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程文件
语文核心素养作用教案初中
语文核心素养作用教案初中1. 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 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1.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2.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2. 学生教材;3. 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2. 讲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表达、诗词鉴赏等;3. 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和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创新思维训练(15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如改写故事、编写诗歌等;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教师点评和鼓励。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语文学习和创新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创新思维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教案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教案:初中语文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文化自信: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教学内容:课文:《背影》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孝道精神。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学生尊敬父母,懂得感恩。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背影》。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父爱的文章,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和感悟。
2. 提问:你们对父母有什么样的情感?有没有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感动的事情?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孝道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讲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尊敬父母、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初中教案核心素养语文
初中教案核心素养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提高学生的家庭观念。
(3)培养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传承,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的概括和分析。
3. 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的概括和分析。
3. 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板书课题《背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课文主题的概括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探究学习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板书课题《背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深入学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深入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师对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讲解和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例初中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例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3)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人物描写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3. 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教学难点:1. 从人物描写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故事。
2. 教师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背影》。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人物描写手法、写作背景等。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亲情的珍惜。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情感体验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情故事的分享,引导学生珍惜家人,关爱亲情。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初中
教案: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XX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取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章,如古诗词、现代文、文言文等。
2. 教学目标: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情景导入、游戏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知识点。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情感教育: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023年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案
2023年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加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判阅读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1.1 词语的意思及辨析1.2 词语的搭配和用法1.3 句子结构和语法运用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2.1 经典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2.2 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2.3 古代文化与社会背景的了解与分析3.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3.1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3.2 文学常识和文化视野的拓展3.3 文学评论的撰写和发表4. 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4.1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4.2 描写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4.3 简报、演讲及辩论的准备与表达技巧5. 批判阅读与信息获取5.1 媒体文本的解构和阅读5.2 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新媒体信息的获取和分析5.3 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及论证技巧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互动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 创设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际应用。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鼓励学生实践、实验,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科素养发展情况、思维能力提高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 学业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作业质量等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 学科水平评价:根据学科标准和素养要求,对学生在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批判阅读与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堂教学教具:多媒体设备、电子辞典、语文课外读物等。
2. 纸质辅助资料:课本、参考书、习题集等。
教案模板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语文技能。
3.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思维能力的训练。
3. 审美素养的提升。
4. 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难点: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新课内容,重点讲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升核心素养。
三、课堂练习1.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语文技能。
四、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1. 教材及辅助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论坛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情况。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核心素养初中教案语文
核心素养初中教案语文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分享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2. 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难点:1. 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亲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将课文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同学们,你们记得父母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吗?2. 引出课文《背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背影》。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上台板书。
四、课堂实践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小组内讨论:你们觉得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品质让你感动?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珍惜家人。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了珍惜家人,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我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5.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创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课文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2)讲解生字、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3. 思考与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与创作(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3.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九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语文
九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含义、文章结构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篇目,通过对这些篇目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2. 重点:通过作品的分析,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展示教学PPT。
2. 投影仪:播放教学PPT和相关视频资料。
3. 教学软件:PowerPoint或其他适合的教学演示软件。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中国文学史和相关作品的了解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写作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中国文学史和相关作品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30分钟)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文化背景和深刻内涵。
同时,穿插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3. 巩固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写作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4. 归纳小结(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布置作业和预习内容。
2023-2024九年级下语文核心素养教案
2023-2024九年级下语文核心素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及情感表达。
2.能够通过诗词鉴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通过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作者、题材、表现手法等。
2.通过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品味。
三、教学内容1.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中国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1.通过讲解,学生了解诗词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学意境和艺术魅力。
第二课: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引导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诗词题材、表达手法、作者的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2.组织学生对一些精选的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三课:诗词朗读和背诵1.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并在朗读中能够表现出对诗词的情感理解。
2.鼓励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诗词作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第四课:名家诗词作品鉴赏1.介绍中国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2.带领学生鉴赏名家诗词作品,让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的风采和魅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录音机、音响设备3.图书馆资源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理解和把握。
2.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古代诗词展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诗词的魅力。
七、教学展望通过这两个学时的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准确运用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2.能够准确描述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举例的方式解释核心素养目标的概念和作用;2.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表达方式及实例分析;3.学生练习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引入(约100字)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核心素养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如何运用语文知识等。
2.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表达方式及实例分析(约900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内容,并详细解释每个目标的具体要求。
例如,表达目标可以包括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意见的能力等。
