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8帝——神话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篇一:愚公移山逐句翻译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方:方圆。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近。面:面对着。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室:家。谋:商量。汝,你们。险,险峻的大山。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5.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相:代愚公。许:赞成。曾,连。。。也。。。损:削减。丘,土山。汝。。。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6.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之于。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荷,挑。夫,成年男子。叩,敲,凿。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始,才。龀,换牙。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愚公移山的意思和译文
愚公移山的意思和译文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篇经典之作,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挖山开路,最终感动了天帝,并得到了天帝的帮助,完成了移山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和交通。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山开路,让村民们能够顺利通行。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山石坚硬、工具简陋等,但愚公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移山的过程中,愚公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激励了全村人。最终,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派神将把两座大山搬走了。村民们得以顺利通行,生活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同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们可以认识到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篇一:愚公移山逐句翻译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方圆。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近。面:面对着。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室:家。谋:商量。汝,你们。险,险峻的大山。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5.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相:代愚公。许:赞成。曾,连。。。也。。。损:削减。丘,
土山。汝。。。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6.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之于。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荷,挑。夫,成年男子。叩,敲,凿。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始,才。龀,换牙。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2020初中语文八上《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习题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愚公移山》
列子〔先秦〕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课文赏析
《愚公移山》课文赏析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名篇,它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意义,向人们展示了坚持与毅力、智慧与勇气的力量。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详细赏析,主要从故事背景与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寓言哲理深度、语言艺术特色、传统文化的体现、故事的教育意义和现代解读与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故事背景与主题
《愚公移山》的故事源于《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险,带领家人挖山开路、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移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决心和毅力,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最终定能成功。
二、人物形象塑造
1.愚公: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毅力顽强的形象。他不畏艰难险阻,一心一意要把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挖掉。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智叟:智叟是愚公的邻居,他嘲笑愚公的行动,认为愚公的行为是愚蠢的。智叟的形象与愚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和毅力。
3.天帝:天帝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最终帮助愚公将山移走。天帝的形象展示了力量和智慧的结合,强调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三、寓言哲理深度
《愚公移山》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哲理。首先,它强调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其次,这个故事传达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愚公和他的家人展现出了智慧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后,这个故事还体现了团结的力量。愚公和他的家人以及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愚公移山,是中国著名的传说故事,该故事也广泛地被作为题材被古人们所写成的诗词,下面就是一些与愚公移山相关的古诗词: 1. 《愚公移山》
无情山岳不爱人,何必争奈愚公心。
愿将千古积石移,为平方寸作栋梁。
2. 《愚公移山》
千山万山山连山,远古愚公欲平之。
不辞远路逐清风,愿把高峰平作津。
3. 《愚公移山》
愚公挥斧意气昂,千锤万凿移山岗。
心存大志方能成,天上人间莫能阻。
4. 《愚公移山》
仙乡美景入愚公,移山平峦造万家。
千载传承光芒耀,为华夏之光辉加。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以此来表达对愚公精神的赞扬和敬意,也展示了文人们对这个传说的不同诠释和想象。
- 1 -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
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愚公移山》原文翻译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
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
愚公移山原文及解释
愚公移山原文及解释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住在山的北面,面对着两座大山,一座是北山,一座是南山。愚公家门口的道路十分狭窄,每天都要绕道才能通过。愚公决心要移山,他和儿子开始用铁锹、木锤等工具挖山,他告诉儿子,“只要我们不停地挖,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挖平。”这个故事表达了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这个寓言故事也给人们以启示,告诉人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以,《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愚公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创作的⼀篇寓⾔⼩品⽂。⽂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不⽌,最终感动天帝⽽将⼭挪⾛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民的信⼼和毅⼒,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课⽂
太⾏、王屋⼆⼭,⽅七百⾥,⾼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惩⼭北之塞,出⼊之迂也。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译⽂及注释
