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习题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0ff7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3.png)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习题1. 人的视力是如何实现的?人的视力主要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它首先通过角膜,然后通过瞳孔进入眼球的晶状体,经过晶状体的屈光作用,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像。
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神经细胞,其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其中的两种。
视锥细胞能够感受明亮的光线和颜色,而视杆细胞则专门感受光线的亮度变化。
这些细胞的信号经过神经元的传递,最终到达视觉皮层,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2. 什么是色盲?色盲是指不能正常分辨颜色的视觉缺陷。
这种缺陷通常是由于视锥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畸变引起的。
最常见的色盲类型是红绿色盲,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少部分人还可能会患有蓝黄色盲,即不能区分蓝色和黄色。
色盲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带来太多影响,但如果从事需要精确色彩识别的职业,如绘画、设计等,色盲则可能会对工作带来困难。
3. 人的听力是如何实现的?人的听力主要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
当声音进入耳朵时,它首先通过外耳道达到鼓膜,鼓膜会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中耳传导系统,包括三个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些骨头的振动会使内耳中的耳蜗内部的液体产生波动,导致听觉神经的兴奋。
这些信号最终到达大脑负责处理声音的区域。
4. 什么是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是指不能正常听到声音的听力缺陷。
它可以是由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如遗传因素、年龄、暴露于嘈杂环境、感染等。
听力损失的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医学上,听力损失可以通过教育、药物治疗、助听器和手术等不同方式进行治疗。
5. 什么是听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是指在嘈杂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将声音分离出来的能力。
在嘈杂的环境下,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许多声音,这些声音可以同时到达听觉皮层。
听觉注意力使人类能够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辨别出感兴趣的声音。
听觉注意力可以通过锻炼和练习来提高,如在嘈杂的环境下人们可以练习提高听觉注意力。
6. 什么是听觉遮蔽?听觉遮蔽是一种听觉效应,当一个声源延迟与另一个声源的时间非常短时,人类的听觉系统会将两个声源视为一个声源。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第二课时).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d9e696d31126edb6f1a10f0.png)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第二课时)二、第二课时【基本内容与程序】耳的结构与功能→听党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信号是怎样通过眼睛使我们产生视觉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声信号是怎样通过耳使我们产生听党的。
2.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提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怎样适合接受声信号的刺激以致产生听党的?然后,让学生们互相观察一下耳的外部结构,并且试一下,当用手掌挡在耳廓后边时,听到声音的感觉是不是被加强了?这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教师:声音进入外耳道后,又是怎样作用于耳的内部?听党的感受器部分究竟在哪?然后,出示耳的内部解剖结构模型和图。
分别介绍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与功能。
讲解鼓膜,应特别说明它需要维持一定紧张度并保持两侧气压平衡状态时,才能顺利将声波引起的振动继续向内传送。
咽鼓管一头开口于鼓室,另一头开口于鼻咽部,它的张开可以使鼓室内气压得以同外耳平衡。
可尝试让学生做这样一个试验:吞咽时,若用手指堵住鼻孔,会感到耳内很不舒服。
如果这时还不张口,并仍用手指捏住鼻孔,则会感到听力减弱。
然后放开鼻孔,再做一下吞咽动作,则不适感可立即消失。
教师对这一试验现象做出解释,可使学生从刚才的体验中去理解咽鼓管的功能与鼓膜的作用。
介绍三块听小骨的形态、位置时,要特别说明:它们一端以锤骨连于鼓膜内侧的中心,另一端以镜骨接触于内耳前庭窗(卵圆窗),能够使声波引起的鼓膜振动,通过这三块悬于鼓室中的听小骨继续很有效地传达于内耳。
并可以指出,患中耳炎若使听叫、骨受到损坏,可以导致声波传导障碍而引起听力下降。
介绍内耳结构时,应首先说明前庭,半规管及耳蜗都是相互连通的骨性壁管道,其内部都充以较稀薄的淋巴液体。
然后出示内耳部分解剖示意图,分别讲解耳蜗结构及其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及其位置觉感受器。
3.听觉的形成:教师:了解了耳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产生的过程:声音→外耳→中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第8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部分)→脑内听觉传导通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在此形成听觉意识。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c984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听觉和视觉的基本原理,掌握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听觉和视觉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提高听觉和视觉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听觉和视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听觉和视觉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课堂讲解(1)讲解听觉和视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声波和光波的传播、感受器官的功能等。
(2)介绍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耳蜗和视网膜的结构、神经传导等。
(3)分析听觉和视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听力测试、视力检测等。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听觉和视觉实验,如听音辨色、视力测试等。
(2)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1)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听觉和视觉的形成机理。
(2)教师总结实验结论,强调听觉和视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听觉和视觉的基本原理、形成过程及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听觉和视觉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听觉和视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查阅资料,了解听觉和视觉的最新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341a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7.png)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工作过程,并能分析人的视觉和听觉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人的视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人的听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视觉和听觉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Step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 视觉:眼睛是感受光线的器官,光线会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组成的光学系统,最终投射到视网膜上,通过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和解读。
- 听觉:耳朵是感受声音的器官,声音是由空气震动产生的压力波,经过外耳、中耳、内耳等部位进行传导,最终通过耳蜗中的感受细胞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和解读。
