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轨道理论采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过程为共27页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一种理论,是原子轨道理论对分子的自然推广。
其基本观点是:物理上存在单个电子的自身行为,只受分子中的原子核和其他电子平均场的作用,以及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制约;数学上则企图将难解的多电子运动方程简化为单电子方程处理。
因此,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以单电子近似为基础的化学键理论。
描写单电子行为的称轨道(或轨函),所对应的单电子能量称。
对于任何分子,如果求得了它的系列分子轨道和能级,就可以像讨论那样讨论分子结构,并联系到分子性质的。
有时,即便根据用粗糙的计算方案所得到的部分近似分子轨道和能级,也能分析出很有用处的定性结果。
理论⒈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
在分子中电子的空间可用相应的分子轨道ψ(称为分子轨道)来描述。
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⑴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
⑵原子轨道的名称用s、p、d…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的名称则相应地用σ、π、δ…符号表示。
⒉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linearcombinationofatomicorbitals,LCAO)而得到。
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可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其中有一部分分子轨道分别由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叠加而成,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增大,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有利于成键,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molecularorbital),如σ、π轨道(轴对称轨道);同时这些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也会相减形成另一种分子轨道,结果是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很小,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不利于成键,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molecularorbital),如σ*、π*轨道(轨道,反键轨道的符号上常加"*"以与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子轨道理论简介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以及其化合物的科学,其原理和方法的核心是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是描述和解释分子化学性质的基本原理,其通过研究分子中电子的能级分布和电子运动规律,揭示了分子结构、化学键形成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一、分子轨道的定义和特点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分布情况的数学函数。
通过将原子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了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的形成是因为原子中的电子在形成分子时会重新排列,使得其波函数叠加形成新的电子状态。
分子轨道的特点如下:1. 分子轨道覆盖整个分子,而不是单个原子。
2. 分子轨道对应不同的能级,能量最低的为被称为基态分子轨道,其余为激发态分子轨道。
3. 分子轨道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其线性组合系数可用于描述相应原子轨道的贡献程度。
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假设分子轨道理论基于如下假设:- 原子核坐标固定不变,只考虑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分子中的电子是全体电子的平均势能下的粒子,相互之间的作用相同。
2. 分子轨道的形成和组成分子轨道的形成是通过对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得到的。
对于两个原子的分子,分子轨道由两个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形成,即σ轨道和π轨道。
σ轨道是沿着核心成键轴对称的,π轨道则是与核心成键轴垂直的轨道。
3. 轨道能级的填充规则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分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根据轨道能级的次序填充电子,称为洪诺-傅克规则。
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 分子轨道的能级和键长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的能级高低决定着分子的稳定性。
在反应中,电子容易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从而促进化学键的形成。
此外,分子轨道的能级还可以用来解释分子的键长和键能。
2. 共轭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共轭结构,可以产生具有稳定性的共轭体系。
化学中的原子轨道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
化学中的原子轨道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转化等方面。
其中,原子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是化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原子轨道理论原子轨道理论(Atomic Orbital Theory)是描述电子在原子中运动的理论。
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每个原子内都包含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轨道是用来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和能量的数学函数,因为电子存在波粒二象性,所以它的运动不能准确地描述。
然而,用数学函数描述电子的位置和能量是非常有用的。
原子轨道理论使用了量子力学,其中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量子数,称为“n”值。
轨道的形状和分布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s,p,d和f轨道。
1. s轨道s轨道在原子中是球形的,直径约为0.1纳米,具有最低的能量。
因为电子近亲聚在原子核附近,所以s轨道也称为“居中轨道”。
2. p轨道p轨道是形状像3个圆环在一个平面内的三维图形,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它有三个不同方向(x,y,z轴),所以每个原子能够有三个p轨道。
这三个轨道的环平面处于彼此垂直的轴上,每个p 轨道有一个总的角动量量子数,即1。
