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复习 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一、概率与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意义概率与统计分析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的数学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投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扔骰子的点数、抽样调查的结果等。
而概率与统计分析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随机现象,并基于观测数据做出有意义的推断和预测的一门学科。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指的是随机试验的一个结果,而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概率的定义:对于一个随机事件,其概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P(A)表示。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且整个样本空间的概率为1。
3. 概率的性质:包括非负性、互斥性、必然性和可列可加性等。
非负性指概率不会为负数,互斥性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必然性指样本空间的概率为1,可列可加性指对于不相容事件,其概率的和等于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4. 条件概率: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B)表示。
5. 事件的独立性: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相互独立,则它们的联合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
三、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思想1. 数据收集:在统计分析中,首先需要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抽样调查或现有资料来获取。
2. 数据整理与统计描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描述,包括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和数据的离散程度。
3. 统计推断: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与总体特征相关的结论。
4. 假设检验:对研究问题进行假设,并利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5. 相关分析: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程度。
四、概率与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示例1. 抽样调查:概率与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案,从大样本中提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测总体特征。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一、课程和目标1.1 课程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如掷骰子、抽签、样本调查等,统计与概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这些事件,并从中得到有意义的。
1.2 课程目标本节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回顾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掌握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 - 复习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2.1 教学内容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概率的基本概念 - 样本空间和事件 -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2.概率计算方法–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条件概率和乘法定理–加法定理和全概率定理3.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2 教学方式本节复习课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 板书讲解:通过板书解释概念和公式,并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 练习和讲解:设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再进行讲解和答疑。
3.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3.2 概率的基本概念(10分钟)•板书讲解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解释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含义。
3.3 概率计算方法(25分钟)•板书讲解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解释条件概率和乘法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讲解加法定理和全概率定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4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25分钟)•板书讲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抽样的过程。
•解释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统计学和概率学。
2.掌握各种基本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能正确使用它们对数据进行分析。
3.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统计与概率,大家知道什么是统计学和概率学吗?统计学是研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而概率学则是研究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科学。
那么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来了解一下概率。
(教师拿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一个红色一个黄色,让学生们猜猜拿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然后抛一个硬币,看看猜测的结果。
)二、统计学习1.基本统计量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比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均值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中位数则是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数,即将数据按大小排列,取出中间那个数。
而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们计算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2.频数分布我们还可以使用频数分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
频数分布是指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将一组数据分成若干等距区间,然后统计每个区间内出现的次数,最后得出一个频数表。
通过观察频数表,我们可以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特点。
(教师出示一个频数分布表,让学生们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三、概率学习1.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概率学的基本概念。
概率是指一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其中0代表不可能,1代表一定会发生。
(教师出示几个例子,让学生们猜猜哪一个事件的概率更大。
比如说,抛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2.概率计算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事件的概率时,可以使用概率公式。
概率公式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比如说,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教师出示一些计算概率的例子,让学生们尝试解决。
比如说,抛一枚骰子出现2的概率是多少?)四、巩固练习最后,我们进行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们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5. 用样本估计总体: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如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7.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2. 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题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作业与测试:定期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以监控学习进度。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一、引言在高三阶段,数学成为了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而在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分析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知识点。
