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_写作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目录一、命题形式1、单纯的命题(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二、审题方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法)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3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4追问法5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6一分为二法7巧用材料法三、综合训练一、导入:1、介绍近几年高考作文有关命题作文的情况(材料),强调写好命题作文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命题作文要过“五关”:(1)审题关(2)立意关(3)选材关(4)结构关(5)文体关今天我们重点讲“过审题关”。
二、目标阐述“过审题关”,就是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审题的方法,明确审题的目的,尽快地确定写作的范围、重点,力争做到符合题意、切合题意。
学生看材料,总结明确命题作文的形式: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三、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XX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XX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审题指导】你我他、一个人/ “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举手投足:泛指手脚动作。
又指做某些事的具体过程或者轻易而举之间的动作。
① 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②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③“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④“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⑤“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⑥“举手投足之间”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好)独词型命题写作指导
独词型命题写作指导独词型命题是指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只有单独的一个词。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独词型的题目格外受命题者青睐。
例如2005年高考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广东卷“纪念”;2006年辽宁题《肩膀》、天津题《愿景》、四川卷的“问”,2007年福建题《季节》,2008年上海题《他们》,2009年四川题《熟悉》,山东题《见证》,湖北题《源泉》,2010年湖南题“早”等。
北京高考卷先后考的“规则”“转折”“寻找”“包容”“安”等。
独词型题目的特点是词性多样,意义或虚或实,写作范围极宽,较诸其他命题形式有很强的开放性。
审题应遵循“化大为小”、“虚实转换”两大原则,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题目中限制性因素,审清词语内涵。
一个普遍被采用的简单的方法是用近义词比较的方法,关注两个词的细微差别,使题目的词语内涵得以显现,这样比较容易准确立意。
如《牵挂》与《思念》;“牵挂”一题,有的学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义的思念,“牵挂”是对对方令人担忧、挂虑之处放心不下的一种思念,这令人挂虑、担忧之处可以是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学生简单地片面理解成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
又如《父辈》与《父亲》,《纪念》与《怀念》,都有细微区别。
审题的第二步是化大为小。
独词型题目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
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缩小范围,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化大为小”的具体方法是通过增补词语,增加限制,将话题具体化。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
如:忙——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忙游戏,忙娱乐,忙交际,忙应酬。
忙而不乱,忙里偷闲,忙得不亦乐乎,你忙我忙人人都忙。
守望——守望生命,守望家园,守望精神,守望理想与希望。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级词汇+写作方法+拟题大法)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一、高级词汇1.隐遁——隐蔽2.幽黯——暗淡3.舒展——发挥4.汇拢——聚集5.挣扎沉浮——陷入【示例】描写时代背景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黯里,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
在这个时代里,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舒展,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身上汇拢交织。
在政治漩涡里挣扎沉浮的苏东坡,虽然在艺术上并无野心勃勃的构想,却在无意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
——《苏东坡》6.缘分——关系7.貌不惊人——平凡8.吞吐、闭合——波动9.饱含——充满10.舒缓、激越、轻灵、凝重——奔流不息、平静【示例】描写自然追寻一座岛屿和树木之间的奇妙缘分,平凡的椰子有着最传奇的身世。
貌不惊人的红树林,在绝境中力挽狂澜。
退潮后,加入螃蟹和鸭子的队伍,与它们一起重新发现海滩。
——《航拍中国》鄱阳湖是其中容量最大的湖泊,它就像长江的肺叶,枯水期为长江提供水量补给。
当洪水到来时,鄱阳湖吸纳江河里多余的水,这么一吞一吐,帮助维持了长江水势的相对稳定。
——《航拍中国》汉江,千百年来就这样静静地流淌,舒缓中时见激越,轻灵中饱含凝重。
汉江子民内心深处最虔诚的信仰,历经数千年的碰撞与交融,呈现出这条温润大江所特有的包容、丰富与多元。
——《汉江》11.“具体关联”——“关系”12.“门前冷落鞍马稀”——“冷清”13.“蒸腾的生活”——“社会环境”14.“理应”——“应该”【示例】论述传统的复兴议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成功转型”,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
通过互联网,故宫不仅赢回了面子,更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
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
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
这样的难受劲,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故宫的成功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它说明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再发新芽。
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教学
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教学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概念解读】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