3. d轨道和f轨道d轨道和f轨道相比,体积更大,形状更复杂。
在这些轨道中,原子轨道的形状比s轨道和p轨道更复杂,具有更高的能量。
二、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描述化合物形成的理论。
化学键是由两个原子的电子合并而成的,这些电子通过共价键共享。
分子轨道理论使用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轨道,从而描述分子中电子的分布。
1. σ键分子轨道中,电子最可能存在的轨道部位称为“σ键”,因为它们与化学键轴中心对称。
σ键形成分子中最强的化学键之一。
2. π键相较于ε轨道,π键中的电子呈笛卡尔积排列,因此π键的形状不能与轴对称。
π键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它们垂直于共价键。
3. δ电子对δ电子对是一类特殊的分子轨道,它们在正中间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一条化学键,但其空间构象作为一个电子对,排列在上下方向。
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基础与拓展
Univ.Chem. 2023, 38 (5), 335–340 335收稿:2022-07-04;录用:2022-12-11;网络发表:2023-02-13*通讯作者,Email:*******************•竞赛园地•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22 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基础与拓展刘子豪*深圳中学,广东 深圳 518024摘要:分子轨道理论是重要的化学键理论,也是普通化学学习中的难点。
本文就初学分子轨道理论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对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拓展。
通过追溯分子轨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的要求,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加深对分子轨道理论的理解,推动分子轨道理论教学工作的深入。
关键词:分子轨道;电子排布;能级图;化学键中图分类号:G64;O6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Basics and ExpansionZihao Liu *Shenzhen Middle School, Shenzhen 518024,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bonding theory and also a difficult point in the study of general chemistry. In this article, the problems often encountered by beginners of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a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is expanded. By trac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emistry Olympiad test questions,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Key Words: Molecular orbital; Electron configuration; Energy level diagram; Chemical bond1 高中化学竞赛教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起源于弗里德里希·洪特(Hund F. H.,1896–1997)和罗伯特·桑德森·马利肯(Mulliken R. S.,1896–1986)对分子光谱的解释研究[1,2]。
大连理工无机化学教材配套自测试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填空题1、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原子中电子能量的不连续性(量子化),在氢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由质子数n 决定,其E3s= E3p,E3d< E4s; 在钾原子中,电子能级由量子数n,l 决定,其E4s< E3d;对钛原子,其E4s> E3d。
2、氢原子的基态1s电子在距核52.9pm附近的球壳中出现的概率最大, 这是因为距核更近时,虽然概率密度较大,但球壳体积却较小,因而概率较小; 距核更远处,虽然球壳体积较大,但概率密度却很小,因而概率也较小。
3、在Ψ2s2-r图中,r=2a0处,Ψ2s2=0,这类波函数为零的面称为节面, 它的存在是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的表现;这种性质由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4、描述一个原子轨道要用3个量子数,其符号分别是n,l,m ;表征电子自旋的量子数是m s,其取值可为+1/2, -1/2 。
5、Pauling能级图中第六能级组中含有的原子轨道是6s,4f,5d,6p ; 能级交错可用钻穿效应来解释。
如果没有能级交错,第三周期应有18 种元素,实际上该周期只有8 种元素。
6、当n=4时,该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32 个;某元素原子在n=4的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在次外层l=2的轨道中有10个电子,该元素符号是Zn ,位于周期表中第( 四)周期,第ⅡB 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
7、在元素周期表中,价层电子构型为ns2np3的元素有N,P,As,Sb,Bi ,称为氮族(VA族)元素;价层电子构型为(n-1)d10ns2np6的元素有Kr,Xe,Rn ,这类元索属于稀有气体(或0族)。
8、镧系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为4f0-145d0-16s2。
锆和铪、铌和钽性质相似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
9、第118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应为7s27p6 ;镧系元素处于第五周期。
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只能有一个原子轨道(B) 主量子数n=2时,只有2s和2p这两个原子轨道(C) n=2,l=1,m=0的原于轨道为2p z轨道(D) 2p轨道是哑铃形的,2p电子沿“∞”字轨道运动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错误的是…………………………………………………( B )(A) n=3,l=2, m=0, ms=+1/2 (B) n=2, l=2, m=-1, ms=-1/2(C) n=4, l=1, m=0, ms=-1/2 (D) n=3, l=1, m=-1, ms=-1/23、多电子原子中,以下列量子数表征的电子,其能量最高的是……………( D )(A) 2,1,-1,+1/2 (B) 2,0,0,-1/2 (C) 3,1,1,+1/2 (D) 3,2,-1,+1/24、表征3dz2轨道的量子数是……………………………………………………( B )(A) n=2,l=1, m=0 (B) n=3,l=2, m=0 (C) n=3,l=1, m=0 (D) n=4,l=2, m=15、具有下列电子构型的原子中,属于激发态的是………………………………( A )(A) 1s22s12p1 (B) ls22s22p6 (C) ls22s22p63s2 (D) ls22s22p63s23p64s16、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B )(A) Be<Na<Mg (B) Be<Mg<Na (C) B<C<N (D) I<Br<K7、下列元素中,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小(放热最多)的是( A ) (A)Cl (B)F (C)Na (D)K8、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C ) (A)Be (B)P (C)N (D)B9、下列各组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中错误的是…………………………………( D )(A)F>O>N (B)Cl>S>As(C)Li>Na>K (D)S>N>C回答问题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量子数为n=4,l=0,m=0,m s=+1/2(或-1/2)。
