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脉象形成的原理

合集下载

实验四切脉方法及常见脉象的体会

实验四切脉方法及常见脉象的体会

气血不足脉象细弱或无力;气滞或血淤脉象细涩而不畅 气盛血流薄疾,脉洪滑数;阳气升腾,脉浮而大
二、实验原理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氣,肺朝百脈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統血 肝藏血,主疏泄 腎藏精,精化氣、化血,為人體陰陽之本
二、实验原理
2.诊脉部位
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四、实验方法
脉象要素八个特征
脈位——脈動顯現部位的淺深 至数——脉搏跳动的频率 脈長——脈動應指的軸向範圍長短
浮脉、沉脉 平脉、数脉、迟脉 长脉、短脉
脈力——脈搏的強弱
实脉、虚脉
四、实验方法
脈寬——脈動應指的徑向範圍大小 流利度——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
脈道寬大——大脉 脈道狹小——細脉 脈來流利圓滑——滑脉 來勢艱難,欠流利——涩脉 脈管繃緊——弦脉 脈管弛緩——緩脉 促、结、代脉
四、实验方法
總按——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 單按——分別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重點體會
某一部脈象特徵
舉(浮取或輕取)——用指輕按在皮膚上 按(沉取或重取)——用指重按在筋骨間 尋——指力從輕到重,從重到輕,左右前後 推尋,以尋找脈動最明顯的特徵
四、实验方法
体会最佳脉象:通过运用上述指法取得最佳 指感时,体会和辨别脉象的频率快慢、力度 的强弱、部位的深浅、脉体的大小等形态特 征,以判断脉象的名称。

中医诊断学第4章

中医诊断学第4章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8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9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实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末页

第页

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
4、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 手背。
5、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背侧。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第三节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曾 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 分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 迟、数、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 《回溪脉学》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 领,较为实用。而本教材则根据位、数、 形、势四个方面和八个要素的变化和相 兼,归类为八。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3、迟脉类: 迟脉与缓脉、涩脉、 结脉以至数缓慢而相类,故均列 入迟脉类 、
4、数脉类: 数脉与疾脉、动脉、 促脉以至数快速而相类,故均列 入数脉类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5、虚脉类: 虚脉与细脉、微脉、 短脉、代脉以其脉动应指无力相 类,故均列入虚脉类 。
6、实脉类: 实脉 与滑脉、长脉、 弦脉、紧脉以其脉动应指有力相 类,故均列入实脉类 。
对于这些陋习,古代的先贤早已深刻批判过。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 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后 一诊,无非是一种诊断中比较巧 妙的方法罢了,作为一个好医生 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必 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这一项。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医疗条 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 证地对待。

脉诊图文详解

脉诊图文详解
脉诊
精选课件
1
切诊
脉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
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精选课件
2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沉脉 伏脉
缓脉 濡脉
脉率分类:迟脉 数脉 疾脉
脉均匀度分类:促脉 结脉 代脉
常见病脉分类
脉力度分类:虚脉 实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大脉
细脉 弱脉 微脉
精选课件
脉流利度分类:滑脉 涩脉
脉长度分类:长脉 短脉 动脉26
二、正常脉象
精选课件
27
切诊
平脉的特征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 气下(足):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切诊
精选课件
8
2、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蹊
❖ 意义: ❖ 寸口——候脏腑病变。 ❖ 趺阳——候胃气。 ❖ 太溪——候肾气。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第四节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脉诊

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

中医诊法学-----第四章切诊第一节脉诊

中医诊法学-----第四章切诊第一节脉诊

中医诊法学-----第四章切诊第一节脉诊

第四章切诊

第一节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心、脉与脉象的关系

(二)气血与脉象的关系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

二、诊脉部位和方法

(一)诊脉部位

(二)诊脉方法

(三)诊脉注意事项

三、构成脉象的要素

(二)脉位

(三)脉率

(四)脉形

(五)脉势

(六)脉律

四、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二)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