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
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
【典例导析】●命题展示以“结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结论”是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是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
注意,它是推论出来的结果、是总结性的判断,而“总结”则比较侧重过程性、实践性。
我们知道一个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推论判断的基础上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理论或信条确确实实是科学的领先的,因此,它常常是带有一定合理性的因子,一般而言,形成结论的是不能或很难随意变更的。
但我们知道由于结论的形成受到时间、空间、地域、人事及科技水平、认知条件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等条件的制约,世易时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前进,它们就会丧失科学性;如果在推论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性的错误,那么这结论本身就已经是荒谬的了,因此要批判地分析,不盲从、不轻信,要用科学的精神、批判的眼光审视所谓的结论。
明白这一点,以下几种立意可供我们写作参考:①从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推论判断的基础上的,可以写成要相信科学,不盲目相信谣传。
如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不信谣、不传谣”活动。
②从结论的形成受到条件的制约,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不迷信权威。
如我们可以写“我们相信权威,我们更相信真理。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准确使用词汇和句型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准确使用词汇和句型在高考作文中,准确使用词汇和句型是取得高分的重要技巧之一。
一个词的精准选择和一个句子的恰当表达能够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作文中准确使用词汇和句型。
一、准确使用词汇1.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在写作时,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如果他非常有能力,可以使用诸如"competent"、“capable"、"talented"等词汇,而如果他非常聪明,可以使用"intelligent"、“clever"、"bright"等词汇。
2. 注意词性的准确使用在使用词汇时,要注意准确使用其词性。
例如,动词形式应该用于动作的表达,而名词应该用于对事物的描述。
例如,"I hope to success"是错误的,应改为"I hope to succeed"。
3.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会使文章显得乏味,缺乏变化。
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或者同义短语来丰富词汇,提高可读性。
例如,如果一个句子中已经使用了"important"一词,可以在后面的句子中使用"crucial"、“significant"等词汇来替换。
二、准确使用句型1. 使用并列句为了有效表达多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实,可以使用并列句。
使用并列句可以给读者清晰地展示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He is not only talented, but also hardworking."这个句子中的“not only…but also”结构就是一种并列句。
2. 使用复合句使用复合句可以展示更复杂的思维和逻辑关系。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
高考作文考前训练写作指导(教师版)
高考作文考前训练写作指导1.【写作指导】一、核心词:高度,视野,灵性,执著。
二、拟题示例最佳立意不止一个,比如:给人生一个更高的定位。
有了这样的中心观点后,就可以通过标题更漂亮地把这个意思表述出来,比如:“会当凌绝顶”,“少年心事当拿云”等。
三、选材: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一切伟人,无不具备“高度”“视野”方面的优秀品质。
如体育系列的事例:①邓亚萍的高度:乒乓神话;②郭晶晶的高度:跳台之花;③刘翔的高度:跨栏飞人。
如政坛系列的事例:①华盛顿的高度:民主政体;②拉·甘地的高度:民族独立;③曼德拉的高度:种族平等。
深入:如果是材料议论文,还应该追求说理的深入。
比如:高度是一种抱负,高度是一种动力,高度是一番成就。
2.【写作指导】1.“果—因—理”法确定最佳立意:果:勺子很少滑到汤里了。
因:勺柄加长了。
理:①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②具体的行动胜生空洞的说教;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④要善于变换思维方式。
2.选材:如要表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这个立意时,选材就宜从中外公共场合公共道德的范畴里来选择。
比如可以谈国人在公园、会场、图书馆、厕所、饭店等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现象,可以举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国民在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从而表达物质文明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要指出,仅有物质文明还是不够的,必要的道德教育同样是重要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材料中勺子的柄加长了,“滑到菜汤里的现象很少再发生了”,但毕竟还有发生,这或许有粗心大意的问题,更可能是由于不拘小节,文明教养程度不够的问题;反之,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而是在自己家里的话,即例勺子的柄短,也不会让它轻易滑到汤里的。
3【写作指导】1.立意孩子因为贪求清华大学的名声而丧失了自我的更好发展,猴子因为贪图食物而丧失了自由甚至性命:贪名图利危害大。
发散拓深:贪名图利在生活中有种种表现——贪名图利的本质是自私自利——贪名图利的结果是害人害己——宁静致远、淡泊名志值得提倡。
高中作文 词语式命题作文指导精品课件
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 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 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 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 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
范文赏析 肩膀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 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 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 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 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 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 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 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 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 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 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 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 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那么,这种类型的作文如何审题呢?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 语。这些词语,
