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下:
① 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86 扫一扫, 有惊 ②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喜哦!
③ 质量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例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O2+Ca( OH)2 === CaCO3↓+ H2O
式 2X +Y === 2Z 知,反应中 X 、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涉及相对分子质量时, 一定要考虑化学式
前的计量数, 而涉及质量时, 无需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故正确答案选 C。
5. 【答案】 B
6.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 X 的化学式为 O2。故正确答案选 B。
7. 【解析】设 2.8gA 完全反应需 B 的质量为 x。则:
【题干】 0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少
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点燃
【题干】 02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可读作()Biblioteka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九上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复现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1、弄清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3、知道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初步懂得控制或调节pH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1、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色,使酚酞试液____色;碱的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色。

2、酸溶液呈酸性,根本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____。

碱溶液呈碱性,根本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______。

【同步导学】活动一:用化学的方法鉴别两瓶浓度不同的白醋1、设计试验方案,将你的试验方案写下来。

2、与同学们交流、对比你的方案,确定一种最佳方案进行试验。

3、将你的试验结果向同学们展示,并及时反思。

思考交流:①能不能用石蕊或酚酞试液来鉴别这两种溶液?②两瓶溶液在组成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③两瓶溶液的酸性强弱程度一样吗?归纳总结:(1)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______,所以它们都显酸性,只是它们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不一样(即H+的浓度不一样)。

故不能用石蕊、更不能用酚酞来鉴别浓度不同的两种白醋,只能用pH试纸来鉴别它们。

(2)浓度较大的白醋,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的数量较多,_____较强;浓度较小的白醋,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的数量相对较少,_______较弱。

巩固加深:设计一个实验,将两瓶不同浓度的石灰水区分开。

活动二: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度(pH)1、认识pH试纸①每小组一本pH试纸,仔细观察,特别要注意标准比色卡上数字和颜色条的对应。

②阅读p119页虚线框中的内容,熟记溶液pH测定的方法。

2、阅读P119页中试验内容,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将白醋、石灰水分别稀释多次,分别测定它们的pH。

也可选择你感兴趣的其他物质(如洁厕剂、蒸馏水、橘子、牛奶、牙膏等),并把测量结果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⒈了解质量守恒定律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⒊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教材第五单元重难点知识 【课堂导学】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⒉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⒊化学反应前后的“一定不变”,“一定改变”,“不一定改变”⑶不一定改变:分子 不一定变,元素的 不一定变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⒈书写原则:① ②⒉书写步骤:[ 一写、二配、三标(注)]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以2H 2+O 2 点燃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粒子(分子或原子)数比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积之比)⒋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2H 2O 为例)读法:⑴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⑶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O 2↑ 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知识点3 化学反应类型⑵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 一定改变 ⑴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的 不变;元素 不变 微观:原子的 、 、 不变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已复习)①化合反应:由 或 物质生成 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 反应物生成 或 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 和一种 反应,生成 单质和另一种 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相互交换 ,生成另外 的反应 ⒉氧化还原反应在CO +CuO 高温Cu +CO 2 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观察微观具体化学反应的模型,学生能用微观的视角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温故知新1.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解成,原子又成新的。

2.托盘天平的使用: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处,若不平,调节);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物质量= 质量 + 质量);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质量守恒定律(一)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阅读教材P111“探究”中的方案一,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分析并思考:1.实验现象①加热铜粉,粉末颜色由变为;②铜粉加热前后天平。

2.实验结论铜粉加热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交流讨论小气球的作用是。

(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阅读教材P111“探究"中的方案二,分组实验,分析并思考:1.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用砂纸打干净的铁丝,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塞好橡胶塞。

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

1(2)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进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4)比较m1和m22.实验现象①铁丝表面出现色物质;②溶液由色逐渐变为;③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天平。

3.实验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任务二:归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阅读教材P112,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归纳: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客观事实。

2.能从质和量的角度说明一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6.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二. 基础扫描:1、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的质量总和。

(2) 理解: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质量不断地减少,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mg 铁丝在ng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为(m+n )g ;C.10g 的水和5g 的蔗糖混合后得到15g 蔗糖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A+B=C+D 中,如果ag 的A 和bg 的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之和≦(a+b )g例2、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实验室里盛装NaOH 试剂瓶瓶塞都是橡皮塞,原因是玻璃中的SiO 2会发生2NaOH+SiO 2=X+H 2O 的反应,生成的X 会把玻璃粘在一起无法打开。