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理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杂化轨道理论主要关注分子中的成键电子,而分子轨道理论则更全面地考虑了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
杂化轨道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的一个简化模型,用于解释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中的杂化类型(如sp、sp2、sp3等)与分子轨道理论中的能级分裂和电子排布有关。
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在解释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机理方面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基础。
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与原子轨道能级有关
分子轨道的形状和极性影响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成键轨道
非键轨道
反键轨道
半键轨道
分子磁学:研究分子的磁学性质,如磁性、顺磁性等
化学反应机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分子光谱学:解释和预测分子的光谱性质
分子设计:基于分子轨道理论,设计和优化分子的性质和功能
PART FOUR
汇报人:XX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 ONE
PART TWO
1931年,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该理论是为了解释共价键的形成机制
鲍林认为,原子在形成共价键时,会形成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理论为共价键的形成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原子轨道: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形成的轨道
sp³d杂化:由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和一个d轨道杂化形成,生成五个sp³d杂化轨道,呈三角双锥形
解释化合物稳定性:杂化轨道理论可以解释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物稳定性,预测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预测分子几何结构:杂化轨道理论可以预测分子的几何结构,如键长、键角等,从而了解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指导药物设计:杂化轨道理论在药物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可以预测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的设计和性能。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轨道理论是描述分子内电子结构的理论框架,它是理解分子化学和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分子中的电子被认为存在于由原子核构成的分子轨道中,这些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
通过分子轨道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稳定性、反应性以及光谱性质。
本文将介绍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轨道的构成、分子轨道的类型以及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等内容。
1. 分子轨道的构成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的。
原子轨道可以是原子的1s、2s、2p等轨道,它们在形成分子时会相互叠加、重叠并形成新的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的构成可以通过线性组合原子轨道(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LCAO)方法来描述。
在LCAO方法中,原子轨道的波函数被线性组合,从而形成分子轨道的波函数。
通过适当的线性组合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分子轨道,如σ轨道、π轨道等。
2. 分子轨道的类型根据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能量特征,可以将分子轨道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σ轨道是沿着两原子核之间轴向的对称轨道,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π轨道则是垂直于两原子核之间轴向的对称轨道,电子密度主要集中在两原子核之间的区域。
此外,还有δ轨道、φ轨道等其他类型的分子轨道,它们在不同的分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子轨道在分子的形成和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是指不同类型的分子轨道在能量上的排布顺序。
一般来说,σ轨道的能量较低,π轨道的能量次之,而δ轨道、φ轨道等能级较高。
这种能级顺序的排布对于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烯烃分子中,π轨道的能级较低,因此烯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在芳香烃中,芳香环中的π轨道形成了稳定的共轭体系,使得芳香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 分子轨道的叠加和排斥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分子轨道之间存在叠加和排斥的相互作用。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道的形成;(3)分子轨道能级图及其应用;
6
六、键参数
(1)键级;(2) 键能;(3)键长;(4)键角;
6
第一节
一、经典价键理论
共价键
分子中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靠共用 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两个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称为单键,共用
两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共用三对电子形成的共价
np-np 原子轨道的组合
36
36
第一节
五、分子轨道理论
共价键
(二)几种简单分子轨道的形成 (2)π轨道 np-np 原子轨道的组合
37
37
