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阅读教材96页陈某的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道德水平低、法 制观念淡薄为获 得某种满足、贪 图便宜等。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罪的道路? 道德水平低、法制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 观念淡薄,就难免 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 会违纪、违法甚至 什么启示? 与犯罪。 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 沟,因而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乏味毒箭,以 免陷入犯罪的泥沼。
中新网湛江5月5日电 (梁盛 陈通)广东湛江某学校年 仅15岁女学生李某,因怨恨同学张某经常欺负自己, 便对其3岁幼弟痛下杀手 ,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思考
犯罪有什么危害性呢?
结合教材第95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 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 对他人的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 特殊保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 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 上远离违法犯罪。
思考 青少年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 保护;有些中小学生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 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 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 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 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P96
二、加强自我防范
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其行为迷途知返、知错就改。应当鼓励。
2、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示? 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公民,就要自觉 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 犯罪 ,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 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 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 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 违法犯罪。(P98)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 二款规定,携带管制刀具是未成年人 的不良行为,管制刀具指匕首、三棱 刀、弹簧刀等。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 具危害性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 持刀伤害别人。由于力弱,刀具也很 容易被坏人抢去,伤及自己,因此必 须严厉禁止。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 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 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 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 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从谦虚变成傲慢, 从斯文变成野蛮,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 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 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 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 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 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 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思考(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什么特征? (3)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是什么? (3)他们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4)对犯罪行为人的处罚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自我观察
青少年违法犯罪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 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 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 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 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 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播淫秽 读物
可能被人伤害 影响身心健康 构成违法犯罪
易导致违法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安定
讨论: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一些不良行为?
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
(青少年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 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 罪。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 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恨 的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案 例 回 放
燕赵晚报:17岁少年杀人劫车潜逃5年后落网 。4 月14日晚,深泽警方在一练歌房抓获一名在逃犯, 案发时(2005年6月)该犯仅17岁,当时只为与不 良少年表示友好,合伙抢劫、杀人后潜逃五年。
探究 园地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剖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探讨避免或矫治的有效方法。
对社会危害
扰乱公共秩序
易导致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 对他人危害 对行为人危害 对家庭危害
侵害生命健康
违法犯罪
易成为被告人
影响正常生活
令父母担忧 令父母担忧 令父母担忧
可能侵害他 人合法权益 可能伤害他人
毒害身心健康 诱导违法犯罪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 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 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 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 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 烟酒。吸烟、酗酒影响人 的身心健康,致使人颓废 堕落,并诱发多种违法犯 罪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 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 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 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 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8.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特别是坏事或向坏的方向发 展),开始时往往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一旦发现,却为 时已晚了,青少年学生应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1)对于防微杜渐这个道理,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请列举目前青少年中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并 谈谈它们的危害。
(3)你认为该如何避免和矫正这种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旷课。 旷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常受教育 和健康成长,经常旷课影响成绩, 不守校规法纪,并容易与社会上的 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五 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偷窃。偷窃很容易 使未成年人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 坏习惯。另外,偷窃会使未成年人养成 漠视法律的观念,把违法犯罪当成逞英 雄的“壮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 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①学习成绩差 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 ③旷课、 夜不归宿 ④吸食毒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罪孽本身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矫治)
阅读理解98页 材料 应怎么回信?
虚心接受家 长教导,谨 慎交友,避 免沾染不良 风气,遵纪 守法。
辨析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小错
恶习
违法
犯罪
巩固提升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 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 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 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 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 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数事实说明,许 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 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
不补,大洞吃苦”。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 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要重视道德修养。 (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
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1、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什么?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作用
目的: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
、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用:本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
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本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其 他监护人、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 人的哪些不良行为?
近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局原副局长、司法局原 局长文强案二审宣判:文强因犯有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 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 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前国美董事长黄光裕 案一审宣判: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犯内幕交易罪,犯单位行 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人民币6亿元, 没收财产人民币2亿元。
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 对自己的危害: 失去自由,自毁前程 心灵深处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违 对家庭的危害: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家破人亡 法犯罪。p98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犯罪行为人的心里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 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就会理智的做出正确的 选择;否则就会胡作非为,既害了他人又害自 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