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脉象形成的原理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 切诊

中医诊断学 切诊

第四章切诊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脉诊是切按病人一定部位的脉搏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第一节脉诊脉诊即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身体某些特点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一)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1、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2、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心气所主宰,并为宗气所推动宗气的推动——贯心脉而行气血3、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础1、脉道通利——脉为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2、气血液充盈,运行——气血运行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若气血充足,则脉象和缓有力;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无力;气滞血瘀,则脉象滞涩而不畅。

(三)脏腑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1、肺主气,司呼吸,肺脏通过“肺朝百脉”的联系和参与宗气的生成而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即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2、脾胃收纳、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决定着脉象“胃气”的有无;脾主统血,保障血液在脉管内循行而不溢于脉外3、肝藏血,既能调节循环血量,又可促使气血运行畅通无阻4、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根,也是脉象之根;而肾精可以化血,是血液生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脉诊的部位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2、三部诊法诊寸口脉——候脏腑诊人迎脉——保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多运用于寸口无脉,或危重病人3、寸口诊法又称“气口”或“脉口”,位于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

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即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候(肘端)为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1、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之处,十二经脉之气汇聚于此,故称为“脉之大会”2、肺朝百脉,因而寸口脉气能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状况,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反映宗气的盛衰。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

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

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

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脉诊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脉诊
第六章 脉诊 概述
目录 一.脉象形成原理及临床意义 二.脉诊部位、方法、注意事项 三.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生理特征及变异 1.脉象原理及意义: 脏器: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均由心气主宰,并由宗气推动 基础:气血运行 保证:五脏协同;肾为脉之根 2.脉诊部位:
70
⑴三部九候诊法(遍诊法) 出自《素问·三部九侯论》 上为头、中为手、下为头,各部又分天地人三候 通过局部动脉的变化来提示相应部位、经络、脏腑发生的病变 ⑵人迎、寸口诊法 出自《灵枢·终始》,人迎-体表,寸口-脏腑 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 外格:人迎>4 寸口切大而数,危象 内关:寸口>4 人迎,危象 ⑶仲景三部诊法:多用于无寸口脉或危重病人 寸口脉候脏腑,跌阳脉候胃气,太溪脉候肾气 寸口脉微而跌阳脉尚有力:胃气尚存,尚可治 ⑷寸口脉诊法 “独取寸口”的理论,经《难经》的阐发,到晋·王叔和的《脉经》确立 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真脏脉
82
1.定义: 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 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2.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败脉歌》: 雀啄连连,止而又作;屋漏水留,半时一落; 弹石沉弦,按之指搏;乍疏乍密,乱如解索; 本息末摇,鱼翔相若;虾游冉冉,忽然一跃; 釜沸空浮,决无根脚;偃刀坚急,循刃责责; 转豆累累,如循薏仁;麻促细乱,其脉失神; 败脉十种,自古以闻,急救下药,必须认真。 3.分类: ⑴无胃之脉:偃刀脉、转豆脉、弹石脉— —应指坚搏;邪盛正衰,病重 ⑵无神之脉: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散乱无序;脾肾阳衰,神气涣散,将死 ⑶无根之脉: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 釜沸脉:三阳热极,阴液枯竭 鱼翔脉、虾游脉: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2.有神 指脉象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势)。 3.有根 指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反映肾气之充足。 尺脉候肾,一是尺脉有力,一是沉取不绝。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二) 脉象的生理变异 1.季节: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2.情绪: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 其脉沉缓或迟……。 3.年龄:儿童脉小数;青年脉平滑;老人 多弦硬……。 4.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 手背。 5.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背侧。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4.按脉势分类
(1)虚脉
①脉象特征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 之空豁,应指松软。 亦是无力脉的总称。 理解: 脉力较弱,可分两类: 一是宽大无力类如芤脉、 散脉; 二是细小无力类如濡脉、 弱脉)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③脉理分析 气虚不足以鼓其脉,故脉来无力; 血虚不足于充其脉,故按之空豁。
第五章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4.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5.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四、脉象要素:(位、数、形、势) 1 、脉位 —— 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深 浅,如浮/沉。 2、至数——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 、脉长 —— 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 短,如长/短。 4 、脉宽 —— 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 小(粗细),如洪/细。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医学课件】脉诊


肌肉



筋骨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肺主气 朝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应指
脉搏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肝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1、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 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 (桡动脉),又称气口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 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 种诊察方法。
• 左手
心(君火) 肝(木) 肾(水) 阴、血、精
右手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原理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