五、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六、脉象类比和相兼

(一)相类脉比较

(二)相兼脉

七、诊妇人脉和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二)诊小儿脉

八、脉诊的临床运用

(一)脉象的真假和从舍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九、真脏脉

十、研究进展

(一)脉象的客观化检测与分析(二)脉图的基本生理意义(三)脉诊的实验研究(四)脉图的临床应用(五)脉诊研究前景展望

附:二十八脉分类比较表

附篇

附一脉象图述

一、指压一指感趋势图

二、脉宽图

三、脉长图

四、脉波图

第二节按诊概述

一、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一)按诊的手法

(二)体位的选择

(三)按诊的临床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一)按额部

(二)按头颈部

(三)按胸胁

(四)按脘腹

(五)按肌肤

(六)按腧穴

三、研究进展

(一)中医腹诊的研究(二)有关腧穴按诊的研究

(三)耳部信息诊断法研究

(四)按诊研究的展望

附篇

1. 动悸

2. 诊尺肤

3. 按二阴

第一节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心、脉与脉象的关系

脉象是机体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心、脉是脉象形成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脉象形成的动力,血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两者是形成脉象必不可缺的脏器。

(二)气血与脉象的关系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心脏的搏动离不开气血的供养,气血盈亏直接影响脉道的充盈度。血在脉管中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血液不溢于脉外全靠气的固摄,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有赖气的调节。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脉诊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脉诊
73
《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䗪虫 将去;冬日在骨,䗪虫周密”
⑼昼夜 白昼脉象偏浮而有力,夜间脉象偏沉而细缓 ⑽地理 东南方地势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偏数 西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致密紧缩,故脉象多沉实 2007-X-1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平脉生理变异的是 A.瘦人脉常浮 B.婴儿每分钟脉搏可达 120 次 C.饭后脉多缓而乏力 D.运动员脉缓而有力 答案:C
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疾、促、动 虚脉类:虚、细、微、代、短 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 3.迟脉类: ⑴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临床意义】寒证、邪热结聚 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
77
⑵伏脉: 【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 搏动的部位隐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 【临床意义】主里证,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 ⑶牢脉: 【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积(瘕?) 失血、阴虚而见牢脉:病情危重 ⑷弱脉: 【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而软 【临床意义】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74
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 1.浮脉类: ⑴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浮如水漂木”“毛脉” 【临床意义】表证、虚证;生理性浮脉 脉浮有力:邪盛而正气不虚 脉浮而无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 脉浮无根:久病体虚,阳气虚衰,虚阳外越 ⑵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 波涛汹涌 【临床意义】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夏令之平脉” ⑶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无力而软,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 显 【临床意义】虚证、湿困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

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4)细脉
①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 应指明显。 理解: 脉道狭小, 指感清晰明 显,按之不 绝。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③脉理分析 营血亏,无以充脉则细;气不足,无 以鼓脉必软。 湿遏脉道则细且缓。故细脉不得概言 为虚。
2018/7/21
第五章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4.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5.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5)代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一止, 止有定数, 良久方来。 理解: 歇止有规律, 时间长, 伴有脉形、 脉力不匀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 仆损伤等病 证。 ③脉理分析 脏气衰微,或突然惊恐,或跌仆损伤,气滞 血瘀,均可致脉气不续,而致脉有歇止。
中医诊断学

【脉诊:浮脉】

【脉诊:浮脉】

【脉诊:浮脉】

脉学篇

总论

脉诊,又称拿脉,把脉,切脉,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搏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中医基础-脉诊

中医基础-脉诊

中医基础-脉诊

一.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①心脏搏动(动力)

②气血运行(基础)

③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肺主气,助心行血;脾主统血,固摄血液;肝主疏泄,通畅血脉;肾可藏精,化血)

(二)脉诊的部位

①三部九候法:即遍诊法,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

②三部诊法:首见于张仲景,即诊人迎(胃气)、寸口(十二经)、趺阳(胃气)三脉,也有加太溪脉(肾气)

③寸口诊法:

原理:一是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是“脉之大会”;

二是肺朝百脉,寸口脉气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状况;

三是此处脉易暴露,切按方便

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三)脉诊方法:

时间:清晨未进食最佳,实际中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

也可;切诊的时间至少一分钟,以3-5分钟为宜

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同一水平,直腕,手

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

指法: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以右手切按左手;

