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0704补充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精选文档34页
Labor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L2F L1F
O2F
O1F
Increasing Land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Increasing Land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T1C T2C
1C 2
TT12FF
F2 F1
OC Labor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L2C L1C Increasing
际技术替代率,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LK
K L
MRTSLK
dK dL
L
MRTSKL
K
MRTSKL
dL dK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量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减少量。
LM P L KM P K
美国 中国
布 彩电
布 彩电
技术系数
要素投入结构 (K/L) 3︰6 3︰1 3︰6 3︰1
要素价格 产品成本 资本 劳动 (美元)
39
3
5
14
24
6
1
19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图示1
资Y
本
PE
密
LB
PB
集
型
B国
产
品
M’
M
LA
A国
O
E N
CIC2
CIC1 N’ PA
X
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图示2
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 集性产品。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由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决定的,它 不会随着国家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也是由要素密集 度不发生逆转这一假设规定的。
新古典贸易理论知识
新古典贸易理论知识引言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模型,旨在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和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
该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了货币经济学和外贸经济学的观点。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应用,并讨论其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重要性。
基本概念1.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能力。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国家或地区应当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互补合作。
2. 国际贸易模式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涉及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
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模式主要由比较优势和市场规模两个因素决定。
比较优势决定了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扮演的角色,市场规模则影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
3. 国际贸易政策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根据该理论,自由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贸易的增长。
基本假设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需要基于一些假设,以下是其中一些基本假设:1.完全竞争市场:该理论假设国际贸易中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
2.完全就业:该理论假设国际贸易不会导致失业问题,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3.恒定生产要素:该理论假设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是恒定的,不会发生变化。
4.恒定技术水平:该理论假设技术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是恒定的,不会有技术创新和变革。
应用案例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实际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1. 区域贸易协定新古典贸易理论为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该理论,区域贸易协定的目标是通过贸易自由化来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互补合作。
2. 贸易壁垒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能够为贸易壁垒的分析提供框架和方法。
通过比较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
3.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
r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 品所投
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5
0
图3-2
kx=Kx/Lx
kx>ky
乂是资本密 心 集型产品
,, ¥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I
6
6三)模型基本假设
• (1)两种生产要素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在拓展、应用或检验新古典贸易理论方面作 出重 要贡献。这些学者包括杰罗斯拉夫•凡耐克,罗纳德•琼 斯,沃夫冈 •斯托尔珀,罗勃津斯基,瓦西里•里昂惕夫,杰格 迪西■巴格沃蒂 等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卜0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进口
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
钢铁
& 。1。0 V
大米
)
2.局部均衡分析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6)国际大米市场
(0美国大米市场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口。)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口^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Terms 01 简称丁0丁),表示为 (丁0丁)= Px/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
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 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0
0.