脉诊

脉诊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 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28
脉率分类 数脉
2、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里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 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 ” “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久病出现实脉,预后不良—孤阳外脱的先兆。
39
切 诊
(11) 滑脉
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应指 圆滑。
《脉经》:“ 与数脉相似。 ”
40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2、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
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显滑象。
2)主食积: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47
切 诊
(15) 弦脉
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濒湖脉学》:“ 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 绰如按琴瑟弦。”
特点:脉管细、脉力强、两端绷紧, 触手点长。
48
脉的紧张度分类 弦脉
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疼痛 、痰饮、 或为胃气衰败,或老年健康者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 疾等多见弦脉。 弦而软,其病轻
29
切 诊
(5)洪脉
1、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滔滔 满指,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诊家正眼》:“ 洪脉极大,状若洪水, 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 来盛似波澜。”
30
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
2、临床意义:主阳明气分热盛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

脉象形成的原理PPT课件

脉象形成的原理PPT课件
诊脉的部位
遍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二)脉诊的方法
时间:以清晨为佳,总之以环境安静,气血平和为宜。 体位:正坐可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
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布指: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
指呈弓状,指头平齐,以指腹切脉体,三指布指 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举寻按: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曰举,又曰浮取或 轻取;用力不轻不重曰寻,又曰中取;用重力切 按筋骨间曰按,又曰沉取或重取。 平息:脉诊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的一 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 五十动:切脉必候五十动以上,以了解有无结代,并 借以保证不草率从事。







脉图
•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脉位表浅,如水漂木
•主 病:表证,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 感病初期,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
示意图
散脉







脉象特点:散漫无根,至数不齐 主 病:正气耗散,脏腑之气将绝
示意图
芤脉

浮 中




脉象特点: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 病:失血,伤阴
沉 脉 Deep pulse
示意图



中 沉


脉象特点: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位深在,如石投水
主 病: 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示意
伏脉

浮 中 沉
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 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象

脉象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18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9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实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管理资料】脉象形成的原理汇编

【管理资料】脉象形成的原理汇编

2、脉 率
示意图
浮 中 沉
迟脉
一息
脉象特点:来去极慢,一息三至 每分钟六十次以下
主 病:寒证,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缓 脉 Moderate pulse
示意图



中 沉

一息


脉象特点:一息四至,常缓脉 来去从容和缓 病缓脉 来去弛缓 怠缓
主 病:脾胃虚弱,湿证
示意图 数 脉 Rapid pulse
•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 现在临床上大致认为:左寸候心,左关
候肝胆,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两尺 候肾。
(一)诊脉的部位
诊脉的部位
遍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二)脉诊的方法
时间:以清晨为佳,总之以环境安静,气血平和为宜。 体位:正坐可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
如 盘 走 珠
脉象特点: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 主 病: 痰饮 食积 实热等
示意图
动脉



中 沉

←寸 关 尺→

脉象特点:脉形短如豆,滑数见于关部 主 病:痛,惊
示意图

脉 Uneven pulse








脉象特点: 往来艰难, 涩滞不畅 为轻刀刮竹,病蚕食叶
主 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浮脉与沉脉 长脉与短脉
2、对举法: 迟脉与数脉 滑脉与涩脉 紧脉与缓脉
虚脉与实脉 洪脉与微脉
四、相兼脉及主病规律
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 构成的脉象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中医脉论之脉象成因

中医脉论之脉象成因

中医脉论之脉象成因(一)人中日月2018-08-02要抓住脉象产生的原因或许从标题就能知道这一课题必然不短,但是请不要担心。

脉学的基本核心内容都已经被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基本拿下了,现在要谈的二十四论只不过是剩下的小喽啰而已。

我们不能因为敌人数量多就临阵逃脱,否则到了凯旋论功行赏时我们只能徒有羡鱼情啦。

二十四脉是指比较常见、有明显特点、能作为辦证线索的二十四种脉象。

当然脉象远不止这二十四种情况,指望只学习这一论就能把整个脉法学好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反对用背通脉诀的方法来学习脉法的原因。

脉有太多种情况了,不可能背的完,当然也不需要背。

只要抓住了脉法的核心,别说二十四脉,就是二百四十脉那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而脉法的核心有两部分,第一是脉的组成,第二是脉的圆运动,两部分都说过了这里再强调一下。

《四圣心源・寸口脉法》:“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

气血周游,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脉由气血组成,脉的情况在根本上是由脉中气血两者相互协调决定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任何脉象,要先分析脉中气血的情况。

