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明帝
是,臣遵旨。
王景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时期的治理 汉明帝时期的治理 播种工具 耧车
A.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B.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
2、农业
耕作技术
3、作物
(1)水稻(南方) (2)小麦(北方)
(3)桑树
黄河中下游普遍种植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C)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A
)
A、王景
B、史禄
C、李冰
D、窦固
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C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4、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C)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小麦
桑麻
广泛种植
手 工 业 商 业
丝 织
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铁制
冶 铁
经济 集权 城市 繁荣
杜诗发明 水排
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铸币权 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长安 _______ ___和__________称东西二京 洛阳
本课小结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 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兴修水利 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六辅渠 白 渠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A.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 B.牛耕的进步 C.汉武帝时发明耧车
汉武帝时发明耧车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兴修水利 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A.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 B.牛耕的进步 C.汉武帝时发明耧车 3.农作物的种植
2.冶铁业的发展
西汉:冶铁使用煤作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2.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的繁华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看图分 析:看上 面的西汉 长安平面 图,想一 Baidu Nhomakorabea,东市、 西市为什 么在城的 西北角? 又为什么 用墙围起
来?
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 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的进步 汉代已使用提花机
2.冶铁业的发展
西汉:冶铁使用煤作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冶铁水排模型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第13课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的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并了解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思考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2)思考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的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古代生产史的科技知识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课型:综合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提倡节俭,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光武中兴”。
正是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和成就?
讲授新课: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两汉农业的表现:
①水利方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极其重要。但水有时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
而成为祸害。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经常决口,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主要有哪几次?
a: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很多地方那个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自去视察监督,并且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去堵塞决口。小字,动脑筋:汉武帝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治理黄河?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备课人:王建辉
知识回顾:
1.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 、 ”,就是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 举办全国最高学府 。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重点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3.东西二京
难点知识: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
一.治理黄河与农业的进步
(请同学仔细阅读教材P72——P73页前三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2.东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主持修河的水利专家是谁?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已经使用什么机器生产丝织品?
2.根据《东汉冶铁水排模型》,回答框中的问题:
探究与交流一(动脑筋):
阅读左边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田蚡的话。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两汉的经济发展PPT 人教版
素纱衣
汉 墓 帛 画
杜诗发明的水排
农 业 商业
手工业
三、商业的兴盛
1、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五铢钱
2、城市的繁荣
长安、洛阳
西 汉 五 铢 钱
汉长安城布局图
西市 东市
为什么东西 二市在城市 的西北角?
采取抑商政策,不把 商业区设在市中心
东汉市集画像砖
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⑴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奠定基础; 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http://www.565388.com/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类别成就
农业兴修水利()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发明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南、北方分别以种植(、)为主,黄河中下游广泛种植桑麻。
手工业丝织使用()机,染色技术高,丝织品精美。
冶铁东汉的()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炒钢技术,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长安、洛阳人口多(50万、100万);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较完整的排水系统;(“”)为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关系)
张骞通西域西域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原因汉武帝准备联络()人夹击匈奴。
过程公元前138年,()首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公元前119年,他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许多国家。各国回访长安。
影响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丝绸之路时期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及以后开通。
线路陆路:各国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走廊→今()地区→()→()洲的大秦一线运过去,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海路:广东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影响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
的大动脉,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初一历史13-22课知识点总结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治理黄河:(1)汉武帝曾亲自去治河工地治理,黄河八十多年都没有发生过水灾。
(2)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主修河道,黄河八百多年都没有改道。
2.农业的进步:(1)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便于翻土和碎土,提高耕作效率。
(2)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3)耧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
3.手工业方面:(1)丝质方面出现印花机,染色技术的提高,中原生产的丝绸为世界各国
人民叹服。
(2)水排:①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
②作用: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
③地位: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3)炒钢的制作方法是中国最先发明的。
4.经济方面:(1)汉武帝收回盐铁经营权、铸币权,统一制造五铢钱。
(2)采取“抑商”政策。
(3)意义: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4)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合称“东西二京”。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5)汉代城市的特点: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西汉初年对匈奴的政策:“和亲”,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丝织品,被迫开放边境与其进行贸易。原因:西汉初年国力有限。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开始反击。原因:经济繁荣,国力昌盛。
4.汉武帝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5.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大败。意义: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和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13 两汉经济的发展
授课人: 授课人:吕匣初中马清云
“举臿为云 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 举臿为云 决渠为雨,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渠水流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 渠水流 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夹带着河泥 灌像雨一样滋润 泾水夹带着河泥 流过来,灌溉田地又施肥 灌溉田地又施肥,促进禾苗 流过来 灌溉田地又施肥 促进禾苗 快快生长.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 快快生长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 全 靠这条渠水啊! 靠这条渠水啊
农耕技术的改进: 农耕技术的改进: 一、耕做工具 1、耕犁安装了犁壁 2、牛耕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二、播种工具 耧车 三、农作物品 南方: 南方:水稻 北方: 北方:小麦 广泛种植桑麻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自主互助 1、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 、 上?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薄如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 轻如烟雾,重不到一两这说明了什么? 翼,轻如烟雾,重不到一两这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 、 茅?