Step 3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人的视觉和听觉相比,哪个更重要?为什么?2. 人的眼睛和耳朵对环境的感知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点?Step 4 小组展示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 拓展活动教师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视觉和听觉现象,例如: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表现,或者听听不同种类的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效果等。
Step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的视觉和听觉对人类认识世界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性。
Step 7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教学设计
![《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167e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c.png)
《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人类的几种主要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能够识别并简单描述每种感觉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来实现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实验、故事、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身感觉系统的认知能力。
在探索人的感觉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自己身体的喜爱和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幼儿珍惜感觉器官、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不同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概念,明确它们所对应的感觉器官。
体验并描述各种感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视觉帮助我们看东西、听觉让我们听到声音等。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每种感觉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三、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与感觉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和学习。
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小实验,直观地展示不同感觉的特点和功能。
故事教学法: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出感觉相关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感觉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能感受到各种各样好玩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花朵、听到动听的音乐、摸到柔软的玩具、闻到香喷喷的饭菜,还能尝到甜甜的糖果。
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感受到这些的吗?这都是因为我们身体有神奇的感觉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感觉的故事(7分钟)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个小天使,它来到了人间。
它发现这里有好多奇妙的东西,但是它一开始什么都不明白。
它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却不知道那是什么,因为它没有视觉。
它听不到小鸟的歌声,感受不到微风的吹拂,闻不到花香,也尝不出甜甜的花蜜,因为它没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第九章第六节 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
![第九章第六节 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c48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b.png)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掌握不同视觉和听觉现象的实验和观察方法;•能够分析解释人们视觉和听觉反应的心理机制。
2. 教学内容1.人的视觉基本原理。
2.人的听觉基本原理。
3.视觉和听觉现象的实验和观察方法。
4.视听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机制。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的视听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机制。
•教学难点:理解视听心理现象的心理机制。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特殊视听体验,如看到极光、听到闪电等等,让学生对视听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2 提出问题(10分钟)•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并进行报告:–什么是视觉?–什么是听觉?–人的视听感知和动物的有什么不同?4.3 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25分钟)•分别讲解人的视觉和听觉基本原理,包括感受器官、接受刺激、神经传导和脑部处理等环节。
•提供视听现象的实验和观察方法,如视野中心与周边的颜色、亮度、形状等的差异观察和地鼠实验等。
•分别让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视觉和听觉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
4.4 讨论总结(1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调节屏幕亮度、设置音量大小等。
5. 教学评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汇报,让学生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6. 教学拓展•就人的视听心理现象给予足够的思考。
7. 总结•本节课主要教学人的视听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机制,让学生了解了人类视听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掌握了不同视听现象的实验和观察方法,学会了分析和解释视听反应的心理机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视听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的施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a50a8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听觉与视觉在信息传达中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运用听觉与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 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结合听觉与视觉元素创造有效的用户体验。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听觉与视觉结合设计的认识。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听觉与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听觉与视觉结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培养学生对美学和创意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听觉与视觉结合设计的原理。
- 学会运用听觉与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听觉与视觉元素。
- 如何创造性地结合听觉与视觉元素,提升用户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结合听觉与视觉元素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听觉与视觉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
2. 讲授新课- 讲解听觉与视觉结合设计的原理,包括:- 系统1与系统2的关系。
- 视觉与听觉在信息传递中的特点。
