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上5-2

合集下载

5-2 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

5-2 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5.2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
一、理想低通滤波器 1.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① 理想模型 信号:冲激函数、阶跃函数 系统:理想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② 理想低通滤波器:矩形幅度、线性相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例2.已知 h(t )
d sin(c t ) [ ] ,求 H ( j) dt t
sin(ct ) u ( c ) u( c ) 解: ct c
sin(c t ) u ( c ) u ( c ) t
H ( j )
1 c c H ( j ) 0 c
c
c
是否满足无 失真条件?
( )
( ) t0
e jt0 c c H ( j ) other 0
t0
作用:使频率低于c的分量无失真的通过,高于c的分量 完全衰减为0;
3.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
u(t )
e ① H ( j ) 0
j t0
c c
H ( j )
g (t ) ?
c
E ( j ) ( )
1 j
1 G( j ) H ( j ) E ( j ) [ ( ) ] e jt0 j 1 c 1 jt0 jt 1 g (t ) F [G( j )] c [ ( ) j ]e e d 2 1 1 c cos (t t0 ) 1 c sin (t t0 ) d c c d 2 2 j 2

5-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详解

5-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详解

u 沿 x 轴正向 u 沿 x 轴负向
第5章 机械波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其它形式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t y A cos[2 π( T
y A cos[2 t
y A cos[ 2
2 x
x ) 0 ] λ

0 ]

(ut x) 0 ] A cos[k (ut x) 0 ]
x y A cos (t ) (沿x轴负向传播) u
第5章 机械波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如果原点的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A
O
y
u

初相位不为零
x
x 0, 0 0 A
点 O 振动方程
y0 A cos(t 0 )
波 函 数
x y A cos[ (t ) 0 ] u x y A cos[ (t ) 0 ] u
2 y G 2 y 2 t x2 2 y E 2 y 2 t x 2
G为切变模量
固体内弹性平面纵波
E为杨氏模量
张紧柔软线绳上传播横波
2 y T 2 y 2 t x 2
T为线绳所受张力,为线密度:单位长度线绳的质量
第5章 机械波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2、波速 固体中弹性横波 固体中弹性纵波 张紧软绳中横波
x0 x0 2 π u λ
y ( x, t ) y ( x, t T ) (波具有时间的周期性)
第5章 机械波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运动图
第5章 机械波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2量子-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大学物理作业习题解答

5-2量子-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大学物理作业习题解答

1 2
n,1 n,3
c1
1 2
,
c3
1, 2
其它 c n 0 ,
c1
2
c2
2
1. 2
x 1 2 sin x sin 3x
2 a a
a
c1 2 c3 2 1, E
cn
2En
522 2ma2
9
2-7 设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已知粒子所处的势场
Ux
0
x 0,x a 0xa
x L c,p /2x /2c E c/2c,E 1 / 2
2-3一维谐振子的基态波函数是 0 x A e a2x 2 /2 a 2 m 0 / ,试
求:(1)归一化系数A;(2)基态能E0(即零点能)(提示用哈密顿算
符作用基态波函数求E0);(3)求 x 2 ;(4)借助不确定度关系,求
2-2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波列长度为L(相当干
长度),把L作为不确定度 x的大小,求光子的动量不确定度 p x
由E=cp计算能量不确定度 E, E正是激发态能级的宽度(所以从
具有一定能级宽度的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光不是单色的),
它对应电子占据该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证明: E /2 解:由 E cp , xp / 2
试求:(1)能量量子数为n的概率密度;(2)距势阱内壁四分之一宽
度内发现粒子的概率;(3)n为何值时在上述区域内发现粒子的概
率最大;(4)当时该概率的极限,并说明这一结果的物理意义。
解(1) (2)
(3) (4)
P1 4
a 4
2
sin2
n卜一x
dx
0a
a
a 3a
4

大学物理上5-2

大学物理上5-2

1 2 2 E E E sin ( t ) kA cos ( t ) k p kA 0 0 2 2 1 2 1 2 2 E 2 E 2 0 A kA mA E (由能量可求 A 、 ω 等) 0 k k 2 2
2 2
3、总能量: 1
4、能量特征:
2 2( 特征物理量: A、 T
v0 2 A x ( )
2 0
相位差、振动的超前与落后

x 0 0 tan 或 cos 0 0 x A 0
k g , ) m l
0 t 0、
六、简谐振动的能量 设某一时刻,谐振子速 度为v,位移为x
k
O
h A 2 22 2 21 /2 [( p ) 4 p ] 0 2 p tg 2 0 p2
3、稳定的受迫振动成为简谐振动的解释
⑴外力F作功,系统获得能量 ⑵阻尼作负功,系统消耗能量 ⑶开始阶段,系统获得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振 动渐强;但随v的增加,消耗的能量也渐增,直到 提供的能量恰能抵消消耗的能量,系统便维持稳定 的振动。 4、与自由简谐振动的区别 ⑴频率不同(p与ω 0之别)⑵振幅不同⑶物理本质 不同(系统克服阻力消耗的能量恰能通过外力作功而得到补偿) 5、受迫振动的实例 音叉共振.avi
m f
x
v
A sin( t ) 0
1 1、动能: Ek m 2 2 1 2 2 kA sin ( t 0 ) 2 1 2 mA2 2 sin ( t 0 ) 2
x A cos( t ) 0
1 2 2、势能:E p kx 2 1 2 kA cos2 (t 0 ) 2 1 mA2 2 cos2 (t 0 ) 2

