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精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知识要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知识要点
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2、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选择)
视觉偏好法(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偏好哪一种);
习惯化方法(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对刺激物不再做出反应。去习惯化:即婴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化后,随着另一个新刺的出现,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便立刻消失的现。);
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励其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高振吸吮法(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其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3、出生后3周,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2个月的婴儿能够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出生3个月的婴儿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4、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5、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三个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选择)
6、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7、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味觉偏爱。
8、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不管物体离眼睛距离多远,及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变化如何,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大小尺寸不会变化的能力。
9、从4岁开始,幼儿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10、婴儿的视觉偏好: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喜欢有环形和有条形的图形、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喜欢正常的人脸,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图形配对测验
(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儿童最初的感知觉比较粗略,难以区分类似的刺激 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感觉机能日趋成熟,感知觉会变得越来越精细。
(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儿童早期往往首先感知到的是事物的个别部分,对 整体却视而不见。随后,儿童逐步能感知到事物的 整体,但把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综合进行反映。
二、学前儿童感知源自文库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感知的目的性就越差,随着年龄的 增长,需要、兴趣等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觉活动的 有意性逐步增强。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的方向发展 。
图形配对测验的结果发现,儿童年龄越小,与标准 图形配对所花的时间越短,而且错误也越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无论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 出现的心理现象 (二)感知觉是婴儿期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感知觉是婴儿期以前(约2岁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认 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两岁以后,语言、思维等心理现象出现,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 整个幼儿期,控制系统在认知结构中并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感知系统仍然是儿 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0-3岁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水平和规律
0-3岁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水平和规律0-3岁是婴幼儿阶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感知觉发展非常重要。感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处理和理解外界刺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官能力得到逐渐发展和完善,从而能够更
好地感知和认识世界。以下将介绍0-3岁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水平和规律。
0-1岁是感知觉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感知世界。他们对声音、光线等感官刺激非常敏感,能够辨别
亲近的声音和面孔。在这个阶段,父母和保育者的陪伴和亲密的接触
对婴儿的感知觉发展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婴儿与人的交流和互动。
1-2岁是感知觉发展的拓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感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通过触摸、嗅觉、味觉等方式来感知世界。
他们会开始用手去触摸和探索周围的事物,用嘴巴去尝试不同的味道。此外,幼儿开始学会走路,从而能够自己主动地探索并感知环境。
2-3岁是感知觉发展的巩固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感官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他们能
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辨别各种事物的特征,以及颜色、形状、大小等差异。同时,他们开始利用感知觉来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例如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学习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总结而言,0-3岁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水平和规律可以总结为:从依赖主要的视觉和听觉感知开始,到逐渐发展和完善触摸、嗅觉、味觉等感官能力,再到加强观察和辨别能力,并开始应用感知觉来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这一过程是逐步迈向感知觉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心理学—3(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感知觉的发展
2、视觉偏好范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 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装置来呈现两个或(更多) 刺激,观察婴儿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获得婴儿知 觉发展相关信息的方法。前提假设是看相同的物体 须花费相同的时间,看不同的物体所花时间不同。 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觉察刺激源;还发现 他们能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 这一点说明新生儿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某种轮廓和图 形注视的偏爱。(图5-2)
第一节 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二)颜色视觉(刘金花p78)