0
• (4)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5)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出口大米所产生的利益变动
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贸易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指导企业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和贸易 活动。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 解释了国家间贸易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内在机制。
01
技术进步与贸易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将技术进步纳入分 析框架,探讨技术进步对贸易格局和福 利效应的影响。
02
当时,国际经济格局以自由贸易为主导,各国经济通
过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03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边际分
析和一般均衡理论,形成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观点
01
比较优势理论
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 实现全球福利最大化。
02
资源禀赋理论
资源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表明,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 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国在出口商品中表现出与 其资源禀赋相对应的特征。
例如,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出口原材料 和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而劳动力丰富的国 家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实证分析还表明,国际贸易能够提高各国的经 济效率和福利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
资源禀赋理论的局限性
资源禀赋理论无法解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例如发达国家 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等。
资源禀赋理论忽略了技术进步、市场结构、政策干预等因 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往往起到重要 作用。
资源禀赋理论的基础假设是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受到 限制,但在现实中,生产要素流动逐渐变得更为自由,这 使得资源禀赋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
政策干预与贸易保
护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国际贸易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如:美国钢铁K/L比大米的K/L大,则钢铁是资本 密集型产品,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主要理论观点
(1)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的国际 绝对差异(同一商品的价格差异) (2)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不同的商品 价格比例(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成本不同) (3)各国不同商品价格比例的决定:各国不同的 要素价格比例(要素价格差异) (4)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的造成:由各国不 同的要素供给比例(要素供给量不同,即要素禀 赋不同)
第二节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1.短期影响 2.中期影响 3.长期影响 二、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 是H-O的推论,内涵一样。萨谬尔森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证明了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因此,简称H-O-S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P119-P126)
收入的定义:要素回报 劳动收入:
W = P * MPL 资本收益: R = P * MPK
其中 P为产出的价格, MPi (i = L, K) 是要素i的边 际生产率
1 .短期影响:
(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短期中,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 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对出口行业(大米): Wr = P * MPL(不变) Rr = P * MPK (不变) 对进口行业(钢铁): Ws = P * MPL(不变) Rs = P * MPK (不变) 结论: 在短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 素回报均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 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
第三讲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含义及由要素禀赋理论推论而来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里昂惕夫之谜。
无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学派在解释国际贸易基础揭示决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因素以及衡量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和贸易所得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当今的许多重要理论与政策仍然得益于古典贸易理论的启示。
但是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是古典经济学。
作为整个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贸易理论也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即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
因此在他们的分析中只要生产技术不变只有一种要素劳动投入。
而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的情况下许多分析过程和结论不再有效。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不再由单一要素决定研究投入产出关系的有关经济学理论也随之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3.1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中起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
我们知道在一种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假定为不变的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不变的。
但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时每一种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受到其他要素投入量的影响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
当然从―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过渡到新古典经济学不仅仅只是要素投入数量上的变动基本分析框架也从单一要素投入发展为一个多种产品多种要素的总体均衡体系。
这一新的理论发展也为国际贸易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1
2×2×2模型,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 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 平面图说明理论。
2
商品可在国内外自由移动,而要素只能在国内移动。 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只能在国内各部门 间自由流动,这一假设意味着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价 格差异一直存在。
A国(K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出口X 扩大X生产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进口Y 减少Y生产 释放要素
要素投入增加
需求较多的K 需求较少的L 供给较少的K 供给较多的L K价格上升 L价格下降
B国(L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进口X 减少X生产 释放要素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出口Y 扩大Y生产 要素投入增加
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
Eil Heckscher (1879-1952)
赫克歇尔
(Eli F.Heckscher, 18791952): 1919年,赫克歇尔发 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 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 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 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 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 初步的分析。
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 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 异。在各国生产技术 相同,因而生产函数 相同的假设条件下, 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 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 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
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 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 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 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 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 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引言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与贸易收益。
该理论以价格决定论为基础,考虑了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等因素,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概念、假设和主要结论,并探讨其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启示。
概念和假设比较优势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出与价格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货物是可交换的,并且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使各国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和消费商品,从而提高总体福利水平。
恩格尔系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衡量了消费者收入中用于购买某种商品或类别的比例。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判断贸易模式和贸易收益。
理论分析贸易模式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如果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生产他们在比较优势产品上,他们将通过贸易实现互补,从而最大化效益。
此外,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差异,贸易模式还可能呈现出国内需求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或相互替代。
贸易收益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对各国都有机会带来福利增加。
根据比较优势和生产特点,各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通过贸易,生产者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选择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贸易政策的影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也有一定的启示。
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最大化效益,提高国家总体福利水平。
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来促进国际贸易。
然而,贸易政策可能会因国内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x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pa<pb,即A国在X商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 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 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EB 分别表示A、B 两国的要素总量 组合ρA>ρB ,故 A国为资本丰富 的国家,B国则 为劳动丰富的国 家。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发表了 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在 这篇论文中,他对国际贸易理论作了一个概括性 的说明。这篇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10年后,他的学生,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 Bertil Ohlin才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 研究,并在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 书。
国际要素价格的这一变化被称为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国际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将扩大生产并出口其拥有 比较优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而减少 生产并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 的产品)。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国家要素的 供需格局,并且表现为丰裕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上升, 稀缺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下降,直至贸易参与国之间的 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趋于均等。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论 要素均等化论 里昂惕夫之谜及谜解
新古典贸易理论产生背景
古典贸易模型主要从技术差别的角度说明了比较优势对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那么,比较优势是如何产生的?按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对参与国的收入有何影响呢?