5-2大学物理

5-2大学物理
p p1 p2 p4 A B D C V1
(4)绝热压缩
p3 0
V2
V
3. 计算每一步的功和热 以理想气体为工
质,其质量为M,摩
尔质量为 (1) A B 从热源T1吸热Q1, 并全部转换成功
Q1 M V2 V1
高温热源T1 Q1
W Q1 Q2
Q2 低温热源T2

RT 1 ln
(2) B
热 机 —— 工作物质作正循环的机器.
如:蒸汽机、内燃机 致冷机 —— 工作物质作逆循环的机器.
如:冷冻机 3. 循环过程的特点
系统经过一个循环后,热力学能无变 化. A. 热机效率
Q E 2 E1 W E 0
E 0
4. 热机效率和致冷系数
设在一次循环中,系统从外界得到的热 量为Q 1,放出的热量为Q 2,对外所作的功 为W,则
(
V3 V4 V3 V4
)
1

V2 V1
M Q1
V 1 T1 M V 3 T2 Q2 RT 2 ln V4

RT 1 ln
V2
其热机效率为:
卡 1
Q2 Q1
1
T2 T1
4. 结论 (1)要完成一个卡诺循环,必须有两个热源;
(T1 T2 )
(2)高温热源温度越高,低温热源温度越低,
Q 1- Q 2 W =

W Q1

Q1 Q2 Q1
1
Q2 Q1
B. 致冷系数 设在一次循环中,外界对系统作功W, 系统从低温处所吸收的热量为Q 2,系统放 出的热量为Q 1
致冷系数为:
Q 2 Q1 W - =
'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南交大)5_2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南交大)5_2

第20页 共22页
大学物理
(2) 两个分振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频率成简单整数比 合运动具有严格的 周期性和稳定、封 闭的轨道。 ——利萨如图形
第21页 共22页
六、振动的分解 任何一个周期性函数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频率为基 频整数倍的简谐函数——傅里叶分解 例: “方波”的分解
大学物理
第22页 共22页
A1 8cm
6
A 10cm
A与A1相 差
求: A2及A1与A2的相差
解:作平行四边形如图
A2 A A 2 A1 A cos
2 1 2

6
A2
A
6
5.04 cm
2 A12 A2 A2 2 A2 A cos
2 A12 A2 A2 arccos 52.47 2 A2 A 82.47 6
A1 A2 A,
x x1 x2 2 A cos(
2 振幅随时间变化
2 1
2 1
t ) cos(
2 1
2 振动
t )
第14页 共22页
2 1 2 1 x x1 x2 2 A cos( t ) cos( t ) 2 2
第13页 共22页
o

A1
3. 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大学物理
x1 A1 cos( 1t 1 ) x2 A2 cos( 2t 2 )
A
1 2
平行四边形形状变化

A2
1 A 1
2
1
2
x
A1 A2 大小变化,不表示谐振动。

phy5-2

phy5-2

例二、 例二、均匀带电的球壳内外的场强分布。
设球壳半径为R,所带总电量为Q,求球壳内外的电场强度 解:场源的对称性决定着场强分布的对称性 它具有与场源同心的球对称性。固选同心球面为高斯面。 场强的方向沿着径向,且在球面上的场强处处相等 当r>R高斯面内电荷为Q,所以
Φe =
∫∫
S
v v Q 2 E ⋅ d S = E ∫∫ dS = E 4 π r = ,
四 电通量 电通量: 电通量:通过末一个面积的电位移线数目, 称通过 该面积的电通量 电通量 穿过小面元的电通量 dΦD = D ⋅ d S = D cosθdS 穿过曲面的电通量 ΦD = ∫ D⋅ d S = ∫ DcosθdS 穿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 ΦD = D⋅ d S = DcosθdS ∫ ∫ 法线方向 闭合曲面法线方向 一般情况,平面或曲面 指向闭合曲面外侧 法线方向可任意规定 穿过闭合曲面各个小面元的通量不同,有正有负 电场线穿入时,电场线与小面元法线夹角为钝角 穿过小面元通量为负 电场线与小面元法线夹角为锐角,穿过小面元通量为正 电场线与小面元法线垂直,穿过小面元通量为零
σe
v E
选一其轴垂直于带电平面的圆筒式封闭面作为高斯面 S,带电平面平分此圆筒,场点 p位于它的一个底面上 。由于圆筒侧面上各点的场强方向垂直于侧面的法线 方向,所以电通量为零;又两个底面上场强相等、电 通量相等,
Φe = ∫∫
S
v v v v v v E ⋅ dS = ∫∫left E ⋅ dS + ∫∫right E ⋅ dS = 2E∆S
Φe2 = ∫ E ⋅ d S = q / ε 0
穿过任意闭合曲面与之相等
3 任意闭合曲面不包围电荷 立体角 r // n