这里的气血为阳气和阴血,这与肝中之血和肺中之气是不一样的。

肝血和肺气本身就是血和气的不同组合,而在脉象中我们要开始学会把阳气和阴血分开来思考。

阳性升浮,阴性沉降,抓住阴阳的特点,那思考由阴阳构成的脉象就会变得简单。

脉法的第二个核心部分是圆运动,两手脉犹如一气以圆在运动,左手脉气血升浮,右手脉气血降沉,左右手把脉象衔接成一个圆的整体。

在研究脉象时,务必要把脉的情况放回到圆运动中去思考,这样便于迅速找出病的根源,处方定药也才能做到快、准、狠。

了解脉的组成和脉象圆运动之后,数量众多的脉象就只是一些虾兵蟹卒二已。

倘若抓不住脉的核心,脉象就会是密集的僵尸,倒下一批又会起来一大批。

且罢,不多言下篇我们直奔主题。

(五)脉之大小人中日月2018-08-07脉之大小大脉:指下大,来盛去衰小脉:指下小,细面微长《濒湖脉学》并没有论述大小脉,上面大脉的描述来自洪脉,小脉来自微脉。

脉象——精选推荐

脉象——精选推荐

脉象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牢脉的脉象为()A.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B.三部举按均有力 C.脉长而弦硬D.沉取实大弦长 E.推筋着骨始得2.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与痰饮有关()A.滑脉 B.弦脉 C.促脉 D.结脉 E.濡脉3.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气滞血瘀 B.血少 C.湿阻 D.伤精 E.气瘀4.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5.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A.散脉 B.芤脉 C.虚脉 D.浮脉 E.革脉6.下列哪项不可见迟脉()A.寒邪凝滞 B.阳气虚衰 C.阳虚阴盛D.邪热内结 E.阴虚内热7.脉来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唯重取始得,是()A.沉脉 B.长脉 C.实脉 D.伏脉 E.牢脉8.弦脉的脉象特征主要是下列哪项的变化()A.脉位 B.至数 C.脉力 D.流利度 E.紧张度9.典型的虚脉特征是()A.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B.脉体如线,软弱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D.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10.下列哪种脉象不是轻取即应指()A.浮脉 B.濡脉 C.洪脉 D.牢脉 E.芤脉11.邪气盛不见下列哪种脉象()A.实脉 B.滑脉 C.革脉 D.紧脉 E.牢脉12.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的脉象特征()A.首尾俱短 B.一息五至以上 C.如珠走盘D.就指有力 E.如按琴弦13.芤脉与革脉的相同特点是()A.浮而不聚 B.浮而无力,按之空虚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D.脉位浅表,脉位阔大 E.浮而中空14.脉来脉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是()A.洪脉 B.滑脉 C.紧脉 D.弦脉 E.实脉15.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称之为()A.鱼翔脉 B.虾游脉 C.釜沸脉 D.屋漏脉 E.雀啄脉16.沉弦脉常见于()A.表证挟痰 B.肝胆湿热 C.水饮内停D.肝火挟痰 E.贫积停滞17.脉有胃气最主要的表现为()A.不浮不沉 B.柔和有力 C.不大不小D.从容和缓流利 E.尺脉有力18.弦脉与紧脉在下列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脉位 B.脉宽 C.脉长 D.流利度 E.紧张度19.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则无,是()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20.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A.散脉 B.疾脉 C.微脉 D.结脉 E.洪脉2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脉()A.弱脉 B.濡脉 C.弦脉 D.结代脉 E.六阳脉22.左右手寸关尺分候脏腑,目前一般是()A 左:心,肝胆,肾;右:肺,脾胃,肾B 左:心,脾胃,肾;右:肺,肝胆,肾C 左:肺,脾胃,肾;右:心,肝胆,肾D 左:脾胃,肺,肾;右:心,肝胆,肾E 左:心,肺,肾;右:肝胆,脾胃,肾23.下列哪项不见滑脉()A.痰饮 B.