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 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以及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过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对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物体,懂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在液
体中所受的浮力;并由此确定浮力的方向。
2.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①通过实验,知道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展开,知道浮力大小的两个影响因素,并能用实验进行验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矿泉水瓶、水槽、橡皮泥、溢水杯、毛巾。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细线、毛巾。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1、拿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
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浮力
通过乒乓球的实验引出浮力,观看轮船在水面上,鸭子漂在水面等画面进一步认识浮力,引出浮力的概念。
1、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在竖直方向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从二力平衡的角度,引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 浮力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木块﹑铁块、铝块﹑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块﹑铁块、铝块却沉入烧杯的底部。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过程:将石块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通过受力分析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F浮=G-F拉。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学生动手做,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并保留所测得的数据。
表一:
G(N) F拉(N) F浮=G-F拉(N)
二: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
演示:把乒乓球放入去底倒置的矿泉水瓶中,使球堵在瓶口位置,拧下瓶盖,向瓶内轻轻倒水,看到乒乓球不动,把矿泉水瓶放到水槽中,发现乒乓球上浮。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说明浮力的方向向上。
F下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相等。
浮力大小F浮=F上-F下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出问题: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浸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出一艘潜水艇潜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我们有没有办法求出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大小?
1.通过实例让学生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把大量筒放入水槽中,在大量筒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和饮料瓶所受浮力变化,同时观察水溢出的多少?
从中获得启示,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利用类似的实例进一步启发学生去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用那一种方法更直接,更方便呢?
2、探究方向:研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
步骤:
1)、按照图一调节好两个测力计、溢水杯、重物、小筒等位置,用溢水杯装满水,读出重物未浸入水之前,两测力计读数,分别为重物重力G=0.9N和小筒G筒=0.2N。
2)、缓慢将测力计A(挂重物的那个测力计)往下调,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_;(学生回答变小)原因是:重物受到水对它浮力,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如图(2)读出测力计A的示数为0.6N,则示数减少了0.3N,浮力大小为0.3N;测力计B的示数变为0.5N,则示数增大了0.3N,则排出的水重
0.3N。可以引导学生得出F浮=G排,并叫学生观察小筒水的格数可以得出:
V排=V浸的关系。
3)、继续将测力计慢慢向下调,可以重复做几次实验,如图(3),再次读出读出测力计A的示数为0.3N,则示数减少了0.6N,浮力大小为0.6N;测力计B的示数变为0.8N,则示
数增大了0.6N,则排出的水重0.6N。可以引导学生得出F浮=G排,并叫学生观察小筒水的格数可以得出:V排=V浸的关系。
3、演示实验: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改变形状,发现溢出的水一样多,证明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没有关系。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板书设计
一、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F浮=G-F拉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相等。
F浮= F向上-F向下
三、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四、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
浮力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有点多,所以一开始上课就觉得时间很紧,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把握好,那么很有可能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所以上课的过程中有点急,中间好几次都看了手表。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也一直都纠结要不要讲,时间上能不能允许我们讲,会不会导致我们整节课的内容虎头蛇尾呢。能不能把这个内容放到第二课时呢?或者说看学生的表现,如果他们问到了这个内容,需要这节课讲清楚才能明白的,那么我就讲。当时真的很犹豫,如果不是公开课,那么我是想这么去处理的,看学生的反映。这一节课的内容我还是觉得需要学生动手感受,可能比我讲要好很多。但是实验又很花时间,所以关于阿基米德实验要不要做我一直都很纠结。一直到星期二的时候我都很有一种冲动,能不能试一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但是大家都觉得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完成教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