有的是动词,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 “问”;
有的是名词,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 京卷“规则”;
有的是形容词,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 海卷“忙”。
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 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 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
词语式命题作文指导
• 命题作文,从结构上说有三种类型: •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或一个概 念。如《自嘲》《肩膀》《季节》《好奇心》》《熟悉》 等。 •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以一个短语形式出现。该短 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 京的符号》《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心灵的选择》 《举手投足之间》《品味时尚》《踮起脚尖》《我与故事》 等。 •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 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 《我能》《带着感动出发》《不要轻易说“不”》《我有 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 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 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 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 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 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 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作文的关键是审题, 此关必须找准关键词,无论是独词形式还是短语 形式还是材料加提示方式,准确标注关键词永远 是第一位。这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甚至 是确定写作文体的关键。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 重点和范围,准确标注关键词这是做好命题作文 最关键的第一步。独词式的题目,要吃透语词的 含义。比如,“愿景”(所向往的前景)。复合 式的题目,要吃透语词间的意义关系。比如, “北京的符号”(“北京”“符号”),“我想 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
• 1)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 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 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 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 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 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 试游泳、尝试自立、……
词语归类作文指导
如: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
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
2
全心全意做好自己
3
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
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5
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
6
杜绝假文盲的诞生 ------看《假文盲》漫画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名叫《假文盲》,它是著名画家华君武爷爷在1984年画的。(引)
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五位社会精英人物。一位是戴着眼镜的教师模样的人,一位是手拎高级皮包似乎是经理模样的人,一位戴着口罩,俨然是一位医生,另外两位似乎是高级军官和政府遥远要员,他们正若无其事地站在“母子上车处”等待着公交车来临。旁边有一位母亲则背着孩子可怜地缩在寒风刺骨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这五位"社会名流“。(概)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身材匀称 :引-概 -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议论文中的一种现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入已读的文章。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作文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词汇和短语运用能够让作文更加精彩,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词汇和短语,并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使用,是考生获得高分的必备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的技巧。
一、恰当的词汇选择高考作文中,词汇的选择十分重要。
考生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词汇,以增加文章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 使用具体和形象的词汇:具体和形象的词汇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
比如,使用“绚丽多彩”代替“美丽”,使用“鸟语花香”代替“美景”。
2.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过多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会让文章显得平庸乏味。
考生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者使用上下文相关的词汇来避免这种情况。
3. 选择恰当的词性和词态:考生应该根据文章的语气和句式结构选择恰当的词性和词态。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时候,使用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使用动词来展示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二、恰当的短语运用除了恰当的词汇选择外,恰当的短语运用也是高考作文中重要的一环。
短语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地连贯、流畅、并且有足够的表达力。
下面是一些恰当运用短语的技巧:1. 使用固定搭配:高考作文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固定的短语搭配,比如“毫无疑问”、“不可忽视”、“大力倡导”等。
