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虎汤禁忌证知识分享
白虎汤证学习笔记
白虎汤学习笔记白虎汤是伤寒论方剂中的清热名方,主要是针对肺胃热盛,阳明经热的一系列热渴症状,如烦躁、口渴、怕热不怕冷等热症。
与白虎汤及其加减少方相关的条文有9条。
其中有3处单用白虎汤的条文,如下: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
3、太阳病,脉浮,身无汗,不可服白虎汤。
还有6处记载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如下: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愤反谦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条记述在金匮要略中)本汤方的几个显著特点:热,烦,渴,干,燥。
其中条文也物别说明了不适合使用本汤方的情况: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
下面重点对方中的石膏和知母二种药作一个记录,因为这二种药是方中的清热要药,石膏也称之为白虎,为主药。
单味石膏药理及应用石膏是硫钙矿石,常产在内陆湿和海湾盐湖所形成的沉积岩中。
采挖后,除去质,轧碎生用煅用。
石膏有两种,一是生石膏,为含结晶水的硫酸钙(CaSO42H2O),呈扁形不规则的块状,白色或青白色,断面可见纤维状纹理,色泽莹净如水晶。
《别录》认为石膏“细理白泽者”为良品;二是煅石膏(CaSO41/2H2O),这是生石膏煅制后研细的白色粉末,煅石膏不可内服,是外用药,用于收敛生肌。
三位中医高手讲解白虎汤
三位中医高手讲解白虎汤一、刘炳凡讲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共8条。
原文条码据宋本(26、168、169、170【2】、176、216、350)——下同。
此外,虽有白虎证的现象而不用白虎汤者1条(25)。
此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玉函经》作'若脉但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陆渊雷云:“大汗而脉洪大,疑似阳明白虎证,然汗出为桂枝,白虎共有之证,脉但洪大而无烦渴壮热之主证,则非白虎证明矣,故撇开现象抓住本质,仍与桂枝汤,解肌和营卫而汗自止,化气调阴阳而脉自敛,此为下一条同样“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作鉴别,因为“四大”是白虎汤的主要证治,上条从临界线排疑是借宾定主之法。
示人要注意病的本质,不要为现象所惑;临证察机,要善于在临界线上排疑。
然而白虎汤的组成是符合辛凉重剂解热原理的,石膏辛甘大寒以解肌清胃,知母苦润,以泻火滋燥,甘草、粳米和胃缓中,此有制之师也。
刘完素加生姜三片以济其寒,张锡纯以西党代人参、以淮山代粳米亦甚恰当。
如168、169两条白虎加人参汤证。
前条有“时时恶风”类似桂枝汤证。
后条有“背微恶寒”类似附子汤证。
但这都是病的现象,而“大渴,舌上干燥心烦,欲饮水数升者”,乃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本质。
为什么出现不协调的症状?汪苓友说:“时时恶风者,乃热极汗多,不能收摄,腠理疏,故时时恶风也。
”钱天来说:“背微恶寒,口燥渴心烦者,乃内热生外寒也,与少阴证口中和而其背恶寒者相鉴别,临证时注意寒热二字,若高热之时,不应寒而恶寒者极须深思。
”(此热高心弱的表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等类似阳虚表证,但只要抓住舌上干燥与大烦渴饮水多的主证,就不难确诊。
读书识证要注意本校,如“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6)宋臣·林亿云:“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误)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
白虎汤类经方辨证要点及用药心法
白虎汤类经方辨证要点及用药心法一、白虎汤方【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二、白虎加人参汤方【辨证要点】白虎汤证见口渴明显者。
治疗消渴(上消)【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梗米六合。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适应证】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随证加减】气血两燔,引动肝风。
症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可加羚羊角、水牛角、钩藤以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如兼有阳明腑实,症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证有烦渴引饮,多食善饥,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方解】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适用于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或温邪传入气分,或热邪在经,在气,在肺胃。
此时正气盛邪气实,邪正相争剧烈,出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临床表现。
里热熏于阳明肌肉,故身大热,面赤;里热烘盛,迫津外泄故汗出淋漓;热邪伤津,故见烦渴喜饮;热盛于经,脉洪大而有力。
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唯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本方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为君,入肺胃二经,辛以透解皮肤之郁热,寒以清解阳明之火热,甘寒能生津止渴,一药三用,逐热外出并有生津上渴之效。
知母苦甘寒质润,与石膏同入肺胃,性苦降能肺胃之火,寒能清解阳明热盛,质润能生津润燥,清热泻火又能生津,为臣药。
知母与石膏相须为用,增强清热透肌、生津除烦之效,功效倍增。
石膏与知母性味辛寒,恐伤胃气,所以用炙甘草、粳米益胃护津为佐使药,使攻不伤正,补不留邪,用大寒之药无伤胃气之虑。
《伤寒来苏集》云“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归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
