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诫子书》PPT课件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4岁,临终之时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
下。
拓读,启迪“子”心
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 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赐 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 大败,阵前死。时年三十七岁。瞻 长子尚幼,与瞻俱没。
从诸葛瞻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读出“君”意
(原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改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 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 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请在《诫子书》中选择一 个字,为诸葛亮补写“一字箴 言”寄给诸葛瞻。你会选择哪 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静,审也。从青, 争声。”自审、内省,以求内心的安静
《说文解字》中解释俭为:“俭,约也。”段玉裁在注 释“约”字时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 意”。俭字本义就是对自己加以约束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读出“君”意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虽仅有86字,却充满了智慧 之语,这些智慧之语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希 望能儿子勤学励志,能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淫 慢险躁,从而修身养德,治学做人,同时还希望能珍 惜时光,最终成为一名胸怀大志的君子。
54岁,临终之时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
下。
拓读,启迪“子”心
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 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赐 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 大败,阵前死。时年三十七岁。瞻 长子尚幼,与瞻俱没。
从诸葛瞻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读出“君”意
(原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改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 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 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请在《诫子书》中选择一 个字,为诸葛亮补写“一字箴 言”寄给诸葛瞻。你会选择哪 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静,审也。从青, 争声。”自审、内省,以求内心的安静
《说文解字》中解释俭为:“俭,约也。”段玉裁在注 释“约”字时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 意”。俭字本义就是对自己加以约束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读出“君”意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虽仅有86字,却充满了智慧 之语,这些智慧之语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希 望能儿子勤学励志,能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淫 慢险躁,从而修身养德,治学做人,同时还希望能珍 惜时光,最终成为一名胸怀大志的君子。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A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优质课件(共72张PPT)
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诸葛亮长眠五丈原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诸葛亮巧收姜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三气周瑜增灶退兵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的事迹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对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 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
(重点)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 义。(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 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 “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 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 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 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 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
(重点)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 义。(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 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 “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 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 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 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诫子书》优秀PPT课件
《诫子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对文学创 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诫子书》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对文化交流和 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出师表》、《前出师表》、《草庐 对》等。
生平经历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后 投靠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作为丞相 ,他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致力 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蜀汉偏居西南,面对内忧外患的 局面。诸葛亮为了教பைடு நூலகம்儿子,写下这封家书 。
家庭背景
诸葛亮46岁才得后诸葛瞻,对这唯一之子寄 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品德与才华兼备的 人才。
,促进家校合作。
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社区教育
将《诫子书》引入社区教育中,通过讲座、宣传等形式,提高居 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企业培训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引入《诫子书》的道理,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社会公益活动
在公益活动中,组织以《诫子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06
时代背景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诸葛亮希望通过 家书教育儿子保持高尚品德,不为私欲所动 摇。
作品影响
文学价值
《诫子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是中国古代家书的代表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育意义
文章强调了修身养德、淡泊名利的 重要性,对后世家庭教育产生了深 远影响。
思想意义
文章体现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道 德准则,对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才须学也
04 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
《诫子书》课件(48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对本 次公开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 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06 课件使用指南及 建议
适用对象及场景介绍
适用对象
本课件适用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 师及学生,特别是对于需要深入 了解《诫子书》的人群。
场景介绍
适用于课堂教学、公开课、研讨 会等场合,旨在通过多媒体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示《诫子书》的 背景、内容、意义及影响。
案例分析与思考
课件中提供了与《诫子书》相关的 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5 现场教学演示环 节
教师现场授课展示
引入课题
通过故事、案例或问题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
趣和思考。
讲解背景
介绍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 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 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俭以养德,静以修 身
诸葛亮提倡节俭以培养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修养身心 。
勤学励志,立志为 学
诸葛亮认为学习是成才的关键,鼓励子女勤奋学习,树立 远大的学术目标。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理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是国家治理、天下太平的基础 。
仁爱之心,推己及人
儒家倡导仁爱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字简洁明了
课件中的文字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方便学生快速把握关键信 息。
动画效果,增强互动性
自定义动画
课件中运用了多种自定义 动画效果,如文字飞入、 图表展开等,使得课件更 加生动有趣。
交互式练习
通过添加交互式练习题目 ,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参 与答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和学生参与度。
视频和音频素材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诫
谆 谆
子
分析观点
父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ppt
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行为操守。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翻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 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疏通文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课文 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字词
夫( fú ) 淡泊(dàn bó ) 淫慢( yín ) 遂( suì ) 穷庐( lú ) 险躁( zào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
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 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中心句: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课文解读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俭:节俭、俭朴、不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
(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志无以成学。
课文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 静以“明志”,即时时将 “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 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志和学都很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又要学习。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 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第二课时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 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 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 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 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 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 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告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肆
明事理,读情韵
伍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第15课《诫子书》 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接触社会。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传奇人物横空出世,他足智多谋,神机妙 算,他上至天文下晓地理,他精通阴阳之道,能呼 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百战百胜,决战千里之外。
苏轼见此人惊呼:人也?神也?仙也?
然而,他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拳 拳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 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一篇——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进行
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静)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如何理解诸葛这提出的“学与静”,“才与学”,“学 与志”的关系。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来,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
这 篇 文 章 当 作 于 蜀 汉 建 兴 十 二 年 ( 公 元 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接触社会。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传奇人物横空出世,他足智多谋,神机妙 算,他上至天文下晓地理,他精通阴阳之道,能呼 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百战百胜,决战千里之外。
苏轼见此人惊呼:人也?神也?仙也?
然而,他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拳 拳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 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一篇——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进行
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静)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如何理解诸葛这提出的“学与静”,“才与学”,“学 与志”的关系。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来,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
这 篇 文 章 当 作 于 蜀 汉 建 兴 十 二 年 ( 公 元 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研习课文
(一)我要质疑?
夫(fú) 淫(yín )慢 淡泊( dàn bó) 遂(suì)成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安静专一。以:连词,表示承接(来) 静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 无以: 夫:句首发语词 使志向坚定。明:明确、坚定 淡泊: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 明志: 增长才干。 达到远大目标。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休养性情。治:通“冶”修养。 险躁: 性情轻薄浮躁。险:轻薄。 治性: 驰: 疾驰,逝去。 日: 日子,岁月,时光。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房屋。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接触社会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四)我能品读
1.我从文中读懂了,诸葛亮告诫儿子要 从 这句中可以看出。 2.我从文中读懂了,诸葛亮告诫儿子不要 从 这句中可以看出。 ,
,
诫子书
修 身 治 学 惜 时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培养 品德
五、拓展: 我要传承
历经悠悠千载,诸葛亮的《诫子书》对今 天的我们还有意义吗? 让我们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经常照照吧。 现在,照照自己,说说你今后要培养哪方面 的行为品质呢?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
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逝,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凋落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
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到晚年时)只能悲哀
地守着那穷困的破房子,பைடு நூலகம்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故事导入:同学们或许听过这些小故事。
孟 母 三 迁
曾 子 杀 猪 教 子
一、走进作者
诸葛亮,名亮,字 孔明,号卧龙先生;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被称为 “古今第一贤相”。 他的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能准确翻译和理解文句,能翻译全文并 理解内容。 3.体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亲对儿子 的殷切期望。 4.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个人修养。
(二)我会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道德高尚的人的品行,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
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
是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 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