第一节
五、分子轨道理论
共价键
(三)分子轨道能级图及其应用 (1)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
δ
2px
O2 分 子 的 轨 道 能 级 图 aa
2Px
2Py
度越强,分子越稳定。
43
第一节
六、键参数
(一)键级
共价键
1s
能 量
1s
1s
44
“He2”
1s
He
He2 键级=0
44
第一节
六、键参数
(二)键能
共价键
解离能:在298 K和100 kPa下,将1 mol气态双原子分子断 裂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键的解离能。 D (H — Cl) = 431 kJ· mol-1 D (Cl — Cl) = 244 kJ·mol-1 键能: 在298 K 和100 kPa下将1 mol气态分子拆开成气态 原子时,每个键所需能量的平均值。 45 D1 + D2 + D3 427 + 375 + 356 E(N - H) = = 例如 NH3 3 3 = 386 (kJ mol -1 )
分子轨道理论知识点大一
分子轨道理论知识点大一分子轨道理论是研究分子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之一,在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在大一学习分子轨道理论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1.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是描述单个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可以分为原子轨道类型包括s轨道、p轨道、d轨道等。
s轨道是球对称的,p轨道有三个方向。
2.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是由多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
根据组合方式,分子轨道可以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电子密度较高,能量较低,有利于分子稳定和化合反应;反键轨道电子密度较低,能量较高,参与分子解离反应。
二、分子轨道组成和形状1. 构建分子轨道构建分子轨道是通过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相同类型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2. 分子轨道的形状分子轨道的形状受到原子轨道的影响,分子轨道可以表现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
成键轨道电子密度较高,形状主要由成键原子轨道决定;反键轨道电子密度较低,形状主要由反键原子轨道决定;非键轨道电子密度较低,形状主要由不同类型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决定。
三、共价键和离子键1.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的分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享电子对,使得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其中σ键是轴向的,π键是平面上的。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一个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或两个电负性差异较大的元素之间。
四、分子轨道能级和填充原理1. 分子轨道能级分子轨道能级是描述分子轨道相对能量高低的指标。
成键轨道的能级较低,反键轨道的能级较高。
2. Hund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Hund规则指出,当有多个相同能量的分子轨道可用时,电子会优先填充空间最大化的分子轨道,以达到最稳定的状态。
分子轨道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分子轨道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姓名:班级:学号:v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简称MO )最初是由Mulliken 和Hund 提出,经过Huckel (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简称HMO), Roothaan (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福井谦一(前线分子轨道理论,简称FMO), Woodward和Hofmann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与价键理论(VB)和配位场理论(LF)—通解决分子结构问题。
分子轨道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化学键理论的主流。
如今多用于共轭分子的性质的研究,量子化学的研究,分子的化学活性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基元化学反应的研究,指导某些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1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分子看做一个整体,其中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一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的势场范围内运动。
分子中每个垫子是在原子核与其他电子组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其运动状态可用单电子波函数表示,称为分子轨道[1]。
1.1 分子轨道理论的产生1926-1932年,在讨论分子(特别是双原子分子)光谱是,Mulliken⑵和HuncP] 分别对分子中的电子状态进行分类,得出选择分子中电子量子数的规律,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
他们还提出能级相关图和成键、反键轨道等重要概念。
1931-1933年,Huckel提出了一种简单分子轨道理论(HMO)⑷,用以讨论共轭分子的性质,相当成功,是分子轨道理论的重大进展。
1951年,Roothaan在Hartree-Fock方程[5]⑹的基础上,把分子轨道写成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得到Roothaan方程⑺。
1950年,Boys用Gauss函数研究原子轨道,解决了多中心积分的问题,从Hartree-Fock-Roothaan方程出发,应用Gauss 函数,是今天广为应用的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在量子化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分子轨道理论教学课件
密度泛函理论
01
密度泛函理论是一种更高效的计算方法,它将多电子系统的薛 定谔方程简化为单电子系统的方程。
02
它通过电子密度而不是波函数来描述多电子系统,从而大大减
少了计算量。
密度泛函理论在计算化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用于预测分
03
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分子力学方法
1
分子力学方法是一种基于经典力学原理的计算方 法,它通过势能面来描述分子的运动。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的电子是在一系列的分子轨道上运 动,每个分子轨道都由一个波函数表示,描述了电子在分子 中的运动状态。
分子轨道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轨道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开始尝试用量子力学来描述 分子中的电子行为。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和英国化学家罗伯特·玻恩等人发展了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或能级表。