本文旨在为高三学生提供一份完善的数学复习教案,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概率与统计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二、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随机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时,可从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等方面入手,明确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2. 随机事件与事件的运算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对随机事件的求解可运用集合论中的交、并、差等运算。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介绍和讲解事件的概率,并给出概率计算的相关方法。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1.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指在条件相同、等可能性假设成立的情况下,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概率的一种方法。
介绍古典概型时,需具体讲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应用,以及计算概率的具体步骤和公式。
2.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是指通过几何方法计算概率的一种方法。
介绍几何概型时,需重点讲解面积计算和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条件概率和事件独立性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介绍条件概率时,需着重讲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给出实际问题的例子。
同时,还需介绍事件的独立性,以及如何判断和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推断与应用概率的推断是指通过已知的概率信息,推断未知概率的一种方法。
介绍概率的推断时,可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最大似然估计等相关概念,以及常见的推断问题和解题方法。
四、统计的基本概念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指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在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时,需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分类,以及统计推断的目的和意义。
2. 数据的表示与整理数据的表示和整理是统计的基础工作,对各种图表和统计量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据。
在介绍数据的表示与整理时,可包括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等,以及相关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
概率与统计复习教案
概率与统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3)熟练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概率统计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概率的定义;(2)概率的基本性质;(3)概率的计算公式。
2.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1)随机事件的独立性;(2)随机事件的互斥性;(3)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的定义及性质;(2)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讲解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的判断方法及概率计算;(3)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选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4. 课堂小结:评估学生的总结能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2.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一些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成果、小组讨论参与度。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问题,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七、教学拓展1. 概率与统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彩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领域。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概率与统计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 辅助材料:PPT课件、案例分析资料、练习题库。
3. 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共计45分钟。
十、课后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正文:1. 引言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本教案将围绕该主题展开,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4. 教学步骤4.1 导入与引导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概率问题或统计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例如,可以谈论某个明星的演唱会门票销售情况以及观众的性别比例等。
4.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抛硬币的实验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统计数据。
4.3 计算练习与解析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练习,并及时给予解析和指导。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生日概率、抽奖问题等的计算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4 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讨论彩票中奖概率、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既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应用实践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围绕概率与统计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数学描述方式,并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如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列可加性等。
1.2 统计的定义与分类统计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介绍统计的概念及其分类,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方法2.1 概率的计算方法介绍计数原理、频率方法和几何概率等计算概率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概率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和困惑,并提供解决方法。
2.2 统计的数据处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和统计图表等。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概率与统计的典型应用3.1 概率的应用介绍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赌博、游戏和保险等。
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概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3.2 统计的应用介绍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统计、市场调研和社会调查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明白统计对决策和预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概率与统计的拓展学习4.1 概率与统计的扩展知识通过介绍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和统计推断等概念,拓展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深入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方法。