浅谈白虎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年22期 303浅谈白虎汤杨 雪 周 菲齐鲁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255213摘要:通过对白虎汤的处方成分、功效、禁忌症及与其他汤剂合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提高白虎汤的疗效,有助于白虎汤在临床上更广泛的使用,为研究白虎汤提供理论基础。
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原方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后世沿用甚广。
关键词:白虎汤;功效;汤剂合用;禁忌症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2-0303-011 白虎汤简介由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粳米9g 构成,本方主治阳明经证,用于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这四种症状。
目前,白虎汤有汤剂、煮散剂。
分散片等剂型。
2 白虎汤的功效 2.1 清热研究表明,临床表现为高温、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洪数,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伴有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头痛,都可用白虎汤进行治疗,治以白虎汤加减,48例发病病人中,治愈3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91.6%。
2.2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处方用白虎汤加生地20g 、金银花20g 、贯仲15g 、连翘15g 、板蓝根30g 、白茅根50g 、丹参10g 、木通10g ,水煎至200mL ,每四小时服用一次。
治疗50例发热期患者,结果37例越过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直接进入多尿期,13例出现轻微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症状,安全进入多尿期,从发病到进入多尿期时间为四天到八天。
2.3 治疗肺炎白虎汤能够提高血清及小肠组织中的SOD 活性,降低MDA (丙二醛)含量及NO 含量,减轻氧自由基及NO 对于细胞及组织的损害,能明显降低肺炎小鼠的CRP 及CP ,减轻组织损伤,保护肺组织及细胞。
处方为石膏60g 、知母10g 、杏仁10g 、桑白皮10g 、连翘10g 、甘草6g ,用水煎熬成200mL ,每天三次(每六个小时一次)。
白虎汤
白虎汤白虎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18g 生石膏30g 炙甘草6g粳米一匙上4味,以水2000ml,先煎石膏,再下其他药同煎二次,米熟汤成,去渣,分3次服。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主治}主证:身大热,大汗出,大烦渴,口干舌燥,欲饮水,脉浮滑或洪大,舌苔黄燥。
副证:谵语,或背微恶寒,腹满,或身重难以转侧,若为厥热,兼手足厥逆。
{临证加减] .1.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发热:本方用生石膏、知母、粳米、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荆芥、葛根、黄芩、枳实、甘草。
胃脘痛而呕恶去桔梗,加厚朴、砂仁、炒莱菔子;气津不足去黄芩,加太子参。
每日l剂,水煎分3次饭后1小时温服。
病重每日2剂,2小时服l次。
4日为1个疗 2.及白虎汤加味治疗高热:以银花、连翘、知母、薄荷各10g、石膏30~60g(先煎),甘草5g,粳米少许为基本方。
上感加荆芥、防风;扁桃体炎加元参、僵蚕、牛蒡子;支气管炎加鱼腥草、桔梗、杏仁;咳嗽痰稠加桑白皮、黄芩、浙贝母;高热持续不退或皮下出现斑疹加生地、丹皮、地龙;热盛神昏抽搐选加钩藤、石决明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工粒冲服)。
每日2剂,水煎顿服,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福建中医药,1995。
cs,:lo]3.柴葛白虎汤治疗外感高热:本方含柴胡、知母、甘草各9g,葛根、石膏各30g,银花、黄芩各15g,秦艽、防风各12g。
每日2剂,分4次口服。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咳嗽痰稠者蒌、川贝;大便干、舌苔黄厚干者加大黄;无汗恶寒甚者加麻黄,去黄芩、知母。
[江西中医药,1990,c3,:25] ] 4.白虎汤加味治疗大叶性肺炎:以白虎汤为主,加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咳嗽胸痛加川贝母、杏仁、郁金、橘络;咳血痰加白茅根、竹茹;心中烦热加山栀子、白茅根;体实加大黄;伤津加玄参、麦冬、天花粉、鲜石斛;夜寐不安加茯神、益元散。
Cj:海中医药杂志,1957,c+,:2s,5。
加味白虎汤治疗脑出血合并肺炎:基本方为双花30g,连翘20g,石膏30~50g,知母20g,甘草15g,鱼腥草20g,桑白皮15g,贝母15g,蒲公英15g,黄芩15g,杏仁lOg,粳米20g。
白虎汤临床应用及禁忌证探析
他 强 调 “辨 证 立 方 ,皆 有 一 定 之 法 度 可 寻 ,其 惟 法 度
也 ,又 非 以 己 意 为 之 准 ,而 惟 以 见 证 之 是 否 为 去 取 ,
故 能 无 不 当 ,若 操 左 券 。”其 治 癫 狂 喜 用 木 通 、川I黄 连
清 热 泻 火 ;鲜 竹 沥 、川I贝母 、天 竺 黄 、化 橘 红 、竹 茹 、蒌
江 苏 中 医 药 2002年 第 23卷 第 10期
Hale Waihona Puke 维普资讯 · 5 ·
白虎 汤 临 床 应 用 及 禁 忌 证 探 析
广 州 医学 院 第 二 附属 医院 (510260) 金 文 君
探 析 白虎 汤 临床 应 用 及 禁 忌证 。根 据 临床 应 用 白虎 汤 的 范 围及 经验 ,分 析 清 代 温病 学 家 吴瑭 白虎 “四 禁 ”。 指 出 只要 抓 住 里 热 炽盛 ,白虎 汤 可 以广 泛 运 用 于 临 床 各 科 ,不 必 受 吴 瑭 白虎 “四 禁 ”所 束 缚 。 吴瑭 四 禁 的 不 妥 在 于 每 禁 只提 一 个 症 状 ,而 没 有 把 着 眼 点 放 在 证 上 ,因 为 单 一 的 症 状 或 体 征 不 能 代 表 疾病 的 本 质 —— 证 。 白虎 汤 四禁 的提 法 混 淆 了症 与证 的 关 系。 白虎 汤 为 达 热 出 表 、清 气分 热 的 主 方 ,其 禁 忌 证 应 是 “若 非 阳 明 气 分 热 盛 ,不 可 与 也 。”