- 结合听觉与视觉元素创造有效用户体验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分析几个成功的听觉与视觉结合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听觉与视觉元素?- 如何创造性地结合听觉与视觉元素,提升用户体验?-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听觉与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7.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听觉与视觉结合设计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听觉与视觉结合的例子,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视觉听觉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视觉听觉设计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369b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9.png)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和听觉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视觉和听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增强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视觉和听觉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视觉和听觉元素在创意设计中的运用。
2. 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视觉和听觉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视觉和听觉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1. 教师讲解视觉和听觉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比、统一、重复、对称等。
2. 讲解视觉和听觉设计的方法,如:色彩搭配、构图、节奏、音效等。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运用视觉和听觉元素,结合所学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1. 教师展示不同领域的视觉和听觉设计案例,如:广告、电影、音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视觉和听觉设计。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拓展内容,进行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视觉和听觉设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视觉和听觉设计,并撰写设计心得。
2.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视觉和听觉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听觉视觉教案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5ad2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6.png)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听觉和视觉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听觉和视觉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音频资料3. 视频资料4. 观察记录表5. 小组合作任务卡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感官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听觉和视觉的概念。
2. 教师简要介绍听觉和视觉的基本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1. 教师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声音,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细节。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听觉和视觉感知方面的体验。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交流心得体会。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并尝试描述视频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视频中的人物对话,提高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听觉和视觉感知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表达对听觉和视觉感知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日常活动,记录下听到的和看到的细节,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搜集关于听觉和视觉感知的资料,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感官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人类的五感与感觉器官小学科学教案
![人类的五感与感觉器官小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4c7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e.png)
人类的五感与感觉器官小学科学教案引言:人类拥有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五种感觉是我们与外界交流与感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感觉器官的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利用自己的感觉能力。
本教案以小学科学课为背景,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五感与感觉器官的了解。
一、目标1. 了解人类的五种基本感觉以及相应的感觉器官;2. 能够描述与区分不同的感觉体验;3. 掌握能够调动不同感官的活动;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前置知识学生已经学过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人体器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视觉:a.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b.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比较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物体对视觉的影响;c. 学生通过演示、游戏等方式感受视觉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听觉:a. 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聆听并描述声音的特征;b. 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观察不同声音对人的影响;c. 学生通过模仿声音、辨别声音等游戏,提高听觉敏感度。
3. 触觉:a. 教师引导学生触摸不同物体,比较冷热、硬软、光滑粗糙等感觉;b. 学生进行触觉实验,探索人体对触觉的敏感度;c. 学生通过触摸游戏、触摸盲人阅读等活动,增强触觉体验。
4. 味觉:a. 教师呈现不同的味道,引导学生尝试并描述味觉感受;b. 学生进行味觉实验,了解舌尖对味觉的敏感度;c. 学生通过品尝食物、制作味觉图谱等活动,发展味觉能力。
5. 嗅觉:a. 教师给学生展示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嗅闻;b. 学生进行嗅觉实验,比较不同气味对人的影响;c. 学生通过嗅别游戏、制作气味分类表等活动,提升嗅觉辨别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感觉器官测试题,对自己的五感进行自我评估;2. 学生参与各类感觉活动的讨论和展示;3. 学生撰写感觉体验报告,描述自己在每个感官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视觉与听觉教案
![视觉与听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ed8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e.png)
视觉与听觉教案教案:视觉与听觉前言本教案主要介绍视觉和听觉这两项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两种感官,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关系到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他们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和听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2. 让学生对视觉和听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对世界感知的多维度模型,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视觉和听觉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运用所学知识建立对世界感知的多维度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景物和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对视觉和听觉的认知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每个景物和声音对他们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感知方式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2. 教学正文(1)视觉教学A. 视力的无边界性通过实践展示视力的无边界性,激发学生对感觉的想象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视觉的重要性。