4.2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建模介绍概率与统计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如随机过程、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实际建模问题的讲解和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概率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复习教案一、基本概念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
2. 事件的概率:事件A的概率记为P(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概率的性质:概率的范围是0≤P(A)≤1,对于任何事件A,有P(A)+P(非A)=1。
4. 设事件A和事件B互斥,则有P(A∪B) = P(A) + P(B)。
二、概率的计算1. 等可能概率: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在这n个结果中事件A包含m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 = m/n。
2. 古典概率:在古典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事件A的概率为P(A) = n(A) / n(S),其中n(A)为事件A发生的基本事件个数,n(S)为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总数。
3. 条件概率: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条件B下的条件概率,记为P(A|B)。
4. 乘法原理: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A∩B) = P(B)·P(A|B) = P(A)·P(B|A)。
三、常见概率问题1. 排列和组合:计算排列和组合的数量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注意排列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影响结果,而组合只考虑元素的组合情况。
2. 排列组合运算:在概率问题中常常需要计算排列组合,例如从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排列或组合的数量。
3.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独立事件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彼此的概率。
四、例题练习1. 掷一枚骰子,求出现奇数点数的概率。
2. 有5个红球、3个白球和2个黑球,从中任取2个,求两个球的颜色不同的概率。
3. A、B两个车队分别参加甲、乙两次比赛。
第一次比赛中,A车队获胜的概率为0.6,B车队获胜的概率为0.4;在第一次比赛的基础上,A车队在第二次比赛中获胜的概率为0.5,B车队获胜的概率为0.5。
求A车队在两次比赛中都获胜的概率。
高中数学新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概率与统计教案课程目标:
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1. 概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事件与样本空间;
3. 基本概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4.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计算。
第二节: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1.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2. 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
3. 概率密度函数与概率分布函数;
4. 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常见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统计推断
1. 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2. 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
3.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估计;
4.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第四节: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1. 相关性的定义与性质;
2.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释;
3.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与实际案例。
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景计算概率;
2. 实验演示:通过掷骰子、抽样调查等方式,体验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习题,巩固概念与计算方法;
4.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数据,进行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
2. 分析一个真实生活案例,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概率与统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或展示内容。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导语: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困惑。
而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本教案将以概率与统计为主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引入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掷骰子的实验介绍概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2 概率的性质及其证明概率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列可加性等。
通过实例和证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第二节:概率的计算方法2.1 加法法则加法法则是计算概率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法法则的使用。
2.2 条件概率及乘法法则条件概率和乘法法则是计算概率的重要方法,适用于非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和乘法法则,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3.1 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个随机事件的数值特征。
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3.2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具有有限或可列无限个取值,概率分布可以用概率函数或概率分布表来表示。
介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期望,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
3.3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具有无限个可能取值,概率分布使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
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期望,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
第四节:统计与抽样调查4.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等。
4.2 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是统计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复习 教案
课题:小结与复习教学目的:1通过小结与复习,梳理本章知识内容,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例题的讲解、讨论和进一步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统计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5.6.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⑴i ≥0,=1,2,…; ⑵1+2+…=1.7.二项分布:ξ~B (n ,p ),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8.几何分布: g (k ,p )= 1k q p -,其中k =0,1,2,…, p q -=1.9.则称 =ξE +11p x +22p x …++n n p x … 为ξ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10. 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11 平均数、均值:在有限取值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中,令=1p =2p …n p =,则有=1p =2p …n p n 1==,=ξE +1(x +2x …nx n 1)⨯+,所以ξ的数学期望又称为平均数、均值 12. 期望的一个性质: b aE b a E +=+ξξ)(13.若ξB (n,p ),则E ξ=np14. 方差:ξD =121)(p E x ⋅-ξ+222)(p E x ⋅-ξ+…+n n p E x ⋅-2)(ξ+….15. 标准差:ξD 的算术平方根ξD 叫做随机变量ξ的标准差,记作σξ.16.方差的性质: ①ξξD a b a D 2)(=+;②若ξ~B (n ,p ),则=ξD np (1-p )17.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 .