朔 白虎 汤 里热炽盛证 禁忌证
白虎 汤 是 东 汉 张 仲 景 创 制 ,治 疗 阳 明 热 证 的 经 方 ,为 历 代 医家 喜 用 。可 是 明 清 著 名 温 病 学 家 吴 瑭 在 《温 病 条 辨 》中 提 出 白虎 汤 “四 禁 ”,给 这 一 名 方 带 来 了划 分 禁 忌 证 与 适 应 证 界 限 的 疑 惑 ,束 缚 了 临 床 医 家 的手 脚 。 为 了更 好 地 发 挥 这 一 古 方 在 临 床 上 的 作 用 ,并 进 一 步 提 高 中 医 理 论 的 科 学 性 ,克 服 中 医 理 论 的 歧 义 性 ,必 须 对 这 一 名 方 的 临 床 应 用 及 禁 忌 证 进 行 分 析 与 探 讨 。因此 ,笔 者 从 白虎 汤 证 治 的 临 床 实 践 出 发 ,对 吴 瑭 关 于 白 虎 汤 “四 禁 ”提 法 提 出不 同看 法 , 并 指 出 白虎 四 禁 提 法 之 不 妥 ,在 于 混 淆 症 与 证 的 关 系 ,以供 同 行 参 考 。 1 白 虎 汤 适 用 于 里 热 炽 盛 证 ,可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各 科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白虎汤的概述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经典方剂,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
它是治疗伤寒病的重要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二、方剂组成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包括:1.石膏: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
2.知母:具有清热生津、滋阴降火的作用。
3.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4.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的作用。
三、方剂功效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有:1.清热解毒: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热毒。
2.生津止渴:知母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解除口渴的症状。
3.养阴润燥: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高热而引起的口干舌燥。
4.调和药性: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四、方剂应用白虎汤适用于以下情况:1.伤寒病初起,表里两虚,症状轻微,如发热、口渴、大汗等。
2.体内有热邪侵袭,导致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3.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五、方剂应用禁忌白虎汤在以下情况下禁用:1.体内有实热或湿热壅盛的情况。
2.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患者。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六、方剂用法与剂量白虎汤的用法与剂量如下:1.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60克,甘草6克。
2.将石膏、知母、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熟成粥状。
3.最后加入甘草煮沸片刻即可。
七、方剂方解1.石膏:清热解毒,降火。
2.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3.粳米:养阴润燥。
4.甘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
八、方剂临床应用白虎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特别是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等症状。
它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是治疗伤寒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九、方剂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当使用。
2.注意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4.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白虎汤一、白虎汤的概述白虎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它由桂枝、石膏、甘草和芍药四味组成,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白虎汤的具体功能主治。
二、白虎汤的功能与主治白虎汤有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虎汤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壅盛,出现高热、口渴、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病症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利湿退黄:白虎汤能够利湿退黄,对于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病症有疗效。
湿热内蕴是指体内湿气与热邪相结合,经过化生的过程产生的病邪。
白虎汤可以通过利湿的作用,有效减少体内湿气和热邪的积聚,从而达到退黄的效果。
3.疏风发汗:白虎汤有疏风发汗的功效,对于风热表现明显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风热是指热邪与风邪相结合,引起的病邪。
白虎汤可以通过疏风发汗的作用,排出体内的风热,从而减轻相关症状。
