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局麻醉药、表麻醉药和弱效局麻醉药等。

以下是局部麻醉药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分类1.局麻醉药(0.5%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等):主要用于手术或治疗目的,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较强。

2.表麻醉药(28%利多卡因软膏、4%麻黄碱滴眼液等):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和疼痛缓解,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较弱。

3.弱效局麻醉药(10%利多卡因软膏、2%莫比卡因软膏等):主要用于轻微手术或治疗目的,麻醉效果较弱。

二、作用机制1.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通过与细胞膜神经通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2.影响钠离子通道:大部分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进入神经细胞内,从而防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作用于神经纤维:不同种类的局部麻醉药对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作用,主要作用于细直径的传痛纤维和运动纤维,对大直径的触觉纤维的阻断较弱。

三、药物特点1.离子化与非离子化:大部分局部麻醉药处于离子化状态下具有麻醉作用,而非离子化状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蛋白结合率与半衰期:局部麻醉药的蛋白结合率越高,半衰期越长,麻醉作用越持久。

3.作用时间和控制速度:药物的作用时间要与手术时间相匹配,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来控制麻醉深度和作用时间。

四、应用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苯胺类过敏者。

2.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根据麻醉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度和不足。

3.神经损伤: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避免损伤神经,特别是在神经近端注射时要小心。

4.毒副作用:不当使用局部麻醉药会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如中毒、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1.局麻醉药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⒉小剂量镇静、提高痛阈
⒊应用:
局部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与急性疼痛的镇痛
复合麻醉:吸入、静脉、镇痛药
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⒋毒性小
酯类局麻药---长效类
丁卡因(tetracaine) 1、脂溶性高,长效药物 2、麻醉作用强(普鲁卡因10倍) 3、毒性大(普鲁卡因10~12倍) 4、用于:表面、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一般情况下,酰胺类比酯类起效快,弥散广, 阻滞明显,时效长
概述-分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神经阻滞特点:
无髓神经阻滞早于有髓神经; 与直径粗细有关; 钝性感觉—锐性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性。
概述-作用机制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无影响 阻止钠离子的内流 具有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 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
碱基——脂溶性 ——穿透膜能力强
依替卡因、罗哌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㈠局麻作用
⒈阻滞程度:
⑴药物剂量、浓度
⑵神经纤维类别与大小
⑶刺激强度
⒉一般规律:
痛觉→温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
⒊满意阻滞条件:
⑴足够的浓度
⑵足够的时间
⑶足够的长度
局麻药至少接触1cm的神经,以保证传导的阻滞,因为有髓纤维
的冲动能跳跃2-3个Ranvier结。
c 细胞毒性: 较高浓度→暂时影响到跨膜离子输送系统
原因:注射损伤、压迫、AD引起的缺血、感染、防腐剂、