气滞 C.食积 D.妊娠 E.实热24.下列哪项不属于复合脉()A.弱脉 B.牢脉 C.沉脉 D.濡脉 E.动脉25.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似有似无,称之为()A.釜沸脉 B.虾游脉 C.鱼翔脉 D.麻促脉 E.解索脉26.下列哪项不属于沉脉类()A.伏脉 B.沉脉 C.微脉 D.弱脉 E.牢脉27.真脏脉的下列称谓哪项不对()A.怪脉 B.败脉 C.死脉 D.绝脉 E.衰脉28.寸关尺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对()A.左寸候心与膻中 B.右寸候肺与胸中 C.右关候肝胆与膈D.左尺候肾与小肠 E.右尺候肾与命门29.下列哪项是数脉的主病()A.气滞 B.血凝 C.寒凝 D.虚证 E.痰湿30.下列何书不属于脉诊专著()A.《诊家正眼》 B.《三指禅》 C.《诊家枢要》D.《景岳全书》 E.《徊溪脉学》31.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32.沉迟脉主()A.里寒证 B.肝郁气滞 C.水饮内停 D.气滞血瘀 E.阴血亏虚33.有神的脉主要是()A.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从容和缓而流利 C.柔和有力,节律一致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E.不快不慢,不强不弱34.病理性缓脉常见于()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35.久病体虚里而脉动迟者为()A.中气不足 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D.心气不足 E.心阴不足36.芤脉的脉象是()A.轻取搏指,中空外坚 B.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D.浮大无根 E.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37. “四季平脉”应是()A.春钩,夏弦,秋石,冬毛 B.弦,钩,毛,石 C.毛,石,钩,弦D.弦,钩,石,毛 E.石,弦,毛,钩38.下列哪种脉不主痛证()A.动脉 B.弦脉 C.紧脉 D.伏脉 E.滑脉39.数脉的脉象是()A.脉来一息七八至 B.脉来一息四五至 C.脉来一息五至以上D.脉来一息五至以上,时而一止 E.脉来五至以上,厥厥动摇40.浮滑脉主()A.内热食积 B.太阳中风 C.痰火内盛D.表证挟痰 E.虚阳浮越41.诊脉时指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叫作()A.举 B.按 C.寻 D.循 E.推42.下列哪种脉象一定是病脉()A.实脉 B.长脉 C.紧脉 D.六阳脉 E.六阴脉43.下列哪项不属于真脏脉()A.怪脉 B.绝脉 C.六阴脉 D.死脉 E.败脉44.下列哪项不是细脉的主病()A.气虚 B.血虚 C.劳损 D.湿病 E.瘀血45.沉脉的脉象是()A.轻取不应,重按着骨始得 B.轻取不应,沉而实大弦长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D.轻取不应,沉而细软E.轻取不应,沉取坚着不移46.脉率迟缓,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A.代脉 B.结脉 C.促脉 D.涩脉 E.散脉47.弦脉形态特征是()A.端直以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48.下列哪种脉亦为平人之常脉()A.大脉 B.滑脉 C.洪脉 D.实脉 E.数脉49.病理性缓脉常见于()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50.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按之则无,是()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52.对寸口诊脉法下述认识,哪项不对()A.始见于《内经》 B.如张仲景首创 C.详于《难经》D.推广于《脉经》 E.临床最为可用53.下列哪一项不是相反的二种脉象()A.迟脉与数脉 B.浮脉与沉脉 C.洪脉与弦脉D.滑脉与涩脉 E.紧脉与缓脉54.下列哪种脉不是重按始得的脉()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革脉 E.弱脉55.浮脉的脉象是()A.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B.举之有余,按之则无 C.轻取即得,来盛去衰D.轻取即得,细软无力 E.轻取即得,中空外坚56.诊脉时手指沿脉道的轴向移动,谓之()A.举 B.按 C.寻 D.循 E.推57.沉涩脉的出现,常为()A.肝郁气滞 B.水饮内停 C.阳虚血瘀 D.脾肾阳虚 E.血虚肝郁58.