B. 视觉盲点通过实验展示视觉盲点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盲点对视觉带来的影响,提高他们意识到在看事物时需要注意角度、距离等细节的重要性。
C. 视觉注意力通过视频展示视觉注意力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视觉的局限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整体的感知能力。
(2)听觉教学A. 听觉盲区通过实验展示听觉盲区的状况,让学生认识到音频环境对听觉的影响,从而加深他们对音频环境的理解。
B. 音乐节奏通过展示音乐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加强他们对音乐和其他声音的辨识能力。
C. 不同音色的辨认通过展示不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加深对音频环境的理解,提高他们对音频的分辨能力。
3. 巩固环节通过交流、思考、实践等形式,对所学的视觉和听觉知识进行讨论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讨论、思考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视觉与听觉感知教案
![视觉与听觉感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fe8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c.png)
视觉与听觉感知教案教案:视觉与听觉感知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视觉和听觉感知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学前教育中的视觉与听觉感知进行教案设计,促进幼儿的感觉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认识视觉与听觉感知(引发兴趣)在教案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音乐进行互动,引起幼儿们对视觉和听觉感知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激发他们对这两种感知的好奇心。
二、探索视觉感知(观察与辨识)1. 制作视觉卡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片,上面画有常见的物体或图案。
幼儿们需要用眼睛观察并辨认卡片上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辨识能力。
2. 视觉追踪游戏教师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圈,一个幼儿手持颜色鲜艳的球,向其他幼儿迅速传递。
其他幼儿需要用眼睛追踪球的移动轨迹,并及时接住球,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眼手协调能力。
三、开发听觉感知(声音辨识)1. 声音配对游戏教师准备一些与常见动物、交通工具等相关的声音录音,并与相应的图片或卡片进行配对。
幼儿们需要辨认声音并将其与正确的卡片配对,锻炼他们的听觉记忆和声音辨识能力。
2. 唱唱跳跳乐教师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引导幼儿们跟着节奏唱唱跳跳。
通过活动,让幼儿们通过声音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融合视听感知(触觉与表达)1. 触觉立体拼图教师提供一些由不同材质制成的拼图,如布、木头、纸等。
幼儿们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用手触摸拼图的形状和材质,并拼在一起。
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培养幼儿们的触觉和空间意识。
2. 画画配乐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在幼儿们画画的同时,他们需要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并将其转化为绘画的表达。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们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我们能够提高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听辨能力和创造力。
视觉与听觉感知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帮助幼儿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策略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3e9b91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7.png)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策略教学价值视觉与听觉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感知途径之一。
通过刺激幼儿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够增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觉察、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发展。
教学目标1. 通过视觉与听觉刺激,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和感知力,培养其对细节的敏感性。
2. 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他们对于环境变化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表达。
4. 培养幼儿的行动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社交能力。
教学区域教学区域应为幼儿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如教室的墙壁、角落、课桌椅等。
此外,户外场地也是提供丰富视觉与听觉刺激的理想环境。
教学准备1. 搜集与幼儿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觉材料。
2. 准备多种音频设备,如音乐播放器、录音笔等。
3. 将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得富有创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当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介绍一幅美丽的画作或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视觉与听觉刺激策略的重点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材料,提供丰富而刺激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同时鼓励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利用视觉刺激策略:通过呈现丰富多样的图画、图片和影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物体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利用听觉刺激策略:通过播放音乐、故事、歌曲等音频材料,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和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快慢、响亮等特点,培养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有趣的情境,比如模拟动物园、花园、海洋等场景,让幼儿在视觉与听觉刺激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2. 引导观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观察环境中的事物,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
202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觉视觉》教案
![202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觉视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f6a4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3.png)
202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觉视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人的听觉和视觉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并能区分它们的不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研究不同的事物,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与听觉和视觉相关的词汇。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听觉和视觉的特点及其在感知世界中的作用。
2. 掌握与听觉和视觉相关的词汇。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听觉视觉》(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2. PPT课件:呈现图片和相关词汇。
3. 音频设备:播放与听觉相关的声音。
4. 教学卡片:辅助教师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 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