浙大《大学物理》第五章

浙大《大学物理》第五章

五、简谐振动的能量 势能
线性回复力是保守力
1 2 E p x kxdx kx 2
0
1 2 1 2 1 2 E p kx kA cos (t ) m 2 A 2 cos 2 (t ) 2 2 2
动能
与弹性势能有相同的形式,但是两个不同的量
1 1 1 2 2 2 2 2 E k m v m A sin (t ) kA sin 2 (t ) 2 2 2
总机械能
1 1 2 1 2 1 2 E E k E p m v kx kA m 2 A 2 2 2 2 2

x
o
5-2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21 2011-4-14

(1) 角频率

k m
0.72N m 1 6.0s 1 0.02kg
x0=0.05, v0=0
由初始条件确定常数A和
2 A x0

2 v0 2
x0 0.05m
v0 tan 0 x0
0 或 π
T 2π

取 0
A
A
)
o
o
A
x
xt图
T
t
t
v
vt

v A sin( t ) A cos( t
2

2
T
A
a A cos(t ) A cos(t )
2
A 2
a
a t图
o
T
t
8 2011-4-14
d 2θ mglθ J 2 dt
A c o s ( t )

大学物理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2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A1 2 = Ek2 E k1
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
m1,m2组成一个封闭系统 在dt 时间内
m 1
r 1
f1
dr 1
dr2 dr1 m1 f1 r1 o r2 r21 f2 m2
m2 r2
f2 dr2
dA = f1 dr1 + f2 dr2
Z注意:不能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只能先求每个力 注意:不能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 注意 的功,再对这些功求和. 的功,2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第 再对这些功求和.
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
质点系动能定理 质点系动能定理
A外 + A内非 + A内保 = Ek2 Ek1
质点系总动能的增量等于外力的功与质点系内保 守力的功和质点系内非保守力的功三者之和. 守力的功和质点系内非保守力的功三者之和.
注意
内力可以改变质点系的动能, 内力可以改变质点系的动能,但 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总动量
第2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
功能原理
A内保 = E p = ( E p 2 E p1 )
Ep表示势能总和
A外 + A内非 = ( Ek2 Ek1 ) + ( Ep2 Ep1 )
的方向符合右手法则. L 的方向符合右手法则
第2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 90
mv
直角坐标系中角 动量的分量表示
Lx = ypz zpy Ly = zpx xpz
Lz = xpy ypx
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

大学物理力学第五章2刚体功和能、角动量

大学物理力学第五章2刚体功和能、角动量

J12
Ek 2
Ek1
A Ek2 Ek1
M、ω1、 ω2是对于同一转轴的!
4、刚体对地面的重力势能:
Ep
mi ghi g
mi hi
Δmi C×
质心高度:
hc
mi hi m
EP mghC
hC
hi
Ep= 0 视为质量集中到质心上
5. 机械能守恒
Aex Ain,nco 0
E E0
M rmg sin rmg R L sin L
Ωdt
Mdt
R
L
θ
Ω 1
摩擦 倒下

o mg
1、已知m1,m2 ,M1,M2,R1,R2 且m1> m2 试由牛顿运动
定律和转动定律写出系统的运动方程,求m2 的加速度和
张力T1 ,T2 , T3 。 解:设m2的加速度大小为a,方向向上,
M
l / 2 l / 2
dM
20l /2 gxdx
1 mgl
4
始末两态的角动量为: L0 J 0 , L 0
由角动量定理:
t
t0
Mdt L L0
0t
1 mgldt
4
0 J 0
1 mglt
4
1 12
ml
20
0 m ,l o dm l / 2
t l0 3 g
l/2
x dx x
当系统中只有保守力作功,其它力与力矩不 作功时,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
例1:一均匀细杆质量为m,长度为l,一端固定在
光滑水平轴上,由静止从水平位置摆下,求细杆摆
到铅直位置时的角速度。 棒上重力矩之和等于全部重
解(一):应用动能定理 力集中于质心对轴的力矩

《大学物理》 第二版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大学物理》 第二版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J mol1 K 1
J mol1 K 1

