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典型例题.doc
与正方形有关的计算及证明精选训练题(能力提高卷)
![与正方形有关的计算及证明精选训练题(能力提高卷)](https://img.taocdn.com/s3/m/573b43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f.png)
与正方形有关的计算及证明精选训练题(能力提高卷)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 A=PE,PE交CD于点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以四边形ABCD的边AB、AD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F和ADE,连接EB、FD,交点为G.(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如图1),EB和FD的数量关系是;(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如图2),EB和FD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加以证明;(3)四边形ABCD由正方形到矩形到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中,∠EGD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在图3中求出∠EGD的度数.3.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2)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并说明理由.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G为CD边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边的延长线于E点,对角线BD交AG于F点.已知FG=2,求线段AE的长度.5.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CD上的任意一点,连接BP,O为BP的中点,作PE⊥BD 于E,连接EO,AE.(1)若∠PBC=α,求∠POE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B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6.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将BD向两个方向延长,分别至点E和点F,且使BE=D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若AC=4,BE=1,直接写出菱形AECF的边长.7.如图,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其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其中DE交直线AP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1.(2)若∠P AB=30°,求∠ADF的度数.(3)如图,若45°<∠P AB<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8.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的长.9.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不包含端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与AB、AP、BD、CD分别交于点M、E、F、N.(1)如图1,若PB=a,AB=3a,求线段MN的长度;(2)用等式表示ME、EF、N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0.如图,直线l是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MN于点O,在MN下方的直线l上取一点P,连接PN,以线段PN为边,在PN上方作正方形NP AB,射线MA交直线l于点C,连接BC.(1)设∠ONP=α,求∠AMN的度数;(2)写出线段AM、B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11.已知: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中,顶点B、D、F在同一直线上,H是BF的中点.(1)如图①,若AB=1,DG=2,求BH的长;(2)如图②,连接AH、GH,求证:AH=GH且AH⊥GH.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直线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于点F,交DC于点G,且AE⊥EF.(1)当AB=2时,求GC的长;(2)求证:AE=EF.1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点A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F,连接EF并延长交BC于点G,连接DG,过点E作EH⊥DE交DG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BH.(1)求证:GF=GC;(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E=P A,PE交CD于F.(1)求证: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②,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它条件不变,若∠ABC=65°,则∠CPE=度.15.已知AP为正方形ABCD外的一条射线,B′为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连接B′D.如图1所示.(1)如果∠BAP=20°,求∠ADB′的度数的大小.(2)如图2所示,M为射线B′B上一点,且∠BMC=135°.①求证:BB′=CM.②求证:CM∥B′D.16.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B,O,D重合),连接CP并延长,分别过点D,B向射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1)补全图形,并求证:DM=CN;(2)连接OM,ON,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小明在解决问题(2)时遇到了困难,通过向其他同学请教,小明得到了以下建议:建议一:观察现有图形,借助于所证关系线段所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解决问题;建议二:延长MO交BN于点G,借助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如果你是小明,能够顺利的解决以上问题吗?17.如图,M、N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已知:∠MAN=30°,AM=AN,△AMN的面积为1.(1)求∠BAM的度数;(2)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P为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PE⊥AD于E,PF⊥CD于F,连接EF.(1)△ABP的面积与四边形APFE的面积有何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线段BP与线段EF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19.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且∠MBN=45°,连接MN.求证:MN=AM+CN.20.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公共顶点A,连接BE,DG.求证:BE=DG.21.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连接DE,试判断∠PED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在CD上,且DE=2CE,连接BE.过点C作CF⊥BE,垂足为点F,连接OF.求:(1)CF的长;(2)OF的长.2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E在边AB上,连接ED,过点D作FD⊥DE与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EF与边CD相交于点G、与对角线BD相交于点H.(1)若BD=BF,求BE的长;(2)若∠2=2∠1,求证:HF=HE+HD.2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AC、BD相交于点O,E为AC上一点,AH⊥EB交EB于点H,AH交BD于点F.(1)若点E在图1的位置,判断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补全图形,判断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5.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G分别是射线CB、DA上的两个动点,点F是CD边上,满足EG⊥BF,(1)如图1,当E、G在CB、DA边上运动时(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求证:GE=BF.(2)如图2,在(1)的情况下,连接GF,求证:FG+BE>BF.(3)如图3,当E、G运动到BC、AD的反向延长线时,请你直接写出FG、BE、BF三者的数量关系(不必写出证明过程).26.阅读下面材料:小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 =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AD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2).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关系时,仍有EF =BE+DF;(2)如图4,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 =45°,若BD=1,EC=2,求DE的长.2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1)求证:△BEC≌△DFC;(2)若BC+DF=9,CF=3,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28.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为对角线BD上两点,DE=BF.(1)四边形AECF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2)若EF=4cm,DE=BF=2cm,求四边形AECF的周长.29.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它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顶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点A,D都不与原点重合),顶点B,C都在第一象限,且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P,连接OP.(1)当OA=OD时,点D的坐标为,∠POA=°;(2)当OA<OD时,求证:OP平分∠DOA;(3)设点P到y轴的距离为d,则在点A,D运动的过程中,d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0.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 于点F.(1)求证:DE﹣BF=EF;(2)若点G为CB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3)若AB=2a,点G为BC边中点时,试探究线段EF与G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计算来验证你的结论.31.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C上一点,连接EB、ED.(1)求证:△BEC≌△DEC;(2)延长BE交AD于F,当∠BED=120°时,求∠EFD的度数.3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菱形EFGH的三个顶点E,G,H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AB,CD,DA上,AH=2,连接CF.(1)当DG=2时,求△FCG的面积;(2)设DG=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FCG的面积;(3)判断△FCG的面积能否等于1,并说明理由.33.正方形ABCD,E、F分别为BC、CD边上一点,AH⊥EF交EF于点H,∠EAF=45°.①求证:EF=BE+DF;②若AB=5,求△ECF的周长;③求证:AH=CD.34.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且AB>CE,连接BG、DE.求证:(1)BG=DE;(2)BG⊥DE.35.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2)若BC=8,DE=6,求EF的长.36.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AD上任意一点,连接EO并延长,交BC于点F,连接AF,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若∠DAC=60°,∠ADB=15°,AC=4.①直接写出▱ABCD的边BC上的高h的值;②当点E从点D向点A运动的过程中,下面关于四边形AFCE的形状的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C.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37.阅读材料: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的横坐标x的绝对值表示为|x|,纵坐标y的绝对值表示为|y|,我们把点P(x,y)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之和叫做点P(x,y)的折线距离,记为[P],即[P]=|x|+|y|,其中的“+”是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例如点P(1,2)的折线距离[P]=|1|+|2|=3.【解决问题】(1)已知点A(﹣2,4),B(+,﹣),直接写出A、B的折线距离[A],[B];(2)若点M满足[M]=2,①当点M在x轴的上方时,且横坐标为整数,求点M的坐标;②正方形EFGH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E(t,0),F(t﹣1,0),当正方形EFGH上存在点M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8.在正方形ABCD中,F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F,AC,分别过点F,C作AF、AC的垂线交于点Q.(1)依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AF=FQ;(2)过点Q作NQ∥BC,交AC于点N,连接F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写出一个BF的值,使四边形FCQN为平行四边形,并证明.39.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射线AB上,连结PC,PD,M,N分别为AB,PC中点,连结MN交PD于点Q.(1)如图1,当点P与点B重合时,∠QMB=°;(2)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①依题意补全图;②在点P运动过程中,始终有QP=QM,请证明这个结论.40.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D上一点,AE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CD 于点H,G为FH的中点.(1)求证:AE=CE;(2)猜想线段AE,EG和G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E平分∠CBD,EF⊥BD于点F,若,求BC的长.42.如图,△ABC中,AB=2,AC=,∠BAC的度数为α,四边形BCDE为正方形.(1)当α=45°时,求AE的长.(2)当α=度时,AE的长最大,AE的最大值为.4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CF⊥DE于点G,交AD于点F,连接BG.(1)求证:AE=DF;(2)是否存在点E的位置,使得△BCG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E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4.如图,在△ABC中,∠BAC=90°,以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DE,对角线BD,CE交于点O.(1)求证:∠ABO+∠ACO=180°;(2)连接AO,用等式表示线段AB,AC,A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5.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其中DE交直线AP于点F.连接AE,若∠P AB=20°,求∠ADF的度数.46.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在射线BC上,且PB=PE,连接PD,O为AC中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AO上时,试猜想PE与P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P在线段OC上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在AC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并判断(1)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正方形经典题型(培优提高).docx