①手指定位和布指:诊脉下指,用中指定关,接着食指按存

脉,无名指按尺脉。三指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诊体。

②单按和总按:三指同按为总按,目的是总体体会三部九侯

脉象;用单指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为单按;临床上两者配

合使用

③举按寻:诊脉时运指力以探索、辨别脉象的指法;(举即

用指轻按皮肤;按即用指重按筋骨间;寻即渐变

指力来寻脉最明显的特征)

二.脉象

(一)

脉位:脉管的浅深

至数:脉搏的频率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脉搏的强弱

脉诊

脉诊

用较重的力触按至筋骨——“按法”(“沉取”、“重取”)
4)循法 指用指端沿脉道的轴向上下指指移动的诊脉法体会脉动长短和 脉来势的虚实
5)推法 指端对准脉道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微微推动,体会 脉率快慢, 脉搏 的力量和趋势
4、平

调息切脉, 一呼一吸谓一息 正常情况下,一息脉跳四次(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钟 16~18次,每次 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每分钟72~ 80次)。 医生切脉时,须调匀呼吸,用呼吸去计算病人脉搏的 至数,虚心冷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指下
(五)虚 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 按之空虚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临床意义】主虚证。
【脉 理】 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 血不足以充于脉,则脉道空虚 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
(六)实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 按均有力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临床意义】 主实证。
【脉 搏, 有力。
(四)数 脉
【脉象特征】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比平人多一至 ”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临床意义】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 理】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
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医学课件】脉诊


肌肉



筋骨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五脏六腑
气血
肺朝百脉
心 肺
手太阴肺经(太脉渊会穴太渊) ( 脉会太渊)
食气入胃 脾气散精
水谷精微 浊气归心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3.寸口分候脏腑
寸——心
寸——肺
左手 关——肝
右手 关——脾
尺—肾(阴)
尺—肾(阳)
寸关尺的定位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
寸关尺三部总长一寸九分(5cm)
桡骨茎突
桡骨茎突内侧-----关(六分) 关前------------寸(六分) (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 关后------------尺(七分)

脉象形成的原理PPT课件

脉象形成的原理PPT课件
诊脉的部位
遍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二)脉诊的方法
时间:以清晨为佳,总之以环境安静,气血平和为宜。 体位:正坐可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
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布指: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
指呈弓状,指头平齐,以指腹切脉体,三指布指 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举寻按: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曰举,又曰浮取或 轻取;用力不轻不重曰寻,又曰中取;用重力切 按筋骨间曰按,又曰沉取或重取。 平息:脉诊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的一 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 五十动:切脉必候五十动以上,以了解有无结代,并 借以保证不草率从事。
4、流利度 示意图

浮 中 沉
脉 Slippery pulse
如Baidu Nhomakorabea盘 走 珠
脉象特点: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 主 病: 痰饮 食积 实热等
示意图
动脉



中 沉

←寸 关 尺→

脉象特点:脉形短如豆,滑数见于关部 主 病:痛,惊
示意图

脉 Uneven pulse








脉象特点: 往来艰难, 涩滞不畅 为轻刀刮竹,病蚕食叶

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

第六单元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一、脉象形成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二、诊脉部位

(一)寸口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二)寸口诊法的原理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便于诊察

(三)其他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

3.仲景三部诊法

三、诊脉方法

(一)体位——前臂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二)医生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1.选指:指目诊察,三指平齐,略呈弓形,约呈45°

2.布指:中指定关布指的疏密

3.运指

(1)举法:用较轻的指力(“轻取”或“浮取”)

(2)按法: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重取”或“沉取”)

(3)寻法: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

(4)总按:三指同时用力

(5)单诊: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

(6)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三)平息

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

(四)切脉时间

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

四、脉象要素

(一)四要素

1.脉位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浅深、长短。正常脉搏的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1)脉位表浅者为浮脉。

(2)脉位深沉者为沉脉。

(3)脉搏超越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

(4)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脉诊(1)

