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及地位

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作为其中重

要内容之一的中医护理学,历史更为久远。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他们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早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然而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却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出现了具有护理涵义的多种名称。例如“将护”、“侍候”、“侍疾”等。因此,在当时虽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专业,却不能否定护理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中国的护理学专业开始是由西方传入,一直以来形成了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这种护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民的健康护理需要。于是人们便对散于各种医学着作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整理、研究,现已逐渐升华为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护理学中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并充分完善自己,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服务于人类,在中医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发展史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及地位

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作为其中重

要内容之一的中医护理学,历史更为久远。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他们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早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然而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却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出现了具有护理涵义的多种名称。例如“将护”、“侍候”、“侍疾”等。因此,在当时虽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专业,却不能否定护理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中国的护理学专业开始是由西方传入,一直以来形成了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这种护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民的健康护理需要。于是人们便对散于各种医学著作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整理、研究,现已逐渐升华为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护理学中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并充分完善自己,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服务于人类,在中医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发展史

❖ 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医 护理系 ,招收大专生。
❖ 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 医药大学护理系招生 。
❖ 200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 中医学招生(护理方向硕士)。
编辑版ppt
29
中医护理的现状
1、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Biblioteka Baidu的发展方向
2、中医护理的效果渐渐得到肯定
❖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编辑版ppt
25
七、明代时期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贡献
《温疫论》--世纪性传染病因卓越创见
消毒隔离 预
防接种 饮食卫
编辑版ppt
23
六、宋金元时期
❖ 《太平圣惠方》----服药的方法 ❖ 《饮膳正要》----食、养、医结合 ❖ 《脾胃论》----辨证施护 ❖ 《保生要录》-----社区保健 ❖ 《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护理 ❖ 《卫济宝书》-----外科护理
❖ 《外科精义》-----外科护理
编辑版ppt
24
孙思邈
编辑版ppt
35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白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他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壁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国际护理学在理论体系、教育和实践方面存在差异。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国际护理学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国际护理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也可以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在全球 化背景下,中医护理学和国际护理学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护理学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04
中医护理学在现代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中医护理学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问题、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脱节问 题以及人才短缺和培养机制不完善等 挑战。
机遇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力度加大,中医护理学将迎来更多的 发展机遇和空间,如政策扶持、资金 投入、国际合作等。
中医护理学的创新与突破
创新
中医护理学将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和方法,如开展中医特色护 理、发展中医康复护理等,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目录
• 中医护理学起源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与优势 • 中医护理学在现代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未来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起源
古代中医护理
古代中医护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 们已经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养生,提倡“ 治未病”的理念。
古代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注重个体差异和疾病的特殊性。
状况,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护理。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古代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所以护理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紧紧相连,护理学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七分养”的科学内涵。随着祖国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的总结、研究与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大至经历了以下九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时期(远古)

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拼挣中,必然会遭到外界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草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最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跌仆损伤部位进行抚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最原始的按摩术。为了避免暴雨雷击及野兽的袭击,他们过着“六巢而居”的生活;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作衣;他们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治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例如《史记·补三皇本记》说:“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样便出现了药物的内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骼、甲壳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