第4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扩展10页word
第4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扩展4.1 新要素贸易理论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一般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土地、劳动、资本3种。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外延得到了拓展。
在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中,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技能、研究与开发、信息与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
由于H-O理论是2×2×2的模型,有人提出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不符合现实,其他一些要素都可能影响生产与贸易模式。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力资本说、研究与开发说(R&D)、信息要素贸易论和管理与决策论等。
4.1.1 人力资本说受列昂惕夫有效劳动解释的启发,后来一些学者在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下引入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这一因素。
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Schultz,1961)和贝克(Becker, 1964)提出来的,他们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美国工人身上蕴含有大量的资本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的一般劳动力密集,而是高效率、高技术、高熟练度的技术工人的密集,工人的高度熟练技术是来自对劳动力的高投资。
因此,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着重大的区别。
各国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力技能的差异。
因此,人力技能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
由于人力技能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因此人力技能又称人力资本。
由于人力资本说在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时,引进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在劳动力身上的资本投资,并从这一点出发否定了过去理论中劳动力具有同质特性的假设,所以它被称为新要素学说。
主张人力技能要素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技能理论。
该理论把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劳动,即无须经过专门培训就可以胜任的非技术的体力劳动;另一类是技能劳动,即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胜任的技术性的劳动。
要对劳动者进行专门培训,就必须进行投资。
因此,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古典理论
3
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认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不能确定贸易条件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他提出国际价值论和相 互需求理论, 互需求理论,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16
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原理)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原理) 原理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俄林: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经过后来者发展充实 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后,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俄林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四个方面对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获得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从而证明比较利益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5
2.2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 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 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三)相互需求法则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两国间商品交换比 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H-O模型的一般分析框架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⑵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因 当A国分工生产商品X(劳动密集型商品)并减少Y (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资本的相对 需求下降,引起利率的下降。而B国所发生的一切 与A国相反。即B国分工Y并降低X的产量时,对劳 动的需求下降,从而引起工资率下降,对资本需求 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利率。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真的使各国同质 要素收入相等了吗?即使是最粗略的观察材料 也会给这一问题以否定的答案。在美国和英国, 医生、工程师、技师、机械师和秘书的工资要 高于其在韩国和墨西哥的同行。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H—O—S定理所依赖 的一些假设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是不成立的。
歇尔和俄林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 不断加以完善。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ertil Cotthard 1899-1979)是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在从20世纪前半
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 的典范。
相关概念准备: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指生 产活动必须具备 的主要因素或在 生产中必须投入 或使用的主要手 段。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BOBCB
开放后,A国将出口 X,进口Y,B国则相 反。因此,A国X的 相对价格将上升,B 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 降,最终两国价格 趋于一致,即两国 面对相同的国际均 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 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 同决定。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H-O原理: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国际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将扩大生产并出口其拥有 比较优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而减少 生产并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 的产品)。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国家要素的 供需格局,并且表现为丰裕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上升, 稀缺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下降,直至贸易参与国之间的 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趋于均等。
为一相对概念。
注意:要素的密 集度只有在不同产 业或产品之间进行 比较时才有意义。
相关概念准备: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的含义:
要素禀赋(或称要 素丰裕度):是针 对国家而言的,是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这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与其所 拥有的生产要素绝 对数量无关。
要素的丰裕度 只有在不同的 国家或不同的 地区之间比较 时才有意义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论 要素均等化论 里昂惕夫之谜及谜解
新古典贸易理论产生背景