分子轨道能级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03
分子轨道能级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等密
切相关,是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重要依据。
03
分子轨道的计算方法
哈特里-福克方法
01
哈特里-福克方法是分子轨道理论 中最早的数值计算方法,它基于 变分原理,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 来计算分子轨道。
02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分子,但对 于较大的分子和复杂的化学环境 ,计算量会变得非常大。
原子轨道有特定的形状和取向,如球 形、哑铃形、纺锤形等,这些形状和 取向决定了原子中电子云的分布。
分子轨道的形成
1 2 3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原子轨道相互作用形 成的能量状态,是分子整体的运动状态。
(精品课件)7.分子轨道理论-new
H2:
1
ψ H2 = σ1s (1) + σ1s (2) = 2 ⎡⎣ϕ A,1s (1) + ϕ B,1s (1)⎤⎦ ⎡⎣ϕ A,1s (2) − ϕ B,1s (2)⎤⎦
S-S轨道 LCAO
5. 分子轨道理论:
p-p轨道LCAO σ键 σ* 键
π 键 π* 键
5. 分子轨道理论:
BO = 1 BO = 0.5 (三电子σ键 ) BO = 0 (不形成稳定分子)
He2分子不能稳定存在,但是He2+或He22+可以稳定存在
5. 分子轨道理论:
Li2
Be2
气体 r = 267.3 pm D= 101kJ/mol
不存在
5. 分子轨道理论:
顺 磁 性 成 单 电 子
B2只存在 π 键无 σ 键
2s AO of O
σs
MO of NO
00 NO
NO
5. 分子轨道理论:
5. 分子轨道理论:
5. 分子轨道理论:
5. 分子轨道理论:
共轭π键 离域π键 大 π键
Π
6 6
5. 分子轨道理论:
形成π键的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参加成键
的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化学键称为离域π键。
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形成离域π键:
(1) 成键的原子共面(或共曲面),每个原子可提供一个垂直
于平面的p轨道 。
(2) π电子数小于参加成键原子的p轨道总数的二倍。
离域π键一般用
Π
m n
表示,n为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数,m为电
子数。
5. 分子轨道理论:
非键轨道 n : non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能量较之原子轨道基本不变的分子轨道。
(完整版)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
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分子轨道理论基本概念一、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 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的波函数,指具有特定能量的某电子在相互键合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核附近空间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区域。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二、成键三原则: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才能组成分子轨道。
σ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不变。
如S,Px,d x2-y2为σ对称。
π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改变。
Py,Pz,d xy是π对称。
由σ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σ键由π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π键三、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联系:轨道守恒——2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产生2个分子轨道;能量守恒——2个分子轨道的总能量等于2个原子轨道的总能量;能量变化——每个分子轨道的能量不同于原子轨道的能量组合结果—定会出现能量高低不同的两个分子轨道。
——这是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方式不同所致。
波函数同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原子轨道能量都低,成为成键分子轨道。
波函数异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原子轨道能量都高,成为反键分子轨道。
四、电子填入分子轨道时服从以下原则: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或分子中将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2、保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或分子中、同一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简并轨道),电子将以自旋平行的方式、分占尽可能多的轨道基态与激发态当分子中的所有电子都遵从构造原理的这三个原则时,分子所处的最低能量状态——基态。
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基态。
激发态:当分子获取能量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分子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是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但尚未电离的状态。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一种化学键理论,是原子轨道理论对分子的自然推广。
其基本观点是:物理上存在单个电子的自身行为,只受分子中的原子核和其他电子平均场的作用,以及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制约;数学上则企图将难解的多电子运动方程简化为单电子方程处理。
因此,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以单电子近似为基础的化学键理论。
描写单电子行为的波函数称轨道(或轨函),所对应的单电子能量称能级。
对于任何分子,如果求得了它的系列分子轨道和能级,就可以像讨论原子结构那样讨论分子结构,并联系到分子性质的系统解释。
有时,即便根据用粗糙的计算方案所得到的部分近似分子轨道和能级,也能分析出很有用处的定性结果。
理论⒈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
在分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用相应的分子轨道波函数ψ(称为分子轨道)来描述。
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⑴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