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⑴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1;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n ; ⑵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⑶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4).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它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18.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 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 ),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 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 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19.随机数表法: 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20.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①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为简便起见,有时可直接采用个体所带有的号码,如考生的准考证号、街道上各户的门牌号,等等 ②为将整个的编号分段(即分成几个部分),要确定分段的间隔k 当N n (N 为总体中的个体的个数,n 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k=N n ;当N n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的个数N '能被n整除,这时k=N n '.③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l ④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编号l+k,第3个编号l+2k,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①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它与简单随机抽样的联系在于:将总体均分后的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②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是等概率抽样,它是客观的、公平的.③总体中的个体数恰好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它们的比值作为系统抽样的间隔;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总体中剔除少量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整除在进行系统抽样2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所分成的部分叫做层22.不放回抽样和放回抽样:在抽样中,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不放回抽样;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放回抽样.23.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24.正态分布密度函数:22()2(),(,)xf x xμσ--=∈-∞+∞,(σ>0)其中π是圆周率;e是自然对数的底;x是随机变量的取值;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正态分布一般记为),(2σμN25.正态分布),(2σμN)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唯一决定的分布26.正态曲线的性质:(1)曲线在x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2)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3)当x=μ时,曲线位于最高点(4)当x<μ时,曲线上升(增函数);当x>μ时,曲线下降(减函数)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5)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总体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高”.总体分布越集中:五条性质中前三条学生较易掌握,后两条较难理解,因此在讲授时应运用数形结合的原则,采用对比教学27.标准正态曲线:当μ=0、σ=l时,正态总体称为标准正态总体,其相应的函数表示式是2221)(xexf-=π,(-∞<x<+∞)其相应的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标准正态总体N(0,1)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均可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28.标准正态总体的概率问题:对于标准正态总体N (0,1),)(0x Φ是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x P x <=Φ,其中00>x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为概率0()P x x < 只要有标准正态分布表即可查表解决.从图中不难发现:当00<x 时,)(1)(00x x -Φ-=Φ;而当00=x 时,Φ(0)=0.529.标准正态分布表标准正态总体)1,0(N 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专门制作了“标准正态分布表”.在这个表中,对应于0x 的值)(0x Φ是指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x P x <=Φ,)0(0≥x . 若00<x ,则)(1)(00x x -Φ-=Φ.利用标准正态分布表,可以求出标准正态总体在任意区间),(21x x 内取值的概率,即直线1x x =,2x x =与正态曲线、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1221()()()P x x x x x <<=Φ-Φ. 30.非标准正态总体在某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可以通过)()(σμ-Φ=x x F 转化成标准正态总体,然后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即可 首先要掌握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进行相应的转化 31.小概率事件的含义发生概率一般不超过5%的事件,即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假设检验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假设总体应是或近似为正态总体,然后,依照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假设检验方法的操作程序,即“三步曲”一是提出统计假设,教科书中的统计假设总体是正态总体;二是确定一次试验中的a 值是否落入(μ-3σ,μ+3σ);三是作出判断32.相关关系:当自变量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如下:相同点:均是指两个变量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关系;函数关系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两个非随机变量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的关系.33.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 通俗地讲,回归分析是寻找相关关系中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34.散点图: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散点图形象地反映了各对数据的密切程度 律35. 回归直线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a bx y +=,其中a 、b 是待定系数.1122211()()()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a y bx ====⎧---⎪⎪==⎨--⎪⎪=-⎩∑∑∑∑, ∑==ni i x n x 11,∑==n i i y n y 11 相应的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两个变量所进行的上述统计分析叫做回归分析 36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因果统计学家皮尔逊提出的,对于变量y 与x 的一组观测值,把∑∑∑===----=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n y x n x y x n y x 1122221))(( 叫做变量y 与x 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用它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37.相关系数的性质: r ≤1,且r 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且r 越接近0,相关程度越小.38.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是统计假设检验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它必须在每一次统计检验之前确定39. 