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胡寿松_第二章ppt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官方版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官方版

2
1
2

eΦ-( sω)n=tsin(ωdωt+nβ2 )
s2+2 ωns+ωn2
令hβ(t)=1取其解中的最小值,
- 令ωhn (t)0一阶导数=0, 0 <

得<1tr时= π:ω- βd
π
- 取其解中的最小值,S1,2= 得 ωntp= ±jωωd n √1- 2
e 由σ%=
h(t)=
s6 1 3 5 7

s5 2 s4 1
4 2
6 77
((61-1(064-)-/614=))//-228==1 2 劳斯表特点
思 s3 ε0 --88
1 右移一位降两阶

ε s2 2ε +8 7ε
s1 -8(2 +8) -7ε 2
2 劳思行列第一列不动 3 次对角线减主对角线 4 每两行个数相等
s0 7ε
19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3
h(t)
A
σ%=
A B
100%
B tr tp
t
ts
20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Φ(s)=
k Ts+1
, T 时间常数
(画图时取k=1,T=0.5)
k(t)=
1 T
e-
t T
h(t)=1-e-t/T
c(t)=t-T+Te-t/T
r(t)= δ(t) 单
位 单 位单 位 脉 斜阶 冲 坡 响跃 响 响应应
10
2.3.6 信号流图的常用术语
1.节点及其类别
源节点 只有输出支路而无输入支路的节点称为源节点或
输入节点,对应于系统的输入变量,如图2.40中的R、D。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胡寿松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胡寿松ppt课件
—线性定常二阶微分方程式
4、消去中间变量i(t),整理后得整:理版课件
22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例2、 设一弹簧、质量块、阻
尼器组成的系统如图所示,
当外力F(t)作用于系统时,系 F(t) 统将产生运动。试写出外力
F(t)与质量块的位移y(t)之间
m
的微分方程。
解:
f
1、确立入-出,入-F(t),出—y(t); 2、根据牛顿定律,∑F=ma;
limsF(s)存在 f(0)lifm (t)lism (F s)
s
t 0
s
(6)终值定理
若: L[f(t)]F(s)
f( )lifm (t)lism (F s)
t
s 0
整理版课件
7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例2、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f(t)2(1cot)(s2)f(t)sin5(t() 3)f (t)tnet
L[
d
2
dt
f (t) 2
]
s
2
F
(s)
L [ d n f ( t ) ] s n F ( s )整理版课件
5
dt n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2)积分性质
若: L[f(t)]F(s)
L [ f(t)d] t1 sF (s)1 s f(t)dt t0
当初始条件为0,则有:
L[
f
(t )dt ]
1 - 311 1 14 s 2s 1s 2 s 1s 2
f(t) L 1 [f(t) ](t) e t 4 e 2 t
整理版课件
16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例 6 求F(s)s(s2ss11)的拉氏反变换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_图文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_图文
• 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 输入信号是预先不知道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 控制系统能使输出信号以任意高的精度跟随给定值 的变化 。主要强调跟随性。
• 程序控制系统 输入信号是已知的、预先设定好的时间的函数。
26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 离散系统是指系统的某处或多处的信号为脉冲序列或数码 形式,因而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连续系统经过采样开 关的采样就可以转换成离散信号。离散系统用差分方程描 述。
1954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3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汽车自动焊接生产线
月球车(月面巡视器)
4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自动控制定义: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 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 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 量)自动地按预定的规律(给定量)运行。(强调控制的 目的,自动的含义)
性的、时变的。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庞特里亚
金、贝尔曼(Bellman),及卡尔曼(R.E.Kalman,
1930~)等人。庞特里亚金于1961年发表了极大值原
理;贝尔曼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划原则;1959年,卡
尔曼和布西发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即
所谓著名的卡尔曼滤波
7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5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回路使系统构成闭环并按偏差的性 质产生控制作用,以求减小或消除偏差(从而减小或消除误 差)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1. 系统对外部或内部干扰(如内部件参数变动)的影响不甚
敏感。 2. 出于采用反馈装置,导致设备增多,线路复杂。 3. 闭环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由于反馈通道的存在,对于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
系统开环频率响应相位在临界 频率处的值与180度之间的差值 。
带宽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剪切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稳定性与性能的关系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 标,它决定了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系统的稳定性与其性能指标密切 相关,如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 寿松
目录
• 自动控制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补偿 •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自动控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动控制是利用控制装置,使被 控对象按照预设规律自动运行的 系统。
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等。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带 宽和阻尼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状态空间法
01
基于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适用于线性时变系
统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02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设计最优控制律,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
统。
滑模控制
03
设计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适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算法,实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 和精确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卫星的稳定指向 和精确姿态调整。
航空发动机控制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燃油流量和点火时间等参数,实现 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 制和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if=常数
dia La Ra ia Ea ua dt
ua
ia
Ra Ea La
M

