作底图的站址处 ▲按“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的原则勾
当n=24年时,均值较差不超过士5%的 站占全部雨量站的75%,Cv值较差不超 过士10%的站占全部雨量站的50%; 当n≥30时,均值和Cv值都有较大的改善, 均值较差均在士5%以内,Cv值较差不 超过士10%的站占全部雨量站的比例均 为75%。
3.资料的插补展延
★ 直接移用 ★ 算术平均法 ★ 等雨量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38-1999
•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0年至2012年
– 普查对象:我国境内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 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 – 普查内容:
• 河流湖泊及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数量、分布、自然和水文特征等; •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流域人口、耕地、灌溉面积以及城乡居民生活和各 行业用水量、水费等; • 河流湖泊治理和保护情况:治理达标状况、水源地和取水口监管、入河 湖排污口及废污水排放量等; • 水土保持情况: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等; •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各类水利机构的性质、从业人员、资产、财务 和信息化状况等。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 /T238-1999

目录

1 总则.......................................................................................291 2 一般规定.................................................................................291 3 水资源数量评价.....................................................................292 4 水资源质量评价.....................................................................297 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299)

zhou

1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

1.0.3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1.0.4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 水量水质并重。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4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水资源总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计算

(4-21)
式中 Up: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3) ;Upp:平原区多年平 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亿m3) ;Uris:多年平均河道渗漏补给量(亿 m3) ;Uf:多年平均山前侧向流入补给流入量(亿m3) ;Ucs:多年 平均渠系渗漏补给量(亿m3) ;Ures:多年平均水库(湖泊、闸坝) 蓄水渗漏补给量(亿m3) ;Ucir:多年平均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包 括井灌) (亿m3) ;Uo:多年平均越流补给量(亿m3) ;Ua:多年 平均人工回灌补给量(亿m3)
m3) ;qm:多年平均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亿m3)
重复计算量:
Dh=Whrd
(4-17)
由式(4-15、16、17)可得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计算公式 :
Wh=Whr+Uu+Uf+Us+Ehu+qm (4-18)
(二)岩溶山丘区:
岩溶山丘区地下水埋深比一般山丘区大,地表各类岩溶 形态不同程度发育,有利于降雨入渗,地下水向中、 深层入渗量大,在侵蚀基准面上,河流多为干谷,水 资源总量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即
多年平均实际开 采的净消耗量
多年平均渠灌田间入渗补 给量(包括井灌)
多年平均越 流补给量
多年平均人工 回灌补给量
图4-3 不同地貌单元重复水量示意图
Whr、Wpr:山丘区、平原区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Whrs、Wprs:山丘区、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 箭头标明的项目为重复水量

规划水资源论证分解

规划水资源论证分解

2020年
4 水资源条件分析
4.1 水资源数量
2014年产业园年平均降水量1452.6mm,折合水量0.13亿m3,比多年 平均偏高多6.3%,属平水偏丰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0.06亿m3 ,年径流 深738.7mm。地下水资源量为0.02亿m³。水资源总量为0.06亿m³,产水 系数0.51。
4 水资源条件分析
2.1规划概述
《规划》的名称: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层级:区域顶层规划。 规划属性: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规划目标:形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与周边片区协调发展,自身主导产业明 的创新型、特色型、环保型、高效益新型产业园区。
产业定位:优先考虑选择机械制造(包括环保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新型电子原器件和电子医疗仪器等)、新材料产业(包括 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和仓储物流业等。
生态环 境需水
量 0.3 0.1 0.2 79
合计
562.3 100.0 179.6 31.9
占总耗水量比例(%) 48.1 6.2 5.8
32.7
7.0
排水量(万m³)
77
45
3
208
50
占总排水量比例(%) 20.0 11.7 0.7
54.4
13.2
0.1
100.0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摘要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针对该问题,本文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对中国各省分水资源效率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一,就产业水资源效率方面而言,万元GDP用水量就是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下文通过单位用水产值使用万元GDP用水量来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就该行业的GDP越大,而用水量越少,说明该行业用水效率越高。在考虑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可比性,本文考虑引入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系数来反映某区域的工、农业效率水平,这样就可以进行该区域农业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对于问题二,综合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问题。对于该类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经典的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全面评价。首先考虑原数据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使用无量纲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问题中所给的8个水资源指标,发现在8个指标中只有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人均COD排放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对水资源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只选取这4个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建立以经济为主和以生态为主的层次分析模型,并使用DPS 统计系统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两个评价系统对各省份进行不同的排序,并比较不同的偏重的情况下各省的排名。通过比较表分析并对部分省提出合理用水,并提出节水意见。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一、区域水资源评价的目的