这些固定搭配在语言表达上显得更加规范和丰富。
2. 运用比喻和暗喻:比喻和暗喻可以帮助考生更生动地描绘事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比如,使用“如炬般燃烧的激情”来形容一位年轻人对事业的热情。
3. 运用成语和谚语:适当地使用成语和谚语可以使作文更具文化气息,展示出考生的扎实语言功底。
不过,考生在使用成语和谚语时要确保用得准确恰当。
三、恰当的句式运用除了恰当的词汇和短语选择外,恰当的句式运用也是高考作文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句式可以给文章带来不同的效果,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和口语化。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提升作文质量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提升作文质量高考作文是考生在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总体成绩。
而在高考作文中,使用丰富的词汇是考生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运用丰富的词汇提升高考作文质量的技巧。
1. 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在写作中,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可以避免单调重复,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当我们写到“美丽”的时候,可以使用词汇如“迷人的”、“绚丽的”、“优雅的”等来替换,以丰富作文的表达。
2. 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副词是丰富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可以增强作文的描写能力,使读者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将“漂亮的花”改为“娇艳的花”、“绚烂的花”、“芬芳的花”,通过形容词的运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
3. 引用名言或成语在适当的情况下,引用名言或成语可以使得作文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这不仅显示了作者的积累和修养,也能给作文增加亮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但要注意引用的名言或成语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避免矫揉造作。
4.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最常用的两种,也是丰富词汇的有效方式。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而拟人则可以使得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具备生命和情感,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5. 使用词语组合在写作中,词语的组合方式也是丰富词汇的一种方法。
通过巧妙地选择和搭配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增加作文的韵味。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春风轻拂”、“秋叶飘落”等词语组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6. 注重词的精确用法和搭配在运用丰富词汇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词的精确用法和搭配。
只有正确地使用词语,才能使文章表达准确,避免歧义和误解。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查阅词典,积累词的固定搭配和用法。
总结起来,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提升高考作文的质量。
考生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形容词和副词、引用名言或成语、比喻和拟人手法以及词语组合等方式来丰富词汇,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提升文章质量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提升文章质量高考作文是考生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其中运用丰富的词汇是提升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丰富词汇的技巧,帮助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恰当使用近义词近义词是指在词义上虽有细微差别,但总体意思相近的词语。
运用近义词可以避免文章中出现重复使用某个词,使作文看起来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当描述一个人时,可以使用“善良”、“友好”、“慈爱”等多个与“好人”意思相近的词汇,以展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二、运用具体的描写词具体的描写词可以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运用具体的形容词和感官词语来描写人物、物体或场景,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而鲜活。
例如,不仅仅说某个地方很美,而是通过形容词和感官词语如“碧蓝的海水”、“阳光炙热的沙滩”来刻画海边的美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化,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情。
例如,将太阳比作“黄金般的巨大火球”、让花朵“向着阳光微笑”等,都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和共鸣。
四、使用恰当的固定搭配词组固定搭配词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在语义上构成固定的搭配用法。
恰当运用固定搭配词组可以使文章更加地道和流畅。
例如,用“in the long run”取代“finally”、“on the contrary”代替“but”等,都能够使文章更具表达力和准确度。
五、增加高级词汇的使用高级词汇的使用可以提升文章的档次和语言水平。
考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一些高级词汇,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例如,用“allocation”代替“distribution”、“attain”取代“achieve”等,可以使文章更加地学术和专业。
六、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汇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会给文章带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是提升文章质量、增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词汇的运用1. 多元化词汇的使用在高考作文中,使用多元化的词汇能够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要善于利用各种词汇资源,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对于一个描述美丽的花园的话题,我们可以使用“花香袭人”、“绿意盎然”、“花海蓬勃”等词汇来展示作者对花园景色的感知。
2. 恰当使用专业词汇在某些主题较为专业的作文中,使用恰当的专业词汇可以展示你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但是要注意应用专业词汇的时机和场合,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读者阅读障碍。