4.解表宣肺:白虎汤有解表宣肺的功效,对于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外感风热会导致肺部功能异常,通过白虎汤的治疗,可以刺激肺部的正常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5.清肺利咽:白虎汤可清肺利咽,对于口咽部的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白虎汤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促进伤口的修复。
三、白虎汤的应用范围白虎汤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热性疾病: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
•风热病证:感冒、咽喉肿痛等。
•湿热内蕴症:黄疸、低热不退等。
•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咳嗽等。
需要注意的是,白虎汤属于中药方剂,在使用之前应咨询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四、白虎汤的副作用与禁忌虽然白虎汤对于上述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1.副作用:白虎汤使用过程中,个别病患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2.禁忌:白虎汤对于阴虚症、血热病等患者禁用。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引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其中的白虎汤条文是该书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二、白虎汤的起源与作用白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它主要由黄连、知母、石膏和甘草等草药组成。
《伤寒论》中记载了使用白虎汤来治疗伤寒病的方法和效果。
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以及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三、白虎汤的配方与用法根据《伤寒论》中的记载,白虎汤主要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1.黄连: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2.知母: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作用。
3.石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4.甘草:有调和药性、缓解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将以上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汤剂,常见的剂量是黄连6克,知母9克,石膏15克,甘草3克。
将草药加水煎煮后服用。
四、白虎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白虎汤适用于治疗伤寒病及相关症状,如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但是,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慎用或禁忌使用: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白虎汤。
2.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白虎汤。
3.体质寒凉、容易感冒的人也应慎用。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并遵医嘱服用。
五、白虎汤的临床应用白虎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1.治疗伤寒病:白虎汤是治疗伤寒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效缓解高热、口渴等症状。
2.治疗出血不止: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出血不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3.治疗尿血:尿血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白虎汤可以通过凉血止血的作用来缓解尿血情况。
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其他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白虎汤详解
白虎汤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白虎汤的来源白虎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方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被后世称为清热祖方。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证,或温病气分热盛证。
症见高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关于方剂的命名后世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仲景以四方之神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命名方剂,如王孟英认为:“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
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温热经纬》);一种观点认为,仲景是以主药石膏色白量大、清热之力迅猛如虎命名。
第二节白虎汤的组成及用法白虎汤是一首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石膏(碎)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第三节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1.石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外尚含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有机物及微量的铁、镁等。