译⽂
太⾏、王屋两座⼭,纵横七百⾥,⾼七⼋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下⾯有个名叫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岁了,⾯对着⼭居住。他苦于⼭区北部的阻塞,出⼊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铲除险峻的⼤⼭,使道路⼀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南岸,好吗?”⼤家纷纷表⽰赞同。他的妻⼦提出疑问说:“凭你的⼒⽓,连魁⽗这座⼩⼭也不能削平,能把太⾏、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和⽯头⼜安放在哪⾥?”众⼈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上了⼭,凿⽯头,挖⼟,⽤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的孀妻有个遗腹⼦,刚刚换⽛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次。
《愚公移山》出处以及解析
《愚公移山》出处以及解析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的道理。
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在故事中,愚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移走两座大山。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地努力。
《愚公移山》是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它教会了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原文]
太行①、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万仞④。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⑦,年且(8九十),面⑨山而⑩居。惩(11)山北之(12)塞,出入之(13)迂(14)也,聚室而谋(15)曰:“吾与汝(16)毕力平险(17),指通豫(18)南,达乎(19)汉阴(20),可乎?”杂然(21)相许。其妻献疑(23)曰:“以(24)君(25)之力,曾(26)不能损(27)魁父之丘(28),如太行、王屋何(29)?且(30)焉(31)置土石?”杂曰:“投诸(32)渤海之尾(33),隐土(34)之北。”遂率子孙荷担(35)者三夫(36),叩(37)石垦(38)壤,箕畚(39)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40)氏(41)之孀妻(42)有遗男(43),始龀(44),跳(45)往助之。寒暑易节(46),始一反焉(47)。
河曲(48)智叟(49)笑而止之(50)曰:“甚矣,汝之不惠(51)。以(51)残年(53)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4),其(55)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56)曰:“汝心之(57)固(58),固不可彻(59),曾不若(60)孀妻弱子(61)。虽(62)我之
(63)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64)也,而(65)山不加(66)增,何苦(67)而(68)不平?河曲智叟亡以(69)应(70)。
操蛇之神(71)闻之,惧其不已(72)也,告之(73)于(74)帝(75)。帝感其诚(76),命夸娥氏(77二)子负(78二)山,一厝(79)朔东(80),一厝雍(81)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82)断(83)焉(84)。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课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4.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
的美好愿望。
5.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
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答]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知识点归纳与复习(词语)
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曾不能损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 孀妻 遗男 始龀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 的力量估计过低。鼠目寸光
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
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
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上页
返回
下页
法国寓言家拉· 封丹认为,寓言有“身 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 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那么, 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5.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
遗男
探究思考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 “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返回
4.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6. 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 么? ——愚公移山这件事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 ——愚公及其子孙 惧其不已
歌曲欣赏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心面 中对 祈着 愿满 堂 儿 孙 喔 了 却 了 走 走 脚 下 一 马 平 川 望 望 头 上 天 外 天
使用提示 点击方框有短片
谈 起 来 不 是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3.他懂得哲学,即“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上页 返回 下页
4.他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有 “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的决心和毅力。
5.从个人出发,可能是“愚”的,但 他为子孙着想,为后代造福:说愚不要紧, 只要除穷根,愚了我一个,造福后代人。
6.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的话,将永远“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
上页 返回 下页
6.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你太不聪明了 代指愚公 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 余年,暮年 连……都 草木 其 如土石何?” 难道 把……怎样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任 凭 那 扁 担 把 脊 背 压 弯
讲 起 来 是 笑 谈
听 起 来 是 奇 闻
教学 目标
作家 作品
文体 介绍
课文 朗读
课文 翻译
探究 学习1
探究 学习2
深入 研究
课外 练笔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通过背诵积累精粹语段。
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及其意义。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交通)阻塞、 出入绕远。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 平不了,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 山怎么样呢?
上页 返回 下页
探究思考
1.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
王屋山
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的北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面对 苦于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商量 绕远,曲折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峻的大山 全部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南岸 一直 可乎?”杂然相许。 赞成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连……都 削减 提出疑问 凭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哪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之于 纷纷
返回
下页
深入研究活动一
——“辩则通,通则辨”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 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 中有什么不同?