区域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估所研究区域内的水资源的量和质,并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标包括:评估区域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评估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影响区域水资源质量的因素;评估区域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和风险等。

二、区域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区域水资源评价应综合考虑地理、水文、气候、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对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

2.可行性原则:区域水资源评价应基于现有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采集数据、模型模拟等手段获取所需数据。

3.可比性原则:区域水资源评价应具有可比性,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期之间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比性。

4.可靠性原则:区域水资源评价应基于客观、可靠的数据和方法,并且要进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三、区域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1.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调查、测量、监测等手段,收集区域内的水资源相关数据,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方面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

2.水资源量评价:基于收集的数据和现有的模型,评估区域内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

3.水资源质量评价:评估水资源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性质,包括水质监测和污染评估等方面。评估区域内水资源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类型。

4.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评估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补给和水资源调控等方面。

5.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评估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和风险,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发展利用难度等。

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

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

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

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且必不可少的资源。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压力。

水资源数量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确定某一地区的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性。评价水资源数量的指标包括水量、水质和水循环等方面。通过对水量的评估,可以了解水资源的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水资源数量时,还需要考虑水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质受到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农业灌溉以及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质评价,以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适用性。

同时,水循环也是评价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方面。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通过研究水循环的变化和特征,可以了解水资源的补给和分配情况,从而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通过水资源数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并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水资源数量评价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数据获取和监测手段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国际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促进水资源评价的全球化和标准化。

总之,水资源数量评价是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通过评价水量、水质和水循环等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在评价过程中仍需解决一些困难和挑战,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YF
F Yf f
1)代表站法
F YF Y f f
式中:YF——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径流量(m3/s) Yf——代表站控制区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 m3/s) F——计算区域总面积(km2) f——代表站控制面积(km2)
2)等值线法
Yd

i 1 n i 1
n
f i Yi fi

式中:Yd——计算区域年或多年平均径流深度(mm) f1,f2,…fn——计算面积上各径流深度等值线间面积(km2) Y1,Y2,…Yn——相应各线间面积上的径流深度值,取相邻 两条等值线均值计算(mm)
2、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2)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当地表是体的水位高 于地下水位时,地表水将入渗补给地下水,计算 公式为:P55 Qhs=(Qc-Qz)(1-λ) Qhs——计算区域内地下水河流入渗补给量 (m3/s) Qc和Qz——计算区域待测河段初断面Sc和终断面 Sz上测得的河段入流与出流流量(m3/s) λ——河道输水损失系数
(三)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包括地下水资源储存
量、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等的计算。
1、地下水储存量的计算
1)容积储存量——指在大气压力下,含水 层空隙中容纳重力水的体积。 表达式:QV=µvHF=µvV=µvMF 式中:QV——容积储存量(m3) µv——含水层的给水度 H或M——含水层厚度(m) F——含水层的分布面积(m2) V——含水层体积(m3)

水资源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

水资源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
②把降水量观测站每三个用虚线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许多 三角形;
③在每个三角形各边上做垂直平分线,所有的垂直平分线 另构成一个多边形网,每个多边形内有一个降水量观测站 (如图6-3);
④根据下面假设和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流域平均降水量。
假设每个多边形上的面降水量等于其中降水量观测站的
观测值,其值分别为 h1 ,h2 ,…,h n ,设 f1 ,f 2 ,…,f n
③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采用日历年,专项工作中的水 资源评价可根据需要采用水文年。
④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环境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 期对前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全面补充修订或再评价。
6.2水资源数量评价
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资源 量计算以及水资源总量计算。
6.2.1降水
⑴降水资料的收集
6.1.1水资源评价工作发展进程
水资源开发前景展望
水资源工程管理及水源保护 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分析和展望
水资源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特 征值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统计天然情况下河川径 流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6.1.2水资源评价的要求
⑴技术原则
按照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 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客观、科学、系统、实用,遵循的技 术原则有: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水量水质并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协调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水资源数量评价