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59.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A.濡脉 B.微脉 C.弱脉 D.细脉 E.动脉60.下列哪项不是浮缓脉的主病()A.风邪伤卫 B.营卫不和 C.太阳中风 D.太阳伤寒 E.外感表虚61.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者属于()A.散脉 B.虚脉 C.芤脉 D.革脉 E.濡脉62.以下除哪项外,脉率均在一息五至以上()A.动脉 B.促脉 C.数脉 D.结脉 E.疾脉63.肝胆病、痛症、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A.紧脉 B.结脉 C.滑脉 D.弦脉 E.促脉64.弦细脉主病为()A.血虚肝郁 B.寒滞肝脉 C.肝郁气滞 D.肝胆湿热 E.水饮内停65.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6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缓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痛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二、多项选择题1. 脉有神的特征有哪些()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不大不小D .节律整齐E .沉取不绝2. 滑数脉主病有()A .痰热痰火B .肝火挟痰C .气分热盛D .肝气郁滞E .痰盛外感3. 濡脉的主病有哪些()A .气血不足B .脾虚C .湿邪困脾D .瘀血E .痰饮4. 临床上实热证可见()A .促脉B .牢脉C .迟脉D .动脉E .滑脉5. 脉有胃气的表现有()A .不浮不沉B .不快不慢C .不强不弱D .不大不小E .从容和缓流利6. 阳虚证可见()A .沉迟无力脉B .沉细而数脉C .细数无力脉D .沉迟而紧脉E .浮而无根脉7. 滑数脉主()A .痰火B .肝郁化火C .内热食积D .外感风热E .实热8. 仲景三部诊法,是指诊()A .人迎脉B .神门脉C .寸口脉D .合谷脉E .趺阳脉9.“真脏脉”的临床意义()A .多见于疾病后期B .主大实大热之证C .属阴阳离绝之候D .表示脏腑精气衰竭E .为胃气败绝之兆10. 气血亏虚常见()A .弱脉B .虚脉C .结脉D .短脉E .细脉11. 寸口脉之三部九候是指()A .寸关尺B .天人地C .浮中沉D .上中下E .人迎,气口,趺阳1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A .脉搏B .脉位C .至数D .脉宽E .脉长13. 实寒证可见()A .伏脉B .紧脉C .滑脉D .洪脉E .牢脉14. 弦脉常见于()A .瘀血B .湿热C .肝病D .痛证E .痰热15. 下列哪些情况可见滑脉()A .气机郁滞B .食积胃肠C .湿热血蕴D .燥痰结肺E .妇女妊娠16. 实寒证可见()A .脉伏B .沉细无力C .紧脉D .滑脉E .沉迟有力17. 脉之有根主要表现为()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迟脉有力D .沉取不绝E .从容和缓18. 痛证常见的脉象有()A .滑脉B .动脉C .弦脉D .伏脉E .紧脉19. 节律不齐的脉有()A .结脉B .代脉C .促脉D .动脉E .散脉20. 涩脉的主病有()A .气滞血瘀B .痰食胶固C .精伤血少D .湿邪阻滞E .元气离散21. 脉象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A .心脏的搏动B .气血的充盈C .肺朝百脉D .肝藏血E .脾统血2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A .脉动B .脉力C .紧张度D .流利度E .均匀度23. 临床上有反映气血两虚的脉有()A .弱脉B .细脉C .虚脉D .微脉E .牢脉24. 至数较缓慢的脉有()A .迟脉B .动脉C .结脉D .促脉E .缓脉25. 弦数脉的主病有()A .肝郁化火B .内热食积C .肝胆湿热D .水饮内停E .肝胆上亢26. 下列哪些脉有脉动节律的改变()A .涩脉B .动脉C .结脉D .代脉E .促脉27. 下列脉象其脉位浮的有()A .弱脉B .洪脉C .细脉D .革脉E .牢脉28. 脉之有神主要表现为()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尺脉有力D .沉取不绝E .从容和缓29. 节律不齐的脉有()A .结脉B .代脉C .促脉D .动脉E .散脉30.脉位较沉的脉有()A伏脉 B 牢脉 C 濡脉 D 弱脉 E散脉。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判断脉象的变化可以诊断出人体
的疾病。