药理学课程教案: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药理学课程教案: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02
局部麻醉药物概述
局部麻醉药物的种类
酯类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如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氨基醚类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甲哌卡因等 甾体类局部麻醉药:如地卡因、丁卡因等 其他局部麻醉药:如苯佐卡因、氯普鲁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阻止钠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 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阻止钙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 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钾离子外流,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 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促进氯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
局部麻醉药物的 使用和副作用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局 部 麻 醉 药 物 概 述
03 04 局 部 麻 醉 药 物 的 使 用 方法
局部麻醉药物的副作 用
05 06 局 部 麻 醉 药 物 的 安 全 使用
局部麻醉药物的发展 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临床试验进展: 正在进行的临床 试验,评估新药 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技术突破:采用 新技术和新方法, 提高新药的研发 速度和成功率
未来展望:预测 未来局部麻醉药 物的发展趋势, 包括新型药物、 新应用领域和个 性化治疗等
01
02
03
04
新型给药方式和制剂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在局部麻醉药物中的应用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局部麻醉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 方法,用于手术中阻断神经 传导,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感觉不到疼痛。
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可以持续 几个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的复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3、利多卡因: 酰胺类、麻醉效能、毒性、穿透能力、作用时 间1-2小时,均为中等,有局麻药中“万斤油” 之说法,用与各种麻醉方法。成人一次限量表 面麻醉100mg,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为 400mg。
4、布比卡因: 酰胺类、麻醉效能强、毒性大、穿透力低、作 用时间长,5-6小时,常用作神经阻滞麻醉, 低浓度广泛用于镇痛,成人一次限量150mg。
②注药部位:与该处血供情况有直接关系, 一般作肋间神经阻滞吸收较快,皮下注射 则较慢。若施药于咽喉、气管粘膜或炎性 组织等,吸收速度很快。如达到肺泡内, 其吸收速度接近于静脉注射。
③局麻药的性能:普鲁卡因、丁卡因使注 射区血管明显扩张能加速药物的吸收。布 比卡因易与蛋白结合,故吸收速率减慢。 ④血管收缩药:一般局麻药都有血管扩张 作用,如在局麻药液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使血管收缩,延缓药液吸收,作用时间延 长,并可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局部麻醉 一、 概念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 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 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优缺点:
二、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 (一)化学结构和分类 常用局麻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三个基本 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芳香族环、胺基团和将二 者连接起来的中间链,中间链可分为酯链和酰胺 链,据此化学结构将局麻药分为两大类: 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五)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 酯类、麻醉效能弱、毒性低、穿透力低,作用 时间短,45-60分钟。最常用作局部浸润麻醉, 成人一次限量1000mg。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物-思考题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作用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物-思考题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作用

思考题
患者,男,25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经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

局麻药选用2%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溶液。

1.为何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有的局麻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利多卡因虽无扩血管作用,但穿透力强、弥散广、吸收快,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可使局部的血管收缩,减慢药物的吸收,延长局麻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因局麻药吸收引起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中毒反应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掌握药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最大剂量,采用分次小剂量注射的方法。

注意不要误入血管。

2.局麻药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有哪些?
①局部麻醉作用:局麻药注入神经纤维周围,经过弥散至神经组织周围,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抑制Na+内流,提高兴奋阈电位、降低动作电位、减慢传导速度,甚至可使神经细胞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②抗心律失常作用:部分局麻药可抗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

作用机制:抑制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细胞的Na+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传导性、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

③吸收作用:为剂量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引起的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毒性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心血管系统毒性表现为心肌兴奋性降低,小动脉扩张。

老年麻醉药理—局部麻醉药

老年麻醉药理—局部麻醉药

老年麻醉药理—局部麻醉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患者老龄化使麻醉医师面临严峻挑战。

鉴于全身麻醉可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的循环、呼吸、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医师往往在综合考虑手术部位和类型、手术时间、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内科并发症等因素后,选择局部麻醉(包括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

因此麻醉医师需对老年人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有所了解,从而增加麻醉安全性。

一、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等特点,作用于注射部位,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作用。

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后可迅速吸收入血,并被高灌注组织摄取,主要通过肝脏氧化酶和酰胺酶进行代谢,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

研究发现年龄可对利多卡因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产生影响,发生以下改变。

①老年人脂肪组织含量增加,肝容量降低,肝血流减少,导致脂溶性的利多卡因分布容积增加,清除半衰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

研究发现22~26岁健康人利多卡因的半衰期平均为80分钟,而61~71岁健康人的半衰期可延长至138分钟;②利多卡因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为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老年人常伴有肝功能减退,P-4503A4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使利多卡因的血浆清除率降低;③α1-酸糖蛋白是利多卡因结合的主要血浆蛋白,其含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因此老年人体内呈游离状态有活性的利多卡因的比例较年轻人高;④随年龄增长,脊髓背侧和腹侧神经根中有髓神经纤维的直径和数量下降,有髓神经纤维表面可被局麻药阻滞受体部位增加,神经结缔组织鞘中的黏多糖减少,局麻药通透性增加,导致老年人对利多卡因的敏感性增加。

因此老年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所需利多卡因的剂量较小,浓度较低。

反复给药时应注意,由于利多卡因的清除率下降可能出现药物蓄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发生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可表现为惊厥,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可表现为呼吸肌痉挛,循环系统的毒性反应可表现为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下降。