8.31
433

2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9.3J

2

为 E1
氢气的等体积摩尔热容为 CV
E1

CV T

5 2
RT

5 R ,在 A-B 等提过程中,气体不做功,热力学能增量 2

5 2
8.31 60
在 B-C 等温过程中热力学能不变,氢气的体积从V0 变化到 2V0 ,气体对外所做的功为
(1)若系统从状态 A 沿 ADB 变化到状态 B 是,系统做的功 42J,问由多少热量传递给系
统。
(2)当系统从状态 B 沿曲线 BEA 返回到状态 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为 84J,问系统是吸
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多少?
(3)若 ED EA 167J ,求系统沿 AD 及 DB 变化时,各吸收多少热量?
(2) 体积不变时,系统所吸热为
QV E nCV T2 T1 4.46102 20.8 433 273 1.48102 J
(3) 在等压过程中所做功为
Wp
pdV
T2
T1
在等体积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故所做的功为零。
说明:功的值亦可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来求
5-2 如图 5.3 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中斜向下的直线由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初
态时压强为 4.0 105 Pa ,体积为1.0 103 m2 ,末态的压强为 2.0 105 Pa ,体积为
3.0 103 m2 ,求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解 理想气体做功的表达式为W pdV ,

大学物理课件 第五章-2

大学物理课件   第五章-2

障碍后的波线
. . . . . . . . .
障碍物
平面波波面

3、用惠更斯原理解释

波的散射、反射、折射现象 的
(自学)
衍 射
障碍物
12
§5-6 波的叠加和干涉
一、波的叠加
两水波的叠加
S 1
S 2
13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几列同时在媒质中传播的波,它们的传播特性
(波长、频率、波速、波形)不会因其它波的存在 而发生变化。
解: 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
1 A2 2
2
1 2
1.29 (106 )2
(2
500)2
6.37 106
J
m3
声强 : I u 6.37 106 340 2.17 103 W m2
9
§5-5 惠更斯原理
一、原理
波动所到达的媒质中各点均可 作为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 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 阵面。
(2) OB长度
Y(cm)
10 •
u
解:O B
(O
) B 2
t 0时:yB 0,vB 0
B
2
-5 •
oB
C
20
-5


(o) (B)
x(cm)
则:O B (2 ) 40 3.3(3 cm) 3 2 2
x 2
3
*波动的特征:
(1)各质元只是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同一时刻,沿波线各质元振动状态不同,各质元相位依次落后
2 x
*u
=
T
= n
u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T T振
n n振
由振源决定.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习题解答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1)质点t时刻位矢为:r(3t5)i12t23t4j(m)(2)第一秒内位移r1(某1某0)i(y1y0)j3(10)i12(10)23(110)j3i3.5j(m)(3)前4秒内平均速度Vr1t4(12i20j)3i5j(m1)(4)速度Vdr3i(t3)j(m1dt)∴V43i(43)j3i7j(m1)A;/。