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检验的步骤)由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查表得出临界值,显著性水平一般取0.01和0.05,自由度为n-2,其中n是数据的个数 在“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查出与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及自由度n-2(n 为观测值组数)相应的相关数临界值r 0 05或r 001;例如n=7时,r0.05=0.754,r0.01=0.874 求得的相关系数r和临界值r0.05比较,若r>r0.05,上面y与x是线性相关的,当r ≤r 0 05或r 0 01,认为线性关系不显著讨论若干变量是否线性相关,必须先进行相关性检验,在确认线性相关后,再求回归直线;通过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的估计,实际上就是把非确定性问题转化成确定性问题来研究;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还可以研究多个变量的相关问题,这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到二、讲解范例:例1.写出下列各题的抽样过程(1)请从拥有500个分数的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2)某车间有189名职工,现在要按1:21的比例选派质量检查员,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进行(3)一个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喜爱的测得进行得出,车间得出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很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爱2435 4567 3926 1072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详细调查,如何抽取?解:(1)①将总体的500个分数从001开始编号,一直到500号;②从随机数表第1页第0行第2至第4列的758号开始使用该表;③抄录入样号码如下:335、044、386、446、027、420、045、094、382、5215、342、148、407、349、322、027、002、323、141、052、177、001、456、491、261、036、240、115、143、402 ④按以上编号从总体至将相应的分数提取出来组成样本,抽样完毕(2)采取系统抽样189÷21=9,所以将189人分成9组,每组21人,在每一组中随机抽取1人,这9人组成样本(3)采取分层抽样总人数为12000人,12000÷60=200,人余=,余=人,=人,7252001072126192003926167222004567145112002345 所以从很喜爱的人中剔除145人,再抽取11人;从喜爱的人中剔除167人,再抽取22人;从一般喜爱的人中剔除126人,再抽取19人;从不喜爱的人中剔除72人,再抽取5人例2.某年级的一次信息技术成绩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N (70,100),如果规定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不低于85分为优秀,那么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多少? 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多少?解:测验得分少于60分的学生的比是F (60),少于85分的学生的比为F(85),(1)F (60)=F (107060-)=Φ(-1)=1-Φ(1)=1-0.8413=0.1587 (2)F (85)=F (107085-)=Φ(1.5)=0.9332 1-F (85)=1-0.9332=0.0668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15.87%,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6.68%三、课堂练习:1 . (1)假定每人生日在各个月份的机会是相等的,求3个人中生日在第一个季度的平均人数.(2)某地区第1年到第6年的用电量y 与年次x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①y 与x 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②如果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提示:(1)由题意知每人生日在第一季度的概率为41123=,又设3人中生日在第一季度的人数为ξ,则75.0413),41,3(~=⨯=ξξE B 则 (2)①线性相关;②:49.908.1^+=x y .四、小结 :本章知识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变量.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高二下学期所学概率初步知识的延伸,它仍然属于概率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统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统计初步”和高中必修课“概率”这两章内容的深入和扩展,它属于统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抽样方法、总体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实习作业.这些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研究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二是如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据此对总体的相应情况作出判断.为巩固所学知识和体现本单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科书中选编了两道例题对例题进行分析、讲解时要领会思想方法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案
第一课:概率基础
1.1 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 概率的定义
- 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加法规则、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1.2 事件及其概率
- 事件的分类:简单事件、复合事件
- 事件的互斥和独立
- 概率计算方法: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
第二课: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2.1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
- 随机变量的定义
- 随机变量的分类: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
-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2.2 常见概率分布
- 二项分布
- 泊松分布
- 正态分布
第三课:统计基础
3.1 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 统计的定义
-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
-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3.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数据的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
- 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
- 数据的分布形态:偏度、峰度
第四课: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4.1 参数估计方法
- 点估计
- 区间估计
- 最大似然估计法
4.2 假设检验
-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 单样本假设检验
- 双样本假设检验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次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相关概率与统计知识,敬请期待。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3. 掌握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排列组合、概率公式。
3. 统计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数据处理的方法。
2. 难点:概率公式的灵活运用,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问题引入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2. 利用数形结合法,通过图形直观展示概率的计算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抛硬币、抽奖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的意义。
2.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排列组合的练习。
4. 讲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和统计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概率与统计的进一步学习: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深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人教版《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版
高中数学人教版《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版教案一:概率的初步认识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是多少?我们在考试中猜对一道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这些问题都与概率和统计有关。
那么,什么是概率和统计呢?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和认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的应用。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一个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
