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
目录实验一观察蚯蚓第一周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二周探究二蚂蚁的通讯第四周探究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第六周实验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第七周制作一制作孢子印第八周制作二制作米酒第九周制作三制作酸奶第九周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
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讨论】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探究步骤】一、发现并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二、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三、制定计划:<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问题:鸟的流线型身体是适于鸟飞行的特点吗?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探究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活动能力。
实验材料:
1.蚯蚓10只。
2.水、沙子、泥土、纸张等材料。
实验步骤:
1.将蚯蚓放在一块潮湿的纸巾上,使其适应环境。
2.分别将蚯蚓放在水、沙子、泥土等不同环境中,观察其反应和活动能力。
3.记录每只蚯蚓的移动距离、时间和反应速度等数据。
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在水环境中,蚯蚓表现活跃,反应灵敏,移动距离较短。
2.在沙子环境中,蚯蚓表现迟钝,反应缓慢,移动距离较长。
3.在泥土环境中,蚯蚓表现舒适,反应速度中等,移动距离适中。
结论:
蚯蚓对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环境对蚯蚓的刺激较大,所以蚯蚓活动较为剧烈,但也更易受
到伤害;沙子环境下,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反映自身能力受到
压制;泥土环境下,对蚯蚓而言最为舒适,活动能力表现也最为
中庸。
综上所述,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应得到重视。
评估:
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比较准确,但是实验规模有限,样本容量偏小,因此结论的普遍适用性还需在进一步实验中探究。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2.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实验
现象
及
记录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蚯蚓的身体背面呈色、腹面呈色、呈形,由许多相似的形的体节组成。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端,另一端为端。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的。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节。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实验结论
1.蚯蚓生活在环境中。
2.蚯蚓体的运动器官是。蚯蚓适应在的表面移动。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有利于保持体表。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感觉是的,并用放大镜观察,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
2.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端固定,身体(前、后)端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端固定,身体的(前、后)端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生物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成绩
实验名称
观察蚯蚓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
及药品
活蚯蚓,镊子,玻璃板,糙纸,湿润的棉球
实验
内容
与
步骤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蚯蚓体表的触觉。
观察蚯蚓 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班2019年9月日
实验名称
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方法步骤
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外形,想一想,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环带共有多少节。
实验结论
1、蚯蚓的身体呈,有许多相似的构成。
2、蚯蚓的运动依靠体壁中发达的和腹面的。
3、蚯蚓的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湿润。
小组成员
组长:组员:
成绩等次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的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和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二、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七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三、用手触摸蚯蚓,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蚯蚓、土壤、沙土、水、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将蚯蚓分别放置于装满土壤、沙土和混合土的透明试管内,每组各3只蚯蚓。
2、观察蚯蚓的行为、活动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3、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
1、在土壤中的蚯蚓,最活跃和健康,能够挖掘地道,适应性最强。
2、在沙土中的蚯蚓,行动迟缓,生活活力下降,但仍能维持生命活动,适应性较弱。
3、在混合土中的蚯蚓,生命活动正常,但观察时发现呼吸困难,适应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
结论:
蚯蚓的适应能力与生活环境的习性相关,土壤结构对蚯蚓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适应能力与土壤结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蚯蚓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加强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细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1. 实验名称:蚯蚓的喜恶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喜恶程度,了解其生态适应性。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放置在干燥、潮湿、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行动、体态、呼吸等变化,并记录下变化情况和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在干燥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身体伸缩不自如,行动缓慢,停滞不前;在潮湿环境中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身体活动自如,行动快捷;在酸性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身体蜷曲,缩小动作,行为异常;在碱性环境中同样表现出不适应,身体异常扭曲,行动迟缓。
实验结论:蚯蚓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湿润、中性环境,而不能耐受干燥、酸性或碱性环境。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自然的湿地环境。
实验目的:研究蚯蚓觅食时的行动方式和选择习惯,了解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实验方法:将蚯蚓放置在富含有机质和富含无机物的土壤中,观察其行动和食用的土壤类型,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能够辨别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喜欢食用还没有被分解的有机物,以此来促进土壤的肥力,并将无机物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结构。
实验结论: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清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土壤肥力,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实验结果:蚯蚓在较浅的土层中活动频繁,行动较快;而在较深处则活动较少,行动缓慢。