例如,在描述环境保护的作文中,可以运用专有名词如“碳排放”、“生态平衡”等词汇,但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二、语法的运用1. 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在高考作文中,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可以让文章更具变化,增强表达的效果。
我们可以使用短句、长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型,使文章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并列句来表达不同的观点:“虽然有人认为动物园对动物有益,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动物园限制了动物的自由。
”2. 时态的恰当运用在高考作文中,时态的使用直接影响文章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时态,确保时态的一致性,使文章更具准确性和可读性。
例如,在描述过去的经历时,要使用过去时态;在陈述普遍真理时,可使用一般现在时等。
三、恰当运用词语和语法的重要性1. 提升表达能力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能够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使作者的意图更加明确和深入。
准确、生动的词汇加上恰当的语法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加深对文章的认同感。
2. 增加文章亮点适当地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语法结构,可以为作文增添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
高考作文用词
高考作文用词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用词的准确与恰当对于作文的得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高考作文中常见的用词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高考作文的基础要求。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意思不明确的词汇。
例如,对于描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要使用准确的形容词或副词来进行描述,避免使用诸如“好大”、“非常好”等模糊词语。
同时,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用错词或使用与语境不符的词汇。
二、用词恰当用词恰当即在描述事物时要使用正确、恰当的词语。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义要求,都需要考生运用恰当的词汇。
例如,在叙述一个故事时,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汇,增加文采与趣味性;在写议论文时,要使用一些严谨、准确的词汇,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三、用词丰富用词丰富是考生写作时追求的目标之一。
作文中使用过多重复的词汇会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因此,考生需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并注意运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达。
同时,在使用词汇时注意词性的变化,通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灵活运用,使得作文更具多样性和层次感。
四、用词规范用词规范是指符合中国汉语的语言规范和规则。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遵守词语使用的规则,避免使用不规范、不通顺的词汇或短语。
可以通过查阅语法书籍、词典等工具来提高对于词汇使用的规范性。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理的专业术语,不要滥用外来词汇或俚语,以免影响文章的正式性和严谨性。
五、用词贴近主题在高考作文中,用词要贴近主题,不要过多使用与主题无关的词汇。
要在表达中保持一致性,用词要服务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和主题,避免使用与主题相悖的词汇。
同时,要注意用词的延展性和联想性,运用贴近主题的词汇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发挥,以增强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总之,高考作文用词的准确、恰当、丰富、规范和贴近主题是写作的基本准则。
词语式命题作文指导共28页文档
谢谢!词Βιβλιοθήκη 式命题作文指导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教案__词语型话题作文的四步扩展议论法
“词语型话题作文”与“词语型命题作文”写作议论文的四步思维发散法训练目标1、把握“词语型话题作文”与“词语型命题作文”写作议论文的四步思维发散法运用的要领,并运用于写作实践;2、巩固议论文“三大三小”的结构模式;3、熟练掌握写作过程中打开思路的技巧。
训练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一篇议论文过程的展示,讲授方法,让学生从中有所领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高考作文题型多样,其中有词语型的话题作文和词语型的命题作文,如以《早》为题、以《忙》为话题、以《谈“意气”》为题等。
这样的题型,往往适合写议论文。
对于这样的作文,我们如何应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四步思维发散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二、互动作文1、出示作文题:请以“批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2、第一步思维发散:将词语扩展成短语,比如“批评”可以扩展成:批评的概念、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方式、批评的性质、批评的作用、进行批评的人、批评的效果等等。
3、第二步思维发散:将短语扩展成句子,上面的短语可以扩展成:批评的概念:批评就是指出缺点与错误。
批评的对象:可以批评别人,也可以批评自己,后一种叫“自我批评”。
批评思想言行,批评行为习惯,批评不良风气。
批评的方式:有些批评只是一味的呵斥指责;有些批评心平气和地指出缺点与错误,并让被批评者认识到后果与危害,提出改进的办法。
批评的性质:有人批评别人,指出他人的缺点与错误,只是为了看笑话,这是恶意的;有人批评别人是希望别人改正错误,向好的方向发展,是善意的。
批评的目的:让人认识到某种言行思想的危害,然后努力改正,使其行为修养日趋完善。
实施批评的人:进行批评的人,可以是领导、老师、家长、同学、同事、朋友、晚辈,也可以是自己。
批评的效果:有的人对有些批评能够接受,对有些批评置之不理。
通过这两步思维的发散,基本达到了审题立意的目的,能帮助找到写作的对象,形成论述的中心,拟出作文题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词语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
【概念解读】
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
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
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
【典例导析】
●命题展示
以“结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结论”是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是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
注意,它是推论出来的结果、是总结性的判断,而“总结”则比较侧重过程性、实践性。
我们知道一个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推论判断的基础上的,在当时
的条件下,这些理论或信条确确实实是科学的领先的,因此,它常常是带有一定合理性的因子,一般而言,形成结论的是不能或很难随意变更的。