古典贸易模型主要从技术差别的角度说明了比较优势对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那么,比较优势是如何产生的?按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对参与国的收入有何影响呢?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你更深刻地理解造成各国相对成本差 异、从而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pa<pb,即A国在X商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 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
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 。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A国在贸易中分工生产商品X,提高了劳动相 对于资本的需求,W/R上升。B国分工生产Y,提高 了资本的相对需求,R/W上升(即W/R下降)。这种 情况将继续下去直至在点B=B时,PB=PB,而且两 国的W/R均等于(W/R)*。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⑴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的短期影响
H—O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
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基本内在逻辑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是国
际贸易的基础,产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差决定的。 要素价格差由要素供求决定的,如果收入分配、消费 偏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则要素价格差主要取决于 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 要素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假设条件 2*2*2模型;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两国进行 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无运输费用、关税或其他贸易限 制。
-- H-O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贸易基础与结果:本质上为比较优势原理,但分析过程不同,将生产过程 所有要素纳入模型;引入递增的机会成本假设,但仍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不同产品使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生产 要素的拥有量是不同的,因此,比较成本的差别不仅产生于技术的差别, 也产生于要素使用比例和稀缺程度不同。
在短期内,由于劳动和资本还没有足够的时 间来变换工作和重新投资,所以,出口行业(价格 上升的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进口行 业(价格下降的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⑵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
在长期内,由于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各产业和各地区间 充分流动,所以国内所有产业的同一同质要素的收入将相等。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价格上升 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 (价格下跌)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这一结论是由美国经济 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 此,在国际经济学中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通常指:土地、 劳动和资本。企 业家管理能力、 技术知识、信息 等也逐渐扩入。
要素价格:指生 产要素的使用费 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 管理利润
相关概念准备: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 产中某种要素的投入比 例的大小。
在一个只有两种 商品(X和Y)和两种要 素(劳动和资本)的世 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 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 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则 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反过来,X为劳动密集型 商品。因此要素密集度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⑴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涵:国际贸易会使各国 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具体说来, 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有相同水平 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获得等量的工资。 同样地,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资本(即具有同 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获得均等收益。 当然,这是在H—O理论的基本假设得到满足的 条件下发生的。
关于比较优势的测度
(一)比较优势指数(CAI) 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是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 的比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CAI=(Xij-Mij)/( Xij+Mij) 其中,CAI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 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CAI指数既可以反映特定 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又可以衡量特定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强 弱。可用于分析两国在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所引起的国际分 工状态,当结果趋于0时,表明两国处于水平分工状态,双方 因产品差异化而各有比较优势;当结果趋于1或-1时,表明两 国形成垂直分工状态。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同时考虑了进口 和出口因素,并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之间。从出口角 度看,该指数越接近于+1,表明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该指 标大致可勾画出贸易产业比较优势的基本轮廓。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与H—O—S定理的假设不同,现实世界常常是:
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技术 各国间的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也阻碍着各国相
对商品价格均等 多数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企业的运作不是规模报酬不变 技术在进步,进步的速率在国家间存在着很大
的差异 基于上述原因,国际贸易没有使各
关于比较优势的测度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巴拉萨认为,国家i在a产业或产品的贸易上的比较优 势可以用a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 该产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Bela Balassa,1965)。即
--结论:贸易产生于比较成本的差别;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最密集使 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最密集使用起稀缺要素的产品。
3.1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一方面探讨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的不同是如何 影响产品价格以及如何形成贸易基础的(H-O模型)。另一 方面,讨论贸易发生反过来又是如何影响要素价格以及各贸 易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与在国际贸理论中的地位
代表人物: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
3.3 里昂惕夫之谜及谜解
一、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里昂惕夫发表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
美国资本状况的再考察》,首次提出了里昂惕夫之谜; 1956年他又发表了《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 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证明谜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