同时,当土壤中氧气、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变化时,蚯蚓的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蚯蚓对于土壤环境中的氧气、温度、水分等因素非常敏感,其活动和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土壤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以保护蚯蚓和整个土壤生态系统。
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在污染土壤中的生存情况和适应性,为污染土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引入含油污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观察其生存情况和体态变化,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在含油污染的土壤中,蚯蚓表现出体态不正常,生命活力减弱;在有机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来源,生命活力明显萎靡;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的体态变化不大,但其生命活力明显下降。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实验用具实验过程<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完成实验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一>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用纸飞机代替鸟做模拟实验:1.制作两个不同形状的纸飞机,一个是尖头的流线型身体,一个是平头的;2.放飞其中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的距离,为避免偶然性,重复5次取平均值;3.放飞另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的距离,同样重复5次取平均值。
结果:结论:鸟的身体为流线型,有利于它们在空中飞行。
<二>假设:鸟的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实验设计:1.用麻醉剂局部麻醉鸟的胸肌;2.在地上铺上厚垫子,防止鸟摔伤;3.把它举在手上进行放飞。
结果:结论:实验结论讨论交流1、鸟所吃的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就随粪便排出,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2、鸟的心脏占体积的百分比较大,心博次数多,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四中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实验六: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么进行通讯的?作出假设蚂蚁可以通过气味进行通讯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对蚂蚁通讯的探究,加深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2、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实验用具实验过程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器皿)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
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报告单姓名班级科任教师试验名称观察蚯蚓的运动试验目的1、观察蚯蚓的运动找出蚯蚓运动器官;2、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试验器材活蚯蚓、光滑玻璃板、棉球、粗糙纸板、清水、放大镜实验过程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时身体的变化以及运动速度,并与在粗糙纸板运动时进行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覆面的刚毛。
主要步骤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板上,观察它的运动。
身体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能听到声音吗?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有何感觉?1、将蚯蚓放在光滑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
3、将蚯蚓翻转,用放大镜观察覆面的刚毛。
观察现象并记录1、环带位于蚯蚓身体的__________部,颜色较__________,质地__________抚摸腹面,感觉到________。
2、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__________固定,身体__________变__________,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__________固定,身体的__________变 __________,后部向前移动。
3、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更纸板上_____________。
试验结果蚯蚓靠____________完成运动。
整理器材将玻璃板、纸板、放大镜擦拭干净,将蚯蚓放生。
分析与讨论1、蚯蚓靠什么器官来运动?2、蚯蚓在什么物体表面爬的快?实验反思1、能否按照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2、能否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试验时间25分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班级:成员: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了解以蚯蚓为代表动物的环节动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取一条活的蚯蚓,仔细观察它的外部形态。
蚯蚓的体型为:,对称方式为对称,身体(是、否)分节。
2.找到蚯蚓的环带,观察。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一共有节。
你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
3.用手指轻触摸蚯蚓的腹面,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你有什么感觉?
4.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纸上和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是否有差别,特别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光滑的玻璃纸:
粗糙的纸上:
你认为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5.用手触摸蚯蚓,你感受到它的体表有什么?。
蚯蚓的观察报告
蚯蚓的观察报告蚯蚓: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陆生动物,1800余种。
一、蚯蚓的形态蚯蚓体呈圆柱状,宽约1—2毫米左右,身体呈暗红色,腹部红色较浅,手感湿滑,环节状体节,身体可所有角度随意转动,随意拉长(一定限制),无脊椎骨。
二、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工具:放大镜实验过程:寻找蚯蚓生存的地方,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1)实验1:冷与热实验工具:吹风机一台、冰箱一台、蚯蚓三只、喷雾剂。
实验过程:1、将吹风机开到最热后吹蚯蚓甲(温度约75℃左右)、用喷雾剂保持湿度。
2、将吹风机开到冷风吹蚯蚓乙(温度25℃左右)、用喷雾剂保持湿度。
3、将蚯蚓丙放进冰箱,将冰箱温度调制到-5℃,并开启冷风,保持湿度。
实验结果:蚯蚓甲死亡,丙在冰箱中不动弹,取出10分钟后继续活动,蚯蚓乙继续存活。
实验结论:蚯蚓在高温下会死亡,低温下会休眠,适当温度保持在25℃—20℃左右。
(2)实验2:湿度实验工具:吹风机一台、一杯水、盘子一个、蚯蚓三只实验过程:1、把吹风机开到冷风吹蚯蚓甲,不控制湿度。
2、将蚯蚓乙放在盘子上,用手滴两滴水在上面。
3、将蚯蚓丙浸泡在水里。
实验结果:蚯蚓甲不活动小,蚯蚓乙无变化,蚯蚓丙死亡。
实验结论:蚯蚓喜湿怕浸和干燥。
(3)实验3:光与暗实验工具:手电筒一只、蚯蚓一只。
实验过程:1、将手电筒的光照到蚯蚓身上。
2、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蚯蚓向无灯光处去。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而不喜欢光。
(4)实验4:蚯蚓的味觉实验工具:蚯蚓四只、盐水、糖水、醋水混合物、辣椒水、盘子四只。
实验过程:1、将4只蚯蚓分别放置在4只盘子中。
2、在蚯蚓甲头部处滴上盐水。
3、在蚯蚓乙头部处滴上糖水。
4、在蚯蚓丙头部处滴上醋水混合物。
5、在蚯蚓丁头部处滴上辣椒水。
6、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果:蚯蚓甲蜷缩角落不动弹,30分钟后继续有生命迹象,蚯蚓乙存活,蚯蚓丙存活,蚯蚓丁死亡。
实验结论:蚯蚓有味觉,喜酸甜,怕辣咸。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引言:蚯蚓,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蚯蚓的行为和生活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察蚯蚓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对蚯蚓的行为进行解读。