味辛廿,大寒。
归肺、胃经。
[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用于外感温热病,清热泻火作用颇为显著,尤长于清泄气分实热,主治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若邪渐深入,气血两燔,高热、发斑者,宜与水牛角、牡丹皮、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
用于肺热气喘,能清泄肺热,常与麻黄、杏仁等配伍,共奏清宣肺热和平喘之效,如麻杏石甘汤。
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能泻胃火,常与生地黄、牛膝等配伍。
煅石膏,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有清热、收敛之效。
可单用或配伍青黛、黄柏等。
历代医家论述:《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暴气喘息、咽热。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伤寒论·白虎汤条文》是古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之一,它详细阐述了伤寒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生动、全面地介绍《伤寒论·白虎汤条文》的内容。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首先介绍了伤寒病的基本情况。
它说:“伤寒者,發熱而谵語,谵語而遺溺,遺溺而脉浮,浮則不痛,不浮則痛。
”说明了伤寒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热、谵妄、小便失禁以及脉搏浮动等症状。
随后,《伤寒论·白虎汤条文》详细介绍了白虎汤的配方和用法。
它说:“白虎汤,石膏二兩,炙甘草一兩,大黄半兩。
”白虎汤主要由石膏、炙甘草和大黄组成,这些草药分别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脾胃、泻火通便的功效。
配方中的药物比例经过精确的计算,具有良好的疗效。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同时也指出了白虎汤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它说:“得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浮弱者,可发汗。
”说明在伤寒病初期,如果患者仍然表现为热症,脉搏浮弱时,可以使用白虎汤进行发汗治疗。
但对于病程较长或者脉搏没有浮弱的患者,则不适合使用白虎汤。
此外,《伤寒论·白虎汤条文》还提到了白虎汤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它说:“见咽喉痛,口燥而渴,便结而硬者,白虎汤主之。
”说明白虎汤不仅对发热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还能够缓解咽喉痛、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相关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也同时提到:“白虎汤,发汗解表,利小便,此人病证与虎同悲也。
”提示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身体过度损伤。
综上所述,《伤寒论·白虎汤条文》通过详细介绍了伤寒病的基本情况、白虎汤的配方和用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医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在理解并研究《伤寒论·白虎汤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和经验,灵活运用白虎汤治疗伤寒病,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白虎汤四禁
01 太阳
02 阳明
03 少阳
身重
腹满,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
难以转侧
LOGO
伤寒, 脉滑而厥者, 里有热, 白虎汤主之。
里有热 脉
白虎汤
厥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 也。
热 郁热闭塞于里,阳明在经之 热,未传与腑,而传入少阳, 再由少阳腑脏相传,传入厥 阴肝。
02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 重剂白虎汤主之。
LOGO
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脉沉者,不可与也
不渴者,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LOGO
仅凭一症或脉象是否过于片面? 对比: 《伤寒论》中白虎汤禁忌:伤寒,脉浮, 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症
脉
舌
一、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LOGO
浮脉浮主表,弦为寒饮之脉,
脉象
细为正虚气血不足之象
二是热入营血,营血被邪热煎灼反无口渴之象,治疗应该采用清热凉血或透热转 气之法。如果使用白虎汤,可能会导致邪热郁闭营血之分而不能透 达气分。
四、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LOGO
1.《伤寒论》仅三阳合病提到自汗出,太阳与厥阴均未提到,因此以汗不出而作为禁 忌,显然与仲景相悖。
2.汗不出何也:一是温病初期外感寒邪卫气被遏,汗不得出。宜辛温解表。一是温病 后期津液过度耗损,无源作汗,治宜养阴生津或甘寒生津。两者皆不可与白虎,故应 视兼证而定。
2021
组会汇报
汇报人:
白虎汤之四禁
01
伤寒, 脉浮滑, 此为表有热, 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太阳病篇
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 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阳明病篇
白虎汤“四大证”证质疑
白虎汤“四大证”证质疑据我从医四十余年,尚未遇到过典型的所谓白虎汤“四大证”悉具者。
白虎汤证到底有否身大热?白虎汤到底能否治身大热?本文特提出质疑。
我们先回归仲景条文观之。