电动机轴上机械运动方程:
d J MD ML dt
J — 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MD — 电枢电流产生的电磁转矩; ML — 合到电动机轴上的总负载转矩。 (4)列写辅助方程 Ea = ke
Ra J Tm 令机电时间常数Tm : ke k m 二阶系统 La 令电磁时间常数Ta : Ta Ra 2 Tm TaTm dML d d 1 TaTm 2 Tm ua ML dt dt ke J J dt
1)当电枢电感较小时,可忽略,可简化上式如下:
Ta 0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前言 数学模型基础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 控制系统建模实例
End
前言 数学模型基础
2.2 2.3 2.4 2.5
1.定义:数学模型是指出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动态 关系的表达式。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d nc d n1c dc d mr d m 1r dr a0 n a1 n1 an1 an c b0 m b1 m 1 bm 1 bm r dt dt dt dt dt dt
式中,c(t)是系统的输出变量,r(t)是系统的输入变量。 从工程可实现的角度来看,上述微分方程满足以下约束:
统 2) 简化性和准确性:忽略次要因素,简化之,但不能太简单,结果合 理
3) 动态模型: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性能分析
4) 静态模型:静态条件下,各变量之间的代数方程。放大倍数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课件__胡寿松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课件__胡寿松版

•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
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
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2
说明3
• 课件17~30为第三章的内容。
• 课件17~19中的误差带均取为稳态值的5%,有超 调的阶跃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为第一次到达稳态 值的时间。
• 课件20要讲清T的求法,T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R(s)
E(SG)GG3(33s(()ss))
RR(Rs(()ss)) EE(ES((S)S))
P2= - G3G2H3
GGG1(11s(()ss))
△2= 1 P2△2=?
HHH1(11s(()ss))
G1(s)
NNN((s(ss)))
G2(s)
GGG2(22s(()ss))
CCC(s(()ss))
ess=
A
k lim
s→0
s2·
k sν
31
a
取不同的ν 稳态误差
静态误差系数
R·1(t) V·t At2/2 R·1(t) V·t At2/2
R
0型 1+ k
∞∞
k 00
Ⅰ型 0
V
k


k0
Ⅱ型 0
0
A
k
∞ ∞k
小erss(=结t)=1R:+·1(23tRl1si)→m0KKKskpvaν===???ess=表r中(tl非)误si啥→=m单V0差V时s·位·为t能反s无k用ν馈穷表怎e时么格ss=办系?r?统(tl)s还i→=mA0A稳st22定/·232吗skν?
6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7
给 θ0 定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二章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二章ppt