但是脉象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原理和规律可循的。

首先,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血管、神经等生理系统密切相关。

心脏是
人体的血液泵,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从大动脉一直传递到毛细血管,最终经过毛细血管回流到静脉,再经过心脏进入肺循环和体循环。


这个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的摩擦引起了动脉内壁的震荡,形成了脉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脉象。

其次,脉象的形成还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关。

五脏和六腑是中医学对
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包括心、肝、脾、肺、肾、胃、胆等。

每个器
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与一些脉象相关。

例如,心
包脉和肝脉与心脏、肝脏有关,肺脉和肾脉则与肺和肾有关。

最后,脉象的形成还与人体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医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状态、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到脉象
的变化。

例如,情绪波动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脉象常常有所变化,很难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之,脉象形成的原理和诊断方法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与生理系统和器官有关,也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对于医生来说,只有在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对症治疗。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些脉象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牢脉的脉象为()A.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B.三部举按均有力 C.脉长而弦硬D.沉取实大弦长 E.推筋着骨始得2.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与痰饮有关()A.滑脉 B.弦脉 C.促脉 D.结脉 E.濡脉3.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气滞血瘀 B.血少 C.湿阻 D.伤精 E.气瘀4.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5.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A.散脉 B.芤脉 C.虚脉 D.浮脉 E.革脉6.下列哪项不可见迟脉()A.寒邪凝滞 B.阳气虚衰 C.阳虚阴盛D.邪热内结 E.阴虚内热7.脉来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唯重取始得,是()A.沉脉 B.长脉 C.实脉 D.伏脉 E.牢脉8.弦脉的脉象特征主要是下列哪项的变化()A.脉位 B.至数 C.脉力 D.流利度 E.紧张度9.典型的虚脉特征是()A.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B.脉体如线,软弱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D.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10.下列哪种脉象不是轻取即应指()A.浮脉 B.濡脉 C.洪脉 D.牢脉 E.芤脉11.邪气盛不见下列哪种脉象()A.实脉 B.滑脉 C.革脉 D.紧脉 E.牢脉12.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的脉象特征()A.首尾俱短 B.一息五至以上 C.如珠走盘D.就指有力 E.如按琴弦13.芤脉与革脉的相同特点是()A.浮而不聚 B.浮而无力,按之空虚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D.脉位浅表,脉位阔大 E.浮而中空14.脉来脉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是()A.洪脉 B.滑脉 C.紧脉 D.弦脉 E.实脉15.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称之为()A.鱼翔脉 B.虾游脉 C.釜沸脉 D.屋漏脉 E.雀啄脉16.沉弦脉常见于()A.表证挟痰 B.肝胆湿热 C.水饮内停D.肝火挟痰 E.贫积停滞17.脉有胃气最主要的表现为()A.不浮不沉 B.柔和有力 C.不大不小D.从容和缓流利 E.尺脉有力18.弦脉与紧脉在下列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脉位 B.脉宽 C.脉长 D.流利度 E.紧张度19.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则无,是()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20.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A.散脉 B.疾脉 C.微脉 D.结脉 E.洪脉2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脉()A.弱脉 B.濡脉 C.弦脉 D.结代脉 E.六阳脉22.左右手寸关尺分候脏腑,目前一般是()A 左:心,肝胆,肾;右:肺,脾胃,肾B 左:心,脾胃,肾;右:肺,肝胆,肾C 左:肺,脾胃,肾;右:心,肝胆,肾D 左:脾胃,肺,肾;右:心,肝胆,肾E 左:心,肺,肾;右:肝胆,脾胃,肾23.下列哪项不见滑脉()A.痰饮 B.气滞 C.食积 D.妊娠 E.实热24.下列哪项不属于复合脉()A.弱脉 B.牢脉 C.沉脉 D.濡脉 E.动脉25.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似有似无,称之为()A.釜沸脉 B.虾游脉 C.鱼翔脉 D.麻促脉 E.解索脉26.下列哪项不属于沉脉类()A.伏脉 B.沉脉 C.微脉 D.弱脉 E.牢脉27.真脏脉的下列称谓哪项不对()A.怪脉 B.败脉 C.死脉 D.绝脉 E.衰脉28.寸关尺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对()A.左寸候心与膻中 B.右寸候肺与胸中 C.右关候肝胆与膈D.左尺候肾与小肠 E.右尺候肾与命门29.下列哪项是数脉的主病()A.气滞 B.血凝 C.寒凝 D.虚证 E.痰湿30.下列何书不属于脉诊专著()A.《诊家正眼》 B.《三指禅》 C.《诊家枢要》D.《景岳全书》 E.《徊溪脉学》31.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32.沉迟脉主()A.里寒证 B.肝郁气滞 C.水饮内停 D.气滞血瘀 E.阴血亏虚33.有神的脉主要是()A.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从容和缓而流利 C.柔和有力,节律一致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E.不快不慢,不强不弱34.病理性缓脉常见于()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35.久病体虚里而脉动迟者为()A.