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

二、夏至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022年学习资料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022年学习资料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1、-《黄帝内经》-关于《内经》-饮食护理-生活起居-心理护 -疾病护理-中医护理技术
2、《神农本草经》-药物性能和功效-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护理理论-药物护理-护理技术-急救护理-辨证施护-•服用《桂-熏洗法、-自缢汤》-药物灌肠-法等-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医疗体育奠-基人-4、华佗-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一一(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1、孙思邈-其人-其书-对护理的贡献
1医德高尚-2重视妇、儿科的护理-3重视食疗-(4饮食护理-5生活起居-孙思邈-6用药护理-7精神调养-● 8老年人养生-,9护理技术首创细葱导尿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1、能复述中医护理学的概念。-·2、能明确各历史阶段著名医家的著作、护理观点及有关中医护-识记-理理论与 术。-·1、能慨述中医护理发展的沿革。-·2、能明确中医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理解-•3、能明确中医护理学 务范畴。-教学目标
一定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幼,弱-残,中青年健康的等人群,加以照 和指导-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和维护、促进-人们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中医护理学
古老-年轻-一、中医护理学
医药起源阶段-中医护理的起源阶段-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中 护理学成熟阶段-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女二、申医护理学发展过程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2、了解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3、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 《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4、熟悉《千金方》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2024/4/6
医学课件
1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护理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三、中医护理的展望
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
2024/4/6
医学课件
33
1、提高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提高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国际交流水平
3、现有护理人员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
4、拓宽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
5、与国际护理接轨、完善整体护理的内容
2024/4/6
医学课件
34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趋势
◎师资培养的改革。
◎课程的重组与整合,并逐渐走向规范。
2024/4/6
医学课件
16
华 佗
2024/4/6
医学课件
17
五禽之戏
2024/4/6
医学课件
18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2024/4/6
医学课件
19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医护理 《脉经》 《肘后救急卒方》
2024/4/6
医学课件
20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突出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体 现了中医护理个性化的特点。
融合现代科技
中医护理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如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提升中医护理的科技含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代表人物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李时中 、张仲景等,他们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融合中西
中医护理学在近代发展中,积极吸收和融合 了西方医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实践创新
近代中医护理学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 和总结临床经验,为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实 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术交流
近代中医护理学在发展中,积极开展学术交 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科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 展。
03
合作研究
中医护理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越来越多,各国学者通过共同开展
研究,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交流成果与影响
促进全球健康护理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交流成果表现在促进了全球健康护理的 发展,为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护理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性。
丰富和完善现代护理学体系
文献记载与传承
中医护理学的早期发展也体现在相关文献的记载和传承上。古代医家通过著书 立说等方式,将护理实践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发展史

第一章绪论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及地位

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作为其中重

要内容之一的中医护理学,历史更为久远。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他们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早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然而中医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却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出现了具有护理涵义的多种名称。例如“将护”、“侍候”、“侍疾”等。因此,在当时虽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专业,却不能否定护理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中国的护理学专业开始是由西方传入,一直以来形成了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这种护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人民的健康护理需要。于是人们便对散于各种医学着作的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整理、研究,现已逐渐升华为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护理学中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并充分完善自己,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服务于人类,在中医护理学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起源
总结词
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详细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开始形成,人们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同时,一些医学著作开始出现,如《黄帝内经》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护理 知识,如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
秦汉时期中医护理起源
总结词
中医护理体系的初步建立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中医护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医护理体系初步建立,包括饮食护理、起居护理、 药物护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出现了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医官和护士,中医护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总结词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完善发展
VS
详细描述
元明清时期,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得到了进 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一时期,中医护理 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强调人体与自 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倡预防为主、治疗 为辅的护理原则。同时,中医护理技术也 得到了丰富和创新,如推拿、针灸、拔罐 等。
近现代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发展
总结词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现代化
详细描述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兴起,中医护理理论体系也逐步现代化。这一时期,中 医护理开始与现代医学护理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同
时,中医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
03 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发展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起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起源

中医护理学的起源阶段(夏──春秋时期)

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社会时期,由于⼴⼤奴⾪的⾟勤劳动,产品⽇益增多,⼈们为了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已经提倡讲究卫⽣,在个⼈卫⽣⽅⾯,夏商两代的⼈们已有洗脸、洗⼿、洗澡等习惯。《礼记》:“头有疮则沐,⾝有疡则浴”。“鸡初鸣,咸盥漱”。“五⽇燂汤清浴,三⽇具沐”。

分 类认 识

饮⾷卫⽣⽅⾯指出:“饮⾷必时”。不吃腐败⾷物,主张饮⾷与四时季节相适应。“春多酸、夏多苦、秋多⾟、冬多咸”等。强调饮⾷不节、起居失常、劳逸失度等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环境⽅⾯◆商周时期,⼈们对卫⽣预防知识有所提⾼,改善了环境卫⽣的措施。

◆在《周记》、《礼仪》、《诗经》等书中载有许多除⾍灭⿏的⽅法。

药物⽅⾯◆《礼记》、《⼭海经》记载了⼀百余种药物,有关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功效、采摘及使⽤⽅法等。在治疗疾病⽅⾯,涉及到内、外、妇、眼、⽪肤等科的30多种疾病。在预防⽅⾯,提到了防疫、防蛊、防夭、防⽪肤病、防外科病、防脏腑病等。在药物的使⽤上,已采⽤内服、外⽤两⼤⽅法。