反应式中X 的化学式为 。

例3、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 、B 、C 三种物质各30g ,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为35:33 B .变化后待测物A 的质量为5gC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 .C 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是A 、B 、D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1、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①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③该反应中的生成物 (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2、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KNO 3 B.Cl 2 C. H 2 D. NaOH3、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时,不小心把金属钠掉到水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经过探求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响后质量添加了,由此得出反响前后质量不守恒。

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熄灭金属,发现反响前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响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

那么在化学反响中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呢?我的猜想是: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响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小于,等于〕【活动探求一】探求效果一:经过实验探求,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依据课本P92方案一的操作要点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白磷熄灭,发生少量,放出少量的。

(2)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后。

(3)天平。

【剖析与结论】天平,反响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填〝<〞〝>〞或〝=〞)反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点燃【表达式】磷(P)+氧气(O2)-----协作与讨论1?1.该实验整集体系为什么要在密闭条件下停止实验?假设有漏气将会发生怎样的结果?2.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气球假设未回缩能否停止称量?3.该实验中,瓶底为什么要放细沙?目的是什么呢?4、玻璃管有何作用?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活动探求二】2.依据课本P93方案二的操作要点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铁钉外表掩盖一层色物质,溶液由色变为色。

(2)两次称量,天平。

【剖析与结论】反响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填〝<〞〝>〞或〝=〞)反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表达式】铁(Fe)+硫酸铜(CuSO4) ------铜(Cu)+协作讨论2:1、该实验为何不在密闭的装置中停止实验?2、经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一定能失掉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吧?【课堂练习】:1、10克水加热后沸腾,变成10克水蒸气,此变化契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预习案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74-P77,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测试题:1、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结论的是()A. X由四种元素组成B. X是化合物C. X中有水D. X不稳定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4、在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R中,R的化学式是 ( )A. NOB. N2C. N2O3D. NH35、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为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探究案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探究五】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1、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可以推知物质的元素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一、教材分析: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

本单元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各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课题3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与关系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的应用,是学生学习何尝的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化学反应表达式。

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利用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实验能力参与到本单元的实验探究和学习中来。

从定性到定量来分析化学反应,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宏观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突破“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意义”这一难点,并使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化学方程和解题步骤。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用它解释有关问题2、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四、重点、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2、全面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五、学法指导1、通过探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2、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通过多举实例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的能力。

4、通过多样化训练,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六、课时分配课题一 2课时课题二 1课时课题三 2课时复习 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测定,从宏观、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学习重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知识准备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特征。

合作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2.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有无变化。

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小组汇报 P91 表格内容。

【学生阅读】P9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产生新物质,而原子的、、不变。

【教师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 。

实验5-1的现象:反应表达式:实验5-2的现象:反应表达式:【小组讨论】P93 讨论。

【小组展示、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阅读】P93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及质量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原子质量⑧分子种类【当堂训练】P95 1.(2)2.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知识准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五个不改变宏观 ______不变________不变微观 ________不变________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变二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变二、化学方程式阅读教材93页到94页,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需要知道、、。

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明化学反应中和;(2)表明化学反应进行需要的;(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教师点拨】化学方程式中质与量的关系质方面:量方面:【讨论交流】完成P94讨论【当堂训练】1.下列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B.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C.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D.表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状态2.化学方程式↑+↑OHOH22222通电的正确读法:宏观:;微观:;量的角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4课时.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4课时.doc
FeCh+NaOH—
三、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表明反应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说出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①质的关系②量的关系
读出以上化学方程式
一、复习巩固:
学生完成巩固习题
二、激趣导课:前面的学习我 们知道了能用化学式来表示 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但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以上式 子明显不符合,怎样与出正确 的反应方程式呢?引出课题
1、书写原则
2、书写步骤
①②配平……
③在等号上方注明反应条件(若有多个反应条件,可将△注在下方) 生成物中的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用"t”标明(右反应物中也有气 体则不标)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生成物中的不溶性固体用“标明(若反应 物中也有不溶性固体则不标)
写儿个反应方程式:注意各个步骤到位
H2O2—H2o—KC103—KMnO4—NaOH+CuSO4—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是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把方程 式配平就是好方法。
心田中学流程导学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班次
111 112
教者
付仕其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序号
4 3
教学内容
化学方程式二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学会从质和量的关系读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学会正确的计算格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熟练的主计算技能
重点难点
计算格式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课前知识积累】1.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二、自主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猜想】①②③。

【阅读】课本P92,93探究。

【结论】【反思评价】1.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注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参加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猜想】。

【实验探究】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5和5-6,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5-5 实验5-6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

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交流讨论】为什么所有化学变化都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呢?【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A、14gB、8gC、20gD、16g2.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碱式碳酸铜受热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5.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 、Y 、Z 、Q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 .X 中未测值为零D .若Q 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7.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如何识别酸和碱【学习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从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知道酸和碱的含义。