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活动范围和行为习性;2. 了解蚯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容器;2. 湿润的土壤;3. 新鲜的蚯蚓。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将湿润的土壤填充至容器底部的一半;2. 将蚯蚓放入容器中,并轻轻覆盖一层土壤;3. 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并记录下来;4. 对容器内的环境进行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并观察蚯蚓的反应。
实验结果:1. 蚯蚓在土壤中呈现蠕动的行为,它们通过收缩和伸展身体的方式前进;2. 蚯蚓在土壤中挖掘隧道,这有助于通风和水分的渗透;3.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蚯蚓会主动躲入土壤深处,以避免过热;4. 当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会通过调整身体的湿度来适应环境;5. 蚯蚓对光线具有敏感性,它们更喜欢在暗处活动。
讨论与解读:1. 蚯蚓的蠕动行为是它们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的方式,也是它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策略;2. 蚯蚓挖掘隧道有助于土壤通风和水分渗透,对土壤质量的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蚯蚓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表明它们对于生存条件的选择性较高;4. 蚯蚓对光线的敏感性可能与其在土壤中寻找食物的策略有关,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捕食者的威胁。
结论: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我们对其活动范围和行为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蚯蚓在土壤中的蠕动行为、挖掘隧道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都展示了它们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蚯蚓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报告单
了解哺乳动物的骨骼结构
实验器材
兔的骨骼标本1瓶
实验步骤
1、从上致下认真观察兔的骨骼结构,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应观察到的现象
看到了兔的骨骼结构。
实验结论
了解了家兔的骨骼结构。
彭河学校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孢子印
、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
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3、将蚯蚓放在粗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身体的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看看是否有黏液。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的商业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成为一大热门。在人民广场地下“的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应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
1、取一条活鱼,放在装有清水的盆里,仔细观察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2、用吸管取一些红墨水,把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的流动情况。
应观察到的现象
红墨水由鱼口吸进,从两鳃流出。
实验结论
了解了鱼的吸水及排水过程,认识了鱼的呼吸过程。
彭河学校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家兔的骨骼结构
实验步骤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3、将酒曲碾成粉末,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彭河学校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八年级生物1—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1—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生态功能。
实验材料:1. 蚯蚓:5只2. 温水:适量3. 土壤:适量4. 宽口瓶:1个5. 纸巾:适量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宽口瓶,将它的底部覆盖一层土壤。
2. 添加适量的温水,保持土壤湿润。
3. 将蚯蚓放入瓶中,并用纸巾盖住瓶口。
4. 每天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记录下它们的行为和习性。
5. 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并及时补充水分。
实验结果:第一天观察:蚯蚓在土壤中蠕动,伸缩身体。
它们的体表湿润,呈现淡红色。
第二天观察:蚯蚓继续在土壤中活动,它们的体表仍然湿润。
有的蚯蚓在土壤中挖洞,有的蚯蚓在土壤表面爬行。
第三天观察:蚯蚓仍然在土壤中活动,有的蚯蚓在土壤中挖洞,有的蚯蚓在土壤表面爬行。
它们的体表依然湿润。
第四天观察:蚯蚓继续在土壤中活动,有的蚯蚓在土壤中挖洞,有的蚯蚓在土壤表面爬行。
它们的体表湿润。
第五天观察:蚯蚓仍然在土壤中活动,有的蚯蚓在土壤中挖洞,有的蚯蚓在土壤表面爬行。
它们的体表依然湿润。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频繁,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这是因为它们的皮肤呼吸,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维持生命活动。
2. 蚯蚓通过在土壤中挖洞和爬行活动,促进了土壤的通气和排水。
蚯蚓的身体运动和排泄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3. 蚯蚓在土壤中挖洞的同时,还会将土壤表面的有机物质带入洞中,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土壤的肥力。
4. 蚯蚓的活动还有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蚯蚓排泄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结论:蚯蚓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通过挖洞、爬行和排泄等活动,促进了土壤的通气、排水和肥力,维持了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蚯蚓,为它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蚯蚓实验报告单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反应。
通过对蚯蚓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蚯蚓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结论,并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引言: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改良和保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反应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蚯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10只蚯蚓,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将5只蚯蚓放置在潮湿的土壤中,另外5只蚯蚓则放置在干燥的土壤中。
然后,我们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取食行为和逃离反应,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在潮湿的土壤中,蚯蚓表现出较为活跃的行为,它们频繁地挖掘土壤、移动身体和寻找食物。
与此相反,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的活动明显减少,它们更多地呆在土壤中,减少了挖掘和移动的行为。
这说明蚯蚓对于潮湿的土壤更为适应,干燥的土壤对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影响。
在观察蚯蚓的取食行为时,我们发现它们主要以有机物为食,如腐烂的植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它们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并通过消化系统将其分解为养分。
这一过程对于土壤的肥力和营养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观察蚯蚓的逃离反应时,我们发现当它们受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收起身体并尽量隐藏在土壤中。