水资源数量评价
水位变动带介质的给水度h次降水所引起的水位抬升值p次降水量一水量均衡法3均衡项的水量计算方法2地表水渗漏补给量的计算分别为河渠上下游测流断面的平均流量mt计算时段换算成秒b河渠的水面宽度ml两断面的距离mt时段的水面蒸发深度m一水量均衡法3均衡项的水量计算方法2地表水渗漏补给量的计算河渠某一测地下水的水力梯度h水力梯度取值段含水层的平均厚度m一水量均衡法3径流量计算地下水的水力梯度m含水层厚度m断面长度m3均衡项的水量计算方法一水量均衡法4潜水蒸发量的确定经验公式修正系数水面蒸发强度气象站观测的蒸发量m潜水埋深m潜水蒸发极限深度m无量纲指数一般13一水量均衡法二地下水水文分析法该方法是仿照陆地水文学的测流分析的一种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31
(4.30)
式中: Q-测流点处的地下径流总量 (m3/s)
5.5.2 地下水水文分析法
1、地下径流模数法 1) 清水流量法 理论基础: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集中,除雨季外山区河流的水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2
5.1 概 述
水资源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 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论证。
评价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便于开发利
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迅速恢复补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取决于水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水质
评价是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1.⽔资源评价的涵义、内容及原则。

按流域或地区对⽔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条件作出全⾯的分析估价,是⽔资源

规划、开发、利⽤、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内容:⽔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包括多年平均值和地表⽔、地下⽔在总量中各占多少、年内和多年变化规律等;

⽔资源可利⽤量和允许开采量的估计;

确定出适合不同⽤途的各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前景;

⽔资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解决供需⽭盾的途径;

查清⽔的化学成分和特征,并进⾏分类和分区,并确定出不同化学类型⽔体分布范围和数量;

为控制⾃然界⽔源所采取的⼯程措施的正负两⽅⾯效益评价;

政策性建议等。

原则:“三⽔”转化原则,尤其是地表⽔与地下⽔统⼀评价

“以丰补⽋”原则

⽔量与⽔质并重,遵循⽔质标准的同时⼜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

⽔资源评价和环境评价、评价和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可持续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态系统保护协调

全⾯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2.⽔资源分区的含义、⽬的及意义。

含义:

⽬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然地理、⽓候、⽔⽂和社会经济、⽔利设施等各⽅⾯条件基本⼀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开发利⽤

意义:?⽔资源时空规律很复杂,在较⼤范围内,差异性很⼤,分区可以更好地研究⽔资源的变化规律;