提花机 素纱衣
水排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
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
呢?(P67)
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
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10分钟)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学生复述)
[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议一议:1961年,日本奈良的古墓里出 土了一把钢刀,背上有东汉皇帝的年号。 这刀是带到日本的,还是日本制造的, 目前还不清楚。我国史书记载光武帝赠 给日本来汉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 奴国王”。近代这枚金印又在日本被发 现。你怎么看这些事?说说看。 答: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和 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3、耕作技术: 二牛抬杠 牛耕普遍使用_________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
水稻 小麦 ①南、北方分别以_______、_______为主。 桑麻 ②______广泛种植。
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提花机 染色 1、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而且_______技术 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水排 东 杜诗 2、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______, 一千多 比欧洲早________年。
大 豆 各万 高石 43 陶 厘仓 米、 、大 44 麦 厘万 米石 陶 仓
冶铁水排模型
汉代市民衣食住行特征表
衣
食 住 行
衣料: 主食: 饮料: 房屋: 家具: 百姓: 官员:
博山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长信宫灯
铜 奔 马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汉代 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 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ppt1
你认为水排在哪些方面 体现它的优越性?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 的一种标准铜币, 重量为五铢(约 3.33克),故名。 历代继续沿用五铢 钱,从汉武帝直到 唐高祖,五铢钱流 行了七百多年。
你认为西汉长安 城规划有哪些特 点?城里的“市” 是作什么用的?
耧车
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技术的进步:提花机的使用
提花织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我国在商 代已有手工提花法,战国时又出现比较复杂的动物纹提花技 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表明当时的提花设备已 经相当复杂,技艺非常高超。
手工业的进步——(2)鼓风冶铁工具水排的发明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模型)
★
第13课两汉经济的 发展
治理黄河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犁壁的使用
犁的哪一部 位是犁壁?
犁壁
犁壁
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长安、咸阳、礼 泉等地出土了西汉的犁壁,表明西汉的耕犁已安装犁壁。犁壁 的作用在于便于深耕、翻土、碎土、起垄作亩。因此犁壁的发 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欧洲的耕犁到了11世纪才装 有犁壁,要比我国晚近一千年。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二牛抬扛耕作法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3)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长达400年的统一局面,两汉经济也使封建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这一课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两汉经济成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2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2、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
(2)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四、重难点
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本课文化史知识涉及面广泛,知识琐碎,因此在总结本课时,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文化史知识提供借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六、课堂检测
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 图一中新型播种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发明的?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2)图二中的机械叫什么?是谁发明的?有何作用?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七、板书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两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本课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反映这一初步发展时期的特征。汉初历经长期战乱,统治阶级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因此两汉经济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归纳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该时期农业、手工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包含三个子目:一是“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二是“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三是“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其中“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及“丝织和冶炼技术”是本课的重点。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上,两汉农业,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和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讲述这两个重点子目,教师应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角色扮演、设计解说、发现探究等方法来突出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两汉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兴修水利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设计说明、活动参与中,充分展示出两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价值观;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两汉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树立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信心。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汉代牛耕图
西汉时期牛耕已经普遍采用了二牛抬杠的耕 作方法,同时耕犁也已经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 犁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直到1000 多年以后,欧洲在农业上才开始采用这种技术。
耧车
耧也叫“耧车、 “耧犁”、“耩子”。 一种畜力条播机。西 汉赵过作耧,已有两 千多年历史。由耧架、 耧斗、耧腿、耧铲等 构成。有一腿耧至七 腿耧多种,以两腿耧 播种较均匀。可播大 麦、小麦、大豆、高 粱等。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 商业的繁荣