《伤寒论》、《金匮要略》关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
共有十条: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68条:“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倶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汤加人参汤主之。
”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0条:“伤寒脉浮,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6条:“伤寒脉浮,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第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350条:“伤寒脉浮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另《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一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疟病篇一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综观这些条文均无直接提到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有“大热”。
而且169条还说:“伤寒无大热”,176条甚至说:“表有热,里有寒”(“里有寒”会否是错简,暂且置疑,不论。
)只有168条提到:“表里倶热”,350条:“里有热也”。
痉湿暍条:‘“身热而渴”,疟篇条:“但热”。
即使是专讲阳明病外证的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都没有明显说是“大热”。
而相应使用石膏的方证如麻杏石甘汤、竹叶石膏汤(不计大青龙等)均无提到“大热”。
麻杏石甘汤两条,第63条、第162条都说“无大热者”(大多注家解释这方的“无大热”即“无表热”)竹叶石膏汤则是:“伤寒解后,虚嬴少气,气逆欲吐。
白虎汤
白虎汤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2-08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75【方药歌诀】白虎知膏米甘草,阳明热盛此方好,身热汗出不恶寒,真热假寒亦能疗。
【学用导读】运用白虎汤主治病证,既要重视石膏用量在方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粳米于方中顾护胃气的重要性。
【中医辨证】阳明热盛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腹满,身重,或难以转侧,口不仁,面赤或面垢,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数或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白虎汤,既是治疗阳明热盛证的基础方,又是治疗热陷心包证(神志昏厥,手足厥逆,发热,谵语,脘腹灼热,面红,目赤,头痛,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脉数)的基础方,并能治疗胃火消中证(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无苔,脉滑或数)、中暑证(身热汗出,头昏目眩,口干舌燥,饮水而不解渴,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浮大或洪大)等。
病变证机:阳明热盛,充斥内外,肆虐上下,以此而演变为阳明热盛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身热,汗出,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大或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白虎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内分泌疾病,还是治疗消化疾病等,都必须符合白虎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白虎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1、消化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急性食管炎等。
2、呼吸疾病: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
3、五官疾病:疱疹性口腔炎,青光眼,巩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4、皮肤疾病: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5、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
6、其他疾病:中暑,脑卒中,败血症等。
【中医治法】清泻盛热,生津止渴。
【方药西用】具有解热、抗炎、降血糖、抑菌、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处方用药】知母六两(18g)石膏碎,一斤(48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六合(18g)随证加减用药:若心烦者,加竹叶、栀子,以清心除烦;若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生地,以生津止渴;若热毒盛者,加连翘、银花,以清热解毒;若夹肝热动风者,加羚羊角、钩藤,以清肝息风等。
白虎汤是什么?
白虎汤是什么?用量: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用法: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义:本方原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为治疗气分热盛的代表方。
本证是由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所致。
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故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