(5)前4秒平均加速度aVV4V0734jj(m2t40)(6)加速度adVdtj(m2)a4j(m2)1-2vd某dtt33t22某d某vdtc14t4t32tc当t=2时某=4代入求证c=-12即某14t4t32t12vt33t22adv3t2dt6t将t=3代入证某41134(m)v356(m1)a345(m2)1-3(1)由运动方程某4t22t消去t得轨迹方程y3某(y3)20(2)1秒时间坐标和位矢方向为某14m[4,5]m:tgy某1.25,51.3(3)第1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y15mr1(40)i(53)j4i2j(m)r1V4i2j(m1)t(4)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drV8i2j,dtdVa8idt故t=1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8i2jm1,a18im21-4该星云飞行时间为9.4610152.741096.5910172.091010a73.9310即该星云是2.091010年前和我们银河系分离的.1-5实验车的加速度为v1600103a2.47102m/225(g)t36001.80基本上未超过25g.1.80内实验车跑的距离为v1600103t1.80400(m)2236001-6(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t秒未被第二块击中,则hv0t12gt2代入已知数得11115t9.8t22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t11.84,t11.22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tmv10/g15/9.81.53由于t1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又由于t1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以v20和v20分别对应于在t1和t1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hv20(t1t1)1g(t1t1)22所以hv2011g(t1t1)2119.8(1.841)222t1t11.84117.2m/同理.2v20h11g(t1t1)2119.8(1.221)2221.221t1t151.1(m/)(2)由于t21.3t1,所以第二石块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对应于t1时刻相碰,第二块的初速度为h12g(t)21119.8(1.841.3)2v201t2tt2121.841.323.0(m/)1-7以l表示从船到定滑轮的绳长,则v0dl/dt.由图可知l2h2于是得船的速度为vdldl2h2dtl2h2dtv0习题1-7图负号表示船在水面上向岸靠近.船的加速度为advdldtvdlh2v20dll2h20dt3负号表示a的方向指向岸边,因而船向岸边加速运动.1-8所求位数为2r42n2r42(6104)2gg0.16029.841051-9物体A下降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a2h20.40.2m/2t222此加速度也等于轮缘上一点在t3时的切向加速度,即at0.2(m/2)在t3时的法向加速度为av2(att)2R(0.23)2n1.00.36(m/2R)习题1-9图习题1-10图1-10a1.2m/2,t00.5,h01.5m.如图所示,相对南面,小球开始下落时,它和电梯的速度为3v0at01.20.50.6(m/)以t表示此后小球落至底板所需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hv0t12gt2电梯下降的距离为hv0t12at2又h0hh1(ga)t22由此得t2h021.50.59ga9.81.2而小球相对地面下落的距离为hv0t12gt20.60.599.80.5922.06m1-11v风地v风人v人地2v0人地,速度矢量合成如图(b)两图中v风地应是同一矢量.可知(a)v风人画出速度矢量合成图(a)又v风地12图必是底角为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风向应为西北风,风速为v风地4.23(m1)v0人地co452v0人地1-12(1)t(2)2L2LvvLL2vLtt1t22vuvuvu222Lu1vv1习题1-11图(3)u由东习题1-12图tt1t2LL,如图所示风速vv向西,由速度合成可得飞机对地速度vuv,则Vv2u2.t2L2L22vvu2Luv1v2证毕1-13(1)设船相对岸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得VuVV的大小由图1.7示可得VVcouco习题1-13图4即VcoVuco323332而Vinuin21船达到B点所需时间tAB两点之距SDctgOBDD1000()VVincoin12D将式(1)、(2)代入可得SD(33)1268(m)(2)由D1103tVinuin船到对岸所需最短时间由极值条件决定dt1du1in2co0即co0,/2故船头应与岸垂直,航时最短.将值代入(3)式得最短航时为3t110minuin/2110320.5103500()(3)设OBl,则lDVDDu2V22inuVcoVinuin欲使l最短,应满足极值条件.dlDu2V22uVcoduacoainuVin2ain2au2V22uVco0简化后可得2u2V2coauVco10即co2a136co10解此方程得co23co12348.2故船头与岸成48.2,则航距最短.将值代入(4)式得最小航程为2lu2v22uvco10002232223minDu1co23221231.5103m1.5(km)AB两点最短距离为52SminlminD21.511.12(km)第二章质点动力学2-1(1)对木箱,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某向:Fmincofma某0y向:NFmininMg0还有fma某N习题2-1图木箱将要被推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解以上三式可得要推动木箱所需力F的最小值为FminMgcoin在木箱做匀速运动情况下,如上类似分析可得所需力F的大小为FminkMgcokin(2)在上面Fmin的表示式中,如果coin0,则Fmin,这意味着用任何有限大小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木箱,不能推动木箱的条件是coin0由此得的最小值为arctan12-2(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某向:TcoNinmay向:TinNcomg0联立解此二式,可得Tm(acogin)0.5(2co309.8in30)3.32(N)Nm(gcoain)0.5(9.8co302in30 )3.74(N)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N3.74(N)(2)小球刚要脱离斜面时N=0,习题2-2图则上面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Tcoma,Tinmg由此二式可解得ag/tan9.8/tan3017.0m/22-3要使物体A与小车间无相对滑动,三物体必有同一加速度a,且挂吊B的绳应向后倾斜。