麻醉科常用药物

麻醉科常用药物

麻醉科常用药物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上海禾丰)5ml/ 支盐酸布比卡因(上海禾丰)5ml/ 支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10ml/支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10mg 支2, 咪达唑仑2mg/支3, 氟哌利多5mg/支4, 丙泊酚200mg/支镇痛药1, 枸橼酸芬太尼0.1mg/支2, 盐酸哌替啶100mg/支,3,盐酸吗啡10mg.支4, 盐酸瑞芬太尼1mg/支肌肉松弛药1, 氯化琥珀胆碱100mg/支,2, 注射用维库溴铵4mg/支辅助药:抗胆碱药1, 硫酸阿托品0.5mg/支2, 氢溴酸东莨菪碱0.3mg/支血管活性药物1, 盐酸麻黄碱30mg/支2, 盐酸多巴胺20mg/支3, 重酒石酸间羟胺10mg/支4, 盐酸乌拉地尔(利喜定)25mg/支5, 盐酸艾司洛尔100mg/支6,硝酸甘油5mg/支7, 盐酸肾上腺素1mg/支8,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1mg/支麻醉拮抗药1, 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支2, 盐酸纳洛酮0.4mg/支3, 氟马西尼0.5mg/支糖皮质激素类1, 地塞米松5mg/支2, 氢化可的松10mg/支止吐、止血药推荐:盐酸格拉司琼3mg/支立止血1KU/支麻醉科必备设备麻醉柜(车) 1 台咽喉镜 1 套气管导管7.0# 7.5# 8.0# 各若干支插管导丝 2 根密闭面罩5号(成人) 2 个吸引器1 台吸引器管若干硅胶吸痰管22# 24# 若干钠石灰若干盒静脉留置针(BD )18# 20# 若干三通管(BD)若干中心静脉穿刺置包少许麻醉包:硬膜外麻醉穿刺包,硬腰联合麻醉穿刺包若干。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表现:荨麻疹、皮疹、支气管痉挛、血 压下降、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防治: (1)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 (2)过敏反应实验 皮试阳性率为40%
(3)治疗:
A.停药
pKa
[H+] 故
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
负对数为pH pKa = pH - log [碱基] [阳离子]
由上式可知,pKa值的大小取决于[碱基]与[阳离
子]之比与体内pH,因局麻药的pKa是固定的,所以 体液 pH 值的变化可影响 [ 碱基 ] 和 [ 阳离子 ] 的比值, 即影响局麻药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
1.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粗的神经 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感 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2.神经鞘膜的有无
无髓鞘的神经易受局麻药影响,麻药混合应用
目的:取长补短
例如:作用快局麻药 + 维持时间长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五、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局麻药阻滞神经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 量、浓度、神经纤维的类别等因素有关。

1).浓度从低到高: 痛觉最先消失;依次为温觉、触觉 和深部感觉,最后运动功能消失。
2).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 粗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 感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3).神经纤维鞘膜的有无: 无神经纤维鞘膜的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有神经纤维鞘膜的不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
磷脂结合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受
细胞内PH的影响。
四、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
希望药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药 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实际上 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 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
可维持2~3小时。
丁卡因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 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
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
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 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反应。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
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五、局部麻醉方法: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 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 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