新生儿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但他们不能分清兰色、绿色、白色和黄色。 4个月时就能象成人那样将有细微差别的颜色归为一类。 3岁前儿童已经能分清各种基本色,如红、绿、蓝、黄等,对于混合色 和不同色度的颜色也能分清。 3~6岁儿童的颜色辨别能力,在正确教育下,儿童已逐渐 认识不同色 调、明度、纯度的颜色以及这些颜色的名称。 7~12岁左右的儿童辨别不同颜色的能力显著发展。有研 究材料表明, 假如7岁左右(1年级)儿童的颜色差别感受性是100%,9岁左右(3年级) 儿童平均增加45%,5年级儿童 平均增加60%。小学生颜色的绝对感受性 增长的速度较慢。
第四章 感知觉的发展
几种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新异刺激出现会导 致个体产生定向反射,个体会朝向刺激物,心率会发生变 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吸吮、身体Fra Baidu bibliotek作)会停止,当刺 激多次重复出现,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 就是习惯化;当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再换一个新的不同 刺激,个体又产生了定向反射,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 激相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为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图5-1)
发展心理学—3(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感知觉的发展
几种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新异刺激出现会导 致个体产生定向反射,个体会朝向刺激物,心率会发生变 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吸吮、身体动作)会停止,当刺 激多次重复出现,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 就是习惯化;当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再换一个新的不同 刺激,个体又产生了定向反射,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 激相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为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图5-1)
2~3岁儿童对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熟悉的物体已经能辨认,也能认识一些简单 的图形。 3~6岁儿童形状知觉发展很快,显示出由易到难的发展趋势。幼儿形状知觉发 展很快,小班时已经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 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大班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 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等。 形状配对易于命名。幼儿掌握形状由易到 难分别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7~12岁儿童的形状知觉提高很快。
第一节 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基本视觉能力的发展
3、视敏度:是眼睛分辨出对象细节的能力,又称视力。 新生儿的视敏度大约为正常人的1/30,改变晶状体形状, 聚焦视线的能力差。大约6个月到1岁便能达到正常人 的视力范围之内。 小学阶段,儿童视觉调节能力不断发展。10岁左右发展 较快。但是,据我国调查12、13岁是近视眼发病率最 高的时期。
简述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
摘要:
一、引言
二、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概述
1.知觉的直观性
2.知觉的生动性
3.知觉的概括性
4.知觉的反应性
三、具体分析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
1.感知觉的发展与生理成熟
2.感知觉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感知觉与认知发展的关联
4.感知觉教育的策略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学前儿童知觉活动规律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对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进行简要阐述。
二、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概述
1.知觉的直观性: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直观感受。他们通过
看、听、摸等感官体验,对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
2.知觉的生动性:学前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具有生动性,他们善于捕捉事物鲜明的特征,富有想象力。
3.知觉的概括性:随着认知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从众多特征中提炼出共性,对事物进行概括。
4.知觉的反应性:学前儿童对感知到的事物会产生情感和行为反应,这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三、具体分析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规律
1.感知觉的发展与生理成熟: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感官功能逐渐完善,知觉活动也越发丰富。
2.感知觉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知觉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反之则可能阻碍其发展。
3.感知觉与认知发展的关联:知觉活动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信息加工、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6岁前的中国儿童喜欢亮度大的红、黄等色 ,性别差异不大。7-8岁是转折期
5岁幼儿能调出需要的颜色,准确说出各色的名称。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 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文字图 片要大些。
1、方位知觉的发生: 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2、空间关系的掌握: • 上下(3岁)
• 前后(4岁) • 左右,以自我为中心(5岁)
• 左右,以他人为中心(7岁) 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镜面示范
请问下面的练习分别适合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
儿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童
的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感
和培养
知
觉
• 一、感知觉的概述
• (一)感知觉的概念 • (二)感知觉的关系 • (三)感知觉的种类
(一)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
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敏度的发展: • 1个月左右视力是相当于成人的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
这篇关于幼⼉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全,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
⼉童出⽣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新⽣⼉当饥饿、⾝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作⽤。当⽪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在。新⽣⼉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童出⽣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巨响便惊哭。
新⽣⼉在出⽣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期内,各种感觉在⽣活实践中发展着,⽽且⼏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双⼿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可以⾃如地抓握,看到⽪球滚⾛便会转过⾝体寻找。⽽随着⾔语的发展,⼉童的感知能⼒⽇益提⾼,能更好地感知世界。进⼊幼⼉前期后,⼉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认识物体,也使他们⾃由⾏动,扩⼤了认识范围,促进了认识能⼒。他们可以感知⼀些物体的⼤⼩、形状、颜⾊等属性,还能说出⼀些属性的语词。幼⼉前期⼉童对⾃⼰、对别⼈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尤其托⼉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幼⼉感知觉的发展