但我们知道由于结论的形成受到时间、空间、地域、人事及科技水平、认知条件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等条件的制约,世易时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前进,它们就会丧失科学性;如果在推论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性的错误,那么这结论本身就已经是荒谬的了,因此要批判地分析,不盲从、不轻信,要用科学的精神、批判的眼光审视所谓的结论。
明白这一点,以下几种立意可供我们写作参考:
①从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推论判断的基础上的,可以写成要相信科学,不盲目相信谣传。
如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不信谣、不传谣”活动。
②从结论的形成受到条件的制约,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不迷信权威。
如我们可以写“我们相信权威,我们更相信真理。
”
③歌颂敢于推翻权威结论的人的勇气、智慧。
正是不断有人敢于挑战权威才有了今天的进步。
④权威也会出错,也会出现黑暗的颜色,也会被挟制被利用。
我辈更应警惕,不要轻率对事物下结论。
●误区提示
首先这里命题的内容是“结论”,我们不要把它和“总结”与“论述”混为一谈,造成文章内容的偏题和离题。
再者,“结论”往往代表着一种权威,我们也不能把“结论”等同于“权威”,甚至整篇文中没有“结论”的影子,而全被“权威”替代。
还有,“结论”有其
两面性,我们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可从反面批驳。
但切忌泛泛而谈,观点自相矛盾。
【技巧小结】
对于“词语类命题作文”,我们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概念,把握词语重心。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难度是抽象概括不具体,让人觉得空洞,无从下手;优点是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理解读。
所以写好这类作文题目的关键是弄清词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尤其是词语的深层含义。
把握了词语的重心,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表意重心。
这样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如“结论”这个命题,我们首先要对其词语概念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要与“总结”明显的区分开。
在明确“结论”是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后,我们就可以把文章的立意重心放在对“结论”的认识评价上。
再如“潮流”这个命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它既可以指汹涌澎湃的“实潮”,也可以指某种社会的思潮。
比较而言,我们很容易把“社会思潮”作文词语的重心。
明确了词语的重心,文章写起来也就有的放矢。
(2)、展联想,拓展写作思路。
确定词语概念重心和文章的表意重心后,我们的紧接任务就是要打开思路,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层次将其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打
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联想。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词语重心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在“结论”这个命题中,我们由“结论”可以联想到“权威”,可以歌颂挑战“权威”的勇气,可以谈“权威”给我们的警示,还可以联想到“不信谣、不传谣”活动。
这样就拓展了我们的写作思路。
又如“路过”这个命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路过的看客,进而和“小悦悦”事件联系在一起。
(3)、巧构思,严谨文章结构。
文章有了写作思路,下一步就是如何巧妙构思成篇,使文章的结构严谨一体。
由于命题的词语的概念往往有表里、虚实之分。
这造成很多同学作文结构松散,“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
”在构思过程中,要着力为文章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结构。
比如,可以用一条线索贯穿起相关材料,运用“彩线串珠法”;也将几件事或几个侧面围绕一个主题并列或交错展开,运用“三水并流法”。
还可以由虚及实,逐步展开,运用“虚实结合法”。
这样结构上做到浑然一体,再适当地注意下点题和前后照应,即能成就一篇佳作。
如《结论》这篇文章,作者围绕“事定犹须待盖棺?”这一线索,把整篇文章串联了一起。
《潮流》这篇文章则围绕“杨父之死”这个事件深度挖掘。
结构严谨自然。
(4)、炼语言,增添文章美感。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确切、
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增添文章的美感。
应是我们写作中所注意的。
《结论》这篇文章,作者巧用排比、对偶修辞,让语言显得整齐而有气势。
《潮流》这篇文章更是在语言上取胜,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生动形象的描写无疑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拓展训练】
一
●模拟命题
请以“潮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潮流,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词语类命题作文,含义非常丰富。
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夺人,这是实潮。
但“潮流”更多地用来比喻一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兴旺的景象,这个新生事物有好的,也有坏的,这是社会上的浪潮。
自己感情如潮水起伏,这是心潮,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情经历。
环顾社会,有哪些潮流在兴起;检视人生,跟不跟潮流,审视内心,如何面对自己的思潮。
“追星潮”“抢盐潮”“跟风潮”……面对多种潮流,你的评判,你的感想,你的选择……这些都可以是我们写作内容。
在选择题材时,针对这个宽泛的题目,切入点一定要小,要以小见大,即可以选择某一具体的“潮流”。
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反映某一潮流,也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一潮流的看法,还可以用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
二
●模拟命题
请以“路过”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路过,意为“途中经过”,它既可实指,路过某地,领略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见证某些值得铭记的事件的发生,邂逅一个人,开始一段情感经历;也可以虚指,路过一段历史,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哲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同时可以路过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高风亮节,提升自己对人生生命的认识,丰富自己的人生积淀。
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我们都应把取材的笔触指向我们的生活。
我们由“路过”的耳闻目睹可以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由“路过人生”也可以谈谈生命的短暂历程,从而珍视生命提升价值。
同时还可以唤醒社会责任意识,路过不要冷漠,关爱帮助他人,营造和谐氛围,如“小悦悦事件”。
总之,“路过”不是要我们走马观花,而是把触动自己思想的人或事聚焦于一点,或叙或议,有情有理,即可成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