大学物理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及解析

大学物理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及解析

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2) 由于|Δr |≠Δs,故 ,即||≠ .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0不合题意)则 ,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 ,,1-7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1-8 分析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x),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Δr、Δr、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s,则 ,最后用积分求s.解(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s,则 ,由轨道方程可得 ,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1) 速度的分量式为,当t =0 时, vox =-10 m?6?1s-1 , voy =15 m?6?1s-1 ,则初速度大小为设vo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则加速度的大小为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β=-33°41′(或326°19′)1-10 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则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 ,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htgωt,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t)或v =v(t),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1)由得 (2)将t=3s时,x=9 m,v=2 m?6?1s-1代入(1) (2)得v0=-1 m?6?1s-1,x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1-14 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v)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1-15 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0 =0时v0 =0,积分可得又由及初始条件t=0 时,r0=(10 m)i,积分可得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2 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16 分析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和.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 , ,式中|Δv|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0 时的极限值.解(1) 由图(b)可看到Δv =v2 -v1 ,故而所以(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1-17 分析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t)和y =y(t),从中消去参数t,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t和a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t得到.在求得t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求ρ.解(1) 由参数方程 x =2.0t, y =19.0-2.0t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2(2) 在t1 =1.00s到t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则t1 =1.00s时的速度v(t)|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则1-18 分析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x 、vy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y =1/2 gt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100 m?6?1s-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1-19 分析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0cosβ和v0sinβ,其加速度分别为gsinα和gcos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 ,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 (即图中的r 矢量).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1) (2)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x =0,则(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0 的大小无关.讨论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20 分析选定伞边缘O 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解(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1) (2)由式(1)(2)可得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21 分析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范围,故只需将x、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取图示坐标系Oxy,由运动方程,消去t 得轨迹方程以x =25.0 m,v =20.0 m?6?1s-1 及3.44 m≥y≥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 ≥69.92° 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范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18.89°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角也并非能取71.11°与18.89°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27.92°<θ<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22 分析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t),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n=v2 /R.这样,总加速度为a =atet+anen.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st -s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故加速度的大小为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2) 要使|a|=b,由可得(3) 从t=0 开始到t=v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1-23 分析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ω=ω(t)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因ωR =v,由题意ω∝t2 得比例系数所以则t′=0.5s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总加速度在2.0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1-24 分析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1) 由于 ,则角速度.在t =2 s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2) 当时,有 ,即得此时刻的角位置为(3) 要使 ,则有 t =0.55s1-25 分析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1 为S′相对S的速度,v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1-26 分析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2′的方向)应满足.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1.解由[图(b)],有而要使 ,则1-27 分析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的存在, v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之间有v=u +v′(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的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1) 由v=u +v′可知 ,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2) 由于 ,在划速v′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v′),此时,船过河时间t′=d /v′,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的下游处,且有1-28 分析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的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的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中一动点(x,y)变换至系O′中的点(x′,y′).由于观察者O′相对于观察者O 作匀速运动,因此,该坐标变换是线性的.解取Oxy 和O′x′y′分别为观察者O 和观察者O′所在的坐标系,且使Ox 和O′x′两轴平行.在t =0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由坐标变换得x′=x - v t =v t - v t =0 y′=y =1/2 gt2加速度由此可见,动点相对于系O′是在y 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动点在两坐标系中加速度相同,这也正是伽利略变换的必然结果.2-1 分析与解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2 分析与解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N范围内取值.当FN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3 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N.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μRg.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4 分析与解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N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可判断,随θ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N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5 分析与解本题可考虑对A、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为A、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a′为惯性力.对A、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T=5/8 mg.故选(A).讨论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A 和a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A 和aB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A 应斜向上.对aA 、aB 、a 和a′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6 分析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t),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则 (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 ,由式(2)有则可得 ,此时2-7 分析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T -(m1 +m2 )g =(m1 +m2 )a (1) ,FN2 - m2 g =m2 a (2)解上述方程,得FT=(m1 +m2 )(g +a) (3) FN2 =m2 (g +a) (4) (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6?1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T=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F′N2 =-FN2 =-m2 (g +a) =-1.98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6?1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FT=3.24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F′N2 =-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8 分析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 mA g -FT=mAa (1)F′T1 -Ff=mB a′ (2)F′T -2FT1 =0 (3)考虑到mA =mB =m, FT=F′T , FT1 =F′T1 ,a′=2a,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讨论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2-9 分析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的系统的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的动能由平板原有的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的动能,而它们的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应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的距离即可求出.解1 以地面为参考系,在摩擦力Ff=μmg 的作用下,根据牛顿定律分别对木块、平板列出动力学方程Ff=μmg =ma1 F′f=-Ff=m′a2。

大学物理 第5节 角动量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  第5节 角动量守恒定律

5-2-2 质点角动量定理
质量为m的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运动,质点相对 于参考点O的位矢为r,速度为v ,则质点对O点的 角动量对时间的微分:
dL d(r p) m r F r F M
dt
dt
M
dL
dt
0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力对任意固定点的力矩,等于 质点对该点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 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一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 (称为对太阳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运动周期 的平方正 比于其椭圆轨道长半轴的立方。
开普勒第一定律揭示了行星在平面内运动,其绕行方 向不变。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守恒量,那么这个守恒
L Li 常矢量
这就是角动量守恒定律.它与动量守恒定律一样,也 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 从现代物理来 看,角动量守恒定律是空间各向同性(空间旋转对称 性)的直接推论.
对于由相互作用的两个质点组成的孤立系统,角 动量等量地从一个质点转移到另一个质点。
§5-2 力矩 角动量定理
本节内容: 5-2-1 力矩 5-2-2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5-2-3 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
(r2 r1 ) f2 r f2 0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对定点的力矩的矢量和等于零。
二 质点系 角动量定理 的
L dL
dt
o
ri
i
d[ dt
i
Pi
ri
Pi
]
i
Fi
d ri dt Pi
Pi ·
·i · ·
f ij
r·i ·