3、能记住一些常见的原子团,知道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课前准备】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电离?氯化钠(NaCl)在溶于水时可电离产生_______和_______离子。

3、什么叫离子?试举例说明。

4、虽然在生活我们可以品尝或接触一些含有酸或碱的物质,但化学家从不用品尝和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酸或碱,怎样识别酸和碱才科学呢?【同步导学】活动一:认识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1、在实验桌上找到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牢记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2、观察两种石蕊试纸试纸的颜色,记住把醋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在两种试纸上,试纸颜色的变化。

3、阅读P118“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体会科学发明的过程。

4、思考交流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中的溶质是什么?你了解它们的配制过程吗?②石蕊试液和石蕊试纸与碳酸溶液、白醋、澄清的石灰水发生的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③除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石蕊试纸,你还知道那些酸碱指示剂?④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归纳总结:(1)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醋酸变_______色,蓝色石蕊试纸遇醋酸变______色,红色石蕊试纸遇石灰水变_____色。

(2)像石蕊或酚酞这样,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

(3) 石蕊和酚酞跟酸和碱作用,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活动二:试验探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1、阅读P116的试验探究内容,明确试验的目的。

2、制定试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课题1第2课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课题1第2课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出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情景导入1.导语: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C +O 2=====点燃CO 2 2KClO 3=====MnO 2加热2KC l +3O 2↑ 4P +5O 2=====点燃2P 2O 5 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3Fe +2O 2=====点燃Fe 3O 42H 2+O 2=====点燃2H 2O能简捷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回答)第三个选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③C+O 2=====点燃CO 2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自学知识模块一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课本P96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知识模块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阅读课本P96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以木炭燃烧为例) 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C+O2=====点燃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C +O2=====点燃CO212 ∶16×2 ∶ 12+16×212 ∶32 ∶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对于4P+5O2=====点燃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计算过程如下:4P +5O2=====点燃2P2O531×4∶16×2×5∶(31×2+16×5)×2124∶160∶28431∶40∶71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

第五单元导学案范文

第五单元导学案范文

一、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右图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子_____________新物质所以说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原子的质量_______ 〖拓展〗质量守恒中变现出的“不变”、“改变”、“可能改变” 不 变 原子种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原子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种类 可能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二、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 教学点1: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右图。

3、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提供的信息):宏观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方程的具体含义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NO :25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编制: 李荣智 审核:班级: 姓名: 组别: 课时:2课时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能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能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

【教具准备】:分解重新组合聚合22CO O C 点燃====+“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点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 2 ===== CO 2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⑴质:______和_______在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量:每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____个碳原子和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知识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知识网络】1、定义一、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读3、实验探究4、明确5、质量守恒的原因1、定义二、化学方程式 2、表示的意义3、读法 【知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读3、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2)假设与猜想:a 、 b 、c 、(3)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一、方案二,实验5-1,补充实验【补充实验】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甲) (4)反思与解释:以上探究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结论与假设猜想中的 (填字母)相符4、明确 【(1)(2)填“是”或“不是”,(3)(4)填“等于”或“不等于”】(1)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物的总质量 (2)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3)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4)反应物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5、质量守恒的原因(五、二、一)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2、读法举例:2H 2 + O 2 ==== 2H 2O 为例)练习:3CO + Fe 2O 3 (氧化铁)===== 2Fe + 3CO 23、表示的意义练习:1、已知2A + B ==== C + 2D,Ar(A)=80,Ar(B)=70,Ar(C)=50,则Ar(D)是多少?2、已知3A + 2B ==== 2C + D ,若m A :m B =3 :4 ,m C + m D = 140,则m B 为?3、已知A 2 + 3B 2====2C,把C 的化学式用A 、B 表示。

【作业布置】 1、P 94讨论2 (写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P 96习题3点燃高温碳酸钠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知道如何检查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的方法。

【知识重、难点】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知识网络】1、书写原则 (1)写式子2、书写步骤 (2)配平(3)注明“标注”和“条件” 3、题型变化 (4)检查正确与否【知识要点】 1、书写原则 2、书写步骤 (1)写式子 (2)配平方法a 、最小公倍数法举例: P + O 2 ----------P 2O 5 练习: Al + Fe 3O 4 ---------- Fe + Al 2O 3b 、观察法(从复杂入手,逐步推导)举例: CO + O 2 -------- CO 2 练习: CO + Fe 2O 3 --------- Fe + CO 2c 、万能配平法(以 CaCO 3 + HCl --------- CaCl 2 + H 2O + CO 2 ↑为例)解题步骤:第一步:依次设定系数(常按由左自又的顺序依次设定为a 、b 、c 、d ……)第二步:找出相关的原子种类,并列方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第三步:联立方程,并求解(假设a=1) 第四步:将结果写到化学方程式中解题过程:例: CaCO 3 + HCl ---------- CaCl 2 + H 2O + CO 2 ↑解:第一步:aCaCO 3 + bHCl --------- cCaCl 2 + dH 2O+ eCO 2 ↑第二步: Ca a = c ①C a = e ② H b = 2d ③ O 3a = d + 2e ④ Cl b = 2c ⑤第三步: 假设a=1代入①得:c=1;代入②得:e=1;把c=1代入⑤得:b=2;把b=2代入③得:d=1;把a=1,d=1代入④得:e=1。