◆另外,商代,伊尹创制了汤液,标志着⽅剂的诞⽣。

传染病⽅⾯◆传染病在周代称疠疾。◆《左传》载有关于“国⼈逐狗”,以防狂⽝病。并记有:“⼟厚⽔深,居之不疾”和“⼟薄⽔浅……其恶易觏”,说明当时已知⽔、⼟等居住条件与⼈体健康有关。

遗传学⽅⾯《礼记》载:“三⼗⽈壮,有室”。《周礼》载:“男三⼗娶,⼥⼆⼗嫁”。⼜载:“礼不娶同姓”。《左传》载:“男⼥同姓,其⽣不蕃”。蕃:聪明也。这些见解都很科学,保障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情志致病⽅⾯《周礼》认识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刺激,能损伤⼈体脏腑机能,导致疾病。“百病怒起”、“忧郁⽣疾”。可见,已经意识到精神因素对⼈体发病的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发展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发展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发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与专科护理开始全面发展

时期。东晋葛洪的《肘后救急方》是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伤科等的总论述,书中广泛涉及了护理要求。另外,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主要阐述了病源学,同时也论述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如外科、妇产科护理等。可见在中医护理学方面已有了一套较全面的论述。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而将自己的两部著作冠以“千金”,《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主要有:

1.高尚的医德;

2.重视妇、儿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3.重视食疗。

4.重视着养生。

5.重视生活起居,预防疾病。

6.重视用药护理。

总之,两部《千金方》不仅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为中医护理

学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外台秘要》与病情观察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对于临证护理中的病情观察很有创见。如对黄疸病的观察曾指出:“每夜小便里浸少许帛,各书记日,色渐退白则瘥。”即用白帛每夜浸在病者的小便里以染色,然后按日期顺序记录下来,对比每日帛上黄色之深浅,以此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如果黄色渐退为白,则表示病愈。这一记载,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验观察法,也说明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有了简单的护理记录。另外,还注意到了消渴病人的尿是甜的,并对消渴病治疗采取饮食疗法和生活起居禁忌的调护。

出现了食疗专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唐代出现了几部有关饮食疗法和护理的专著。其中孟诜的《食疗本草》收录了可供实用又兼有治疗作用的瓜果、蔬菜、米谷、鸟兽、虫鱼以及加入制品等200余种,系统总结了食疗治病之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都切合实用,对中医营养学及饮食护理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见于《礼记·曲礼》中的“ 三世医学”。
整理课件
8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 有饮食卫生。
整理课件
9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 --现代注射术雏形
整Hale Waihona Puke Baidu课件
10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史记·补三皇本记》: “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整理课件
15
《黄帝内经》
• 《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 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 和养生等问题。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新阶段
•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各81篇 。在护理方面涉及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 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及部分护理技术等内容
点,一是对脉象的系统归

《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末 年张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 整理后被分为《伤寒论》、 《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 外感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 病为主。是我国最有影响的 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成就: 开创辨证施护先河。
整理课件
18
• 《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首创六经辨证,提出八 法护理,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 为辨证施护开创先河。

我国中医护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中医护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中医护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中医护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中医护理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等各个不同阶段。在护理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前,医、药、护三者一统于庞大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呈现医中有护、药中有护、医护合一的明显特征。然而,未独立发展的事物并不是不存在,也不是不发展的,在汗牛充栋的中医经典医籍中,记载有许多护理知识的内容和属于中医护理范畴的论述,并由此可发现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轨迹[1]。

1 中医护理的四个时期

1.1 中医护理的萌芽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与自然界中猛兽与疾病的斗争中,自发的形成了疗伤治病和护理的感性认识[2]。如《史记·补三皇本记》说:“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样便出现了药物的内服,经过无数次的误食和中毒以后,人类才逐渐懂得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食之中毒,哪些植物无毒,可以充饥,进而初步掌握了一些选择和区分食物的知识,实现了最早的饮食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