![(完整版)正方形经典题型(培优提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e950dd29b6648d7c1c746fe.png)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归纳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它具有前三者的所有性质:①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② 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③ 对角线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 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如图)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的判定矩形正菱形方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形判定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重点:知晓正方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正方形知识的灵活应用例题讲解一、正方形的性质例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256 ,点 F 在CD上,点 E 在CB的延长线上,且AE AF ,AF 20 ,则BE的长为A DFEB C 变式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 E 为 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 AD ,BC边上的点,若 AG 1 , BF 2 ,GEF 90 ,则GF的长为.变式 2:将 n 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 n 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A2A3A4A1 A 5例 2:如图,E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 BD 上的一点,求证:AE CE .ADEBC变式1:如图,P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点,PE BC 于 E , PF CD 于 F .求证:AP EF .A DPFBE C 例 3: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且ABP 为等边三角形,那么DCPD CPA B 变式 1:如图,已知E、F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 BC 、 CD 上的点, AE 、 AF 分别与对角线 BD 相交于 M 、N,若EAF 50 ,则CME CNF.D F CNEMA B变式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以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正方形ABE ,CE与 BD 相交于点 F ,则AFDDAEFC B例 4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 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 CE 上,连接BE, DG ,求证:BE DG .E FADBC G变式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为 CD 边上的一点,F为 BC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F,EFDC 30 ,求BEF 的度数.A DEB C F变式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 G 是 CD 上一点,延长BC 到 E ,使 CE CG ,连接 BG 并延长交 DE 于 F .(1)求证:BCG≌DCE;( 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DAE ,判断四边形 E BG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A DEGFB EC例 5: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 4 , E 为 BC 边上一点,BE 3 , M 为线段 AE 上一点,射线 BM 交正方形的一边于点 F ,且 BF AE ,则 BM 的长为.变式 1:如图 1,在正方形ABCD 中, E 、 F 、G、 H 分别为边 AB 、BC、CD、 DA 上的点, HA EB FC GD ,连接EG、 FH ,交点为O.⑴如图 2,连接 EF ,FG ,GH ,HE ,试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⑵将正方形 ABCD 沿线段EG、 HF 剪开,再把得到的四个四边形按图 3 的方式拼接成一个四边形.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3cm , HA EB FC GD1cm ,则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 cm 2.D G C D G CF FH O HA EB A E B图1图 2图3变式 2: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P、Q 分别是 BC 、CD 上的点, AQ DP ,求证:( 1) OP OQ ;( 2) OP OQ .A DQOB P C例 6:如图,正方形ABCD中, E,F 是 AB ,BC 边上两点,且 EF AE FC ,DG EF 于 G ,求证: DG DAA DEGB F C变式 1:如图,点 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 BC ,CD 上,已知MCN 的周长等于正方DNCM A B变式 2:如图,设EF∥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C ,在DA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 AD ,EG 与DF交于H,求证:AH正方形的边长.G A DEHB F C例 7:把正方形ABCD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与BC交于点 H (如图).试问线段 HG 与线段 H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D CG HAF BE变式 1: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 AD∥ BC ,ADC90 , l 是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 AD 于点 M ,以腰 AB 为边作正方形 ABFE ,作 EP l 于点 P ,求证 2EP AD2CD .lA M DP EB CF二、正方形的判定例 1: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两两相交又形成一个四边形EFGH ,求证:⑴四边形 EFGH 对角互补;⑵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EFGH 为矩形.⑶四边形 ABCD 为长方形,则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AG FB DHEC变式 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 BD 延长线上的点,且 ACE 是等边三角形.⑴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⑵若 AED 2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A DOB C变式 2: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 AC , AD BC ,垂足为点 D ,AN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 CE AN ,垂足为点 E .⑴ 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⑵当 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MA ENB CD例 2:如图,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FGH是内接于ABCD 的正方形,AE a ,AF b ,2,则 b a =若 S EFGH3EA DFHB GC 例3:如图,若在平行四边形ABCD各边上向平行四边形的外侧作正方形,求证:以四个正方形中心为顶点组成一个正方形.ENRCDSQA BFPM附加题:1. 如图,A在线段 BG 上,ABCD和DEFG都是正方形,面积分别为7cm 2和 11cm 2,则CDE 的面积为ECDFGB A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 E 、 F 分别是 AB 、BC的中点,求证:AM AD .A DEMB F C3.如图,正方形 ABCD 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 OE OF ,分别交AB,CD 于 E ,F ,若 AE 4,CF 3 ,则EFA DOEB F C4.如图所示,ABCD 是正方形, E 为 BF 上的一点,四边形AEFC 恰好是一个菱形,则EAB ______.FD CEA B。
初中数学 习题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中数学 习题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d54433888e9951e79a892730.png)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填空题1.正方形的一边长5cm,则周长为cm,面积为cm22.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则∠ABE=3.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AB是等边三角形,则∠ADE=4.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长为16cm,P是AB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AC、BD的距离之和等于cm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6.如图(1),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则∠AFC=(1) (2)7.如图(2),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如果△AB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DCE=,如果DE的延长线交BC于G,则∠BEG=8.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F=AD,FG⊥AC于F,交CD于G,那么∠DFG=9.如图(3),截去正方形ABCD的∠A、∠C后,∠ 1、∠2、∠3、∠4的和为(3)(4)10.如图(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O,∠BAC的平分线交BD于E,若正方形的周长是20cm,则DE=二、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2.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DAF=25°,AF交对角线BD于E 点,则∠BEC=( ) A.45°B.60°C. 70°D.75°(5) (6)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菱形4.如图(6),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在各边上顺次截取AE=BF=CG=DH=5,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 )A.30 B.34 C.36 D.405.如右图,以A、B为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正方形,一共可以作( )A.1个B.2个C.3个D.4个三、解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图中的矩形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其中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如图,E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AE=AD,∠ADE=75°,求∠AEB的度数.四、对于周长为20的矩形,通过填写下表,研究它的长、宽的变化对面积的影响.矩形的长……8 7 6 5 4 3 2 ……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观察数据,你有什么结论?五、如图,△ABC中,点O是AC上一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H的平分线于点F.⑴说明:EO=FO;⑵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⑶当O是AC上怎样的点,且AC与BC具有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参考答案一、1.20,25;2.°;3.75°;4.8;5.4;6.°7.15°,45°;8.° 9.540°10.5二、三、1.设中间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则右下方正方形的边长为,左下方正方形的边长为,左上方正方形的边长为,右上方正方形的边长为,根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可列方程2(1)(2)(4)(3)x x x x+++=+++,解这个方程得,∴长方形的长为13,宽为11,面积为243;2.∵△ADE中,AE=AD,∠ADE=75°,∴∠AED=75°(等边对等角)∴∠EAD=180°-75°×2=30°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AB=AD,∴△ABE中,AB=AE,∠BAE=120°∴∠AEB=1(1802°°)30=°四、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的绝对值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五、⑴证OE OC OF==;⑵AC的中点;⑶当O是AC的中点,且AC⊥BC时,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
初中正方形的判定专项练习30题
![初中正方形的判定专项练习30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c364ab910ef12d2af9e792.png)
正方形的判定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B=2∠EAB,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已知:如图,CE、CF分别是△ABC的内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CE、C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1)求证:四边形AECF是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将△ADE绕点D旋转180°至△BDF.(1)小明发现四边形BCEF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请你帮他把说理过程补齐.理由是:因为△BDF是由△ADE绕点D旋转180°得到的所以△ADE与△BDF全等且点A、D、B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D、F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BF=AE,∠F=∠_________可得BF∥_________又因为E是AC的中点,所以EC=AE,所以BF= _________因此,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_________ )(2)小明还发现在原有的△ABC中添加一个条件后,就可以使四边形BFEC成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也来试试.你认为添加条件_________ 后,四边形BFEC是_________ .(友情提示:我们将根据你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理由是:_________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F、BE、CE、DF分别是矩形的四个角的角平分线,E、M、F、N是其交点,求证:四边形EMFN是正方形.5.如图,△ABC中,∠ACB=90°,D为AB中点,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DE、AC相交于点F.求证:(1)点F为AC中点;(2)试确定四边形AD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ABC应添加什么条件?并证明你的结论.6.求证: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AC=BD (又:AC,BD互相平分)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7.在△ACD中,∠D=90°,∠D的平分线交AC于点E,EF⊥AD交AD于点F,EG⊥DC交DC于点G,请你说明四边形EFDG是正方形.8.已知: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AD的中点,点P是BC边上的一动点,PE⊥CM,PF⊥BM,垂足分别为E、F.(Ⅰ)当四边形PEMF为矩形时,矩形ABCD的长与宽满足什么条件?试说明理由.(Ⅱ)在(Ⅰ)中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矩形PEMF变为正方形?为什么?9.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BF=CE.(2)当∠A=90°时,求证:四边形AFDE是正方形.10.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是BD上的一点,∠BAE=∠BCE,∠AED=∠CED,点G是BC、AE延长线的交点,AG 与CD相交于点F.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1.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1)求证:DE=DF;(2)若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得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这个条件是_________ .12.在△ABC中,∠C=90°,∠A,∠B的平分线交于点D,DE⊥BC于点E,DF⊥AC于点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13.已知:如图,在△ABC是,∠ACB=90°,CD平分∠ACB,DE⊥BC,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1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2)若∠A=90°,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5.如图△ABC中,点O是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GCA的平分线于点F.