所以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即化学计量数)为:a=1,b=2,c=1,d=1,e=1。

第四步: 写入化学方程式得 1 CaCO 3 + 2 HCl ====== 1 CaCl 2 + 1 H 2O + 1 CO 2 ↑ (注意:写化学方程式时1常省略,如: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练习:① C 2H 5OH + O 2 ====== CO 2 + H 2O② KClO 3 ===== KCl + O 2↑③ Fe 2O 3 + CO ===== Fe + CO 2(3)注明“标注”和“条件”(注意:“↑”“↓”1、只标生成物; 2、标在右边)①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

举例:1、CO + O 2 ==== CO 2 2、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0 + CO 2 ↑3、P + O 2 ===== P 2O 5②“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但是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举例:1、Na 2CO 3 + Ca(OH)2 ==== CaCO 3↓ + 2NaOH 2、Fe + CuSO 4 ==== Cu + FeSO 43、2FeCl 3 + Fe ==== 3FeCl 2点燃 高温点燃点燃 点燃 高温点燃MnO 2加热 高温(4)检查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的方法a、检查该化学方程式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是否存在b、检查化学式的书写是否正确c、检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d、检查是否配平e、检查“标注”和“条件”是否正确练习:上册课本P99习题43、题型变化(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举例:上册课本P99习题5解题步骤:第一步:依次找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元素种类(以下简称“元素种类”)第二步:依次找出反应物中相应元素的原子个数(以下简称“反”)第三步:依次找出生成物中相应元素的原子个数(以下简称“生”)第四步:求差值(差值=︱反—生︱)第五步:求未知物质中相应元素的原子个数(原子个数= 差值÷系数)解题过程:练习:①3Cu + 8HNO3 ===== 3Cu(NO3)2 + 2X + 4H2O②4K2Cr2O8 ====== 4K2CrO4 + 2R + 3O2 ↑【中考链接】1、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

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 C3H5N3O9 ======= 12CO2 + 10H2O + 6X + O2(1)X的化学式是(2)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2、自主能力测评P45拓展延伸第2题(1012班)自主能力测评P50中考链接第3题(1011班)【课外作业】以下化学反应是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习过的,请你们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4)点燃氢气:(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镁在空气中燃烧:(7)铝在氧气中燃烧(或“铝在空气中被氧化)(8)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9)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溶于水中(10)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分解反应(1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15)氧化汞受热分解:(16)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置换反应(17)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8)碳酸钠与盐酸反应:(19)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0)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2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知识重、难点】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理解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知识网络】一、解题依据:两点课题 3利用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四点(见优化设计P 60) 化学方程式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六点 的简单计算 四、解题步骤 (见课本P 100例题1) 五、常见题型 四种 【知识要点】 一、解题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计算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一定值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因此必须书写正确,并且一定要配平,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的量是不正确的。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出的质量比是纯净物间的质量比,所以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3、当题目给出量的单位不统一时,一定要换算成统一单位。

4、解题时认真审题分清题意,找出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发生了什么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需进行哪些换算,该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通过分析整理得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的解题。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5、没有统一的单位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计算 四、解题步骤 (见课本P 100例题1) 五、常见题型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举例:课本P 100例题1、2练习:课本P 102习题52、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比,推求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的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或其它有关的量 举例:(优化设计P 61智3)6.4g 的某物质R 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 + O 2===== 2CO 2 + 4H 2O , 则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R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 燃烧生成了7.2g H2O ④R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练习:(1)(优化设计P 60轻4)根据化学方程式A + NaOH=====B + H 2O 推断,B 、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 、12B 、18C 、22D 、40 (2)(优化设计P 61智2)在化学反应2A + B 2 ====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A 和8gB 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A 、9gB 、11gC 、12gD 、14g3、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略)4、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略)【课外作业】1、课本P 102习题6;2、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0C 时分解:2NaHCO 3 ===== Na 2CO 3 + 2H 2O +CO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