2. 概率的计算方法:a.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b. 组合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c.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二、概率的应用领域1. 事件的概率与统计学的关系;2. 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 概率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概率的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概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统计导入: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一些现象或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而统计学正是研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统计的方法。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二、描述统计的基本方法1.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数据的离散趋势测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3. 数据的位置趋势测度:分位数。
三、描述统计的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加深对描述统计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三: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导入: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事件的独立性1. 事件的独立性的定义和判断;2.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3. 相关事件与独立事件的区别。
二、条件概率1. 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2. 乘法定理的应用。
三、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的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加深对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高三数学教案学习概率与统计
高三数学教案学习概率与统计随着高三数学学习的深入,概率与统计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开始逐渐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重视。
概率与统计不仅在学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
因此,本文将介绍高三数学教案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概率的基础概念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概率的基础概念。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用P(A)表示,其中A为某个随机事件。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P(A)≤1,概率越接近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接近0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两种。
古典概率是指在所有可能结果都是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结果数量,n(S)表示总的可能结果数量。
几何概率则是通过几何形状的面积或长度来计算概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和计算能力。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来描述事物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统计学中,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
描述统计是对被研究对象进行数量上的描述,例如频数分布、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推断统计则是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推断研究,得出总体参数的推断。
四、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数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概率与统计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市场调查等。
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学习高三数学教案中的概率与统计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率与统计不仅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分析概率与统计分析是高中数学复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通过掌握概率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成绩。
一、基本概念1.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介于0与1之间的实数表示概率。
当某个事件必然发生时,其概率为1;当某个事件不可能发生时,其概率为0。
概率具有加法法则、乘法法则和互斥事件等性质。
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随机试验结果的函数。
离散随机变量取有限或可列无穷多个可能值,而连续随机变量则取无限多个可能值。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由它取各个可能值及其对应的概率所构成。
二、运算方法1. 排列组合: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某些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进行排序,可以用数学公式P(n,m)表示;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不考虑其顺序,可以用数学公式C(n,m)表示。
2. 概率计算方法:a. 事件的概率为发生该事件的样本数与总样本空间的大小之比。
b. 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是每种可能取值乘以相应概率后求和得到的。
c. 随机变量的方差是每种可能取值与期望值之差的平方乘以相应概率后求和得到的。
三、实际应用1. 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排列组合思想经常被用到。
比如,在组织活动时需要确定座位安排,则可以通过计算排列或组合的方法来得到不同座位安排方式的数量。
2.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概率理论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
比如,在投资决策中,通过对某只股票未来走势进行概率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统计分析的应用:统计分析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信息,从而为社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高中统计与概率数学教案
高中统计与概率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与概率,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3. 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概率,并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2. 概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概率的概念理解和应用2. 概率运算中的复杂问题解决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3. 实验器材:纸牌、骰子、硬币4. 教学素材:统计表格、概率计算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内容1. 统计:a.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观察、实验b. 数据图的绘制方法:条形图、饼图、折线图c. 数据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概率:a.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性质b.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c. 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排列组合、事件的概率运算三、课堂练习1. 统计问题:根据给定的数据图,回答相关问题2. 概率问题:计算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解释四、课堂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出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其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统计与概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展开,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统计与概率整理和复习》教案