(1)说明 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四边形AECF是矩形?说明你的结论.(3)当点O运动到何处,AC与BC具有怎样的关系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为什么?16.如图,在△ABC中,AB=AC,P是边BC的中点,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1)求证:PD=PE;(2)DE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3)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DPE为正方形,并加以证明.17.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CAB、∠CBA的平分线交于点D,DE⊥BC于E,DF⊥AC于F,(1)求∠ADB的度数;(2)试说明四边形CEDF是什么形状的特殊四边形.18.证明: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19.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DE∥AC,DF∥AB.①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连接AD,当A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为什么?③在②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不说明理由.20.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四边形DEAF是正方形.2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F为直角的平分线,FD⊥CA于D,FE⊥BC于E,则四边形CDFE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22.如图所示,在△ABC中,∠ABC=90°,BD平分∠ABC,DE⊥BC,DF⊥AB.求证: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23.如图所示,顺次延长正方形ABCD的各边AB,BC,CD,DA至E,F,G,H,且使BE=CF=DG=AH.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24.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CD为∠ACB的平分线,DE⊥BC于点E,DF⊥AC于点F.求证: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25.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是由矩形ABCD的外角平分线围成的.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26.如图所示,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AD的中点,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27.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AC=BD,试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8.如图,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EA=EC.(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DAC=∠EAD+∠AE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9.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DE∥AC,DF∥AB.(1)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_________ 形;(2)如果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四边形AEDF是_________ 形;(3)如果∠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四边形AEDF是_________ 形,证明你的结论(仅需证明第3)题结论)30.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请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5)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第(2)(3)(4)(5)题不必说明理由)矩形的判定30题参考答案:1.(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ACE是等边三角形,∴AE=CE.∴BE⊥AC.∴四边形ABCD是菱形.(2)从上易得:△AOE是直角三角形,∴∠AEB+∠EAO=90°∵△ACE是等边三角形,∴∠EAO=60°,∴∠AEB=30°∵∠AEB=2∠EAB,∴∠EAB=15°,∴∠BAO=∠EAO﹣∠EAB=60°﹣15°=45°.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2∠BAO=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1)证明:∵CE、CF分别是△ABC的内外角平分线,∴∠ACE+∠ACF=×180°=90°,∵AE⊥CE,AF⊥CF,∴∠AEC=∠AFC=90°,∴四边形AECF是矩形.(2)答:当△ABC满足∠ACB=90°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理由是:∵∠ACE=∠ACB=45°,∵∠AEC=90°,∴∠EAC=45°=∠ACE,∴AE=CE,∵四边形AECF是矩形,∴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1)故答案为∠AED(1分);BF∥AC(2分);EC(3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A层次:(提出问题(1分),说理1分)添加条件∠C=90°后四边形BFEC为矩形.(5分)理由:由(1)得四边形BFEC为平行四边形,又∠C=90°,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分).B层次:(提出问题分,说理1分)添加条件AC=2BC后四边形BFEC为菱形.理由:由(1)得四边形BFEC为平行四边形又知AC=2CE,AC=2BC,所以EC=BC,即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层次:(提出问题(3分),说理3分)添加条件∠C=90°且AC=2BC时四边形BFEC为正方形.(7分)理由:由(1)得四边形BFEC为平行四边形,又∠C=90°,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此时四边形BFEC为矩形,又因为AC=2CE,AC=2BC,所以EC=BC,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所以此时四边形BFEC为正方形.4.∵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个内角均为90°,∵AF,BE,CE,DF分别是四个内角的平分线,∴∠EBC=∠ECB=45°,∴△E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90°,同理∠F=∠EMF=∠ENF=90°,∴四边形MFNE为矩形,∵AD=BC,∠E=∠F=90°,∠DAF=∠EBC=45°,∴△DAF≌△CBE(AAS)∴AF=BE,∵AM=BM,∴AF﹣AM=BE﹣BM,即FM=EM,∴四边形MFNE是正方形.5.(1)∵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DE∥BC,∵D为AB中点,∴DF为△ABC的中位线,即点F为AC的中点;(2)∵平行四边形BDEC,∴CE平行等于BD.∵D为AB中点,∴AD=BD,∴CE平行且等于AD,∴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又∵AD=CD=BD,∴四边形ADCE为菱形;(3)应添加条件AC=BC.证明:∵AC=BC,D为AB中点,∴CD⊥AB(三线合一的性质),即∠ADC=90°.∵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DE=BC=AC,∠AFD=∠ACB=90°.∴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6.∵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也是平行四边形,又∵AC=BD(且AC,BD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也为矩形,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7.∵DE平分∠ADE,EF⊥AD,EF⊥AD,∴EF=EG,∵DE=DE,∴△DEF≌△DGE(HL),∴∠DEF=∠EDG,∠DEG=∠EDF,∴FE∥DG,GE∥DF,∴四边形EFDG是平行四边形,∵∠EFD=90°,∴四边形EFDG是矩形,∵EF=EG,∴四边形EFDG是正方形.8.Ⅰ)法1:答:当四边形PEMF为矩形时,矩形ABCD的长是宽的2倍.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90°,AB=DC,又∵AM=DM,∴△AMB≌△DMC(SAS)∴∠AMB=∠DMC∵四边形PEMF为矩形,∴∠BMC=90°,∴∠AMB=∠DMC=45°∴AM=DM=DC,即AD=2DC.∴当四边形PEMF为矩形时,矩形ABCD的长是宽的2倍;法2:∵四边形PEMF为矩形,∴∠M为直角,∴B、C、M三点共圆,BC为直径,又∵M为AD的中点,∴BC=2CD,∴当四边形PEMF为矩形时,矩形ABCD的长是宽的2倍.(Ⅱ)答: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四边形PEMF变为正方形.∵△AMB≌△DMC,∴MB=MC.∵四边形PEMF为矩形,∴PE∥MB,PF∥MC又∵点P是BC中点,∴PE=PF=MC∴四边形PEMF为正方形.9.(1)证明:∵DE⊥AC,DF⊥AB,∴∠BFD=∠CED=90°,在Rt△BDF和Rt△CDE 中,,∴Rt△BDF≌Rt△CDE(HL);(2)答:四边形AFDE是正方形.证明:∵∠A=90°,DE⊥AC,DF⊥AB,∴四边形AFDE是矩形,又∵Rt△BDF≌Rt△CDE,∴DF=DE,∴四边形AFDE是正方形10.∵∠CED是△BCE的外角,∠AED是△ABE的外角,∴∠CED=∠CBE+∠BCE,∠AED=∠BAE+∠ABE,∵∠BAE=∠BCE,∠AED=∠CED,∴∠CBE=∠AB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BCD=∠BAD=90°,AB=CD,∴∠CBE=∠ABE=45°,∴△ABD与△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BC=C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1.(1)证明:∵AB=AC,∴∠B=∠C,又∵DE⊥AB,DF⊥AC,∴∠BED=∠CFD=90°,又∵D是BC中点,AB=AC,∴BD=CD,在△BFD与△CED中,∴△BED≌△CFD(AAS),∴DE=DF.(2)解: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则有AE=DE=DF=AF,四边形AEDF为菱形,又∵∠A=90°,∴菱形AEDF为正方形12.过点D作DG⊥AB,垂足为G,∵∠CFD=∠CED=∠C=90°,∴四边形CEDF是矩形.∵AD,BD分别是∠CAB,∠CBA的平分线,∴DF=DG,DG=DE.∴DF=DE.∴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13.∵∠ACB=90°,DE⊥BC,DF⊥AC,∴四边形CFDE是矩形..又∵CD平分∠ACB,DE⊥BC,DF⊥AC,∴DE=DF.∴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14.(1)∵在△ABC中,AB=AC,∴∠B=∠C.∵D为BC边的中点,∴BD=CD.在△BED与△CFD中,∵,∴△BED≌△CFD(AAS);(2)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DEB=90°,∠A=90°,∴∠DEB=∠A,∴AF∥ED.同理,AE∥FD,∴四边形AEDF是矩形.又由(1)知,△BED≌△CFD,∴ED=FD,∴矩形AEDF是正方形15.(1)∵MN∥BC,∴∠ECB=∠CEO,∠GCF=∠CFO,∵CE,CF分别为∠BCA,∠GCA的角平分线,∴∠ECB=∠ECO,∠GCF=∠OCF,∴∠CEO=∠ECO,∠CFO=∠OCF,∴OC=OE,OC=OF,∴OE=OF,(2)当O点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为矩形,理由:∵O点为AC的中点,∴OA=OC,∵OE=OF,OC=OE=OF,∴OA=OC=OE=OF,∴AC=EF,∴四边形AECF是矩形,(3)当O点运动到AC的中点时,AC⊥BC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理由:∵O点为AC的中点,∴OA=OC,∵OE=OF,OC=OE=OF,∴OA=OC=OE=OF,∴AC=EF,∵AC⊥BC,MN∥BC,∴AC⊥EF,∴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16.1)证明:∵AB=AC,∴∠B=∠C,∵PD⊥AB,PE⊥AC,∴∠PDB=∠PEC=90°,∵P是BC的中点,∴BP=PC,即∠BDP=∠PEC=90°,∠B=∠C,PB=PC,∴△PDB≌△PEC,∴PD=PE.(2)答:DE∥BC,理由是:∵△PDB≌△PEC,∴BD=CE,∵AB=AC,∴=,∴DE∥BC.(3)答:当∠A=90°时,使四边形ADPE为正方形,证明:∵∠A=∠ADP=∠AEP=90°,∴四边形ADPE是矩形,∵AB=AC,BD=CE,∴AD=AE,∴矩形ADPE是正方形,即当∠A=90°时,使四边形ADPE为正方形.17.(1)∵△ABC是直角三角形,∠C=90°,∴∠CAB+∠CBA=90°,∴∠DAB+∠DBA=(∠CAB+∠CBA)=×90°=45°,∴∠ADB=180°﹣45°=135°;(2)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过D作DG⊥AB于G,∵AD、BD是∠CAB、∠CBA的平分线,∴DF=DG,DE=DG,∴DF=DE,∵△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BC于E,DF⊥AC 于F,∴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18.连接AC、BD相交于O∵菱形ABCD∴OA=OC=AC,OB=OD=BD∵AC=BD∴OA=OB∵O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AB=∠OBA=45°同理∠OBC=∠OCB=45°..∴∠OBA+∠OBC=90° ∴∠ABC=90°∴ABCD 是正方形.19.①∵DE ∥AC ,DF ∥AB , ∴四边形A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AEDF 为菱形, ∴AD 平分∠BAC ,则AD 平分∠BAC 时,四边形AEDF 为菱形; ③由四边形AEDF 为正方形,∴∠BAC=90°, ∴△ABC 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即可 20.∵DE ⊥AB ,DF ⊥AC ∴∠AED=90°,∠AFD=90° ∵∠BAC=90° ∴∠EDF=90° ∴□AEDF 是矩形 在△BDE 和△CDF 中 ∵AB=AC∴∠ABC=∠ACB ∵DE ⊥AB ,DF ⊥AC ∴∠DEB=∠DFC 又∵D 是BC 的中点 ∴BD=DC∴△BDE ≌△CDF ∴DE=DF∴□AEDF 是正方形21.四边形CDFE 是正方形 理由如下:∵FD ⊥AC ,FE ⊥BC ,AC ⊥BC ∴四边形CDFE 是矩形 ∵CF 平分∠ACB ∴∠FCD=45° ∴CD=DF∴四边形CDFE 是正方形22.∵∠ABC=90°,DE ⊥BC ,DF ⊥AB , ∴∠BFD=∠BED=∠ABC=90°. ∴四边形BEDF 为矩形.又∵BD 平分∠ABC ,DE ⊥BC ,DF ⊥AB , ∴DF=DE .∴矩形BEDF 为正方形.2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DA ,∠EBF=∠HAE=∠GDH=∠FCG , 又∵BE=CF=DG=AH , ∴CG=DH=AE=BF∴△AEH ≌△CGF ≌△DHG ,∴EF=FG=GH=HE ,∠EFB=∠HEA , ∴四边形EFGH 为菱形,∵∠EFB+∠FEB=90°,∠EFB=∠HEA , ∴∠FEB+∠HEA=90°,∴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24.∵CD 平分∠ACB ,DE ⊥BC ,DF ⊥AC , ∴DE=DF ,∠DFC=90°,∠DEC=90°, 又∵∠ACB=90°,∴四边形DECF 是矩形, ∵DE=DF ,∴矩形DECF 是正方形.25.∵矩形的ABCD 的外角都是直角,HE ,EF 都是外角平分线,∴∠BAE=∠ABE=45°. ∴∠E=90°.同理,∠F=∠G=90°. ∴四边形EFGH 为矩形.∵AD=BC ,∠HAD=∠HDA=∠FBC=∠FCB=45°, ∴△ADH ≌△BCF (AAS ). ∴AH=BF .又∵∠EAB=∠EBA , ∴AE=BE .∴AE+AH=EB+BF ,即EH=EF . ∴矩形EFGH 是正方形.26.四边形ABCD 满足AC=BD ,AC ⊥BD 时,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理由如下:∵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AD 的中点,∴EF ∥AC ,且EF=AC , EH ∥BD ,且EH=BD ,∵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EF=EH ,EF ⊥EH , ∴AC=BD ,AC ⊥BD ,∴四边形ABCD 满足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即四边形ABCD 满足AC=BD ,AC ⊥BD 时,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27.本题答案不唯一,以下是其中两种解法: (1)添加条件AB ∥DC ,可得出该四边形是矩形; 理由:∵AB ∥DC ,AB=DC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添加条件AC 垂直平分BD ,那么该四边形是正方形. 理由:∵AC 垂直平分BD , ∴AB=AD ,BC=CD . ∵AB=DC ,∴AB=AD=BC=D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垂直B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8.(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O=CO=AC ,∵EA=EC , ∴EO ⊥AC , 即BD ⊥AC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2)∵∠1=∠EAD+∠AED ,∠DAC=∠EAD+∠AED , ∴∠1=∠DAC , ∴AO=D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2AO ,DB=2DO , ∴AC=B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9.(1)∵DE ∥AC ,DF ∥AB ,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又∵∠BAC=90°,∴四边形AEDF 是矩形; (2)∵DE ∥AC ,DF ∥AB ,∴∠ADE=∠DAF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AE=∠DAF , ∴∠ADE=∠DAE , ∴AE=DE ,∴▱AEDF 是菱形;(3)由(1)知四边形AEDF 是矩形,由(2)知四边形AEDF 是菱形,所以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 30.(1)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 ∵等边三角形BCE 和等边三角形ABD , ∴BE=BC ,BD=BA .又∵∠DBE=60°﹣∠ABE ,∠ABC=60°﹣∠ABE , ∴∠DBE=∠ABC . 在△BDE 和△BCA 中,∴△BDE ≌△BCA .(2分) ∴DE=AC .∵在等边三角形ACF 中,AC=AF , ∴DE=AF . 同理DA=EF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2)当∠BAC=150°时,四边形ADEF 是矩形.(5分) 理由:∵∠DAF=360°﹣∠DAB ﹣∠BAC ﹣∠CAF=90°, ∴▱ADEF 是矩形.(3)当AB=AC ,或∠ABC=∠ACB=15°时,四边形ADEF 是菱形.(6分) 理由:∵AB=AC , ∴AD=AF ,∴▱ADEF 是菱形.(4)当∠BAC=150°且AB=AC ,或∠ABC=∠ACB=15°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7分)(5)当∠BAC=60°时,以A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8分)。