3.学生练习和展示(约400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核心素养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编写剧本、写文章等展示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核心素养目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如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的表现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七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语言文字表达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
七年级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七年级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子、语法等。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类作文,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
(3)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鉴赏:学会欣赏古代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 作文训练:掌握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交际: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2.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4.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共育。
五、教学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2. 完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全面发展。
4. 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大全教案
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大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1.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2. 培养初中语文学科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3. 实例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思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语言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 分析每个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一篇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道语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语文学科素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和提高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练习环节,锻炼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C
本文主题为核心素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C。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教案C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步骤与方法、教学过程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教案C的教学内容。
一、教案C的教学目标教案C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思维素养方面的培养。
语言素养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并逐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思维素养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和提炼出文本的主旨和精神;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和探索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案C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言外之意,复述文本内涵,提炼出文本的主旨和精神;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深入思考自己的所学所思。
教案C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把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练习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通过采用图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文阐述的主题和内涵。
2、阅读环节师生共读课文,引导学生逐行阅读,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所读文本的含义,提炼出文本的主旨和精神;进行问题探讨和热烈的互动,使学生更快速地把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当中。
3、写作环节师生共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所学所思进行转化;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加强对学生的巩固和检验。
四、教学过程与反思本教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探讨,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效果。
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
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出台,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还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课程目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多样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而核心素养教学大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等。
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而核心素养教学大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的出台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大纲语文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它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推行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核心素养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课题:美丽的误会学段:初中学科: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七年级章节:第五单元课时: 2课时授课人: [教师姓名]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人际交往的情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误会产生的根源,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课文《美丽的误会》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误会最终化解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阅读理解能力尚待提高。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故事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误会产生的根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换位思考。
2. 难点: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心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误会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避免误会?二、新课导入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分析人物心理1. 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误会产生的根源。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 角色扮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人物心理。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误会的短文,反思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误会的经历。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第16课 诫子书第1课时教案
第16课诫子书第1课时【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语言运用: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
◎思维能力: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重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写作特色。
(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文言知识,读顺文章。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英烈忠魂,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是世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27岁前,他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
作为丞相,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于病重之中,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第16课 诫子书第2课时教案
第16课诫子书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2.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儒家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教师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是为了告诫儿子而写,他要告诫儿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诫儿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预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预设要“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
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就是节俭、俭朴。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俭约自守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3)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远大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与“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
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预设从反面阐述“静”。
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预设应惜时勤学,努力成才,奉献社会,不要等年老时才后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
语文核心素养
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
核心素养
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
语文核心素养
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
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
冰心先生说: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有了爱,就有了动力,就有了乐趣,就有了时间,就有了积淀,就有了底蕴,就有了生长,就有了成就
……
价值观为能力导航。所谓价值观,通俗地讲就是是非好坏的判断与选择。国家现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原先没有价值判断或混乱价值观教育的纠正。有一阵子,教育界提倡多元价值,甚至是没有价值取向,结果导致学生是非不分,好坏不分。譬如老人倒在马路上,年轻人不敢去扶起;以为赚到钱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这些错误价值导向对青少年贻害无穷。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强调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西游记》培养孩子无限的想象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天马行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既可三头六臂,也可长生不老;既可飞行三界,又可畅游龙宫;少年奇妙的想象力就在一部《西游记》中被熊熊点燃。《水浒传》培养了学生公平侠义精神,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国演义》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无数少年读了《三国演义》后梦想自己成为
羽扇纶巾
的孔明,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红楼梦》更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一部《红楼梦》说尽了人间百态,它既是中华文化学,也是人性学;既是爱情小说,也是人情学;既含建筑学,也含服饰学、烹饪学、医药学、诗词学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必须理清几个概念。
什么叫素养
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
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语言能力包含两大维度
其一为,说写表达的维度。语言能力强,首先表现在说写能力强。论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绘声绘色;论写,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下笔如神,趣味横生,一挥而就。这就是语言能力强的表现。
说为口头表达,现代社会特别重要。短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画龙点睛;长则洋洋洒洒,不枝不蔓,扣人心弦。口语强调短句,强调清楚明白,强调抑扬顿挫。
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
不读诗,无以言。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教,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使人灵秀,读诗长大的人内心灵动,外在秀美。一个气质高雅、温柔敦厚的人群组成的民族,是多么优秀的民族啊!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培养孩子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
,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双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其三为,文化底蕴
。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作为一名语文人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
什么叫
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
核心素养
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
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
大素养,即: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修养包含三个维度:
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有了兴趣,有了爱好,他(她)就会乐此不疲,其乐无穷。钱理群先生说过:
……
《红楼梦》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独立
红学
。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着上亮丽的底色。
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美就没有了基础。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今社会假货泛滥,假唱为荣,以假充真,假话连篇,怎么得了?真是底线,是美的保证。善也是美。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养一个善良的公民,胜过一百个高分数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
,我们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同情弱者,公平正义,见义勇为,怀有恻隐之心,不献媚,有风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文以载道
,这里的
就是价二为,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可什么是美,却见仁见智。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更不能以丑为美。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