五、局部麻醉方法: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下组织 硬脊膜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 管。
五、局部麻醉方法: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 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2.1)--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2.1)--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二)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 官的血流量等因素
三)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 水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以原形排 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 、酰胺酶分解。主要经肾脏排泄
六、不良反应
全身性不良反应
毒性反 应高 敏 反 应特 异 质 反 应
变态反应
接触性不 良反应
、肝药酶诱导药影响等
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反应多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排序为
: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
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 防
① 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② 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③ 注药时注意回吸,避免血管内意外给药 ④ 警惕毒性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 惊 恐、肌抽搐等 ⑤ 麻醉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如高热 、 低血容量、心衰、贫血及酸中毒。术中避 免缺氧和 CO 2蓄积
罗罗哌哌卡卡因因
(( rrooppiivvaaccaaiinne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
明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 CNS 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
麻醉效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
外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局麻药 麻醉作用 穿透力 毒性 稳定性
④ 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和监测病人体温。 因严重而长时惊厥所致缺氧可引起中枢性 高热,后者已提示有缺氧性脑损伤。发生 低血压应及时有效地作对症处理,一般先 静脉注射麻黄碱 10 ~ 30mg ,疗效不佳 改用多巴胺 20 ~ 40mg 或间经胺 0.5 ~ 5.0mg
2 高敏反应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1.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1.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由由酯酯键键或或酰酰胺胺键键组组成成,,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的的分分类类..代代谢谢途途径径 并并影影响响作作用用强强度度 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链链长长者者麻麻醉醉强强度度增增加加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 的的亲亲水水疏疏脂脂 性性,,影影响响药药 物物分分子子 的的
解解离离度度
局麻药的分类
依中间 链的不 同
1884 年由眼科 大夫 Carl Koller 首次报 告用于眼科表面 麻醉
1884 年外科大 夫 William Halsted 首次应 用 cocaine 作 局部浸润和神经 阻滞 1898 德国神经 外科医生 August Bier 首
理想的局麻药应具 备
理化性质稳定,易长期保存
局部刺激小,对组织无损伤
脂溶性的大小与局麻药的 作用强度相关
蛋白结合率则与局麻药的作 用时效相关
总之,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阻滞明显 、时效长,临床应用较酯类局麻药广泛
常用局麻药的理化性质和麻醉作 用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
静 息 电 位 ( resting potential) 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起效快,作用强,能满足各种手术所需的 时效 毒性反应小,过敏反应少,无快速耐受
现有局麻药无一个完全符合所有理想条 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 分类和构效关系 二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三 药理作用 四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五 体内过程 六 不良反应
一、分类和构效关

基本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芳香基团
中间链
氨基团
亲亲脂脂疏疏水水的的 主主要要结结构构 与与麻麻醉醉药药的的 脂脂溶溶性性相相关关

麻醉药理学1~6章复习题

麻醉药理学1~6章复习题

第一章总论名词:MAC:“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应)时呼气末潮气内麻醉药的浓度。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口服后,经肠壁或(和)肝内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时,一些药物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蓄积中毒:反复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称为蓄积中毒。

治疗指数(TI):常以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为治疗指数。

填空题:1、药物的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利于(吸收),但不利于进一步(转运)。

3、静脉推注后,药物在机体内经(5个半衰期)达到基本消除。

4、恒速静脉输注欲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需(5个半衰期)。

5、不良反应又可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反应)等。

简答题:1、MAC具有哪些特点?MAC有以下特点:1、肺泡内药物浓度容易反复、频繁、精确地测定;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MAC几乎不变;3、个体差异、种属差异都较小;4、性别、身长、体重以及麻醉持续时间等均不明显影响MAC。

5、此外,麻醉药的MAC 可以“相加”0.5+0.5=1MAC。

2、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一般是药物通过其理化性质,而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关系:1、改变细胞外环境的pH 如碳酸镁抗溃疡;2、螯合作用如重金属中毒使用二巯丙醇;3、渗透压作用如硫酸镁利泻、甘露醇脱水;4、通过脂溶性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如全麻药的作用、膜稳定药、膜易变药的作用;5、消毒防腐如酸类、醛类、卤素类、重金属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3、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1、对酶的影响如新斯的明和他汀类降血脂药;2、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如钙拮抗药、局麻药;3、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储存如色甘酸钠通过稳定肥大细胞;4、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补充生命代谢物质的铁、胰岛素等;5、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及抗生素均属此类;6、影响免疫机制如免疫血清、疫苗、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免疫抑制药(环孢霉素)等;7、通过受体相当多的药物作用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受体而产生的。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局部麻醉药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局部麻醉药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练习题:局部麻醉药一、A11、局麻作用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且安全范围大的药物是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依替卡因2、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A、在神经膜内侧阻断K+内流B、在神经膜内侧阻断Na+内流C、在神经膜内侧阻断Ca2+内流D、在神经膜内侧阻断Cl-内流E、降低静息膜电位3、下列局麻药中毒性最大的药是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C、依替卡因D、丁卡因E、布比卡因4、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一种局麻A、蛛网膜下腔麻醉B、表面麻醉C、浸润麻醉D、传导麻醉E、硬膜外麻醉5、丁卡因不宜用于哪种局麻A、蛛网膜下腔麻醉B、浸润麻醉C、表面麻醉D、传导麻醉E、硬膜外麻醉6、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A、丁卡因B、普鲁卡因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奎尼丁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利多卡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等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作用及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神经受刺激及神经动作电位产生可引起神经膜通透性改变,引起Na+内流和K+外流。