03
主要功能
实现航空航天器的导航、姿态控 制、推进控制等功能,确保航空
航天器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02
应用领域
包括飞机、导弹、卫星、火箭等 。
04
技术组成
包括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推进 系统等。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01
02
03
04
定义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用于家庭 居住环境的各种智能化控制系
统的总称。
应用领域
性质
传递函数具有多项式函数的形式,且在复平面上有极点和 零点。
应用
传递函数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如稳定性分 析、频率响应分析等。
方框图
定义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信号线组成的图形表示控制系统的方法。
组成
方框图由信号线、输入端、输出端、环节和连接线组成。
应用
方框图直观易懂,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在自动控制原 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方框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 能家电、智能环境等。
主要功能
实现家庭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
性,降低能耗。
技术组成
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 、网络通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多种类型,如开环控制系统和 闭环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等。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 质量的干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节能减排
性能。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包括:滞 后环节、超前环节、相位滞后-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002-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002-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ppt
3
2-0 预备知识—牢记一些典型时域数学模型
1.电容 2 .电感 3弹簧弹性力 4 阻尼器 5 牛顿定律 6 电机 7 二阶方程的通解
4
§2.1 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
▪ 傅里叶 变换 自学
5
拉氏变换及其性质
1.定义 X (s) x(t )est dt 0 记 X(s) = L[x(t)]
24
2.2 时域模型 - 微分方程
2.2.1. 建立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步骤
I. 确定元件输入量和输出量
II. 根据物理或化学定律,列出元件的原始方 程
III. 在可能条件下,对各元件的原始方程进行 适当简化,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或进行线性 化处理
IV.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输入和输出 关系的微分方程
t
0
t
0
t0
0
t
A
解: x(t) = x1(t) + x2(t) =A1(t) A1(t t0 )
X (s) A A et0s A (1 et0s )
ss
s
13
例2-7 求e at 的拉氏变换。
解:
X (s) eat est dt
1
e(as)t
1
0
as
0 sa
X (s) L 1(t )eat 1 sa 例2-8 求e 0.2 t 的拉氏变换。 解:
论: (1) D(s) = 0无重根。
16
X (s) c1 c2
cn
n
ci
(s p1 ) (s p2 )
(s pn ) i1 (s pi )
式中ci 是待定常数,称为X(s)在极点si 处的留数。
ci
lim(s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汇总.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汇总.ppt