《统计与概率整理和复习》教案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出示数学书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图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何?预设:学生从总体趋势及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预设:学生通过对后五个月数据的分析进行前景预测。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1:我想知道去年全年哪个月的生产和销售量最低?哪个月的生产和销售量是持平的?预设2:我想知道哪个月的销售和生产量相差的最多?预设3:我想知道去年全年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的情况。
预设4:我想知道去年的月平均生产量和销售量各是多少呢?小结:刚才这位同学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平均数,平均数是我们在学习统计部分中经常用到的统计量,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复习平均数。
回忆一下,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预设:学生举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梳理平均数,加深对数据的理解课件出示数学书第96页例5的统计表。
下面的统计表是六(1)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
1.感知“大多数”代表整体(1)六(1)班大部分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预设:学生发现身高在1.49米和1.52米的人数较多,体重在39千克和42千克的人数较多,感知“大多数”可以代表整体。
2.梳理平均数(2)六(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分别是多少?预设1:用分类整理出的这五种身高数的总和,平均分成5份,算出六(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学生分析此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统计表中看出,每种身高的人数不都是相同的。
预设2:分别计算总身高后再除以各自的总人数求平均身高。
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侯,不能光凭感觉做判断,要借助数据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2)六(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呢?预设1:分别计算体重总和与总人数求平均体重。
预设2:重新设计统计表,简化计算。
3.分析数据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预设1:我觉得可以用平均数来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小结与复习教学目的: 1通过小结与复习,梳理本章知识内容,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例题的讲解、讨论和进一步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统计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5.6. i 127.二项分布:ξ~B (n ,p ),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8.几何分布: g (k ,p )= 1k qp -,其中k =0,1,2,…, p q -=1.9.则称 =ξE +11p x +22p x …++n n p x … 为ξ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10. 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11 平均数、均值:在有限取值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中,令=1p =2p …n p =,则有=1p =2p …n p n 1==,=ξE +1(x +2x …nx n 1)⨯+,所以ξ的数学期望又称为平均数、均值 12. 期望的一个性质: b aE b a E +=+ξξ)(13.若ξ B (n,p ),则E ξ=np14. 方差:ξD =121)(p E x ⋅-ξ+222)(p E x ⋅-ξ+…+n n p E x ⋅-2)(ξ+….15. 标准差:ξD 的算术平方根ξD 叫做随机变量ξ的标准差,记作σξ.16.方差的性质: ①ξξD a b a D 2)(=+;②若ξ~B (n ,p ),则=ξD np (1-p )17.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 .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⑴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1;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n ; ⑵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⑶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4).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它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18.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 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 ),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19.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20.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①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为简便起见,有时可直接采用个体所带有的号码,如考生的准考证号、街道上各户的门牌号,等等②为将整个的编号分段(即分成几个部分),要确定分段的间隔k当Nn(N为总体中的个体的个数,n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k=Nn;当Nn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的个数N'能被n整除,这时k=Nn'.③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l④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编号l+k,第3个编号l+2k,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①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它与简单随机抽样的联系在于:将总体均分后的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②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是等概率抽样,它是客观的、公平的.③总体中的个体数恰好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它们的比值作为系统抽样的间隔;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总体中剔除少量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整除在进行系统抽样2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所分成的部分叫做层22.不放回抽样和放回抽样:在抽样中,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不放回抽样;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放回抽样.23.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 ,b )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 =a ,x =b及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24.正态分布密度函数:22()2(),(,)x f x x μσ--=∈-∞+∞,(σ>0) 其中π是圆周率;e 是自然对数的底;x 是随机变量的取值;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正态分布一般记为),(2σμN25.正态分布),(2σμN )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唯一决定的分布26.正态曲线的性质:(1)曲线在x 轴的上方,与x 轴不相交(2)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3)当x=μ时,曲线位于最高点 (4)当x <μ时,曲线上升(增函数);当x >μ时,曲线下降(减函数) 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 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5)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总体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高”.总体分布越集中:五条性质中前三条学生较易掌握,后两条较难理解,因此在讲授时应运用数形结合的原则,采用对比教学27.标准正态曲线:当μ=0、σ=l 时,正态总体称为标准正态总体,其相应的函数表示式是2221)(x e x f -=π,(-∞<x <+∞)其相应的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标准正态总体N (0,1)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何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均可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28.标准正态总体的概率问题:对于标准正态总体N (0,1),)(0x Φ是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x P x <=Φ,其中00>x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为概率0()P x x < 只要有标准正态分布表即可查表解决.