局麻药抑制神经膜的通透性。

阻断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

产生局麻作用。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局麻药若剂量和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使血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反应。

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其代谢产物在小部分人群中会产生过敏反应。

故用前应作皮试。

常用的局麻药利多卡因安全范围较大。

丁卡因毒性大。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普鲁卡因:本药属短效脂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黏膜的穿透力弱。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丁卡因适应证:①局部浸润、区域阻滞与局部止痛;②硬脊膜外阻滞、骶管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③外周神经干感觉与运动传导阻滞;④表面麻醉,主要用于眼耳鼻喉科病人;⑤阻遏心脏的冲动传递与心肌的应激,主要用于室性早搏或心律失常的治疗。

局部麻醉药: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局部麻醉药: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四、常见局麻药的种类和选择
小提示
布比卡因由于其严重的毒性作用在许多医 学中心颇具争议(心脏毒性难以逆转),应用 更广泛的是罗哌卡因,虽然它的持续时间比布 比卡因短,但是安全系数更高。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局麻药 的用量。因此,有些医生继续使用布比卡因, 以最小剂量达到最长阻滞持续时间。
感谢聆听
局部麻醉药
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概念
局部麻醉药(简称 “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从而 消除或缓解疼痛。它们与神经膜上Na+离子通道的特异 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离子的内流。局麻药的化学和药理学 特性决定了它点们击的加标临题床特性。
右键点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可直接替换图 片,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您可 以点击文字框输入您的描述说明,或者通过复 制粘贴。
痛冷