上页
返回
下页
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 (注意读法,人物说话的语气)
其妻献疑曰 献:提出,不反对
河曲智叟笑而 而笑:讥笑 止之曰 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 弱的体力,还不能毁掉山上 的一根草,又能把(这些) 上页 土石怎么样呢?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 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3、理解结尾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返回
作者作品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
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 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 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 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 返回 事,选自《列子•汤问》。
寓
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 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 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
上页 返回 下页
7.大智往往若愚。晋代张湛评《愚 公移山》说:“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 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8.毛泽东曾写《愚公移山》一文, 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搬掉“三座大山”。 还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 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的人民大众。全 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 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 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 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和深刻的教育。 返回
朗读 课 文正音
使用提示:点击 “课文”有录音
上页
返回
下页
读
准
啦
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n 万仞( rè )汝( rŭ )魁(kuí )父 荷(hè)担 箕( jī )畚( bĕn)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通 连……都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即使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 应。 通“无” 何愁,担心什么
告之于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他,代愚公 停止 这件事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代愚公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同“措”,放 置 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孀(shuāng )妻
智叟(sŏu ) 亡( wú)以应
n 始龀(chè) 曾(zēng )不若 一厝(cuò )
陇( lŏng )断
穷匮(kuì )
读 懂 课 文
上页
返回
下页
整体感知, 解释重点字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 方圆 七百里,高万仞。
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山的南面或水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 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天 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 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 有山岭阻隔了。
无 陇 断 焉
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1.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把山移到别处,又挡住了别人的路; 3.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破坏环境和生态……
上页 返回 下页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 施,还懂得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 型”农民。
2.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 斥后驳,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 果使智叟哑口无言( “无以应”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 移山 不愚
大智
有发展的眼光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笑而止之不智
愚公究竟“愚不愚”?智叟是不是“智”?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大的抱 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对人力的 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 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大智若愚 智叟不“智”
上页 返回 下页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 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 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又往哪里 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道:“把 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和隐土的北面。于是 (愚公)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 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 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换季(一 年时间),才往返一趟。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第三、四段译文
河曲(这个地方)的智叟嘲笑并制止 他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样大的年 纪和衰弱的体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 草,又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 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 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山 不会再增高了,哪愁挖不平呢?”河曲智 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敲,凿 挑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用箕畚
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换牙 反焉。
第一、二段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万仞。原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快九十岁了, 面对大山住着。(他)苦于山北(交通) 阻塞、出入绕远。(便)召集全家人商议 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 山,(使道路)直接通到豫州的南部,到 达汉水的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赞 成他的意见。
损:减少山之土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
以残年余力 残年:极端鄙视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其”字加Fra Baidu bibliotek强了反问语 气
“毁”“一毛”: 拔根汗毛的力量 也没有
妻子的态度:关爱
智叟的态度:嘲讽
深入研究活动(二) ——“辩则通,通则辨” 愚公究竟 愚不愚?
上页
返回
下页
认为“愚”的理由:
1.困难太大,不如搬家或修路;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 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 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 奋斗的道理。
学生活动: 反复朗读, 背诵第三段, 进一步体会 愚公精神。
深 入 研 究
上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9.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 公”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历朝的改朝换代…… 10. 若愚公“愚”的话,这样才算 “智”:不但山不移,家也不搬,路也 不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这三座大山也不推翻,日本鬼子也 不赶走,四化也不必实现……
上页 返回 下页
• 作用:衬托愚公的毅力和气魄
返回
探究思考
2.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上页 返回 下页
探究思考
4. 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
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5.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
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 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返回
2. 创编故事片断
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2)山神告状 (3)移山之后
1、高万仞(rè n) 2、吾与汝(rǔ)毕力平险 3、惩山北之塞(sà i) (sè ) 4、遂率子孙荷(hé )担者三夫 (hè ) 5、河曲智叟(sǒu) (wú) 6、河曲智叟亡(wá ng)以应 7、箕畚(q í běn)运于渤海之尾 (jī) 8、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 (kuì ) 9、子子孙孙无穷匮(guì )也 10、一厝(cù )朔东,一厝(cù )雍南 (cuò )
3.知识点归纳与复习(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 4.一厝朔东 厝—措 5. 无陇断焉 陇—垄
上页 返回 下页
3.知识点归纳与复习(词语)
方七百里 高万仞 年且九十 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方圆 七尺或八尺 将近 黄河。山之南,水之北 苦于 绕远 尽 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