2. 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听觉视觉》的课文标题,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听觉和视觉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研究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与听觉相关的声音,如鸟叫声、钟声等,引导学生聆听,并帮助学生区分声音的不同特点。
- 教师呈现与听觉相关的词汇,如听见、声音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 教师展示与听觉相关的图片,如耳朵、听筒等,帮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相关的事物,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相关经验和观点。
- 教师重复以上步骤,引导学生对视觉进行感知,如观察、看见等。
4. 小结与巩固- 教师总结听觉和视觉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 学生通过配对练,将听觉和视觉相关的词汇进行匹配,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5.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来描述它们。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视觉和听觉感知来创作短小的故事或描述。
6. 课堂结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区分听觉和视觉的特点,并能正确运用和描述相关的词汇。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b7cfe62cc58bd63086bd07.png)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
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https://img.taocdn.com/s3/m/52e1ded7195f312b3169a5fb.png)
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目标1.掌握眼的结构、功能与视觉的形成;2.理解近视与远视的成因;3.了解预防近视与沙眼的知识;4.掌握耳的结构、功能与听党的形成;5.了解预防中耳炎与外耳道疖的知识,了解怎样保护鼓膜与处理外耳道异物。
说明: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神经系统一般功能的知识之后,对于特殊感觉功能——视觉与听觉的形成作具体认识。
由于视觉与听觉在人体感知外界信息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作用,所以在“神经调节”一章中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就应该将眼、耳的结构与功能及视觉与听觉的形成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并应着重理解有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同时,作为“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内容,也自然要将有关的基本卫生保健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来考虑。
难点、重点分析1.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耳的结构与听党的形成。
分析:视觉的形成中,关键是怎样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的问题,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对于耳的结构,主要是中耳和内耳,由于形态结构较为复杂,图形与模型显示在空间位置形态与细微构造上受限,学生难以正确认识,也就会给听觉形成在理解上造成一定困难。
突破这些难点,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如在说明眼球折光系统成像的原理之前,先演示透镜成像的物理现象,或让学生们自己作一下透镜成像现象的实验。
在此基础上,再借助眼球的结构模型、彩图及对外眼的直接观察等手段,学习眼球的结构知识。
同时注意将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光特点加以讲解,与凸透镜相类比,就不难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了。
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是不能忽视的,尽管教材内容比较少,但需要做适当补充,否则是不能使学生形成目标要求所期望的认识的。
例如,可以考虑对内耳结构——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形态与内部构造作适当介绍,一定要配合模型或图的直观材料加以说明。
特别是内耳结构中的淋巴液状态,应使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理解内耳中感受器受到刺激的情况。
2.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耳的结构与功能。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9.6人的视觉和听觉》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9.6人的视觉和听觉》2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893a8bceb19e8b8f6bae8.png)
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目的:1、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3、识记眼的卫生保健知识。
4、知道耳的卫生保健知识。
5、学会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预防近视。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设计:本节的教学,要尽量利用课本中的有关彩图和模型或挂图进行讲述。
眼球的结构是理解视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可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理解。
关于视觉的形成,不容易理解,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以及视神经、视觉中枢的知识,结合视沉形成过程的简单图解进行讲解,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只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能产生视觉。
在安排模拟归球成像的实验时,应注意:1、开始实验之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眼球怎样调节才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患近视的人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实验懂得道理,解决问题。
2、本实验借用了物理学的实验装置,以及光学成像的原理,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生理过程变得直观可见,有助于学生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
讲述眼的卫生保健知识,要向学生强调指出,没有患近视的人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和培养用眼的卫生习惯,以预防近视;已经患近视并且配戴了眼镜的人,仍要努力培养用眼的卫生习惯,以防止近视程度的加深。
讲述少眼时,除指出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外,着重讲述如何预防沙眼的内容。
关于耳的知识,采用与眼相同的方式进行讲述。
本节最后有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检查视力的方法,可以与班主任和校医配合进行。
教具准备:1、眼球结构的挂图。
2、眼球结构模型。
3、眼球附属结构的挂图。
4、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挂图。
5、正常眼、近视眼的眼球的示意图。
6、沙眼的挂图。
7、耳结构的挂图。
8、耳的结构模型。
9、鼓室内外气压平衡的示意图。
实验材料用具:蜡烛,火柴,凸度不同的两个双凸透镜,白纸板。
《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第二课时
![《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539e7e78bd63186bdebbc1a.png)
《人的视觉和听觉》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讲述:(出示沙眼的挂图或投影片)沙眼的病因是眼睑内面的结膜感染了一种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板书)。
病症是眼发痒、发干、易流泪、眼分泌物多,眼睑内表面粗糙不平,有颗粒状小疙瘩。
严重时,眼睑内翻,使睫毛磨损角膜,使角膜浑浊,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板书。
)沙眼是如何传播的呢?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板书)。
如何预防呢?主要是要切断沙眼衣原体的传播途径,大家说说应如何预防呢?(回答:略。
)小结:一是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二是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板书)。
提问:谁来解释一下“动动脑”中的两个问题。
(回答:略。
)(教师总结归纳两个问题的答案。