幼⼉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幼⼉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理前提。幼⼉园有计划进⾏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都有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婴幼儿在认识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能力。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大脑就开始接收并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逐渐形成对环境的感知觉。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既是一种生理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器官发育
婴幼儿出生后,感知觉器官逐渐发育完善。眼睛是婴幼儿最重要的
感知觉器官之一,但他们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视力发展相对较慢。在
出生后的前几周里,婴幼儿只能看到模糊的黑白图像,且对距离和深
度的理解有限。然而,随着大脑的发育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能够
看到更清晰的图像,并开始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除了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也是婴幼儿感知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出
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知到周围的声音,并对
声音的来源和特征进行区分。他们逐渐能够分辨高音和低音,并渐渐
开始关注语言的音调和语音的差异。
二、婴幼儿的感知觉认知
感知觉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也与他们对外界刺
激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对
外界的新奇刺激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去观察和探索周围环
境中的各种事物。这种认知过程促进了他们对感知觉信息的理解和利用。
随着认知的发展,婴幼儿开始对与他们熟悉的事物产生认知偏好。
例如,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婴幼儿会对人脸产生较高的兴趣,并能够
区分出不同的人脸特征。这说明他们在早期的感知觉发展中已经开始
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注视和辨认。
三、婴幼儿感知觉的经验和学习
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不仅受到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讲解
频道为友整理的《幼⼉感知觉的发展讲解》,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
感觉是刺激物作⽤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所产⽣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我们看到颜⾊、听到声⾳、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可以认为刺激通过感受器或感受器系统使个体产⽣出躯体内部和外部的基本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察觉和描述就是感觉。感觉本⾝是相当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切较⾼级的⼼理现象的基础。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作⽤,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步。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表现出来的主动⾏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如⼉童在积⽊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块积⽊在⼤⼩、颜⾊、外表、质地等⽅⾯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的⼤⼩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当积⽊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通过操作过程,⼉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视觉、听觉的发展
(⼀)视觉的发展
新⽣⼉的视觉系统(包括眼睛和视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视觉功能不能同婴⼉后期相⽐。需要补充的是,他们能看到东西,只是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较模糊,视神经和其他⽪层细胞⼀切传送信息的通路需要⼏年才能发育到成⼈⽔平(Banks & Bennett,1988)。不过,婴⼉视⼒功能中有⼀些的发展是很快的,⽐如视敏度、颜⾊辨别,这些功能在很多⽅⾯已接近成⼈。随着年龄提⾼,视觉系统的⽣理机能逐步成熟,视觉系统更加接近成⼈的发展⽔平。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1、纯音听觉 出生后的新生儿就能够感受外部世界的声音。婴幼 儿的听觉敏度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其水平要在正常 成人之下。儿童对音高差异的感受能力在第8个月 时就表现出来了,但远不如成人精细,此后,这种 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2、语音听觉 学前儿童的语音听觉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我国学 者张劲松等人对幼儿的语音听觉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对于3岁以上幼儿,女孩的语音辨别能力比 男孩好,大年龄组幼儿的语音辨别能力显著高于低 年龄组;语音辨别能力在 2~ 3岁之间提高最为明 显,语音辨别能力与年龄、语言水平和记忆水平呈 显著正相关,与发音准确性呈正相关。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范 茨通过设计“注视箱”发现儿童对各模式注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复 杂程度越高的图形,注视的时间越长。
范茨的注视箱
一分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验中平均注视的时间(秒)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主要内容:
感觉、知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观察等概念的定义
感知觉的规律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力的评价和培养
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认识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有两个:
第一,感觉是当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产生的一种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在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接触许多事物,当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时,人的头脑中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例如,鲜花使人产生香的感觉;黄莲的苦味使人产生苦的感觉;冰放在手上,产生冷的感觉;一天没有吃饭,产生饥饿的感觉;身上出现伤口,产生疼痛的感觉。
第二,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对苹果的颜色,或者形状,或者味道的反映。又如,对一块铁的硬度、大小、重量等某一属性的反映。总之,感觉不是对整个物体的反映,而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最初的心理过程。孩子生下来,一开始接触外界,就能产生感觉。例如,皮肤接触到冷空气,强光照射眼睛,奶头碰到嘴唇,新生儿都会有反映,这都是通过感觉发生的反映。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性质的,即本能,天生就会。过几个星期以后,出现一些条件反射性质的感觉,即通过学习才会的。例如,辨别甜淡不同的水,区别有细微差别的声音。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但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在于它是认识过程的开端。人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感觉开始的。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一般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在认知和感知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在幼儿期,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至