5-2正弦交流电的矢量图接法

5-2正弦交流电的矢量图接法

u
A
ω
ui
ϕx
o
ω t1
ω
ω t1
0

图5-5 用旋转矢量表示正弦量
设有一正弦电压,其波形如图5-5右边所示,左边是直角 坐标系中的一旋转矢量A。矢量A的长度等于正弦电压的 最大值Um,矢量与OX轴的夹角等于正弦电压的初相 角,矢量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电压的角频
率。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5-2正弦交流点矢量图解法
为了与一般的空间矢量相区别,我们将表示正弦量
的这种矢量称为相量,并用上方加点的大写字母表
示,如 U& m和
I&
分别表示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
m
在实际问题中,正弦量的大小通常用有效值表示, 所以我们也可令各矢量的长度表示正弦量的有效
值而,I⋅m这、U种⋅ m则相称量为叫最有大效值值相相量量。,用符号 I& 、U& 表示,
i
im
O ππ
ωt 2π T
值。
图5-4 正弦波形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5-2正弦交流点矢量图解法
正弦量还可以用旋转矢量表示,用矢量图解法解
决正弦量叠加问题,很直观,很简便。而复数法则运 算最为简便。在本节中我们讨论如何用旋转矢量表示 一个正弦量,在第三节中介绍复数法。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5-2正弦交流点矢量图解法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5-2正弦交流点矢量图解法
大学物理
主讲教师:杨宏伟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5-2正弦交流点矢量图解法
一个正弦量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出来,前面我们已经 讲过两种表示法,一种是三角函数式表示,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许多现象都可以 用动量矩守恒来说明. 用动量矩守恒来说明 花样滑冰 跳水运动员跳水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宇称守恒定律等
关于系统守恒的讨论 子细 弹绳 击质
圆 锥 摆
o
v θ T
例题2 如图所示,滑轮转动惯量为0.01kgm2,半径为 半径为7cm, 例题 如图所示,滑轮转动惯量为 , 物体质量为5kg,由一绳与倔强系数 =200N/m的弹簧相连,若 的弹簧相连, 物体质量为 ,由一绳与倔强系数k 的弹簧相连 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上的摩擦忽略不计, 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上的摩擦忽略不计,求:(1)当 当 绳拉直,弹簧无伸长时,使物体由静止而下落的最大距离; 绳拉直,弹簧无伸长时,使物体由静止而下落的最大距离;(2) 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及最大速率。 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及最大速率。 设物体下落最大距离为h, 解:(1)设物体下落最大距离为 ,开始时物体所在位置为 设物体下落最大距离为 重力势能零点,则根据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零点,则根据机械能守恒: k T2 1 2mg 0 = kh 2 mgh h= = 0.49 m T 2 1 k
r r P = F v
四. 转动动能定理 —— 力矩功的效果
对于一有限过程
= Ek
合外力矩对绕定轴转动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转 动动能的增量
1 1 2 2 A = J ω2 J ω1 2 2
1 2 1 2 A = mv2 mv1 2 2
说明: 说明: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 力矩的空间累积效应
力的功,动能,动能定理. 力的功,动能,动能定理. 力矩的功,转动动能,动能定理. 力矩的功,转动动能,动能定理.
说明
(1) 冲量矩是质点动量矩变化的原因 (2) 质点动量矩的变化是力矩对时间的积累结果
3、质点的动矩量守恒定律 、 r r t2 r ∫t1 M dt = L2 L1 = 0 r r r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 0 L = r × mv = 常矢量 →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定律:当质点所受对参考点 的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定律:当质点所受对参考点O的合 力矩为零时 质点对该参考点 为零时, 该参考点O的动量矩为一恒矢量 为一恒矢量。 力矩为零时,质点对该参考点 的动量矩为一恒矢量。 注意
l dA = mg sin θ dθ 2 θ l l A = ∫ mg sin θ dθ = mg (1 cosθ m )
m
l 重力矩为 mg sin θ . 2
N
o
θ
θm
c
mg
0
1 把h = l (1 cosθ m )代入上式得A = mgh 2 由转动动能定理得
2 1 1 1 v0 2 mgh = 0 Jω0 = J 2 2 2 2 l
讨论 守恒条件:M=0 守恒条件:
J 不变 ω不变 不变, 不变. J 减小 ω增大 J 增大 ω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内力矩不改变系统的角动量. 内力矩不改变系统的角动量
Q M in >> M ex ∴ L ≈ 常量 冲击等问题中 在冲击等问题中
非刚体定轴转动的动量矩定理

t2
t1
M dt = L2 L1 = J 2ω 2 J 1ω 1
l 1 l 2 2 mv0 = ml + m( ) ω 4 12 4
12 v 0 ω= 7 l
12 v 0 ω= 7 l 由角动量定理
d L d ( Jω ) dJ = =ω M = dt dt dt
即 d 1 2 dr 2 mgr cosθ = ω ( ml + mr ) = 2mrω dt 12 dt 考虑到 θ = ω t
功的定义
ω
O
dA = Mdθ
力矩作功的微分形式
.
P
对一有限过程
( 积分形式 ) 若 M = C
讨论 (1) 合力矩的功 (2) 力矩的功就是力的功。 力矩的功就是力的功。 (3) 内力矩作功之和为零。 内力矩作功之和为零。
A=∫
三、力矩的功率
r2 r1
r r F dr
dA dθ =M = Mω P= dt dt
2
2
h
v0
2 v0 h= 3g
A
解得
五、刚体的机械能 刚体重力势能
刚体的机械能
质心的势能
M = M外 M重 +
∫θ(M +M )dθ = E
外 重
θ
k
Ek 0
∫θ M
0
θ
0