)讲述:关于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以及眼的卫生保健等知识,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耳和听觉(板书)的知识。
和上节课一样,要了解听觉的形成,必先了解耳的结构,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前面的彩图十二,先了解一下耳的结构。
提问:(出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请同学指着这个图来说说耳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回答:略。
)讲述:为便于记忆这些结构,我们仍然列出系统表(板书)。
(边指图边讲)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
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内耳接触。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出示耳的模型)现在请个同学指着模型来说说耳的结构。
(回答:略。
)讲述:了解了耳的结构,我们来看看听觉是怎样形成的(板书)。
耳廓收集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板书。
)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通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视觉听觉训练教案
![视觉听觉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eac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e.png)
视觉听觉训练教案教案标题:视觉听觉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 提升学生的听觉辨别和视觉辨别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和听觉记忆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图表、图形等视觉材料。
2. 音频、音乐、自然声音等听觉材料。
3. 电子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如视觉和听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 提出本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视觉训练(15分钟):- 准备一些图片或图表,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或图表中的物体特征。
-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辨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图片或图表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听觉训练(15分钟):- 播放一段音频,如自然声音、乐曲片段等。
- 让学生仔细倾听,并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特征。
- 引导学生分辨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异,如音调、节奏、音量等。
-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推理和判断。
4. 综合训练(15分钟):- 准备一些视听材料,如图片和音频的组合。
-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图片中发生的事情。
- 引导学生观察和听取细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和分析。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视觉和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 总结学生在视觉和听觉训练中的收获和困难。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视听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视听艺术活动,如观看音乐会、美术展览等,以进一步培养视听感知能力。
2. 提供更多的视听训练活动,如观察和描述不同场景的视觉特征,听取并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视听记忆训练,如观察一段时间后回忆并描述所见的物体或听取一段时间后回忆并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视觉和听觉材料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了解人的五感教案
![了解人的五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ada8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e.png)
了解人的五感教案一、引言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具有独特的感知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感。
通过了解人的五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人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感官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
我们的眼睛可以感知到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和运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授动物分类时,可以使用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辨认,这样能够直观地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三、听觉听觉是我们接收声音和声音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录音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播放英语对话录音让学生听并跟读,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和听力能力。
四、触觉触觉是我们感知物体质地、温度、压力和痛觉等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触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比如,在教学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触摸实验物质,感受其温度和质地的变化,以加深他们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味觉味觉是我们通过舌头感知不同味道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味觉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参与和记忆。
比如,在教学关于水果的营养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品尝不同水果的味道,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味道的差异,以加深他们对水果种类和营养成分的认识。
六、嗅觉嗅觉是我们感知气味和气体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嗅觉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闻一些植物散发的芬芳气味,让他们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香气。
七、综合运用五感进行教学综合运用五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听取、触摸、品尝和嗅闻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并用五感来记录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
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
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
发生主要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例举不良用眼习惯,明确“三要”、“四不看”的措施。
再提出:如何查知自己的视力?介绍视力检查方法。
教师请一学生前来被检,其他同学认真学习检查方法要点。
嘱课后实习之。
接着提出,沙眼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常见疾病,指出其危害性,说明病因、表现与预防的措施。
提出耳也是重要感觉器官,我们再来学习有关耳与听觉的知识。
先要学生观察见图,同时也互相观察同学的外耳结构。
教师出示耳的结构挂图,简明介绍各部结构与功能,并归纳于板书中。
接着结合见图一步步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并总结成板书内容。
最后提出耳的卫生保健的问题。
首先观察见图,提出保护鼓膜应采取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原理,明了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鼓室与外耳道的压力。
再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有关内容了解其他几点耳保健的注意事项。
教师以谈话方式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外思考:用凹/凸透镜纠正近/远视的原理是什么?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