关重要。以下是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过程的详细描述,超过1200字。
0至3个月:感觉觉醒和反射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幼儿的感知觉尚未完全发展。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的刺激。刚出生的婴儿对声音、亮光和触摸作
出反应,并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牵引反射和吮吸反射。此时,
他们正在建立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3至6个月:触摸和物体知觉
当幼儿进入3至6个月的阶段时,他们的触觉感知觉发展得更加明显。他们会用手触摸周围的物体,并开始对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纹理产生兴趣。他们还能够逐渐学会通过抓握和摆弄物体来探索它们。幼儿还会开始对自
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更明确的认识,能够自主地将手放到嘴巴中去。
6至12个月:视觉和空间感知
在6至12个月的阶段,婴儿的视觉感知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开始能
够准确地追踪物体的运动,并对远近物体的差异产生兴趣。他们还能够通
过视觉和触摸的组合来确定物体的特征。此时,他们还能够识别自己和他
人的面部表情,并对视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12至18个月:语言和听觉发展
在12至18个月的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和听觉的能力。他们能够
听懂简单的指令,并开始模仿并发出一些简单的语音。他们对声音和音乐
的感知也更加敏感,能够感受到节奏和音高的差异。此时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并能够通过语言和声音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18至24个月:空间和时间感知
在18至24个月的阶段,幼儿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开始发展。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并对大小和形状有更好的理解。他们还能够开始理解一些时间的概念,如昨天、今天和明天。此时他们还能够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空间和时间词汇。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感知觉的规律
导语:对幼⼉保教知识与能⼒⾼频考点感知觉的规律详细介绍如下⽂所⽰,那么在说到感觉规律的时候我们将从感觉和知觉两⼤板块分别进⾏阐述。希望能对⼴⼤考⽣有所帮助!
幼⼉保教知识与能⼒⾼频考点感知觉的规律篇1
感知觉的规律作为学前⼉童感知觉发展中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先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我们平时经常说“我感觉很开⼼”“感觉⾃⼰萌萌哒”等这样的话语,但我们要知道,在⼼理学上,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感觉,指的是⼈脑对于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这可真⾹啊!”“这个看起来圆圆的。”就是对于感觉体现,通过这些话语我们没有办法很好的感知这个对象具体是什么。⽽知觉则是⼈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如“这是⼀个⼤西
⽠!”“这⾥有⼀个蛋糕。”等。那么在说到感觉规律的时候我们将从感觉和知觉两⼤板块分别进⾏阐述。
(⼀)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指的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也就是感受到刺激的能⼒。⽐如,被针扎了⼀下,感觉到疼,那么就说明具有感受性。
(2)感觉阈限:由于每个⼈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有些⼈可能较迟钝,有些⼈较灵敏——⽤什么来测量感受性的不同?于是就有感觉阈限,就是对于刺激的量的⼤⼩,多少的把握。
我们需要记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两者呈反⽐关系,感觉阈限越⼤,感受能⼒越差。⽐如,将针轻轻地放在A,B两⼈的⼿上,A可能在放到5根针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针的存在,说明他的感受性就较⾼;⽽B则需要放到13根针才察觉到,说明感受性较低。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指孩子在早期阶段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感知觉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
在感觉期,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声音、光线、颜色等感觉信息,并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感觉刺激。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世界。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来感知它们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嗅闻花朵的香气来认识不同的花种。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感觉刺激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感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进入认知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解释事物。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只鸟儿飞翔的方式来认识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惯。此外,学前儿童在认知期还会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分类和排序能力,能够将事物进行归类和顺序排列。例如,他们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或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学前儿童进入概念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他们能够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花朵,理解颜色的概念;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理解形状的概念。在概念期,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三个主要阶段。在感觉期,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在认知期,他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在概念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这些阶段的发展是连续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理解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对于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环境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简述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感知觉是指人们接收外界刺激、理解刺激及作出反应的认知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感知觉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存在着各种规律。他们认为,感知觉的发展是按照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平衡觉的顺序进行的。