duC (t) dt
uC
(t)
ur
(t)
d 2 x(t) dx(t)
m
f Kx(t) F(t)
dt 2
dt
相似系统:揭示了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便于用简单系统去研究相似的复杂系统。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四、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求解
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常微 分方程。
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路:
系输统F入工1(量t作)d=2过x输f(程td)出:xd(t量t)
x(t)
m
(2) 初始a 微= 分d方t2程组
阻尼系数f
消变除量根中得据间:F牛m=顿md第2daxt2(二t) 定+律f
dx(t) dt
+
kx(t)
=
F(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3.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page 21)
系工统作组原成理::
Raia
Ea
Ea Cem (t)
2、电磁转矩方程: M m (t) Cmia (t)
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
Jm
dm (t)
dt
fmm (t)
Mm (t) Mc (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消除中间变量得到直流电动机(t)
dt 2
(La
fm
Ra J m )
d m (t)
dt
(Ra f m CmCe ) m (t)
Cmua (t)
La
dM c (t) dt
Ra M c (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由于电枢电感 La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上式
可简化为:(page 22 2-6)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2章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2章
其中,τ3为与滞后时间相关的常数,K3为与功率放大相 关的常数。
一些系统和元件的微分方程
如何理解晶闸管电路微分方程中,输出较输入滞后?
du2 R1C1 u2 u1 ——阻容网络 dt dua ua Kui ——晶闸管电路 dt
两个系统具有相似的微分方程 阻容网络u1输入后,由于电容的存在,u2要经过一段时间 的电容充电后才等于u1。类似的,ua与ui之间也存在滞后 关系。
(s2 3s 1)U2 (s) U1(s)
U 2 ( s)
对(13)做部分分式展开得:
(12) (13)
U1 ( s ) 1 s 2 3s 1 s( s 2 3s 1)
2 2 1 53 5 U 2 (s) 53 5 s 3 5 3 5 s s 2 2
T j ( j 1, 2,..., n)
—放大系数或增益
—时间常数
五.零极点对输出的影响: 1 极点与自由运动模态
C (S ) K R( S ) ( s a)( s b)
假设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r(t)=1(t),则可求输出如下:
K K K K 1 ab a(b a) b(a b) C (s) ( s a)( s b) s s sa s b
写成微分方程,得到该RC网络的数学模型,为一个二阶线性微分C2 R2C2 ) 2 u2 u1 dt dt
当u1(t)=1(t)时,其拉普拉斯变化式为U1(s)=1/s。设R1=R2=1Ω,
(11)
C1=C2=1F,并假设初始电压u2(0)=0V.对(11)两端求拉普拉斯变换,得
1 uc1 (i1 i2 )dt C1
(2) (3) (4) (5)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二章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二章ppt
s5 1 s 1 s5 2 s3
解:将F(s)进行因式分解后得到
接下来是确定两个待定系数,
C1 lim ( s 3) F ( s) lim
s 3 s 3
C 2 lim ( s 1) F ( s ) lim
s 1
s 1
这时有
F ( s)
4
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 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或元件输入量、输出量 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而把描述各变量动 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动态模型。常用的动态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使用解析法和实验法
根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 对实际系统或元件加入一定形式的输 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各变量间的 入信号,根据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间 的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数学表达式,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的 方法
3
另一个原因: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控制系统, 其运动规律可能完全一样,可以用一个运动方程来表示,我们 可以不单独地去研究具体系统而只分析其数学表达式,即可知 其变量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代表数学表达式相同的任何系统, 因此需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比如机械平移系统和 RLC电路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分 析,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可以进行仿真研究)。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数学模型
1.定义: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只是定性地了解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 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 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 m (t ) u a (t )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比较: R-L-C电路运动方程与 M-S-D机械系统 运动方程
LC
d 2 uC (t ) dt 2
duC (t ) RC uC (t ) u r (t ) dt
m
d 2 x(t ) dt 2
dx(t ) f Kx(t ) F (t ) dt
中间变量关系式 : 质量 弹簧 阻尼器 (1) 确定输入和输出 F2(t) = k x(t)
弹簧系数k
F(t)
dx(t) m 输入量 输出量 F1(t) = f dt x(t) 系统工作过程: d2x(t) a= (2) 初始微分方程组 dt2 阻尼系数f 2x(t) 消除中间 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dx(t) m +f + kx(t) = F(t) 变量得:F = ma 2 dt d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1.拉氏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1) t <0 时 (3) ∫
∞ 0
f(t)=0
(2) t≥0 时 f(t)是分段连续的 f(t)e -st dt <∞
∞ -st 0 f(t)e dt
f(t)的拉氏变换为:
F(s)=∫
记作 F(s)=L[f(t)] 拉氏反变换为: f(t)=L-1 [F(s)]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 (3)(6) 指数函数 e (1) 单位阶跃函数 I(t) ∞ -st 1 ∞ -at -st = dt F(s)= ∫ t0 e∫ dt 1 2 F(s)= e e S 0-st ∞ 1 0 F(s)= ∫ I(t)e dt = 0 (4) 正弦函数 Sin ω t 0 S 1 0 = s+a ∞ f(t) -st F(s)=∫ Sin ωt e dt 0 f(t) (2) 单位脉冲函数 δ (t) f(t) ω 1 (7) 抛物函数 0 = 2 2 2 t2 s +ω ∞ -st-stωt 1 ∞ (5) 余弦函数 Cos 1 2e dt == 1 3 F(s)= ∫δ dt 0 t F(s)= ∫ (t)e ∞ s 0 2 S -st 0 0 F(s)=∫ Cos ωt e dt = 2 2 0 s +ω
2u du d (2)RC 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c c +u =u +LC 2 c r dt dt
di ur= R i + L dt + uc duc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i = C dt (3) 消除中间变量,使式子标准化 RLC 电路是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机械位移系统 F(t) – F1(t) – F2(t) = ma 系统组成: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消除中间变量得到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
d 2 m (t ) d m (t ) La J m ( La f m R a J m ) 2 dt dt ( Ra f m C m C e ) m (t ) dM c (t ) C m u a (t ) La Ra M c (t ) dt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问题:
何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种类?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数学模型
常用数学模型的种类: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表示的是各阶倒数均为零的 静态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为静态数 学模型 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各变量间的动态关 系, 则为动态数学模型 • 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首要任务 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为解析法和实验法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d m (t ) Tm m (t ) K1u a (t ) K 2 M c (t ) dt
由于电枢电感 La 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上 式可简化为:(page 22 2-6)
式中: Tm Ra J m /(Ra f m CmCe ) K1 Cm /(Ra f m CmCe ) K 2 Ra /(Ra f m CmCe ) 如果忽略 Ra 和 J m ,上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 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 达式,并实验验证。
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பைடு நூலகம்一定形式的信 号(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号 等),根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 据处理而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系统:揭示了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便于用简单系统去研究相似的复杂系统。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四、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求解
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常微 分方程。 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路:
时域t 线性微分方程 拉氏变换
复数域s 代数方程
求 解 代数方程的解
微分方程的解
拉氏反变换