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虽是苦寒也有达不到的。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故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一助石膏清肺胃热,一滋阴润燥。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
禁忌:但是临床医家也必须熟记白虎汤的禁忌证,否则会造成”下咽则毙”之祸。
后世医家在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时,也主以白虎汤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为禁止医家滥用此汤,故著名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特写出”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今特录后,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误用。
《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前人另有白虎汤戒,也录之供参考。
”白虎汤乃大寒之剂,若非大热多汗,渴饮水者,不可服也。
若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属猪苓汤。
”又曰:”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
”“猪苓汤”猪苓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
主治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
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因本方为渗利之剂,若内热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以下作者认为只代表个人观点,因理解程度深浅,个人对(神方白虎汤)和猪苓汤里面(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汗出多而渴者)禁忌正好相反,虽然都可以清热,白虎汤在汗不出时用了会更(阳格)气虚,这个也是个人理解指可以引起阳气内陷,这个也是这个方子要义所在,这是中的外内热盛。
白虎汤的食用方法及禁忌事项
白虎汤的食用方法及禁忌事项
白虎汤的食用方法及禁忌事项
2018-07-18
白虎汤是一种清热方剂,可以清气分热,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对身体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下面就看看,白虎汤的功效主治和食用方法:
一、白虎汤的功效主治
1、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的效果,主要治疗阳明、气分热盛的症状,只要是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的现象,都可以有效治疗病症。
2、白虎汤中药材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可以清热解气,以制可以治疗阳明内盛的热邪,还可以止渴除烦,促进身体有效吸收。
3、白虎汤中的知母,味苦性寒,品质润喉,寒气有助于石膏,可以清热解毒,润可以帮助石膏生津。
石膏与知母混合使用,可以加强清热生津的功效。
对身体有很好的疗效。
二、白虎汤的食用方法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等组成配方,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抵抗疾病,一般食用方法是用水煎煮,水一半,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三、白虎汤的禁忌事项
1、人脉浮弦而细者,不能服用。
2、脉沉者禁忌服用。
3、不渴者,禁止服用。
4、汗不出者,也不能服用。
白虎汤对身体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可以去除湿气,清热祛湿,有效治疗疾病,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特别是对于人们预防疾病有一定的发挥效果,而且苏合香丸效果很好,能够促进身体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第四讲:白虎汤禁忌、谵语(8)
第四讲:白虎汤禁忌、谵语(8)白虎汤禁忌(桂林本8-48条)那至于说8-48啊,它说“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脉浮,发热,无汗,看起来还是麻黄症大青龙症对不对,他说“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他说呀这个人的麻黄系的这种表证没有解掉以能给他喝白虎加人参汤。
那基本配对就白虎汤加口渴就加人参嘛,就这样子,那样一个做法。
这个地方其实是也可以说他在提到白虎汤的这个禁止使用的状况,就是说啊那个人如果真的是有邪气被寒邪啊麻黄的那种邪气把你的表束住的时候啊,你用白虎汤之后反而会更发不出来。
这个像是大陆的刘渡舟啊,他在世他就讲过说,他曾经就是看到有人一点,那加了这个石膏以后呢,那个人的感冒就被整个束住里面再也发不出来了,就是石膏还是会束麻黄的邪气的。
用麻黄是要开邪气,石膏是要把它束住的。
到后来有另外一外老医生叫那个病人啊去吃那个鸡冠,公鸡头上的那个鸡冠,刺血,然后和在酒里头这样喝了,然后才发出,身上发出那个白点点,发疹子,然后才把那个邪气逼出汤也不是在里面全部来阴的,也会有从表面逼出来的现象。
可是呢,它们逼的东西是不同层次的,就是你不要因为白虎汤也是外开的,所以你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吃到白虎汤没关系,并不会没关系啦,因为石膏剂反而会束这个桂麻剂要发的邪气。
所以这个事情至少要知道啊,所以这个禁忌都是要搞清楚的。
那这个,其实我觉得教书教到现在,也会对同学比较会放心一点吧。
我有时候会觉得,那些有些同学如果是学治感冒啊,不是那么仔细了今天吧,我想啊,因为我都讲了很多很细的东西了,只要学到那样的话,根本不用来听这样的课啦。
啊是这种感觉,不过也有例外啦,刚刚有同学笑得很奇怪啊,那这个但是我想说《伤寒论》都读到这里了,就把它学好一点算了。
就是这些细部的地方都要留意了啊。
谵语(桂林本8-52条、9-43条、9-46条)那再来这个8-52条啊,它根本就没有讲这个人有什么主观的感觉,8-52条它就讲这个人是啊脉浮滑,只是脉又是浮又带滑,有热闷在里9-43条啊,我们之后啦,对不对?不是那么靠中心轴的。
用白虎汤必须要具备“四大证”吗?
用白虎汤必须要具备“四大证”吗?