八年级下正方形题目精选
![八年级下正方形题目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4ff79a79e314332396893e5.png)
八年级下正方形题目精选一填空题1.正方形的一边长5cm,则周长为cm,面积为cm22.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则∠ABE=°3.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AB是等边三角形,则∠ADE=°4.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长为16cm,P是AB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AC、BD的距离之和等于cm 5.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F=AD,FG⊥AC于F,交CD于G,则∠DFG=°6.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则∠AFC=°7.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如果△AB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DCE=°,如果DE的延长线交BC 于G,则∠BEG=°8.如图,截去正方形ABCD的∠A、∠C后,∠1、∠2、∠3、∠4的和为°9.如图,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O,∠BAC的的平分线交BD于E,若正方形的周长是20cm,则DE=10、正方形的对称轴有___条,它的对称中心是___。
11、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周长为__,面积为___。
12、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__。
13、菱形的周长为20cm,相邻内角度数之比为2∶1,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为__cm。
14、如图所示,已知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AE=AD,∠ADE=75°,则∠AEB=___。
15、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AB=2CB,点E中DC上,且AE=AB,则∠EBC=___。
16、如图所示,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一边作菱形AEFC,则∠FAB=___。
17、如图所示,把25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B、C、D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
18、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上一点,连结AM,作AM的垂直平分线GH交AB于G,交CD于H,若AM=10cm,则GH=__。
正方形专题练习 学生版
![正方形专题练习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5844cabb4cf7ec4afed07f.png)
1、如图,分别在△ABC的AB、AC两边上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ACFG,连接EC、BG.判断EC、BG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2、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三角形外画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请你说明线段BG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和线段EC重合?并请问图中△ABG和△AEC是否一定存在?若不是,请指出在何条件下存在.3、(2012•南京联合体一模)提出问题:如图,在△ABC中,∠A=90°,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小亮发现△ABC与△AEG面积相等.小亮思考:这个问题中,如果∠A≠90°,那么△ABC与△AEG面积是否仍然相等?猜想结论:经过研究,小亮认为:上述问题中,对于任意△ABC,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 ACFG,连接EG,那么△ABC与△AEG面积相等.证明猜想:(1)请你帮助小亮画出图形,并完成证明过程.已知:以△ABC的两边AB、AC为边长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连接GE.求证:S△AEG=S△AB C.结论应用:(2)学校教学楼前的一个六边形花圃被分成七个部分,分别种上不同品种的花卉,其中四边形ABCD、CIHG、GFED均为正方形,且面积分别为9m2、5m2和4m2.求这个六边形花圃ABIHFE的面积.4、如图,正方形ABDE和ACFG是以△ABC的AB、AC为边的正方形,P、Q为它们的中心,M是BC的中点,试判断MP、MQ在数量和位置是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2011•济南)如图中,∠ACB=90°,AC>BC,分别以△ABC的边AB、BC、CA为一边向△ABC外作正方形ABDE、BCMN、CAFG,连接EF、GM、ND,设△AEF、△BND、△CGM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1=S2=S3 B.S1=S2<S3 C.S1=S3<S2 D.S2=S3<S16、(2011•朝阳区二模)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如图①,以Rt△ABC的直角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可以得出结论△ABC的面积与△AEG的面积相等.(1)在图①中的△ABC的直角边AB上任取一点H,连接CH,以BH、H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HBDE和正方形HCFG,连接EG,得到图②,则△HBC的面积与△HEG的面积的大小关系为.(2)如图③,若图形总面积是a,其中五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是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如图④,点A、B、C、D、E都在同一直线上,四边形X、Y、Z都是正方形,若图形总面积是m,正方形Y的面积是n,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2013•齐齐哈尔)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H是BC边上的高,分别以AB、AC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ACFG,连接CE、BG和EG,EG与HA的延长线交于点M,下列结论:①BG=CE;②BG ⊥CE;③AM是△AEG的中线;④∠EAM=∠A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8.如图,以Rt△ABC的斜边AB为一边在△ABC同侧作正方形ABDE,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AO.若AC=2,ABDE的边长为.9、已知△ABC,分别以BC、A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BDEC,正方形ACFG,过C点的直线MN垂直于AB于N,交EF于M,(1)当∠ACB=90°时,试证明:①EF=AB;②M为EF的中点;(2)当∠ACB为锐角或钝角时,①EF与AB的数量关系为(分情况说明);②M还是EF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选择当∠ACB为锐角或钝角时的一种情况来说明)10.已知:如图,在△ABC中,∠A>90°.以AB、AC为边分别在△ABC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EB、BC、CG、GE的中点分别是P、Q、M、N.(1)若连接BG、CE,求证:BG=CE.(2)试判断四边形PQMN为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将△AO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OBE,从而构造出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BCE(如图2).若△BOC的面积为1,则△BCE面积等于.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①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②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2、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1)除了正方形外,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O(0,0),A(3,0),B(0,4),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并写出点M的坐标;(3)如图2,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及ACFG,连接CE,BG相交于O点,P是线段DE上任意一点.求证:四边形OBPE是勾股四边形.13、(2012•博野县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4.小明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下面3个有联系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l上滑动,分别过A、B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D、E.那么,点C在滑动过程中,线段DE、AD及BE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ABC中,AP⊥BC于P,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GF,再分别过E、F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M、N.求证:PN=EM+PC;(3)如图③,若把图②中的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GF改成矩形ABDE和矩形ACGF,且AB=mBD,CG=mAC,其它条件不变.请问(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5.(2013•南开区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B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在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等到的△BCE即时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I)请你回答: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II)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c6eaaeb9d528ea81c779b2.png)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关于▱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B⊥BC,则▱ABCD是菱形B.若AC⊥BD,则▱ABCD是正方形C.若AC=BD,则▱ABCD是矩形D.若AB=AD,则▱ABCD是正方形2.如图,△ABC中,DE∥BC,EF∥AB,要判定四边形DBFE是菱形,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B=AC B.AD=BD C.BE⊥AC D.BE平分∠ABC3.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能判断它是正方形的条件是()A.AO=BO=CO=DO,AC⊥BD B.AC=BC=CD=DA C.AO=CO,BO=DO,AC⊥BD D.AB=BC,CD⊥DA 4.如图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铁片,过两个顶点剪掉一个三角形,以下四种剪法中,裁剪线长度所标的数据(单位:cm)不正确...的是()A.B.C.D.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为边正方形EFGH的周长为()A.B.2C.+1 D.2+16.如图,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点E,G分别在AB,AD上,连接FC,过点E作EH∥FC交BC于点H.若AB=4,AE=1,则BH的长为()A.1 B.2 C.3 D.37.如图,有一平行四边形ABCD与一正方形CEFG,其中E点在AD上.若∠ECD=35°,∠AEF=15°,则∠B 的度数为何?()A.50 B.55 C.70 D.758.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n B.n﹣1 C.()n﹣1D.n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E和△CDF为直角三角形,∠AEB=∠CFD=90°,AE=CF=5,BE=DF=12,则EF的长是()A.7 B.8 C.7D.710.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且G为BC的三等分点,R为EF中点,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A.10 B.12 C.14 D.1611.如图.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一个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B.C.D.12.如图是由三个边长分别为6、9、x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若直线AB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x的值是()A.1或9 B.3或5 C.4或6 D.3或6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点F,则EF 的长为()A.1 B.4﹣2C.D.3﹣4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射线OG、ON分别交AB、BC于点E、F,且∠EOF=90°,BO、EF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1)△O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3)BE+BF=OA;(4)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EBF面积的4倍,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 个C.3个D.4个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D1E1E2B2、A2B2C2D2、D2E3E4B3、A3B3C3D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A.()2014B.()2015C.()2015D.()2014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其成为正方形(只填一个即可)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还需添加一组条件.下面给出了四组条件:①AB⊥AD,且AB=AD;②AB=BD,且AB⊥BD;③OB=OC,且OB⊥OC;④AB=AD,且AC=BD.其中正确的序号是.18.如图,将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折叠,AM为折痕,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E处,则∠CME=.19.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菱形的边长为cm.20.如图,正方形ABCO的顶点C、A分别在x轴、y轴上,BC是菱形BDCE的对角线,若∠D=60°,BC=2,则点D的坐标是.21.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CD上的点,且AE=CF=AB,点O为线段EF的中点,过点O作直线与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分别交于P、Q两点,并且满足PQ=EF,则这样的直线PQ(不同于EF)有条.22.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任意一点,EF⊥BO于F,EG⊥CO于G,若AB=10厘米,则四边形EGOF的周长是厘米.23.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若AB=,AG=1,则EB=.2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作OE⊥OF,分别交AD,CD于E,F,若AE=6,CF=4,则EF=.