p nt f(t)=A1e p1t +A2e p2t +· A e · · + n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拉氏变换可以简化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还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程转换为复数S域内 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及 其对输出的影响 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at 单位斜坡函数 t
f(t) f(t) f(t) 1
t
tt t t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3.拉氏变换的定理
(2)线性定理 微分定理 (1) df(t)] L1 [(t)+bf = sF(s)-f(0) L[af (t) ] = aF1(s)+bF2(s) 2 dt 例 求正弦函数 f(t)=Sin ω t 的拉氏变换. d2f(t) = 2 '(0) s F(s)-sf(0)-f L[ 2 ] dt -jωt jωt e -e 例 求阶跃函数 f(t)=I(t) 的拉氏变换. 解: Sinωt = 2j d[ t] 1 1 1 1 解: =I(t) - L[t]=] s2 [ L[已知 Sinωt]= dt 2j s-jω s+jω d[t]ω 1 1 L[I(t)]=L(= dt2 ) =s = s +ω2 s2 -0 s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3) 位移定理 积分定理 (5)
-1(0) f 1 L[]e = f(t) ] =F(s+a) F(s)+ s L[∫f(t)dt s -at 例 求f(t)=e Sinωt的拉氏变换. (4) 延迟定理 ω - τs 解: F(s)= L[f(t-τ ) ] =e 2+ωF(s) 2 (s+a) 例 初值定理 求f(t)=t-τ的拉氏变换. (6) Lim f(t f(t) -τs )=lim sF(s) 解: F(s)=L s→∞ t→ [0 t]e
-at
(7) 终值定理
1 e -τs =Lim s2 f(t )=lim0sF(s)
t→∞
s→0
t
t-τ
τ
t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4.拉氏反变换
部分分式法求拉氏反变换 , 实际上是求待定 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系数A1 ,A2 ,…,Am ,待定系数的求 n .极点的形式不同 m1 b0 s + b1 s + · · · + bm-1 s + bm 解不同 ,) 下面举例说明 F(s = a sn + a .sn-1 + · · · + an-1 s + an 0 1 零点 K ( s – z )( s – z ) · · · ( s – z ) 1 2 m 分解为 = (s –p1 )(s –p2 )· · · (s – p n ) 极点 An 待定系数 转换为 = A1 + A2 +· · + s-p s-p1 s-p2 · n
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内容提要:
建立系统输入输出模式数学模型: a、微分方程 b、传递函数 c、方块图 d、信号流图
本章重点:
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等校变换方法;各种模型 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梅逊公式的应用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例 求图示RLC电路的传递函数。 L R 输入量 输出量 + + 解: 根据基尔霍 i u u C c r 夫定律: di ur= R i + L dt + uc 2u du d c duc c RC +u =u +LC 2 c r i = C dt dt dt 拉氏变换:RCsUc(s)+LCs2Uc (s)+Uc (s)=Ur (s) 传递函 U c (s ) G (s) = U (s) = LCs2 + 1 RCs + 1 数为: r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3.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page 21)
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直流电机 电枢电 负载 压作用下产生 电枢电流,从 电磁转矩 而产生电磁转 负载转矩 矩使电动机转 摩擦转矩 动. 励磁电流 输入:电枢电压
Mm Tf Mc Ua Ia
输出:电动机速度 m (t )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将传递函数中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分别用因 m-1r(t) mr(t) dr(t) d d 式连乘的形式来表示,即 +bm-1 = b0 dtm +b1 dtm-1 +· · · +bmr(t) dt 传递函数的零点 根轨迹增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