⽔资源的开发利⽤,受⾃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布局、⽔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对各流域各地区⽽⾔,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明显的差异性,也有相似的⼀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全区域(山丘区加上平原区)的水资源总量时,须扣 除山丘区水资源量与平原区水资源量之间、山丘区水资源 量本身及平原区水资源量本身的重复计算量。
➢ 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按地貌类型区,采用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依据 区域内逐年的各分项水量,先求出逐年的水资源总量,然 后对水资源总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推求多年平均和不同 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
2020/10/5
4
总蒸发E
区域水循环概念模型
大气降水P
植物截留损失
地表水体蒸发 地表调蓄 坡面流
地表蒸散发Es
土壤入渗
地表径流Rs
包气带蒸散发 土壤调蓄 壤中流
潜水蒸发Eg
下渗补给地下水Up 地下调蓄 河川基流Rg
2020/10/5
地下潜流Ug
河川径流R5
在天然状态下,一个闭合区域的总补给量与总 排泄量之差等于区域地表、土壤、地下水的蓄水 变量。时段水量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
P R E U g V
蓄水变量
河川
地下
径流 量
R RS Rg
潜流 量
总蒸
坡面流和壤中流
散发 量
E ES Eg
2020/10/5
植物截留损失、地 表水体蒸发和包气
带蒸散发
潜水蒸发
6
Leabharlann Baidu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地表、土壤、地下水蓄水变 量可忽略不计,多年平均补给量与多年平均排泄量 相等。多年区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可根据下 述年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
只多了潜水蒸发量一项。由于潜水蒸发量可随着地下水开采
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被“夺取”,使之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潜在
水资源量,故把它作为水资源总量的组成部分。
2020/10/5
8
二、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并不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 下水资源量的简单相加,在计算水资源总 量时,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 加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即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它的补给 源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冰川融水;
土壤水为包气带的含水量,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 给,亦有特殊区域的河流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包括河川基流、地下水潜流(含地下水周边 流出量)和地下水储蓄,地下水由降水和地表水体 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
2020/10/5
2
水资源的总排泄量可分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 地下潜流量。水资源中三种水体的排泄方式各不相同。 地表水由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和土壤入渗三种途径进行 排泄; 土壤水消耗于土壤蒸发、植物散发和下渗补给地下水或 以壤中流形式流入河道;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河川基流、地下潜流(包括周边流 出量)与潜水蒸发三种。
土壤水既可供植物吸用并有连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 用。
由此可见,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转化关系,尤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相互补
排更是水循环的重要部分。
2020/10/5
3
地面径流、壤中流及河川基流构成河川径流, 是水资源中的动态水量(蓝水);
植物截留、填洼、包气带含水量和地下蓄存的 一部分转化为有效蒸发(绿水,植物散发)是农作物 需水量的天然来源,另一部分蒸腾回到大气中成 为无效蒸发(绿水,土壤蒸发) ,是目前未被利用的 潜在水资源。
13
• 河川基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向河流排泄的 主要排泄项。
• 河床潜流量是指河流出山口处,河床被厚 度较大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河床未能 切割到基岩。这时出口断面所测的径流量 不是全部的径流量,尚有一小部分以潜流 形式下泄,便是河床潜流量。
2020/10/5
14
U


深层地下水
Uo2
不透水层
2020/10/5
12
地貌单元 项目
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补给量
山丘区
Whr =Whrs
Whrd
Uh= Whr +Uu+
Uf
+Us+Ehu+q
平原区 Wpr =Wprs+ Wprd
Up
=Upp
Uris
Uf
+ Ucs + Ures +
Uir + Uo + Us
2020/10/5
P RS Rg ES Eg Ug
降水入渗补给量:Pr Rg Eg U g
区内降水量与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和地表蒸散发量的平衡关系:
P RS ES Pr
多年平均情况下,闭合区域内大气降水等于地表
径流量、地表蒸散发量、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20/10/5
7
在水资源评价中,通常将区域水W 资源总量**定 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
2020/10/5
11


山 丘区
P1 Whr
站 断 面


Ehw q1

Ehu
饱 水 带


补给项 排泄项

区 界
P2

Us
平原区
Uu Uf
Wpr
W hr Uu Us Wpr Ui Ua
q2 Us E p w Up p
UT Ur i a Uc s Urc s Uc i r
Ep u
地下水面 Ub1
➢单一平原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 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与地表水体渗漏 (包括流域外引水和区域周边侧向渗漏补给)补给 量之和,再减去井灌回归补给量与平原区河川基 流的引、提水灌溉后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2020/10/5
10
➢ 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四章 水资源量评价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目的:分析评价在当前自然条件 下可用水资源量的最大潜力,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5 水资源总量评价
一、水资源总量的概念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 水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水资源总 量可广义地定义为大气降水量。大气降水是水资 源的总补给源。
W=R+Q-D
由于分区重复水量D的确定方法因区内所 包括的地下水评价类型区而异,故水资源 总量计算方法分3种类型。
2020/10/5
9
➢单一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单一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 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总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 降水入渗补给量,这两种水量之间的重复计算水
量是河川基流量。
W P ES RS Pr
W R Eg Ug
Rg
上述两个公式是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考虑的区域水资源
总量,这两种表达方式,前者把河川基流量归并于地下水降
水入渗补给量中,后者把基流归并于河川径流量中。
从下式看出,水资源总量中比河川径流量多了潜水蒸发量
和地下潜流量两项,对闭合流域而言,地下潜流量为零,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