书上讲,白虎汤的指征有四: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临床上,这四大证很难同时具备,所以很多人用白虎汤有顾虑,不敢用。
其实,用白虎汤不需要具备四大证,只需要具备一两个证即可,所谓但见一证便是,甚至这一两个证也只是有就可以,也不一定要大,比如有口渴不一定非要大渴,发点热不一定大热,脉有力也不一定洪大。
2017 11 18 李某,女,37,低烧半月余,37.1~37.4度,活动后好,乏力,皮肤干,口渴,烦躁,焦虑,纳可,大便正常,盗汗,缺铁性贫血,脾大,去年同一时间低烧了3个月,舌红苔干,右脉滑热,左脉滑。
白虎加人参汤3剂,吃了2剂后36.9度,吃完3剂36.4度,完全好了。
去年同一时间她烧了三个月,治了三个月才好,所以这次这么就好了,她觉得高兴的同时,非常惊讶。
2017 4 22 某女,24,月经量减少,泌乳素高,雌激素少,小腹凉,白带少、阴道干涩,脚凉暖不过来,痛经,怕热,稍动出汗、吃饭出汗,口干渴,舌红,右弦热,左弦。
白虎汤:石膏60 知母24 炙甘草24,3剂。
尽剂后,小腹凉减轻了,脚凉减轻了,阴道干涩也减少了。
此患者虽然小腹凉、脚凉,但上身怕热,汗多,口渴,舌脉也都是热象,属于上热下寒,热郁在上面不能下达,用白虎汤一清上热,下凉也就好了。
以上只是举了单用白虎汤的例子,其实白虎汤与其他方子合用的机会更多。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最新版)目录1.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2.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3.白虎汤的用法及禁忌4.白虎汤与温病条辨中的白虎汤的异同正文一、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白虎汤是源自于《伤寒论》的一种中药方剂。
据清代医家柯琴注释,白虎汤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具有西方金神的特性,取名以象征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
白虎汤的组成包括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
石膏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知母能清热利湿、滋阴润燥;炙甘草和粳米则起到调和诸药、养胃补中的作用。
二、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白虎汤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的病证。
适用于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此外,白虎汤还用于治疗阳明燥屎内结证。
三、白虎汤的用法及禁忌白虎汤的用法为水煎,去滓后温服。
石膏碎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兼有表证者,可加桂枝;里有寒者,可加干姜。
需要注意的是,白虎汤属于寒凉之剂,对于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患者应慎用。
四、白虎汤与温病条辨中的白虎汤的异同《温病条辨》中的白虎汤与《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在组成上略有不同。
《温病条辨》中的白虎汤组成为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和白粳米,以清热生津、益气和中为主。
而《伤寒论》中的白虎汤以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为主,重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两者虽然都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但在主治和用药上存在一定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白虎汤禁忌证
白虎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是治疗阳明热证的经典方剂,为历代医家所喜。
然而对于白虎汤的禁忌证,自古就争论不休。
作为一名尚在学习阶段的中医学生,我在阅读了各种文献资料后,也想阐述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简单看法。
说到白虎汤的禁忌证,当推明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白虎汤“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 若其脉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 脉沉者, 不可与也; 不渴者, 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 常须识此, 勿令误也。
”
第一禁“若其脉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
”脉弦,主病在表在上,属邪实。
脉细者,主患者气弱体虚。
原文中所说的脉弦而细,表明病人虽气血不足,但邪在表在上。
我以为,吴氏之所以将其例为禁忌证,是怕其人正气已虚,若再重用石膏辛凉伤正。
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
盖石膏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也就是说,白虎汤既不损正气,且能清虚实之热,又能逐热外出。
况且,在许多临床上可见脉虽浮弦而细,然病者症见高热、口大渴、尿黄、汗出舌红苔黄者, 辨证应属于里热炽盛。
第二禁“脉沉者, 不可与也。
”阳明气分热盛这一证候的脉象可以见脉沉数。
沉脉主里证。
张锡纯就认为阳明郁热, 失于外达, 虽见脉沉伏, 又何妨用白虎解热。
他曾治一人, 全身发冷, 两腿疼痛, 诊其脉甚沉伏, 郁于阳明, 经用大剂白虎加连翘治愈。
以上两禁皆以脉象为症状描述,但脉象毕竟仅仅是四诊之一,而且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单凭脉象就判定是否为白虎汤禁忌证显然不合适。
第三禁“不渴者, 不可与也。
”在《伤寒论》里对白虎汤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及口渴用白虎汤,而是提及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明口渴时加人参,不渴时即用白虎汤原方。
外感发热, 表证可以非常短暂, 或者病邪一下就进入气分热盛阶段, 此阶段早期,病人可以出现高热而口不渴, 汗出尿黄, 脉数等症状。
故吴氏的说法显然不可取。
第四禁“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
”吴氏认为,病人不出汗,若轻率投以白虎汤,则会导致表邪抑塞,由表入里,加重病情。
然而,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及白虎汤有三处。
①“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③“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三处中仅有阳明篇中提及汗出,太阳篇和厥阴篇均未提及。
《伤寒论》175条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在这里,把脉浮、发热、无汗三个症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表不解”之证,才是白虎汤的禁忌证。
故单单把汗不出作为禁忌证标准是不对的。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好比白虎汤的禁忌证。
医学生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大量接受书本知识的阶段,书本上各家理论的对与错还无法亲自在临床实践中找到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探求原方原意,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在不断的探讨中进步,这样才能真正辨证,灵活运用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