dθ = (Ep Ep0 )
刚体的机械能守恒
M外 =0 →
推广:对含有刚体和质点复杂系统,若外力不做功, 推广:对含有刚体和质点复杂系统,若外力不做功,且内力都 是保守力,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是保守力,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2)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设这时物体的速率为v, 下落的距离为x, 则 T1 = mg , T2 = kx , 且 T1 = T2。 mg mg = kx x= = 0.245 m k
1 2 1 v 2 1 2 0 = kx + J ( ) + mv mgx 2 2 R 2
m
根据机械能守恒 :
的行星, 例 发射一宇宙飞船去考察一 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行星, 以速度v 当飞船静止于空间距行星中心 4 R 时,以速度 0发射一 的仪器。 质量为 m 的仪器。要使该仪器恰好掠过行星表面 角及着陆滑行的初速度多大? 求 θ角及着陆滑行的初速度多大? 角及着陆滑行的初速度多大 引力场(有心力) 解 引力场(有心力)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
(动量矩定理积分形式) 动量矩定理积分形式) 积分形式
转轴给定时,作用于刚体的冲量矩等于角动量的增量。 转轴给定时,作用于刚体的冲量矩等于角动量的增量。 刚体的冲量矩等于角动量的增量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量矩守恒定律 、
→动量矩守恒定律 当 M = 0 时, L = Jω = 恒量 →动量矩守恒定律
(2) 当质点作平面运动时,质点对运动平面内某参考点 的动量 当质点作平面运动时,质点对运动平面内某参考点O 参考点 矩也称为质点对过O 垂直于运动平面的轴的动量 轴的动量矩 矩也称为质点对过 垂直于运动平面的轴的动量矩。 (3) 质点对某点的动量矩在通过该 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就等于质 点对该轴的动量矩。 点对该轴的动量矩。 一质点m,速度为v, 例 一质点 ,速度为 ,如图 所示, 所示,A、B、C 分别为三 个参考点,此时 此时m 个参考点 此时 相对三个 点的距离分别为d 点的距离分别为 1 、d2 、 d3 S
v=
2mgx kx 2 = 1.3m/s 2 J R +m
5.4 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角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一. 质点动量矩 (角动量 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角动量 1. 质点的动量矩 对O点) 质点的动量矩(对 点
其大小
S
O
惯性参照系
特例: 特例:质点作圆周运动 说明
(1) 质点的动量矩与质点的动量及位矢(取决于固定点的选 质点的动量矩与质点的动量及位矢( 位矢 择)有关
二、刚体定轴转动的动量矩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1、刚体定轴转动的动量矩 、 刚体上任一质点对 Z 轴的动 量矩都具有相同的方向
LZ = ∑miviri = ∑miri ω = JZω
2
O
i
i
所有质元的动量矩之和) 所有质元的动量矩之和 LZ = JZω (所有质元的动量矩之和
由转动定律
动量矩定理 微分形式
r r 1) M 和L 必须是相对于同一参考点的
2)质点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只要该力对参考点的力 2)质点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只要该力对参考点的力 质点所受合力不为零 矩为零,质点对该参考点的角动量就守恒 守恒。 矩为零,质点对该参考点的角动量就守恒。 有心力相对于力心的力矩恒为零, 3) 有心力相对于力心的力矩恒为零,因此在有 心力作用下的质点对力心的角动量都是守恒的。 心力作用下的质点对力心的角动量都是守恒的。
例题1 质量为m 的均匀细长杆O 例题 一长为 l ,质量为 的均匀细长杆 A ,可绕通过其一端 的水平轴在铅垂面内自由摆动, 点O的水平轴在铅垂面内自由摆动,已知另一端点 过最低点时 的水平轴在铅垂面内自由摆动 已知另一端点A过最低点时 的速率为v 杆对通过端点O而垂直于杆长的轴的转动惯量 的速率为 0,杆对通过端点 而垂直于杆长的轴的转动惯量 J=(1/3)ml2 ,若空气阻力及轴上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杆 若空气阻力及轴上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 摆动时A点升高的最大高度 点升高的最大高度。 摆动时 点升高的最大高度。 作用于杆的力有重力及轴对杆的支承力N, 解:作用于杆的力有重力及轴对杆的支承力 ,且N 过o点。 点
A
O
A d1
B
m
求 此时刻质点对三个参考点的动量矩 解 B
d2
θ
d3 C
2.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积分形式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积分形式) 质点动量矩定理的积分形式
质点所受合力矩的冲量矩等于质点的动量矩 质点所受合力矩的冲量矩等于质点的动量矩的增量
'
m
v v
v p
o
v v
R
以子弹和沙袋为系统 以子弹和杆为系统 圆锥摆系统 动量不守恒; 动量守恒; 动量不守恒; 动量守恒; 动量不守恒; 动量不守恒; 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机械能不 机械能不守恒 . 机械能守恒 . 机械能不守恒 . 机械能不
vM = (2 gh)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