三.解答题(共10小题)26.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1)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2)若正方形边长为4,AE=,求菱形BEDF的面积.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28.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2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D和CD上的点,且AE=CF,连接AF、CE交于点G.求证:AG=CG.3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于点E,GF⊥BC于点F,连结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31.如图,△ABC中,MN∥BD交AC于P,∠ACB、∠ACD的平分线分别交MN于E、F.(1)求证:PE=PF;(2)当MN与AC的交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说明理由;(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不需要证明)32.如图,点E正方形ABCD外一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EBF=90°,连接CE、CF.(1)求证:△ABF≌△CBE;(2)判断△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4,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点E不与端点A,C重合),且AE=CF,连接EF并取EF的中点O,连接DO并延长至点G,使GO=OD,连接DE,DF,GE,GF.(1)求证: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EDFG的面积最小?并求四边形EDFG面积的最小值.34.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35.已知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射线OD上一动点(M与点O,D不重合),以线段AM为一边作正方形AMEF,连接FD.(1)当点M在线段OD上时(如图1),线段BM与DF有怎样的数量及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点M在线段O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结合图2说明理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关于▱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B⊥BC,则▱ABCD是菱形B.若AC⊥BD,则▱ABCD是正方形C.若AC=BD,则▱ABCD是矩形D.若AB=AD,则▱ABCD是正方形【分析】由菱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选项A、B、D错误,C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中,AB⊥BC,∴四边形ABCD是矩形,不一定是菱形,选项A错误;∵▱ABCD中,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B错误;∵▱ABCD中,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选项C正确;∵▱ABCD中,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D错误.故选:C.2.如图,△ABC中,DE∥BC,EF∥AB,要判定四边形DBFE是菱形,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B=AC B.AD=BD C.BE⊥AC D.BE平分∠ABC【分析】当BE平分∠ABC时,四边形DBFE是菱形,可知先证明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D=DE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当BE平分∠ABC时,四边形DBFE是菱形,理由:∵DE∥BC,∴∠DEB=∠EBC,∵∠EBC=∠EBD,∴∠EBD=∠DEB,∴BD=DE,∵DE∥BC,EF∥AB,∴四边形DBEF是平行四边形,∵BD=DE,∴四边形DBEF是菱形.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四边形DBEF是菱形,故选D.3.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能判断它是正方形的条件是()A.AO=BO=CO=DO,AC⊥BD B.AC=BC=CD=DA C.AO=CO,BO=DO,AC⊥BD D.AB=BC,CD⊥DA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的答案.【解答】解:A、正确,AC⊥BD且AC、BD互相平分可判定为菱形,再由AC=BD判定为正方形;B、错误,不能判定为正方形;C、错误,只能判定为菱形;D、错误,不能判定为正方形;故选A.4.如图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铁片,过两个顶点剪掉一个三角形,以下四种剪法中,裁剪线长度所标的数据(单位:cm)不正确...的是()A.B.C.D.【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为10≈14,由此即可判定A不正确.【解答】解:选项A不正确.理由正方形的边长为10,所以对角线=10≈14,因为15>14,所以这个图形不可能存在.故选A.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为边正方形EFGH的周长为()A.B.2C.+1 D.2+1【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BC=CD==1,∠BCD=90°,CE=CF=,得出△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F的长,即可得出正方形EFGH的周长.【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BC=CD==1,∠BCD=90°,∵E、F分别是BC、CD的中点,∴CE=BC=,CF=CD=,∴CE=CF,∴△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正方形EFGH的周长=4EF=4×=2;故选:B.6.如图,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点E,G分别在AB,AD上,连接FC,过点E作EH∥FC交BC于点H.若AB=4,AE=1,则BH的长为()A.1 B.2 C.3 D.3【分析】求出BE的长,再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四边形EFCH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CH,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AE=EF,然后求出BH=BE即可得解.【解答】解:∵AB=4,AE=1,∴BE=AB﹣AE=4﹣1=3,∵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AD∥EF∥BC,又∵EH∥FC,∴四边形EFCH平行四边形,∴EF=CH,∵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AB=BC,AE=EF,∴AB﹣AE=BC﹣CH,∴BE=BH=3.故选:C.7.如图,有一平行四边形ABCD与一正方形CEFG,其中E点在AD上.若∠ECD=35°,∠AEF=15°,则∠B 的度数为何?()A.50 B.55 C.70 D.75【分析】由平角的定义求出∠CED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的度数,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CEF=90°,∵∠CED=180°﹣∠AEF﹣∠CEF=180°﹣15°﹣90°=75°,∴∠D=180°﹣∠CED﹣∠ECD=180°﹣75°﹣35°=70°,∵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D=7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故选C.8.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n B.n﹣1 C.()n﹣1D.n【分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的,已知两个正方形可得到一个阴影部分,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即为(n﹣1)个阴影部分的和.【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一个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即是×4=1,5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4,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n﹣1)=n﹣1.故选:B.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E和△CDF为直角三角形,∠AEB=∠CFD=90°,AE=CF=5,BE=DF=12,则EF的长是()A.7 B.8 C.7D.7【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D=∠ABC=∠BCD=∠ADC=90°,AB=BC=CD=AD,由SSS证明△ABE≌△CDF,得出∠ABE=∠CDF,证出∠ABE=∠DAG=∠CDF=∠BCH,由AAS证明△ABE≌△ADG,得出AE=DG,BE=AG,同理:AE=DG=CF=BH=5,BE=AG=DF=CH=12,得出EG=GF=FH=EF=7,证出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BC=∠BCD=∠ADC=90°,AB=BC=CD=AD,∴∠BAE+∠DAG=90°,在△ABE和△CDF中,,∴△ABE≌△CDF(SSS),∴∠ABE=∠CDF,∵∠AEB=∠CFD=90°,∴∠ABE+∠BAE=90°,∴∠ABE=∠DAG=∠CDF,同理:∠ABE=∠DAG=∠CDF=∠BCH,∴∠DAG+∠ADG=∠CDF+∠ADG=90°,即∠DGA=90°,同理:∠CHB=90°,在△ABE和△ADG中,,∴△ABE≌△ADG(AAS),∴AE=DG,BE=AG,同理:AE=DG=CF=BH=5,BE=AG=DF=CH=12,∴EG=GF=FH=EF=12﹣5=7,∵∠GEH=180°﹣90°=90°,∴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EF=EG=7;故选:C.10.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且G为BC的三等分点,R为EF中点,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A.10 B.12 C.14 D.16【分析】连DB,GE,FK,则DB∥GE∥FK,再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可求出S△DGE=S△GEB,S△GKE=S△GFE,再由S阴影=S正方形GBEF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连DB,GE,FK,则DB∥GE∥FK,在梯形GDBE中,S△GDB=S△EDB(同底等高)∴S△GDB﹣公共三角形=S△EDB﹣公共三角形即∴S△DGE=S△GEB,S△GKE=S△GFE同理S△GKE=S△GFE∴S阴影=S△DGE+S△GKE=S△GEB+S△GEF=S正方形GBEF=42=16 故选:D.11.如图.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一个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B.C.D.【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得△ABC与△CD′E的面积,从而不难求得重叠部分的面积.【解答】解:∵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D′CE=45°,∴CD′=D′E,∵ED′⊥AC,∴∠CD′E=90°,∵AC==,∴CD′=﹣1,∴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1×1﹣×(﹣1)(﹣1)=﹣1.故选:D.12.如图是由三个边长分别为6、9、x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若直线AB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x的值是()A.1或9 B.3或5 C.4或6 D.3或6【分析】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若直线AB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6+9+x)×9﹣x•(9﹣x)=×(6+9+x)×9﹣6×3,解得x=3,或x=6,故选D.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点F,则EF 的长为()A.1 B.4﹣2C.D.3﹣4【分析】在AF上取FG=EF,连接GE,可得△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G=EF,∠EGF=4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AE+∠AEG=∠EGF,然后求出∠BAE=∠AEG=22.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G=EG,再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ABD=45°,然后求出△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F=EF,设EF=x,最后根据AB=AG+FG+BF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在AF上取FG=EF,连接GE,∵EF⊥AB,∴△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EF,∠EGF=45°,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AE+∠AEG=∠EGF,∵∠BAE=22.5°,∠EGF=45°,∴∠BAE=∠AEG=22.5°,∴AG=EG,在正方形ABCD中,∠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EF,设EF=x,∵AB=AG+FG+BF,∴4=x+x+x,解得x=2(2﹣)=4﹣2.故选B.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射线OG、ON分别交AB、BC于点E、F,且∠EOF=90°,BO、EF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1)△O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3)BE+BF=OA;(4)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EBF面积的4倍,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 个C.3个D.4个【分析】(1)(3)(4)正确.只要证明△BOE≌△COF,即可解决问题,(2)图中全等三角形不止两对,故(2)错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90°,∠BAO=∠ABO=∠OBC=45°,AC⊥BD,∵∠EOF=90°,∴∠BOE+∠BOF=90°,∵∠BOF+∠COF=90°,∴∠BOE=∠COF,在△BOE和△COF中,,∴△BOE≌△COF(ASA),∴OE=OF,BE=CF,∴△E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1)正确,∴BE+BF=CF+BF=BC=OA,故(3)正确,∵S四边形OEBF=S△BOE+S△BOE=S△BOE+S△COF=S△BOC=S正方形ABCD,∴S正方形ABCD=4S四边形OEBF故(4)正确;图中全等三角形有△BOE≌△COF,△AOB≌△AOD≌△DOC≌△BOC,故(2)错误.故选C.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D1E1E2B2、A2B2C2D2、D2E3E4B3、A3B3C3D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A.()2014B.()2015C.()2015D.()2014【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D1E1=B2E2,D2E3=B3E4,∠D1C1E1=∠C2B2E2=∠C3B3E4=30°,∴D1E1=C1D1sin30°=,则B2C2=()1,同理可得:B3C3==()2,故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边长是:()n﹣1.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2014.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AB=BC(答案不唯一),使其成为正方形(只填一个即可)【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证出四边形ABCD是菱形,由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添加条件:AB=BC,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B=BC(答案不唯一).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还需添加一组条件.下面给出了四组条件:①AB⊥AD,且AB=AD;②AB=BD,且AB⊥BD;③OB=OC,且OB⊥OC;④AB=AD,且AC=BD.其中正确的序号是①③④.【分析】由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又∵AB⊥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①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D,AB⊥BD,∴平行四边形ABCD不可能是正方形,②错误;∵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C,∴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OB⊥OC,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③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又∵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18.