分子轨道理论⑵原子轨道的名称用s、p、d…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的名称则相应地用σ、π、δ…符号表示。
⒉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LCAO)而得到。
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可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其中有一部分分子轨道分别由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叠加而成,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增大,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有利于成键,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如σ、π轨道(轴对称轨道);同时这些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也会相减形成另一种分子轨道,结果是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很小,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不利于成键,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如σ*、π* 轨道(镜面对称轨道,反键轨道的符号上常加"*"以与成键轨道区别)。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一种化学键理论,是原子轨道理论对分子的自然推广。
其基本观点是:物理上存在单个电子的自身行为,只受分子中的原子核和其他电子平均场的作用,以及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制约;数学上则企图将难解的多电子运动方程简化为单电子方程处理。
因此,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以单电子近似为基础的化学键理论。
描写单电子行为的波函数称轨道(或轨函),所对应的单电子能量称能级。
对于任何分子,如果求得了它的系列分子轨道和能级,就可以像讨论原子结构那样讨论分子结构,并联系到分子性质的系统解释。
有时,即便根据用粗糙的计算方案所得到的部分近似分子轨道和能级,也能分析出很有用处的定性结果。
理论⒈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
在分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用相应的分子轨道波函数ψ(称为分子轨道)来描述。
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⑴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
分子轨道理论⑵原子轨道的名称用s、p、d…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的名称则相应地用σ、π、δ…符号表示。
⒉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linearcombinationofatomicorbitals,LCAO)而得到。
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可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其中有一部分分子轨道分别由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叠加而成,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增大,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有利于成键,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molecularorbital),如σ、π轨道(轴对称轨道);同时这些对称性匹配的两个原子轨道也会相减形成另一种分子轨道,结果是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很小,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不利于成键,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molecularorbital),如σ*、π*轨道(镜面对称轨道,反键轨道的符号上常加"*"以与成键轨道区别)。
分子轨道的量子效应
分子轨道的量子效应
分子轨道是由分子中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组成后形成的分子轨道数目与结合前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轨道杂化则是同一原子的不同原子轨道的重新组合,而且分子轨道是多中心的,原子轨道只有一个中心);
由于分子是一个多原子核多电子体系,它的薛定谔方程包含了电子与电子之间复杂的势能项,这一项难以用数学进行严格求解,于是把分子近似为是一个电子是在多个原子和多个其他电子形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简单说就是把所有原子核和其他电子看为是一个比较奇特的核,一个电子在这个核的附近运动,把问题化解为单核单电子的体系,由此可以解出分子中所有的单电子薛定谔方程,这些单电子方程用形象的语言便称为分子轨道.这些方程相乘后就是整个分子的波函数.说得很笼统很不准确,但这样应该好理解一点另外还有一个 B.O.近似,这在多个体系都会用到,不止分子,也就是假设原子核相对于电子的运动速度而言是可以视为静止不动的。
分子轨道的表达方式
分子轨道的表达方式摘要:1.分子轨道的定义与概念2.分子轨道的表达方式3.轨道图形的绘制方法4.实际应用案例正文:1.分子轨道的定义与概念分子轨道,也被称为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用于描述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论方法。
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分子中的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这些分子轨道可被用于预测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2.分子轨道的表达方式分子轨道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符号表示,另一种是用图形表示。
(1)符号表示法:在符号表示法中,分子轨道用特定的符号和字母表示,如π*、π、σ*、σ等。
这些符号代表了分子轨道的类型和特征,例如,π*表示反键轨道,π表示非键轨道,σ*表示反键σ轨道,σ表示键σ轨道。
(2)图形表示法:在图形表示法中,分子轨道用图形表示,这些图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分子轨道的形状和特征。
常见的图形表示法有球棍模型和轨道图形。
3.轨道图形的绘制方法轨道图形的绘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球棍模型,另一种是轨道图形。
(1)球棍模型:球棍模型是一种用球和棍子模拟分子轨道的方法。
球代表电子,棍子代表轨道。
在球棍模型中,球和棍子的颜色和形状表示分子轨道的类型和特征。
(2)轨道图形:轨道图形是一种用图形表示分子轨道的方法。
在轨道图形中,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不同类型的分子轨道,线条的形状和长度表示分子轨道的形状和特征。
4.实际应用案例分子轨道理论在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预测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方面。
例如,在水分子(H2O)中,通过分子轨道理论可以预测出水分子的结构为角形,并且水分子中存在一个键σ轨道和一个非键π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