1.2 中医护理的理论形成《黄帝内经》(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古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该书同时也论述中医护理学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起居调理,心理养生护理,部分疾病护理、用药护理及部分护理技术等。尤其是《内经》的正邪学说,比十九世纪英国的南丁格尔提出的学说要早2千多年,南丁格尔指出:“只有病人的自身能力才能治愈伤病”。“在任何情况下,护理都是帮助病人,使他处于最佳状态,以便他的自身能力去更好地治疗他的疾病”。这两种学说是一致的。《内经》奠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和“塞因塞用”的反护原则,而且还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医籍的护理精华,结合实践确立了临床护理学和辩证拖护的原则。如他以六经、脏腑辨证,提出包括理、法、方药、护一体的辩证施护原则。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但有丸、散、膏、丹等服药护理,还有洗、浴、熏、滴耳、吹鼻等外用药护理。他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辩证施护重要内容。张仲景确立的辩证施护原则,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三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华佗等对护理理论体系的确立也有很大的贡献。如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创造的“五禽戏”,至今仍广泛应于护理实践。

向纵深发展时期从晋到五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中医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一书,深入阐明了脉理,将脉、证、护相结合,把脉象归纳为28种,为中医护理观察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对各种病证从病因、病理到治疗护理等内容描述得有相当的深度。如在“漆疮候”中提到:“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毒……”。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疾病与过敏体质的关系,为后世提出共物过敏及进敏试验打开了思路。晋唐医学兴盛,最重要表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名著中。这本书不仅是医学的巨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书中有护理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内容。他很重视医德,强调未病先防。“避瘟”篇中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很详细的记载。

高潮时期宋元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兴起,给中医学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元时期,战争频发,疾病流行,客观促进了各医家的学术研究,涌现出金元四大医家。随着医学的分科,护理学也由纵深向高潮发展,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出,如《圣济总录》的“诸风”专著中,对中风的急救、开关、预防已有详细记载;宋代张锐《鸡峰普济方》中,根据水肿起始部位的特征,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给相应的施护;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还记载一位瘀血痰积的病人,先通过精心护理,后以药治愈的例子,强调了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发展尤为迅速。如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护理上重视扶正祛邪;治疗上重视内治外治相结合。如李迅的《集验背祖方》、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著作,对外科疾病的辩证、护理、用药等都有系统的论述。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杨子建的《十产论》,

详细记载了横产、碍产、倒产等各种难产及助产法。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对妇科常见病及孕期、分娩及产后护理都作了详细论术。

儿科: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病的辩证施护都有独特的创见。刘�P的《幼幼新书》,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视和护理,对小儿脐风以烧灼脐带预防之法为世界之首创。

发展新趋势时期继宋元护理学高潮时期之后,明清时期的中医护理又出现了新发展趋势。李进珍《本草纲目》的产生,赵学敏《本草拾遗》等著作的出现,人痘接种法的推广,温病学及护理的发展均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李时珍是药学家,他不但能医和药,而且也会护。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详细记载了16世纪前的护理经验,为后世研究饮食、服药等护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了对温病采用察舌、验齿以辨别斑疹、白的护理方法。同时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外感热病的发展途径和传变规律。根据卫气营血四个发展阶段作为辩证施护的纲领,是明清护理发展一大成就。叶氏对老年病强调:“颐养功夫,寒喧保暖,摄生尤当加意于药饵之先”和饮食应“薄味”,力戒“洒肉厚味”等防护知识。在护理技术方面,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将初病人之衣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的蒸气消毒法。到清代,已知温热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的物理降温等方法。在养生护理方面,清代钱襄《待疾要谱》,是我国最早一本养生专著;流传民间的“十叟长寿歌”表达十位百岁老人延年益寿,防病防老的经验,是一本具有中国持色的保健常识。

从医护不分到形成中医护理专业队伍中医护理发展到清代,虽趋向成熟时期,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长期处在医护不分的状态,使中医未能形成一支专门的护理队伍。

建国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1、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

目前,在全国XXXX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

2、中医临床护理逐步发展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

3、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已初具规模从50年代开始,为了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开办了中医护士学校、中医护士班。直到XXXX年,全国已有7所中医护士学校,在25所中医药学校中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据统计,XXXX年上述学校培养了1513名护士。80年代中期,南京、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