如图,将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折叠,AM为折痕,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E处,则∠CME=45°.【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90°,∠ACB=45°,由折叠的性质得:∠AEM=∠B=90°,∴∠CEM=90°,∴∠CME=90°﹣45°=45°;故答案为:45°.19.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菱形的边长为13cm.【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进行计算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所以AC=cm,因为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所以BD=cm,所以菱形的边长=cm.故答案为:13.20.如图,正方形ABCO的顶点C、A分别在x轴、y轴上,BC是菱形BDCE的对角线,若∠D=60°,BC=2,则点D的坐标是(2+,1).【分析】过点D作DG⊥BC于点G,根据四边形BDCE是菱形可知BD=CD,再由BC=2,∠D=60°可得出△BCD是等边三角形,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GD及CG的长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D作DG⊥BC于点G,∵四边形BDCE是菱形,∴BD=CD.∵BC=2,∠D=60°,∴△BCD是等边三角形,∴BD=BC=CD=2,∴CG=1,GD=CD•sin60°=2×=,∴D(2+,1).故答案为:(2+,1).21.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CD上的点,且AE=CF=AB,点O为线段EF的中点,过点O作直线与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分别交于P、Q两点,并且满足PQ=EF,则这样的直线PQ(不同于EF)有3条.【分析】能画3条:①与EF互相垂直且垂足为O,构建直角三角形,可以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得EF=PQ;②在AD上截取AP=AD,连接PO延长得到PQ;③同理在AB了截取BQ=AB,连接QO并延长得到PQ.【解答】解:这样的直线PQ(不同于EF)有3条,①如图1,过O作PQ⊥EF,交AD于P,BC于Q,则PQ=EF;②如图2,以点A为圆心,以AE为半径画弧,交AD于P,连接PO并延长交BC于Q,则PQ=EF;③如图3,以B为圆心,以AE为半径画弧,交AB于Q,连接QO并延长交DC于点P,则PQ=EF.22.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任意一点,EF⊥BO于F,EG⊥CO于G,若AB=10厘米,则四边形EGOF的周长是厘米.【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到△BFE,△CG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F=EF,EG=GC,则四边形EGOF的周长OF+EF+OG+CG=OB+OC=BD【解答】解:∵EF⊥BO于F,EG⊥CO,∠BAC=∠ACB=45°∴△BFE,△CG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EF,EG=GC∴四边形EGOF的周长OF+EF+OG+CG=OB+OC=BD=10cm 故答案为10.23.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若AB=,AG=1,则EB=.【分析】首先连接BD交AC于O,由四边形ABCD、AGFE是正方形,即可得AB=AD,AE=AG,∠DAB=∠EAG,然后利用SAS即可证得△EAB≌△GAD,则可得EB=GD,然后在Rt△OD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GD的长,继而可得EB的长.【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O,∵四边形ABCD、AGFE是正方形,∴AB=AD,AE=AG,∠DAB=∠EAG,∴∠EAB=∠GAD,在△AEB和△AGD中,,∴△EAB≌△GAD(SAS),∴EB=G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D⊥AC,AC=BD=AB=2,∴∠DOG=90°,OA=OD=BD=1,∵AG=1,∴OG=OA+AG=2,∴GD==,∴EB=.故答案为:.2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n﹣1.【分析】首先求出AC、AE、HE的长度,然后猜测命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1,∠B=90°,∴AC2=12+12,AC=;同理可求:AE=()2,HE=()3…,∴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a n=()n﹣1.故答案为()n﹣1.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作OE⊥OF,分别交AD,CD于E,F,若AE=6,CF=4,则EF=2.【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C=90°,∠OAE=∠ODE=∠ODF=∠OCF=45°,OA=OB=OC=OD,AC⊥BD,证出∠AOE=∠DOF,由ASA证明△AOE≌△DOF,得出AE=DF=6,同理:DE=CF=4,由勾股定理求出EF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90°,∠OAE=∠ODE=∠ODF=∠OCF=45°,OA=OB=OC=OD,AC⊥BD,∴∠AOD=90°,∵OE⊥OF,∴∠EOF=90°,∴∠AOE=∠DOF,在△AOE和△DOF中,,∴△AOE≌△DOF(ASA),∴AE=DF=6,同理:DE=CF=4,∴EF===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10小题)26.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1)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2)若正方形边长为4,AE=,求菱形BEDF的面积.【分析】(1)连接BD交AC于点O,则可证得OE=OF,OD=OB,可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且BD ⊥EF,可证得四边形BEDF为菱形;(2)由正方形的边长可求得BD、AC的长,则可求得EF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其面积.【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AC,OD=OB=OA=OC,∵AE=CF,∴OA﹣AE=OC﹣CF,即OE=OF,∴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且BD⊥EF,∴四边形BEDF为菱形;(2)解:∵正方形边长为4,∴BD=AC=4,∵AE=CF=,∴EF=AC﹣2=2,∴S菱形BEDF=BD•EF=×4×2=8.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分析】(1)由DF=B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证△CEB≌△CFD,从而证出CE=CF.(2)由(1)得,CE=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所以可得∠GCE=∠GCF,故可证得△ECG≌△FCG,即EG=FG=GD+DF.又因为DF=BE,所以可证出GE=BE+GD成立.【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CBE≌△CDF(SAS).∴CE=CF.(2)解:GE=BE+GD成立.理由是:∵由(1)得:△CBE≌△CDF,∴∠BCE=∠D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GCF=∠GCE=45°.∵,∴△ECG≌△FCG(SAS).∴GE=GF.∴GE=DF+GD=BE+GD.28.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D,AB=BC=DC=AD,由已知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出AE=BE=DF=AF,OF=DC,OE=BC,OE∥BC,由SAS证明△BCE≌△DCF即可;(2)由(1)得:AE=OE=OF=AF,证出四边形AEOF是菱形,再证出∠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B=BC=DC=AD,∵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AE=BE=DF=AF,OF=DC,OE=BC,OE∥BC,在△BCE和△DCF中,,∴△BCE≌△DCF(SAS);(2)解:当AB⊥BC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1)得:AE=OE=OF=AF,∴四边形AEOF是菱形,∵AB⊥BC,OE∥BC,∴OE⊥AB,∴∠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2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D和CD上的点,且AE=CF,连接AF、CE交于点G.求证:AG=CG.【分析】根据正方向的性质,可得∠ADF=CDE=90°,AD=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CDE=90°,AD=CD.∵AE=CF,∴DE=DF,在△ADF和△CDE中,∴△ADF≌△CDE(SAS),∴∠DAF=∠DCE,在△AGE和△CGF中,,∴△AGE≌△CGF(AAS),∴AG=CG.3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于点E,GF⊥BC于点F,连结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分析】(1)结论:AG2=GE2+GF2.只要证明GA=GC,四边形EGFC是矩形,推出GE=CF,在Rt△GF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2)过点A作AH⊥BG,在Rt△ABH、Rt△AHG中,求出AH、HG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结论:AG2=GE2+GF2.理由:连接C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关于对角线BD对称,∵点G在BD上,∴GA=GC,∵GE⊥DC于点E,GF⊥BC于点F,∴∠GEC=∠ECF=∠CFG=90°,∴四边形EGFC是矩形,∴CF=GE,在Rt△GFC中,∵CG2=GF2+CF2,∴AG2=GF2+GE2.(2)过点A作AH⊥B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GBF=45°,∵GF⊥BC,∴∠BGF=45°,∵∠AGF=105°,∴∠AGB=∠AGF﹣∠BGF=105°﹣45°=60°,在Rt△ABH中,∵AB=1,∴AH=BH=,在Rt△AGH中,∵AH=,∠GAH=30°,∴HG=AH•tan30°=,∴BG=BH+HG=+.31.如图,△ABC中,MN∥BD交AC于P,∠ACB、∠ACD的平分线分别交MN于E、F.(1)求证:PE=PF;(2)当MN与AC的交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说明理由;(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不需要证明)【分析】(1)根据CE平分∠ACB,MN∥BC,可知∠ACE=∠BCE,∠PEC=∠BCE,PE=PC,同理:PF=PC,故PE=PF.(2)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当P是AC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3)当∠ACB=90°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解答】证明:(1)∵CE平分∠ACB,∴∠ACE=∠BCE.∵MN∥BC,∴∠PEC=∠BCE.∴∠ACE=∠PEC,PE=PC.同理:PF=PC.∴PE=PF.(2)当P是AC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PA=PC,PF=P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PE=PC,∴AC=EF,四边形AECF是矩形.(3)当∠ACB=90°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2.如图,点E正方形ABCD外一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EBF=90°,连接CE、CF.(1)求证:△ABF≌△CBE;(2)判断△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出AB=CB,∠ABC=90°,再由△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BE=BF,通过角的计算可得出∠ABF=∠CB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可证出△ABF≌△CBE;(2)根据△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BFE=∠FEB,通过角的计算可得出∠AFB=135°,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EB=∠AFB=135°,通过角的计算即可得出∠CEF=90°,从而得出△CEF是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ABC=90°,∵△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EBF=90°,∴BE=BF,∴∠ABC﹣∠CBF=∠EBF﹣∠CBF,∴∠ABF=∠CBE.在△ABF和△CBE中,有,∴△ABF≌△CBE(SAS).(2)解:△CEF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E=∠FEB=45°,∴∠AFB=180°﹣∠BFE=135°,又∵△ABF≌△CBE,∴∠CEB=∠AFB=135°,∴∠CEF=∠CEB﹣∠FEB=135°﹣45°=90°,∴△CEF是直角三角形.3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4,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点E不与端点A,C重合),且AE=CF,连接EF并取EF的中点O,连接DO并延长至点G,使GO=OD,连接DE,DF,GE,GF.(1)求证: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EDFG的面积最小?并求四边形EDFG面积的最小值.【分析】(1)连接C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CF=45°、AD=CD,结合AE=CF可证出△ADE≌△CDF(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DF、ADE=∠CDF,通过角的计算可得出∠EDF=90°,再根据O为EF的中点、GO=OD,即可得出GD⊥EF,且GD=2OD=EF,由此即可证出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过点D作DE′⊥AC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的长度,从而得出2≤DE<2,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四边形EDFG的面积的最小值.【解答】(1)证明:连接CD,如图1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D是AB的中点,∴∠A=∠DCF=45°,AD=CD.在△ADE和△CDF中,,∴△ADE≌△CDF(SAS),∴DE=DF,∠ADE=∠CDF.∵∠ADE+∠EDC=90°,∴∠EDC+∠CDF=∠EDF=90°,∴△E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EF的中点,GO=OD,∴GD⊥EF,且GD=2OD=EF,∴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解:过点D作DE′⊥AC于E′,如图2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4,∴DE′=BC=2,AB=4,点E′为AC的中点,∴2≤DE<2(点E与点E′重合时取等号).∴4≤S四边形EDFG=DE2<8.∴当点E为线段AC的中点时,四边形EDFG的面积最小,该最小值为4.34.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O=CO,OD=OF,∠AOC=∠DOF=90°,然后求出∠AOD=∠CO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OD和△CO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与(1)同理求出CF=AD,连接DF交OE于G,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DF⊥OE,DG=OG=OE,再求出AG,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AD.【解答】解:(1)AD=CF.理由如下:在正方形ABCO和正方形ODEF中,AO=CO,OD=OF,∠AOC=∠DOF=90°,∴∠AOC+∠COD=∠DOF+∠COD,即∠AOD=∠COF,在△AOD和△COF中,,∴△AOD≌△COF(SAS),∴AD=CF;(2)与(1)同理求出CF=AD,如图,连接DF交OE于G,则DF⊥OE,DG=OG=OE,∵正方形ODEF的边长为,∴OE=OD=×=2,∴DG=OG=OE=×2=1,∴AG=AO+OG=3+1=4,在Rt△ADG中,AD===,∴CF=AD=.。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专项练习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b783c8ae53a580216fcfe74.png)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专项练习
1.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
形EFCG ,EF 交AD 于H ,求DH 的长.
2.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上任一点,PE ⊥AB 于E ,PF ⊥BC 于F ,判断
DP 与EF 的关系,并证明.
3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如果△ABE 为等边三角形,那么∠DCE= 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的任意一点,(G与B、C两点不重合),E、F是AG上的两点(E、F与A、G两点不重合),若AF=BF+EF,∠ABF=∠DAE,请判断线段DE与B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
(1) 求证:DE-BF = EF.