这种逃离反应可以帮助蚯蚓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和捕食,增加了它们的生存机会。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蚯蚓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结论。
首先,蚯蚓对潮湿的土壤更为适应,干燥的土壤对它们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蚯蚓主要以有机物为食,通过消化系统将其分解为养分。
最后,蚯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表现出逃离反应,以增加自身的生存机会。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管理土壤水分、保护土壤有机物和减少对蚯蚓的干扰,我们可以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八上生物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单
八上生物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八年级__班姓名___合作者______2016_年_9_月_1_日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运动和蚯蚓的横切片
提出问题蚯蚓是靠什么运动的?
作出假设蚯蚓是靠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棉球、硬纸板、清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
1、将蚯蚓放在硬纸上,观察它的运动。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速度,并与在硬纸
板进行比较。
3、显微镜下观察蚯蚓的横切片。
预期结果效果明显,在有摩擦的纸板上运动快。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
动。
身体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能听到
声音吗?用手摸一摸蚯蚓体表,有何
感觉。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
3、在显微镜下观察蚯蚓的横切片。
1、运动时,前端____________
后端____。
2、能听到_________,抚摸腹面,
感觉到________
3、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更纸板上_
____________
4、蚯蚓体壁上有____和_____腹
面有________。
实验结论蚯蚓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运动。
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实验报告单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组长:成员:教学目标:1. 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3. 通过实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 关于蚯蚓用途的最新进展;5. 体会到动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长组织好组员,做好分工,快速完成实验。
分组实验: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__色、_____形,由许多____状的体节组成。
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是(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__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
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时间: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姓名:年月日姓名:年月日实验名称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实验用具纸、重物、米尺实验过程<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用纸飞机代替鸟做实验:一个是尖头的流线型身体,一个是平头的<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用麻醉剂局部麻醉鸟的胸肌;在地上铺上垫子,把鸟放在手上放飞实验现象鸟在空中时用力扇着翅膀,最终还是掉下来实验结论身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鸟的胸肌发达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姓名:年月日初二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实验六: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怎么进行通讯?作出假设蚂蚁可以通过气味通讯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对蚂蚁通讯的探究,加深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2、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实验用具白纸食物器皿实验过程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器皿)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
实验现象纸片位置改变影响蚂蚁寻找食物,只有少数发现食物。
完成实验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1)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器皿)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图1),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
(2)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出穴时,改变做了标记纸片的位置如图2,观察记录蚂蚁的行动。
图1 图2图3 图4 结果:实验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讨论交流实验提高了动手和思考能力,也明白了蚂蚁可以通过气味通讯初二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实验七: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提出问题人的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
目录实验一观察蚯蚓第一周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二周探究二蚂蚁的通讯第四周探究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第六周实验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第七周制作一制作孢子印第八周制作二制作米酒第九周制作三制作酸奶第九周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
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讨论】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探究步骤】一、发现并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二、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三、制定计划:<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问题:鸟的流线型身体是适于鸟飞行的特点吗?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八年级__班姓名___合作者______2016_年_9_月_1_日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运动和蚯蚓的横切片
提出问题蚯蚓是靠什么运动的?
作出假设蚯蚓是靠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棉球、硬纸板、清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
1、将蚯蚓放在硬纸上,观察它的运动。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速度,并与在硬纸
板进行比较。
3、显微镜下观察蚯蚓的横切片。
预期结果效果明显,在有摩擦的纸板上运动快。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
动。
身体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能听到
声音吗?用手摸一摸蚯蚓体表,有何
感觉。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
3、在显微镜下观察蚯蚓的横切片。
1、运动时,前端____________
后端____。
2、能听到_________,抚摸腹面,
感觉到________
3、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更纸板上_
____________
4、蚯蚓体壁上有____和_____腹
面有________。
实验结论蚯蚓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