中气不足 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D.心气不足 E.心阴不足36.芤脉的脉象是()A.轻取搏指,中空外坚 B.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D.浮大无根 E.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37. “四季平脉”应是()A.春钩,夏弦,秋石,冬毛 B.弦,钩,毛,石 C.毛,石,钩,弦D.弦,钩,石,毛 E.石,弦,毛,钩38.下列哪种脉不主痛证()A.动脉 B.弦脉 C.紧脉 D.伏脉 E.滑脉39.数脉的脉象是()A.脉来一息七八至 B.脉来一息四五至 C.脉来一息五至以上D.脉来一息五至以上,时而一止 E.脉来五至以上,厥厥动摇40.浮滑脉主()A.内热食积 B.太阳中风 C.痰火内盛D.表证挟痰 E.虚阳浮越41.诊脉时指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叫作()A.举 B.按 C.寻 D.循 E.推42.下列哪种脉象一定是病脉()A.实脉 B.长脉 C.紧脉 D.六阳脉 E.六阴脉43.下列哪项不属于真脏脉()A.怪脉 B.绝脉 C.六阴脉 D.死脉 E.败脉44.下列哪项不是细脉的主病()A.气虚 B.血虚 C.劳损 D.湿病 E.瘀血45.沉脉的脉象是()A.轻取不应,重按着骨始得 B.轻取不应,沉而实大弦长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D.轻取不应,沉而细软E.轻取不应,沉取坚着不移46.脉率迟缓,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A.代脉 B.结脉 C.促脉 D.涩脉 E.散脉47.弦脉形态特征是()A.端直以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48.下列哪种脉亦为平人之常脉()A.大脉 B.滑脉 C.洪脉 D.实脉 E.数脉49.病理性缓脉常见于()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50.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按之则无,是()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52.对寸口诊脉法下述认识,哪项不对()A.始见于《内经》 B.如张仲景首创 C.详于《难经》D.推广于《脉经》 E.临床最为可用53.下列哪一项不是相反的二种脉象()A.迟脉与数脉 B.浮脉与沉脉 C.洪脉与弦脉D.滑脉与涩脉 E.紧脉与缓脉54.下列哪种脉不是重按始得的脉()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革脉 E.弱脉55.浮脉的脉象是()A.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B.举之有余,按之则无 C.轻取即得,来盛去衰D.轻取即得,细软无力 E.轻取即得,中空外坚56.诊脉时手指沿脉道的轴向移动,谓之()A.举 B.按 C.寻 D.循 E.推57.沉涩脉的出现,常为()A.肝郁气滞 B.水饮内停 C.阳虚血瘀 D.脾肾阳虚 E.血虚肝郁58.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59.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A.濡脉 B.微脉 C.弱脉 D.细脉 E.动脉60.下列哪项不是浮缓脉的主病()A.风邪伤卫 B.营卫不和 C.太阳中风 D.太阳伤寒 E.外感表虚61.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者属于()A.散脉 B.虚脉 C.芤脉 D.革脉 E.濡脉62.以下除哪项外,脉率均在一息五至以上()A.动脉 B.促脉 C.数脉 D.结脉 E.疾脉63.肝胆病、痛症、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A.紧脉 B.结脉 C.滑脉 D.弦脉 E.促脉64.弦细脉主病为()A.血虚肝郁 B.寒滞肝脉 C.肝郁气滞 D.肝胆湿热 E.水饮内停65.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6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缓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痛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二、多项选择题1. 脉有神的特征有哪些()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不大不小D .节律整齐E .沉取不绝2. 滑数脉主病有()A .痰热痰火B .肝火挟痰C .气分热盛D .肝气郁滞E .痰盛外感3. 濡脉的主病有哪些()A .气血不足B .脾虚C .湿邪困脾D .瘀血E .痰饮4. 临床上实热证可见()A .促脉B .牢脉C .迟脉D .动脉E .滑脉5. 脉有胃气的表现有()A .不浮不沉B .不快不慢C .不强不弱D .不大不小E .从容和缓流利6. 阳虚证可见()A .沉迟无力脉B .沉细而数脉C .细数无力脉D .沉迟而紧脉E .浮而无根脉7. 滑数脉主()A .痰火B .肝郁化火C .内热食积D .外感风热E .实热8. 仲景三部诊法,是指诊()A .人迎脉B .神门脉C .寸口脉D .合谷脉E .趺阳脉9.“真脏脉”的临床意义()A .多见于疾病后期B .主大实大热之证C .属阴阳离绝之候D .表示脏腑精气衰竭E .为胃气败绝之兆10. 气血亏虚常见()A .弱脉B .虚脉C .结脉D .短脉E .细脉11. 寸口脉之三部九候是指()A .寸关尺B .天人地C .浮中沉D .上中下E .人迎,气口,趺阳1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A .脉搏B .脉位C .至数D .脉宽E .脉长13. 实寒证可见()A .伏脉B .紧脉C .滑脉D .洪脉E .牢脉14. 弦脉常见于()A .瘀血B .湿热C .肝病D .痛证E .痰热15. 下列哪些情况可见滑脉()A .气机郁滞B .食积胃肠C .湿热血蕴D .燥痰结肺E .妇女妊娠16. 实寒证可见()A .脉伏B .沉细无力C .紧脉D .滑脉E .沉迟有力17. 脉之有根主要表现为()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迟脉有力D .沉取不绝E .从容和缓18. 痛证常见的脉象有()A .滑脉B .动脉C .弦脉D .伏脉E .紧脉19. 节律不齐的脉有()A .结脉B .代脉C .促脉D .动脉E .散脉20. 涩脉的主病有()A .气滞血瘀B .痰食胶固C .精伤血少D .湿邪阻滞E .元气离散21. 脉象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A .心脏的搏动B .气血的充盈C .肺朝百脉D .肝藏血E .脾统血2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A .脉动B .脉力C .紧张度D .流利度E .均匀度23. 临床上有反映气血两虚的脉有()A .弱脉B .细脉C .虚脉D .微脉E .牢脉24. 至数较缓慢的脉有()A .迟脉B .动脉C .结脉D .促脉E .缓脉25. 弦数脉的主病有()A .肝郁化火B .内热食积C .肝胆湿热D .水饮内停E .肝胆上亢26. 下列哪些脉有脉动节律的改变()A .涩脉B .动脉C .结脉D .代脉E .促脉27. 下列脉象其脉位浮的有()A .弱脉B .洪脉C .细脉D .革脉E .牢脉28. 脉之有神主要表现为()A .不浮不沉B .柔和有力C .尺脉有力D .沉取不绝E .从容和缓29. 节律不齐的脉有()A .结脉B .代脉C .促脉D .动脉E .散脉30.脉位较沉的脉有()A伏脉 B 牢脉 C 濡脉 D 弱脉 E散脉。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以及阴阳平衡等信息,进而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脉形等指标。