脉诊(1)
沉细而弦—— 阴虚阳亢或虚寒
29
“浮”“沉”论
1、正虚——“浮”“沉”论 正虚轻——脉沉无力 正虚甚——脉虚大、洪数、浮散,沉取必无力 虚甚至脱——脉沉微而绝 2、六淫外袭——“浮”“沉”论 寒邪外袭——“浮”“沉”均见 温邪外袭——“浮”“沉”均见,但沉不至底 因此,不能以脉之“浮沉”断“表证”。那 表证
沉弦——肝郁气滞,或为悬饮;
弦而洪数——阳盛,主热症;
弦细而沉——阴盛,主寒症;
弦大无力——虚证;
弦细而数——阴虚火旺;
沉细而弦——阴虚阳亢
48
(11) 紧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2、脉理:气血为寒束或邪阻不能畅达,或阳气、 阴血不足,不能温养血脉而拘急敛束
3、主病:主寒、痛、宿食和虚寒 4、脉理阐微与主病:
1)寒邪:寒袭表、里,气血不得畅达,经脉拘急而紧 2)邪阻:宿食、阴浊阻闭气机,经脉失阳气之温煦 3)阳虚水停:
49
(11) 紧脉
浮紧——
风寒在表,为阳郁之象;
沉紧——
寒伤于里,主寒、主痛;
紧而迟——
紧而数——

热或为伤寒
紧而滑——
紧而涩——
宿食吐逆
气血郁结
50
(12) 芤脉
切诊
1、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2、脉理:亡血、失精、阴液耗伤,脉道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有关。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具体分析脉象形成的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主血,其充在脉”;《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心脏搏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相应,并受心脏气血的影响。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视作心脏的功能状态。心阳概括了心搏加强,心率加速,气血运行加快,精神情志兴奋等功能状态;心阴概括了心搏减弱,心率减慢和精神情志宁静、抑制等功能状态。当心气旺盛,血液充盈,心阴心阳调和时,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谐有力,脉象和缓从容,均匀有力。反之,可以出现脉象的过大过小,过强过弱,过速过迟或节律失常等变化。同时心神不宁、情绪激动亦可引起脉象动数无序等变化。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与脉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衔接,形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功能上亦相互依存和协调,故称为“心之合”。《灵枢.决气》言脉的生理功能是“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说明脉不仅是运行气血的必要通道,尚有约束和推进血流顺从脉道运行的作用,是气血周流不息,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因此,脉的功能状态能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对脉象的影响以气的作用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脉的“壅遏营气”则有赖于气的固摄,心搏的强弱和节律亦赖气的调节。具体地说,是宗气的“贯心脉而行血气”的作用。宗气聚于胸中,虚里(左乳下心尖部)搏动状况,可以作为观察和判断宗气盛衰的一个重要标志。脉象与虚里搏动的变化往往一致,所以宗气盛衰亦可在脉象上反映出来。若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或虚豁而无力;气滞或血瘀,可以出现脉象细涩而不利;气盛血流薄疾,则脉多洪大滑数;阳气升腾则脉浮而大;气虚下陷则脉沉而细等。

有关脉象的形成与气血的关系,李闻言在《四言举要》中作了简单的概括:“脉乃血脉,血之府也,心之合也,…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谊,气如橐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这段论述对学习和研究脉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整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关系亦很密切。

肺主气,司呼吸。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由于气对血有运行、统藏、调摄等作用,所以,肺的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加快则脉率亦随之急促;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搏亦难以维持,因而前人亦将脉搏称为脉息。另一方面,“肺朝百脉”的功能将肺气与血脉的功能紧密联系。当呼吸匀和深长时,脉象一般呈流利盈实;呼吸急迫浅促,或肺气壅滞呼吸困难时,脉象多呈细涩。总之,肺气对脉率、脉形都有影响。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脉象中的“胃气”,在切脉时可以感知,主要在切脉的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脉中的胃气虽可看作脾胃运化功能的反映,但实际上更直接地反映了全身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以脉有胃气为平脉(健康人的脉象),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临

床上根据胃气的盛衰,可以判断疾病预后的善恶,故又有“脉以胃气为本”之说。

肝藏血,即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可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起脉象的变化。如肝失条达,脉道拘束,故切脉指感如按琴弦;肝阳上亢,血随气逆,脉象弦大有力。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若精血衰竭,虚阳浮越则脉象变浮,重按不应指,此属虚大中空的无根脉,提示阴阳离散、病情危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