(2) 当点G为BC边中点时, 试探究线段EF与G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若点G为CB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写
出此时DE、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典型题(精选)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典型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0d0971cb52acfc789ebc936.png)
一、正方形的性质【例1】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例2】 已知正方形BDEF 的边长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则:BDEF ABCD S S =正方形正方形【例3】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56,点F 在CD 上,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20AE AF AF ⊥=,,则BE 的长为FE D CBA【例4】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若1AG =,2BF =,90GEF ∠=︒,则GF 的长为 .【例5】 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12...n A A A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 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A 5A 4A 3A 2A 1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例6】 如图,正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BD ,的交点,过点O 作OE OF ⊥,分别交AB CD ,于E F ,,若43AE CF ==,,则EF =OFE DC BA【例7】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 ,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对角线BD 于点E ,连接CE ,P 是CE 上任意一点,PM BC ⊥于M ,PN BD ⊥于N ,则PM PN +的值为PNME DC BA【例8】 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一点,求证:AE CE =.EDCBA【例9】 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点,PE BC ⊥于E ,PF CD ⊥于F .求证:AP EF =.F EPDCB A【例10】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MN ∥AB ,且分别与AO BO 、交于M N 、.试探讨BM 与CN 之间的关系,写出你所得到的结论的证明过程.M N CDO B A【例11】 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且ABP ∆为等边三角形,那么DCP ∠=PDCBA【例12】 已知正方形ABCD ,在AD 、AC 上分别取E 、F 两点,使2ED AD FC AC =∶∶,求证: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EHDFCBA【例13】 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AE 、AF 分别与对角线BD 相交于M 、N ,若50EAF ∠=︒,则CME CNF ∠+∠= .NMFEDCBA【例14】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以AB 为边向正方形外作正方形ABE ,CE 与BD 相交于点F ,则AFD ∠=FEDCBA【例15】 如果点E 、F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两点,且BE DF =,你能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吗?并阐明理由.E CDFBA【例16】 如图,正方形ABCD 中,在AD 的延长线上取点E ,F ,使DE AD =,DF BD =.连结BF 分别交CD ,CE 于H ,G .求证:GHD ∆是等腰三角形.3142FE GHCDBA【例17】 如图,过正方形顶点A 引AE BD ∥,且BE BD =.若BE 与AD 的延长线的交点为F ,求证DF DE =.GFEBDA【例18】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AK 、AN 是A ∠内的两条射线,BK AK ⊥,BL AN ⊥,DM AK ⊥,DN AN ⊥,求证KL MN =,KL MN ⊥.K NMLB A【例19】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求证:BE DG =.GC FEDBA【例20】 (2007年三帆中学期中考试)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的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F =,30FDC ∠=︒,求BEF ∠的度数.BDCAEF【例21】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G 是CD 上一点,延长BC 到E ,使CE CG =,连接BG 并延长交DE 于F .(1)求证:BCG DCE ∆∆≌;(2)将DC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 '∆,判断四边形E BG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例22】 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边上一点,3BE =,M 为线段AE 上一点,射线BM 交正方形的一边于点F ,且BF AE =,则BM 的长为 . ABCDEF E 'G【例23】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边AB 、BC 、CD 、DA 上的点,HA EB FC GD ===,连接EG 、FH ,交点为O . ⑴ 如图2,连接EF FG GH HE ,,,,试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⑵ 将正方形ABCD 沿线段EG 、HF 剪开,再把得到的四个四边形按图3的方式拼接成一个四边形.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cm ,1cm HA EB FC GD ====,则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2cm .图3图1图2H DGC FEBAOH GFEDC BA【例24】 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P 、Q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AQ DP ⊥,求证:(1)OP OQ =;(2)OP OQ ⊥.BO D CAQP【例25】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M AD =.MFEDCBA【例26】 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是AB BC ,边上两点,且EF AE FC DG EF =+⊥,于G ,求证: DG DA =G FEC DBA【例27】 如图,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已知MCN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求MAN ∠的度数NMDCBA【例28】 如图,设EF ∥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在DA 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 AD =,EG 与DF交于H ,求证:AH =正方形的边长.HEGCDFBA【例29】 把正方形ABCD 绕着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 与BC 交于点H (如图).试问线段HG 与线段H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GCHF EDB A【例30】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90ADC ∠=︒,l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M ,以腰AB 为边作正方形ABFE ,作EP l ⊥于点P ,求证22EP AD CD +=.lPM FE DC BA【例31】 如图所示,ABCD 是正方形,E 为BF 上的一点,四边形AEFC 恰好是一个菱形,则EAB ∠=______. ABCDEF二、正方形的判定【例32】 四边形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两两相交又形成一个四边形EFGH ,求证:⑴四边形EFGH 对角互补;⑵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EFGH 为矩形. ⑶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则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HEFG DCBA【例33】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⑴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⑵ 若2AED 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OEDCBA【例34】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点D ,AN 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CE AN ⊥,垂足为点E . ⑴ 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⑵ 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M ENCDBA【例35】 如图,点M 是矩形ABCD 边AD 的中点,2AB AD =,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PE MC ⊥,PF BM ⊥,垂足分别为E 、F ,求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MF 为正方形.PMF EDC BA【例36】 如图,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FGH 是内接于ABCD 的正方形,AE a AF b ==,,若23EFGH S =,则b a -=H GFEDCBA【例37】 如图,A 在线段BG 上,ABCD 和DEFG 都是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7cm 和211cm ,则CDE∆ 的面积为GFEDCB A【例38】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1P P ,为正方形内的两点,且11PB PD PB AB CBP PBP ==∠=∠,,,则1BPP ∠=P1PDCBA【例39】如图,若在平行四边形ABCD各边上向平行四边形的外侧作正方形,求证:以四个正方形中心为顶点组成一个正方形.P RQS NM FEDCBA【例40】已知:PA4PB=,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PDCBA。
九年级- 正方形知识点典型例题及练习
![九年级- 正方形知识点典型例题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1157b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4.png)
正方形一、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即: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3)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在两条对角线交点上;对称轴有四条;(4)正方形内任意一点P 到四个顶点的长也满足下列关系: 2222PD PB PC PA +=+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殊四边的中点四边形:ABCDP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归纳: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例题分析例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例2 如图1-3-1,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56,点E 在AD 上,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EC ⊥FC ,∆CEF 的面积是200,则BF 的长是 .例 3 已知E 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AEB S ∆=0.1999,则CED S ∆= .例4 如图1-3-2,正方形ABCD 的边长AB=20,F 为AD 上的一点,连接CF ,作CE ⊥CF 交AB 的延长线于E ,作DG ⊥CF 交CF 于G ,若BE=15,则DG 的长为 .例5 如图1-3-3,正方形ABCD 中,E ,F 为BC ,CD 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BE+DF .1-3-11-3-21-3-3例6 如图1-3-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为AD ,BC 上的两个点,且BF=DE=1,从EF 的中点O 作EF 的垂直平分线,交CD 于G ,则OG = .例7 如图1-3-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E ,F ,G ,H 分别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已知EF//GH ,EF=GH ,(1)若AE=AH=13a ,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和面积;(2)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的最小值.例8 如图1-3-6,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ECD=∠EDC=15°,则AEB ∠= .90.DEC D DE A DE A AD AEB ∆︒''∆∆∠分析:利用旋转将以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得到,再将以为轴对称即可得出度数1-3-41-3-61-3-51-3-81.在正方形ABCD 内有点P ,使∆PAB 、 ∆PBC 、∆PCD 、∆PDA 都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具有这样性质的点是 个2.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E 点在AB 边上,且AE:EB=1:3,那么EFC S ∆= .3.一张边长为6的长方形纸片,按图1-3-7加以折叠,使得一角顶点落在对边上,则折痕长为 .4.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0.31ABP S ∆=,则DCP S ∆= .5.边长为10的正方形,把边长增加同样的长度后,所得面积是625,则边长增加了 .6.如图1-3-8将正方形内接于等腰Rt ABC ∆,如果按照图甲的放法,可求得该正方形的面积是441,如果按照图乙的放法,那么只能放边长为 的正方形1-3-77.如图1-3-9,在面积为1的正方形ABCD 内取一点P ,使PBC ∆为等边三角形,求∆BPD 的面积.8.如图1-3-10,正方形OPQR 内接于∆ABC .已知∆AOR 、∆BOP 和∆CRQ 的面积分别是1、3和1.试求正方形OPQR 的面积.9.如图1-3-11,已知正方形AC 、BD 相交于点O ,BE 平分∠OBA ,CF ⊥BE 与F ,交OB 于G ,求证OE=OG.10.如图1-3-12,点P 在正方形ABCD 内,若PA:PB:PC=1:2:3,求∠APB 的度数.1-3-91-3-101-3-111-3-1211.如图1-3-13,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作直线l ,过,A C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若1AE =,3CF =,则AB 的长度为 .练习12(中,折叠与正方形的性质)如图1-3-14,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经典150例题及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经典150例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09d77f111f18583d05abc.png)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经典150例题及解析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2小题,共156.0分)1.“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有关知识,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2=21,∴a2+2ab+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a2+b2=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2.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ME⊥AM,ME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若AB=12,BM=5,则DE的长为()A. 18B.C.D.【答案】B【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12,BM=5,∴MC=12-5=7.∵ME⊥AM,∴∠AME=90°,∴∠AMB+∠CMG=90°.∵∠AMB+∠BAM=90°,∴∠BAM=∠CMG,∠B=∠C=90°,∴△ABM∽△MCG,∴=,即=,解得CG=,∴DG=12-=.∵AE∥BC,∴∠E=∠CMG,∠EDG=∠C,∴△MCG∽△EDG,∴=,即=,解得DE=.故选:B.先根据题意得出△ABM∽△MCG,故可得出CG的长,再求出DG的长,根据△MCG∽△EDG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如图,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若AC=BD,则四边形EFGH为矩形;②若AC⊥BD,则四边形EFGH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则AC与BD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则AC与BD互相垂直且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解: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故④选项正确,故选:A.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本题考查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4.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A. (,1)B. (2,1)C. (1,)D. (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地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由已知条件得到AD'=AD=2,AO=AB=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D'=AD=2,AO=AB=1,∴OD'==,∵C'D'=2,C'D'∥AB,∴C'(2,),故选D.5.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解:(1)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2)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3)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4)S1=a2,S2=b2,S3=c2,∵a2+b2=c2,∴S1+S2=S3.综上可得,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有4个.故选D.根据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应用勾股定理,可得a2+b2=c2.(1)第一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2)第二个图形中,首先根据圆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半圆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3)第三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4)第四个图形中,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此题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6.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3,E为OC上一点,OE=1,连接BE,过点A作AF⊥BE于点F,与BD交于点G,则BF的长是()A. B. C.【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GAO≌△EBO,得到OG=OE=1,证明△BFG∽△BO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3,∴∠AOB=90°,AO=BO=CO=3,∵AF⊥BE,∴∠EBO=∠GAO,在△GAO和△EBO中,,∴△GAO≌△EBO,∴OG=OE=1,∴BG=2,在Rt△BOE中,BE==,∵∠BFG=∠BOE=90°,∠GBF=∠EBO,∴△BFG∽△BOE,∴=,即=,解得,BF=.故选A.7.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G为CD边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边的延长线于E点,对角线BD交AG于F点.已知FG=2,则线段AE的长度为()A. 6B. 8C. 10D. 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AB∥CD,进而可得出△ABF∽△G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2,结合FG=2可求出AF、AG的长度,由CG∥AB、AB=2CG可得出CG为△EAB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求出AE的长度,此题得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CD,AB∥CD,∴∠ABF=∠GDF,∠BAF=∠DGF,∴△ABF∽△GDF,∴==2,∴AF=2GF=4,∴AG=6.∵CG∥AB,AB=2CG,∴CG为△EAB的中位线,∴AE=2AG=12.故选D.8.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E在边AB上,BE=4,过点E作EF∥BC,分别叫BD,CD于G,F两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fd4a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e.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练习题题目1
一块房地产开发商计划在一块长方形土地上建造一个正方形小区。
已知土地的长为100米,宽为80米。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该土地合适建造正方形小区吗?为什么?
回答:该土地合适建造正方形小区。
因为正方形的特点是四边相等,正好适应了土地的长和宽两个方向。
2. 若建造正方形小区,该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小区的面积是多少?