从图中不难发现:当00<x 时,)(1)(00x x -Φ-=Φ;而当00=x 时,Φ(0)=0.529.标准正态分布表标准正态总体)1,0(N 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专门制作了“标准正态分布表”.在这个表中,对应于0x 的值)(0x Φ是指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x P x <=Φ,)0(0≥x . 若00<x ,则)(1)(00x x -Φ-=Φ.利用标准正态分布表,可以求出标准正态总体在任意区间),(21x x 内取值的概率,即直线1x x =,2x x =与正态曲线、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1221()()()P x x x x x <<=Φ-Φ. 30.非标准正态总体在某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可以通过)()(σμ-Φ=x x F 转化成标准正态总体,然后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即可 首先要掌握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进行相应的转化 31.小概率事件的含义发生概率一般不超过5%的事件,即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假设检验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假设总体应是或近似为正态总体,然后,依照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假设检验方法的操作程序,即“三步曲”一是提出统计假设,教科书中的统计假设总体是正态总体;二是确定一次试验中的a 值是否落入(μ-3σ,μ+3σ);三是作出判断32.相关关系:当自变量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如下:相同点:均是指两个变量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关系;函数关系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两个非随机变量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的关系.33.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 通俗地讲,回归分析是寻找相关关系中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34.散点图: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散点图形象地反映了各对数据的密切程度 律35. 回归直线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a bx y +=,其中a 、b 是待定系数.1122211()()()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a y bx ====⎧---⎪⎪==⎨--⎪⎪=-⎩∑∑∑∑, ∑==ni i x n x 11,∑==n i i y n y 11相应的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两个变量所进行的上述统计分析叫做回归分析 36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因果统计学家皮尔逊提出的,对于变量y 与x 的一组观测值,把∑∑∑===----=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1221)()())((=∑∑∑===---ni n i i i n i i i y n y x n x y x n y x 1122221))(( 叫做变量y 与x 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用它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37.相关系数的性质: r ≤1,且r 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且r 越接近0,相关程度越小.38.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是统计假设检验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它必须在每一次统计检验之前确定39. 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检验的步骤)由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查表得出临界值,显著性水平一般取0.01和0.05,自由度为n-2,其中n是数据的个数 在“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查出与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及自由度n-2(n 为观测值组数)相应的相关数临界值r 0 05或r 001;例如n=7时,r0.05=0.754,r0.01=0.874 求得的相关系数r和临界值r0.05比较,若r>r0.05,上面y与x是线性相关的,当r ≤r 0 05或r 0 01,认为线性关系不显著讨论若干变量是否线性相关,必须先进行相关性检验,在确认线性相关后,再求回归直线;通过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的估计,实际上就是把非确定性问题转化成确定性问题来研究;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还可以研究多个变量的相关问题,这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到二、讲解范例:例1.写出下列各题的抽样过程(1)请从拥有500个分数的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2)某车间有189名职工,现在要按1:21的比例选派质量检查员,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进行(3)一个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喜爱的测得进行得出,车间得出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很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爱2435 4567 3926 1072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详细调查,如何抽取?解:(1)①将总体的500个分数从001开始编号,一直到500号;②从随机数表第1页第0行第2至第4列的758号开始使用该表;③抄录入样号码如下:335、044、386、446、027、420、045、094、382、5215、342、148、407、349、322、027、002、323、141、052、177、001、456、491、261、036、240、115、143、402 ④按以上编号从总体至将相应的分数提取出来组成样本,抽样完毕(2)采取系统抽样189÷21=9,所以将189人分成9组,每组21人,在每一组中随机抽取1人,这9人组成样本(3)采取分层抽样总人数为12000人,12000÷60=200,人余=,余=人,=人,7252001072126192003926167222004567145112002345 =所以从很喜爱的人中剔除145人,再抽取11人;从喜爱的人中剔除167人,再抽取22人;从一般喜爱的人中剔除126人,再抽取19人;从不喜爱的人中剔除72人,再抽取5人例2.某年级的一次信息技术成绩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N (70,100),如果规定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不低于85分为优秀,那么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多少? 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多少?解:测验得分少于60分的学生的比是F (60),少于85分的学生的比为F(85),(1)F (60)=F (107060-)=Φ(-1)=1-Φ(1)=1-0.8413=0.1587 (2)F (85)=F (107085-)=Φ(1.5)=0.9332 1-F (85)=1-0.9332=0.0668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15.87%,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6.68%三、课堂练习:1 . (1)假定每人生日在各个月份的机会是相等的,求3个人中生日在第一个季度的平均人数.(2)某地区第1年到第6年的用电量y 与年次x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用电单位:亿度①y 与x 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②如果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提示:(1)由题意知每人生日在第一季度的概率为41123=,又设3人中生日在第一季度的人数为ξ,则75.0413),41,3(~=⨯=ξξE B 则 (2)①线性相关;②:49.908.1^+=x y . 四、小结 :本章知识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变量.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高二下学期所学概率初步知识的延伸,它仍然属于概率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统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统计初步”和高中必修课“概率”这两章内容的深入和扩展,它属于统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抽样方法、总体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实习作业.这些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研究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二是如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据此对总体的相应情况作出判断.为巩固所学知识和体现本单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科书中选编了两道例题对例题进行分析、讲解时要领会思想方法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