首先,触觉是最早发展的感知觉,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婴儿的体温,保护它免受环境刺激的伤害,让它感受到身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并且可以增加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尽管它不像视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那样明显,但它对一个婴儿的成长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紧接着,视觉是第二个发展的感知觉,它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视觉的发展也有不同的特点。婴儿的视觉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形成三维的图像,而且可以看清屋内的东西。此外,婴儿可以辨认“脸”,还能有所选择地看远处或近处物体,这些特征都表示婴儿视觉发育良好。
接下来,嗅觉和味觉是发展的感知觉。根据有关研究,婴儿在出生后三到五天就可以分辨出几种气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嗅觉发育会越来越好,但直到九岁左右,机体的嗅觉才会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据研究,婴儿的味觉发育也很快,他们可以从姥姥、妈妈和爸爸的表情及言辞中分辨出口中的味道是甜是酸。
最后,平衡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感知觉,它允许人们根据身体位
置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动作。尽管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婴儿的平衡觉发展也有不同的情况,但它的发展比视觉、嗅觉、味觉等要晚一些,发育到完全成熟可能要到三岁以后。
总而言之,感知觉的发展是按照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平衡觉的顺序发展的。在不同发育时期,婴儿的各种感知觉发展也有不同的特点。它们是婴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婴儿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认知与认知发展
认知: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 面。
认知发展: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 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 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 的规律性变化。
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 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处于 感觉的水平,还要将事物的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认 识,如对人的认识,除了对他的外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认识外,还 要与其他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对外貌的整体认识,这就是 知觉。
(二)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过程中谁起主导作用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
2.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3.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
正确的知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歪曲的知觉
3.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 导地位
幼儿早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 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3岁后,幼儿的思维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其思维是紧紧 依靠知觉形象的。比如,同样数量的一堆珠子,如果集中堆 在一起,幼儿会认为较少,而如果把珠子分散开来,幼儿就 会认为较多。这就是因为思维受直接知觉所左右。
客观事物 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重量 温度
感官
眼 舌 鼻 皮肤
脑
肤觉
嗅 味觉 觉
视觉
知觉
二、感觉的意义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
联系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知活动的低级形式。
新生儿已经具备人类的基本感觉和知觉。例如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等,并且新生儿已经有了对身体位置和机体状态 变化的感觉等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们认识每种事物时,首先认识的是事物的颜色、声音、湿 度、硬度、气味、味道等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感觉 器官反映到人脑中,使人脑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 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动一动 第六感
每队队员选一个搭档。 每队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胳
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 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 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自
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的手
学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前 儿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感觉 感觉要点:
感觉是脑的机能,大脑、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 的生物基础。
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色彩。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请你描述葡萄 是什么样的?
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知觉的具体材料。对直 接感知的、形象的材料,幼儿记忆的效果比对抽象 的语词好得多。
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知觉的影响。
幼儿常有“破涕为笑”的表现。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图形配对测验
(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
觉)。 人类接受环境信息主要靠视觉与听
觉,它们所接受的信息占人的全部感觉 信息的98%左右。其中视觉占80%以上
的
感
第四节 感知觉发展的规律
知
觉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三、感知觉的发展趋势
(一)感知感观觉觉事是物的一直种概接直作念接用反于映人,的它感要官求。客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由此可见,感觉和知觉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 证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婴儿在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并获 得感性认识。
皮亚杰把儿童从出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还没获得客体恒常性。
在人生头一年,婴儿是依靠视觉、听觉、肤觉等和外界接触 的。两岁以前,也是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周围世界做 出反应。
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以后才百度文库继出现记 忆过程及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再进一步发展为最简单的思 维以及最初的想象。
感觉和知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中,人在感觉完全隔绝的情况下,注
意、记忆、思维、言语能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 碍,甚至还产生了幻觉与强迫症状,使正常的心理 活动受到了破坏。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 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 属性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 个问题。
例如,我们漫步在花园看到这是“白杨树”,那是“玫瑰花”;来到操 场,又看到这是“篮球架”,那是“跷跷板”;这里有球、毽子等,这 些都属于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