汉武帝时期,统 一铸造了五铢钱,并 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 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 央,抑制了地方上商 人牟取暴利,增加了 中央财政收入,实现 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代五铢钱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所以称为五铢钱。 “五铢”两个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 “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 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 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 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一直沿用五铢钱。东汉光武 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改铸东汉五铢钱,钱径2.5厘 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灵帝时铸“四出五铢”, 其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钱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蜀汉铸直百五铢;魏孝文帝开始铸“太和五铢”,宣武 帝铸“永平五铢”,孝庄帝铸“永安五铢”;西魏文帝 铸“大统五铢”,形制似“永安五铢”。萧梁初期,曾 铸“大样五铢”;北齐文宣帝铸“常平五铢”。公元581 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 年币制混乱的局面。唐初改铸“开元通宝”,废止五铢 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 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农业
为手 工业 提供 了所 需原 材料
多余的 农产品 需要交 换
商业 手工业
更多的 手工业 品需要 交易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A.西汉时,汉武帝下令治理 黄河, 并开凿白渠. B.东汉时,汉明帝命王景 治理黄河.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 A.耕犁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 . B.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 C.西汉牛耕普遍使用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返回
汉 代 牛 耕 图
返回
素纱衣
长沙马王堆 一号汉墓出土 的"素纱 衣" ,重49克, 重 克 薄如蝉翼. 薄如蝉翼.反 映了当时高超 的织造工艺技 术,它是西汉 纱织水平的代 表作, 表作,更是楚 汉文化的骄傲. 汉文化的骄傲.
返回
水排
造作水排, 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 铸为农器 用力少, 用力少 见功多, 见功多 百姓便之. 百姓便之.
3.粮食作物的种植: A. 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之一;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 水稻为主.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桑麻 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的进步: 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染色 和纺织的高超技术. 2.冶铁业的发展: A.东汉时 ,杜诗发明了 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 B.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C.发明了钢材 的制作方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 明 帝 刘 庄 画 像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一、农业
1.治理黄河
思考:书本 P72“动脑筋”
①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黄河大堤, 使黄河八百多年来自百度文库改道。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二、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提花机
②染色技术提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漏印敷彩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衣(仅重49克)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 也)。”“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 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西
汉
的
耧
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 高了播种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
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
水利专家是()
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4、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5、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6、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
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
二、填空题
1.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而且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3.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发明了,比欧洲早年。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汉代还发明了制作方法。
4.汉武帝时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
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3.(2007年,湖南模拟)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
A.简车B.翻车C.耧车D.水排
4.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
5.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A.春秋战国B.秦朝C.汉朝D.三国时期
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诛钱D.银元
7.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8.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A.文化区B.生活区C.商业区D.行政区
9.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A.咸阳、临淄B.临淄、洛阳
C.洛阳、长安D.咸阳、长安
二、材料解析题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 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阅读下列材料: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组合列举题
1、根据提示写出问题的答案
(1)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
(2)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的皇帝是:
(3)发明水排的南阳太守:
2、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事件的时间
(1)已经开始使用提花机:
(2)水排发明的时间:
(3)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4)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时间:
(5)钢材发明的时间:
3、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铁币: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
拓展探究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请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知识链接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D 6.A 7.C
二、填空题
1.汉武帝东汉明帝王景耕犁耧车水稻小麦
2.提花机染色
3.杜诗水排一千多铁制钢材
4.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五铢钱长安洛阳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C
7.A
8.C
9.C
二、材料分析题
(1)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2)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三、组合列举题
1、汉武帝;汉明帝;杜诗
2、汉代;东汉;汉代;汉武帝时;汉代
3、提花机;水排;五铢钱;洛阳和长安。
拓展探究
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要保护黄河,爱护黄河,要与黄河和谐共处;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治理、开发黄河,同破坏黄河的行为做斗争。(意思表达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