感深

觉热

觉部

浓度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1
血浆浓度
1、药物的剂量 2、药物的吸收速率 3、药物的注射部位、血管活性
及是否复合使用血管收缩药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1、首先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颤抖; 2、随着局麻药血浆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强直阵挛性惊厥; 3、继续增加局麻药血浆浓度,中枢神经系统将出现抑制和呼吸衰竭, 4、最后昏迷
●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个体敏感性: 1、越小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越敏感; 2、有髓鞘的纤维更容易被阻滞。
• 局麻药的扩散 • 阻滞起效 • 阻滞持续时间
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 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大剂量 (高浓度),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断作用,如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 滑肌、骨骼肌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酯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氯普卡因,丁卡因。
三、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
四、常用的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一: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 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 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 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特点:(1) 脂溶性增高100多倍 (2) 蛋白结合率增高10多倍 (3) 麻醉强度增强 (4) 麻醉时间延长
2. 依替卡因中间链比利多卡因多一个C2H5 侧 链,并以丙基取代利多卡因氨基上的乙基
CH3 NHCOCHN
CH3
C2H5
C2H5 C3H7
依替卡因
CH3 NHCOCH2N
CH3
C2H5 利多卡因 C2H5
药物: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特点:(1)在血浆内被水解或被胆碱酯酶分解。
(2)可形成半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 2.酰胺类局麻药
药物: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 卡因,依替卡因
特点:(1)在肝内被酰胺酶水解 (2)不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罕见
此外,根据临床上局麻药作用时效的 长短又分为三类
特点:(1)脂溶性依替卡因高于利多卡因 (2)局麻强度明显高于利多卡因
3. 甲哌卡因氨基上的甲基改为丁基,生成布比
卡因
CH3
CH3
N
NHCO
CH3
C4H9 N
NHCO
CH3 甲哌卡因
CH3 布比卡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1)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布比卡因明显增强 (2)局麻作用布比卡因比甲哌卡因强,局麻 作用时间延长
二:局部麻醉方法有五种: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 4.硬膜外麻醉: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二: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是将 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滴、喷或涂布 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末 梢麻醉。
常用于眼、鼻、咽喉、气道、尿 道等部位的手术。
1. 短效局麻药 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2. 中效局麻药 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3. 长效局麻药 丁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
(三)局麻药结构与理化性质、作用的关系
1. 将丁基加到普鲁卡因生成丁卡因
H2N
C00CH2CH2N
普鲁卡因
C2H5 C2H5
H9C4
N
H
CH3
COOCH2CH2N
丁卡因
CH3
目标要求
1.掌握局部麻醉药的分类、作用原理、 影响局麻药的因素、毒性反应的防治, 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 卡因、布比卡因)的特点。
2 了解局麻药的概念、药代动力学特点、 其他不良反应,构效关系,常用的局部 麻醉方法。
主要内容
一、概述 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 2.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3.影响局麻药作用因素 4.局麻药不良反应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 皮下或手术野附近,使局部神经 末梢麻醉。常用于浅表小手术。
3.传导麻醉:(传导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 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常 用于四肢、面部、口腔等手术。
4.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硬
膜外隙,麻醉通过此隙穿出的神经根. 麻醉范围广,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二)作用机制
主要学说:是阻滞Na+通道,使传导阻滞, 产生局麻作用。
RN
RNH+
神经鞘
神经膜 RNH+
RN
RNH+ 外侧
RN
钠通道
RNH+
R N RNH+
内侧
局麻药分子在体液中存在两种形式。 未解离的碱基和解离的阳离子。碱基具有 亲脂性(脂溶性), 可穿透细胞膜,进 入细胞内,细胞内pH比膜外低,部分碱 基解离为阳离子,阳离子可与膜内受体结 合,使钠离子通道关闭,阻滞Na+内流, 达到阻滞神经冲动传递功能,产生局麻作 用。
问题:为什么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局麻药中毒?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局麻药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可卡因在1884年首次应用于眼科手术 麻醉,以后又相继合成了普鲁卡因(1905 年)、利多卡因(1943年)、布比卡因 (1963年)、依替卡因(1972年)、罗哌卡 因(1976年)等一大批局麻药,使局麻药及 镇痛治疗的疗效大为提高,局部麻醉药在麻 醉学上占有一定地位。
理想的局麻药应具备的条件
1. 阻滞神经冲动传导效应显著,即感觉神经纤维的 阻滞比运动神经纤维明显。
2. 无刺激性,不损伤细胞组织;毒性小。 3. 性质稳定, 经高压蒸汽消毒不分解。 5. 穿透力强,作用快,维持时间长。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并非尽善尽 美,但基本上可满足需要。
第一节 概述
一、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椎管内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经腰椎间隙注 入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 经根。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local anesthetics)简称局麻药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冲 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 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 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4. 脂溶性与局麻作用的关系 (1)神经膜含有丰富的脂质,因此局麻药脂溶
性可作为衡量与神经亲和力的尺度。
(2)长效局麻药(丁卡因、 布比卡因、依替卡 因)比短、中效的利多卡因、甲哌卡因更 具脂溶性。
(3)在酰胺类中甲哌卡因、丙胺卡因脂溶性最 低,局麻作用也最弱,依替卡因与此相反。
5.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局麻时间的关系 结合的特点?
(一)局麻药化学结构
局麻药均属于芳香基—中间链—氨基结构的化
合物,由三部分组成:
芳香环
中间链
氨基 叔胺 (R)
000000
N
亲脂性
亲水基(R)
芳香基团是局麻药亲脂疏水性的主要结构;氨
基主要影响亲水疏脂性;中间链可分为酯链和酰胺 链,影响作用的强弱。
(二)分类:
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类: 1.酯类局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