回答:若建造正方形小区,该正方形的边长应为80米。
小区的面积是80米×80米=6400平方米。
题目2
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回答:正方形的对角线具有以下特点:
- 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乘以√2;
- 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两个等边直角三角形。
题目3
在一个正方形中,顶点A的坐标是(3,2),顶点B的坐标是(7,2),请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回答:根据顶点A和B的坐标,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为4。
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单位。
题目4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求其边长和面积。
回答:已知周长为36,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边长应为9。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为9乘以9,即81平方单位。
题目5
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9,求其周长和对角线长度。
回答:已知面积为49,可以求得边长为7。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所以周长为28。
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乘以√2,所以对角线长度为7乘以√2。
正方形对角线计算法(经典例题)
![正方形对角线计算法(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c595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9.png)
正方形对角线计算法(经典例题)正方形对角线计算法 (经典例题)
介绍
正方形是一个常见的几何形状,由四条相等的边组成。
在解决正方形问题时,对角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公式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
勾股定理表达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对于正方形来说,对角线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即正方形的边长。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s*,对角线的长度为 *d*,那么根据勾股定理有:
*d* = √( *s*^2 + *s*^2 )
示例
假设有一个正方形,边长为 6cm,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对角线的长度:
*d* = √( 6^2 + 6^2 )
计算得出的结果是:
*d* = √( 36 + 36 ) = √72 ≈ 8.49cm
所以,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约为 8.49cm。
总结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其中对角线的长度等于正方形边长乘以根号2。
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决类似的正方形问题。
请注意,该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且对角线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正方形。
在其他几何形状的问题中应使用相应的公式。
检查井正方形算量例题
![检查井正方形算量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3bb8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1.png)
检查井正方形算量例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检查井正方形算量是指根据检查井的尺寸和布设情况,计算出检查井的面积和材料用量的过程。
在城市建设和管网工程中,检查井作为管线的重要节点,起着连接、检修和调节管线的作用。
正确计算检查井的尺寸和用量是保障管线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检查井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正方形,而正方形检查井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下面我将以正方形检查井为例,介绍如何进行正方形检查井的算量。
我们需要了解正方形检查井的尺寸和布设要求。
一般来说,正方形检查井的尺寸是指其长宽高的尺寸,由设计要求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正方形检查井的面积,即正方形底面的面积。
我们需要计算正方形检查井所需的各种材料。
正方形检查井的建造通常需要水泥、砂、砖等材料。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泥的用量、砂的用量和砖的用量等。
接着,我们需要分析正方形检查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正方形检查井的基础施工、墙体砌筑、顶板浇筑等环节,以确保检查井的质量和稳固性。
我们需要进行施工设备和人力资源的计划。
在正方形检查井的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挖掘机、水泥搅拌机、砖瓦机等。
也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正方形检查井的算量涉及到检查井的尺寸计算、材料用量计算、施工工艺分析和工程施工计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正确计算和规划,可以确保正方形检查井的建造质量和安全性,为城市管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此文200字,是否需要继续撰写】第二篇示例:检查井正方形算量,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一项工作。
检查井是指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设置的用于检查和清理管道的设施,它们通常是正方形的,需要通过算量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检查井正方形算量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一个实际的计算示例。
我们需要理解检查井的结构特点。
一般情况下,检查井由井底、井壁和井盖三部分组成。
长方形和正方形典型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d4127ba417866fb94a8e02.png)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
竹篱笆最少长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3.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原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
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宽比长短4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正方形的典型基本图形
![正方形的典型基本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d64514d5ce2f0066f5332251.png)
正方形的典型基本图形(1)1、知识回顾:⎩⎨⎧____为对称中心中心对称性:____轴轴对称性:__条对称正方形的对称性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C 上,求证:BE=DE3、将上题用文字概括为一个命题: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PE ⊥AD ,垂足为E , PF ⊥CD , 垂足为F ,求证:EF =BP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边的中点,AC 与BE 相交于点F ,连接DF 。
(1)在不添加点和线的前提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连接AE ,试判断AE 、D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延长DF 交BC 于点M ,试判断BM 与MC 的数量关系。
NC BA变式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BE 并延长BE 交AD 于点F ,若oBEC 60=∠,求∠DFB 的度数。
变式2:在正方形ABCD 中,点M 、N 在分别在AB 、BC 边上,交对角线于点E 、F ,若∠MDN=600, 求:∠BEM+∠BFN 的度数。
中考题型: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 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 .(1)求证:△AMB≌△ENB;(2)①当M 点在何处时,AM+CM 的值最小;②当M 点在何处时,AM+BM+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3)当AM+BM+CM 的最小值为 13+时,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 AF、DE相交于点G,E、F为BC、CD的中点,求证:①AE=DF;②AE⊥DF变式1:若E、F不为BC、AB的中点,但AF=BE,以上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变式2:若E、F分别在BC、AB的延长线上,且CE=BF,以上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作出图形,证明结论);5、求证: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被正方形截得的两条线段相等6.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点F 在AB 上,且AF=BE,DF 交AE 于H, (1)请写出线段AE,DF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2)如图,在HD 上有一点M,使HM=HA ,点O 为MC 的中点,请给出线段DH 与DO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将直线FD 沿射线AE 方向平移,交线段AB 于N,交AE 于I,交CD 于K,是否存在DI=DC,若存在,请求出DKA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微专题:正方形中的典型模型问题
![15.微专题:正方形中的典型模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b7013a5ef7ba0d4a733bff.png)
*微专题:正方形中的典型模型问题◆模型一正方形对角线交点处含一直角的问题一、通过全等转化求重叠部分的面积【教材P63实验与探究拓展】1.(2017·秦皇岛海港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a,O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A1B1C1O绕点O旋转,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第1题图变式题图【变式题】将5个边长都是2cm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点A,B,C,D分别是四个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二、证明相关线段长度的等量关系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C上,且∠EOF=90°.(1)求证:OE=OF;(2)下列结论:①AE=BF;②BE+BF=AD;③AE2+CF2=2OE2.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模型二正方形内部含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3.(2017·石家庄新华区期末)如图,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与BF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AD=OE;④S△AOB =S 四边形DEOF.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模型三含一外角平分线问题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的中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变式题】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过B作BG⊥AE于G,延长BG 至点F使∠CFB=45°.(1)求证:∠BAG=∠CBF;(2)求证:AG=FG.参考答案与解析 1.14a 2 【变式题】4cm 2 2.(1)证明:∵BD ,AC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OB =OC ,∠EBO =∠FCO =45°,∠BOF +∠FOC =90°.∵∠EOF =∠EOB +∠BOF =90°,∴∠EOB =∠FOC .在△EOB 和△FOC 中,⎩⎪⎨⎪⎧∠EBD =∠FCO ,BO =CO ,∠EOB =∠FOC ,∴△EOB ≌△FOC (ASA),∴OE =DF .(2)解:①②③3.B4.证明:如图,取AB 的中点H ,连接EH .∵∠AEF =90°,∴∠2+∠AEB =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AEB =90°,∴∠1=∠2.∵E 是BC 的中点,H 是AB 的中点,∴BH =BE ,AH =CE ,∴∠BHE =45°.∵CF 是∠DCG 的平分线,∴∠FCG =45°,∴∠AHE=∠ECF =135°.在△AHE 和△ECF 中,⎩⎪⎨⎪⎧∠1=∠2,AH =EC ,∠AHE =∠ECF ,∴△AHE ≌△ECF (ASA),∴AE=EF .【变式题】(1)证明:∵BG ⊥AE ,∴∠AGB =90°,∴∠ABG +∠BAG =90°.∵∠CBF +∠ABG =90°,∴∠BAG =∠CBF .(2)证明:如图,过点C 作CH ⊥BF 于H 点.∵∠CFB =45°,∴CH =HF .∵AG ⊥BF ,CH ⊥BF ,∴∠AGB =∠BHC =90°.在△AGB 和△BHC 中,⎩⎪⎨⎪⎧∠AGB =∠BHC ,∠BAG =∠CBH ,AB =BC ,∴△AGB ≌△BHC ,∴AG =BH ,BG =CH =HF .∵BH =BG +GH ,∴BH =HF +GH =FG ,∴AG =FG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如图4.6-2,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BF平分∠EBC
交DC于F,求证:BE=AE+CF.
解析证AE+CF=BE,可以把AE与CF相接,证其与BE相等.
证明延长EA到G,使AG=CF,连结BG.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AG=∠C=90°.
∴△GAB≌△FCB.
∴∠GBA=∠FBC.
∠G=∠BFC.
又∵AB∥CD.
∴∠BFC=∠ABF=∠EBA+∠EBF.
又∵BF平分∠EBC,
∴∠EBF=∠FBC.
∴∠GBA=∠EBF.
∴∠G=∠BFC=∠EBA+∠EBF
=∠EBA+∠GBA
=∠EBG.
∴BE=GE=AG+AE=CF+AE.
点击思维
例2 如图4.6-3,已知锐角△ABC中,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交点为O,求证:(1)EC=BG;(2)EC ⊥BG.
解析易证△EAC≌△BAG,可得EC=BG,∠AEC=∠ABG,于是可证∠EOB=∠EAB
证明 (1)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AC=AG,
∠EAB=∠GAC=90°,
∴∠EAB+∠BAC=∠GAC+∠BAC.
即∠EAC=∠BAG,
∴△EAC≌△BAG.
∴EC=BG.
(2)由(1)知:△EAC≌△BAG,
∴∠AEC=∠ABG.
又∵∠1=∠2,
∴∠ABG+∠2=∠AEC+∠1=90°.
∴∠EOB=∠EAB=90°∴EC⊥BG.
点评若把例题中,∠BAC为锐角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两结论仍能成吗?如果成立试证明之.
例3 如图4.6-4,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AH⊥BC,交EG于M,垂足为H,求证:EM=MG.
解析 (思路一)过E作AG的平行线交AM延长线于K,连接KG,证明四边形KEAG是平行四边形行即可.
(思路二)
可证E,G到AM的距离相等即可
证法一如图4.6-4
过E作EK∥AG,交AM的延长线于K,连
结GK.
∴∠KEA+∠EAG=180°.
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EAB=∠GAC=90°.
∴∠EAG+∠BAC=180°.
∴∠KEA=∠BAC.
∵AH⊥BC.
∴∠BAH+∠ABC=90°.
又∵∠EAK+∠BAH=90°.
∴∠EAK=∠ABC.
又∵AB=AE,
∴△KEA≌△ABC.
∴EK=AC,又AC=AG.
∴EK=AG.
∴四边形EAGK是平行四边形.
∴EM=MG.
证法二分别过E,G作AM的垂线,垂足为P、Q,
在正方形GACF中,
AG=AC,∠GAC=90°.
∴∠GAQ+∠CAH=90°.
又AH⊥BC.
∴∠CAH+∠ACH=90°.
∴∠GAQ=∠ACH.
又∠GQA=∠AHC=90°.
∴△GQA≌△AHC.
∴GQ=AH.
同理可证:EP=AH.
∴EP=GQ.
又∵∠PME=∠GMQ.
∠EPM=∠GQM=Rt∠.
∴△EPM≌△GQM.
∴EM=MG.
学科渗透
例4 如图4.6-6,已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EF⊥AE,CF平分∠DCG,求证:AE=EF.
解析可取AB中点M,连结ME,证△AME≌△ECF
证明取AB中点M,连结ME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DCB=90°.
又E为BC中点,
∴AM=BM=BE=EC.
∴∠BME=45°.
∴∠AME=135°.
又CF平分∠DCG.
∴∠ECF=135°.
∴∠AME=∠ECF.
又∵AE⊥EF,
∴∠FEC+∠AEB=90°.
又∵∠BAE+∠AEB=90°.
∴∠FEC=∠BAE.
∴△AME≌△ECF.
∴AE=EF.
中考巡礼
例5 (200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如图4.6-7,已知P点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
分别是垂足,求证:AP=EF.
证明连结AC交BD于O,连结PC.
在正方形ABCD中,
BD⊥AC,BD平分AC.
∴PA=PC.
又∵PE⊥CD,PF⊥BC,∠DCB=90°.
∴四边形PFCE是矩形.
∴EF=PC.
∴PA=EF.
考点正方形性质,矩形性质和判定
例6 (2001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如图4.6-8已
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O点作OE⊥OF,
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则EF等于
[ ] A.7 B.5 C.4 D.3
解易证△AOE≌△BOF,△EOB≌△FOC.
∴AE=BF,BE=FC.
∴EF2=BE2+BF2=32+42.
∴EF=5.
故选B.
考点正方形性质,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