脉搏是心脏舒缩将血液冲向动脉壁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脉搏,通过触摸脉搏得到的感受就是脉象。

脉搏波是由心脏收缩和舒张产生的,波动形成脉搏。

脉搏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血液流经动脉的情况。

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血液循环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所以,通过触摸脉搏并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可以得到脉象的信息。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

脉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通过触摸记录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次数即可得到。

正常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一般表明阳痿。

脉别是指脉搏的力度和节律,通过触摸脉搏的力度和节律来感受。

脉别的变化与血气的盛衰、阴阳之辨、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脉度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通过触摸脉搏的强度来感受。

脉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

脉形是指脉搏的形状和规律,通过触摸观察脉搏的形态和规律来确定。

脉形的变化与不同脏腑的功能和病理情况有关。

脉象的原理在于通过触摸脉搏、感受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从而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如心脏、肝脾、肾等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阴阳是否平衡等。

通过脉搏的触摸和观察,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触摸记录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长春祝继兴医馆用图给大家说说脉象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视点下手比沉轻浮简单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阐明汗水缺乏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阐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可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可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简单,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大各脉真音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向用心计,指下回声诊妙记。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心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踏实,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轻浮、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间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澜似,来时力状去天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幸亏。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芤脉:两头实中心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觉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力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中医脉象图,中医把脉原理揭秘,图解易懂。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涣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有关。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具体分析脉象形成的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主血,其充在脉”;《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

心脏搏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

脉象的至数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相应,并受心脏气血的影响。

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视作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阳概括了心搏加强,心率加速,气血运行加快,精神情志兴奋等功能状态;心阴概括了心搏减弱,心率减慢和精神情志宁静、抑制等功能状态。

当心气旺盛,血液充盈,心阴心阳调和时,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谐有力,脉象和缓从容,均匀有力。

反之,可以出现脉象的过大过小,过强过弱,过速过迟或节律失常等变化。

同时心神不宁、情绪激动亦可引起脉象动数无序等变化。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与脉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衔接,形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功能上亦相互依存和协调,故称为“心之合”。

《灵枢.决气》言脉的生理功能是“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说明脉不仅是运行气血的必要通道,尚有约束和推进血流顺从脉道运行的作用,是气血周流不息,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

因此,脉的功能状态能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它们对脉象的影响以气的作用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脉的“壅遏营气”则有赖于气的固摄,心搏的强弱和节律亦赖气的调节。

具体地说,是宗气的“贯心脉而行血气”的作用。

宗气聚于胸中,虚里(左乳下心尖部)搏动状况,可以作为观察和判断宗气盛衰的一个重要标志。

脉象与虚里搏动的变化往往一致,所以宗气盛衰亦可在脉象上反映出来。

若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或虚豁而无力;气滞或血瘀,可以出现脉象细涩而不利;气盛血流薄疾,则脉多洪大滑数;阳气升腾则脉浮而大;气虚下陷则脉沉而细等。

有关脉象的形成与气血的关系,李闻言在《四言举要》中作了简单的概括:“脉乃血脉,血之府也,心之合也,…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谊,气如橐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这段论述对学习和研究脉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整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关系亦很密切。

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

由于气对血有运行、统藏、调摄等作用,所以,肺的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加快则脉率亦随之急促;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搏亦难以维持,因而前人亦将脉搏称为脉息。

另一方面,“肺朝百脉”的功能将肺气与血脉的功能紧密联系。

当呼吸匀和深长时,脉象一般呈流利盈实;呼吸急迫浅促,或肺气壅滞呼吸困难时,脉象多呈细涩。

总之,肺气对脉率、脉形都有影响。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脉象中的“胃气”,在切脉时可以感知,主要在切脉的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

脉中的胃气虽可看作脾胃运化功能的反映,但实际上更直接地反映了全身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所以脉有胃气为平脉(健康人的脉象),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


床上根据胃气的盛衰,可以判断疾病预后的善恶,故又有“脉以胃气为本”之说。

肝藏血,即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可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起脉象的变化。

如肝失条达,脉道拘束,故切脉指感如按琴弦;肝阳上亢,血随气逆,脉象弦大有力。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若精血衰竭,虚阳浮越则脉象变浮,重按不应指,此属虚大中空的无根脉,提示阴阳离散、病情危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